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水平测试 ‎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为后世史家崇奉,影响深远。除了司马迁超凡的史识和文笔之外,其创立的纪传体体例,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一体例更为全面地包罗了人类历史的诸多侧面,顺应了史学的发展。‎ 与早前出现的记言、纪事、国别、编年等以事为主的体例不同,《史记》的大部分“列传”以及部分“本纪”“世家”,皆以人为主。从史学意义上讲,这一体例大大扩张了史学的研究视野。虽然旧有体例间或也记载文化、风俗等内容,然就其主体而言,能通过纪事表现的往往只能是政治、军事人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非政治、非军事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越来越多,将这些人物摈于史书之外是非常不合理的。此外,随着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日渐增多,其历史自然也成为史学家需要记录的内容。纪传体史书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像东周诸子这些学者,屈原、司马相如这些文学家, 扁鹊、仓公这些医者,都得以进入史书;而分布在中原地区周围的匈奴、两越、西南夷等诸少数民族的历史,也终于有了系统的记载。司马迁通过独特体例呈现的历史观告诉后人,历史学家面对史料也应有主体意识,历史本身和如何叙述历史并非一回事。‎ 典章制度以及社会风俗、思想文化,是旧有体例难以覆盖的又一部分重要内容。尽管《左传》《国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典章制度的内容,但皆浮光掠影,不成系统。毕竟史事虽与典章制度等有关,但想通过史事系统反映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史记》所创造的“书”这一体例,使这些既难从事中反映、亦难在传人时体现却又无比重要的内容,终于在史书中有了依凭。其体例为班固《汉书》继承,改名为“志”,对后世正史影响极深远。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科学的兴起与“人”的淡出,这部分内容更成为当今史学研究的核心。由是观之,“书”之设立可谓超越时代,体现了司马迁深邃的史学眼光。‎ 编年体吸收了早期的记言、纪事体的优点,而纪传体亦吸收了编年体的优点。《史记》“本纪”部分即是编年的。事实上,除了“本纪”以外,“表”也具有编年的要素, 《史记》诸表皆依时叙事,更置“表”于“本纪”之后,其余诸体之前,其意甚明。此外,《史记》还吸收了《国语》《战国策》这类国别体史书的优点。这一点体现在“世家”这一体例上,对于叙述分封制下诸侯林立的情况,可谓不二之选。‎ 纪传体史书体例多样,内容繁杂,方便了史家通过编排篇目、内容来展现微言大义。如司马迁为项羽立“本纪”、为陈涉立“世家”,尊重他们的历史地位,体现了其不因政治因素而篡改历史事实的态度;为商人立《货殖列传》,体现了其重视商业的态度;《游侠列传》的设立,更有一抒胸中块垒之用意。后世班固等史家编排篇目亦多有此意。当然,此法不可用之太过,如后世欧阳修所著《新五代史》,即有重笔法而轻史实之讥。‎ ‎《史记》创立了能够包容人类社会各方面活动的史书体例,其划时代意义难以估量。直到当代,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仍是参考纪传体史书之体例而作。由是观之,《史记》为历代正史所宗,自有其必然性。‎ ‎(摘编自安子毓《〈史记〉与纪传体体例的史学意义》)‎ - 16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史记》扩张了史学研究视野,使非政治、非军事的卓越人物得以大量进入史书。‎ B.《史记》创立的“书”这一体例,至今仍然是史学研究的核心,可谓是超越时代。‎ C.《史记》既吸收了编年体的优点,也吸收了国别体的优点,体例多样,内容繁杂。‎ D.《史记》创立的纪传体体例,能包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科学的兴起与 人 的淡出,这部分内容更成为当今史学研究的核心。由是观之, 书 之设立可谓超越时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把纪传体体例同其他史书体例进行对比,阐明了不同体例的优劣。‎ B.文章多处运用例证法,论证了《史记》的纪传体体例对后世史书的深远影响。‎ C.文章论证纪传体方便史学家通过编排篇目等展现微言大义时,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多个层面论证了《史记》为历代正史所宗的必然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A项,“文章通过把纪传体体例同其他史书体例进行对比,阐明了不同体例的优劣”中“对比”“阐明了不同体例的优劣”于文无据,原文有“从史学意义上讲,这一体例大大扩张了史学的研究视野。……此外,随着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日渐增多,其历史自然也成为史学家需要记录的内容。纪传体史书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作者并未强调出孰好孰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纪传体体例更全面地包罗了人类历史的诸多侧面,所以《史记》才为后世史家崇奉。‎ B.如果没有纪传体史书,中原地区周围匈奴、两越等诸少数民族的历史就不可能被载入历史。‎ C.历史本身和如何叙述历史并非一回事,因而史学家撰写史书时可以适当轻史实而重文笔。‎ D.《史记》创造“书”这一体例的目的是要系统反映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思想文化等重要内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因为纪传体体例更全面地包罗了人类历史的诸多侧面,所以《史记》才为后世史家崇奉”强加因果,于文无据;B项,“不可能被载入历史”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而分布在中原地区周围的匈奴、两越、西南夷等诸少数民族的历史,也终于有了系统的记载”,此处用的是“也终于有了系统的记载”;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并没有“因而史学家撰写史书时可以适当轻史实而重文笔”之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16 -‎ 材料一 这几日,由著名演员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Ⅱ》激发了国人昂扬高涨的爱国情怀,点燃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战狼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致敬英雄的时代风尚,顺应了国人需要自己的“超级英雄”的需求。“祖国”是《战狼Ⅱ》要极力表达和诠释的关键词。在影片剧尾出现中国护照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到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剧情细节,生动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现了祖国应有的担当。