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韶关市2020届高三综合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我们已经到了中国文化崛起的关键时刻,而中国水墨艺术里有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文化情结在里头,还有一个身份体验埋藏在我们无意识当中,所以水墨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回应世界最好的文化样式。水墨几乎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是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也是可以随手拈来的东西。这种亲切感,使我们更有理由用我们的母语,向世界说话。中国水墨艺术中的当代水墨正在发挥着这个作用。 ②当代水墨可以笼而统之的包括新水墨和观念性水墨。观念性水墨,是水墨进入了数字时代以后,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的底线是现代性意义上的水墨画,上限是水墨影像、水墨装置、水墨行为,观念艺术是接受这个东西的。新水墨它其实还是一种架上艺术。它的底线是“新中国画”,上限是部份“观念性水墨画”,主要构架则是现代性意义上的水墨画。新水墨它是来源于对传统的改造,同时它用毛笔和宣纸表达,完成以后可以上墙进行展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架上,是在美术馆、博物馆里张挂的东西。新水墨唯独不能把陈旧不堪、没有创造意识的东西放进去。一定要保持这个标准。 ③我们可以将它们画成两个大圆圈,一个代表新水墨,另一个代表观念性水墨,这两个大圆圈的中间部分是可以重叠的——现代性意义上的水墨画,但也有不重叠的部分:新水墨不包括纯粹玩观念的泛水墨——在画布上用油彩或炳烯创作的有水墨味的影像、动漫;而观念性水墨则不能把新中国画、新文人画也放进来。上墙或不上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界线。这就是我坚持的观点。 ④七十年代以后的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多媒体艺术,统统都进入了当代,所以称之为当代艺术。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语境,也是我们在与国际交流当中,尽量要保持的一个通约性、同步性。在概念的使用上,尽量能让世界听得懂,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放弃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结。但是,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比如南溪(水墨艺术家)创作的中国“晕点”“3d”,国外的艺术家是做不出来的,得有一定的笔墨功力才能创造出来。中国“晕点”与中国笔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这个功力的话,一个点也点不好。这是能代表中国说话的。我们有一批从文化根脉上生成的当代个案,都是国秘密外艺术家做不出来的,他们会刮目相看。这就是我们所希望出现的当代水墨。笔墨飞扬,灵魂出窍!又如贝聿铭(建筑设计师),西方人都承认他,但是贝聿铭的根脉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是非常明显的。 ⑤我曾提出一个冠名叫“超写意水墨”——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冠名,与几千年的写意传统保持着文脉上的联系,同时,我们在观念上颠覆了传统,重构了当代的东西,所以我称为“超写意水墨”——既不用表现,也不用抽象这些西方式的冠名。我一直主张有上、下文联系的中国当代艺术。 ⑥总而言之,中国文化要顺势崛起,第一,你必须遵守国际上的一个游戏规则,你要有国际化的东西。第二,你的文化的根性,一定要保留,上下文的联系一定要紧扣,可以体现出一些新时代想象力和表达力,这样的东西一定能回应世界。这里面,我认为观念性水墨更有可能进入国际交流的大环境。 (摘编自陈孝信《关于新水墨与当代水墨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水墨艺术历史悠久,是我们可以随手拈来的,所以成为了中国最好的文化样式。 B.创作时,画作中能有创新意识,并且能在墙上挂起来展览的,这就是新水墨画。 C.作者坚持的观点是,我们可以通过画作是否上墙来精准区别新水墨与观念性水墨。 D.创作者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创作,是可以让当代水墨中的个案代表中国说话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点明当代水墨在中国文化回应世界中起到积极作用,后文由此展开论述。 B.文章比较了新水墨与观念性水墨的异同之处,突出了观念性水墨优于新水墨之处。 C.第④段举了不同的成功事例,论证了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的观点。 D.文章从遵守国际规则与保留文化的根性两方面谈中国文化如何回应世界,客观辨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新水墨的有些创作方式比较传统,但仍然可以为观念性水墨的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让观念性水墨能进入国际交流的大环境。 