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真题精编版,精品5套,高分必备
高考真题精编版,精品 5 套,高分必备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 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 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 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 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 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 1964 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 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 80 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 潜技术的国家。2009 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 1000 米级深潜实验。2010 年已能下潜到 3750 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 等任务。2011 年 7-8 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 5000 米级实验,取 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 年 6 月 27 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 沟开展了 7000 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 7062 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 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 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 7000 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 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 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 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 潜。2016 年 5 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 1 公 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 6500 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 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 500 米。“蛟龙”号的自动驾 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 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 使我国首次获取了 7000 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 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 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 根据“材料一”, 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2 分) A 长时间水下工作 B 悬停作业 C 自动驾驶 D 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材料二 “蛟龙”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 4000 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 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 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 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华尔街日报》报道说, 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该报还评 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 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 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蛟龙”号也作了详细报道,说如果“蛟龙”号一两年内下潜 7000 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中国 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 6500 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 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 尽管它目前的任务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 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中 国的金字塔”。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 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载人能力 B. 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 D. 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 4000 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 确的一项是(3 分) A.2009 年 B.2010 年 C.2011 年 D.2012 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 B.载人:“载”读作 za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 米至 6500 米为深海,6500 米之 11000 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 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 11000 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 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 1 台无人潜水器,3 台着陆器和 1 艘 4800 吨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 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 26 条 6500 米以 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 DNA 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址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 11000 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 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 1000 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 力足以摧毁大客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 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 人潜水器。与 7000 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再外形设计、 制 造材料、 设备抗压能力、 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 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 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 45 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 “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 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 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 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 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 年 9 月,“彩虹鱼”号万米级五仁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 试,最大潜深为 4328 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按照设想,2016 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 海沟;2018 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 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 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 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科技 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 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 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 项是(2 分)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 8.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 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5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4 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 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 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 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 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 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 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 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 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 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 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 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 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 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 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 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5 题。(共 6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8 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 2 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 分)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 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 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 其中一联。 , 。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 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 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 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 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 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 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 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 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 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 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 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 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牚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 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 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牚 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 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 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 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 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 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 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 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 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进响动,肯定会影响到 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 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 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 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 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 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 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观 众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我 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 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 应着这种堪为大妹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 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 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 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 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 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 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 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 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 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 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9.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 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C. 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 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1.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2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23.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 腔”?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25. 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 清楚,言之有物。150 字左右。 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 QQ 等媒体上建立了所谓“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现评论。要求言 之成理,自圆其说。150 字左右。 ③请以“荷”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 150 字。 26.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 卡上。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 “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 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 分,论证合理。 2,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 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D 2、D 3、A 4、C 5、D 6、B 7、B 8、(1)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2)体现我国载人深海潜水技术发展迅速。 (3)我国载人深海潜水科研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能够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9.C 10.B 11.D 12. ①楚国的老百姓就放弃他们的耕作而捕猎鹿。(“释”“畋”各 1 分,语意正确 1 分) ②(衡山国君)内心估量自己没有足够兵器来应对两大敌人,就奉送国土,归顺了齐国。(“量” “应”各 1 分,语意正确 1 分) 13. (1)礼贤下士(或“不耻下问”或“从谏如流”) (2)运筹帷幄(或“深谋远虑”) (3)鼠目寸光 14. (1)善于转换思维角度,要征服楚国和衡山国,也可以不发动战争。管子用计使楚国和衡 山国百姓放弃农业生产,去猎鹿和制造器械,从而内乱,不得不归服齐国。 (2)做事要深谋远虑,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管仲制定从楚国购买生鹿和从衡山国购买兵器 的战略,牺牲了眼前的财货,却争取到了长期的国富兵强。 15.A 16.B 17.相同点:两首诗都描写了优美宁静的山村风光。 不同点: (1)《西村》侧重描写山村景象,诗人回忆往年叩门求浆的情景,表达留恋与怀念之情。 《游山西村》除自然风光外,侧重描写了淳朴自然的民风民情,是诗人现实中寻访西山村的 情景,表达喜悦之情。 (2)《西村》描写的是作者对“往岁”和“今夕”的变换思考,《游山西村》则写出峰回 路转时感受到的希望,富有理趣。 18. ①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9.C 20.C 21. (1)我在关中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由于得到作曲家赵季平的赏识,我对其 刮目相看,再看到白发白眉的老汉,生出神秘之感。 (2)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令人沉迷、感慨,使我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3)我企图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我完全沉浸在老腔所产生的震撼人 心灵的艺术魅力中。 22. (1)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来看老腔演出时,屁股刚挨着椅子,忽然站起来与蹲在舞台下的白 发白眉的懒汉以及其周围的群众异常热乎的打招呼,说明他们已经很熟络,赵季平早就被这 种艺术深深的吸引。 (2)主持人濮存昕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 和木砖猛砸起来,高声吼唱,说明老腔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得旁观者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表演 中,与老腔融合在了一起。 (3)小说《白鹿原》中虽然没有写到老腔,但文章内容写的是作者聆听老腔的感动与感慨, 而老腔是白鹿原(关中土地)上诞生和发展的古老艺术形式,苍凉浑朴,生命力强劲,富有 泥土气息,最能表现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和感情,所以文章用《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为标题。 24. (1) 排比。“这是。。。。。。”“亦或是。。。。。。”“也像是。。。。。。”等句 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多角度表现老腔不同的腔调,充分表现老腔艺术魅力和我对老腔的沉 迷。 (2)比喻。将老腔的声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禾木的啸响”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老腔感人肺腑的气韵与关中百姓生活的息息相关 北京卷微写作: 三个题目对应三种写作类型:一是实用类,二是议论类,三是抒情类。 实用类写作首先要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本题写作针对对象是“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 因此写作时应明确对方“不了解高中学习生活”,因此所提建议要紧扣对象的这一特点,围 绕“学习”领域,针对“最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相应的建议,限于篇幅,建议可写一两 条并重点展开,如“做好学习计划”“要全面发展避免偏科”等,建议要具体切实可行,写 作条理清楚,避免内容空泛。 议论类写作时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观点,针对建立“家长群”这一现象作深入阐释或价值评 价,之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证,注意论证要有条理,论述应具体,有说服力。 抒情类写作应首先确定情感的生发点,可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可以表达对田园风光 的向往,还可以表达对荷花所象征的美好品格的赞美等等。确定生发点后,要围绕这个点恰 当使用抒情方式来表达,可以直接抒情,可以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美好的意境和氛围。还要 注意遣词造句的精炼、贴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帮助抒发感情。 北京卷作文考查要求明确,对写作文体要求清晰,减少了考生审题思考的时间,使考生可以 集中精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章的构思上。 试卷提供给考生两个题目供选择,更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 两个写作题目,一个与阅读文本紧密相关,在学生完成阅读的基础上,顺势深入思考,针对 “老腔”艺术的特色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使得学生有话可说,说理有据可依,情感有感而发, 避免空洞说理、抒情。可以从“老腔”出发,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也可重新审视 对以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另一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写作要求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 考验,而且写作的依托是与学生读书活动紧密相联,如果学生平时不爱读书,对读书没有什 么感触,那么想要完成这样的题目恐怕就无从下笔了,更不用说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了。这也是从另一角度提醒学生,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阅读与积累,没有平时的付出,就不 会有考场上的丰厚回报。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附参考答案和 解析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 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 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 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 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 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 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 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 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 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 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 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 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 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 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 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 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 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 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 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 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 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 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 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 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 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 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16 题。