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备战下学期期末考语文模拟卷九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一中2019——2020年高二年级备战 下学期期末考语文模拟卷九(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 - 17 - “方便”,这些 “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诱导和窄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合作中,我们的偏好被强化。据说阿里巴巴对每一个淘宝用户的定义,可以拓展到几千个标签。这意味着,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欲望、需求、目的、冲动。然而,这只是你的数码存在,这不过是由概率算法导出的一种“显示性偏好”。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人群做了无穷细分,但同时人文学者们又总是在抱怨技术把人同质化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否弄清楚,新科技究竟是把社会变丰富了还是变单一了?我个人这些年的感觉是,在表征意义上人的确变得更加多元、丰富,但是在深层意义上,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能力却被极大地削弱了。 人们思考问题时,如果缺乏辩证思维,会偏向一极而无暇顾及另一极。面对技术把人同质化的趋势,如何找到反向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 (摘编自《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到科幻文化的影响,一些人容易将人与机器人的斗争当作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 B.人工智能技术当下的难点所在,是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 C.各种技术正在“重置”我们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在引诱也在逼迫着我们紧随其后。 D.概率算法导出的“显示性偏好”往往是被强化的偏好,与人的真实需求未必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的问题,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 B.文章通过讨论人的社会性在网络社会所受到的新挑战,将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运用例证法,以淘宝、京东为例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群做出无穷细分。 D.就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问题,文章从表征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维度表明了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7 - A.艺术能够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性的心灵所产生的问题。 B.艺术可以表现未来,科幻文化可以展现人们对未来科技、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 C.艺术创造的欲望产生于对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保持警惕,追求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D.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在技术之外找到反向的动力,并能够把它作为“辩证的另一极”。 答案:1.B(难点是算法如何应对社会性存在问题) 2.A(只是引出后文的论证,并非基础) 3.B(A太过肯定,C不是“产生”,为“保持”,D是“同质化趋势”的反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 6亿美元(约舍人民币13495 l亿元),这一数字相比2018年增长12. lo%。在2019年- 2023年的预测期内,全球大数据市场相关收益将实现13 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并预计总收益于2023年达到3126 7亿美元。 未来五年,由于政策支持以及多方技术融合,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该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亿美元,2019年- 2023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 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至224 9亿美元,从技术上看,大数据相关硬件在2019年中国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达到45. 2%;大数据相关服务支出和软件收益的占比则分别为32. 20%和22.6%。而到2023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软件规模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占比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而硬件规模在整体的占比中则逐渐减小。硬件、服务、软件三者的比例将更为相似,逐渐趋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 - 17 - (摘自2019年09月18日《人民邮电报》谢静的《中国大数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材料二 根据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IP流量将达到2 3万亿GB,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4万亿GB,其中我国的数据量将占比l8%,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重要数据”是国家数据安全管理政策中的核心概念,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公共利益。”