B. 中国水墨艺术要回应世界,就不能坚持民族主义的情结,要尽量与国际保持同步, 尽量让世界听得懂。 C. 艺术家将人物摄影与水墨创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耳目一新的水墨作品,这符 合观念性水墨创作的理念。 D. 水墨艺术在中国流传已久,其中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情感,但也需要与时俱进, 才能永葆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英文名“COVID-19”。2020 年 1 月 30 日,WHO宣布将该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摘自《百度健康医典》)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截至北京时间 3 月 1 日 20 时,中国以外共 6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 7600 余例,已有七国的累计确诊逾一百例。世卫组织把该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中国慈善家》专访了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他认为: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耽搁了 2~3 周的防控关键期,导致疫情蔓延。现在全球理解比较成熟,警惕性比较高。但尽管这样,个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疏忽。疫情很容易扩散,而且很难防控。假如扩散,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来看,除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得不错,韩国① 、意大利 ② 、伊朗 ③ 等几个国家形势非常严峻。 (摘自 2020年 3 月 2 日《环球时报》) 材料三: 天灾人祸,都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天花在被人类消灭之前,夺走了 5亿人生命;曾让整个欧洲沦陷的黑死病则有 7 千 5 百万条血债;迄今为止,2 千 5 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线状病毒埃博拉,更是凶险万分、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仿佛是被上帝诅咒过的蛇,致死率达 90%。美国科学家卡特,是1976 年埃博拉首次出现时,第一批见证它威力的人之一。他看到,埃博拉横扫过的村庄,被当地人用火烧成灰烬。他看到,感染了埃博拉的修女,绝望地走向枪口之下。他看到,死神在收割生命。但据日本媒体 7月 1 日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引入埃博拉、拉沙热等五种最危险病毒,用于明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前开发诊断试剂。面对埃博拉,未雨绸缪是人类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防御。 诺奖得主莱德伯格曾说: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病毒是什么?是生物、是对贪婪的惩罚,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侵略的反噬。2003 年的非典,多年之后被证实,病毒宿主是中华菊头蝠,被人类捕食的果子狸是病毒携带者。埃博拉的爆发,和非典也有相似之处。在非洲丛林里,当地人有食用蝙蝠、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的习惯。为了口舌之欲,捕食野生动物,却也打开了病毒的潘多拉魔盒。而如今,魔盒已经开启,作为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或许只有敬畏自然。 (摘编自哈影小十君 2019年 7 月 18 日《日本到底是怎么想的?》) 材料四: 随着通信交通等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加,跨国经贸、旅行、学习等活动变得日益便利,全球性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全球卫生治理成为全球治理中重要领域,传染病治理尤为紧迫和突出。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传染病,而艾滋病等威胁长期存在,有些突发性传染病防不胜防,提升全球卫生治理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疫魔都制服,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才能继续扬起发展之帆。 (摘自《光明日报•通力合作是全球卫生治理最优选择》) 【注】①韩国:在首尔,泛国民斗争本部等组织面对疫情依然大聚会。②意大利:议会大会上,不戴口罩的议员以自由为名嘲笑戴口罩的。③伊朗:有教众舔圣墙将唾液涂在脸上称不怕病毒。 4.下列对“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病毒其实是生物,如果人类不招惹它,它一般也不会主动招惹人类。 B.