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六)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并以西学推动革新,体现了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征。 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他们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阅读鉴赏也成为专门学问,一方面是对古文的读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专门探讨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总结阅读的一般规律。 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的四分法,取代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文章分为十三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则简化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等十一类。而现代文章学受西学影响,构建了新的分类,如高语罕《国文作法》的文体分类是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等四类;章衣萍《作文讲话》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说文、议论文等四类。传统文章学家还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文章学,以姚永朴、林纾、王葆心等最为突出。王葆心的综合在于“承学应循之途辙”,姚永朴和林纾则重视体悟,尤其是林纾的意境论,更属创造。除了以上三位,还有陈子达《国文法详说》对于文章条贯和笔法的总结,姜证禅《国文法纲要》对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的总结等。 西学东渐带来的全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在传统文章学家与现代文章学家之中都引起了深刻的震动,进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文章学的发展。从文章学研究的社会风气上看,西学东渐推动了文章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与趣味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陈独秀、胡适等人已经确立了通俗写作、大众写作的规范。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现代文章学承继了这一理论。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倡把文章学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普通学要求明白晓畅,应付社会,专门学则是“蕲至于古之立言者”。传统文章学更多讨论的是专门学,现代文章学偏重于讨论普通学。姚永朴的提法很明显是一种折中,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通俗化、大众化对于文章学的巨大影响。 - 26 - 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现代转型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进并未彻底动摇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基础,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革新和改变,符合当时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顺应了当时文化革新的基本需求,是知识、文化层面上革新与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学东渐促进了鉴赏成为专门学问,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 B. 受西学东渐所影响的文章分类法,要比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的文章分类法更简单。 C. 姚永朴、林纾、王葆心虽同为传统文章学家的突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D. 姜证禅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在《国文法纲要》中对字、句、章、篇四法进行了总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论述文章分类法转型时列举了姚鼐等人的事例。 B. 文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西学东渐在文章学分支学产生、领域转型等方面的作用。 C. 文章以传统为基本,以西学影响为外因,论述了晚清民国文章学的革新变化。 D. 文章客观地论述了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现代转型上的重要推动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学、鉴赏学等基于中国传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的影响下生长壮大的。 B. 通俗化、大众化是陈独秀、胡适确立的写作规范,同时它也影响到了传统文章学家。 C. 作为现代文章学家,姚永朴使用了一种折中的方法把文章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 D. 文中所说的“这种推进”虽顺应了晚清民国时文化革新的需求,但并未动摇传统文章学的基础。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错误,应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大量修辞学家,他们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选项缩小了范围。 故选A。 【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层层递进地论述”错误,由原文二段“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和原文三段“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两句可知,这是西学东渐两种“促进作用”的并列,而非“层层递进”。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A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的影响下生长壮大的”错误,阅读鉴赏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产生的。 C项,“作为现代文章学家”错误,由“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可知,姚永朴为传统文章学家。 D项,“顺应了晚清民国时文化革新需求”错误,应为“基本需求”;“但并未动摇传统文章学的基础”错误,应为“并未彻底打破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基础”。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精致的青花瓷盒里,淡粉的胭脂甜香诱人;朴素的小铁盒里,乳白的润肤膏细腻润滑。在国际美妆大牌盘踞各大商城之时,国货老品牌化妆品在历经沧桑之后重返大众视线,并迅速汇集了大批拥趸,成为美妆界的一股清流。 - 26 -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怀旧消费新需求的崛起,国货老品牌遇到了新机遇。然而,在追捧热潮退去,消费者回归理性后,国货老品牌商品能否持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有待市场检验。 国货老品牌商品从“重出江湖”到“东山再起”,需要坚持特色,需要创新发展,同时,亦需要立足不同的时代触觉,打破代际隔阂,让怀旧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深入到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中。