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0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四川省内江市六中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应能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然而,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 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却 给人萎缩和晦暗之感。口语诗歌和很多网络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更使诗歌蒙 上浓重阴影。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崇高就是雄伟、庄严、壮丽、高远、道劲。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 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如艾青 深沉浑厚的诗歌;也有愤激、劝勉和自省的政治抒情型崇高;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 担当型的崇高等。那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 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并不是所有强烈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以人民为中 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 歌故意淡忘人民,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也不领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故步自封、 夜郎自大,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 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 借鉴的,前者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心灵是可锻炼的,锻炼得好, 就可以到达崇高。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 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 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对抗,进而超越,形成自已 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激励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 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鼓舞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伟大的诗人必须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 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 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 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 - 2 - 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 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 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 高。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 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充斥,使得新诗创作走向晦暗,前景堪忧。 B. 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应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发展和创造。 C. “宏大写作”情系人民,着力呈现崇高品质,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D. 史诗性写作需要匹配恢宏结构和壮丽辞藻,因此并不摒弃唯技术至上、语言至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并列式结构对诗歌创作者提出具体要求。 B. 文章引用屈原、杜甫的诗句,论证了创造崇高美的诗歌要始终心系人民的观点。 C. 文章将“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进行比较,论证了两者可相互借鉴的观点。 D.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举例、引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手法有力支撑了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伟大的心灵诞生崇高的思想,诗人应锤炼心灵,战胜自我、超越传统,形成独特的诗艺。 B. 创作出“第一等真诗”的田间、贺敬之等人,既有崇高的思想,又有相应的学识与素养。 C. 来到诗人面前的宏伟雄壮的事物和英雄,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 D. 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使得新诗创作走向晦暗”错。从原文第一段“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 - 3 - 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却 给人萎缩和晦暗之感”可以看出,“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与“在诗 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却给人萎缩和晦暗之感”不存在因果关系,“使得”前后因果关系不当。 C 项,偷换主语。从原文第三段“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并不是所有强烈激动的情感 都能产生崇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 歌缺钙的灵丹妙药”中可以看出,“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的是“以人民为中心 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而不是“宏大写作”。 D 项,“因此并不摒弃唯技术至上、语言至上”错。从原文第五段中“长久以来,西方‘纯诗 神话’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 游戏。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和“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需 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可以看 出,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 ,史诗性写作需 要与之匹配的恢宏结构和壮丽辞藻,但摒弃唯技术至上、语言至上。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 项,“进行比较”错,“论证了两者可以相互借鉴的观点”错。原文第三段提到了“个人写 作”与“宏大写作”。“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 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前者可以抵达后者”, 写二者可以相互借鉴是作者的推断,并没有具体论证也没有依据。第四段接着具体阐释“要 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心灵是可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 到达崇高”,从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C 项,说法绝对。从原文第五段“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 - 4 - 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它们会激发诗 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可以看出,“在 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能“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 意象”。 故选 C。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 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全球性传染疾病,导致人口骤减、家族灭亡,造成的巨大伤 害和损失甚至远远超过战争。