从荧幕到网络,再到现实的生活中,人们纷纷为《战狼Ⅱ》而感动和落泪。“国家好,人民才会好!”引发无数人共鸣,“国家崛起,民族自信,吾辈自强”成为集体回响。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可以说,《战狼Ⅱ》成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正能量影片,但也混杂着一批靠炒作、靠包装的“伪劣品”。公众期待,《战狼Ⅱ》的成功能够给国产电影指明方向——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摘编自新华社《〈战狼Ⅱ〉爆红彰显致敬 英雄的时代风尚》‎2017年8月2日)‎ 材料二 《战狼Ⅱ》‎8月7日晚就突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的33.92亿元,它成了一大现象,强烈触动了舆论。《战狼Ⅱ》用相当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匡扶正义的中国孤胆英雄的故事。由于片中颂扬了解放军,对五星红旗、中国护照都表达了敬意,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主旋律”,也为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正了名。在此之前,以爱国主义作为突出标志的国产电影极少有获得卓越票房成绩的。好莱坞最成功的电影大多讲述了美国的英雄故事。中国观众一直在心底深处企盼看到我们自己的银幕英雄,他们能够战胜逆境和苦难,为行道义顶天立地,为尽责赴汤蹈火。这些年中国电影多是发牢骚、惺惺相惜或者小清新的,他们能在部分观众中产生共鸣,但无法为大众解渴。吴京的《战狼Ⅱ》像朝着人们共同的渴望扔了个火星子,一下子点燃了全中国的影迷。‎ ‎(摘编自环球时报《〈战狼Ⅱ〉是讲述 中国英雄的里程碑》‎2017年8月9日)‎ 材料三 - 16 -‎ ‎[注] 《战狼Ⅱ》在‎2017年7月27日晚8点正式上映,上映前就由影迷预订观影。截至‎8月8日24点,《战狼Ⅱ》上映13天,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总票房超过37亿元。‎ ‎(摘编自《中国电影票房》‎2017年8月9日)‎ 材料四 《战狼Ⅱ》的成功,也令一个神秘的、过去不为人注视的消费群体曝光——军事迷(简称军迷)。《香港经济日报》‎8月9日报道,内地军迷占网民的15%左右,他们的特质是较年轻,对历史军事用品、服饰、军事主题电子游戏感兴趣,他们一般热衷政治议题,热爱国家,这些军迷的喜好,如投射在市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创富力量。2016年国庆档期上映了国产电影《湄公河行动》,影片讲述了中国维护地区安宁的故事,被视为军事题材。最终票房达到11.8亿元。有观察人士认为,内地喜欢刚烈题材电影的群体,是撑起《湄公河行动》的重要因素,相信当中有不少爱国军迷。‎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港媒看〈战狼Ⅱ〉票房神话:‎ 一股神秘力量功不可没》‎2017年8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战狼Ⅱ》的导演及主演都是吴京,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其中日票房纪录最高达到了4.23亿。‎ B.《战狼Ⅱ》讲述的是孤胆英雄匡扶正义的故事,表现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题。‎ C.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含有军事题材内容,受到内地爱国军迷的喜爱,这也是撑起该片高票房的因素之一。‎ D.内地军迷的特质是较年轻,占内地年轻网民的15%左右,他们喜好历史及与军事相关的物品、游戏。‎ 答案 D 解析 ‎ - 16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占内地年轻网民的15%左右”错误,应该是“占网民的15%左右”。原文为“内地军迷占网民的15%左右,他们的特质是较年轻,对历史军事用品、服饰、军事主题电子游戏感兴趣,他们一般热衷政治议题,热爱国家,这些军迷的喜好,如投射在市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创富力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战狼Ⅱ》被称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之作”主要是因为其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和其制作的精良。‎ B.《战狼Ⅱ》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塑造了一个战胜逆境、行道义尽责任的英雄形象,满足了国人渴望看到自己银幕英雄形象的愿望。‎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国产电影的弊病,批评国产电影中靠炒作和包装的“劣质品”以及发牢骚、惺惺相惜或者小清新的不良倾向。‎ D.《战狼Ⅱ》和《湄公河行动》都吸引了爱国军迷这一消费群体,通过比较二者的票房可以看出,越是军事化题材,越能创造高票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主要是因为其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和其制作的精良”错误,原文为“ 国家好,人民才会好! 引发无数人共鸣, 国家崛起,民族自信,吾辈自强 成为集体回响”。C项,材料二对后者的态度是比较缓和的,没有到“弊病”“批评”“不良倾向”的程度,原文为“他们能在部分观众中产生共鸣,但无法为大众解渴”。D项,“越是军事化题材,越能创造高票房”说法绝对。‎ ‎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为促进国产电影事业发展,从《战狼Ⅱ》中可以学习哪些有益的经验?(6分)‎ 答:‎ 答案 (1)展示社会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2)尊重观众和市场:满足观众和市场需求;(3)制作精良:在画面场景、剧情设计和动作方面做到精细;(4)善于借鉴:采用好莱坞的叙事形式和成功故事叙述类型;(5)付出真诚和努力。(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是“从《战狼Ⅱ》中可以学习哪些有益的经验”,抓住关键,在文章中筛选关键语句,材料一中“激发了国人昂扬高涨的爱国情怀,点燃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超燃的画面和场景,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节,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内涵丰富、制作精良……公众期待……只有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努力,充分尊重市场,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材料二中“《战狼Ⅱ》用相当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匡扶正义的中国孤胆英雄的故事”,据此概括形成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①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②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 16 -‎ ‎③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④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⑤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⑥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耐。