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答案须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釆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 27 -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 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C. 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 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 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 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一个人质疑能力越强,越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B. 知识型阅读中,读者需精选阅读对象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以追求知识准确可靠。 C. 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D. 融合了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知识型阅读才能发展为研究型阅读。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错误,“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第三段只是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不一定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C - 27 - 项,“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错误,依据生活常识理解研究型阅读也得归纳知识点,结合文本“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可见也需要归纳积累。D项,“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釆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并没有说二者缺一不可,且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并非缺一不可。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本题中,C项,“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错误,从文中来看,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D项,“融合了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知识型阅读才能发展为研究型阅读”错误,从文中来看,知识型阅读只要有疑问、对比或联想三种阅读方式其中之一,便可发展成为研究型阅读,并非要“融合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才能如此。故选D。 【点睛】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0后”“90后”成失眠大军主力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睡个好觉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 3亿睡眠障碍大军:“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 27 - 午夜12点半,潇潇(化名)躺在床上刷着手机。虽然窗外已经夜深人静,但她还是睡不着。她想看看手机上的无聊内容帮自己入睡,但越看越精神。 “睡不好觉的问题是从工作以后才慢慢出现的。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 28岁的潇潇,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11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 “最严重的时候我能就这样躺到天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因为缺觉,潇潇的黑眼圈比同龄人严重很多,只能用厚厚的粉底来遮盖倦容。 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贺岩(化名)也长期忍受着“缺觉”的折磨。因为工作太忙,他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时间最多六小时。 “通常结束工作都是晚上12点之后,第二天不到7点就要起床上班,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起床,要上两次闹表才能被吵醒。” 贺岩说,睡够8小时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为了补觉,他甚至练就了在地铁里也能“眯一会儿”的技能。 事实上,受睡眠困扰的人远不止潇潇与贺岩。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 “80后”“90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 令人担忧的是,出现睡眠障碍的人群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像潇潇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高危人群”。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只有5.1%的睡眠处于“甜美睡眠”状态。 同年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压力大,北京的年轻人睡得最少,平均时长不到7小时。 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还有超过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尽如人意。 前不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其中,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81.2%。 - 27 - “缺觉”似乎成为了覆盖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的问题。 失眠背后的商机:“睡眠经济”悄然兴起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我尝试过各类保健品,还去办过美容院的按摩卡,只要能让我睡个好觉,花些钱也愿意。”潇潇说。 和潇潇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失眠大军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同时,商家也发现了商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关键词“助睡眠”,立马弹出大量“助睡神器”。 从褪黑素、助睡眠香薰这样的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的安眠手环、睡眠喷雾等等。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例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安眠手环,咨询商家时被告知手环采用的是高科技,佩戴15天左右就能起到助睡眠的效果,并且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款标着美国出产的手环卖到了两千多元。 