历史上最为恐怖和神秘的传染疾病是黑死病,在 1348 年~1352 年 的时间里,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断送了 1/3 人口的生命,其导致的死亡和恐慌完全可与 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 随着卫生和医药领域的进步,人类远离了很多病原体的侵害,然而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和 - 5 - 出国旅游人次使病毒的传播更加迅速,全球性传染病更容易大规模爆发,例如起源于西非的埃 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烈性传染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 的死亡率极高,在 50%~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和多发性器官 衰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对于人类 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因为它们包含有未知的病原体,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尤其 是那些具有高传染性但症状并不明显的疾病,危险系数要大得多。 (摘编自李忠东《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个 AI 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 效用、协力抗击疫情。AI 算法可以对病毒基因进行快速分析。疫情期间快速确诊肺炎病人面 临一定困难,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肺炎病人的确诊。AI 算法的介入,能够快 速分析病毒基因,提升确诊效率。 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来的 一小时缩至半小时。这套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相比较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有几个方 面的提升和优化。首先,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 AI 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 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其次,可以提前发现病毒变异的情况。第三, 该分析平台配备了蛋白结构分析功能。病毒有其序列,序列就是需要检测的物质,病毒的蛋白 结构是其真正发挥毒性的东西,蛋白结构当然是跟序列比较相关,但是也需要有一套分析方法 去构建它的结构。 该分析平台同时提供了二级结构、三维结构的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疾控人员快速检测到 病毒,并知道病毒的结构,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分析和研究能力。该平台基于 AI 对影像进行分 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诊断,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核酸 检验的困境。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 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 (摘编自杨雪梅《抗疫阻击战,AI 有技可施吗?》) 材料三: 在 COVID-19、甲型 H1N1 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 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将直接检验几年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 - 6 - 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公共卫生应急 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在依据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 律法规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 职责。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将使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能统一行动、有法 可依。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建立预警制度;建立卫生 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开展培训、演练,使卫生应急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坚决服从统一指挥,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甚至法律要求也就成 为赢取胜利的关键。在预防工作中为了达到国家防控的两个关键目标——有效防控大规模出 现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爆发,要群策群力,而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将会是制 胜法宝。我国现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 事件认识的深化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 (摘编自孙荫众《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千预》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性人口密度和人们出国旅游活动的增加更易导致全球性传染疾病大规模爆发。 B. 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死亡率极高,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 C. 人工智能逐步成熟,借助 AI 等科技力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成为趋势。 D. 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其不断健全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检测范围窄,不能及时预判病毒变异,影响了肺炎病人的确诊。 B. 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大体覆盖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 C. 随着多项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已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D. 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预防疫情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 6. 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B 6. 材料一:传染病的危害和爆发原因,以及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形成的挑战。材料二:AI 算法 能够提升确诊效率,科技力量应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将会在未来成为趋势。材料三:法律法规 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我国已建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解析】 - 7 -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 项,“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和“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错。从材 料一第二段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 可以看出是“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称埃博拉病毒是最大的挑战,选项扩大了范围;从材料 一第二段“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可以看出,有最大危险的是那些潜 伏的疾病,而不是埃博拉病毒。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 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 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 项,“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错。