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 20 世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常读常新的“五四”,已伴随我们经历了一个世 纪的岁月,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一抹青春记忆。 对于“五四”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丰富的阐释。具体说,它指称的是发生于 1919 年 5 月 4 日,以北京学生为主体,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学生游行示威事件。事件的发 生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的反响,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屈辱之愤懑情绪的总爆发。因此,事件 后的第三天就有学者对其精神现象作了概括。作为五四运动主体,学生身份的罗家伦直接将 其精神概括为“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与“民族自决的精神”;作为导师的陈 独秀则将之呼为“直接行动”与“牺牲的精神”。 从外延上看,“五四”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可以囊括自《新青年》杂志创刊直至 20 世 纪 20 年代中后期的一系列文化大潮和思想命题。追溯五四运动前十年,呼唤青春应该说是文 学与思想界的时代强音。时至“五四”,这一声音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一代又 一代的启蒙先驱为这一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携手共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振臂高呼: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李大钊以《青春》为题劝告青年:“青春之国民与白首之国 民遇,白首者必败,此殆天演公例,莫或能逃者也。”陈独秀则以《敬告青年》与同仁共勉: “我辈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春中国”之构想,已成为先进知识 分子共同的最为重要的时代使命。 “青春”主题,基本元素集中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很容易形成共识,而在关 于“五四”的价值、意义等问题上,近百年的时间里曾出现众说纷纭的不同理解。当年,“研 究系”的刊物《晨报》与革命党人的刊物《民国日报》就在 1920 年 5 月 4 日“五四”周年纪 念时出现了不同的发声。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五四运动”也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考察近百年的“五四”研究学术史,学术界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 学者,也都在不同的学术视野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对“五四”这样一个既不是短时段也不是太长时段的历史记忆书写来说,具有回归与再 撰的双重要求。百年“五四”,我们可以将之定位为中时段:一方面,鉴于“青春”主题已经 在原有本色上被年轮涂刷上了一层层五颜六色、缤纷炫目的彩釉,当下的整理研究就有必要 溯源正本、剥茧抽丝,以得“始终”;另一方面,再撰的目的无非是在回归的前提下,重新书 写“五四”的林林总总、逶迤曲折,从而进一步建构起“五四学”的学术思想谱系。对此, 雅克·勒高夫说:“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无疑是把握或拿捏历史分寸的瓶颈。 体现这些不同时期记忆史面相的是各种史料,只有大量收集,从中甄别,我们才能观察到“五 四”历史之全部面貌、演进和重构之脉络、“五四”之永恒青春精神,才能以立体生动的历 史记忆梳理“五四”的“来龙”、展望“五四”的“去脉”。 对“五四”的纪念,各个时期的报刊舆论也都充满了变化的时代感,这些公共舆论所构 建起来的现实意义无疑都是为了解读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最迫切的变化,“五四”记忆和精神 在每个时间节点上都表现出最强的时代声音。同时,五四运动也成为诸多城市记忆之一部分, 省域的、地域的、城市的,无论哪个层面,都体现出地方记忆对“五四”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的最显著认知。 郁达夫撰文纪念鲁迅时曾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 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借鉴这 句感人的肺腑之言,我们要说: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称得起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有历 史却总被遗忘,不能为其后人铭记,则是悲哀的、甚至是灾难的。从这里出发,为百年来一 直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符号———“五四”,在每个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历史博物馆,这是梦想, 是情怀,更是担当。 (选自张宝明《钩沉一个民族的青春记忆》,有删改) 1. 下列对于“五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遗产的“五四”精神常读常新,是中华儿女的青春记忆,百年来激 励我们前行。 B. 以学生为主体 “五四”游行事件及引发的强烈反响,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屈辱之愤懑情 绪的总爆发。 C. “五四”有宽泛外延,以“青春”为主题,囊括了自《新青年》杂志创刊起所有的文化大 潮和思想命题。 D. 对于“五四”的价值、意义,一直有不同理解;但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方面,却 易形成共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述“五四”的内涵和外延时,都先对其基本含义进行了阐释,同时均使用了引论法和喻 论法。 的 B. 论述百年“五四”书写和定位时,作者提出要梳理其“来龙”,展望其“去脉”,语言鲜活 生动。 C. 对“五四”的纪念,文章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着手,但都突出了显著的时代精神和现实 意义。 D. 开篇以“青春记忆”引出话题,主体部分从四个层次展开具体论述,最后以“铭记号召” 作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旨在追溯“五四精神”之初心,不忘“五四精神”之传承,启迪“五四精神”之发扬。 B. 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到时代大潮中,携手奋进,共同构想“青春中 国”。 C. 百年“五四”记忆史的整理与研究既应立足于再现过去,又应着眼当下,同时还需关照未 来。 D. 作者引入郁达夫纪念鲁迅的撰文,目的在于呼吁应承载起“五四精神”的梦想、情怀和担 当。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C 项,“所有 文化大潮和思想命题”扩大范围,原文第 3 段表述为“从外延上看,“五四” 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可以囊括自《新青年》杂志创刊直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的一系列 文化大潮和思想命题”,非“所有的文化大潮和思想命题”。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 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的 。 A 项,“同时均使用了引论法和喻论法”分析错误,对“五四”的内涵进行阐释时未使用“喻 论法”。