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这两句大意是:我的秉性耿直,有如琴瑟的丝弦;我的为人清正,有如玉壶中的冰晶。这是鲍照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而借《白头吟》这种长于表现见弃之情的乐府形式所写的一首名作。此为全诗首二句,采用“比”的写作手法,以琴弦比喻孤高耿直,以玉壶冰比喻自己的品行洁净。这两句又是全诗的起兴。由咏朱丝绳、玉壶冰入手,引出表现自己满腹经纶不被重用的义愤,引出对当时门阀政治的批判。这种既比且兴的手法使诗文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故屡为后人称道。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化用此句意境,用“冰心、玉壶”表现刚直清正的人品。 泻 水 置 平 地 , 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赏美文 摇荡春风媚春日 ——读鲍照《梅花落》 自古以来,写梅的诗数不胜数,不少写梅的诗句更是流 - 7 - 传千古,如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些诗句,不仅仅让我们闻到了满纸扑鼻的梅香,更让我们从中体味到诗作者独特的个性和高洁的志趣。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鲍照的杂言诗《梅花落》也一样是众多写梅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注:咨嗟:赞叹) 开头两句就点出诗人与众不同的构思:庭中杂树很多,为什么偏偏要为梅花而咨嗟呢?诗人自己设问说:“问君何独然?”读者也期待他做出解答。“念其霜中能作花”以下各句,全部是诗人的议论,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说理寓于具体形象的描述之中。“念其”、“念尔”是两个层次的递进,首先是颂扬梅树的正面品格,在风霜雨露之中,众芳芜秽,独有梅花盛开,果实累累,故人们赞美“十月先开岭上梅”的高超风韵。“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在春天,又“摇荡春风媚春日”,都赞誉梅树有经风雨,抗霜雪而顽强生长的活力。 但是,这些描写只不过都是铺垫。全诗的主题是“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两句。前面“念其”句是第一个转折,这里“念尔” - 7 - 句是第二个转折,这一转折才点出了诗人的本意。尽管梅树有上述种种优秀品格,但可惜傲雪凌霜的梅花,也不能长久开放,最终仍逃不脱“零落逐寒风”的命运。这就是诗人“为梅咨嗟”的原因,因为它“徒有霜华无霜质”,所以,虽然能抗傲一时,但难善始善终,最后还是“零落”了!花开花谢,属自然现象,梅花自然也不可能常开。鲍照只不过是借物拟人,借题发挥,用以讽刺那些曾想修持节操而又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常因真言谠谏而遭横祸,所以,许多人往往不能保持晚节而同流合污。在晋代,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根据鲍照的为人和性格,可知他对这种不能保持节操的人是很看不起的,在蔑视的同时又带有几分惋惜。这首诗以梅花作比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节操,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也不是表面的伪饰,而是要名副其实,恪守终身。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哲理诗,它讲的是人生哲理,但是,这种哲理是以比喻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诗人塑造了梅花的形象,我们从梅花形象的艺术感受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说是理在趣中。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酌酒(zhuó) 氛围(fèn) 皈依(kuī) B.泻水(xiè) 翡翠(fěi) 凝睇(dì) C.踯躅(zhí) 衣袂(mèi) 姊妹(zǐ) D.鲍照(Bào) 玉簪(zān) 闲暇(xiá) 解析:“氛”读fēn,“皈”读ɡuī。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 7 -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解析: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 答案:D 3.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亦有命”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解析:“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答案:B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 7 - (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其四)》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3)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4)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 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意思。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紧相联结的行为动作,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 B.“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C - 7 - .中间六句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寥寥几笔,却写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D.诗歌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作者被贬官的直接原因。 解析:D项,诗歌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贫贱、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作者不是被贬官,前文有“弃官”。 答案:D 6.“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是表达诗人归隐的情趣吗?请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仅是一种激愤之辞,不能表达诗人归隐的情趣。诗人不是要逃避现实归隐田园,实质上这是发泄不得志的牢骚话,或者说这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议。诗人这一生,始终执着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诗人以古鉴今,去分析认识自己被埋没、遭贫贱的命运,并将自己与古代圣贤相比,表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自信,以及对当时用人制度的极度不满。 三、创新语用 7.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鲍照以诗为主,今存204首。②《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③ - 7 -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起点。④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搭配不当,应在“鲍照”后加“的创作”三字;③成分赘余,应去掉“起点”。 - 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