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2017-01)

莆田二十四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共35分)‎ ‎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杨联陞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管仲的经济观点的一项是( )‎ ‎  A、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期时间,“五一”“十一”长假的出现天大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零售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B ‎、近些年,一些富二代在网络微博中比拼自己拥有的奢侈品,如名牌包、限皿版跑车等,更有甚者以百元钞票卷烟,这些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C、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D、2014年,苹果公司iphone6, iphone6 plus两款手机首日预定达400万部,为其代工的富士康公司100条生产线加班加点,出货皿仍供不应求。‎ ‎2、下列关于管仲提倡奢侈享乐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管仲提倡奢侈是故意迷惑人们,他的实际意图是: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这样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做;人人不消费,会使商品流通减少,妨碍生产营利活动。.‎ B、郭沫若的《侈靡篇的研究》较中肯地评价了管仲崇尚奢侈的观点:肯定了他以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的独到,也指出他忽视指导生产、改进技术的缺点。‎ C、管仲是成熟的政治家。他认为在灾荒年头,人民无业可作,、国家大兴土木,尤其是雇用赤贫者,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就业,平衡经济,并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D、管仲反对节约,提倡奢侈享受,一是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奢侈堪比国君。据孔子及古籍的说法,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鼓励消费,甚至倡导奢侈,说明奢侈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节俭是长期短缺经济的产物,当今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 B、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美国和德国采用了相似政策,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使经济走出了低谷。‎ C、为了推行奢侈消费的观点,管仲甚至建议煮蛋前要先雕绘,烧柴前要先雕刻。这个观点虽与传统道德不符,但就促进经济发展而言,值得后人广泛推广。‎ D、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而管仲所认为的“俭则伤事”也有一定的道理,启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实际效用评判事物。‎ ‎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买 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每口池塘只能“买”一盆水。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买水,一笔笔记上。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老人活得岁数越长,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七根只生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晚年过得极凄苦。死前三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5、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 ‎6、鄱湖嘴村的村民不按旧俗“买水”折射出鄱阳湖风俗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 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 ‎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8、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  答:‎ 9、 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5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俞充字公达,明州鄞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都水丞,提举沿汴淤泥溉田,为上腴者八万顷。检正中书户房,加集贤校理、淮南转运副使,迁成都路转运使。‎ ‎ 茂州羌寇边,充上十策御戎。神宗遣内侍王中正同经制,建三堡,复永康为军,因诈杀羌众以为中正功,与深相结,至出妻拜之。中正还阙,举充可任。召判都水监,进直史馆。中书都检正御史彭汝砺论其媚事中正,命遂寝。‎ ‎  河决曹村,充往救护,还,陈河防十余事,概论“水衡之政不修,因循苟且,浸以成习。方曹村决时,兵之在役者仅十余人,有司自取败事,恐未可以罪岁也。”加集贤殿修撰、提举市易,岁登课百四十万。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诏听之。‎ ‎  擢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庆阳兵骄,小绳治辄肆悖,充严约束,斩妄言者五人于军门。闻有病苦则巡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以故莫不畏威而怀惠。环州田与夏境犬牙交错,每获必遭掠,多弃弗理,充檄所部复以时耕植。慕家族山夷叛,举户亡入西者且三百,充遣将张守约耀兵塞上,夏人亟反之。‎ ‎  充之帅边,实王珪荐,欲以遏司马光之入。充亦知帝有用兵意,屡倡请西征,后言:“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今师出有名,天亡其国,度如破竹之易。愿得乘传入觐,面陈攻讨之略。”诏令掾属入议,未及行,充暴卒,年四十九。‎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 B、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 C、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 D、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也指军队的编制单位。‎ ‎ B、檄,古代上级发给下级的公文,最早写在木简上,多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 ‎ C、传,古代驿站的车马,也指过关津、宿驿站和使用驿站车马的凭证。‎ ‎ D、掾属,古代佐治的官吏,汉代时人员由主官自选,魏晋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俞充政绩突出。任都水丞时,将淤泥地改造成八万顷良田;任成都路转运使时,解决羌民寇边的问题,后经王中正举荐得以升迁。