此外,国货老品牌商品必须把产品质量当成自己的生命,努力维护品牌信誉。当然,消费者也应擦亮双眼,仔细辨别国货老品牌商品的真伪,谨防落入侵权者的圈套。 (摘编自《老国货“重出江湖”靠什么?》) 材料二 保持中国特色,传承中国文化,老字号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从2006年“振兴中华老字号”的工程开始到目前为止,商务部认定了1128家中华老字号。但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商务部统计,50%以上的老字号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近10%的老字号发展得还算不错。品牌知名度下降,导致市场销量下降,而销量下降又进一步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 即使通过成功的转型和互联网营销成为网红,一些老品牌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着众多的考验。 “新时代对老字号必然要提出新要求。”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认为,老字号应该更好地适应当前消费升级的需要,将老字号所拥有的传统记忆、文化情怀传承下去。 商务部等部门制定了促进老字号发展的意见,试图从老字号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老字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老字号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老字号应该借助现在的网络优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 (摘编自《老国货成为新“国潮”》) 材料三 材料四 - 26 - 从当前的消费基础来看,一方面,对很多人而言,老国货代表的是回忆和情怀,这种情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市场感召力;另一方面,那些曾被老国货包围着的孩子们如今已成长为消费的主力人群之一,具有很强的购买力。此外,中国人的消费观也越来越自信。有报告显示,当前国人在消费时已将视线转向本土品牌。对于大多数品类而言,品牌归属地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性价比、品质和售后服务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三个标准。可以说,老国货的发展正当其时。 创新不仅体现在营销上,更体现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上。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经典国货要想保持较高的“出镜率”,不仅要在线下精心布局,更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电商平台多做线上尝试。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要对接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审美特点和品位追求,以更有活力、更时尚的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研发生产更多新颖的产品。同时,还必须以匠心坚守品质。老国货在跨界创新时要掌握主动权,IP授权不能一授了之,不能为他人做了嫁衣却毁了自己的口碑,要始终以匠心守好质量这条生命线。唯此,老国货才能历久弥新。 (摘编自《“网红”之后还要“长红”》)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货老品牌不应仅仅依靠消费者怀旧情怀形成的市场感召力生存,还应在坚持特色、坚守品质的同时,积极谋求创新发展。 B. 根据材料三的两个图表可知,28岁以下的年轻人更青睐国货,一线和二线城市用户更倾向于进口品牌,其他城市则国货消费略占优势。 C. 老字号可以变革销售渠道,通过成功的转型和互联网营销成为网红,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特色,不能为市场的偏好所动。 D.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消费者青睐本土品牌,从这个角度看,老国货的发展正当其时,但国货老品牌也要注重自身的宣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货老品牌通过挖掘品牌内涵,融入新技术与新潮流,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展现出市场爆发力。 B. 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除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外,更需要企事业自身积极谋求创新发展,在营销和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做出努力。 C. 互联网营销可以把国货老品牌迅速推向市场,但真正能让老国货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是合适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的创新发展。 - 26 - D. 只要始终以匠心守好质量这条生命线,就能让老国货保持较高的出镜率。 6. 目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国货老品牌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怀旧情怀和文化情怀。怀旧消费的新需求崛起;国货老品牌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了中国文化。②产品品质好。国货老品牌产品的性价比、品质和售后服务好。③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和销售渠道的变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C项,“不能为市场的偏好所动”说法错误。由材料四“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要对接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审美特点和品位追求,以更有活力、更时尚的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研发生产更多新颖的产品”可知,老字号要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偏好。 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D项,“只要始终以匠心守好质量这条生命线,就能让老国货保持较高的出镜率”充分条件不成立,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由“在国际美妆大牌盘踞各大商城之时,国货老品牌化妆品在历经沧桑之后重返大众视线,并迅速汇集了大批拥趸,成为美妆界的一股清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怀旧消费新需求的崛起,国货老品牌遇到了新机遇”可以概括出“怀旧情怀和文化情怀”。 由“对于大多数品类而言,品牌归属地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性价比、品质和售后服务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三个标准。可以说,老国货的发展正当其时”可以概括出“产品品质好”。 - 26 - 由“创新不仅体现在营销上,更体现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上。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经典国货要想保持较高的‘出镜率’,不仅要在线下精心布局,更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电商平台多做线上尝试。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要对接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审美特点和品位追求,以更有活力、更时尚的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研发生产更多新颖的产品”可以概括出消费群体、消费观念和销售渠道的变化。