从材料二第二段“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 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 AI 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 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中可以 看出并非能准确诊断出病情,而是能很大程度上检测可能遗漏的问题。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第一段写出了传染疾病在人类历史上的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堪比战争;第二段写 了虽然现在卫生和医药领域进步,但是人口密度和旅游等也加速了病毒的传播,例如埃博拉 等,最大的危险还是那些潜伏的疾病,但是症状不明显,危险系数大,是人类的挑战。综上 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讲传染病的危害和爆发原因,以及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形成的 挑战。 材料二:第一段主要写疫情期间,AI 算法可以提升确诊效率,第二段写出自动化全基因组检 测分析平台在病毒检测方面有提升和优化;第三段写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 - 8 - 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综上所述,我 们可以看出材料二主要写 AI 算法能够提升确诊效率,科技力量应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将会在 未来成为趋势。 材料三:第一段写病毒,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第二段写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 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并具 体列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卫生行政部门应急能力提升;第三段写在预防疫情工作中,我国现 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事件认识的深化 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三主要写法律法规是公共卫 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我国已建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了半山百合 林清玄 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这个宜兰人像魔法师一样,长得滑稽而神气,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有几把野花。像鸡冠花、 小菊花、圆仔花、大理花之类的。他告诉我,他在家附近采到什么花,就卖什么花。 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以买的人有时 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卖菜是主业,要照一般的行情;卖 花是副业,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爽就好!” 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 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宁可不卖,也不折价。有时候他的花好,我就全买了(不过才三四把), 所以他常对我说:“老板,你这个人阿莎力①,我真甲意②。”有时候花真的不好,我不买,他会 兜起一把花追上来:“嘿!送你啦!我这个人也阿莎力。” 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好像狄斯奈卡 通《石中剑》里那个魔法师一样。 每年野姜花或百合花盛开的时候,阿莎力最开心,因为他的生意特别好。百合与野姜洁白、 - 9 - 芬芳,都是讨人喜欢的花,又不畏虫害,即使是野生的也开得很美。那时,百合花就不只卖三四 把了,他每天带来一大桶,清早就被抢光。他说,卖一桶花赚的钱胜过卖两担菜。“台北人也 真是的,白菜一斤才卖二十块,又要杀价,又要讨葱,一束花五十块,也不杀价,一次买好几把, 怕买不到似的。”然后他消遣我,“老板,你是台北人呀!还好你买菜不杀价,也不讨葱。” 今天路过阿莎力的摊子,看到有几束百合,比从前卖的百合瘦小,株条也不挺直,我 说:“阿莎力,你今天的百合怎么只有这些?” “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 “半座山的百合?”“是呀!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 合卖了。” “半座山的百合,那剩下的半座山呢?” “剩下的半座山是悬崖呀,老板!”阿莎力苦笑着说。 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回家的路 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 我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形 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 里流淌。 在山里的花,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了。从前家住山上,有四种花是遍地蔓生的,除了百合, 还有野姜花、月桃花、牵牛花。野姜花的香气太艳,月桃花没有香气,牵牛花则朝开暮谢,过 于软弱,只有百合是色香俱足,而且在大风的野地里也不会被摧折,花期又长。 从前的乡下人不时兴插花。因为光是吃饱都艰难,谁会想到插一瓶花呢?但不插花不表示 不爱花,每当野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时常跑到山坡上去寻找野花的踪迹。有些山坡开满了百合 花,我们就会躺在百合花的白与白之间。山风使整个田园都有着清凉的香气。感觉我们的心 也像百合一般白了,并用白喇叭吹奏着高扬的音乐。然后想到“山上的百合也不纺纱,也不织 布,但所罗门王皇冠上的宝石也比不上它”的句子,我们就不禁有陶醉之感了。 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 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自从流行插花,百合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 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 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屋里的 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好像开得没 有那么“阿莎力”了。 - 10 - 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但可能是童 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可是那土生 土长的、有灵性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 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 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 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 夜里,坐在百合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 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注]①阿莎力:日语翻译成闽南语的音译,意思是很干脆、豪爽。②甲意:台语,喜欢。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感情细腻,语言生动新颖,如“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 的香来宣示……”,运用比拟手法,抒情真切自然。 B. 文章形散而神聚,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条理清晰。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其前后语言表 达看似接近实则意蕴不同,带给人悠长的回味。 C. 作者描述自己买下了半座山的百合,在欣喜之中掺杂着一丝春天渐渐逝去的伤感,又有因 为自已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而产生的愧疚。 D. 文章主要写野百合,但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卖花的人,这样安排既是以人映花,也是为 后文写作者对野百合花命运的思考作铺垫。 8.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卖花老板的形象特点。 9. 结合文本内容思考文章以“买了半山百合”为题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勤快朴实,不辞辛劳。他每隔几天来市场卖菜,满山采摘野花卖钱。 ②随性洒脱,无拘无束。把卖花当副业,不折价,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爽就好。③性格开朗, 豪爽健谈。喜欢跟作者交流,总是笑嘻嘻的。 