在线下,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助眠”标签,并且价格不菲。 某商场一款号称有护颈、助睡功能的枕头标价1700多元。据商家介绍,类似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 此外,一些与睡眠相关的APP也相继上线。有些可以记录使用者的睡眠状况,生成睡眠报告,有的可以通过助眠音频帮助用户入眠。不少APP的安装量都超过了千万次。 不过在试过五花八门的产品后,潇潇并不知道哪些真的能帮助自己。 “这些产品有的买来有点儿效果,有的又好像完全没有感觉,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心理上的一些安慰。” 拿什么拯救我的睡眠? 医学上认为,睡眠障碍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生产安全。 2015年,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睡眠指导建议: 新生儿每天睡14至17小时,3至5岁儿童睡10至13小时,6至13岁学龄儿童睡9至11小时,14至17岁青少年睡8至10小时,成年人睡7至9小时,65岁以上老人睡7至8小时。 对于国内很多年轻人来说,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十分困难。 在中国科协睡眠呼吸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郭兮恒看来,睡眠障碍最主要的诱因和精神心理有关。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一定要调整心情,放松心态。 - 27 - “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了很大影响,未来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可能还会加重。”他建议,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 但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智勇及其团队在2018年11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目前,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 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 2018年,手机网民上网时间继续增加,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较2017年底提高0.6个小时。其中,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15.6%。 “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潇潇说,自己曾经尝试过几次晚上不看手机,但是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最近,她网购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打算晚上没事儿的时候读一读打发时间,但是她还一直没有打开包装。“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改掉熬夜刷手机的习惯。” (选自新华网2019年3月21日,有改动)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睡眠障碍率为27%。而2016年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就已经高达38.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 B. 大城市的“80后”“90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不足,“缺觉”问题覆盖了中国社会各个年龄段。 C. 商家发现了失眠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各种助眠商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而且也都价格不菲,但产品的效果却有待商榷。 D. 中国手机网民已经突破8亿,手机网民上网时间在继续增加。这种对手机的依赖也是人们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一种表现。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这个数字仍在上升之中。潇潇和贺岩的经历不仅不是个别现象,还比较典型。 B. 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超过50%,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 27 - 为了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帮助睡眠的产品,因此这一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 D. 睡眠障碍包括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必须加以重视。 6. 造成年轻人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拯救我们的睡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③个人习惯不好,过度依赖手机。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⑤环境因素。措施:①调整心情,放松心态。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无中生有。原文“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只是表达这种情况比较严重。B项“大城市的‘80后’‘90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缩小范围,原文“‘80后’‘90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并没有限定在“大城市”。C项“而且也都价格不菲”曲解文意。原文“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是说商品价格也相差悬殊。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项“大多数失眠的人都愿意花钱购买”以偏概全。原文“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是“不少顾客”,选项理解成“大多数”,理解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第一问原因:回归原文,根据“平常加班到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回到家往往已经晚上11 - 27 - 点左右。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困了”“过去在学校宿舍作息比较规律,到点就会睡觉。但是工作以后,这样的习惯就越来越难坚持”概括出工作忙、生活不规律的原因;根据“工作压力大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七成互联网用户受其影响。