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琵琶行并序》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琵琶行并序》专项训练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琵琶行并序》专项训练 一、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 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琵琶.(pá) B.贾.人(jiǎ) 遂.命酒(suì) C.悯.然(mǐn) 转徙.(xǐ) D.恬.然(tián) 迁谪.(zhé)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其.声; 问其.人 ②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3.“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言文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逐项识别 字音正误。本题 B 项,“贾人(jiǎ),应该改为“gǔ”。故选 B。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对比。第一个“其”代听到的琵琶声,第二个“其”代琵琶女。所以两个“其” 指代对象不同;第一个“命”是命令或叫的意思;第二个“命”是命名或提名的意思。所以两个“命”意 思不同。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 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错在“‘出官’是外出做官”,“出官”应该指古代京官调任地方官。 故选 C。 二、阅读《琵琶行》语段,完成小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 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 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 青衫湿。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 7 个字。 2.“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倍感悲伤? 3.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 【答案】1.( 1)年少红极一时(2)年轻闲度风月(3)老大独守空船。 2.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考虑抒情方式,“美好时光”“倍感悲伤”应为乐景衬哀情;然 后结合诗人的处境分析。 3.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方面:①感伤琵琶女的身世,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琵琶女对苦楚身世的倾诉,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 怜悯。②感伤自己的遭遇。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 孤寂难耐。“江州司马青衫湿”既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不注重人才的抗议与控 诉。 【解析】1.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琵琶女少年时“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青年 时“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老年时“老大嫁作商人妇”。 2.这句诗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这句诗由“春江”“花朝”“秋月夜”三个名词短语组成,每个短语 都是一种美好景象,每到此时,诗人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朋友的欢宴等,更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所以 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根据课文内容可知,白居易泪湿青衫有两方面的原因:同情琵琶女的处境、身世,感伤自己的遭遇、处 境。符合这两点即可。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 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 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明年秋 ②委身为贾人妇 ③曲罢悯然 ④今漂沦憔悴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整顿衣裳起敛容 ⑦恬然自安 ⑧因为长句 ⑨暮去朝来颜色故 ⑩去来江口守空船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⑦ C.①③⑧⑨ D.④⑤⑨⑩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歌以赠之 A.浔阳江头夜送客 B.遂命酒 C.问君西游何时还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 B.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C.转徙于江湖间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答案】1.B 2.B 3.C 4.①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②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 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③于是创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行来赠送给她。 【解析】1.B 项②③④⑦都是古今同义的词语,其它几个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①“明年”古义为第二年, 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⑤“突出”古义为撞击、冲突,今义为表现比平均水平优秀;⑥“整顿”古义为整 理,今义为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⑧“因为”古义为“因”有表因果、趁机、于是等意义, “为”有做、当等意义,要具体分析。今义:表因果的关联词;⑨“颜色” 古义为脸色、女子的姿色,今 义为色彩、颜料;⑩“去来” 古义为去了以后,今义为去和来。 8.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例句与 B 项加点字都是名词作动词;ACD 三项的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 9.C 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ABD 三项都是省略句。 10.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①命酒”指命人 摆酒;“快”指畅快的;“悯然”指闷闷不乐的样子;②“斯”这个人;“是”这;③“因为”指趁机作 了,“歌”指作歌。 四、阅读《琵琶行》选段,完下面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 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 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 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 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 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2.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3.下列选项中对第二段诗人运用手法描摹音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音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D.运用拟人手法描摹声音,增强音乐效果。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1.C 2.D 3.D 4.(1)主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举起酒杯想喝酒,但没却没有管弦音乐。(2)突然间好像银 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 内容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 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 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分析选项内容,C 项正确。 故选 C。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 容进行分析。D 项,“反衬”错误。应该是烘托。“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酒喝得不痛快更 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 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 准备。故选 D。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 题立足第二段内容,找到描摹音乐的内容,分析手法。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 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 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 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有叠词,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 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 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 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 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侧面描写,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 倒映着一轮明月。语段没有使用拟人修饰。故选 D。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1)“主人”,诗人自指;“欲”,打算,想要;“管弦”,指的是音乐。(2)“乍”, 突然;“迸”,溅射;“突出”,突然出击(古今异义词);“鸣”,鸣奏,齐鸣。