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厦门双十中学2019届高三热身考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2)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 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九死其犹未悔 (3). 绕船月明江水寒 (4). 梦啼妆泪红阑干 (5). 人亦念其家 (6). 奈何取之尽锱铢 (7). 纵一苇之所如 (8). 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阑干”“锱铢”“苇”“凌”,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5 -‎ 画网巾先生传 ‎(清)戴名世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亭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①,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日:“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曹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圣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 岁庚寅②夏,四营兵③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日:“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刚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日:“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 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日:“此种种④者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摔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日:“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妄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滓。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家致祭不缀。‎ ‎[注]①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裏发,始于明代。②庚寅:顺治七年(1650)。③四营兵:清初,活动在江西、福建一带明军的余部。④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凤阳皆去其网巾 去:离开 B. 之纲穷诘其名 穷:穷究 C. 且夫改制易服 易:改变 D. 因指其发而诟之 诟: 诟骂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5 -‎ A. “画网巾”先生被逮捕后,让仆人在自己额上画网巾,表示不忘明朝祖制,说明“画网巾”先生心系故国。‎ B. 面对旧识王之纲的威逼,“画网巾”先生效忠明王朝的决心始终不动摇,表现了他的铮铮铁骨。‎ C. 文中写“画网巾”先生二仆“欣然受刃”和明降将王之纲的言行,意在衬托“画网巾”先生的形象。‎ D. 作者叙述了一个“其姓名爵里皆不得而知”的明朝遗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画网巾”先生的赞叹之情。‎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 ‎(2)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 ‎【答案】2. A 3. B ‎ ‎4. (1)我本是明朝的总兵,只是因为懂得时机变化,知晓天命,到现在还不失去荣华富贵。‎ ‎(2)我耻笑古今以来那些遵循旧例而负节义的人,所以感到羞耻,不再说什么了。‎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A项,“去:离开”解释错误,“去”应为“除去”的意思。‎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 项,“面对旧识王之纲的威逼”理解错误,由第二节“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日:“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可知,“画网巾”先生和王之纲并不认识。‎ 故选B。‎ ‎【4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徒”:“只是”;“以”:“因为”;“识”:“懂得”。第二句关键点:“循例”:“遵循旧例”;“耻”:“意动用法,感到羞耻”;“述”:“说”。‎ 参考翻译:‎ ‎(1)我本是明朝的总兵,只是因为懂得时机变化,知晓天命,到现在还不失去荣华富贵。‎ ‎(2)我耻笑古今以来那些遵循旧例而负节义的人,所以感到羞耻,不再说什么了。‎ ‎【点睛】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先生这个人,他的姓名、官职等级和藉贯都不能知道。(他)带着两个仆人,都仍然穿戴着明代的衣帽,躲藏在邵武、光泽一带的山寺中。他们的事情被人所知,于是光泽守将吴镇派人逮捕了他们,押送到邵武守将池凤阳那里。池凤阳除去他们的网巾,把他们留在军中,告诫手下谨慎看守他们。先生已经失去了网巾,洗漱梳头完毕,对两个仆人说“衣帽,历代有各自的规定,至于戴网巾则是我朝太祖高皇帝首创实行的。现在我们遭遇国家灭亡就要死了,难道可以忘记祖宗的制度吗?你们拿笔墨来,替我在额上画上网巾”于是两个仆人替先生画上网巾,画完以后,才戴上帽子,两个仆人也互相画,每天都是这样。军中的将士都笑话他们。先生没有姓名,人们都叫他画网巾的人。‎ - 25 -‎ 庚寅那年的夏天,四营军在邵武的禾坪被打败,池凤阳假称先生是阵上的俘虏,把他献给提督杨名高。杨名高的军队到了泰宁,把先生从囚车里放出来,对他说“如果你今天投降我,还可以免除死罪。”先生说:“我原来就认识王之纲,应当到他那里决断此事”王之纲是福建总兵,是攻破四营军的功臣。杨名高很高兴,押解他到王之纲处。王之纲说:“我原本不认识你。”先生说:“我也不认识你,今天特地到你这里死罢了”王之纲追问他的姓名,先生说:“我忠心却不能报效国家,留下姓名就是辱国:我有智戆却不能保护家庭,留下姓名就是辱没家庭;国家危难之时不能立即献身于国,留下姓名就是侮辱自身。