9. ①概括文章核心事件,提示关键情节,即作者花 300 块钱买了老板口中的半座山的百合花, 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一系列感触;②体现了作者对野百合的喜爱,对美好诗意生活的热爱, 虽然花比较瘦小,也不挺直,但是因为花期马上就要过去,所以作者仍然毫不犹豫买下来。 ③揭示文章主题,买回来“半座山的百合”,引发作者对于原始乡村的野性与活力在现代文 明中流逝的叹息,引人深思。④标题有特,略带夸张的笔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 11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 项,“又有因为自已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而产生的愧疚”错。从文中“我把百合插在 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 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此时 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种 深切的感怀”、“夜里,坐在百合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 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可以看出作者对野百合的喜爱,对春 天逝去有伤感,也对野百合在温室中与在山野里的不同有一种深切的感怀,对原始乡村的野 性在现代文明中的流逝伤感,引人深思,而不是“愧疚”。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 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 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点作答。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 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做必要的解释。 首先,从文中开头部分“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 有几把野花”、“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可 以看出,卖花老板主要是以卖菜为生,但是偶尔会带花来卖,甚至为了采花走半座山,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勤快朴实、不辞辛劳。 其次,从文中“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 以买的人有时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卖菜是主业,要照 一般的行情;卖花是副业,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爽就好!’”和“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 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 宁可不卖,也不折价”可以看出 ,他卖菜是主业,卖花是副业,随性洒脱,无拘无束,能卖 就卖,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爽就好。 最后,从文中“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好像 狄斯奈卡通《石中剑》里那个魔法师一样”可以从侧面看出他性格开朗,豪爽健谈,喜欢交 - 12 - 流,总是笑嘻嘻的。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 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 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首先,“是呀!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合卖了”、“我 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 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 淌”和“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可以 看出作者花了 300 块钱买了老板手里的半座山的百合花,面对这束花,心里颇有感触。在文 章开始提到野百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到了野百合与进口百合的不同,写了作者内心 的感触,全文围绕买野百合展开,提示情节。 其次,从文中“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 但可能是童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 可是那土生土长的、有灵性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可以看出作 者看到进口百合就想到野百合,可以看出他对野百合的喜爱,虽然野百合瘦长;从文中“此 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 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形状 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和“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 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回家的路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 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可以看出,作者喜欢野百合,想到野百合的花期已过,深有感触, 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下来。 第三,揭示文章主题。从文中“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 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自从流行插花,百合 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 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屋里的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 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好像开得没有那么‘阿莎力’了”可以看出 野百合生长在大自然当中活力十足,但是被剪断插在瓶子却感觉大不同,失去了昂扬的姿势; 从文中最后“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 - 13 - 百合使我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 示,用它的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夜里,坐在百合 花前。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 有一种幽微的疼惜。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 呀!”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忧无虑的记忆随着百合的记忆流远了,想到野百合内心疼惜,感慨 百合还是山里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原始乡村生活的野性和活力在现代文明中流逝的叹息, 引人深思。 最后,文章的标题是“买了半山百合”,标题有特色,用了夸张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叙事过程中拨开层层雾霭才让读者明白这半山百合并不是真的有半个山的百合那么多, 又将这买回来的半山百合与野百合进行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 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 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 14 -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 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 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寬其 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 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碱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 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 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 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日:“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 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 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日“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 矣。”