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 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 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 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 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D 项,曲解文意,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作者引入郁达夫纪念鲁迅的撰文意在引出下文自己的 观点,即“我们要说”后面整句话,并以此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牢记五四精神。 故选 D。 【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 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 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 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 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 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 “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 统计,文化产业总值占 GDP 总量的比重,美国是 25%。城市方面,目前只有杭州 2017 年的占 比达到了 24.20%。 2018 年 4 月,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提出了新文创的概念,从产 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文创概念的提出,的确符合当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 这些年,为嫁接“互联网+”概念,2016—2017 年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调节所针对的一 大重点就在于新兴文化产业。 按照城市研究院的理解,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 体连接,利用 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 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新文创本质上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重构文创 内容生态。 (摘编自《2018 年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加速,“新文创”不再局限于传统业态,而是以科技为驱动,更加 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用户的文化体验、生产端的文化思维等,淡化娱乐,突出文创。 新文创的崛起,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始终是文化产业 的灵魂所在,产业则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灵魂与动力,缺一不可。 文化从来都不是速成品,在新文创的时代,产业融合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本运作有了更 广的天地。然而,要打造一部好的作品,也许更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很多年的精心雕琢。这 既考验着产业的定力,更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力。这个过程是长线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匠 心,需要更开放的连接协作。 (节选自李慧《新文创呼唤更多匠心》) 材料四 在近日举办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追梦计划”联合推出的《故宫: 口袋宫匠》功能游戏正式上线。玩家不仅可以自己练就“云造故宫”精湛技艺,还能约战好 友切磋一番。故宫建筑文化,借助轻科技,完成一次轻传播。 传统文化如果不与时代连接,不与人联通,就是“死”的,只能是一堆空洞的符号和呆 板的素材。古老文化只有“活起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才谈得上被了解,也只有在此基础 上才谈得上兴趣和敬畏。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院馆要与时俱进、再次焕发活力,关键是创造 机会与“新人类”实现“文化的相遇”。 故宫新文创在为产品目标用户画像时,将其年龄设定为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复盘故宫的 网红进阶路,不难发现它确实“投其所好”——为青年一代投以更多心思,比如写“萌萌哒” 的段子,比如上综艺。不过,这种“投其所好”,建立在对年轻人接受心理与消费习惯的严肃 研究之上,它瞄准的不仅是眼前的经济效益,更意在通过年轻人接受的“玩法”吸引青年一 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而这也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不绝更坚实的支撑。 在此次数字故宫发布会上,故宫新“掌门”王旭东说,走进数字时代,置身广泛而深刻 的“数字变革”,博物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助力,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 播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有趣、有味、有料的创意产品,创新了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让 情感实现联通,让文化完成抵达。 (摘编自《数字故宫带来更多“文化的相遇”》) 4. 下列对“新文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创”本质上是一种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重构文创内容生态的 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 B. “新文创”更加注重产品在生成、服务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淡化娱乐,突出 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C. 新文创概念的提出,既符合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决策,也为产业的融合提供 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D. 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新文创与时代相连,才能让人觉得可感可亲,激发人们的兴趣与敬畏, 实现文化的传承不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 平,即便是文化产业总值 GDP 占比最高的城市,也无法和美国相比。 B. 近几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和其 GDP 占比持续增长,2017 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 增加值达到 35462 亿元,其中 GDP 占比增长最快的是 2014 到 2015 年。 C. 