病毒一旦衍成人类痼疾,每年就会使相当数量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C.新冠疫情已经呈现扩散态势,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D.对抗病毒的特效药往往滞后,或许数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研制成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疫情蔓延不分种族不论国界,只有各国加强自身防御,制服疫魔,清除病毒,人类才会安全。 B. 中国给疫情控制提供了经验也留下了教训,但一些国家不能严肃对待甚至存在人为障碍,形势堪忧。 C.面对 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预先考虑到了埃博拉等狠角色的危害,未雨绸缪值得肯定。 D.世卫组织把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再次凸显全球共同行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6.面对现在乃至将来的疫情,请依据相关材料内容代表世卫组织向各国政府,或者向各 国人民提几点合理化的防疫建议。(6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梭鱼与鲛鱼 林斤澜 大江东去,浪淘沙。 一条梭鱼随着浪头上来,到了浪尖,把前鳍、后鳍一起往后扇,那修长的身体就飞起来一尺多高。随着把鳍一松,又斜斜落到浪中,重新再过来,用英语反复一遍:“Tryagain(再试一试)。”它高兴的时候,心角落里会跳出英语——也不多,几个单词。这“踩浪飞浪”活动,实在是生命的欢乐。 梭鱼小名棍儿鱼,一身是肉又不臃肿,紧绷绷像根棍子,来往有如水蛇般灵动,可是比水蛇体面,别的鱼别想学得会那绅士风度。 这时候,一条鲛鱼从身边掠过,虽然说是忙里偷闲,两眼也还炯炯又愣愣。梭鱼倒没有迎上去,可是挺直身体,摆出一种不卑不亢的挺拔姿态。谁知鲛鱼全没看见,尽管插到小鱼群里去。如果大家本不认识,倒也罢了。共过患难的哥们,这是干什么呀! 鲛鱼南方叫麻鲛,北方叫霸鱼,又简写为巴鱼。貌不惊人,灰黑的脊背,蓝灰色肚皮,有暗暗的麻点仿佛丑角服饰。从头看到尾,却看见尾巴直竖简直是舵。这好!倒过来看全身就有了舵手模样。看出了舵手模样,就感到真有点霸气了。它稍微动动尾巴,小鱼群就蜂拥过来,蜂拥过去。 扔下梭鱼直挺挺冷落一边,梭鱼发话道: “俗话说,一潮一潮鱼嘛。当初一个潮头,把一潮鱼打到沙滩上,有两条落在一个沙窝里,跑不了啦。风吹日晒,谁也眼见活不成死得了的,还吐沫沫滋润难友呢?那才叫同生死、共患难,好容易熬到又一个潮头,给裹回大江,舒展啦,得意啦,好啦,眼珠子朝天啦,六亲不认啦。怨不得老祖宗老庄早说,‘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 鲛鱼一摆尾巴,直愣愣地过来,说: “你嚷嚷什么?一江的水还不够你自在的?搬出老祖宗来啦?老庄是这么说的吗? 是说‘相忘于江湖’,还是‘不如相忘于江湖’?有没有‘不如’两个字?有‘不如’和没有‘不如’,意思一样不一样……” 梭鱼都没有听清楚连珠炮① ,这一位的拿手 ② ,因为在这位老熟鱼脸上,新发现它那嘴里竟密密麻麻那么多牙齿,个个尖利闪光,个个机动灵活……梭鱼昏头昏脑直往后退,鲛鱼也没有要咬,但是那模样也透出来不是吃素的,半真半假地咧咧着: “相濡以沫的时候,你说只要一口水,别的全没意思。此刻一江水也嫌不够了,你什么也要,要名,要利,要权,要时髦流行色,就是不要了‘不如’这两个宇,还跟我卖弄老庄哩,你回沙窝歇着去吧!” 梭鱼这才觉着身下已是泥沙,难道真退回沙窝去?再有谁“相濡”也没这份心劲儿了。眼望大江滚滚,甭管霸气不霸气,那尾舵后边,小鱼群可是得意洋洋,心里叹道:今天我算开眼了,别找不自在,世上哪得不低头。随着从鲛鱼身下,小鱼群身下钻到江里去,修长身材也还不忘绅士风度,连连说道: “劳驾,借光,对不起……”本来只在高兴时候跳出来反复的英语单字,在这没奈何时刻却也跳出来了: “Excuse me(对不起)……” 选自《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原创获奖作品集》(原载1986 年八月《北京晚报》) 【注】①连珠炮:鲛鱼一连串的反击。②这一位的拿手:梭鱼察言观色的本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大江东去,浪淘沙”,惜墨如金,意蕴丰富,不只交待事件发生的舞台,更关联对“人物”的褒贬,古意十足。 B.前后两处英文词的运用别出心裁,就像给“人物”身上安上抢眼的装饰,烙有时代印记,显现其爱显摆的不良习性。 C.梭鱼与鲛鱼的对话,可谓用墨如泼,是小说最为着力的地方,集中展现了“人物”产生矛盾的来龙去脉,发人深省。 D.小说以物喻人,标题着一“与”字将主体内容指向人际关系,两人的交锋以梭鱼的理屈词穷、心服口服而告终,颇具匠心。 8.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针对两个主要“人物”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请具体指出相异之处并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6 分) 9.“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梭鱼引用时刻意删掉“不如”二字,而鲛鱼认为不可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 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改同知深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选自《金史·第一百二十五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郡守暴戾 /蔑视僚属 /砺常以礼 折之/守愧服郡 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 /例置弓手 百余少者/犹六七十 人/岁征民钱 五千余万为顾 直 B. 