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备考资料一轮语文复习选题题库专题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备考资料一轮语文复习选题题库专题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即时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36分)‎ 频考点31 怀古咏史诗专练 ‎1.(2015·湖南省沅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春日秦国怀古 ‎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频考点32 思乡怀远诗专练 ‎2.(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诗的颔联说“梦后倚楼无限情”,诗人表达的 “无限情”有哪些?并结合全诗谈谈此诗的抒情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怀乡思归,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对3种即可)②借景抒情,首联两句视听结合,眺望故乡的路,表达了怀乡思归之情。第三联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漏出诗人的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2分)③直抒胸臆,第二联,多病之愁,第四联落寞感伤,失意悲凉。(可答视听结合,用典抒情,评卷老师酌情给分。但必须有手法,必须有哪一联或哪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赏析 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正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言下已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平日里世事纷扰,或可抑制一时,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 三四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故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 下两句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贺铸这里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诗人于怀乡思乡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 一年一度的秋风,最能动人归兴,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生新奇警,不落陈腐。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抑,悒郁难平。‎ 频考点33 山水田园诗专练 ‎3.(2015·广东省中山市五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祥和(和谐)、宁静(安宁)、新鲜(清新)【颔联】;舒适(清凉)、充满生机(或:生机勃勃)【颈联】;农耕(春耕、耕作)繁忙(忙碌)【尾联】。(3分,答对三处中的一处得1分。对颔联、颈联的概括有一个准确的词语即可。)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或:农家、农村)生活(1分)的热爱(喜爱、向往)(1分),对百姓勤劳的赞美(1分)。(3分。)‎ 赏析 首联“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萍乡,当时称萍乡县(即现在的江西省萍乡市)。开头两句平白如话,衔接自然,因为从湘东到萍乡不是他要写的重点,所以就一笔带过,手法娴熟,真是叶落无痕,风过无声!此句大意是:“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这里要说明的是,萍乡是在湘东与芦溪之间,地势略高于两地,萍乡的水的流向在我们当地叫“两边倒”,一边水往西经湘东流入湘江,另一边的水往东经芦溪流入赣江。正好是一东一西,故称“两边倒”。同一时代的萍乡知县胥绳武也有竹枝词为证:“东去江西写官板,西下湘东装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满路桐油兼苎麻。”“中五十里船不到”,说的就是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没得船坐,只有步行。因此就有初白先生的“行过萍乡路渐低”和胥绳武的“中五十里船不到”就相互印证。‎ 颔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最富有生机的景状之一。他边走边听边看:“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是那么的熟悉;河岸上绿草绒绒,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又是如此的恬静。”这两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间人民历经战乱后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更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 ‎“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清鲜的生活气息。后一句从新生命的勃勃生机中暗示着一个历经战乱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社会的来到,‎ 从“乳鹅新鸭”可以看出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欣赏与赞美。作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博览群书的查慎行来说,对于国家的现况他是知道的,人民生活刚刚稳定他也是了解的。一个“乳”字和“新”字就足已表达了他对战乱后的社会重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才有了诗人面对这江南美好风光,借物寓情,赋诗吟唱的这份闲情逸致。‎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缫,煮茧抽丝,这里的丝缫比作春雨,说春雨下得像蚕丝那样银丝缕缕、绵绵不断。上联写的是动物,犬与鸡,鹅与鸭;此联写的是自然现象和植物。进一步展现江南水乡的特点。“春雨密密细细而下,宛如缕缕银丝在你眼前飘动,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水田里的水也蓄满了,禾苗长势喜人,禾苗的高度几乎与水面平齐,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像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清亮悦目。”雨如丝缫,秧如刀剪,这两个比喻煞是贴切。原来是这里的优雅、迷人的景致引发了诗人的浓厚兴致,我不得不赞叹诗人对身边事物观察的细心程度,又心悦诚服地感叹诗人表达事物的精确到位。‎ ‎“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湖南,紧临湘东,在萍乡的西部。萍乡与湖南均属楚地,风俗极为接近。全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唯尾联才得出结论,指出此处的风俗习惯、气候与湖南近似。即使是现在,湖南人都还在称呼江西人为“老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感: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牛在画中走,人在画里游,把江南水乡的农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诗中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热闹的场景,好一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春耕图!果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感同身受,过目难忘。叫人不得不赞叹初白先生的高超手法。‎ 频考点34 惜别送别诗专练 ‎4.(2015·山东省乳山市自主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2分),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以哀景衬哀情(1分),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2分)。‎ 赏析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频考点35 边塞征战诗专练 ‎5.(2015·江苏省徐州市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战争的惨烈与百姓的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一点给2分)‎ 频考点36 咏物抒怀诗专练 ‎6.(2015·河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 咏  笛 刘孝孙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诗歌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幸有知音来欣赏赞叹,千年之后也能留下奇妙的乐声。(3分)表达了作者对知音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知音的渴望。(3分)‎ 赏析 在一个清冷的秋夜,夜凉如水,风中远远地传来一阵清亮悦耳的笛声。笛声一会儿激昂慷慨,如金石发越,令人振奋不已,一会儿又清幽凄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凄清的笛声撩起了羁旅行人的思乡之情,思绪随着委婉曲折的笛声飞回了家乡,邻居也在笛声中忆起了美好的往事。那婉转悠扬的笛声,正是因为有了真正喜爱它的人,所以才在千载之下,依然传响不已。这首诗以秋夜笛鸣承题,次写笛声曲折变换,然后由笛及人,写旅客、邻人的内心世界,篇末以议论收束,手法纯熟,不蔓不枝,以物寓情,真挚动人。“凉秋”、“流风”见其雕琢之力,“征客”、“邻人”显其对仗之工,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在语言风格上,典雅流丽,清新俊逸,典型地体现出唐初诗人清雅而又不废藻饰的诗歌创作主张。‎ 专题七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纠错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66分)‎ ‎             ‎ 一、(2015·河北省沧州市复习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长 门 怨 齐浣 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①更漏②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注:①昭阳:宫殿名。②更漏:报时的漏壶。‎ ‎1.“昭阳更漏不堪闻”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心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度日如年,害怕听到报时声。(2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失宠后独处冷宫的极度寂寞、哀怨。(3分)注:答出寂寞、哀怨其中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2.