军中的人叫我为画网巾的,就用这个做我的姓名就可以了”王之纲说:“天下大事已定,我本是明朝的总兵,只是因为懂得时机变化,知晓天命,到现在还不失去荣华富贵。你一个平民,因为倔强而死,有什么好处呢?再说变更朝制、改换服装,从前代就已经这样”就指着他的头发骂他说:“这种短短的头发还不肯剪去,为什么呢?”先生说:“我对于网巾尚且不忍心除去,何况头发呢!”王之纲大怒,命令士卒先杀死他的两个仆人。一一群士卒上前揪住他们,两个仆人睁大眠睹叱骂他们说:“我们两个人难道还顾惜- -死吗?不过死也应当有礼节,要和我们的主人告别一下再死罢了。”于是向先生下拜,并且告辞说:“我们能够给您.打扫黄泉之下的路了!”竟欣然受刃而死。王之纲又对先生说:“你难道还有什么辜负别人的吗?坚持正义而死虽然也很好,可为什么固执到这种程度呢”先生说:“我辜负什么?辜负我的国君罢了。一个计划都没有进献实行就束手就擒,和奴婢有什么区别呢,又用这个来交换节烈的名声,我耻笑古今以来那些遵循旧例而辜负节义的人,所以感到羞耻,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在泰宁的杉津被杀。泰宁诸生谢韩在郊外的杉窝山埋葬了他的骸骨,墓碑上题写“画网巾先生之墓”每年到坟墓祭奠的人不断。‎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颈联中“惊”字,古人有“一字出而言之不尽之感”,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不尽之感”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2)“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深夜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作者。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请的背景。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况凄凉的情态。‎ ‎【解析】‎ ‎【详解】(1‎ - 25 -‎ ‎)本题考查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能力。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答本题既要读懂诗的意思,首先要找出意象,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寓意,最后再归纳出情感。‎ 本诗,由“雁落客愁边”可知意象为“雁”;由“霜月倚寒渚”可知意象为“霜月”“寒渚”;由“江声惊夜船”可知意象为“夜船”;由“孤城吹角处”可知意象为“孤城”;由意象分析可知,本诗大意为作者在秋季客居他乡,途中所见所闻,不免让他心生惆怅与凄凉,看到“雁”不免引发他的羁旅思乡之情。‎ ‎(2)本题主要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 本题,首先解释“惊”的具体意思,然后解释“江声惊夜船”该诗句的意思:涛声惊醒了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孤寂与惆怅之情,意思对即可。‎ ‎【点睛】炼字题有如下考点:设置问题形式: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 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三、格式:该词.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 (或“为..做了铺垫”) {表感情、谈作用}。‎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痛斥抄检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凤姐,并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 因双桥镇失陷,吴荪甫为缓解公司危机,只好筹集资金投资公债。在交易所里,赵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荪甫,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见利忘义,临时变卦,致使吴荪甫彻底破产。《子夜》‎ C.‎ - 25 -‎ ‎ 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便紧握长枪,冲了上去,举枪乱刺,杀伤不少羊,还把牧羊人打倒。桑丘对主人这一壮举倍加赞赏。《堂吉诃德》‎ D. 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复活》‎ E. 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C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情节的掌握情况,此类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识记与积累,看名著一定要全面、细致,尤其细节部分,记清楚人物、事件以及时间顺序等。‎ C项,“还把牧羊人打倒”的说法有误,堂吉诃德被牧羊人用石头打倒;桑丘不是赞赏主人而是抱怨主人不该自招烦恼。‎ D项,“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的说法有误,玛丝洛娃没有一下子认出他,只从他的衣着看出他是个有钱人;聂赫留朵夫还是坚持请她饶恕。‎ 故选CD。‎ ‎【点睛】在名著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1)阅读《三国演义》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片断,回答问题。‎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千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 周瑜的“如此如此”就是对“反间计”的部署,请简述一下“如此如此”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 25 -‎ ‎(2)一个如此美丽鲜艳、纯洁可爱,同时又如此柔弱的美丽少女,似这般虔诫地救援集诸多不幸、畸形与凶恶于一身的怪物,这样的场面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动人的。‎ 这是《巴黎圣母院》中作者的一句话。作品中,美丽少女是如何在广场上救援“怪物”的?请简述这一个情节。‎ ‎【答案】(1)周瑜先点破蒋干“说客”身份,让蒋干无法“劝降”而后大摆酒席,佯狂大醉;醉后邀蒋干同榻而眠,以让蒋干有机会偷听机密,并偷走所谓曹军将领蔡瑁、张允的“降书”逃回曹营。