郡守暴戾 /蔑视僚属 /砺常以礼 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 于砺州 /管五县/例置弓手 百余/少者犹六 七十人/岁征民钱 五千余万为顾 直 C. 郡守暴戾 /蔑视僚属 /砺常以礼 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 于砺/州管五县 /例置弓手 百余/少者犹六 七十人/岁征民钱 五千余万为顾 直 D. 郡守暴戾 /蔑视僚属 /砺常以礼 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 于砺/州管五县 /例置弓手 百余少者/犹六七十 人/岁征民钱 五千余万为顾 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权,指暂时代理官职。古文中有很多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如“迁、擢、拔、晋”表升官。 B.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烽火扬州路”中“路”的含义与此相同。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按照古代的礼法制度,父母去世后,官员离职三年,为父母守孝。 D.汴,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其繁荣景象被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入《清明上河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胡砺早年坎坷,后渐显贵。他早年遭遇兵祸,被掳到燕地,脱险后寄身寺宇,混迹于雇工之中;后被韩昉赏识,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官至刑部尚书。 B.胡砺遵循礼法,刚直不阿。接待高桢时,他刚准备就座,就被斥责无礼,他以此时应尽“宾主礼”反驳;百官在朝堂上跪贺海陵,他依据礼法拒不下跪。 C.胡砺履职尽责,多有建树。他任定州观察判官时,兴学一方,使定州的学校成了河朔地区最好的;协助治理深州时,革除弊政,解散扰民伤财的弓手队。 D.胡砺才学过人,名闻于世。他才思敏捷,勤勉好学,曾高中状元,文章受读书人推崇,被誉为“元化格”;担任过翰林修撰、侍讲学士,曾参与编修国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5 分) (2)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杜牧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和《短歌行》中的诗句,自然贴切,语意翻进一层。 B.颔联情景交融,“暮山”“寒水”,既是自然山水,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投射。 C.颈联所称道的生活,在诗人另一诗句“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中也被提及。 D.尾联中,诗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平日不曾见到的胜景,喜不自胜。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6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食土饮泉,因为它心思专一;而“ , ”,因为它心思浮躁。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描写了行人在翻越青泥岭时的紧张与恐惧,表现了蜀道之险。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 , ”,那么这个国家将走向衰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每一座城市都在形成独特风貌,也在岁月中形成 的城市气质。从历史古都到文化名城,从草原明珠到边关要塞,从江南水乡到海滨城市……不同的城市, 着各自的精彩。今天,城市规划早已跳出大马路大广场的大开大合,城市建设不再盲目追求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文化地标越来越多,特色小镇生机勃勃,公共空间不断延伸,它们逐渐发挥积极作用,( ) 城市,刻印着文明的进步,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冀。城市发展的归宿,是让更多人诗意地栖居。如今,见惯了繁华与轰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付诸于行动,回归自然。绿色,正在城市中不断 开来。南京的明城墙绿道、成都的天府绿道、上海的黄浦江绿道……日渐多起来的城市绿道,不仅是树林掩映的步行道,也成为 的生活频道。从田园城市到花园城市,从海绵城市到生态城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典型化 变化 滋生 如诗如画 B. 个性化 变化 滋生 如醉如痴 C. 