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安恒信息首席科学家刘博也指出,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全面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共享,助力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 “随着海量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安全正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在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与网络安全》的报告中表示,大数据信息安全主要集中体现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个人设备、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的传统“老三样”难以应对人为攻击,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找漏洞、打补丁的传统思路不利于整体安全。 “要主动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免疫能力,实施主动免疫可信计算,在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沈昌祥院士表示。 今年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对公众关注的个人敏感信息收集方式、广告精准推送、APP过度索权、账户注销难等问题进行了直接回应。论坛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处长陈吉学对《办法》中涉及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建立共享转让重要数据的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网络运营者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四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摘自2019年09月19日中国经济网《业内畅谈大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亟待出台标准规范》) - 17 - 材料三 2017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设区的市一级层面制定出台3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将大数据立法与大数据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民生热点紧密结合,用创制性地方立法的方式为大数据发展保驾护航。 “大数据地方立法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先例可循,如何让大数据立法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有实效,是不小的难题。”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寿宇说,在大数据立法工作中,他们准确把握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定位,恪守“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立法原则。 “3部《条例》的出台实施,已初步构建起贵阳大数据立法领域的体系性框架。”李忠表示,未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将立足贵阳大数据发展应用的实践,加强调查研究,加快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及时推进立法权限内的相关立法,让贵阳的大数据立法领域有一个更加完善、科学的体系性框架,为贵阳大数据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摘自2019年08月29日《人民日报》《立法护航大数据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 A.咨询机构IDC发布的报告预测,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 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 1%。 B.咨询机构IDC预测,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大数据市场总体收益将达到96亿美元,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C.咨询机构IDC预测,中国大数据市场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224 9亿美元。其中大数据相关硬件在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 D.咨询机构IDC预测,到2020年人类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总量将达44万亿GB,中国的数据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8%。 答案:C(解析:“市场规模则将增长224.9亿美元”错,原文是“到2023年,市场规模则将增长至224.9亿美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 A.到2023年,由于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人们会更加重视软件,轻视硬件,导致硬件、服务、软件三者的比例将更为一样。 - 17 - B.大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战略性资源,信息安全愈来愈重要。信息安全正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传统的找漏洞、打补丁思路难以确保大数据信息安全。 C.如果能主动培育网络信息免疫能力,实施主动免疫可信计算,在进行计算的同时采取安全防护等措施,就可能有效地保障大数据信息安全。, D.贵州3部门《条例》的出台实施,不仅为贵州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也为其它地方和国家层而的立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答案:A(解析:“人们会更加重视软件,轻视硬件”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软件规模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占比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而硬件规模在整体的占比中则逐渐减小”;另外“三者的比例将更为一样”也不正确,原文是“三者的比例将更为相似”。) 6.