鹿卿乃出。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 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 千石/囚之半岁 B.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 二千石/囚之半岁 C.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土贤有稻二 千石/囚之半岁 D. 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 二千石/囚之半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廷试,又称“御试”“殿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最高一 级。廷试在殿廷上举行,由皇帝亲发策问,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 学宫,即学校。“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 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用来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 C. 科敛,科,本义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敛,指收集、征收。科敛意为按规定条文或假 借名目向百姓摊派费用,凑集或搜刮钱粮、丁口等。 - 15 - D. 谥,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在去世之后被 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鹿卿擅长文学,晓通经史。后辈求学之人都争相以他为师。他曾于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 并考中进士,原本名列第二,但详定官因其文字直露而贬为第十。 B. 徐鹿卿治理有方,心忧百姓。在南安任职时,因之前征赋没有准则,徐鹿卿抚恤民众,罢免 征赋。后又罢免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革除预借,其县邑大治。 C. 徐鹿卿不畏权贵,执法公允。在撤去相府所筑浮盐界限时,即使被捕者自称是相府人,他仍 然依法处罚。丞相的弟弟以权谋私,被徐鹿卿奏请削夺了官职。 D. 徐鹿卿廉洁正直,重视气节。为官廉洁清正,一分一毫都不乱拿。因冯惟说廉洁断案受到 牵连,自己奏请免职。后对委任泉州、赣州的任命也都辞不就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2)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张九成曾因为正道直行被贬谪居家,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印在学校来把它作为准 则。 (2)卿大夫权贵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高兴,正值同乡位居言官,于是嘱请(同乡)弹劾 冯惟说。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的主语为“鹿卿”,是并列谓语,所以要在其后分 别断句,排除 AC;“罔民”是的意思是“欺骗陷害百姓”,为固定词语,应在其后断句。排 除 D。 译文:徐鹿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全部了解了实情。岳珂征聘贪官酷吏,揭人隐私陷害百姓, 没收他们的财产,平民李士贤有稻谷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 故选 B。 【11 题详解】 - 16 -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 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 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 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A 项,“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错。应为“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曲解文意。从文中第二段“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 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可以看出徐鹿卿在南安任职时,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 目的科敛负担,确定了户籍,取消预借,解决各种积压的问题,平反冤屈,其县邑大治;“岁饥, 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 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可以看出,逄歉收之年,处理得当,富有的愉快地分 出财物,民众没有饿死、流亡的。岳珂驻守当涂,担任茶盐制置使,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 花样百出,商旅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当初。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 逃窜隐匿。所以是“先罢免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革除预借,其县邑大治”,然后“因之前 征赋没有准则,徐鹿卿抚恤民众,罢免征赋”。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1)以:因为;摭:选取、摘取;诸:之于。(2)快:高兴;居言路:担任 言官;属:通“嘱”,嘱咐。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 17 - 参考译文: 徐鹿卿,字德夫。知识广博,通晓经史,以擅长文学闻名于乡里,后辈求学之人争着以他为 师。嘉定十六年,参加进士廷试,有关官员根据他的策对决定他名列第二,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 而加以贬低,结果名列第十位。(徐鹿卿)调任南安军学(担任)教授。张九成曾因为正道直行被 贬谪居家,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印在学校来把它作为准则。(徐鹿卿)建立培养人才的纲常 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从前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困苦不堪,徐鹿卿抚恤民众, 结果再没有了拖欠租赋的情况。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字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徐 鹿卿说:“这里没有谁会来扰乱我们的。” 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征召他担任南安县令。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 担,确定了户籍,取消预借,解决各种积压的问题,平反冤屈,其县邑大治。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 路长官,疏列他的政绩,来劝勉各县。逄歉收之年,处理得当,富有的愉快地分出财物,民众没有 饿死、流亡的。适逄岳珂驻守当涂,担任茶盐制置使,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花样百出,商旅 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当初。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逃窜隐匿。徐鹿 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全部了解了实情。岳珂征聘贪官酷吏,揭人隐私陷害百姓,没收他们 的财产,平民李士贤有稻谷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徐鹿卿将他们全部释放回家,劝他们将余财 分给贫民,他们都感泣涕零,奉命而行。徐鹿卿倡议罢去为占用浮盐所筑的盐碱地界限,先撤 相府所筑的界限,被捕者自己说:“我是相府人。”徐鹿卿说:“执法一定得从权贵亲信开始。” 最后还是依法处罚。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贪求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想办法) 登记没收了它,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 起初,徐鹿卿(写信函)邀请衢州推官冯惟说来婺州断狱案,冯惟说素来廉洁公正,到后则 辨别曲直,释放了一些长期监禁关押的人。卿大夫权贵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高兴,正值同乡 身居谏官之职,于是嘱请(同乡)弹劾冯惟说。州官索要告发冯惟说的表册文书,冯惟说笑 道:“这还可以做官吗?”自已在表册文书上题诗后离开了。