个性化 演绎 铺展 如诗如画 D. 典型化 演绎 铺展 如醉如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涵养着人文气息,浸润了一方水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B. 浸润了一方水土,涵养着人文气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C. 浸润了一方水土,人文气息被涵养,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D. 浸润了一方水土,涵养着人文气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见多了繁华与轰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行动。 B. 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居民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行动。 C.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于行动。 D. 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行动。 20.阅读下面文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 分) 当然,这里我们强调模糊规则,并不是说两种规则互不相通、相互对立, ① 。在教学中,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来说,遵循严格规则对其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将产生较大 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弥补其经验不足的状况,较快地进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② ,仅仅依靠严格规则已经不能满足其教学活动需要,如若停留于此,其教学很可能会演变成完成教 学任务的敷衍应对。此时, ③ ,它能够促使教师“留有余地”地施教,以教师的自觉思考,带动学生的自觉思考。 21.下面是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流程图,请向来厂参观的领导嘉宾介绍其生产流程。要求: 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洁得体连贯,不超过 14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①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计篇》 ②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鬼谷子《鬼谷子》 ③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商鞅《商君书•禁使》 ④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桓宽《盐铁论》 ⑤善弈者,谋势;善谋者,顾全局。——《唐李问对》 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站在时代和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 2020 年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高三学子的吴可 感到很迷茫。请以同学张智的身份给吴可写一封信,帮助吴可认清形势,激励他奋发自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D 项,正确。依据“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这是能代表中国说话的”,“这就是我们所希望出现的当代水墨”做出的理解分析。A 项,强加因果。原文是“水墨的复兴是回应世界最好的文化样式”,而且文中也没有表达中国水墨是中国最好的文化样式的观点。B 项,定义不严谨。题目中认为新水墨画的创作只要具有了创新意识,还可以挂墙上展览就可以了,但原文新水墨的创作还需要具备一点是“新水墨它是来源于传统的改造,同时它用毛笔和宣纸表达”。 C 项,用词不准。原文是“ 上墙或不上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界线”,原文说的是“粗略”区分。) 2.B(原文是通过比较使得观念性水墨的特点更明确,并非说观念性水墨要优于新水墨。) 3.B(原文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放弃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结。但是,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我们只是放弃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结,并不是不坚持民主主义的情结。) 4.C(C 项,不正确。依据在材料二,假如扩散了,才会成大流行病。A 项,依据在材料三“病毒是生物……”。B 项,依据在材料四“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传染病”及材料二的“病毒很难防控”等。