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 26 -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 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 26 -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 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 7.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 B. 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C. 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D. 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8.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9. 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26 - 【答案】7. B 8. 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①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9. 观点一:不可删去。 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观点二:可以删去。 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误,文中并无此意,原文只有“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并没有提及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和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关键句段理解文本的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或者关键字词,分点作答。 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通过文本可以看出:本文前半部分写井冈山的标语,由“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等,可以看出红色革命标语蕴含着红色革命精神。 - 26 - 后半部分写红色山歌。由“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等可以看出,红色歌谣体现着红色革命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拓展探究和结尾段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共有以下几点: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学生结合段落作用和本文结尾段分析其是否有存在必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属于探究题,学生从那个角度分析都可以。例如:“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在结构上照应题目,是作者聆听井冈山后的感受;在内容上,“井冈山还在”“红色革命精神还在”,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在读者效果上,“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从这一角度说,不可以删去。学生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分析不能删去的原因。 【点睛】散文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26 -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力圣学,修内治,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为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而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B.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C.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D. - 26 -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相近或相反的联系。如苏轼字子瞻,“轼”为车前横木,站在此处可以高瞻远瞩。曾点字皙,名和字也为相近的意思。 B. 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叫作“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始于唐代。在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D.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洪谟是进士出身,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善于写文章。景泰元年,陈述当时政务的十二件事。两次晋升后任侍读。到了宪宗时,又陈述当时政务,被皇帝赞许采纳。 B. 周洪谟担任南京祭酒时,上疏请求修复南监红板仓,得到允许。崇信伯费淮入监学习,久久不到,遭到周洪谟的弹劾,受到夺去冠带、减岁禄一半的处罚。 C. 周洪谟向宪宗上疏,说抵御外敌,就要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的御敌方法、配备兵器等。皇帝对此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D. 周洪谟因为与权臣万安为同乡,在其被杀后受到牵连,被人弹劾罢官,被迫返乡。回乡后不久,周洪谟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文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 (2)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周洪谟矜持庄重很少和人交往,与万安同乡,万安担任宰相时和他交情很好。万安因谋反被诛杀。(2)士人任官,有的离乡几千里,既不明任职之地的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拔授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 26 - 句意是:时间长了,又转为左侍郎。按蔡沈《书集传》所解释的璇机玉衡观测仪,后人都按其规格制造,经验证很多地方不合,应该重新改做,宪宗立即交给洪谟负责。他改用木头做,十天就造好了。 本题画线句子中,“久之”,表时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 再比较BC两项,“璇玑玉衡”是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中间不应断开;“易以木”是状语后置的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画线句子加标点为: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曾点字皙,名和字也为相近的意思”错误,曾点《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名和字意义相反。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D项 “被人弹劾罢官”不正确,原文为“致仕”,是辞官退休;“回乡不久”不正确,原文为“又三年卒”,是回到家三年后去世,不是“不久”。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矜”,矜持;“庄”,庄重;“寡合”,很少和人交往;“居政”,担任宰相;“之”,代词,代洪谟;“善”,交好;“以”,介词,因为;“诛”,被诛杀;“万安以谋逆诛”,被动句,万安因谋反被诛杀。 - 26 - (2)“出仕”,任官职;“或”,有的;“去”,距离;“数”,几;“昧”,不明白;“拂”,违背;“不若”,不如;“选”,选拔;“除”,授官。 【点睛】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参考译文: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1445),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强于记忆,文笔很漂亮,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谈论经国济民的方略。 - 26 - 景泰元年(1450),周洪谟上疏劝代宗参加御前讲席,勤于政务,并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又升为侍读。天顺二年(1458),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宪宗即位,他又上疏陈述时务,说人君保国之道有三点:致力圣学、治理内政、抵御外寇。致力圣学要做到一点就是端正意念。治理内政要做到有五点:征求真有才能之人,去掉不肖之徒,表彰忠良,削减冗职,妥善减轻漕运负担。抵御外寇要做到六点: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御敌方法、配备兵器、备足粮饷、平定边陲。帝王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宪宗即位,改“成化”为年号,朝廷商议征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奏呈六条进兵方案,宪宗下诏交付军帅实行。洪谟升为学士。不久任南京祭酒。上言称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是高皇后用来积盛粮食,供养监生家小的,应该修复。宪宗批准同意。后来他为母丧守服期满,改在北监任职。十一年(1475),他上言士风轻浮,请求恢复洪武年间的学规。宪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令礼部张贴告示。崇信伯费淮应到国子监学习礼法,很久不到。洪谟进行弹劾,费淮被收回官服,带着方巾去国子监,减去一年俸禄的一半,学校的教育行政为此整肃。先王画像皇冠垂有十二串玉珠,而旁边舞蹈的行列、食具豆和笾的数额不相符。为此洪谟请求按天子规格配备。他又说:“古时玉磬、琴和瑟作为殿堂上的音乐,笙、大钟、柷、敔作为殿堂下的音乐,而舞蹈者在两边台阶起舞。现在舞蹈的居上,操乐器居下,不合古制,应当改。”尚书邹干提出反驳意见,洪谟第二次上疏争辩。宪宗最后同意洪谟的意见。 洪谟被升任礼部右侍郎,时间长了,又转为左侍郎。按蔡沈《书集传》所解释的璇机玉衡观测仪,后人都按其规格制造,经验证很多地方不合,应该重新改做,宪宗立即交给洪谟负责。他改用木头做,十天就造好了。十七年,洪谟升任尚书。二十年,加封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相异变,他奏呈数事,宪宗大多予以采纳。弘治元年(1488)四月,天寿山雷霆轰鸣,狂风大作,冰雹频下,楼殿的瓦大多被毁坏。洪谟又力劝修复,孝宗接纳其建议。洪谟端庄持重,与人极少交往,他与万安同乡,万安掌权时与洪谟关系很好。万安因谋反被诛杀。这时,言官先后议论,并上奏章弹劾,洪谟辞官返乡。过了三年洪谟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文安。 洪谟曾说:“士人出任官职,有的到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任职,既不了解当地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任。王府的官终生不再升迁,与祖制相违背,应当逐渐加以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几次反叛,应该特设长官司,从都蛮和白罗中选择适宜的人任职,就可无后患。”洪谟临终前,还上奏陈述安定京师、平定边境等十件事。他就是如此喜好发表意见。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 26 -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 B. 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 C.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D. 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 15. 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困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错误,尾联“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的意思是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 故选C。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切分关键信息,最后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从整体上看,诗歌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颈联“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的意思是剑戟尘埋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腾飞不在于水的多少。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剑戟埋于泥沙”“蛟龙困于浅滩”比喻贤达人才受到埋没,得不到明主的重用,这既是对友人李景俭的比喻,也是对诗人自己的比喻。同时,诗人贬官,位卑言轻,对李景俭升任行军司马有称羡之意,遣词贴切,语意明晰。“终难久”“可在多”表面上是说剑戟埋于泥沙终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滩终有腾飞升天的时候,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 (三)理解性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虽是写“小潭”,但“______,_______”两句对溪水的描写也很生动传神。 (2)《师说》中“______,_______”两句对两种不同的老师进行了区分。 (3)《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抒发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斗折蛇行 (2). 明灭可见 (3).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 停杯投箸不能食 (6). 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授”“箸”“拔”“茫”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 26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 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和竹艺的美观,在年轻人中颇为抢手;川剧小镇里的巴蜀乡音,经过说唱风的改编在街巷里响起,新鲜中 亲切……创新,让古老非遗呈现“逆生长”的模样。 创新的源泉,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是文物,而是生活。它需要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春风化雨。( ),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 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 形成鸟类互动的科普游戏……一种非遗,衍生出很多种存在形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混搭 透露着 栩栩如生 就 B. 混搭 表露出 惟妙惟肖 才 C. 编制 表露出 惟妙惟肖 就 D. 编制 透露着 栩栩如生 才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是其生存的基础 B. 