如何强化大数据安全,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感”7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工作,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研究和重点标准的研制工作;做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配套。加快大数据立法,为大数据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每点2分,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士兵之家① 海明威 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教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有一张照片照的就是他和团骑的弟兄们,大家都戴着一模一样的高领。他在1917年入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直到1919年夏天第二师从莱茵河撤回来才回到美国。 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另一名军士同两个德国姑娘在莱茵河畔照的。克莱勃斯和那个军士穿的军服都绷在身上显得太紧。德国姑娘长得也不漂亮。莱茵河在照片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 17 - 克莱勃斯回到俄克拉何马家乡小镇的时候,向凯旋英雄致敬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他回得实在太晚,他的家乡对于有关战争暴行的故事听到得太多了,真实的情况反而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克莱勃斯发现,要人家肯听,他就得撒谎,因为撒了谎,战争中他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件事,现在都使他感到厌烦。他明白自己一直处于病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中。这样,他就丧失了一切。 这时正当晚夏,他每天起得很晚,起床后步行到市区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吃中饭,在前廊看书直到他感到腻烦为止,然后步行穿过市区,到阴凉的弹子房去,消磨一天中最热的几小时。他喜欢打弹子。 晚上,他练练单簧管,去市区散散步,看看书,然后上床睡觉。他在他的两个妹妹心目中仍然是个英雄。他妈妈甚至会把早饭端到床上给他吃,要是他想这样的话。他在床上时妈妈常到他房里来,要他把打仗的情况讲给她听。不过她的注意力总不集中。他父亲则什么意见都不表示。 镇上什么都没有变,只是姑娘们都长大了。不过她们生活的天地挺复杂,既有已经确定的各种联合,又存在着变化不定的敌意,这使克莱勃斯觉得他缺乏精力和勇气闯进她们的天地里去。不过他喜欢看她们。漂亮的姑娘真不少。大多数都剪短头发。他离开家的时候,只有小姑娘或者赶时髦的姑娘才留那样的短发。她们都穿着毛衣和荷兰式圆领衬衫。这是种流行式样。他喜欢站在前廊看着她们在街对面走过。他喜欢看她们在树荫下走路的身影。他喜欢她们露在毛衣外的荷兰式圆领。他喜欢她们穿的丝袜和平底皮鞋。他喜欢她们蓬松的短发和她们走路的样子。 他其实并不需要这些姑娘本身。她们太复杂了。他所要的是另外一种什么东西。他模模糊糊地觉得需要个女朋友,不过他又不想为了交女朋友而多费精神。他不想承担后果。他再不想承担什么后果了。他只希望毫无干系地生活着。再说,他也并不真需要女朋友。他喜欢街对面走过的姑娘们。不过她们生活的天地和他的天地不一样。要是找上她们中间一个倒不错。不过不值得费那么大劲。他回家大约一个月之后,有一天早晨,妈妈走进他房间坐在他床上。她说“我有话要跟你说。” “上帝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妈妈说。“在他的王国里不会有闲人的。” “我不在他的王国里,”克莱勃斯说。 “我们大家都在他的王国里。” 克莱勃斯像平常那样,感到有点尴尬而生气。 “你爸爸也在担心,”妈妈继续往下说。“ - 17 - 他认为你已经丧失了雄心大志,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查莱·西蒙斯年纪跟你一般大,有一份好工作而且就要结婚了。小伙子们一个个都安顿下来了,大家都决心要干出点名堂来;你可以看得出,像查莱·西蒙斯那样的小伙子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镇上的光荣。” “就这些?”克莱勃斯说。 “是的。你难道不爱你妈妈吗,亲爱的孩子?” “不,”克莱勃斯说。 妈妈隔着桌子看着他。她眼睛里闪着泪花,开始哭了起来。 “我什么人也不爱,”克莱勃斯说 “你愿意和我一起跪下来祈祷吗,哈罗德?”妈妈问。 “我不会,”克莱勃斯说。 “试试吧,哈罗德。” “我不会。” “你要我替你祈祷吗?” “好的。” 这么说有什么好处呢。他没法告诉她,也没让她明白。讲了这样的话只是做了桩蠢事。他为妈妈感到难过,她使他撒了谎。他要去堪萨斯城找个工作,而她也就会安心了。也许在他走之前还得再经历一场哭笑。他不想上他爸爸的办事处去。这件事他不想践约。他愿意生活过得顺顺利利。以前生活过得就是这样。唉,现在这样的生活完结了。不过他还要到学校的操场去,去看看妹妹海伦玩室内垒球赛。 注:①“士兵之家”原为本世纪初在美国某些小城镇上存在的优抚性机构,供参加过内战甚或美西战争而又孤鳏无依的退伍及残废老兵居住。这些老兵平日默默无闻,遇到重大节日则穿上旧日军服,佩戴全副勋章,以示荣耀。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张照片的变化,揭示战争对人的影响摧残了人本有的天真、热情以及道德观念和理想。 B. 小镇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构成故事发生的社会图景,这是导致克莱勃斯性格扭曲的主要原因。 C. - 17 - 克莱勃斯生活在矛盾之中,内心偶尔流露出本真的想法但闲散的他又不由自主地否定了自己。 D. 小说语言朴实,多用短句,心理描写突出,很好地再现人物对话场景有利于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B 解析:B项,“小镇上的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构成故事发生的社会图景,这是导致克莱勃斯性格扭曲的主要原因”错误,选项对克莱勃斯性格扭曲的原因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并非小镇上人对战争的态度让克莱勃斯的性格扭曲,而是战争摧残了人性,摧残了人本有的天真、热情以及道德观念和理想。故选B。 8.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克莱勃斯的精神状态。(6分) 答案:从有信仰与生活准则变得空虚无聊压抑;从说谎的迎合到拒绝对战争经历说谎,漠然、心灰意冷;与故乡、与亲人的疏远,无处倾诉的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克莱勃斯的精神状态”,然后就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再圈出情节发展中克莱勃斯的表现,据此分析其精神的状态。