面对数字变革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故宫博物院借助科技力量,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 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一发展模式给文博院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D. 故宫博物院以青年一代为目标用户,创新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投其所好”打造数字 故宫,意在吸引青年一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 6. 如何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4. D 5. D 6. ①通过政策引导,打造文化创意产业;②注重文化价值,融合不同产业,保有充足匠心; ③定位目标用户,借助科技力量。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 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D 项,“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新文创与时代相连”表达太绝对。原文材料四为“古老文化只有‘活 起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才谈得上被了解,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兴趣和敬畏”,并 非是“只有通过新文创”一条途径。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 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 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 读文本等等。本题 D 项,“‘投其所好’打造数字故宫”曲解文意,从材料四第三段可知“打 造数字故宫并非投青年一代所好”。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 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比如考生通过阅读本题 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法”,这就需要考生综合分析每一则材料, 从中总结提取答案。本题从材料一可综合得出:政策引导,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从材料三可 综合得出答案:注重文化价值,融合不同产业,保有充足匠心;从材料四可得出答案:定位 目标用户,借助科技力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 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 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 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 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 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 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 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 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 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 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 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 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 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 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先进来看看我们家的 水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 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 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他领着陌生人穿过狭窄门厅的小 餐桌,拐进与厨房相邻的卫生间。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 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 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老马头上冒着热汗, 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 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 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 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 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是的,那的确是一种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 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 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 见了。他打开房门追出去,走廊和楼梯均不见人影。老马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 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 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 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 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 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 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 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写老马推开老伴房间门观察确认老伴不在家的情景,与后文老马粗心上当形成 对比,从侧面突出了老马平时为人谨慎小心的性格。 B. 老马躲在厨房剥蒜吃,作者对大蒜描形绘色,细腻真切地写出了人物感受,剥蒜过程的详 细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久被压抑一旦释放后的喜悦心理。 C. 老马顺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但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 伏笔,同时也说明老马根本就没有把钱放在心上。 D. 老马谴责“水工”时,获得的“让别人听他发指令”的满足感,让他对陌生人完全失去了 分辨力和警惕性,导致他最终丢失了工资。 8. 陌生人“水工”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试从人物和主旨表达两个角度,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答案】7. D 8. ①因“水工”身份,陌生人被老马引至家中,情节安排具有合理性;“水 工”的一番伪装表现,让老马情绪高昂,由此发生一连串反常的事,推动了情节发展;②“水 工”的出现,使老马的性格前后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老马这一人物胆小懦弱而又欺软怕 硬的性格特点;③“水工”与老马各自不同的表现,揭示出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强化了 主题表达。 