最后,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2)愚人节晚上,加西莫多受克洛德指使绑架爱斯梅拉达,被卫队抓住第二天,他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烈日下口渴难忍,高喊“渴”得到的是围观者的嘲笑与辱骂,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群英会蒋干中计》片段,重点答出“佯狂大醉”、“蒋干偷听机密,偷走蔡瑁、张允的‘降书’”、“曹操果然中计,杀了蔡瑁、张允”;《巴黎圣母院》主要答出“加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被绑烈日下口渴难忍,高喊‘渴’”、“爱斯梅拉达送水”,人物情节表述正确即可。‎ ‎【点睛】在名著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治长》‎ - 25 -‎ 子夏②曰:“贤贤③易色④:亭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注]①邑:村子。②子夏:孔子的学生。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③贤贤:尊重贤者。④易色:改变好色之心。⑤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是一个坦率直爽的人,他承认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即使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B.孔子在承认自己不具有忠信的优越性的同时,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好学”。‎ C.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却从实行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子夏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知识高深的人。‎ D.在子夏看来,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看他的德行,而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时代儒家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2)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受人愚弄)。”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C ‎(2)[示例]爱好仁德还应该爱好学习,不爱好学习就容易受人愚弄。孔子的话意在强调好学的重要性。但儒家所说的“学”不仅是一般的知识学习,还包括修身如子夏所说的重贤、忠孝和诚信。‎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 项,“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从实行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理解错误。子夏的意思是:对妻子,看重品德而不是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能够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信用。这一类人,虽说没有学习过圣人之言,我却一定说他们已经学习过了。没学过圣人之言并非没有学问,选文也没有提及从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 - 25 -‎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弄清楚该句子的本义,其次结合选文分析其观点、情感有什么矛盾或者一致之处。‎ 本题,孔子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受人愚弄)。”似乎和文本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相矛盾,其实两者侧重点不一样,子夏强调“重贤、忠孝和诚信”孔子强调“好学的重要性”,不爱好学习就容易受人愚弄。意思对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与传统的关系 从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未看,一部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传统戏曲如何改变和超越自己、努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的历史,一部改革发展和不断地新陈代谢的历史。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从院本到杂剧,从南戏到传奇,从谭鑫培到梅兰芳,勾勒出传统戏曲紧跟时代的轨迹,这正是它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一个根本原因。‎ 无疑,戏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不曾有的。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与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导致现代生活的内容、欣赏接受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更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如何实现这种跨越,传统戏曲已经作出了自己的求变的姿态。虽然梅兰芳最终放弃了时装戏,样板戏也因其过于政治意识形态化而饱受非议,现代戏又大量失去了传统戏曲本质因素而不尽人意。但是我们看到,戏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中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 25 -‎ 这个进程最早应该是从五四时期的戏曲改良运动开始的。1905年,陈独秀发表了《论戏曲》,基本上代表了当时许多学者关于戏曲的主要观点,即从内容到形式对戏曲进行改造,试图让戏曲成为社会改良的工具。