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广西省南宁市第三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广西省南宁市第三中学、柳州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柳州铁一中学、南宁三中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邹 怡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有着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作者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 全书精心编排了25章,如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等,这些章节的编排采用修辞手法,且提示丝绸之路上并不只有丝绸。‎ C. 全书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而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舞台,东方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 D.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就会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是指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的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 B. 丝绸之路使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得以相遇,穿行的人们沿途撒播各自的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C.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的诞生地,是世界主要宗教传播壮大的渠道,是古代学者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的聚集处。‎ D. 在你争我夺的硝烟散去之后,丝绸之路将成为诸文明获取资源、文化的路径和利益共享的舞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得·弗兰科潘用一部辉煌巨著把世界史重新进行解读,聚焦于东西方交汇的区域,阐述了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在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B. 尽管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但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等物产始终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对象。‎ C. 丝绸之路上希腊、罗马等古国文明和游牧文明曾在此相遇竞演,如今这条路程上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有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 D. 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如今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谓应运而生。‎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表达有误,原文第四段相关表述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其言外之意为,16世纪西方崛起之后它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了。‎ ‎ ‎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B项,根据原文内容,选项表述的关系不成立,而且,从原文第3段第一句可知,“丝绸……主要对象”表述也有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医 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4. 下列对这则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白忠孝不语是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B. 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 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 小说大量地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D. 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救治伤员时“嗫嚅”“心惊胆战”,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5. 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解。‎ ‎【答案】4. A 5. ①医术高超:救治伤员,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就连宫本一郎也久闻王仁甫神针大名。②沉着冷静: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伤员的救治;宫本初到医心堂时,王仁甫赏看银针,对侵略者的淫威毫不畏惧。③大智大勇:王仁甫设计除掉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④正义爱国。王仁甫不顾身家性命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护民族医学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⑤包容大度。不计前嫌,教授师弟神针绝技。 ‎ ‎6. “医心”有两层含义:①医者之心。医者既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恪守正道的崇高人格。王仁甫不顾个人安危,救治抗日游击队伤员;他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设计除掉日军指挥官,体现了守正爱国的情怀。②医治人心。王仁甫用针灸之法,拯救了误入歧途的白忠孝,帮助他回归正道,体现了疗救精神的真谛。‎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则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的表述曲解文意,应该是白忠孝因为自己曾经帮过日本人办事不光彩,担心游击队知道。‎ ‎5.‎ ‎ 试题分析: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小说中王仁甫的医术高超,沉着冷静,大智大勇,正义爱国,包容大度等都是答题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如此题王仁甫设计除掉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不计前嫌,教授师弟神针绝技;从“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持个人操守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义爱国”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医术高超”“ 沉着冷静”“ 大智大勇”和“正义爱国”“包容大度”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结合题目分析,对“医心” 的理解。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标题为“医心”,医者之心,由标题看出,主人公王仁甫有对伤病者的仁心;“医心”,为医治人心,让走入歧途的人改邪归正。这是医者对伤者的精神疗救。这一标题一语双关,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严谨规范,语言朴实通俗,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A 8. AE ‎ ‎9.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阵地,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B项,“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错,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在形式上可以有所创新,并非在内容上也做出改变。D项,“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错,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且由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更遑论有效。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先立足文本分析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借助现代传播手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B.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C.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D.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11. 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蛮,古代学者对四方部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来泛指四方部族。‎ B. 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加、权等。‎ C. 右,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D. 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 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 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强调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就得不到酋长。‎ D. 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数术。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杀死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2)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答案】10. D 11. B 12. B ‎ ‎13. (1)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穷蹙:窘迫、困厄;制:制服;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不能使他们被感化)‎ ‎(2)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记录,我不能接受任命。(者……也,判断句;辞:推诿;劳:功劳;录:记录,登记)‎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结合“内、外”分析,“牧守”作为“经制边事”的主语,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B项,“加”是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项,“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穷蹙”译为窘迫、困厄,“制”译为制服,“怀”译为降顺。