“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有的版本作“半是思君半恨君”。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好。由“珊瑚枕上千行泪”可知,“不思君”是假,其真意恰恰是思念甚深,至于生出怨恨,这是以恨写爱,更能表现爱之深,无理而妙;“恨君”也与标题中的“怨”相照应。(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示例二:“半是思君半恨君”一句好。分不清是爱还是恨,又爱又恨,更能表达女主人公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赏析 本诗表达宫女的哀怨。宫殿深深月亮快到中天,‎ ‎ 昭阳殿的更漏不忍听闻。珊瑚枕上留下了千行泪,一半是思君一半是恨君。末句一作“不是思君是恨君”。长门,多指冷宫;长门怨,乐府旧题,抒写宫女心声;昭阳,多指皇后所居宫殿。‎ 二、(2015·广东省实验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阮 郎 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3.首句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4.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的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下片,写女子独在园中已许久,暮色来临,露上娇花,凝珠如泪,草锁轻烟,春气低迷。望邻家重帷深下,知天时已晚,不禁长叹。秋千荡罢,困懒无聊。痴坐无绪,返至屋中。点灯亦是独坐,且不堪忆共剪烛花之情,不如向梦中去,或可忘却,或可一见。总之女主人公此时已是心力交瘁,不愿再思再想。然而无意抬头,却见“双燕”栖于画栋之上。真燕还是画燕并无关碍,关键是在古人心中“燕”向来少有独飞之时,“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双燕”实喻夫妇和谐相伴,则此时见“双燕”,少妇只能痛断肝肠。‎ 三、(2015·辽宁师大附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词,完成5~6题。(11分)‎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5.全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比拟),用典。‎ 将春拟人化,呼唤春不要离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1分)词人借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1分)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1分)‎ ‎6.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词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阕抒发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2分)下阕表达对南宋国事衰微的感叹伤感,(2分)作者感慨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愤。(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表面看来,词人是在伤春吊古,实际上他将自己的哀时怨世、忧国之情隐藏在了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中。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有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 四、(2015·河北省保定市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11分)‎ 临 江 仙 ‎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7.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8.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对1分,分析1分。)‎ 赏析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首句指明地点,时间。暮春时节,自然使人升起一段因时序变化而有的愁思。“绿暗”二字浓墨重彩地勾画出“汀洲”的景色。这一句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点染岸边近景;风已平静,落花满地,船帆暂卷,岸边株株垂杨柳,水边只只横斜的木兰舟。在木兰舟中,所载着的是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面对这般春深之景,这位游子的感受是“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而生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用景物衬托游子含愁的形象。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在写景中,着重摄取“绿暗”、“垂杨”、“夕阳”略带有萧瑟的物象;静风、落花、暮春,皆寂静迟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 上片由春暮带出落花,由落花引出风静,由风静引出落帆。由落帆写到木兰舟,最后写到游子之愁,环环相扣,在意象上一气呵成。下片则是写“愁”的生发和具体化。灞水桥,是离别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桥分别,万分感慨。灞桥上的杨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却无法使要远离的人留下,越想越难过。回望红楼,仍见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佳人的凝望与容颜,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边的青鸟代为传信,可是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又多令人心烦意乱,惆怅满腹。“青鸾”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这个游子不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怅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点点涟漪,绵绵遐思;缅怀消逝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的故事。还用行云归楚峡喻往昔感情的消逝。然而,游子不会让它就这样溜走,心中还是想把握这段感情的,所以他希望“飞梦到扬州”。这里暗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也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求之于梦。梦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游,而是飞梦,可见其思念佳人之心有多急迫。‎ 下片承上片由“愁”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人,梦中求人,写出心中一段缱绻之情。‎ 五、(2015·甘肃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合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11分)‎ 白 头 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①上,沟水东西流②。‎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①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②东西流,即东流。‎ ‎9.首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1分)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1分)自喻手法,运用两个颜色的词体现诗人自己的人格纯洁如同白玉。(3分)(共5分)‎ ‎10.流行歌曲《愿得一人心》唱出了许多人对爱情的渴求。结合诗的有关内容,探讨全诗所蕴含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中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2分)钱刀比喻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1分)全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1分)既真实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敢爱敢恨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2分)(共6分)‎ 赏析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娴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恋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六、(2015·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统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东 马 塍①‎ ‎(宋)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1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2分)‎ ‎1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1分)巧妙地描绘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1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2分)又有对辛勤劳作的农人的赞美。(或:表达了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惋惜之情。)(2分)‎ 赏析 作者以激扬的情调,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暮春田园风光图。“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作者先从视觉上用实笔勾画了东马塍(地名,塍,田间土埂)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繁花闹春的迷人风光;接着,又用虚笔把人事安置于芳香浓郁的水彩画里,使诗不只是一首咏景抒情的小调,更为突出的是表现了“以食为天”的农民们的勤劳。虽未与人,但呼之欲出,仿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旷野里。“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作者触目感怀,寄情笔端,遣词生彩,如形容词“芊芊”、“暗”、“急”及动词“穿”、“护”的运用,便把软红春光照耀下的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轻唱、农民劳碌……把农村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来,既是对生活的与真,又是对人情的赞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