其次为生活压力、环境因素、个人习惯等”“超过八成的劳动者承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概括出压力大、环境影响等原因;根据“与此同时,生活在“高压”状态下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晚上只要不看视频、不刷微博就会觉得空虚,拿着手机才‘有安全感’”概括出对手机过度依赖的与原因;根据“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令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对他们的睡眠产生了很大影响”概括出电子产品普及、夜生活丰富的原因。 【点睛】文意概括性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土哪儿去了 南 帆 ①屋前的墙根下整理出一片巴掌大的空地,想到要种几株花,突然发现无处取土。邻居踅了过来笑了笑:可以打电话订购,但是价钱很贵。泥土也得花钱了吗?我不禁愕然。 ②这个城市到处都会遇到工地,众多规划之中的大楼正在破土动工。挖掘机和铲车挥动铁臂在地面挖出一个大坑,十余台轰鸣的大卡车列队等待,轮流将这些泥土运走。古往今来,这些泥土始终踞守在这里,它们的天命就是等待某些抛下的种子,接受它们,养育它们,使之扎根、开花、结果。现在,鹊巢鸠占。 ③泥土和大地渐渐地撤出了我们的生活。闹钟或者手机每一个早晨准时响起,还有什么必要等待黎明时分的报晓雄鸡?机械制造的药片严格地计算出剂量和服用时间,许多人不再信任沙锅里草药煎熬出的褐色汤汁。狭窄的居室和楼道,每家每户都用铁门和铁栅栏封住,街道上匆忙往来的汽车如同一个安装了轮子的移动密封舱。步履匆匆的员工如同各种型号的产品被及时地卸到某一个称之为办公室的固定方格,大楼的每一个房间安装了完善的空调系统,没有人再为窗外的数九寒冬或者炎炎夏日发愁。只有当窗户的玻璃出现了斜斜的水纹,才会有人漫不经心地问一句:下雨了吗? ④我想起了一条小河流。少年时代时常下河捕鱼摸虾,嬉戏游泳。沿着倾斜的河岸慢慢地踩到水里,脚掌试探着触到水底滑腻的河泥,脚掌下的河泥即将消失的时候,双腿用力一蹬哗地扑到了河流的中央,温暖的水流缓缓地淌过身躯……时至如今,这条河流只能汩汩地穿过我的记忆——现在我只能到游泳池去。 - 27 - ⑤出入于泥土的许多小动物也不见了。 ⑥我想了想,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慵懒的蚯蚓,神经质的蚂蚱,鬼鬼祟祟的四脚蛇,纹丝不乱的蜗牛,浩浩荡荡的蚂蚁队列,还有拳头大的蛤蟆笨拙地跳过田埂。现今常常照面的只有蚊子和蟑螂。据说蚊子可以藏身于空调机里面,蟑螂的乐园是厨房里油腻腻的污水管道。总之,它们已经摆脱了农耕社会的泥土而适应了工业文明的钢铁和塑料。 ⑦我想起来了,少年时代我和一批小伙伴还迷恋过寻找蜗牛。我们要的是指甲片大小的圆形蜗牛,有暗红色的、铁青色的或者花的,蜗牛壳上一圈一圈的螺纹最终归结到一个圆点上。我们利用这些蜗牛展开竞赛,翻检所有的草丛、墙根、瓦砾堆、石缝,所有的蜗牛被搜索一空。我忘了这种游戏什么时候不再流行,总之,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觉得这些游戏既幼稚又不卫生,于是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开始忙碌一些另外的事情。起身拍了拍身上,数十年的时光仿佛一下子消散在尘埃里。那些小动物只能活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回忆里,如同一部黑白的老电影。 ⑧当年在乡下当农民的时候,使用过各种农具:镰刀锋利,扁担宜宽;偷懒的时候要挑选某一种形状特别的畚箕。年纪大的农民多半将一柄锄头使得出神入化,挖、刨、勾、耙轻巧娴熟,至于沉甸甸的十字镐往往扔给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高高地抡起十字镐,腰背弯得如同一张弓,嘿的一声镐头深深地没入土地,一大块泥土应声而起。抡一个下午的十字镐,全身的肌肉要酸疼好几天。酸疼是必须的代价,这是叩问大地的谦恭形式。然而,现在的世道变了,年轻人用起了电锤,十字镐被轻蔑地晾在一边。他们用机器对付大地。这没有什么不对,我只是觉得有些不敬。一镐一镐地刨土,我们深知大地辽阔深厚;哒哒的机器嘈音似乎仅仅是草草地打发泥土。 ⑨泥土无声无息地消失,古老的农耕文明如同一个遭受遗弃的废墟深深地埋葬在水泥路面之下。什么时候还能返回大地的正常节奏——返回腰圆膀阔,心思简朴的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老话:晴耕雨读。古人心目中,书本与泥土共同守候在我们的日子里。文章的气韵交织于阳光、风雨、泥土和各种植物之中,读起来才会有悠然心会之感。现在我们的阅读大部分都发生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上,囫囵吞枣,一目十行。 ⑩我想起了一幅图景:一堵土黄色的围墙,墙上挂下几丛茂盛的藤蔓和绿叶,上面点缀一些紫色的花朵。天气微寒、细雨,围墙之内的屋子没有关门,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屋子中央的一张长桌和靠墙的一架书,咖啡的香味隐约拂过。我当时就觉得,如果日子如此惬意,此生足矣。 - 27 - (有删改) 7. 下列对第⑨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泥土深埋于水泥路面之下,致使我们与泥土的联系被迫中断。 B. 我们已经无法返回腰圆庞阔、心思简朴与晴耕雨读的日子。 C. 在书本与泥土的共同守候中,我们收获悠然心会的阅读与感受。 D. 本段以晴耕雨读、电脑及手机阅读等阐述泥土与阅读的关系。 8. 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泥土和大地渐渐地撤出了我们的生活”?请简要概括。 9.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探究。 【答案】7. C 8. ①日常生活方式改变了;②生活中的乐趣改变了;③耕作用具、生产方式改变了(古老的农耕文明消失了);④淳朴诗意的生活消失了。 9. ①对现代到处钢筋混凝土、处处科技与机器生活的不满;②对古老农耕文明、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③对有泥土芬芳有阅读的诗意自然生活的向往。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择 “下列对第⑨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错在“泥土深埋于水泥路面之下”,原文是“古老的农耕文明如同一个遭受遗弃的废墟深深地埋葬在水泥路面之下”。 B项,表述绝对,错在“我们已经腰圆庞阔、心思简朴与晴耕雨读的日子”。原文是说,“什么时候还能返回大地的正常节奏——返回腰圆膀阔,心思简朴的日子?”说明作者还在憧憬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已经无法返回”。 D项,曲解文意,错在“电脑及手机阅读等阐述泥土与阅读的关系”这个地方,原文是,“现在我们的阅读大部分都发生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上,囫囵吞枣,一目十行”,说明电脑与手机已经与“泥土与阅读”脱节了。 故选C。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泥土和大地渐渐地撤出了我们的生活”? 从“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慵懒的蚯蚓,神经质的蚂蚱,鬼鬼祟祟的四脚蛇,纹丝不乱的蜗牛,浩浩荡荡的蚂蚁队列,还有拳头大的蛤蟆笨拙地跳过田埂”“步履匆匆的员工如同各种型号的产品被及时地卸到某一个称之为办公室的固定方格,大楼的每一个房间安装了完善的空调系统,没有人再为窗外的数九寒冬或者炎炎夏日发愁。只有当窗户的玻璃出现了斜斜的水纹,才会有人漫不经心地问一句:下雨了吗”等语句可概括出日常生活方式和情趣发生了改变;“现在的世道变了,年轻人用起了电锤,十字镐被轻蔑地晾在一边。他们用机器对付大地。这没有什么不对,我只是觉得有些不敬”这是耕作方式和工具的变化;“晴耕雨读”被“手机电脑”取代,少了生活的诗意和与大自然的交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及个性化探究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做出合理、有创意的推断。