如文章第一段“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教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有一张照片照的就是他和团骑的弟兄们,大家都戴着一模一样的高领”,此时的克莱勃斯对生活有信仰,有一定的生活准则,而等到从战场回来之后,“这时正当晚夏,他每天起得很晚,起床后步行到市区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吃中饭,在前廊看书直到他感到腻烦为止,然后步行穿过市区,到阴凉的弹子房去,消磨一天中最热的几小时”“晚上,他练练单簧管,去市区散散步,看看书,然后上床睡觉”“他模模糊糊地觉得需要个女朋友,不过他又不想为了交女朋友而多费精神。他不想承担后果。他再不想承担什么后果了。他只希望毫无干系地生活着”,这些内容表明他生活的空虚无聊压抑,不想承担责任;如刚回来的时候,“克莱勃斯发现,要人家肯听,他就得撒谎”,这说明为了迎合家乡人,刚回家的克莱勃斯会谎造自己的战争经历,但接着“因为撒了谎,战争中他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件事,现在都使他感到厌烦”,他厌烦了这样的生活;从他和母亲的一番谈话来看,克莱勃斯与故乡、与亲人疏远,内心充满无处倾诉的苦闷。 9. 请探究小说后半部分母子对话的意蕴。(6分) - 17 - 答案:①一味要求儿子寻找工作或女朋友等,反映母亲不了解儿子因战争而带来创伤,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危机。②人物对话揭示了在战争的摧残下,人们对人生、对生活的彻底放弃,主人公变得空虚、麻木、痛苦,显示人与家庭、宗教的社会生态危机。③用极简的人物对话(电报式),隐去人物的情绪、动作、神色、语调等的描写,对矛盾冲突的表现更有张力,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要求“探究小说后半部分母子对话的意蕴”,然后考生要找到母子对话的内容,理解对话的意思,接着分析这一结尾在人物心理呈现、文章主旨揭示方面的作用,同时分析这一结尾的艺术效果。从文中来看,母亲与儿子交谈的中心是要求儿子找工作、找女朋友,如“查莱?西蒙斯年纪跟你一般大,有一份好工作而且就要结婚了。小伙子们一个个都安顿下来了,大家都决心要干出点名堂来”,而结合上文来看,因战争的伤害,克莱勃斯不想触及工作、婚姻等,而母亲的这些要求表现出母亲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母亲根本就不知道儿子的心理;再看母子对话中克莱勃斯的表现,当母亲问他爱不爱母亲的时候,他说“不”“我什么人也不爱”,当母亲让他祈祷的时候,他说“我不会”,这一对话揭示了战争摧残之下人对人生、生活的彻底放弃,展现出主人公的空虚、麻木以及痛苦,展示人与家庭、宗教的社会生态危机;从这种对话的艺术效果来看,文中人物的对话极为简洁,对话的过程中忽略动作、神色、语调等描写,直接展示矛盾的冲突,重点非常突出,可以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 - 17 - 《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朔望:朔日和望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工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务。 D.致仕:亦作“致事”,指古代官员被迫辞官回家,是一种非正常的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7 - A.归崇敬科考顺利,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天宝年间又考中博通坟典科;两次对策,也分别名列第一和优等,并因此升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建言献策,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建议停止;他还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5分) (2)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5分) 答案: 10.B [“八年”表示时间,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广州”是叛乱的地点,“遂”是于是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 11.D [“指古代官员被迫辞官回家,是一种非正常的退休”错,“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退休回家,是正常退休,且多是主动的。] 12.C [ 结合文本内容“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分析,“均被采纳”“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错,后一个建议经百官讨论后没有施行。] 13.(1)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2)田悦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 参考译文: - 17 - 归崇敬,字正礼,是苏州吴县人。他研究家传礼学,精通多种礼容法则,考中明经科。碰上父亲去世,(归崇敬)以孝闻名乡里。调任国子直讲。天宝年间,(归崇敬)考中博通坟典科,对策名列第一,升任四门博士。皇帝下诏举荐才能可以治理百里地方的人,(归崇敬)再次对策获得优等,授任左拾遗。肃宗暂驻灵武,(归崇敬)两次升迁为起居郎、史馆修撰,修撰国史、仪注。(归崇敬)因贫穷请求解除官职。不久,桥陵、建陵有事,(归崇敬)被召回朝廷参与掌管礼仪典章。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当时百官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都上穿褶下着裤,归崇敬批评这种做法,建议说:“三代到汉没有这种制度,隋朝以后,才有穿这种服装的,此事没有考察古制,应当停止。”皇帝下诏同意。当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议说:“唐家是土德,请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三个月在郊外祭祀天地。”皇帝下诏让礼官儒者一起讨论。归崇敬说:“《礼》以立秋前十八天祭祀黄帝,黄帝在五行中为土德。巨彭祖附会纬候的说法,事情诡怪荒诞不经,不能采用。”他提议的事情都被施行。大历初,(归崇敬)充任吊祭册立新罗的使者。海上风大浪高,船几乎被毁坏,众人吃惊,商量用一只小船载他先走以免身死,他回答说:“如今同船的有几十上百人,我怎么忍心独自渡海呢?”一会儿,风停了。此前,出使外国的人都携带很多金帛,用来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归崇敬的行囊里只有衣被,东夷人传颂他清廉的德行。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皇太子要到国子学举行齿胄礼,归崇敬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于是建议说:请把国子监作为辟雍省。祭酒、司业的名称,不适合学官。请把祭酒作为太师氏,官位为三品;司业作为左师、右师,官位为四品。皇帝下诏让尚书省召集百官商议。都认为习惯已久,制度很难分辨清楚,国子学不是世官,不能叫做辟雍省、太师氏。大概是害怕改作,所以没有施行。