D 项,依据在材料一“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及材料四“艾滋病等威胁长期存在”等。) 5.A(A 项,不正确。依据在材料四的“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原文的条件是全球携手共同御“敌”,而非“各国加强自身防御”。B 项,依据在材料二和注释。C 项,依据在材料三,容易理解。D 项,前后内容分属材料二和材料四,但其概括与组接与原文事理逻辑一致。) 6.对政府:(1)对外,树立全球意识,与各国守望相助,共同防御。(2)对内,①高度重视,建立与健全快速联防联动应对机制。②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有效药物与疫苗,③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扩大医疗队伍。④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禁绝野生动物的买卖。⑤加大科普推广力度与深度,让国民自觉防备、远离病毒。【第(1)条 3 分,依据在材料一、二提到的“世卫组织”“大流行”,材料三的“人类头顶……”等信息以及材料四的“全球观念”。第(2)条中任意答对一点给1 分。意思对即可。依据在材料一、二、三及注释的相关陈述中。】 对各国人民:(1)在原则立场上,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决弃私从公。(2)在个人行为上,①敬畏自然,远离病毒。②崇尚科学,摈弃愚昧。③遵纪守法,洁身自爱。④了解常识,学会防御。【第(1 )条给 3 分,第(2)条中任答对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依据与上一问题类似。】 补充说明:此题只需答一项,如果学生两项都答,按第一项给分。设置此题,就是引导学生好好审题。高考阅读题,审清楚了题干要求,往往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两项答案都将第一条单列给 3 分,目的在强化学生思维质量:代表世卫组织向各国或者人民提建议,当然首先要说整体层面的内容,然后才是各国、各人具体怎么做的事,这是审题的深层次要求。 7.D(A 项的设题点在“人物的褒贬”和“古意十足”上。“大江东去,浪淘沙”从手法看,是用典,借用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之意,“大江”不止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留下的是“金”,淘走的是“沙”,“大江东去”后被用成了词牌。B 项设题点在“时代印记”和“显摆”上。小说写于 1986 年,属于“伤逝文学”的范本,那个时代历经文革的知识荒芜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西风东渐,不少感伤失去青葱的半吊子文人(文中“也不多,几个单词”等),收获东渐的浆果,便喜欢来点洋式显摆。C 项设题点在“发人深省”,这点应该不难,因为小说的主旨有些隐晦。D项“心服口服”有误,因为梭鱼心中真实的想法是“别找不自在,世上哪得不低头”。) 8.相异之处:对梭鱼是先扬后抑,外加对比与心理描写;对鲛鱼是先抑后扬,外加侧面烘托及神态描写。(3 分,说到抑扬的给 2 分,其他说到任一点再加 1 分,如果没答抑扬的,只给 1 分) 好处:①文法多变,增强艺术感染力。 ②突出形象塑造的特异性与针对性,以强化各自形象特点。 ③便于读者对人物做褒贬评判,领会作品寄寓在人物身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主张。(3 分,一点 1 分,关键看答题的角度,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对人物塑造相异性手法的考查,要特别注意手法的相异点及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小说虽然没对人物做直接的褒贬评判,但从人物的出场、情节的走向、人物的互衬等多角度做了暗示。比如,梭鱼的出场虽然得意洋洋,但他是形单影只,孤芳自赏,自是褒中寓贬;而鲛鱼貌不惊人,眼光有几分“愣愣”(目光呆滞盯看若失的样子),但他始终有“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的一堆粉丝,自是贬中寓褒,这也是梭鱼很在意鲛鱼“眼光” 的原因。而两人的交锋以梭鱼的孤单落败告终就更说明问题。往往对人物的评判暗示也正是小说主题之所在:梭鱼表面一副儒雅清高、自得其乐的模样,实际上无休止地追名逐利,强求他人;鲛鱼行事低调,与人和谐,对梭鱼的紧逼是忍无可忍才不再忍。 9.梭鱼:①显示自己儒雅多识,高端正确。②搬出圣贤言论,配合凌厉的指责,坐实对方忘恩负义,迫使对方屈服。鲛鱼:①针锋相对,指出梭鱼断章取义,滥用经典,任意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与强求他人。②亮明自己不受糊弄,自觉遵崇古训,在各自的江湖中,悠游自在的人生态度。(他们的用意各有两层意思,共 4 个得分点,答对一点给 2 分,对三点计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多种方式,如风格特色、方法技巧、个性表达、深刻内涵、潜台词等。本次考“用意”是把潜台词和内涵合二为一,解题既需要弄清词句的本义,又要考虑人物说活的动机和语境义。 10.C 11.A(“迁”表调动改派,不一定是升职。) 12.C (定州的学校本来就是河朔地区最好的,吸引了很多优秀学子,这些学子经过胡砺的指导,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 13.