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的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①,积成汪。‎ ‎⑦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⑧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耐。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⑨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⑩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⑪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⑫‎ - 16 -‎ 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地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归属之地。‎ ‎[注] ①凼:音dànɡ,水坑的意思。‎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C.文章取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答案 A 解析 A项,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承载的人文精神消逝了的痛心。‎ ‎8.文章第③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某段内容的作用。要从这一段落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入手,内容上先考虑所写景物的特点,再结合本文的写作用意分析深层次的养育作用。结构上考虑其与上下文的关系,通过分析上下文,不难看出与后文形成对比。‎ ‎9.在文章第⑪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①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②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每点3分)‎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问题的原因。首先分析易水景象今昔的不同,让人心寒;再从易水所蕴含的精神意义方面分析,如今已失去了它的承载意义,让人心寒。‎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贾从高祖刘邦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②。‎ - 16 -‎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 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真定:今河北正定。‎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B.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C.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D.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答案 A 解析 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根据语法习惯,“闻之”后面应该断开,排除C;再根据前后文,“使一偏将……临越”与“越则杀王降汉”为完整句意,故排除B、D,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蛮夷:古代泛指中华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B.中国:在古代“中国”一词是指黄河流域这一中原地区,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C.昆弟:在文言中同“昆仲”,指弟弟,也可比喻亲密友好。‎ - 16 -‎ D.五帝、三王:西周王朝之前的中国上古历史中的两个时期。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答案 C 解析 C项,“指弟弟”错误,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C.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答案 C 解析 C项,无中生有。“且南越君民同心”文中无依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天子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解析 (1)关键词:捐:抛弃;区区:小,少;且:将;及:至,到。(2)关键词:起中国:省略句,起(于)中国,从中原起兵;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中国:中原;何:如何,怎么;遽:就。‎ ‎[日积月累]‎ 文言实词:‎ ‎1.中国初定 ‎2.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3.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 ‎4.项籍倍约 ‎5.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6.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 ‎7.我孰与皇帝贤 ‎8.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9.以其党为假守 ‎10.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 - 16 -‎ 文言虚词:‎ ‎1.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 ‎2.祸且及身矣 ‎3.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参考译文 陆贾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贾。