这本身就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因此,他们用这种“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结果发现戏曲与传统文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改良社会的宣传效果,于是,他们转而要求戏曲背离传统,向西方话剧学习和靠拢,甚至有的学者干脆主张完全废除传统戏曲,而将西方戏剧移植过宋,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完成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张庚先生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五四’并没有创造出自己民族的新文化,因而也没有创造出新戏剧来。”究其原因,他认为:“没有任何文化可以不接受遗产而能发荣滋长成为一种高级的结晶,戏剧也不例外。”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戏曲的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节选自<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有删改)‎ ‎9.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传统戏曲之所以能获得发展,是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 B. 当今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戏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 C. 梅兰芳文革时期编演的样板戏,由于不顾观众的需求,没有表现出戏曲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而饱受非议。‎ D. 五四时期的学者们试图配合当时社会变革所进行的戏曲改革由于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E. 张庚先生认为“五四”并没有创造出新戏剧。究其原因,是没有接受传统文化遗产的滋养,导致戏曲变革的失败。‎ ‎10. 作者认为,传统戏曲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原因是什么?‎ ‎11. “五四”戏曲的变革“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述。‎ ‎【答案】9. CD 10. 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中能够紧跟时代的轨迹,不断改变和超越自己,努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 ‎ ‎11. 用“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将戏曲政治化;要求戏曲背离传统甚至主张直接移植西方戏剧。‎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由于不顾观众的需求,没有表现出戏曲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的说法有误,由原文第二节“虽然梅兰芳最终放弃了时装戏,样板戏也因其过于政治意识形态化而饱受非议”可知,饱受非议的原因是“因其过于政治意识形态化”。‎ - 25 -‎ D项,“由于脱离社会现实”说法有误,由文章第三节“这本身就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因此,他们用这种‘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结果发现戏曲与传统文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改良社会的宣传效果……”,可知,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是因为“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 故选C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归纳概括传统戏曲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原因。由文章第一节“从院本到杂剧,从南戏到传奇,从谭鑫培到梅兰芳,勾勒出传统戏曲紧跟时代的轨迹,这正是它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一个根本原因”可概括,根本原因是传统戏曲紧跟时代的轨迹;由文章第二节“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与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导致现代生活的内容、欣赏接受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更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如何实现这种跨越,传统戏曲已经作出了自己的求变的姿态”可以概括,传统戏曲跨越自己,适应了变化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归纳概括出“‘五四’戏曲的变革‘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的表现”,首先锁定文章第三节,由“这个进程最早应该是从五四时期的戏曲改良运动开始的。……试图让戏曲成为社会改良的工具。这本身就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因此,他们用这种“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结果发现戏曲与传统文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改良社会的宣传效果,于是,……向西方话剧学习和靠拢,甚至有的学者干脆主张完全废除传统戏曲,而将西方戏剧移植过宋,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完成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可以概括,“工具论”和“废除传统戏曲,而将西方戏剧移植过来”两点。‎ - 25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实,我并不是想帮她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春节过后没多久,我带着一大包行李去外地上学。我的女朋友到车站去送我。‎ 公交车站离火车站大约还有一百多米的距离。我一下车,就见一个女孩,拿着一个写着“求助”的纸招牌,在向前面一个人诉说着什么。那人不耐烦地挥着手说“去去去”,并不看女孩一眼,只顾走自己的路。‎ 看到我和女友,那女孩向我们走过来。女孩大约十四岁的样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小脸冻得红扑扑的。