(1)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到汴京去,途经真定地区,到漕运衙门赴宴。(“之”“道”“燕”各 1 分,句意 2分。) (2)有人让胡砺做好防备。胡砺说:“盗贼所图的是钱财罢了,我贫穷如这样,防备什么呢?”(“或”“所利者财耳”“何备为”各 1 分,句意 2 分。) 译文: 胡砺,字元化,是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被金兵掠去,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住在一起。韩昉遇见他后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表明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趣清新美好,韩昉十分高兴,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昉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扬天下。” 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 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常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 经他指点的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为“元化格”。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 都勾判官。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到汴京去,途经真定地区,到漕运衙门赴宴。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节)。胡砺道:“如果在公府,您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自有宾主之礼。”高桢说:“你他日做了三省高官,又该怎样?”胡砺答道:“担任官职,履行职责,对下属的礼节也不会谦让。”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改变态度向他道歉。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搜捕盗贼的名义,所到之处,骚扰百姓。胡砺知道他们胡作非为,全部遣散不用。随即就有传言:“某月某日,贼人将要发难,杀掉胡砺。”有人让胡砺做好防备。胡砺说:“盗贼所图的是钱财罢了,我贫穷如这样,防备什么呢?”这天晚上,让官署将关卡守卫全部撤掉,最终平安无事。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海陵问他原因,胡砺用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 海陵更加器重胡砺。天德初年,又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参与编修国史。因为母亲守丧辞官,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 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 14.D(A项,首联上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诗意翻进一层,“即使想效法古人及时行乐,然而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能行乐的时间也不多了”;下句化用《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深沉的忧思,而诗人却说“歌不成”,忧思更深,这里有诗人对个人际遇的忧愤,有对国事颓唐的感伤。选项中的“化用”“语意翻进一层”表述都是恰当的。B项,“暮”点明时间,也隐含人到暮年之意;“寒”点明时令,也暗合诗人的心绪。是景语也是情语,“情景交融”的表述是恰当的。C项,颈联意思是“历来高人雅士以饮酒为人生第一乐事,人生中除了诗,其他都是过眼云烟”,“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的意思是“一杯酒就能与宾客们尽兴而欢,几个字就显文采风流”,都表达诗人对“饮酒赋诗为乐”的称道。D项,“雪舟相访”是对与友人相聚的设想,照应题中的“招”。选项表述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胜景”有误,故该项不正确。) 15.①先是抑郁愁苦。“时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营造出凄凉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落寞抑郁之情。②然后转为旷达乐观。“饮为高人”“浮世强名”,否定功名,在饮酒、赋诗中自得其乐;“雪舟相访”,诗人沉浸于与朋友相聚的设想中,喜不自胜。(每点 3 分,共 6 分。) 赏析: 此诗写于杜牧自请外放湖州任上,诗人时年 48,两年后即去世。诗人常怀经邦济世之志,喜论国家军政大事,尤善论兵守战,曾注《孙子兵法》十三篇。他和杜甫一样自视甚高,赋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巧借周郎事以表自己旷世之才。然而命运长和 高志之人开玩笑,他虽然没品尝颠沛流离,但仕途也蹉跎不尽意。湖州之行托词是京官俸禄低,实际乃志向难伸使然,所以此诗之中也难免染上其杜家先人的沉郁之气。 