因佐吏发放官钱不实受牵连,(归崇敬)被贬为饶州司马。德宗即位,召回,再次授任国子司业,逐渐升任翰林学士,充任皇太子侍读。田悦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升任工部尚书,沿袭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有论著几十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楚国寺有怀 赵嘏①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 17 -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 ①赵嘏:楚州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为求功名而奔走。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②江边松菊:故园松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 B.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自己的际遇,表现了他人生漂泊,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C.颈联化用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诗句,用南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离愁。 D.“衰荷”“残月”“阴云”等意象的组合,描绘出秋意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 答案 C 解析 “送别好友的离愁”错,本诗并非送别诗。本诗主要是抒写诗人考试失意、功名未就的落寞,让诗人内心彷徨抑郁,因此诗句所表达的是诗人放下自己对功名的追求。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诗人在异乡漂泊,借用故园的松菊,抒发了思乡之情。②松菊又是品格高洁的象征,表明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尾句以八月长安的长夜漫漫,抒发诗人内心的孤苦与郁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作者写泛舟江上,感到飘然离世,超然独立,如同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 ”。 (2)《虞美人》中表现词人李煜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引出对故国往事感叹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表现了其内心的苦闷和茫然。 - 17 - 答案.(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B.岌岌可危 唏嘘不已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谈虎色变 唏嘘不已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17 - A.后来?——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答案: 17.D(谈虎色变:比喻只要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唏嘘不已: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号入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 18.B(“呈现”需带宾语中心词“特点”。“近期”时间定语放在数量定语前--领属+时间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 19. C(文中破折号后是标示注释内容;A话语间隔;B表插说;D表总结) 20.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学校打算于5月18日在学术厅举办天府文化专题讲座。我们应邀到了天府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天府味的文化大餐。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提前到达学术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 答案.①“打算”改为“计划”;②“应邀”改为“邀请”;③“拜托”改为“希望;④“等着”改为“等候”;⑤“听取”改为“聆听”。 21.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示例中体现的内在逻辑关系,仿写两句,句式大致相同即可。每句不超过50个字。(6分) 材料:《骆驼祥子》《哈姆雷特》《庄子》《雷雨》《孟子》 《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彷徨》《论语》 示例:欣赏《牡丹亭》《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动人戏曲,让我们看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 17 - 答案:(1)观看《骆驼祥子》《彷徨》《雷雨》等中国现代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2)朗诵《论语》《孟子》《庄子》等古代经典,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3)阅读《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外国名著,让我们思考着人性的光辉。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看法,对于后唐庄宗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处在新时代的你,还会有哪些看法和认识?请把你的感受和认识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 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并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看法。要求考生分析,如何看待后唐庄宗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审题立意,可以从原因的角度分析,唐庄宗为什么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也可以总结应该怎么办。参考立意是,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戒奢侈;玩物必丧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享乐等。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