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 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 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 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 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 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 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 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 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 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 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 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 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 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 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 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 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 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 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 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 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 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 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 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 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 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 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 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 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 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 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 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 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 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 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 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 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 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 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 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 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 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 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 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 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 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 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 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 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 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 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 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 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 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 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 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 分)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 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 分) 七、作文(70 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 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 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附参考答案和 解析 1-5BADCB 6-7BD 8(1)你就难以造就了,回去教导你的儿子读书吧,来期望不使祖先的事业毁坏。 (2)朋友拿经书这一类的题目来找他商量,他听见后文章马上就写成,后来有人提及,就 塞住耳朵不敢听。 9. 注重书写;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长篇大论; (1)分科取士 (2)受主考官好恶影响大 10.霸陵醉尉呵止李广;李广射“虎”;李广未封侯 表现词人对李广的赞赏,借李广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对当权派 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把现实与历史结合在一起, 更加带有深刻意义。 11. (1)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 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2)“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 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3)“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 强烈。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 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 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 为之嗟叹。 (4)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 隐喻奸佞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1)夕揽洲之宿莽 (2)引喻失义 (3)黄发垂髫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早生华发 (7)不义而富且贵 (8)于无声处听惊雷 13.①不愿战争发生在六月,而眼前的光景好像战争要拖到六月。 ②一到战争,真的和平也就快了。 14.(1)在懦弱的听者面前炫耀自己的勇敢,以显示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有优势。 (2)会明夸赞鸡,表现了他内心的快乐,沉浸在养鸡的快乐中,不再盼望战争。 15.(1)”插军旗“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出现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反映了 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16.①战斗没有打响,全连无一人伤亡,和平终于不必通过流血来获得了。 ②小鸡有了和平的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③会明从养小鸡的经历中懂得了珍爱生命。 17.提出论点“成人不自在”;孙悟空如何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在;孙悟空怎样真正长大 成人;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18.”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 “紧箍咒”它可以把人心稳定,帮助人真正长大成人; “八十一难”代表人在修心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障碍。使 19.西天取经是我们人生的一个任务、目标、理想,在达成的过程中历尽艰险,不能偷懒。 但它又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更重要的在于这个追求的过程,人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 能力,收心敛性,真正长大成人。 作文:参考立意 1.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 2.不坐享其成,要勇于创新 3.不追随,勇于开拓 绝密★启用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 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 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 灰白的 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 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 在都市的喧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错落 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 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喧哗 B.肈(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淋漓尽致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 领略 繁杂 B.幽美 领略 繁复 C.幽美 领悟 繁复 D.优美 领悟 繁复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① B.② C. ③ D.④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 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 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 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 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 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 至 2 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 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 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 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 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 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 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 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 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 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 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 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 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 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 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 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 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 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 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 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 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 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 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 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 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 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 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 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 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 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 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 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 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 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 古风不同。 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 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 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 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 颇。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 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 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 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 铿锵成韵。 三、(每小越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 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眦之削,冠无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 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 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 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 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 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 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 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 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 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 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 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 樱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 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 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4、缺(9-12 题)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5、缺(13-14 题)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 庄 子 · 逍 遥 游 》 描 写 迁 徙 南 溟 的 大 鹏 击 水 之 广 、 飞 升 之 高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五、(12 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又到了东滩草长莺飞的时候。芦苇荡深处,悠然浮出水面的大鱼猝尔游走;不时有 鸟儿落下啄食,或是翩然起飞,优美地消失在远方。5 年前, ① 。那 时,广阔的滩涂上没有管护人员和设备,多的倒是偷猎者,毒杀鸟儿的事时时发生。然 而, ② 。这种原产于北美的入侵植物,在东滩扩展迅猛,所到之处,其他植物“寸 草难升”,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迁徙越冬的鸟儿没了事物和休息地。如今,东滩的 互花米草已被剿灭大半。 17.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 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 40 个字。(4 分) 18.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 10 月 18 日 下午 4 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 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炎 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 和。(2 分)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和。(2 分)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天气清凉,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 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 起来。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 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 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个闪, 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 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 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 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 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 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哪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 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 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 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 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 是需要拥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他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 巷,眼前出现了一个四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壮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悉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拖, 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 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她喝茶。马骁驭咨 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 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 头。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 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 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径,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 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 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藩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 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 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 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外一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19.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4 分) 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4 分)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 分)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 分) 21.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 分) 22.