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 第页(共10页)(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题  答  要  不  内  线  封  密 ‎ 号位座____________ 号场考____________ 号 学____________ 名 姓____________ 级 班____________ 级 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历史悠久,自战国至秦汉以来,就形成了“水墨”与“丹青”两种形态。随后,从魏晋绘画自觉开始,文人画家增多,绘画由描绘外物而深入内心,不仅“外师造化”,而且“中得心源”。从中晚唐开始,水墨画日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发展中的水墨画,既有工细严谨的“白描”,又有潇洒奔放的“写意”,而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使写意渐成主流,其写意精神也影响了非写意画。‎ 写意画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在写意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既是个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可以说,中国画是一种富有写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种自觉的文化,画家画的是文化,观者领略的也是文化。这种写意精神,贯穿于文人画、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等绘画形式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传统中国画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其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一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是个人的“怡悦情性”,即表现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以及由此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可以叫“畅神”。这是中国画重写意的根源所在。‎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对中国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画的写意传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当时的改革家大都以科学的眼光批判中国画,否定写意画,主张改造中国画。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批判文人画“专重写意,不尚肖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更强调“输入写实主义”。他们都要求艺术像科学一样求真务实,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这实际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特别是以西画的写实技巧改造中国画,其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应物象形”能力,丰富了中国画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的写意传统。‎ 不过,重视艺术审美功能的画家,主张继承文人画的人文价值。齐白石即是如此。他的绘画不满足于再现客观对象的真实,也不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为终极目标,而是在表现个人感受中,注入引人深思的“象外意”,表达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以及对美德形成过程的深切体悟。齐白石的好友陈师曾指出:“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所贵乎艺术者,即在陶冶性灵,表达个性与思想,而文人又是个性优美思想高尚者也。”实际上,懂得中国画精义的画家,从来不把逼真地再现对象作为根本追求,而是用绘画来养心,来陶冶情操,来提升精神境界,来实现自我超越。而客观物象在中国画中从来不是作为科学对象描绘的,而是作为艺术对象表现的。中国画给予观者的,不是科学的知识,而是文化的智慧。‎ ‎(摘编自薛永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美学体现》)‎ ‎1.下列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始自魏晋,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开始深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这就是所谓的“中得心源”。‎ B.由于水墨媒材与宣纸性能的发挥,在水墨画的发展中,写意逐渐成为主流,即使是非写意画也受到这种写意精神的影响。‎ C.写意画要借“象”表达不可视的“意”,就需要对“象”进行刻画,只是相对于“象”来说,它更重视“意”的表达。‎ D.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是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要求画家在画中画出文化,观者欣赏画作时领略的正是这种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人文关怀,对画家它可以“畅神”,对观者它则有“载道”的功用,它只作用于人的精神,而不带来感官审美体验。‎ B.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艺术的冲击导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遭遇严重危机,对传统中国画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C.齐白石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他的作品继承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在表现 个人感受的同时,注重表现引人深思的“象外意”。‎ D.中国画把客观物象作为艺术对象来表现,而不是将其作为科学对象来描绘,它传达给观众的是文化的智慧,而非科学的知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写意画中的“意”不只是个人的和当下的,还是群体的和历史的;唯其如此,它才能为别人所理解,才能作为文化被后人所传承。‎ B.虽说“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但另一方面,作为精神生活方式存在的绘画,其技能并不是不重要。‎ C.20世纪初的改革家大都认为,中国画缺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一论断势必影响中国画写意传统的传承,而写意传统最终会向写实主义无限靠近。‎ D.中国画是用来养心,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自我超越的,而不是追求逼真再现对象的,这应该就是中国画的精义所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寒  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注】‎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龙应台《目送》)‎ ‎【注】选自李煜词《望江梅》,词作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C.文章第六段与第十三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结尾段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 ‎5.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很多细节都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文中画线处三次出现“栀子花”,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三次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眼中的“家”既简单又复杂,作者对人生的幼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家”有什么感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子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郎中,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丞相、尚书、侍郎以下的官员。