9.人物角度:老马在老伴面前胆小顺从,“水工”在老马面前“紧张害怕”,与晕厥羊有共同 点,标题隐含人与动物的类比,带有隐喻(或象征)意味,且具讽刺效果;老马在陌生人面前 的强势张扬与“水工”假装害怕骗取信任从而获得偷盗钱财的机会,与晕厥羊特点有异,两 相对比,标题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主旨表达角度:小说通过老马和陌生人的种种表现,说明人的行为受环境(和自身目的) 的影响,用晕厥羊作标题,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老马在老伴和陌生人前的不同表现以及“水 工”懦弱顺从表象下的偷窃行为,与晕厥羊完全不同,标题启示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 识和思考社会中人性的复杂。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 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 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题 A 项,“老马平时为人谨慎小心”与文无据; B 项,“剥蒜过程详细描写”分析错误,小说没有详细描写剥蒜过程; C 项,强加因果,看不出“老马根本就没有把钱放在心上”。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小说中次要人物有以下作用:(一)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四)升华 主题,画龙点睛。从“陌生人说 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 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先进来看看我们家的水表。”可知因“水工”身 份,陌生人被老马引至家中,情节安排具有合理性;从对“水工”的描写可知“水工”的一 番伪装表现,让老马情绪高昂,由此发生一连串反常的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小说通过描写“水 工”的出现,使老马的性格前后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老马这一人物胆小懦弱而又欺软怕 硬的性格特点;小说通过描写“水工”与老马各自不同的表现,揭示出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 性,强化了主题表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从人物和主旨两个方面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一般说,小说的标题有以下 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 2、暗示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贯 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4、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5、揭示小说主旨, 深化主题 6、具有比喻象征意义。本文标题“晕厥羊”具有比喻象征意义,考生作答时在人物 方面抓住老马、水工与晕厥羊形象的“同与不同”两个方面分析,说出标题的效果。老马和“水 工”与晕厥羊的共同点是:老马在老伴面前胆小顺从,“水工”在老马面前“紧张害怕”,标 题带有象征意味,且具讽刺效果;老马和陌生人与晕厥羊的不同点是:老马在陌生人面前的 强势张扬与“水工”假装害怕骗取信任从而获得偷盗钱财的机会,两相对比,使标题蕴藉含 蓄,耐人寻味;在主旨表达方面要抓住标题暗示主题,表现人性的扭曲、多面和复杂的特点 作答,小说用“晕厥羊”作标题,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通过老马和陌生人的种种表现, 说明人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用“晕厥羊”作标题完全启示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和 思考社会中人性的复杂。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 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 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 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 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 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 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 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 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 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 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 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迁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选为大理少卿,俄拜右谏议大夫。 许王元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 王继恩就鞫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 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对制使?” 即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会置考课院,群官有负谴置散秩者,引对,皆泣涕,以 饥寒为请。至端,即奏曰:“臣前佐秦邸,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 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今有司进退善否,苟得颍州副使,臣之 愿也。”太宗曰:“朕自知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 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 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 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 自当。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 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己。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 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 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B. 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 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C. 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 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D. 