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来和大汉天子抗衡,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最终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的时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大汉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竟想凭借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而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就会)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到时候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于是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边远之地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义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治管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大汉天子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才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到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贾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高祖平定天下之后,认为中原历经艰辛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而没有讨伐他。‎ - 16 -‎ 汉十一年,派陆贾趁势立赵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抒情短歌,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句中多用“兮”字。‎ B.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战争为时代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 C.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 D.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而生情,因情而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鉴赏能力。C项,《大风歌》以自然景观为切入点,运用象征手法,借渲染大自然的壮阔来衬托自己的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 ‎15.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哪些思想感情?请分别逐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1)《垓下歌》首句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显示出罕见的自信;第二句既有对天时不利的幽怨,也有对前途命运的失望;三、四句既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也有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的忧虑。(3分)‎ ‎(2)《大风歌》首句流露出对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时代环境的颂扬之情,次句表达了平定天下、开创帝王基业的巨大的喜悦之情,末句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的焦灼之情。(3分)‎ 解析 ‎ - 16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逐句赏析,答题时要逐句分析,然后点出每一句表现出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1)《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殊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概括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业绩。“时不利兮骓不逝”,是说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此时项羽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把责任归结为“时不利”,埋怨天时不利,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接着一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可奈何”“奈若何”既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也有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的忧虑。(2)《大风歌》整首诗仅由三句构成,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流露出对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时代环境的颂扬之情。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冲天的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所以这一句表达了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王基业的巨大的喜悦之情。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的焦灼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阳楼记》中写明月朗照,从动态和静态描写湖面的两句是:‎ ‎“      ,      。”‎ ‎(2)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      ,    !”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后,紧接着又说“      ,      ,何辞为?”‎ 答案 (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美日军演以后,日本终于图穷匕见,明目张胆地以中国为“防卫”的目标,此态势与美国逐步战略东移,基本上是亦步亦趋的。