女孩对我说她母亲半年前病故了,靠卖苦力养活全家。父亲两个月前也病倒了,家里欠了一大笔债。开学时间就要到了,她的学费还没有筹够。能借的地方都借遍了,没有办法,她只好求好心人来帮忙。‎ 我疑心她是骗子,不想给她钱,但我又怕女朋友说我小气,于是我指着自己的行李说:“你帮我把这包背到车站,我就给你五块钱。”‎ 女孩连忙说道:“谢谢!谢谢!”说着,从我手里接过行李包,吃力地背在身上,兴奋地走在前面。‎ 女友一拉我的衣服,说:“你怎么忍心叫这么个小女孩帮你背包。”‎ 我一愣,没想到女友会这么说,生怕地会因此生气,于是灵机一动说:“我只是想让她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想让她小小年纪就当乞丐。”‎ 听了我的话,女友笑了。小女孩回过身来深深地鞠了一躬,又说了一声“谢谢”。‎ 到了车站,我去排队买票,女孩背着包站在我旁边。我说:“你把包放下歇一会儿。‎ 女孩说:“不用,你给我那么多钱,我得多背一会儿。”那一刻,我真的有些感动了。‎ 买好票,我给了她十元钱。她不要,说:“说好是五块钱的。”我劝她收下,说算是帮她了,女孩想了想说:“那你把地址给我,将来我有钱了,一定会还你的。”我说不用还了,女孩坚持要我的地址,我于是写下来给她了。‎ - 25 -‎ 这件事过后我就没放在心上。多年以后,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办公,一个姑娘到办公室找我。她穿得虽然很朴素,但很得体。她问:“你还记得我吗?”‎ 我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她是谁,只好摇了摇头。她说:“你还记得八年前在火车站给你背包的那个小姑娘吗?”‎ 我想了想,终于想起那个瘦小可怜的小女孩,看看眼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一脸的真诚,真的和那小女孩很像。我问:“你就是那个小女孩?”‎ 她点了点头说:“是。”然后告诉我,她找到我父亲家,我父亲告诉她我在这里上班,她就找到我办公室来了。她说:“我是来还钱的。”‎ 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如果不是女友在场的话,我也许像前面那个人一样粗暴地对她说“去去去”,我其实没有真心想帮她。我告诉她不用还了,那算不了什么的。‎ 地说:“不!你错了,那对我非常重要!因为你让我明白了,我其实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挣钱的。你不知道,那时我真的有了做乞丐的想法。是你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她接着告诉我,从那以后,地靠给人打零工挣够了学费。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并且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她是特意来向我表示感谢的。‎ 我没想到,当初我的一次并非出自本心的善举,竟然改变了她的一生。我对她说:“你如果真心想感谢我,就去多帮助一些像你当初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吧,也许你的帮助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地愉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也会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12.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有人认为,“女朋友”这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B. 女孩到办公室找“我”之前的那次求助经历,与“我”对她的帮助形成强烈的对比。‎ C. “我只是想让她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想让她小小年纪就当乞丐。”这句话改变了女孩的一生,却不是“我”的真心话。‎ D. “我”对女孩的帮助是违心的,女孩对“我”的感谢是真诚的。‎ E. “我”的无意之举帮了女孩,而女孩的致谢才真正教育了“我”。‎ ‎13. 联系全文,回答:在帮助他人前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14. 依据文章内容,分析女孩得到了哪些帮助?结合本文,探究我们该不该帮助陌生人?‎ ‎【答案】12. AB 13. 助人之前疑心受骗;哄骗女孩背行李;助人之后为女孩的卖力而感动;为无心帮人却得到感谢而震撼想流泪);受到感染后尽可能帮助别人。 ‎ - 25 -‎ ‎14. 第一问答案示例:物质上,得到了急需的钱;精神上,明白了要靠劳动挣钱。第二问答案示例。①要倾尽全力帮助陌生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帮助他人乐在其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②要理智地帮助陌生人。帮助他人要视受助人的困难程度和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定,力所能及的帮助才是直正的帮助。③不要随意帮助陌生人。现在骗子太多,他们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行骗。帮助了这类人,会使有限的资金用不在刀刃。上。(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文章的主题”错,本文主要通过前后的心理变化突出应该给陌生人更多帮助的主题,“女朋友”只是我帮助小女孩的一个原因。‎ B项,“那次求助经历,与‘我’对她的帮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理解错误,“女孩的求助”与“我对她的帮助”二者只是文中的两个情节,两者并没有可比性。‎ 故选A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本题,“我疑心她是骗子,不想给她钱,但我又怕女朋友说我小气,……我就给你五块钱。”可知,助人之前担心受骗,让女孩背行李;由“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那算不了什么的。她接着告诉我,……。她是特意来向我表示感谢的。我没想到,当初我的一次并非出自本心的善举,竟然改变了她的一生。”