它以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为生存基础 C. 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适应着它的需求 D. 它适应着新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19. 与文中划线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柔和的晚风轻抚着我的鬓角,安慰我受伤的心灵。 B.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C.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痣一点。 D.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像一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答案】17. A 18. D 19. A - 26 -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混搭:把颜色、样式、材质等不同的东西搭配在一起。编制: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语境是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互相交杂,应选择“混搭”。 第二处,透露着:正在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表露出:流露出来;显示出来。预警是“正在显露”,应选择“透露着”。 第三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对象是“动态短片”,不是描写的内容,应为“栩栩如生”。 第四处,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么样。就: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由“‘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可以看出时间短,应选择“就”。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该段重点谈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而非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故A、B两项不恰当。从上下文来看,陈述对象应该是“它”,而不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主客体上看,“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应该去适应“它”而是相反,故C不恰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复、通感、对偶、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每种修辞的分类和特点。 A项,拟人,“轻抚”“安慰”是拟人。 B 项,比喻,“华灯”是本体,“宝石”是喻体。 C 项,比喻,“山”“小屋”是本体,“眉黛”“眉梢痣”是喻体。 D 项,比喻、夸张,“眼光”像“刀”是比喻,“老栓缩小了一半”是夸张。 故选A。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 26 -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请说明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漫画寓意,不超过80字。 【答案】一只瘦削老鼠跳入一个粮食罐,一直蹲在罐子里吃粮食,直至把粮食吃得干干净净;等到老鼠想跳出罐子时,却因变得身肥肚圆被卡在罐口。寓意为贪婪害人(或安逸的生活是一种陷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认真观察漫画,按照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等观察顺序,分析漫画内容。尤其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变形部分,人或物的细节动作、表情等。最后根据漫画内容概括漫画主题。 - 26 - 本题漫画有三幅图片构成:漫画主体是“老鼠”,第一副反映的是老鼠跳进粮食罐;第二幅画的是老鼠在粮食罐吃粮食;第三幅图画的是老鼠吃光了粮食,身体变胖,被瓶口卡住不能出来。在介绍漫画内容时,适当运用一些描写性的语言,如“一只瘦弱老鼠跳入一个粮食罐”,注意按事件的顺序表达。在概括漫画寓意时,要领会漫画意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老鼠”象征着“现实生活中贪婪的人”,粮食罐”象征“安逸的生活”或“陷阱”,寓意题考生可用“反映了……问题”,“揭露了……现象”,“讽刺(否定)了……行为”等模式作答。 【点睛】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换成文字表述的一种考题。中考题中考查的实际上是传统漫画。它往往从当前时事或生活事态中取材。 题型1:描述画面题 1、仔细观察整体画面 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看对象) 2、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 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绘,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抓细节) 3、注意说明的顺序 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再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讲顺序) 题型2.揭示寓意题方法归纳: 1、联系生活 2、挖掘道理: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挖掘出漫画蕴涵的深刻道理。 3、揭露讽刺 :概括寓意要语言简明,语言要讲究,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21.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4个关键词或短语,各不超过6个字。 作为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源头,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作为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120年来,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当前,甲骨文研究进入到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进行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等。 【答案】甲骨文 四大发现之一 保护与传承 新阶段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要求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这也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寻找关键词需要我们每一个学生具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筛选,提炼出关键词。文段四句话,一句一个关键词。根据“作为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源头,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可知关键词“甲骨文”;“作为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可知关键词“四大发现之一”;根据“120年来,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可知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根据“当前,甲骨文研究进入到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进行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等”,可知关键词“新阶段”。 