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语文鉴赏散文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 1. 掌握散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技巧,最好利用所学做一个知识框架图,形成知识网络。 2. 总结本考点的常见题型,形成基本答题模式,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艺术手法 多种手法 表达上的特点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行文技巧 表达 技巧 常见设问方式 题型: 作用类或赏析类 考查角度 :单一或综合 1. 这样写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 ?有何 表达效果 ? 2. 文中 ××× 使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请谈谈你的理解。 3. 本文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 ?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 作用 。 4. 文章对 ××× 大多用第 × 人称 ,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 × 人称,这样写有何 作用 ?请赏析。 5. 文章 开头 ( 结尾 ) 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 6. 赏析 文中画线的文字。 7. 赏析 文中“ ××× ”的细节。 设题着眼点 :整体(全文)或局部(个别句段) 辞格 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或人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形象。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 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反复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人深刻印象。 使描写形象生动。 使语言的形式更加优美,富于节奏与韵律美。 (抒情)强化某种情感。 (一)修辞及效果: 知识储备 比拟 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 拟人和拟物 。 1.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 飞出 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2.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 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 ,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林清玄《清欢》)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朱自清《荷塘月色》 【链接课内】 请从 修辞角度赏析 下面的句子。 本段运用了 拟人、比喻、排比、通感 的修辞手法,( 手法 )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 内容 )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效果 ) 排比、 比喻 通感 拟人 (二)表现手法 : 表现手法 主要效果 象征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渲染 常表现为对环境或次要形象(或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下文的主要形象的出场制造烘托效果。也常说成 “ 衬托 ” 。(为 …… 作铺垫,营造 …… 氛围。) 对比 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 与对比相较,有主次之分。 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 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点面结合 文章结构中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重点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的、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补充 托物言志、虚实结合(游记散文尤为突出)、动静结合等 知识储备 【链接课内】 1.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郁达夫《故都的秋》 答案: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北国之秋更切合作者的心境。所以说作者写南国之秋,主要是与北国之秋作 对比 ,突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 本文题目是“故都的秋”,但文中写“南国之秋”有什么作用? 【链接课内】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朱自清《荷塘月色》 文中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有什么作用? [答案] 用“热闹”的蝉声和蛙声来 反衬 环境的幽静和自己难以排解的苦闷。 (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链接高考】 赏析 文中画线句子的 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2015· 高考山东卷 《四堡雕版》 )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 比喻 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 对比 ,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温馨提示: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表格所列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试题一般使用狭义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 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2分) ⑤ 倘若留意 ,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 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 但 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 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 糟朽 ,表面 剥落 ,砖块 粉化 ;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 全被踩碎 了;门窗 支离破碎 ,或者早已 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 ;杂物 堆满 所有角落,荒草野蔓 纠缠其间 。 唯一 可以 见证 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 石缸 。它是由整块请市调出,岁月把它磨光。 当年 的印房用它来贮墨, 如今 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 有的弃而不用 ,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链接高考】 文章第 ④ 段运用了 多种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 6 分)( 2016· 高考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 陷入遐想 ,这 是 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 是 渭水波浪的涛声,也 像是 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 知时节的好雨 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 细近于无的柔声 ,甚至 让我想到 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 联想 排比、 比喻 化用古诗词或引用 参考答案: ① 联想。 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 ( 解说 ) 点出了 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 特点 。 ( 作用 ) ②比喻。 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 ( 解说 ) 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 ( 特点 ) 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 表达效果 ) 。 ③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 ( 解说 ) 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 作用 ) ④化用古诗句。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 ( 解说 ) 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 表达效果 ) 。 (一点 1 分,任意答对 3 点满分) (三)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主要效果 描 写 正面描写 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细节描写 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白描 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词藻,以最经济最减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的形象。它往往起到寥寥几笔就能突出人、物神韵的效果。 选取典型性代表性事物,多感官角度( 形声色、视听触嗅味觉) 多角度描写(空间变化:高低、远近、上下、点面;时间角度:季节转换)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色彩对比的角度 记 叙 叙述方式 插叙 :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议论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知识储备 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审清题意 :所谓 侧面描写 ,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中多处 通过他人的反映来表现老腔演奏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 答题时只需找出两处并进行分析即可。 文中运用了 侧面描写 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 两例 并加以分析。 ( 2016· 高考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链接高考】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 作曲家赵季平 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 异常热乎 ,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 握手问好 ,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 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 ,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 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 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 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 节目主持人濮存昕 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 夺下长条板凳, 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 夺取木砖 , 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 台下观众 便爆出 掌声 …… 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 喝彩 ,“美得很!”“太斩劲了!” …… 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观众席顿时 沸腾 起来。 观众 : 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赵季平: 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 术价值。 濮存昕 : 节目主持人出人意料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2017 年全国卷二《窗子以外》) 【链接高考】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 你 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 我 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 我 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链接高考】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④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 你 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 你 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 在家里罢 , 你 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长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 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 你 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⑥ 你 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⑦ 没想到不管 你 走到那里 , 你 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 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 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以窗内的学者为例,“时髦”,外在与窗外人格格不入;“骄傲”,内在与窗外人也非一类。走不出自我的限制) 不信, 你 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 你 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 你 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 你 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如同套子,无形而牢靠 )不管 你 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 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 两个世界的隔阂既是由客观环境造成的,更是人为的自我限定。表达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和批判,这种自我剖析的精神很可贵。 ) 【链接高考】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态度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真诚的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人称转换的作用 × 分析: 本文人称转换自如,看似随意,其实与作者的情感变化息息相关。作者一开始只是写自己眼前的窗子及窗外的景象,后来推己及人,想到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被禁锢在窗子里的,因此人称由我换成了你,含有冷静审视之意;最后一段,揭露有些人装腔作势的嘴脸,其实也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观照与理解,这里虽然用第二人称,但作者也将自己带入其中,两种人称合二为一,表达了作者自嘲的态度和对那些时髦的学者的讽刺。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 冷静审视 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 自嘲与反思 。 【链接高考】 (四)行文技巧 行文技巧 = 构思特点(技巧) = 结构特点 = 谋篇布局特点(技巧) ≠行文思路 具体包括 : 由实到虚,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到面,线索设置,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照应,前呼后应,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巧设铺垫、层层深入等。 知识储备 【链接高考】 最后一段: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2017 天津卷《挺拔之姿》) 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 ① 想象 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 对比 。( 表现手法 ) 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内容 + 读者 ) ③ 照应前文 , 以景收束全篇 ,增强了抒情性。( 行文技巧 )(从语言角度赏析也可得分) 分析 :赏析文章的句子或段落,首先要找出句子或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这一题目标很明确,即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题时不仅要赏析段落的内容、手法,还有分析它作为文本结尾段的技巧、作用。 课堂小结 1. 我们从四个方面(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 式、行文技巧)学习了散文的表达技巧,希望 同学们判断技巧能够准确、全面。 2. 我们强化了审题意识,审准答题角度,有效作答。 3. 我们也明确了答题步骤: 明确手法 + 解说分析 + 表达效果。 作业: 1. 制作散文表达技巧知识框架图。 2. 完成课后练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