‎ ‎②这场音乐会舞台设计非常唯美,如梦如幻,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在美丽的视觉中欣赏美妙的变徴之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③近几年,随着宫斗剧的大爆发,有的扮演皇后让人切齿拊心,而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皇后却是令人钦佩,很难演的角色被她演活了。‎ ‎④BBC评论员这样评价塞尔比:“他打出了世界第一的水准,那几杆斯诺克堪称经典,让奥布莱恩这样的经验丰富的对手都无可奈何。”‎ ‎⑤休斯顿德州人让宇航员来帮球队宣布自己的选秀签,而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则让动物园里的猴子来宣布球队的选秀签,总之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吸引球迷们的眼球。‎ ‎⑥近日,七名湘籍知识界人士发出倡议:积极响应湖南省委号召,踊跃参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谏如流,为湖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图穷匕见: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使用正确。②变徴之声:变徴,徴音的变调 - 16 -‎ ‎,声调悲凉。后常用来形容悲壮之声。此处属于对象误用。③切齿拊心:形容非常愤恨。拊,拍。使用正确。④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使用正确。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明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此处不合语境。⑥从谏如流: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此处用错对象。‎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只身去说服秦君,提升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红颜》《诀别诗》等歌曲家喻户晓的胡彦斌,在中国风方面早已颇有建树,《鸿门宴》气势恢宏的编曲搭配胡彦斌的标志性高音,则可算其标志性的歌曲。‎ C.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国运动员总是实力超群,但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不按套路出牌的傅园慧显得格外立体,难怪有人调侃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 D.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暴十寒。‎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维护”。B项,成分残缺,应在“《红颜》”前添加“凭借”。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我们”和“无论”换位置。‎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司马迁采用纪传体的方式让血重新流回历史的血管,历史恢复了心跳。 ① 为什么后来那些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却不能有这样栩栩如生的效果呢?这就要提到《太史公书》中另一独特东西:细节。 ② 个体复活,历史 ③ 会复活; ④ 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 ⑤ ,司马迁那么关注细节,他云游天下,就是要在史料之外搜罗活生生的细节,寻找生命的原始形态,他 ⑥ 不惜动用自己的想象来弥补细节的不足,恢复生命的血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只要 就 而 然而 因而 B 但 只有 才 而 所以 甚至 C ‎/‎ 只有 才 但 然而 因而 D ‎/‎ 只要 就 但 所以 甚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①处表转折,让司马迁跟“后来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构成对比,故排除C、D;②③处选“只有……才”表必要条件,且跟后文“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构成呼应,排除A;⑤处与前面构成因果关系,填“所以”,⑥处表递进,填“甚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 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一位大英雄。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 ① 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最为出名,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对于他的死的评价, ② :一种以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魄, ③ ‎ - 16 -‎ ‎;另一种以唐朝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写项羽是一个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对他自刎的行径表示惋惜和失望。‎ 答:① ‎ ‎② ‎ ‎③ ‎ 答案 ①自刎于乌江 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③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瞻前顾后”,根据“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及“对于他的死的评价”可知,①处应该填“项羽乌江自刎”之类的内容。根据“一种以……另一种以……”可知,②处应该填“有两种说法”之类的内容。最后根据李清照词的内容,及横线前面的内容可知,③处应该是对项羽的赞扬。‎ ‎2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所选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两个,结合他们的生平事迹,分别为其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60字。(5分)‎ 示例:‎ 苏轼 他半生颠沛,常常行走在贬谪的路上。他的足迹跨越半个中国,远达时为荒蛮之地的海南岛。他屡遭坎坷,却始终热爱生命;仕途崎岖,却对国家忠爱不渝。他穷得只有靠种地为生,却怡然自得。‎ 他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成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 听,这个命途多舛的灵魂在唱歌。‎ 英雄人物:荆轲 烛之武 项羽 刘邦 樊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示例一)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他将一腔热血溅洒在秦廷;图穷匕见,他将忠义保留到倒下的一刻。