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3 第3课 自主赏析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3 第3课 自主赏析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3 自主赏析 拟行路难(其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修辞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D )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 愁?(比兴,反问)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借代,夸张)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喻)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比拟) 解析:D 项,“六军”代“天子军队”,是借代,“娥眉”借代“美 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 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 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B.我把你前些日子送我的一幅字画挂在了书房,一下子就令那 小屋蓬荜生辉,真是太感谢你了。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 为深恶痛绝。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亡,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 下来其实罪不容诛。 解析:A 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 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B 项,蓬荜生辉:谦辞, 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 己非常光荣。C 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 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D 项,罪不 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易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 的程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 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 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 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 12% 至 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 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 作用。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 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 赛来完成。 解析:A 项,“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C 项,成分残缺, “作用”没有谓语;D 项,“实现”与“效果”搭配不当。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诗表现了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流露出他的 无比愤懑与不平。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 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 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 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解析:C 项,所忧的不是情感琐事。 5.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注》十卷传世。 《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 重要的作用。这首诗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 难抑的情态。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 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本诗前六句五、七言交错,一短一长,给人以欲说还休的语 感,属五言体乐府诗。 解析:D 项,属五、七言杂体。 6.对最后两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面六句五、七言相间,最后两句连用七言,是感情表达的 需要,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 B.用“吞声”“踯躅”来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 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眼前。 C.先用问句的形式,后用“不敢言”三字,都是运用了间接抒 情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前面的“安能”自勉,“酌酒”自宽,放歌自解,是充分的 铺垫酝酿,至最后两句写自己终没能平静解脱,反而因前面的铺垫而 愈见出沉痛、抑郁。 解析:C 项,“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都是直接 抒情,只是没有明言“感”和“言”的内容是什么而已。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 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 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7.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该诗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 比,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B.“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连接的行为动 作,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 C.“还家自休息”描写了诗人罢官回家休息与亲人朝夕团聚, 共叙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 D.“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描写了诗人想象中的生活的场 景,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苦恼与厌倦。 解析:D 项,联系前句“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可知,诗人 辞官回家已经成为现实,想象之景不成立。 8.结尾两句对表达诗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结尾两句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 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 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现象,而 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也在所难免,这足以证明了现实生活本身的 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 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 三、语言表达 9.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 实”中再选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续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 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答:示例: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 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