可知,我得到真诚的感谢而感动,由此想到以后尽可能多的帮助别人,然女孩也帮助更多的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题干的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探究时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 - 25 -‎ 本题,第一问要求找出女孩得到了哪些帮助,由文章可知,我通过让女孩背行礼,给了女孩10元钱,女孩不仅得到了钱,而且明白了需要靠劳动才能赚钱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解答题,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即可,例如,要帮助陌生人,要理智地帮助陌生人,不能随便帮助陌生人等,说出理由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复 叶兆言 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14岁,学了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 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日本人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第二年,清政府撤销了海军衙门,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圈子里来混。‎ - 25 -‎ 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他是武人出身,对风花雪月看不入眼,而且相信小说会越看越没有出息,临了不过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严复选择了西方的社会学著作,成了一名现代文明的窃火者,梁启超因此称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98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这一年正是戊戌变法之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成了现成的改革口号,此后许多年里,救亡图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思想启迪而言,严译要比林译更有意义得多。‎ 就在翻译《天演论》的同一年,严复给光绪皇帝写过一封万言书,把今日世界和中国古代战国做了比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兼并,而现在各国讲究平权,当时的小国如宋,如中山,都被七雄灭了,如今的一些小国,如荷兰,如瑞士,却依然能够瓦全于世界列强之间。因此事在人为,只要中国自强,西方列强“所求于我者,不过通商之利而已”,如果中国老是自己不争气,永远不能自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严复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潜心译书。‎ 严复的翻译比较有系统,他懂外语,所以不像林琴南那么离谱,逮着什么是什么。谈到严复的翻译,通常要说的是他的“译例言”,即后人屡屡要说的信、达、雅,这三个字已成为翻译界的老生常谈。‎ 严复对民国以来的任何政治运动,一概持反对态度。让人深感疑惑不解的,是他为中国介绍了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然而在对待民主,自由,共和,平等,这些常见名词上表现了极度保守主义的观点。‎ 严复甚至对推翻帝制,也有着常人所不同的见解,认为推翻大清朝未必是什么好事。他不是保皇党,从来就没有动过殉清的念头,只是反感革命,反对空口说爱国,说自由。‎ 严复一世的英名,毁于“筹安会”六君子。事实上,严复列名筹安会,纯粹是瞎起哄,因此当局后来通缉“筹安肇首”,有意将他排除在外。据说通缉令没有颁布之前,盛传要抓他坐牢,林琴南匆匆赶到他家,劝他逃走。严复毅然拒绝,说:“俯仰无愧怍,虽被刑,无累于吾神明。庸何伤!”他表现得很英勇,很正气凛然,然而赞成袁世凯称帝,是个人名誉上永远洗不掉的一个污点。严复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后人长时间不愿意提起他,显然和晚年列名筹安会六君子有关。‎ ‎15.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海军起步比日本早,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这也注定了严复海军名将之梦的破灭。‎ B. 由于武人出身和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他的译作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巨大冲击。‎ C. 严复的思想充满矛盾,他既不保皇,又不赞成推翻清朝;既介绍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又有保守主义观点。‎ D. 本文引用严复文章的有关内容和他的原话,以及梁启超对他的评价,体现了人物叙写方面注重史实,客观真实。‎ E.‎ - 25 -‎ ‎ 本文叙议结合,既通过丰富事例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又恰到好处地对严复进行了评点。‎ ‎16. 文中写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7. 鲁迅曾称赞严复“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严复的“锐敏”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答案】15. BE 16. 既突出严复的务实英勇,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理性思想的追求,对国民思想的启迪意义;又突出严复翻译态度严谨、翻译水平高。 ‎ ‎17. 答案示例:体现在思想方面。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在理解时代、观察社会方面,严复确是一个感觉锐敏的思想家。首先,他著译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宣传进化论观点,是现代文明的窃火者,开启了一代新风,影响巨大。其次,他富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通过中西历史的比较,深入探讨中国落伍的原因,提出要认清时势、要自强自立的思想,意义深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理解错误,由原文“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图子里来混”可知,严复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并非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而是中国地海军成不了气候。 ‎ E项,“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理解有误,本文只是讲了严先生地几件事情;“弃武就文”“翻译《天演论》”“给光绪皇帝写万言书”“筹安会”,这几件事并不能代表他地一生。‎ 故选BE。‎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 - 25 -‎ 本题,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主要从人物形象方面考虑:林琴南是一个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的某种品质,结合文章内容“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可知,突出严复务实,有追求;由“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98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可分析,严复翻译著作很出色。‎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本题要求答出“严复的‘锐敏’体现在哪里”,考生需要结合文章,找出能表现严父敏锐的语段,找好角度归纳概括。此题可以结合严复的著作,著作中的观点,以及他给光绪皇帝写万言书,书中的内容等分析,从思想敏锐、有危机意识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8.许多成语和俗语意思相同,一庄一谐,一雅一俗。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下面给出一些成语或俗语,请你写出意思差不多的另一个俗语或成语。(任选3个作答。)‎ ‎(1)直言不讳——‎ ‎(2)得过且过——‎ ‎(3)咎由自取——‎ ‎(4)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5)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答案】直言不讳——打开天窗说亮话;‎ - 25 -‎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越俎代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熟语的识记和理解运用能力,此类题主要需要考生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考生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理解性记忆,包括字词的意思,使用的语境,语体色彩等。‎ 本题,主要根据所给熟语写出意思相近的俗语或成语,只要写出三个即可,还要注意字词一定要写正确,例如:“撞”“砸”“痴”“俎”“庖”“曝”等。‎ ‎【点睛】成语(包括熟语)的考查范围,主要有成语意义、感情色彩、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等。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即成语的意义是最根本的。如果我们连成语意义都不能确定,那么就很难确定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特征了。而在成语意义的辨析中,最难以确定的就是那些两用成语。那么何谓两用成语呢?两用成语是指此类成语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与此相关又会造成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同或适用特征不一。‎ ‎19.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起奥数,几乎人人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事实上,多数小学生都在上奥数,但很少有哪个孩子真正喜欢。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于是有人惊呼,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材料2]日前,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大连育明高中奥赛金牌教练闫东说,如果取消了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就等于把大家又送到了高考独木桥上,是一种倒退。‎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案】(1)人们对奥数褒贬不一(或:人们对奥数有不同看法)‎ - 25 -‎ ‎(2)[示例一]我反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能揠苗助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从学校角度上看看面强调奥数,会造成学校之间的不正常竞争,违背奥数的本意,使奥数成为应试教育的翻版。[示例二]我赞成中小学生学习奥数。首先,从奥数本身来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他们以后走科研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中小学生学习奥数,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打破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录取机制(观点1分,分析4分。如有其他看法,能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一般要求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缩减或拟写新闻导语、标题、一句话新闻,或对所给语段进行高度概括提炼要点,归纳主旨,或根据材料对某一概念下定义等等。‎ 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由“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起奥数,几乎人人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知,材料一主要讲了一部分人痛恨奥数;由材料二“如果取消了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就等于把大家又送到了高考独木桥上,是一种倒退。”可知,一部分赞成奥数,因此,综合以上的观点就是,人们对奥数持不同的态度。‎ ‎(2)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可以有两种观点:一是赞成奥数,二是反对奥数。