‎ ‎ B、俞充尽职尽责,能力很强。黄河决堤,他不仅前往救护,后来还就河防之事上书朝廷;在提举市易任上,增加了朝廷的财税收入。‎ ‎ C、俞充善于治军,恩威并施。他严格约束庆阳骄兵,对病苦死伤者关怀备至,没有谁不畏惧他的威严而又感念他的恩德。‎ ‎ D、俞充帅边有功。他恢复了边境的耕植,设法让举户入西的叛民返回,多次倡请西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0分)‎ ‎ (1)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闻有病苦则巡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5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西村(陆游)‎ ‎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 E、“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声色兼备。‎ ‎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阿房宫赋》中把众多美人打开了妆镜比作了____________。‎ ‎②《虞美人》一词中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以水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阁夜》中写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④《将进酒》中作者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⑤《蜀相》中告诉我们蜀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 。‎ ‎② 明清两代是扇面画的鼎盛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据了解,湖州市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达3000余件,而明清扇面是该馆书画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名家作品 ,数量达500余件。‎ ‎③ 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 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 A、精妙绝伦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B、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C、美轮美奂 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D、蔚为大观 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B、机器人“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打败韩国高手,这让很多人担心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C、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 D、在万众瞩目的告别赛上,38岁的科比用单场独得60分的神奇表现,为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个人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了解专业的内涵, ① 要看看它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② 忽略这些问题,就 ③ 出现因为失误而造成的专业调配甚至落榜。 ④ 顺利录取, ⑤ 进入大学后若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⑥ 难免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首先 如果 容易 即使 ‎/‎ 那么 B 一定 要是 会 即便 但是 ‎/‎ C 当然 如果 ‎/‎ 尽管 但是 也 D ‎/‎ 一旦 很可能 就算 但 也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①___,例如无人机用于航拍,扫地机器人走进了家庭……然而,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在每一件高科技新产品带给我们便捷、快乐的同时,    ②    ,例如无人机可能会干扰民航客机的飞行。如何在享受高科技产品带来便捷与快乐的同时,    ③    ,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21、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40多岁的陈某,家里有一个老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去年还在宁波动了手术。孝顺的陈某就想给老母亲弄点鸡汤补补,而且年前鸡价上涨,偷的鸡卖掉后,顺便还能赚点钱补贴医疗费。经调查,陈某偷了50多只鸡,养殖场又因此走丢了70多只鸡和4只羊。事后,陈某的老父亲从家里东拼西凑凑出了4500元钱赔偿养鸡户,双方和解。念其是初犯且一片孝心,之后积极地赔偿了被害人损失,采取取保候审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检察院时陈某未予批准逮捕。‎ ‎ 针对此事,网上调查表明:25%的网民认为,偷窃本来就是不孝的行为,犯法就要受到惩罚,法律上的事不能被人情左右;75%的网民认为,偷鸡也是无奈,且没有造成太大伤害,批评教育更显社会对弱者的关爱。‎ ‎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可以在最后一段找到依据;B、炫富、拼富属于道德讨论的范畴,没有提及消费与生产就业的关系,本文没有与之相关的管仲的经济观点;C、符合鼓励消费带动就业刺激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D、符合第三段郭沫若分析管仲的观点:iphone的大量消费促进大量生产。)‎ ‎2、C(A. 原文只是说管仲的论述客观上令后人迷惑,并非主观上“故意迷惑”;B.曲解原意,“管仲利用财富逼迫君主,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原文没有,原文中“其侈逼上”的“逼”是接近而不是“逼迫君主”的意思,“使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己”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于管仲”,无被逼之意;C..符合第六段论述;D并非“忽视”改进技术,只是“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 ‎3、D。(A项,“提倡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提倡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没有涉及节俭阻碍经济的繁荣发展;B“受管仲治国之道的启发”曲解原意。C项,“值得后人广泛推广”的做法言过其实,从“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的表述来看,作者并不完全认同此观点,谈不但“广泛推广”。)‎ ‎4、A E(A、第1段并没有涉及到德贵和七根,因而也就不存在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E、小说并没有展示“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一说也不符合小说的主旨。)