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 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补是一种变相 世卿世禄制度,荫补官员与其他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封建官僚队 伍。 B. 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 部尚书。 C.薨,《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后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文中的许王为诸侯, 故用“薨”。 D.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常见庙号,庙号始于秦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 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端忠心为主,目光长远。太宗征讨河东之时,命令廷美居守京师,吕端力劝赵廷美不要 留守京城,而要上表替太宗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吕端敏悟好学,遇事沉稳。他年少时敏捷聪悟爱好学习,后来出使高丽,暴风吹折了船的 桅杆,船员们惊惧害怕,吕端读书还像在房间中一样。 的 C. 吕端低调谦和,谨慎稳重。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 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D. 吕端心胸豁达,为人正直。李惟清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交 结一些人来中伤吕端,但吕端对此襟怀坦荡,毫不在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 (2)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有告发他的隐私的人,(吕端)因辅助不力,皇上派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去府中审 讯。 (2)我按道理做事,没有什么愧疚和害怕的,风言风语不值得忧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 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 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 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 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因为在府中任事行为失检,受贬谪去商州帮助工作,承蒙陛下重新提拔任用我。 今许王暴病去世,臣做辅助工作不力,陛下没有重责我,只是使我附列官职,臣已经是罪过 大而幸蒙深恩了!根据文意,“以不检府吏”,翻译为“因为在府中任事行为失检”,句意完 整。而“谪掾商州”意为:“受贬谪去商州帮助工作”。据此,排除 A、C 项。最后“罪大而 幸深矣”的主语应为“臣”而非“陛下”,故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 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 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D 项“庙号始于秦朝”表述 错误,庙号始于殷代。 故选 D。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 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 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 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 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本题 A 项“替太宗出征”分析 错误,原文第 2 段为“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应为“跟随太宗出征”。 故选 A。 【13 题详解】 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 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 关键词。 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发其阴事者,告发他的隐私的人;坐,因为;裨赞无状,辅助不力; 鞫,审讯;本句中“鞫于府”是状语后置; 第二句重点字词:直道,按道理;愧畏,愧疚和害怕;虑,忧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 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 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吕端,字易直,是幽州安次人,吕端少年时聪敏好学,因为先辈的功劳补任千牛备身。 曾经担任过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也曾在弘文馆当值,后来转任著作佐郎,任职于 史馆。治理政务清正简约,远方的人得以安宁。 太宗出兵攻打河东,有意命令廷美居守京师,吕端对廷美说:“皇上不顾风雨,以征伐 不义表明天意,而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首先跟随护从。现在您主持留 守事务,是不合适的。”廷美于是向太宗恳请随行。吕端出使高丽,暴风吹折了船的桅杆, 舵手惊惧害怕,而吕端仍旧读书像在房间里一样。后来升为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又 被选为大理寺少卿,很快就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 许王元僖主管开封,吕端又任判官。许王去世,有告发他的隐私的人,吕端因辅助不力, 皇上派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去府中审讯。吕端正在办案,就慢慢站起来等着,二使说:“有 诏令审察您。”吕端神色自若,看着跟班的人说:“拿帽子来。”二使说:“何必惶恐如 此?”吕端说:“天子有诏责问我,就是有罪过的人,怎么能在堂上与奉诏讯问的使者对 质?”随即下堂,随问而答。降职任卫尉少卿。每逢设置考课院,群官中有获皇帝谴责而置 于无固定职位和俸禄的官员,召来对答,都哭泣伤心,因为饥寒上奏请求解决。问到吕端, 马上奏说:“臣下以前佐助秦王,因为在府中任事行为失检,受贬谪去商州帮助工作,承蒙 陛下重新提拔任用我。今许王暴病去世,臣做辅助工作不力,陛下没有重责我,只是使我附 列官职,臣已经是罪过大而幸蒙深恩了!现在有关部门考虑妥当处理,如果有机会得到颖州 副使的职位,是臣的愿望。”太宗说:“我自然了解你。”不久,官复旧职,任枢密直学士, 过了一个月,诏任参知政事。 当时吕蒙正担任宰相,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 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决意任他为相。吕端任宰相,谨慎稳重,识大体,以治政 清明简要为目标。他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担心他内心不平,就奏请 参知政事和宰相分日押班管印,同在政事堂办公,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同僚奏报对答, 多有不同意见,只有吕端少有建议。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谕:“从今以后中书报奏的事 务必由吕端先行详审酌定,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而不自以为是。 吕端姿容仪态瑰美俊秀,有才能气度,宽厚仁爱,善谈笑,心胸豁达。虽然多次被排斥 降职,从未以失败为意。