‎ C.表,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较重大的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代制度,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又简称知州。‎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纮义正辞严,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敢再提及此事。‎ B.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C.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案件,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D.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 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③,报国取龙庭④。‎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③凤阙:指宫廷。④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颈联一反前两联的具体描写,有些晦涩抽象,但不失其流畅自然,“辞凤阙”写出征,‎ ‎“取龙庭”写鏖战,对比中表达爱国之情。‎ D.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E.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3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3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孙权的英雄业绩、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东篱赏菊,陶潜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写秋夜静寂月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色彩冷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示廉颇与蔺相如最终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②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 ‎③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 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 ‎④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越来越多。‎ ‎⑤云南景区有一些玉器商人为牟取暴利,大量仿制古玉器诱骗玉器爱好者,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局面。‎ ‎⑥今年是建军90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中学生在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时,既要做到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圈点批注,也要做到对那些美妙段落进行反复诵读,逐步增强中学生对散文的鉴赏。‎ B.在2015年的各项比赛中,不仅库里在联盟胜利的贡献值比较中表现得最好,而且还把勇士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所以年度最佳球员非库里莫属。‎ C.演讲是一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它主要是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收到打动、感染听众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D.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语音和谐优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6.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人要学会量力而行,不要追赶遥不可及的事物。‎ B.看似美好的事物往往带有危险性,要小心防范。‎ C.最困难的时候也是距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D.我们在昂首走路的同时要关注脚下。‎ ‎17.《红楼梦》“偶结海棠社”一段情节中,黛玉提议既要起诗社,“‎ 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依序选择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四位女子对应的名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蕉下客 ②潇湘妃子 ③枕霞旧友 ④蘅芜君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__①__,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须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外在环境持淡泊的态度,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以坚守志向为快乐,__②__。这一思想表现为孟子主张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对志向的坚守,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__③__,这种反对自私自利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用同龄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舆论场上也是议论纷纷。‎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 ‎1.A(对“中得心源”理解有误,综合第一、二段可知,“中得心源”指画家按照自己的内心感受作画,绘画作品表现画家的内心。)‎ ‎2.A(“它只作用于人的精神,而不带来感官审美体验”的说法错误,原文并未否定中国画的感官审美性。)‎ ‎3.C(“这一论断势必影响中国画写意传统的传承,而写意传统最终会向写实主义无限靠近”说法太绝对,于文无据。)‎ ‎4.BC(B项,“浓郁的伤感况味”和“深深的悲凉”以及“悲剧色彩”显得武断。文章虽然以“寒色”为题,多少带有一点淡淡的伤感和追怀的意味,但主题还是通过对“家”的内涵的阐发,表现亲情的恒远流长,所以“家”的温馨感应该是文章的主要色调。C项,“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这一结论错误。此处通过反复和照应,揭示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每个选项3分) ‎ ‎5.亲情。(1分)第一次指父母给予子女的爱;第二次象征子女离开后父母的孤寂;第三次代表儿女对父母的感恩。(每点2分)‎ ‎6.小时候的家,是父母在的地方,是有父母爱的温度的地方,是儿女生命的安全港湾。(2分)中年时候的家,多有变化,家是有伴侣的地方,抑或是奔波的生活中暂时落脚的地方,抑或是伴侣分离后的寒冷所在,抑或是有了儿女后的温馨所在。(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老年时候的家,子女长大远离,家变得冷清寂寞,年迈的老父母由此走向生命的终点。(2分)‎ ‎7.A(“且”表并列,“不跪受诏”与“且”前的内容并列,因此“且”前应断开,排除B项。“入其国”的主语是杜纮,而非前句的主语“夏人”,因而“入其国”前应断开,排除C项。“今不可以加礼”是杜纮所说的话,句意、结构均完整,而其后的“夏人”是“畏惧加敬”的主语,“加礼”与“夏人”之间应断开,排除D项。)‎ ‎8.A(明清时,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9.C(“他果断加以惩治”错误,原文中的“请治妄谳者”只是杜纮提的建议,且后文有“不从”,说明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0.