题干要求探究表文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狭窄的居室和楼道,每家每户都用铁门和铁栅栏封住,街道上匆忙往来的汽车如同一个安装了轮子的移动密封舱”“古老的农耕文明如同一个遭受遗弃的废墟深深地埋葬在水泥路面之下”等语句看出作者对大机器生产和钢筋混凝土的生活方式的嫌弃;而对儿时乐事的回忆,表现了他对农耕生活和童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从“书本与泥土共同守候在我们的日子里。文章的气韵交织于阳光、风雨、泥土和各种植物之中,读起来才会有悠然心会之感” 可概括出他对农耕生活,诗书传家的生活方式的憧憬和渴望“”。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B. 乃辞谢固请 谢:推辞 C.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佯:假装 D. 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 11.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斗秦王”的一项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相如持其璧睨柱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⑤遂许斋王日 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⑤ D. ①③④ - 27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假托“璧有瑕”将璧收回;然后将赵王的“修敬”与秦王的“甚倨”进行对比,当面斥责秦王无理无信。 B.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两个条件,以获得回旋的余地 C.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并表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使得秦王无可奈何。 D. 秦王的左右想把蔺相如拉去杀掉,但秦王决定不杀相如,是因为他觉得杀掉相如既得不到和氏璧,又影响与赵国的关系,同时会失掉天下人之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2)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项,“乃辞谢固请”中的“谢”,是“道歉”的意思,而不是“推辞”。 故选B。 【11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作品中人物形象或主要事迹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这种题适宜用排除法。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蔺相如‘智斗秦王’的一项”。 句子中:①④表现其“随机应变”之智;②表现其“不怕牺牲”之勇;③表现其“知人论事”之智;⑤⑥表现为秦王的言行,不是直接而是侧面来表现蔺相如的,故应排除含有排除ABC三项。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D项,“同时会失掉天下人的心”的说法文中无依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乃”,译为“于是,就”,表顺承;“奉”,动词,“捧”;“拜送书于庭”是状语后置,其中“庭”通“廷”,朝廷;“严”,动词,尊重;“以”,表目的。 第(2)句采分点:“诚”,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负”,使动用法;“间”,名作状, “抄小路”。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 27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 27 -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 甫 瞿塘峡口曲江②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③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④。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②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④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语言却浓丽。 B. 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 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D. 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 15. 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C 15. 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对乱后京城破败的痛惜,对国家中落的忧念,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 【解析】 【1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错在“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这个地方。颈联“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等句是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表达对自古帝王州的秦中昔盛今衰的不胜感慨,而不仅仅是表现“长安富奢”。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做本题还应该结合背景作答: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依据背景可知:作者对战乱导致人们的居无定所,流离失所是充满同情和忧愁的。颔联“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一个“愁”字点出了作者对统治者不顾百姓生死的忧愁,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的厌恶和憎恨。尾联“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等句表现了诗人国事衰颓的痛惜和百姓生计的忧虑。总之,结合背景,依照诗人的生平和具体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 27 -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的语句是:怨不在大,可谓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五人墓碑记》中,张溥认为五人虽为平民,但精神伟大,浩气长存,应当张扬他们的事迹,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人生自古谁无死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载舟覆舟 (4). 所宜深慎 (5). 亦以明死生之大 (6).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汗青”(即史册);“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呼应了题干中的“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社稷”(代指“国家”。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_____。 - 27 -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因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 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 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 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 27 - 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改为“检验”。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 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用“众志成城”更合适。 故选A。 【点睛】高考成语题出题一般有如下陷阱: 望文生义,仅根据字面理解,不考究成语内在含义。如“差强人意”,成语含义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却被错用成“不满意”,而造成字面歧义。类似此类易被误用的成语有:安土重迁、不刊之论、差强人意等。 - 27 - 褒贬混淆,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等。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等。 不辨对象,易被误用的成语有: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等。 搭配不当,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等。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等。 不合语境,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的成语: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等。谦敬错位,易谦辞错位的成语:忝列门墙、抛砖引玉等。易敬辞错位的成语:不吝赐教、高抬贵手等。 20.仿照例句,以司马迁为主语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形成排比,表达完整的意思。 《史记》是一座艺术殿堂,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司马迁像一位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2). 司马迁像一位表演家,以他那深邃的思想,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题干要求仿照例句,以司马迁为主语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形成排比,表达完整的意思。关键点就是主语必须是司马迁,句式与例句相同,另写两句话,构成排比句。例句将司马迁比作画家,然后写出作为画家的他做出的贡献——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么后面的仿写就要先将司马迁比作其他的一些职业人,可以是雕塑家,可以是法官,可以是表演家等等。接下来的重点是写出将司马迁比作其他职业人之后给读者的意义或带来的深远影响等。 21.下面是某人介绍自己父亲的一段文字,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令尊经常教育我们姐妹,别人有了困难一定要鼎力相助,绝对不能有所保留。他老人家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他仍然乐于助人。村中很多受到过他帮助的人经常来府上探望,并带来一些礼物,他总是不笑纳。实在拒绝不了的,他也惠赠别人一些礼品。 【答案】①“令尊”改为“家父”;②“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③“府上”改为“寒舍”或“家中”;④“笑纳”改为“接受”;⑤“惠赠”改为“回赠”。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这一题中主要要考虑谦辞和敬辞。①“令尊”是称对方父亲的敬词,这里要改为“家父”; ②“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是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这里要改为“全力相助”;③“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这里要改“寒舍”或“家中”;④“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这里要改为“接受”;⑤“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要改为“回赠”。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这一题中主要要考虑谦辞和敬辞。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型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恰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 年春节,新型肺炎疫情严峻。疫情来临,全民奋战,白衣天使请愿上阵,解放军将士八方入列,医院建设日夜鏖战,党员干部奔赴前沿…… 这样一群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既指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 也指在严峻背景下,依然默默坚守岗位维护基础服务功能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 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 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 最美逆行者”们就是让美好生活继续的一群人! 一场疫情考验,彰显新时代下我们面临困难所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团结力量。病毒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的坍塌。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面对这样的逆行者,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你写一封致最美逆行者的信。要求: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表述得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抗疫英雄们: - 27 - 你们好! 新年,于我们而言是与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候,你们——最美的逆行者却与浩浩荡荡春运人流相背,与热闹团圆相违,逆着人流前行,不避风雪,不顾安危,奔赴抗疫前线。 我感恩你们的大义凛然,为民请命。看得见,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在视察疫情一线的忙碌,只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就着一瓶矿泉水和一包榨菜赶着吃上一口饭;看得见,84岁的钟南山院士揣着一颗爱国之心再度出征;看得见,各大医院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的手印…… 忘不了面庞温润而美丽的南京中医院新冠肺炎防治专家徐辉,51岁的她在连续奋战多天后的溘然长逝;忘不了年轻的辅警章良志,一直为抗疫连轴转的他,大年初七那天也是忙到夜里11点才回家,次日凌晨就再也没有醒来;忘不了我们湖南的卫计委监督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辉也因抗疫殉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太平盛世,你们默默奉献;危难来临,你们挺身而出。