李惟清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等到吕端 因病免于列班朝拜,于是弹劾奏报有常参官因病请假但好几年还享受官俸的,又联合人指责 朝堂官吏的过失,想以此来中伤吕端。吕端说:“我按道理做事,没有什么愧疚和害怕的, 风言风语不值得忧虑。”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②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③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①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②一 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③北土:指秦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此诗为寄赠远方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含蓄蕴藉的 抒情诗。 B. 首联中“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作者以此表明隐逸思想,颇为自 然贴切。 C. 诗人在颈联进而抒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上下句对偶不求工稳,但流畅自然,意似顺 流而下。 D.“凉风”“蝉鸣”等既表现出秋天一派萧瑟的景象,又回扣诗题“感秋”,“益悲”之情油 然而生。 15. 《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说诗人不仅要内心有诗情,还要把情感传达 出来。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感传达出来的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用典。“一丘”“三径”的典故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②对比。颔联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正反相对,更能突出 作者厌恶仕途、向往隐逸的思想感情。 ③直抒胸臆,诗人用“苦无资”直说自己想隐居而无力隐居的困苦;用“非吾愿”直说自己 不愿意做官;用“黄金尽”直接表达自己此时困居长安,穷困潦倒的窘迫。 ④借景抒情,作者借“凉风”“蝉鸣”等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错,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所以这应是一首 直率的诗。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通过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概括诗歌情感 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步骤一般分三步: 步骤一:明技巧,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 二: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步骤三:析作用,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本诗作者运用“一丘”“三径”的 典故表达了归隐的思想;颔联用“北土”与“东林”的对比,用“非吾愿”与“怀我师”的 对比,更能突出作者厌恶仕途、向往隐逸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了直抒胸臆,用“苦无资” 直说自己想隐居而无力隐居的困苦;用“非吾愿”直说自己不愿意做官;用“黄金尽”直接 表达自己此时困居长安,穷困潦倒的窘迫;作者借景抒情,借“凉风”“蝉鸣”等意象表现 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 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 借代、双关、叠字等。 2、表达方式。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军节节败退之际,文天祥受丞相任亲自带兵抗元,又受皇命亲自出使蒙元军营,用诸葛 亮在《出师表》中的话说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寥寥几字, 使读者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深厚情感。 (3)《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 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的 【答案】 (1). 受任于败军之际 (2). 奉命于危难之间 (3). 白头搔更短 (4). 浑欲不胜簪 (5). 其真无马邪 (6). 其真不知马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 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 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 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败”“奉”“搔”“簪”“邪”“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 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 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汪洋恣肆、自由自在、适意飞 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的突兀困惑感。 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天 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 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这不仅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 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 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 《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 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的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以抽象思辨的方 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章______,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 体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堪言状 联想 脍炙人口 相得益彰 B. 不可名状 遐想 脍炙人口 相辅相成 C. 不可名状 联想 朗朗上口 相得益彰 D. 不堪言状 遐想 朗朗上口 相辅相成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B. 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所费解 C. 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D. 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B. 《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C. 既然说《逍遥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 D. 