失败夺走了他的生命,却赋予他传奇的一生,当历史记下了统一六国的秦皇,也记住了你——一位气壮山河的爱国斗士。(荆轲)‎ ‎(示例二)烛之武,须发尽白,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却机智聪慧。能淡看恩怨,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步步深入,逞抱负于交锋,息蜗争于顷刻。小人物,大英雄!(烛之武)‎ ‎(示例三)他神勇无敌,单枪匹马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弹指一挥可退百万雄兵。心无城府是他致命的弱点,心无城府更是他感动我们的关键。悠悠千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坦诚足以光耀古今、感天动地!让人为之扼腕叹息之余,不得不大呼:项羽乃真英雄也!(项羽)‎ - 16 -‎ ‎(示例四)生于忧患,以深谋远虑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辉煌帝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荣辱观:帝王霸业高于名誉。他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他更明白:一时的示弱,是为了日后的强大。他有这样的境界: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鸿门宴中随机应变,转危为安,他是最高明的赢家!刘邦,成就大业舍我其谁的真英雄!(刘邦)‎ ‎(示例五)在他心中,上司为重,自己为轻,关键时刻,危险面前,他置生死于度外,鸿门宴上,大庭广众之下,他义正辞严斥项王。敢作敢当,方显英雄本色!为了自己的领袖,紧要关头,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在品质。樊哙,是侠之大者。他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英雄!(樊哙)‎ 四、写作(60分)‎ ‎2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位家境不好的大三女生的母亲范女士把女儿小徐春节假期收到的上万元红包“没收”了,说是要作为女儿明年的学费。女儿心里很不舒服,向报社新闻热线电话咨询,询问老妈的做法是否合法。如果违法,她该怎么做才能要回来。该话题一抛出,便引爆报社律师群,几十位律师各抒己见,持续热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属于新材料作文,可从母亲、女儿、整体三个角度切入来审题立意。参考立意如下:‎ ‎①从母亲的角度入手:母亲为培养女儿付出了很多,作为母亲,为家庭和女儿着想,把女儿的可观的红包收入作为她的学费,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只是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女儿明白不能只顾自己、只会索取而不懂得责任和孝顺。‎ ‎②从女儿的角度入手:作为女儿,已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而且已经成年了,虽然自己的红包可以自己做主,但是,毕竟是家庭成员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母亲的负担,把红包交给母亲,用于自己的学费,既是对母亲的理解和回报,更是为自己的学业添加保障。如果诉诸法律,虽然有法可依,但是却是输掉了亲情,输掉了道理,输掉了良心,输掉了孝心,成为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的人。‎ ‎③从整体的角度入手:为人处事,要懂得情理与法律;要情理与法律和谐统一。‎ ‎【佳作展台】 ‎ 我心中的红包 每逢去别人家做客或是别人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几个小孩便有意无意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客人们看到我们似乎也想起了什么,赶紧打开皮夹,我们也凑上去,高高兴兴接过似乎应得的红包,嘴上说着祝福的话,眼睛却紧紧盯着那红包的厚度。如果厚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多一点;如果薄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少一两句。尽管这些话是下意识说的,但红包的厚薄与祝福的话成正比,可是我从多年经验得出的定理哦!‎ 尽管每次的红包都不一样,但只要收到,我们都是打心底里高兴。这样收红包多年来我都没觉得什么,只是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在客人面前收红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长子,每年收红包时与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特别觉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身高与收红包的年龄不合称,所以每次我领完红包就赶紧躲回房间去。‎ 最近我读到一篇关于红包来历的文章,知道过年包红包送孩子,是一种祝福的意思,我们接受红包也是接受祝福。大人们在意的只是我们过年过得高不高兴,而我们在意的也是过一个好年,对红包的紧张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罢了。‎ - 16 -‎ 材料中,母亲为培养女儿想必付出了很多,作为母亲,为家庭和女儿无私地付出,把女儿可观的红包收入作为她的学费,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只是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女儿明白不能只顾自己,还要替他人考虑,更不能忽视亲情。作为女儿,已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而且自己已经成年,虽然自己的红包自己可以支配,但是,毕竟是家庭成员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母亲的负担,把红包交给母亲,用于自己的学费,既是对母亲的理解和回报,更是为自己的学业负责。如果以法律为基础,虽然有法可依,但是却忽略了亲情,输掉了道理,输掉了良心,输掉了孝心,成为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人。‎ 我的红包一直由我收着,母亲从不强求帮我保管。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那样做。她是相信我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琐事才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过年收红包无须为自己的年龄而害羞,接受别人的祝福不也是一件乐事吗?‎ 我知道,几年之后,我或许不再收红包,甚至需要自己包红包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也能将自己心中的祝福包在红包里,送给其他的孩子们,也体会一下发红包带来的幸福滋味。‎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