衢州郑逢辰因错误地举荐了人,徐 鹿卿因为委任使者不当,两人相继自己奏请免职,又相互和诗酬唱。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 免。后朝廷任命他为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辞不就职。丞相杜范送书信给他说:“直道 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冯惟说即将有新的 任命.了。”徐鹿卿于是才出来任职。徐鹿卿居家忠孝友睦,喜怒不表露于形,恩怨都能不计 不言,宗族亲属,乡里党人,都得欢喜之心。担任官职廉洁、简约、清正、严峻,一分一毫都不 乱拿,仅有一栋草庐遮挡风雨。谥号“清正”。 (二)古代诗歌阅读 - 1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再赋海山楼① 陈与义②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③。 [注]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一诗。②陈与义:南宋爱国诗人,后期诗风雄浑 沉郁。③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孔丘的学生宓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而治,政绩斐然,后 人思之,因名其弹琴之高台日琴台。杜甫《昔游》诗说“昔者与高李,晚登……是时仓廪实,洞 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描写唐玄宗时的盛世 景象。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海山楼之雄峻。 B. 颈联中“还”却”的运用使诗句富于起伏顿挫,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之 情。 C. 尾联化用杜甫诗句,同是登高望远,今昔情势迥异,诗人怀古伤今,将感情推向高潮。 D. 诗人遥望海山楼,抒发家国之感、时局之忧,全诗章法谨严,气象雄浑,格调豪迈雄放。 15. 有人认为本诗颔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D 15. ①动静结合,“天影”“春容”是静态,“人”“来”两个动词则写天 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②远近结合,“天影”是远景,“海潮”“楼 台”“春雨”是近景,写景富有层次。③此联不仅雄浑壮阔,而且以这种潮水奔涌、风雨齐来 的危楼景象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为后两联抒情做铺垫。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 项,“遥望”错。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楼之 雄峻。颔联写登楼所见之景。从前两联中可以看出诗人由登楼览景而触景生情,所以作者是 - 19 - 站在海山楼观赏而非遥望。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本题要求结合整首词对句子加以赏析,那么答题时就一定 要将该句放到全词的语境中,结合整首词的主旨鉴赏。 本诗是诗人由登楼览景而触景生情。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 壮阔更衬托出楼之雄峻。此处诗人的胸襟怀抱也借助山海的壮阔而获得展现。此句字面上写 “山”实包涵海天在内,为后面抒情做铺垫。颔联写“岸边与天上云彩倒映在水里,楼上的 春色随着春而到来”。天影指天光云影;春容指春天的景象,二者均为静态,“随潮入”和 “带雨来”为动态。动静结合,写出了天光云影与春日气象,使整个境界为之飞动。 “天影” 是远景,“海潮”“楼台”“春雨”是近景。远近结合,写出了潮水奔涌、风雨齐来的危楼景 象。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时代的动荡和诗人的不安,为下文颔联抒写报 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以及尾联怀古伤今,抒发悲愤之情做了铺垫。全诗留下无穷的感喟。 此诗风格雄浑悲壮,音节宏亮顿挫。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 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答案】 (1). 辛苦遭逢起一经 (2). 干戈寥落四周星 (3). 忳郁邑余侘傺兮 - 20 - (4). 独穷困乎此时也 (5). 鼎铛玉石 (6).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 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 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 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一”、“戈”、“寥”、“忳”、 “郁”、“侘傺”、“鼎铛”、“块”、“砾”。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病毒星球”。虽然流感病毒的杀伤力仍然让人_ ,其 来源却已经非常确凿。流感病毒源自鸟类。有时,某些禽流感病毒会 到“人间”, 着陆到人类呼吸道里。一旦某个病毒株在人体内稳定下来,就能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继而建立 起季节性的涨落 。 鸟类携带的流感病毒,有 1/4 都是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病毒株。( ),通过这个机制, 它们就能从野生鸟类传到鸡,甚至传到哺乳动物如马或者猪的身上。在极个别的情况下,通过 基因重配,来自鸟类和人的病毒的基因会组合到一起,为一场浩劫埋下种子。新的病毒株能轻 易在人和人之间扩散。又因为这个新病毒株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因此它 ,没有什么 能放慢它扩散的脚步。 (选自《病毒星球》,有修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寒而栗 流窜 规律 一往无前 B. 捉摸不透 流落 规律 一往无前 C. 捉摸不透 流窜 节律 所向披靡 D. 不寒而栗 流落 节律 所向披靡 - 21 -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身上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有 1/4 都同时携带着两种甚至更多种病毒株。 B. 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身上有 1/4 都同时携带着两种甚至更多种病毒株。 C. 有 1/4 的鸟类身上都同时携带着两种或者多种流感病毒株。 D. 有 1/4 的鸟类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都是两种或者多种的病毒株。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病毒之间互相交换基因,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株 B. 病毒之间互相交换基因,就有可能获得新的适应性状 C. 鸟类通过基因重配,就有可能使得病毒获得新的适应性状 D. 鸟类通过基因重配,就有可能使得新的病毒株产生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 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一空: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捉摸不透:意思是难以捉摸、难以猜测、难 以预料。空白句与后句的“其来源却已经非常确凿”,形成转折关系,前面说病毒杀伤力强的 原因“捉摸不透”,但是来源却已非常确凿。所以第一空填“捉摸不透”更好。 第二空:流窜:到处流动转移;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根据原句意思,禽流感病毒应为流 窜到人呼吸道中更为合适,所以第二空填“流窜"。 第三空:规律: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节律:季节 时令或某些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动物的迁徙行为。前文提到“季节性涨落”,“节律”和 “规律”都有是有规律的行为,都可以填入此空。 第四空: 所向披靡:强调力量之大,一切障碍全被扫除;一往无前:强调勇猛无畏地前进。 根据后文“没有什么能放慢它扩散的脚步”可以得出,填“所向披靡”更好。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 - 22 - 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B 项,不合逻辑。根据原文意思应为“1/4 的鸟类”身上携带病毒,而不是“鸟身上的 1/4”, 所以把“身上”放在开头。 C 项,不合逻辑。“两种或者多种”错。“多种”包含“两种”,二者应是递进关系,应为“两 种甚至多种”。 D 项,搭配不当。压缩后是“流感病毒是病毒株”,主宾搭配不当。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选项 AB 主语是病毒,选项 CD 主语是鸟类,联系上文,鸟类携带病毒,有的甚至携带多种毒 株可以排除 CD 项;根据下文“通过这个机制”,“它们”可能传到哺乳动物身上,这里的“它 们”指的是病毒,“这个机制”应该是“获得新的适应形状”,排除 A。 故选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多出现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年轻健康,①_____________。