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 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 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 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 能不同,不可乱用。 不堪言状:堪,能够。言状:用语言形容。情况令人十分厌恶,难以对人叙说形容。 不可名状: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 从前文可知本空填“不可名状”。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遐想”侧重想象的漫无边际与无限可能,更合语境。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朗朗上口: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不合语境。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前文提及《齐物论》对《逍遥游》作了补充与说明,所以此处应选“相辅相成”。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 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段中人们并不是不知道《齐物论》“说了什么”,甚至对其“地 籁”“天籁”“蝴蝶梦”还有评价。人们费解的是它“要说些什么”,即对它的内容实质解读 并不明朗。另,从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出发,主语应是《齐物论》。进而排除 A、D 两项。B 项, “被……所”表述杂糅。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本题原句存在表意不明和前后矛盾 的问题。 A 项,“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多重状语语序不当,应为“介宾+表情态形容 词”,故应为“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 B 项,成分残缺,缺关联词; C 项,不合语境,既然表示已然,与假设语境不合;表意不明,一系列庄子思想还是一系列框 架,另,前后矛盾,后文提到“这一框架”,此句宾语中所指为“一系列框架”。 故选 D。 20.公历 9 月 26 日是朱孝秋父亲的 70 岁生日,他想请父亲的老战友刘晖夫妇那天中午一起吃 饭。以下是以朱孝秋的名义写的一份请柬的初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 改。 刘伯父伉俪: 今逢令尊七十大寿,幸得身体还好,儿孙绕膝,深感珍惜。遂定于 9 月 26 日中午 12 点 聊备薄酒,您二位务必来参加宴席。敬请光临。 侄儿:朱孝秋 2019 年 9 月 20 日 【答案】①“令尊”称谓对象有误,改为“家父”或“家严”。 ②“还好”为口语,改为“安康”。 ③日期需明确为公历还是农历,应为“公历 9 月 26 日”。 ④缺少详细的地址信息,应在“中午 12 点”之后加上“在 XX 酒店”。 ⑤“务必”二字不显谦敬,应该为“诚邀您二位来参加宴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得体的运用修改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 (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 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 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 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 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生活实际及平时的积累做出答案。 本题“令尊”称谓对象有误,改为“家父”或“家严”;“还好”为口语,改为“安康”;日 期需明确为公历还是农历,应为“公历 9 月 26 日”;缺少详细的地址信息,应在“中午 12 点” 之后加上“在 XX 酒店”;“务必”二字不显谦敬,应该为“诚邀您二位来参加宴席” 【点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外 部语境(语言交际的的各种情景条件),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此类题型的设置角度及 解题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考查不同场合语言的转换 语言转换,是对信息进行转达。这个信息传递过程共有三方参与:发出信息者、接受信息者、 转达信息者。转达者的任务是将两者的信息进行有效沟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简单地“依 样画葫芦”,而要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否则,信息就不能顺利的转换。 2、考查特定语言环境的用语得体 所谓特定语言环境就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针对特定对象使用的特定语言,这类场合使用 的语言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3、考查不同文体的用语得体 文体不同,适用的语体也不同,如果生搬硬套,只能弄巧成拙。文艺语体生动形象,政论语 体庄重有力,广播语体通俗易懂,科技语体科学准确,事务语体言简意赅。重视不同文体的 不同语体,是高考语言得体题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4、考查谦敬易混用的词语 谦称是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自己,尊称的词 语只能用于对方,两者不可混用。 21.下图是今年 10 月将在岳阳举行的“湖南省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的会标,请写出该标志 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该标志由体育圣火、形似数字“3”的奔跑的运动员形象、岳阳楼剪影组成。体育圣 火、运动员奔跑的形象寓意运动健儿拼搏的体育精神;运动员形象又形似数字“3”,点明第 三届;岳阳楼剪影点明举办地岳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 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解析徽标,答题时首先简述构图要素,本图构图要 素:体育圣火、形似数字“3”的奔跑的运动员形象、岳阳楼剪影;然后描绘徽标的内容,解 释徽标的内涵:体育圣火、运动员奔跑的形象寓意运动健儿拼搏的体育精神;运动员形象又 形似数字“3”,点明是第三届;岳阳楼剪影点明举办地岳阳。最后考生按一定的顺序概括整 理答案。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某市外科医生小方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 31 岁。小方在外科工作时,始终 坚守岗位,不管白天黑夜,一遇到科室、患者需要,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在他去世后不久, 当地政府做出了《关于在全区医疗系统开展向小方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但有网友问:“学 什么?学习如何更好地猝死在岗位上吗?”还有网友说:“对卫计委这样的决定和号召,既 感到悲哀,又感到恐惧。”国家卫计委回应:相信当地政府的本意是号召医务人员学习他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称希望医务人员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拼命三郎”? 人活着,要看辽阔世界、要显价值尊严,没有点“拼命三郎”精神,那是肯定不行。 外科医生小方猝死,一则向他学习的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生命凋零的背后到底暗含了多少 问题?