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 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 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 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 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 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 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 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 青衫湿。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 ) A.悯.然(mǐn) 转徙.(xǐ) 捻.(niǎn) 霓裳.(shāng) B.红绡.(shāo) 钿.头(diàn) 还.独倾(huán) 六幺.(yāo) C.贾.人(jiǎ) 荻.花(dí) 虾.蟆陵(há) 间.关(jiān) D.嘈.杂(cáo) 银篦.(bì) 江浸.月(jiàn) 嘲哳.(zhā)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随便便 B.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歌:作歌 D.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古诗歌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 式多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 复杂的心理。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音乐也 如珠落玉盘之声一样,时而浑浊,时而清脆。 D.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 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D 2.D 3.C 4.(1)一年又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2)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 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 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 项,霓裳 (shāng)中的裳(shāng)读音错误,应为“cháng”;B 项,红绡(shāo)中的绡(shāo)读音错误,应 为“xiāo”;C 项,贾人(jiǎ)中的贾(jiǎ)读音错误,应为“gǔ”。故选 D。 2.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注意词语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D 项,老大,排行第一错,应为“年龄大”。故选 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是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证方法,评价语言风 格能力的综合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重在理解文意,抓住细节。选项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 主要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重点词语的错议,篡改原文,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C 项,“那 听上去杂乱无章的音乐也如珠落玉盘之声一样,时而浑浊,时而清脆”错,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诗人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琴声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入玉盘时那清脆、轻重交织的声音,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琴声 节奏紧密铿锵有力的特点。故选 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复,又;等闲,随便,轻 易;度,度过;(2)往往,常常;独倾,独酌独饮。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 身来接。余始厌.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曰:‘礼多必诈’。”芸两颊发赤,曰:“恭而有礼,何 反言诈?”余曰 :“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曰:“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 “前言戏之耳。 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 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 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 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始厌.之 厌:讨厌 B.不在虚文.. 虚文:虚幻荒诞的文字 C.廿.有三年 廿:二十 D.余就.而并 焉:靠近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暗室相逢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久则.不以为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芸或与.人坐谈 遂与.之俱出 D.偏揶其.身 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下列对《浮生六记》卷—、卷二有关芸娘形象的概括和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芸娘颖慧聪明。小时听人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长大通过背诵的《琵琶行》学会认字并且渐通吟 咏。 B.芸娘独立能干。她四岁丧父,家徒四壁,年纪稍大—些,靠自己的女红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且供弟弟读 书。 C.芸娘克己复礼,她虽然想在神诞之日与丈夫一起游祠庙,赏“花照”,但是碍于自己女子身份,只能作 罢。 D.芸娘富有情趣,她将普通的小菜装在梅花状的盒子里,她把普通的木条改进成活花屏,她把日子过出了 诗意。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答案】1.B 2.C 3.A 4.C 5.有人说:“如果不像这样,怎么能一起白头到老呢?”这话果真是对的(这样)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 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 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虛文”,结合“恭敬在心”分析,“虚 幻荒诞的文字”错误。应该是空洞的文字,空话。故选 B。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 项,副词,有时;代词,有的 人。B 项,连词,就、却;副词,就是。C 项,都是介词,和。D 项,代词,她的;副词,难道。故选 C。 3.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 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 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于我取轩中”,状语后置句;A 项,“于上青天”,状语 后置句;B 项,陈述句;C 项,“于”表被动,被动句;D 项,陈述句。故选 A。 4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 观点。C 项,“克己复礼”错误。原文写她于神诞之夜,化扮男装,赴会观“花照”,可以看出她不是“克 己复礼”。故选 C。 5.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 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或”,代词,有的人;“如”,像;“是”, 代词,这样;“焉”,代词,怎么;“斯”,代词,这;“诚”,真实的、确实的;“然”,正确;“斯 言诚然欤”(反问句)。 ★迁移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李徜,字正言,平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 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 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 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诏起官时,调南京用。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 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 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 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 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 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 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徜齿虽迈,帝重 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 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中“沛公左司 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 B.“出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京官外调。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C.“环”是重要的佩玉,其形为环,当中的空心直径与四周玉的宽度相等。环佩多指妇女的佩饰,如杜甫 《咏怀古迹》中的“环珮空归夜月魂” D.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 到的位置。李白的《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中,参、井分别属于西方、南方星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徜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居方收益,增 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性命。 B.李徜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 任得以保全。 C.李徜品性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 坊的要求。 D.李徜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 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答案】1.C 2.D 3.B 4.