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单元质量检测语文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单元质量检测语文版必修4

单元质量检测(二) 诗 言 志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1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将子无怒      将:愿,请 便言多令才 便言:善于辞令,有口才 阿母谢媒人 谢:告 B.视死忽如归 忽:轻忽,不在意 守拙归园田 拙:愚拙,指自己不会玩弄机 巧、巴结钻营 德音孔昭 孔:甚,很 C.不素飧兮 飧:熟食,泛指吃饭 山不厌高 厌:厌恶 女也不爽 爽:违背,差失 D.不稼不穑 穑:收割 及时相遣归 相:相互 渠会永无缘 渠:他,指焦仲卿 解析:选B A项,谢:谢绝;C项,厌:满足;D项,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译成“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枉用相存 相见常日稀 B.府吏见丁宁 君既若见录 C.盘石方且厚 父母且不顾 D.何敢助妇语 楛矢何参差 解析:选B  B项,“见”均为第一人称代词,我。A项,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并且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表双方的动作,相互。C项,连词,并且;连词,尚且。D项,副词,怎么、竟;副词,多么。‎ ‎3.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②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③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④偭规矩而改错 ⑤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⑥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⑦‎ 10‎ 解析:选B ①“于”通“吁”,②“泽”通“”,③“燕”通“宴”,④“错”通“措”。‎ ‎4.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解析:选C 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借代手法。‎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 ‎(1)《氓(卫风)》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 ‎(2)曹操《短歌行(其一)》中“      ,      ”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 ‎(3)《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描写了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二、阅读能力训练(42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6分)‎ 无 衣(秦风)‎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6.“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3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1)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2)逻辑上有因果关系。(3)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①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②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10‎ ‎7.每章首二句采用问答形式有什么好处?(3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全诗三章,每章首二句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问得很有力,回答得也很有力。“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读来掷地有声,把强烈的团结友爱之情和同仇敌忾之气都表现了出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以“朝露”喻指什么?(3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由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这是诗人对时光易逝的焦虑。‎ ‎9.“周公吐哺”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 ‎   ‎ 解析:“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吃一顿饭,都要中断数次。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总结诗人的情感。‎ 10‎ 参考答案: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贤士的渴求。‎ ‎(二)拓展阅读(30分)‎ A.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7分)‎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0.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E.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坚韧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执着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解析:选DE D项,“含蓄地表达”错,应该是“直接抒发出来”;E项,芙蓉应该是“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用它来象征纯洁的爱情。‎ ‎11.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兰泽多芳草”一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7分)‎ ‎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0‎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2.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诗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E.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解析:选AB A项,“优美典雅的语言”错,应该是朴素的语言;B项,“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说法牵强,这里只是说鸟儿喜欢夏日树木。‎ ‎13.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3分)‎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7分)‎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晞。‎ 10‎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 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B.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C.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D.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E.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处者”和“游子”思亲盼归的情感。‎ 解析:选CD C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不是“以乐景写哀情”,是“以哀景写哀情”。D项,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曹植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感慨“感伤乱离、行役不已”。‎ ‎15.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B.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10‎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的主导力量,百姓做好了,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10‎ B.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并不重要。‎ C.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解析:选D A项,“强调百姓的主导力量”错,是强调领导者的主导力量; B项,“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并不重要”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C项,“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与“《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并不构成因果关系;且“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于文无据。‎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孔子编集《诗经》时将一部分诗称为“风”的原因。 ‎ B.文章引用季康子问政于孔子的对话,形象地论证了“风”就是“风气”,就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 C.文章在论证孔子为什么强调“礼”时,也论证了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的辩证关系。‎ D.论证国家或地区出现混乱的原因时,文章指出了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社会风俗混乱两点原因。‎ 解析:选C  文章没有论证“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的辩证关系”。‎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 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解析:选B 表述绝对。原文只是说“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而不是选项所说的“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三、表达能力训练(7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给“楚辞”下定义。(不超过80字)(3分)‎ 10‎ 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辞的形成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也离不开屈原的创作。现在从《楚辞》等书中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歌》等。另一方面,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鸿篇巨制。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楚地盛行的巫教,也融入了楚辞,使之具有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答:   ‎ ‎   ‎ ‎   ‎ ‎   ‎ 解析:首先,要确定句子主干:楚辞是一种……的新诗体。其次,找出语段中能体现“楚辞”的形成、特点等重要信息的词句。再次,把这些重要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入主干句中。为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在填入信息时,可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容纳一些信息。最后,通读得出的答案,看其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超过规定字数或字数不足等情况。‎ 参考答案:楚辞是一种脱胎于楚地歌谣,经过屈原的创作并以其作品为代表的,以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代表着楚文化辉煌成就的新诗体。‎ ‎20.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搬材料,每句不得超过20字。(4分)‎ 如果说,《诗经》首次告诉我们,什么叫诗,那么,屈原则首次告诉我们,①           。直到 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都还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爱国”?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 而是广义的无界中国,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会不知道,②            。‎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③           ,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参考答案:①什么叫诗人 ②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③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 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 10‎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7年3月11 日,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陈道明,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他认为,圈内一些演员的职业精神还远远不够。演员一夜爆红成为明星,片酬更是高得令人咋舌。他认为年轻演员大多数是好的,但为了不被边缘化,他们有时候不得不随波逐流。他觉得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问题不出在年轻上,也不出在貌美上,应看重有没有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职业,是不是对得起观众。认真工作,全心创作是作为一名演员的职业操守。陈道明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约束自己,不拍抗日“神剧”、伪历史剧,对得起观众。‎ 结合材料,你对陈道明的自我要求是怎么看的,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则材料主要是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陈道明谈演员的职业精神问题,他对演员职业精神有着明确的观点,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明确,并且他的观点和要求都是很正确的。这样,我们对陈道明的自我要求应该是点赞的,对演艺圈内某些演员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和职业观的形象应该提出批评。‎ 写作时我们要注意遵循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般结构安排:“引”,简引材料,引出问题,导出论点;“析”,析现象、析问题、谈意义或危害、阐释道理、明确概念等;“议”,辩证全面,材料典型;“联”,联系现实,明确写作的解决意图;“解”,解决问题,提供方法;“结”,结尾要回扣材料,简洁有力。‎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