(2)“杀降者臣也”(判断句),“辞”译为推诿,“劳”译为功劳,“录”译为记录、登记。‎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参考译文:‎ 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记录下来,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如果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就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了。‎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 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寻访“溪友”而不遇,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 “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 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迷惘苦闷。‎ 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别具一格,侧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15.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D 15. ①色彩浓淡相衬:洁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极为生动。②动静结合: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荷花、蜻蜓给人以视觉冲击,荷花的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感受。‎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B项,“偶经”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吴中近事君知否?”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立足颈联内容分析写景上的特点,“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白”“红”,色彩描写极为生动;“白菡萏”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微风中的翻飞,动静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是从视觉角度写的,荷花的清香是从嗅觉角度写的,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 点睛: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一句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点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空角度 时间上,一天当中时光或一年当中时光的变化。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如本题动静结合: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举例,阐述现实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道理,并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包含着李白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最快意。‎ ‎【答案】 (1). 野马也 (2). 尘埃也 (3).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且放白鹿青崖间 (5). 须行即骑访名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②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③为了抗战,为了救中国,许多华侨慷慨解囊,甚至毁家纾难,这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④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同类事件只能私了。‎ ‎⑤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⑥针对共享单车押金问题,最近有媒体发出质疑。数以亿计的共享单车押金确实是一笔庞大资金,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共享单车押金及收取押金行为本身。‎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适用对象不当。‎ 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使用正确。‎ 十室九空: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望文生义。‎ 求全责备:对人或对做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意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带宾语。‎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表示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价低质次,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B.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改变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概括了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的内在联系。‎ D. 《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不合逻辑,“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C项,搭配不当,“束缚”改为“模式”。D项,成分残缺,“感动于”前加“让我们”。‎ ‎19. 下列各句中,用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老师七十大寿,一位学生写了一副贺寿对联,上联:一粒种,千滴汗,春播秋收,硕果累累。下联:万卷书,百回讲,谈古论今,音容宛在。‎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能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同事们赞叹小王的书法日益精进,造诣颇深,小王谦虚道:“谈不上造诣,马齿徒增罢了。”‎ D. 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A项,“音容宛在”是形容对已逝去之人的怀念。B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项,“马齿徒增”意思是马年龄越大,牙齿越多。所以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谦辞,使用正确。D项,“叨扰”是用于自己打扰别人的谦辞。‎ 点睛:考查了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_______。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_______。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节日扎挂的灯笼中最让人遐思、期盼的,_______。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挂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答案】 (1). 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2).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3).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分析可知,庙堂中、房宇外,都有灯笼张挂;②处结合内容“‘灯’与‘丁’语音相同”“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分析可知,灯意味着人丁兴旺;③处结合后面内容“元宵观灯”分析可知,元宵节的花灯最让人遐思、期盼的。‎ ‎21.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不是海绵城市建成,就能完全吸收城市的雨水。 (2). ③不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就能使城市不再发生洪涝灾害。‎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请问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慎重尾随,切勿盲从 毛毛虫们的愚蠢令人舌挢不下。如果有一个毛毛虫破除尾随的习惯向其他方向爬行觅食,就可以避免惨剧发生。所以我们要反对盲从,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尾随虽然有一定好处,但若变得盲目,就不可取了。生物学上的印随学习是广泛存在的,人在小时候也不例外。但大人有时候也会盲从,甚至失去理智。‎ 抢盐事件就是明证。日本9.0级特大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出现泄漏。中国便有人疯狂抢购食盐。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被人说得有理有据:核泄漏必然污染海水,几天后生产的海盐难免受污染,所以现在要抢购以前生产的安全的食盐;再说,盐中加的碘可以抗辐射!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排着长队到盐业局成十上百斤地买盐,有的甚至买高价盐。其实,我国的盐主要是井矿盐,而且储备充足,价格稳定合理,根本不需要抢购;要想让碘防辐射,其需要摄入量远远超过人的承受极限,所以靠碘防核辐射根本不现实。其实,中国人平均的盐摄入量大大超过国际标准;吃得多了,盐和糖都是“白色杀手”。‎ 股神原则令人深思。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别人恐慌我疯狂,别人疯狂我恐慌。”股票暴跌时,巴菲特不盲从,而是从容买进;股票暴涨时,巴菲特有主见,总是理智卖出。但一般人都是“买涨不买跌”,因而容易被套。巴菲特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大亨发现天堂已经满员,便大声宣布“地狱里发现了石油”,人们便蜂拥而出,到地狱淘宝;这个大亨一看别人都去了,怕地狱里真有石油,也尾随而去。自己造的谣言,自己还要盲从,从众心理的引力竟然战胜了黑暗地狱的斥力!‎ 马云思想独树一帜。“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马云要求管理干部“倒立看世界”,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避免思维僵化、盲目模仿。‎ 当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也需要少数服从多数。服从不是盲从。‎ 那么,如何才能不盲从呢?第一,要多学知识,多做调研,多方思考,以科学代替盲目。第二,要高瞻远瞩,避免坐井观天、亦步亦趋。第三,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主见,而不要人云亦云,一味跟风。‎ 盲从使船失去舵而随波逐流,使人失去理智甚至变得疯狂。上帝想让谁灭亡,就会先让谁疯狂。所以,大家要弄清是非原委,不要轻易尾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围绕螃蟹和青蛙的对话展开。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如本题可以从螃蟹的角度、青蛙的角度立意。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