( 5分)‎ ‎5、表现德贵的五个儿女通过这件事认识到道德褒贬自在人心,因而用老人生前省下的钱做公益事业,这也说明“买水”这件事对后代所产生的影响。(4分)‎ ‎6、鄱湖嘴村的多数村民不按旧俗“向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的德贵家“买水”,而向贫穷且“儿女不全”的七根家“买水”,①反映出虚无的“风光”“福气”再也不是人们的欣羡和追求,②只有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新风尚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③可见,这个故事折射出鄱阳湖风俗的价值取向的变化。(6分)‎ ‎7、B(先看A项,分析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忽视了细节“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导致不仅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而且把最重要的原因“兴趣”给遗漏了。B较为准确地说明了朱东润过去的经历一旦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即使是由本人表述出来,也已经不是他过去经历的本来面貌。C从逻辑上无法推导出“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的结论。因此,C项的分析和推断是错误的,D首先,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所给材料中并无交代,而二者之间又颇有分歧,从逻辑上来说,不能凭空建立二者的关系。其次,相关链接①说的是“传叙文学”概念的使用可以避免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的分类的麻烦,与E项说法明显不符。‎ ‎8、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9、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10、D 11、B 12、A ‎13、①按旧例,上了如此多税朝廷应赐赏钱,俞充说:“上交课税 ,是职责,希望从现在起罢免赏赐。”(“旧例”、“奏课”、判断句各1分,翻译通顺给2分)‎ ‎②他听说有生病、贫苦的人就巡查慰劳,赐与粮食,有死了不能办丧事的他就拿出自己的钱接济他们办丧事。(“劳饷”、“举”、“周”各1分,翻译通顺给2分)‎ 全文翻译 俞充字公达,是明州鄞地的人。考中了进士。在宋朝熙宁年间被封为都水丞,提出用汴河沿岸的淤泥来浇灌农田,为皇上肥了八万顷田。被封作了中书户房的检正官,加为集贤校理、淮南的转运副使,又升迁为成都路的转运使。‎ 茂州一带羌族的人在边境偷抢作乱,俞充呈上十个方法来抵御他们。宋神宗派遣内待官王中正同俞充一起管制羌人,他们建了三个城堡,恢复永康作为“军”,趁机用计杀了羌族的许多人并把这些都作为王中正的功劳。他和王中正深深地结交,以至出互相叫出妻子见面。中正回了宫,推举说俞充可以出任当重臣。皇帝下召让他掌管都水监,进入直史馆管事。但中书都检正御史彭汝砺说俞充事奉王中正十分献媚讨好,皇帝征召他当官的事情便放置了下来。‎ 曹村一带黄河决口中,俞充前往去营救,回朝后,上陈了关于黄河防守的十多件事情,大概是说”“水衡”部门管理得不好,因循守旧而且得过且过,相互传染成了习惯。正当曹村决堤时,在服役守卫的士兵只有十多人,这是有关部门自取引来的祸事,恐怕是不可以怪罪年岁不好吧!“‎ 后来,他加封为集贤殿修撰,提出在市场上作贸易,每年上的税有一百四十万贯钱。按旧例,上了如此多税朝廷应赐赏钱,俞充说:“上交课税 ,是职责,希望从现在起罢免赏赐。”皇帝下诏,听从了俞充的建议。‎ 后来,他被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掌管庆州。庆阳的士兵很骄横,小小的约束治理一下就会放肆悖乱,俞充对他们严加约束,在军队的门口斩了五个乱说话的人。他听说有生病、贫苦的人就巡查慰劳,赐与粮食,有死了不能办丧事的他就拿出自己的钱接济他们办丧事。因为这个缘故,没有人不畏惧他的威颜感怀他的恩惠的。‎ 环州的田地与西夏的边境像狗牙齿那样交错在一起,每次收获必定会遭到掠夺,老百姓大多数人都把田土丢弃了不再管理,俞充下文让他的部下再按时节来耕种。慕家族山里的夷人逃叛了,全家逃入西夏的将近三百家人,俞充派遣大将张守约陈兵在边塞上向西夏人炫耀,西夏人怕了,急忙把那些人遣反回来。‎ 俞充到边彊作统帅,实际上是王珪所推荐,想用俞充来遏制司马光进入朝廷主事。俞充也知道皇帝有出兵打杖的意愿,多次提倡请求西征。后来他说“西夏的酋长秉常,被母亲梁氏所杀,有的人说他虽然活着却被关了起来,不能参加国政。他的母亲淫荡凶残放纵,西夏人抱怨感叹此事。现在实在是我们兴师问罪的好时候啊!如果秉常死了,将会有殘暴狡猾的人来当君主,必定会成为我们的忧患。”现在出兵有名,这是老天要灭亡他们国家,我猜度进兵就如同破竹子一样容易。希望能乘坐官驿的车入朝廷觐见,当面说说攻打讨代他们的战略。”皇帝下诏让下属们入朝商议,还没等到出发,俞充就得暴病死了,年龄49岁。‎ 人们议论说:俞充治理军队能禁止住暴行,实在是能臣,又能因时度势,请求西征,假使他没有死,边境的祸事,难道可以继续吗?‎ 14、 A、E(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而E没从声角度来写)‎ ‎ 15、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祈作答。例如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西村的自然风景之美,由此可得出作者对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再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心境,联系写作背景分析其不同点。)‎ 韵译:‎ 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想去找个人家敲门要水解渴,却发现自己闯进了世外桃源。高大的柳树簇拥着一座小桥,刚刚调转马头,就看到自成小村的几户人家紧靠着水边。清风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送来几声清脆的鸟语;当年醉酒后留下自己墨痕的墙壁,已经破败,青苔斑斑。此时的天空有几片细碎的云朵,与一弯微明的新月,今晚我要用清新的小诗,记下这个美丽的黄昏。‎ ‎16、①明星荧荧 ②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野哭行家闻战伐 ④天生我材必有用 ⑤锦官城外柏森森 ‎17、选A。可根据词语的意思及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精妙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侧重于“精致”。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侧重于繁多、盛大。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一般用于形容建筑物。‎ ‎18、D(A“发掘是墓”,搭配不当;B“担心威胁”而非“否威胁”;C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9、D 20、①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②也存在一些隐患  ③防范其带来的风险 ‎21、某校的中华体验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举行各类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练习太极拳的体育课,二是学习中国结和剪纸的手工课,三是年终的表演和展示;另一部分时举行有关旗袍、围棋、国画的讲座。‎ ‎22、写作提示:写作重点是如何教育一个犯错者。若写议论文,宜从两个方面辩证分析。从出发点、手段方式、后果反省等角度分析论证。可以侧重其中一方,但不宜一棍子打死。念其初犯,用心可恕,后果并不严重,也不宜大加赞扬,毕竟其触犯了法律,应该认错认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