要知道, 大约一半心源性猝死者之前没有发现心脏疾病。剧烈运动前应当进行筛查。如果不得不参加 剧烈运动,可以通过个人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 3 类筛查提前发现隐患。要是有异 常,②_______________,以及有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还有一点很重要。对于既往健康 的人,如果运动中出现胸口疼痛不适,或者与运动强度不匹配的心悸、呼吸困难、疲劳、视物 模糊、头晕等症状,③_______________,不能缓解的话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硬撑。 【答案】 (1). 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运动就安全/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运动就没问题 (2). 务必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运动 (3). 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休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 料中去提炼和概括,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 文衔接连贯。 ①:根据上文“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多出现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可以得知,年轻人在剧 - 23 - 烈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心源性猝死;根据下文可知很多心源性猝死的年轻人没有心脏疾病。联 系上下文可以得出①应该为“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运动就安全”或者“并不意味着进行剧烈 运动就没问题”。 ②:根据上文可知,在剧烈运动前,尤其是发现隐患的,不得不参与剧烈运动的人,发现异 常,应该咨询医生,联系下文“有没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可以得出:②为“务必咨询医生是 否可以运动”。 ③:根据上文提到健康的人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舒适的情况,联系下文提到不能缓解就及时 就医,可以推断出本空应为出现不适就停下来休息。所以③为“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休息”。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 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 文本。 21.林冲风雪夜在山神庙复仇后,匆匆忙忙给妻子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请拟写一段林冲给娘子 的书信内容,要求想象合理,符合林冲此时的心境与性格特征,不超过 130 字。 【答案】娘子,我把陆谦、富安还有差拨都杀了,他们太可恨,非要置我于死地!我实在忍无可 忍,不杀他们枉为男人!这里待不下去了,接下来何去何从,我很茫然,这世道太黑暗,天大地 大,竟没有我的容身之所!我先离开此地,你放心,我安顿好了马上想办法去接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 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 林冲的性格是非常能够忍辱负重的,已经被发配,但是还是被苦苦相逼,无奈之下起身反抗。 他与妻子伉俪情深,在山神庙复仇后将何去何从,他始料未及,在当时紧张急迫的情况下, 只能在匆忙之中写一封家书告知妻子。作文中可介绍复仇的事实、原因,目前的窘况,将来 有了着落,在想办法与她团聚等内容。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 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英国)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 24 - (3)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解读》) (4)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人能从 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才得以生存发展,因而维系集体利益就 成了一种美德。(袁行霈《中华文化精神》) 结合以上材料,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假定你要参加在中国举行的“青年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大会”并在会上发言,请你就此 写一篇发言稿。 (2)读了以上材料,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文章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例文: 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庚子开年,疫情肆虐,“追求自由,拒绝隔离”的呼声,时有响起;更有人顺势标榜自 己有“不读书的自由”“慢择业的自由”等等,好像凡事都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际上, 这些都是自由过度,甚至是“谬以千里”。英国谚语早有言,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自 由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自由,是人们所向往的东西,全世界都在追求“自由”。“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 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然而,自由不是妄为,凡事都有度,如果自由 过度,那么带来的将是负面效果。 意大利早期的疫情传播便是明证。疫情早期,有人说意大利人不用戴口罩,有人说“死 了也要亲吻”,这一切的源头皆因他们追求着过度的自由,而正是这种过度的“自由”才酿 成后来的惨剧。病毒是不分国界和人种的,意大利民众追求自由的精神虽值得称赞,但在病 毒面前,这种过度的自由,却只能是愚昧的表现。退一步来讲,生命都没有了,又该如何追 求自由呢? 所以,自由绝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坚持有度、有所不为。于国如此,对于我们个人更是 如此。 反观现实,生活中“荒唐”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缘由,都是对这个“度”认识不到位。 且看自我膨胀直至引爆网络的高考舞弊作假的艺人——仝卓;再看为了利益不顾道德法纪, 帮助仝卓制造假信息的相关公职人员;还有胡作非为欺上瞒下,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小学生被 - 25 - “体罚致吐血”事件的家长;无视法律法规无限拉低良俗底线的“滴滴司机性侵直播”案件 中的夫妻犯罪嫌疑人……东窗事发,悔之晚矣,反观其行为,正如法国罗兰夫人曾说,自由, 自由,又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所以,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后浪》中有这么一句:“一个国家最美的样子,便是青年的样子。”正当青春的我们, 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我想已经有人为我们做了解答,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看,是那 个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响应自由的召唤,扛起民族解放 的大旗。看,是那个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唾弃那让人压抑的“自由”, 为国启蒙为民开智。看,是那一群人,那一颗颗热爱自由的心,丝毫不惧疫情的狰狞与恐惧, 那防护服上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签名,那在方舱医院领着大家跳广场舞的护士姐姐,那躺病床 上仍不忘追求思想的“读书哥”,那用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普及防护知识的村官…… 同学们,他们就是我们追求自由的“度”,他们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话,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当以此“度”追求自由,此生必能无 悔。 同学们,愿我们追求自由,亦不忘心中有度;愿我们追求自由,更要处处有度,时时有 度,向着那榜样的境界,攀登!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本题命题形式与材料内容的价值导引上与 2019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相似,基于“立德 树人”的目标,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自由”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深刻思考人生 的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更注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考查。