(1)于是官府发放盖有官印的凭证,让(他们)向富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监督偿还,于是老百姓都得到了粮食,没有人逃往外地。(记分点:印券;称贷;大家。每词解释各1分,句意通畅2分)‎ ‎(2)(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选官调职,在旅舍中卧病,杜纮乘车接他一同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记分点:宦;里人;调选;逆旅。每词解释各1分,句意通畅1分)‎ ‎11.CD(C项,“有些晦涩抽象”不当。颈联写赵都督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立功报国的思想,虽不如前两联形象生动,但并不晦涩抽象。D项,“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错,“岂学”句表现了诗人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因而这两句诗不能作牢骚语看待,更不能解读为“凄楚之情”。)(每个选项3分)‎ ‎12.①惜别之情。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第二句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忘身”“报国”两句体现出赞叹之意。③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的决心。尾联表示不能像书生一样皓首穷经,无法为世所用,当弃文就武,有一番作为。(每点2分)‎ ‎13.(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4)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6)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每空1分)‎ ‎14.D(①一骑绝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一方面超过同行很多,有巨大的优势;也有用于形容如同骑着一匹快马一般飞奔,远离尘世的意思。此处指杭州的领先优势,符合语境。②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处用在了肯定句中,使用不当,宜用“一视同仁”。③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用在此处符合人间仙境这一语境。④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望文生义,与“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的语境不合。⑤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玉器市场的玉器有真假,符合语境。⑥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语。此处用在“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的褒义语境中,褒贬误用。)‎ ‎15.C(A项,成分残缺,应该是“增强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B项,主语和关联词的位置颠倒,应把“库里”调到关联词“不仅”前面。D项,句式杂糅,“原因”和“因为”两种表达方式混用,删去“因为”。)‎ ‎16.C(漫画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攀登到高处准备摘花的人,一个是长在高处的花。B项只关注了花,D项只关注了人,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花朵在此处应喻指成功、希望等,而非“遥不可及的事物”。)‎ ‎17.C(《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薛宝钗的别号是蘅芜君,贾探春的别号是蕉下客,史湘云的别号是枕霞旧友。)‎ ‎18.(示例)①物质财富对幸福并非不重要 ②以责任担当为幸福 ③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每空2分)‎ ‎19.这是一道时评类材料作文,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事务的认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及辩证思维能力。对于用同龄人的成功和普通人的平凡作对比的事,我们可以赞同,认可同龄人的成功可以刺激懒惰、懈怠的人,让他们看清差距、脱离安逸,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强调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唯有不断奋斗才可能不被同龄人远远抛下。也可以反对,指出其成功标准的狭隘,强调不能用金钱衡量成功,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成功;指出这种比较是贩卖焦虑,忽略了普通人的幸福;针对“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进行批驳,指出成功不必用早晚来衡量比较。也可以综合考虑:一个人的成功和很多因素有关,不应以此制造焦虑和恐慌;成功无法复制,时代需要创造,只有保持自己的人生航向并不断努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行文中要注意“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的写作要求。‎ 参考立意: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告别安逸,生无所息;成功,何需比较;同龄人之争弊大于利;争态度,不争结果。‎ ‎【参考译文】‎ 杜纮字君章,进士出身,任永年县令。当时正值荒年,老百姓将要逃往外地谋生,(杜纮)召集并告诉父老们说:“我不能让你们一定不出去,(但)如果你们能留下来,我能让你们不挨饿。”(老百姓)都欣然听从他的劝告。于是官府发放盖有官印的凭证,让(他们)向富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监督偿还,于是老百姓都得到了粮食,没有人逃往外地。第二年粮食丰收,向富户偿还借贷时不超过原来约定的期限。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撰修《武经要略》。因职事奏对,皇帝第二天与宰相谈话,称赞杜纮奏陈清楚明白,但最终未采用。杜纮每次审理案件,必定结合经书义理(妥善办理)。杜纮议论说:“天下的囚犯应该被处死的,官吏懦弱不能执法,就以可疑来定罪。杀人后而以可疑定罪,这是放任老百姓去杀人的行为。请求惩治胡乱定罪之人。”朝廷未听从。(之后)杜纮升任刑部郎中。元祐初年,他担任夏国国母的祭奠使。当时西夏刚向大宋进献贡品,杜纮来到夏国,夏国人行礼还十分傲慢,接待者甚至身穿兽皮做的衣服,陈设了国君的座位(而给他安排下人坐的座位),座位上蒙着灰黑色的饰物,并且不下跪接受诏书。杜纮斥责他们说:“皇帝的慰问礼十分丰厚,今天就不能上礼了。”夏国人畏惧才开始恭敬。后来,夏国使臣来到宋朝,请求宋朝归还侵占之地。杜纮将他迎接到宾馆,夏国使者想入见宋朝天子并有所陈述,杜纮阻止他,夏国使者出语十分不恭敬。杜纮说:“夏国国主假如有所请求,一定会都写在表函之内,这是国家大事,朝廷怎能凭使臣的口传决定可否?”接使者之言连着驳斥他,于是使者不敢发言。任郓州知州。曾有人在城角插旗帜,并在旗上书写妖言,说出变乱日期,全州百姓都十分惊恐。不久草场大白天发生火灾,正与旗帜上所载之事相同,百姓更加恐慌。有人请求在城内大搜查,杜纮笑着说道:“奸计正在此,(他们)希望趁我们受惊扰而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呢?他们是不能有所作为的。”没过多长时间,就抓住了盗贼,(果然)正如他揣测的一样是坏人妖言惑众,于是依法将坏人诛杀。后来杜纮改任应天府知府,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杜纮侍奉其兄杜纯礼节十分周到。在郓州听到其兄逝世的消息后,(杜纮)哭着说:“兄长教育我长大成人,今天他去世我(却)不能亲自陪在他身边,我死不瞑目呀。”正赶上奉旨进京,于是在城门迎接其兄的灵柩,悲伤得感动路人。他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寡嫂,推让朝廷给他儿子的恩典,让其兄子孙一人为官。(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选官调职,在旅社中卧病,杜纮乘车接他一同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马随最终去世,杜纮在自己家中为其办理丧事。有人认为这犯忌讳,(但他)不顾惜自身,他的高风亮节大概出自他的天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