【点睛】找关键词首先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提取关键词注意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是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第二,代入反馈原则,是指把选出的关键词带入原文段,看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要点是否齐全,是否字数超限等;第三,数量达标原则,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一定要按要求提取规定数量的关键词语。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也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吴京谈到影片《战狼 2》时这样对媒体说。 ②“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 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 ③有失败,有英雄,但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 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一一李敖 ④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⑤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 - 26 - ⑥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一一萨特 有人说,今天是“后英雄时代”。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否还被需要?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请从上面材料中选择两到三则材料为基础立意,谈谈你对“英雄”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英雄不会过时 你足否曾后悔迟到千年,无法在莽莽黄沙与戈壁中挥刀杀敌?你是否曾遗憾身处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绿林中谱一曲美人如玉剑如虹的长歌?你是否曾叹息纵有千里之能,怎奈众人皆肉眼凡胎,伯乐安在哉!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是的,这个世界很小,英雄或许难觅用武之地,但英雄从不会失去驰骋的沙场。因为豪气自在心中。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爱弯弓射大雕,他没有雄鹰的翅膀。却拥有比雄鹰更辽阔的天空。幼年丧父没有打倒他,兵微将寡没有吓倒他,他守着的是九亩草地,胸怀却是九州热土。而最终,他雄霸一方。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在也曾饱含艰辛,我们说逆境造英雄,不如说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因为心没有倒,英雄成吉思汉没有末路。 或许沙场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样是英雄时代。 清朝名相张廷玉曾在长城写道:“万里长城万里空,千古英雄千古梦”,比之各朝进士的风花雪月强说愁,不知多了几分天下,多了几分古今。因为英雄梦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爷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张廷玉在雍正时大放异彩,成鸿鹄之志,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满清社稷的中流砥柱。只要梦不灭,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时代终有一天会降临。 再读一读金庸笔下的第一人侠“萧峰”,他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却是千千万万真实人物的缩影。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今历位英雄的本质,从被丐帮逐出山,聚贤庄血战七十二路英雄,再到雁门关外为天下苍生请命,他经历了三起三落,经历了从英雄到“辽狗”的悲痛,但他心中的豪情壮志、正义凛然不改。终成就了雁门关外英雄人生。他的理念决定了他从逆境走向英雄。 当然,英雄需要战胜的并不只是战争,也包括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还包括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与丑恶。 - 26 - 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英雄永远不会过时! 【解析】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六则有关“英雄”的言论,“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也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这是肯定“英雄”身上体现出国家的强硬意志;“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这说明英雄不是个人主义的逞强,而是对现实问题的觉醒;“有失败,有英雄,但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此处的“失败”是针对精神思想方面,生活中的文天祥、史可法可能是失败者,但他们展现出的精神和意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凸显英雄的气概;“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唱完气势豪迈的歌曲,便东渡日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学问,十年的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即使目的达不到,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这说明英雄者以天下为己任;“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句话凸显了英雄的强大意志。第二部分是谈英雄与时代的关联,“有人说,今天是‘后英雄时代’。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否还被需要?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题干中要求“从上面材料中选择两到三则材料为基础立意,谈谈你对‘英雄’的思考”,既然要谈个人对英雄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英雄”的含义先有一个认识,即“英雄”的含义。英雄原来指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英雄其实就是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你是怎么看待英雄、认识英雄的?你认为我们是需要真实的英雄还是精神的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你对英雄是怎样理解?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写作时要从小处入手,也可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去写,如以“劳动”论英雄,因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以“知识”论英雄,因为知识是推进时代的力量;以“创造”论英雄,因为创造是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奉献”论英雄,因为奉献是无与伦比的高尚。这样写来才会写出新意。 参考如下: 文明社会最需要平民英雄 英雄的赞歌 义信天下 英雄不会过时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