因此考生在总体把 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要弄清材料提供给考生的一些隐含要求: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由四则材料构成。材料一是英国的谚语“自由过了 头,一切乱了套”。强调自由是有限制的,它是适度的自由,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材料二 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 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材料四选自袁行霈《中 华文化精神》,强调中华文化中尚群及维系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在有秩序的伦理生活基础 上,个体才得以生存发展的原理。综合起来理解,真正的“自由”不能与“尚群”精神相割 裂,“自由”需以不影响集体利益为前提,而这个集体既包括家庭,也包括国家和民族。考 - 26 - 生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不可另起炉灶,否则会导致偏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属于指令式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结合以上材料”,从所给 任务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不论是任务一还是任务二,都对考生的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应 用文体及写作目的进行了限定。无论选择哪个任务,都应该完成任务指令。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情境整体呈现的价值观取向主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但自由不是任意的自由,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且“个人自 由”要服从“集体利益”,这就让考生深知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能忽略“小到家庭,大 到国家、民族”的利益。材料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对青年人的价值取向提出限定和期待, 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是任务选择自由;作文提供了两个任务供考生自由选择,考生可 根据所长任选其一。二是材料的组合是自由的;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可以综合四则材料立意, 也可以结合两到三则材料立意,只要阐释清楚“个人自由”与“一切人”“人与社会及家庭、 国家、民族”的关系,认识深刻、思考深入、文体明确、表达流畅、亮点突出即可。最好不 要只选择一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否则会出现材料单薄、表达无力的问题。三是联想思考是 自由的;考生论证“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可以从个人和企业、个人和国家、 个人和人类社会等不同层面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每一个层面,考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体 验或阅读积累选择不同的素材。如写个人自由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时,可以选择苏武、蔺相如、 赵一曼、杨靖宇、钱学森等例证,也可选择反面素材,如汪精卫、芮成钢等。四是文体选择 开放;根据题目要求来看,任务一限定体式为发言稿,但文体限制不严格,可自由选择。任 务二文体选择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思考,写成 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不管选择哪个任务、采用何种文体,写作时都要符合文体特征。 考生要对“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表明 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还要敢于批判那些只要自由而不考虑集体利益、为了自由而任意妄 为的人。 参考立意: - 27 - 1. 自由是有限制的,可以追求适度的自由。 2. 有限制的自由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实现人类的美好。 3. “个人自由”不能损害“集体利益”。 4. 自由过了头,一切会乱套。 5. 心怀他人、心怀天下的自由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6. 追求适度的自由,拒绝绝对的自由。 7. 集体意识下的自由才是最好的自由。 偏题立意: 1.把自由与纪律对立。(没有准确理解材料) 2.只强调自由。(将双概念变单概念) 3.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没审准任务) 4.追求自由,放飞梦想。(将双概念变单概念) 参考素材: 1.有一则寓言说,天堂人和地狱人的生活方式无甚不同,全是用一只无法自给的长柄勺子从 大锅里舀粥喝,可天堂里人人兴高采烈,地狱里个个唉声叹气。区别只在于:天堂人用这勺 子相互喂着吃,所以人人能吃饱,而地狱人只顾自己吃,结果谁也吃不到。这一寓言告诉人 们:集体利益包含于个人利益之中,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集体利益,只要我们兼顾了他人 的利益,兼顾了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否则,就像这个寓言寓示 的那样,如果每个人只顾自己,整个集体都会饿死,每个人也会饿死! 2.“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也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和 时候才最有力量。”这是雷锋同志日记里记载的一句话,这充分体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共有。所谓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较高人文主义,人性化的一种 制度,而这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公民的道德思想水平知识又是实现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是一种集体作为基础的制度,那么这就意味 着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就必须无条件的服从集体,捍卫集体的利益以牺牲 自我而成大家的奉献精神保卫祖国的利益,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3.苏武这一种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深深敬佩、传诵!以前,在 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有些人为了一点个人的利益,所以弃人民利益而不顾,这种人是受人唾 弃,受人鄙视的。同样在社会上立足要一个“忠”字,不然谁要一个出卖自己公司的人呢? - 28 - 没有的。就像狗一样,忠诚的狗会一生一世跟随自己的主人,任劳任怨。孙中山说过:“为 国家效死,重于泰山。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生死之间,在乎自择!”一个人就应该这 样不违反真理,要忠诚于自己,忠诚于国家,就像苏武,像那些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的 人致敬吧! 4. 建国初期,钱学森等前辈们用毕生所学报效国家,建设祖国,是矗立在共和国历史上的丰 碑。而今,黄大年是新时期科技报国的又一座丰碑。正如前辈一样,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 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回到祖国。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他带领科研团队在短 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 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结构示例: 例文开头从疫情期间对“自由”“隔离”的态度下笔,同时结合题干材料英国谚语对自由的 阐述,引出中心论点“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说理简要,严谨有力。主体部分正反两 个方面分析中心论点:反面,先从国家层面就意大利的疫情传播来说明如果自由过度,那么 带来的将是负面效果,然后从个人角度通过仝卓、制造了 “体罚致吐血”事件的家长、 “滴 滴司机性侵直播”的夫妻犯罪嫌疑人等个人事件进一步强调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正面, 通过毛泽东、鲁迅、抗疫逆行者的实例,阐释青年应如何正确对待自由。结尾发出呼告,再 次强调了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有说服力,有号召力。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