你们不是超人,没有超能力,却将自己的大义转变成超能力,在钢枪铁炮、坚船利箭都无奈的病毒面前,守护住了一方安康。 我感恩你们的尊重生命,呵护弱小。“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你们负重前行,给生命以温暖,让每一位患者有安身之地。前有辽宁驰援的军队医疗队星夜整理刚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床位;后有为患者细细地整理衣服,为感染的小朋友精心准备零食和玩具的护士;还有于感染中降生的新生儿被护士妈妈精心的呵护……生命在病毒面前如此脆弱,你们用爱和智慧,又让脆弱的生命彰显韧性和尊贵。 我感恩你们的爱国情怀,有召必回。“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祖国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上抗疫前线。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儿子女儿,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干部,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你们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快递小哥……即使不曾有黄旭华的“隐姓埋名三十年,潜心为国铸利器”,也没有孙家栋的“呕心沥血六十载,造就东方红一号”,但你们在国难之时勇敢站出,心怀祖国,你们就是共和国的卫士,共和国的英雄。 你们,最为逆行者,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是人民心中的守护神。世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控制疫情,打赢战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和责任。有你们的负重前行,我们后方也不能坐享其成。我们需要深刻反思:重视规则,恪守法律,不可贪于山珍海味,不可为一时利益铤而走险。我们民族从来不缺英雄,但不能因为人为的灾难而去让英雄买单。 - 27 - 尊敬的抗疫英雄们,你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希望你们在照顾他人的同时也要多关心自己,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有了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更加昂首挺立,中华儿女终将实现伟大的复兴之梦!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3月7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通过写信的形式,表达出对逆行者地态度,以及我们的做法。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 审题: 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讲在严峻肺炎情况下,有一群“美丽的逆行者”前往疫区,坚守岗位,为我们遮风挡雨,在疫情的中,他们表现出了感人的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因此,信中要表达对“逆行者”的感激之情、敬佩之情、崇拜之情,表达作为一个高中生应有的态度和做法,可以从民族精神、团结一致、牺牲精神、乐观态度等方面来立意。 立意: 1.疫情中的民族精神; 2.众志成城,一致抗疫; 3.新时代的抗疫精神; 4.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素材: 1. “最美逆行者”温暖疫情下的人世间。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但是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002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没把我们打败,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也不会将我们击垮,这些“最美逆行者”就是我们顽强与病毒抗争的最好代表,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终将在春暖花开时再相聚。 2. - 27 - 最美逆行者,是坚韧不拔的团结力量。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坍塌,团结一致,我们终将战胜病毒。在全国范围进行防控疫情下,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最美逆行者”不仅指的是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更是指的是在这样严峻大背景下,依然默默的在岗位上坚守,团结一致维护基础服务功能不紊乱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一场疫情考验不单是医护人员,更是全国各行各业的人,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彰显新时代下我们面临困难所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团结力量。 3. 面对继续蔓延的疫情,他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不管条件怎样的艰苦,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始终坚守阵地,疫情不被控制绝不回头。犹忆当年林则徐曾有的铿锵誓言“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如今的党员干部们,更应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下定“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豪迈决心。是呀,最是危难见真情,在这万众一心,共战疫情的时刻,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4.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疫情未到,防控先行。战场摆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党员干部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用智慧、勇气和双手,撬动的是防控疫情的“杠杆”,托起的是人民的希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那一面鲜红的党旗,在一线阵地 上迎风飘扬;那舞动的铁锤镰刀,正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迎接着新一轮春暖花开! 结构: 本篇文章为书信的形式,开头结尾注意格式要正确,表达的时候注意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本文首先举例表达了感恩大义凛然,为民请命的勇士,以钟南山为代表;其次,感恩“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的医护人员;接着,感恩“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上抗疫前线的英雄;接着,提出自己应有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刻反思:重视规则,恪守法律,不可贪于山珍海味,不可为一时利益铤而走险。最后表达了真正的春天终会到来的信心和希望。 - 27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