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新华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统练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年天津新华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统练语文

2013 年天津新华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统练语文 一、选择题(1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傀.儡(kuǐ) 珐.琅(fà) 俾.使(bǐ) 严惩.(chéng) B.肄.业(sì) 照片.(piān) 摒.弃(bìng) 消弭.(mǐ) C.连翘.(qiáo) 咯.血(kǎ) 症.候(zhēng) 生肖.(xiāo) D.拎.包(līn) 蜷.曲(juǎn) 重创.(chuàng) 尽.早(jǐn) 解析:B 肄 yì,片 piàn;C 症 zhèng;肖 xiào;D 蜷 quán,创 chuāng。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厮打 疏浚 钓鱼竿 首屈一指 B.船舱 通宵 大杂荟 金璧辉煌 C.沉缅 布署 随大溜 指手画脚 D.磨厉 简练 吊书袋 和颜悦色 解析:B 烩,碧;C 湎,部;D 砺,掉。 答案:A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郑州是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的_________点。 (2)电影《见习律师》是以李克强总理为_________拍摄的。这部 1982 年面世的电影,由 孙淳主演,讲述了北大法律系见习生言文刚的办案故事。 (3)她那双眼睛一顾一看,满戏园子里便_________,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A.交会 原形 万籁无声 B.交汇 原型 万籁无声 C.交会 原型 鸦雀无声 D.交汇 原形 鸦雀无声 解析:①交会:会合,相交;交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②原形:原来的形 状,本来面目(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 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③万籁无声: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 响声;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虽然孩子对某些字能够读 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 眼镜。 C.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边地带。 D.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 下降了十几倍。 解析:A.把“孩子”提到“虽然”前;在“死记硬背”后加“的怪圈”。C.“往往”“总 是”删掉其中一个。D.“收入又下降了十几倍”数量减小不用“倍”。 答案:B 5.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兴于唐,盛于宋。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风格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 放派。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B.唐代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元稹、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 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巴尔扎克、莫泊桑、雨果都是 19 世纪法国作家,海明威、欧·亨利都是美国作家。其中 海明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 D.《张衡传》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者班固,字孟坚,西汉著名历史学家。 解析:作者应为范晔,字蔚宗,南朝宋人。 答案:D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______________。 ①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②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 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④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解析:②句承前;④句转折,启后;①阐释;③总结。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9 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 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 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 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 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 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 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 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 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7.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因为汉朝的家庭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汉朝的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 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 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 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解析:A 是秦朝的措施。B 因果倒置。D“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不是“家庭教育” 是“诗书教育”。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 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 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 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 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解析:A 项错误在于因果倒置。 答案:A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 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 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 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 要是孝悌之教。 解析:“除富商外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还应该 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答案:D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21 分) 鉴赏家 汪曾祺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 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 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 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 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 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 ②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 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 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 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 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 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 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③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④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 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需通报,一 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 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 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⑤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 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 谄媚。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 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 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⑥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 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 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 悄无人,风拂紫藤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 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⑦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 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 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 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 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 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红 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 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 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 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⑧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 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 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迁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迁听 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用清 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 神品!” ⑨迁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迁听涛怅然而去。叶三死了, 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0.小说题目是“鉴赏家”,第一段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卖果子,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 分) 解析:这段文字对塑造果贩叶三非常有用。叶三是个鉴赏家,因果子而与画家有缘。同时表 明叶三的与众不同。结构上为后文他不卖画,做铺垫。 答案:小说写果贩叶三有审美情趣(1 分),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 铺垫(1 分)。 11.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另外三层进行简要概括。(3 分) ①示例:叶三看画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情节结构,需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小说主要写了叶三和画的关系,需要 学生概括出情节,并以叶三为主语归纳。 