我为生命的消逝而叹惋,也沉思于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拼命三郎”。 英模猝死,叫人扼腕。爱岗敬业,可堪表率。当地政府的这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 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客观地说,有两点善意:一则,这份决定对于逝者来 说,是一种价值肯定。工作勤勉,无论是否“过格”,总是曾在阳光正道上奔走着。二则,任 何年代,对工作的激情与热爱,是社会活力和生机的本源,这是毋庸讳言的价值共识。 不过,今时今日,这份决定却成了众矢之的,大概离不开三个客观语境。 第一,中国基层医务人员 本就处在“过劳”状态,此时需要的是适度放松、而不是继续 拧紧发条。有调查显示,我国三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甚至还有 4.4% “不知道自己有年假”。 第二,转型期的中国,“亚历山大”是每个社会人的心态显影。犹记得 2016 年 11 月 20 日下午,湖南一名 39 岁的快递员工尹某,不幸猝死在株洲合泰大街上。临死前,他停好电动 三轮车、坐在地上,告诉路人,“好累。”加班、通宵、猝死……当这些字眼编织起很多“高 危岗位”的人生常态,我们大概最希望的就是歌里唱的,回到“从前慢”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抛开“每年 60 万过劳死”的数字之争不谈,身心俱疲的状态让人如陀螺般 无法停歇下来的时候,作为劳动力,最渴望的也许不是“加油”,而是“悠着点儿”。道理很 简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切发展的旨归,不是数字不是物,而是大写的“人”。当加班 文化和床垫文化残虐人性的时候,我们终究会发现,休带薪假和按点下班是一种越发稀缺的 “新时代美德”。 其实,中国古代哲学里,早就蕴含着“凡事过犹不及”等朴素的辩证智慧。鼓励医生、 赞美医生,更要尊重医生、保护医生,壮大医疗队伍,控制工作强度,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 好需求,才会踏上可持续的保障之路。 做好健康管理、调整进取心态,为幸福而拼、为梦想而搏,这样的日子,才是鲜活而有 奔头的、才是洋溢着人性温暖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一、审题要点 这道作文题的审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网友”“还有网友”“国家卫计委回应”已 经提供了多维度的立论依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避免观点偏激(比如对学习倡议大加挞伐, 无理性地狂喷痛批),也不显得冠冕堂皇,违心拔高(比如可能有学生谈“舍生取义不怕牺 牲”“慷慨激昂赴死无憾”等等)。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 类别。 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 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 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 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 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 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二、立意要点 1、根据材料可从两个方面立意: 第一,官方倡议的做法有多少合理成分?存在哪些思虑不足?如此这般“爱岗敬业”精神是 否值得提倡?如何改进医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如何制定有效的保障机制?如何避免悲剧的 再次发生? 第二,从医生或观众的角度分析,应该学习什么,避免什么?是否存在过激反应和过度解读? 如何达到个人健康与爱岗敬业之间的平衡?是否能因此削弱乃至否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 价值?他们的这种“抵制”“反感”折射出什么? 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异常沉重而令人沉痛的。我们在爱岗敬业的同时,还要关注和呵护 自己的健康,而且后者是重要基础。只有健康活着,工作才能继续,才能实现理想、贡献力 量,更好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2、拟题精选 拟题技巧:概括事件,包含观点 “医生猝死”并不值得学习提倡 “向猝死医生学习”难免引嘘声 “拒学猝死医生”折射出什么? “向猝死医生学习”为何让人反感? 对不起,我不要向猝死医生学习 身体,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钱 透支健康的敬业,不足取 “燃尽蜡烛”不值得提倡 从 31 岁医生猝死聊敬业精神 发扬精神之前,保护自己的健康 网友拒学过劳者“心声”理应被正视 医生不该倒下去,保障机制应该立起来 避免悲剧发生,比倡导学习更重要 医生缺的不是敬业,而是制度保障 倡导向过劳医生学习,缺乏人性化考量 为人民服务,总是可敬的 莫要曲解了“学习”的实质 学习服务精神,不是倡导过劳猝死 无论如何,爱岗敬业精神都令人钦佩 倡导奉献与关注健康,应并行不悖 我们要学的是爱岗敬业 三、主要素材 1、医生在大家的心目中,应该是健康的守护神。然而近年频发的医护人员猝死事件,让我们 在惋惜的同时也不得不产生疑问,怎么向来拯救病人于危亡的医生也不能守护自己的健康了? 这很显然与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有关系。笔者因采访需要,多次前往医院的急诊部, 在这里的医生,总是行色匆匆,工作节奏非常快,日常加班、熬夜就是平常事。长此以往, 若是他们不善于调节,身体肯定会吃不消。 2、面对年轻医生猝死,区卫计委在倡议向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呼吁广大医护人员在坚守岗 位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另外,也应该想办法充实医疗队伍,保障医护人员的休息休假 权利,尽量避免他们过劳、过累。因为,只有医护人员自己保证健康了才能去救死扶伤,如 果连他们都不能健健康康的,又怎么能够带给患者抗击病魔的信心。 四、作文结构 时评类作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开头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如 此题可围绕自己选择的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也可采用层 进式,开头写出中心论点,然后用“首先……”“其次……”“再次……”的结构组织行文, 最后总结观点,照应开头;还可用正反对比的方式组织文章。无论采用哪种结果,安排行文 时都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和时评类作文的区别 一、材料不同 1、材料作文:往往是名言警句和故事寓言,充满哲理与情理,没有纷争性与分歧性。要绕开 材料,舍弃不用;材料好比审题的敲门砖,好似立意的垫脚石;审题立意之后,就可将其抛 之脑后,顶多偶尔回应。 2、时评类作文:材料本身而言,大多是时事热点与真人实事,饱含矛盾和对立,充满争议性 与对抗性。要紧扣材料,始终是根据材料表明态度,针对材料阐述看法,结合材料提出办法。 二、要求不同 1、材料作文:只有宽泛要求,没有具体指令;只有笼统规定,没有明确任务。因为要求宽泛, 可广泛联系,由此及彼,增强文题的开放性;规定笼统,可自由发挥,任意选择,突出作文 的自主性。 2、时评类作文:总要下达具体指令,加强试题的针对性;总会给出明确任务,强化写作的引 导性。因为指令具体,就显得范围封闭,不尽广阔;任务明确,就显得风格单一,不够开放。 三、表达不同 1、材料作文:借助材料,由此及彼;旁求博考,阐释说理;借助材料中心,生发开去,引用 名言警句,论证中心;或借助材料关键词,发散开去,援用历史故事,论述核心;或借助材 料立意,引申开去,援引名人轶事,证明立意。 2、时评类:针对材料事件,分条析理地阐述,入木三分地说理,杜绝塞进大段的名言、警句、 典故和故事;或者针对问题本身,说出所以然,力图展现出思辨的厚度、深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