文中为什么要写到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 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绝密★启用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 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 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殷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 盘庚》篇,其中亦 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 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 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 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 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 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 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 《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 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 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 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 生了巨大影响,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 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 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 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 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 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 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 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 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 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 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 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l 殷本纪》 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 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 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 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 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 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 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 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 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 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 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 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 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 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 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 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 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 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 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 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 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 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 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 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 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 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 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 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份)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份)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 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 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 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 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 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 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 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 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 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 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 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 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 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 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 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 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德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 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 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 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 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 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 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 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 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晬上几点唾沫, 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 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 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 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 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 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 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 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她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 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 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 是锄地,我是过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家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 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 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 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 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E. 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 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 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 分)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 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 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 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 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 月 25 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 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 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 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 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 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 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 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 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 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 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 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 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 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 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 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 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 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 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 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 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 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 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 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 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 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 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 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 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 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 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 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 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 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 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 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 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 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 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 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 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 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 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 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 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 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没出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 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 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___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 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 PH 值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17,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绝密★启用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 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 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 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 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 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 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 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 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 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 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 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 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 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 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 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 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 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 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 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 意味。16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 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 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 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 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 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 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 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 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 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 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 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 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 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 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 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 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 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 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 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 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 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 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 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 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 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 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 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 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 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 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 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 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 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 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 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 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战争【美】迈尔尼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 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 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 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 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 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 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 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 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3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 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 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 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 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 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 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 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 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 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 个月,我是 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 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 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起 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 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 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 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 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 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 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 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 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 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 1946 年见 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 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 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 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 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 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 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 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 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 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 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 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 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 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 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 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 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 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 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 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 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 37 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 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 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 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 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 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 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 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 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 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 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 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 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 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 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 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 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 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 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 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 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 (2) 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3)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4) 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 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 分) 第 II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 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 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 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 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 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 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 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 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 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 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 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1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 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 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20 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 减损预案。 1 2 3 4 5 6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 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 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 17.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 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58 个字。(6 分) 中国梦演讲赛 中国梦 演讲赛 5 月 4 日 宣传 工作 组织 工作 海报 组稿 报道 规模 计划 场地 学校 网站 校报 选拔 20 人参赛 6 个奖项 报告厅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 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 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