答案:②叶三赏(懂)画③叶三评画④叶三守(藏)画(叶三儿子埋画) 12.赏析第四段划线句“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 来”。(4 分) 解析:这句话属于动作和神态描写,由于能恰当的写出叶三对画家画功的赞叹,因而可以归 结为细节描写。这个细节非常传神,从侧面烘托出画家的技艺。赏析时要抓住手法和效果两 个方面进行。 答案:细节(神态、动作)描写(1 分),表现叶三看得入神(1 分),侧面表现(1 分) 出季匋民绘画的精彩,写出了两人作为知音的默契(1 分)。 13.第五段划线句“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写出了季匋民怎样 的性格特点?这对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解析:分析原文可知,画家如此行为,只因其性格中的清高所致。这种态度和他对待叶三的 态度截然相反,表现出他对叶三的欣赏,对叶三是个烘托。 答案:表现季匋民的清高(或雅、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1 分)这与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的态度形成对比(1 分),突出了叶三既不像那些庸风雅士假名士那样假充内行(或不懂装 懂)、也不谄媚的特点(1 分)。 14.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80 字 以内)(5 分) 解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 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就本题而言, 可以赞赏叶三的做法,也可以反对。但是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 人之语。 答案:示例一:这个结尾很好,是全文的升华。因为本小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重友谊、重知己。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5 分) 示例二:这个结尾不合适,是全文的败笔。因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不过是文化痼疾之一: 自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这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占有欲 望,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5 分) 示例三: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将前文的赞赏化为了莫大的惋惜。因为叶三把画作带进了棺 材,体现的是文化痼疾之一;封闭狭隘。作者在《胡同文化》中也曾有类似写法,文尾以“再 见呀,胡同”体现对封闭的胡同文化的清醒认识。(角度不拘,有无具体例子均可,言之成 理即可)(5 分)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从情节和结构而言,本文没有强烈的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情节,只是写了一个爱画的人,写 了他的生活,其实只是写了一个字“美”。 B.季匋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 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C.季匋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匋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 同,也将褒贬寄于其中。 D.日本人迁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 更了解季匋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匋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 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解析:B 这三幅画中的第二幅并非着力于工笔写实。C 作者并未进行褒贬。D 拒绝表明叶三 对画家的画的热爱,并非了解什么行情。 答案:AE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20 分)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 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 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 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 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 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 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 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 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 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 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 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 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16.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 扣:扣问 B.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蕲:通“祈”,求 C.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延:招请 D.卒.辞之 卒:死 解析:卒:最终。 答案:D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妄与.人接 失其所与.,不知 B.不蕲人之.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为.邑人所敬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木欣欣以.向荣 解析:C 表示被动。A 介词和、跟;结交、亲附。 B 助词,取独;动词,“去”“到”。 D 介词,用;连词,而。 答案:C 18.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组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解析:①⑤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②是侧面表现其贤。 答案:D 19.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 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 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 骗他。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解析:“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答案:A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2 分) (2)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游。(3 分) (3)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使自我完善,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 解)。 (2)假如一天的用度足够,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从事(进行)交游。 (3)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罢了,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这是不能分辨礼法道义啊。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④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 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zhǎn):吹动。③薜荔:木莲,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④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 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21.这首诗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3 分) 解析:三、四言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 全失其度。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以薜荔芙蓉喻贤人之摈斥,犹楚词之以兰蕙喻君子,以雷 雨喻摧残。寄慨遥深,不仅写登城所见也。 答案: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写出了暴风骤雨残酷无 情地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1 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惊风密雨暗示政治环境的险恶,(1 分) 抒发了惊恐不安、痛楚不平的感受。(1 分) 22.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请赏析。(2 分) 解析:写景的角度有远近、高低、动静之分。在本诗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 又有静景。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答案:由远及近,动静结合。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 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2 分) 23.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与本诗“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愁思” 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阐明理由。(3 分) 解析:分析作者的感情,并与杜甫诗比较,需要学生准确把握两首诗的感情。这个题目既考 查课外,又联系课内,是一道创新的题目。 答案:一样。(1 分)仕途失意,忧愤孤寂。思远怀亲之情。(2 分)不一样。(1 分)思 念友人,渴望与友人倾诉谪居此地的苦衷,从题目中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可以看出。 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身处暮年、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2 分) 五、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1)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____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 宫赋》)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胜食”、“子衿”、“抚膺”、“纱橱”、“复”等。 答案:(1)鱼鳖不可胜食也(2)青青子衿(3)以手抚膺坐长叹(4)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5)玉枕纱橱(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语言表达(8 分) 25.世界无烟日,出现在某杂志扉页上的一句话是:“有人要一刀取走你的肺,你一定不会 答应,可是为什么你自己偏要一刀一刀地慢慢切掉它,而且还觉得舒服?”你认为这句话的 宣传效果好在何处?请写出你的评价,不超过 60 字。(4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答案:运用强烈的对比和形象的比喻手法,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吸烟的危害;反问句(问句) 的运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有振聋发聩之效。(其它说法言之成理亦可)(手法 2 分,内 容 2 分) 26.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描述画面内容,一定要全面呈现画面要素,不可漏掉。分析漫画寓意,需要联系社会 现实,分清批判还是赞颂。这则漫画是批判。 答案:内容:一位老人跌倒在地,而不少旁观者无人搀扶,有的想:“会不会诬陷我是肇事 者?”有的想:“扶了要遭殃!”(2 分)寓意:扶老人反被诬陷,伤到的不仅是老人自己, 还有世道人心。(2 分) 七、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材料 1:智商是人的智力商数。是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 平。智商是相对稳定的,智商取决于人的先天素质。 材料 2: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 质。情商能更多的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当今社会,情商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