诗题中,正初是时间,为是年冬至日。秦汉时以冬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冬至为岁首,故而称为“正初”。招,为招揽、招引之意,是诗眼之所在。李郢当时还是秀才身份,属后学佳彦。显见诗人心忧国事,情系人才,而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 首联即直敷其情,叹惋欲效法古人及时行乐,可惜岁月不饶人;想如曹操对酒当歌,可是,激情有余,心力无继。不过,解读仅止于此,那是只得其表而遗其神韵。曹公之对酒,全在一忧字,忧人生迟暮,岁月无多;忧时局浑蒙,国运蹭蹬;忧人才难得,壮志难酬。此 情此景,岂不正是身处晚唐的诗人之心结?诗人用典,造语浅近,如山泉轻汩,内里既暗扣诗题之“招”,又绾结此后三联,一脉贯通,此正其高妙之处。而句间顶真的运用,又于顿 挫低徊中,平添几分沉郁。 颔联,承首联而来,心绪不畅,便登高远眺,纵情山水,乃人之常态。极目间,崇山峻岭,蜿蜒千里,层峦相递,翠色如墨;溪水倾泻,清清碧碧,浅浅深深,绵绵邈邈。一副浑茫旷远,静穆灵动的壮丽画图,尽呈眼底。诗人眼界之广袤、心胸之宽阔、情怀之慷慨可见一斑。然,上句着一“暮”字,下句嵌一“寒”字,便将情外之景与景外之情融合为一,物我无二。暮,既是画面自然的色调,也是人生晚景无望的投射;寒,既是季节的符号,也是心境落寞的外化,这两字都语带双关,最需含味。此联写景与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异曲同工,都着眼于山高水长,实则寄意遥深:世路阻涩,朋友间酬答往来之慰安都殊不易得。 颈联发乎议论:历来高人雅士辈总把饮酒当成奔忙的赏心乐事;人生浮沉中,除了诗,其他都如烟虚名而已。文法上与上联形成顿挫,文理上呼应首联诗酒之曹公,承袭颔联之世 路难行而言唯酒消解,又逗引出尾联以收束全诗。 尾联,蘋芽欲吐乃悬想之词,此诗写于冬至日,古人以为冬至阳生,草木欲芽自不为奇。难得之处在诗人心思的细密,才情的敏巧。白蘋州是湖州城东一处胜景,“赢得青楼薄幸名” 的风流名士,岂会轻易放过?是以将白蘋信手拈来,既黏合人生过往让平常之物不平常,更以“看着欲吐”强化时序变递之逼仄,即取“海日生残夜”之意,加上白蘋浮生于水,如此 一来,往上关联溪水,往下引出乘舟相访及其急不可耐之情。古人所说寻常之处见奇崛,正此之谓也。雪舟相访化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据《世说新语》载,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子猷潇洒任性,当时住在山阴,一天夜里下了大雪,半夜醒来忽念在剡县的朋友戴安道,就连夜乘小船前往,天亮才到,到了戴的门前却又转身返回。人问其故,他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典故中是单访,句中着一“相”字,便翻出新意,以彰与李郢从此情浓日好的期盼。二十三岁就因《阿房宫赋》而名满天下的大文人,加之一州长官的身份,相对于尚在布衣行列的李郢的这份情怀,自然是曹公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本诗以“招”为旨归,起承转合中,意脉贯通,自然圆合,确为高才之笔。 (赏析人:方维进老师) 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每处 1 分,有错漏该处不得分。) 17.C(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典型化:是文艺家对来自生活的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材料进行概括加工、创造艺术典型的过程和方法。演绎:意思是铺陈、表现。变 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滋生:繁殖;发生。如诗如画:形容风景优美,像诗画一样动人。如醉如痴: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 18.D(先“浸润了一方水土”,后“涵养着人文气息”,由实到虚。为了语句前后连贯,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故采用使动句式。) 19.D(A 项,“见”不能与“轰鸣”搭配。B 项,城市不能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C项,“付诸于”中的“于”多余。) 20.①模糊规则往往是严格规则的必要协助。(2 分) ②而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2 分) ③模糊规则就显得更具价值。(1 分) 21.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下面我来介绍本厂生产流程。(1 分)垃圾通过渗沥液处理系统处理;(1 分)进入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烟气加热余热锅炉,(1 分)锅炉产生的蒸汽用来发电,(1 分)烟气再经净化处理后排放,(1 分)焚烧及烟气处理时产生的飞灰经过稳定 化处理后填埋。(1 分) 22.写作 60 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 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 项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 2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