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理由,比如,学生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等等,只要符合常理都可以。‎ ‎【点睛】压缩语段考查以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语段,要弄清叙述的对象及中心事件,可运用“剔除枝叶法”进行压缩。采用“对象+事件”归纳法。2、新闻类材料。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提取要点,二是概括内容,如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3、说明类材料。查的形式主要是给材料中的说明对象下定义,提炼材料中的说明内容。4、议论类材料。议论语段概括的任务重在概括观点,许多时候要把具体的材料变成泛指的通用道理。有的语段观点没有直接表明,这就要通过理性认识概括出观点。要弄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六、写作(70分)‎ ‎20.两小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就算有失望,但不会绝望。”‎ ‎“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 ‎“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 - 25 -‎ 以上几句话摘自某中学“学生凡语”橱窗。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请以“脚步”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脚步 小时候,躺在悠车里,在朦胧的印象中,就有那轻盈的脚步在飘来荡去。那轻盈的,显示着脚步的主人是那样的年轻 ‎ 大了些,坐在幼稚园的小板凳上,最最期盼的也是那轻盈脚步。这时,脚步已变的清晰了——那是妈妈的脚步。 ‎ 儿时的记忆中,那脚步是孤独的。曾经,家里也有另一个更加有力的脚步——那是爸爸的脚步。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有力的脚步就消失了。我的身边只剩下妈妈轻盈的脚步,这脚步把我带出了童年,步入了学生时代。 ‎ 学生时代的天空总是蔚蓝的,妈妈的爱抚使它变的更加阳光灿烂。不苟言笑的小小的我,在学校里最期待的事就是放学回家——回到那个又老又破的小屋。虽然它又老又破,但我还是爱在它的怀中寻找欢笑和温馨。 ‎ 每天清晨,当我还沉睡在梦中时,妈妈的脚步声就会在头顶响起。她穿上由于长期掏炉子而弄的早日褪色的衣服,头上裹着一块毛巾,出去了。当煤灰差不多都落在灶坑里时,她用小铲谨慎的把它转移到土筐里,然后吃力的站起身来——由于蹲的时间久了,膝盖早已酸了。这时,她“嘿”的一声,拎起土筐,向门外走去,她的脚步不再轻盈。她拎着沉重的土筐,蹒跚着走出了我的视线。 ‎ 记得一次,妈妈送我上学,那时上一年级,走到了校门口,她转身就走,望着她渐渐缩小的背影,她那比路人更快的轻盈的脚步,我知道她急着回去给生病的外祖父做饭,更急着上班。妈妈就这样每天起早劈柴烧火做饭叠被洗衣服打扫房子送我上学,还要上班工作,晚上再把煤搬进屋,再烧火做饭洗碗铺床,才能睡觉。女人该干的活儿,她没落下一件;女人不该干的活儿,她也得干。无论她干什么,她总是尽力使自己的脚步轻盈,快捷。 ‎ 忘了高一年级的哪一天,妈妈送我上晚自习,到了学校,她注视着我步入校门——我知道她已不再着急什么。许久,她才缓缓转身,可我看到的已不再是当年那轻盈的脚步,而是沉重的。 ‎ - 25 -‎ 那沉重的脚步告诉我,妈妈已不再年轻。劳累了大半生的妈妈啊,还未来得及为自己做点什么,时间就已无情的在她的天空像飞鸟一样悄然而逝,只留下一道记忆中的痕迹。 ‎ 望着妈妈迈着沉重脚步离开,我潸然泪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有两种作文形式供考生选择:一是多材料话题作文;二是命题作文,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有把握的类型来写。本题的命题型作文相对比较简单,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其审题思路: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审题:‎ 首先解读材料和题目,以“脚步”为题,要理解“脚步”的含义以及其引申义,“脚步”不等于“脚印”。很多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可能会想到某人的脚步:例如写爸爸的脚步、成长的脚步等,这些当然可选,估计这样选材的人占大多数,但是这样选材不新颖。如果我们能够放眼社会,发发现很多新颖而大气的题材,如在雪灾前线,李克强总理匆忙的脚步,带来了中央的问候,带来了中央的支持,带给了群众抗灾的信心和勇气;在灾害第一线,不仅有国家领导人的脚步,还有武警官兵的脚步,更有自发群众的脚步,这些组成我们时代可歌可泣的画面。‎ 立意:‎ ‎1.年龄的脚步;‎ ‎2.岁月的脚步;‎ ‎3.普通人的脚步;‎ ‎4.伟人的脚步。‎ 素材:‎ ‎1. 我的心一下子亮了,是啊,大雪使青菜蛰伏,它却积蓄更多力量,待时机成熟,迸发生命的火花。爷爷,相信我,我定会迈出自信的脚步,踏上人生的征途。‎ ‎2. 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童年就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时光的指针永远在不停地转着,谁也挡不住岁月的脚步。‎ ‎3. 随着岁月的脚步,我明白了成长道路上的艰辛,有鲜花,也有荆棘;‎ - 25 -‎ 有欢笑,也有眼泪。曾经异想天开,永远不长大该有多好。因为我害怕失败,害怕父母衰老,害怕再也不能无忧无虑……但没有人可以阻止时光的流逝,没有人可以挡住岁月的脚步,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下去。‎ ‎4. 我感慨,因为时间的脚步总是迈得太快:当我正沉醉于书中的美文佳作时,它便轻悄悄地从字里行间溜走;当我正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时,它便随着那飞快地滚动着的足球一闪,当我正惬意地挪着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它则迈着更快的步伐超越了我。时间就是这样,来去匆匆。山珍海味无法使它驻足,黄金珠宝也同样不能挽留它的脚步。‎ 结构:‎ 本文可以采用记叙文的结构:1.引入:人物外貌描写+点明题旨;2.蓄势:从不同的角度选取;3.揭题:详写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内涵的一件事;4.点化:紧扣题旨或议论或抒情。本篇文章主要按时间顺序写了母亲的脚步,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