(1)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李徜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李徜贪污受贿。(2) 于是写下这首长诗,作歌并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 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 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 等。解答此题要注意文言标志性词语。在本题中,抓住“大理卿”“高拱”“徜”“事”这些关键词即可 断句。 2.该题考核文学常识。D 项,应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 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 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 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 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 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 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 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 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 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 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 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 宿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参问禅礼,或游 于酒肆自饮,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青苍衣, 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即是求之,多与人救世之术”。③其余二十四宿类此。 3.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 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 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错,按原 文“事白,起故官”和“居正已死,事乃解”。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第一问“按”“憾”“讽” 三处;第二问,“因为”“歌”“命”三处;第三问,“或”“匪”二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善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城中食尽。刺史李岑计蹙昌 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岑听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 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 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昌从刘玄佐①率兵救之,西去陈五十里,薄贼军, 大战破之。擒贼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入朝,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 七年,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 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卫,具牢醴②,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 昌在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注:①刘玄佐,人名。②牢醴,古代祭祀用的牲品和美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岑/听之 B.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岑听之 C.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岑/听之 D.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旬日当至/岑听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礼时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行,古代户籍编制,在古代户籍编制中,五户为一伍。五伍为一行。“行”在这里泛指百姓,《琵琶行》 的“行”即是此意。 C.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 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D.赠,加封官职、爵位,朝廷对已逝功臣本人或功臣的先人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昌精忠报国,大义凛然。宋州被困,危在旦夕,刘昌身披铠甲率军出战,苦战十五日,终于打退了敌 军。 B.刘昌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李希烈进攻陈州时,刘昌随同刘玄佐率军驰援,军队坚持四十五日,大败敌 军,活捉敌将翟曜。 C.刘昌尽职尽责,戍边有功。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土兵耕作,保障了军粮供给;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 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刘昌体恤将士,心怀仁爱。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了隆重的 祭奠仪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从刘玄佐率兵救之,西去陈五十里,薄贼军,大战破之。 (2)昌盛陈兵卫,具牢醴,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 【答案】1.D 2.B 3.A 4.(1)刘昌跟随刘玄佐救援陈州,向西距离陈州五十里,与贼军相遇(靠近),经过激战大败他们。 (2)刘昌隆重陈列军队,备办祭品,率领各位将领穿素服到场祭祀,边地兵将,无不感动哭泣。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般有如下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2. 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①明句式,助断句②修辞句,找特点③审关系,明结构;3.利用对称(偶)句式断 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 应高度重视。本题中,“岑”指的是刺史李岑,所以“听之”的主语是“岑”,因此,“岑”前应断开, 由此排除 A、C 项;“曲”是指酒曲,“廪中有数千斤”的是酒曲,因此“数千斤”和“曲”之间不能断开, 由此排除 B 项。故选 D。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B 项,“‘行’在这里泛指百姓,《琵琶行》的‘行’即是此意”说法错误,《琵琶行》的“行”不是 “五伍为一行”的“行”,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 的古体,富于变化。故选 B。 3.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 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 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 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 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导致误判。A 项,“刘昌……苦战十五日,终于打退了敌军”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 是“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可见并不是刘昌苦战十五日终于打退了敌军,而是过了十五天,援 兵到来,这才打退了敌军。故选 A。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 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 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在考查课内文言时,还要注意平时的阅读 和复习。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从”:跟随;“救”:救援;“西”:向西;“去”:距离; “薄”:靠近;“破”:打败;“盛”:隆重;“陈”:陈列;“牢醴”:祭品;“临”:到;“边兵”: 边地兵将;“感”:感动。 【参考译文】 刘昌,宇公明,汴州开封人。军人出身善于骑马射箭。史朝义派遣大将包围宋州的时候,城中粮食用 尽。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为他谋划说:“本城仓库中尚有数千斤酒曲,可以弄碎食用。估计援兵不到 二十天就应到达。”李岑听了刘昌的话,于是让刘昌披上铠甲手持盾牌登上城楼,向贼军陈述逆顺的道理 来晓谕他们,贼军敬畏拜服。过了十五天,救兵到来,叛贼于是趁夜晚溃散逃走。 李希烈攻陷了汴州,人心震撼,惊恐不安。当时刘昌率三千人守卫宁陵,李希烈率五万军队在城下列 阵,刘昌深挖壕沟来防止敌军利用地道进攻,共四十五天,不脱甲胄,亲自激励士兵,大败李希烈。李希 烈解围进攻陈州,刘昌跟随刘玄佐救援陈州。到陈州西五十里处与贼军相遇,大败他们,活捉敌将翟曜, 李希烈退守蔡州。 贞元三年,皇帝委派刘昌北出五原。一年多后,提任泾州刺史。刘昌亲率士兵,勤苦耕作三年,军粮 丰足,声名传闻朝廷。贞元七年,皇帝下诏命他修筑平凉城,来控制弹筝峡口。十多天就完成了。平凉位 居北方的要冲,刘昌分兵援守,把守住交通要道,于是安定了边疆。 刘昌初到平凉,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葬。分为大将三十人,普通将士百人,葬在浅水原。修建 两座墓冢,大将的叫“旌义冢”,普通将士的叫“怀忠冢”。刘昌在墓地隆重陈兵列将,备办祭品祭祀。 并率领将士们穿素服到场,各路兵将,无不感动哭泣。 刘昌在西部边地待了十五年。等到他患病,定下日期赴京求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 追赠为司空。 三、阅读《陈情表》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 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 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 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与“听臣微志”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二段的“生当陨首”,就是牺牲生命感恩之意,其实是照应选文第一段的“过蒙拔擢”。 B.李密以治国纲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提醒晋武帝不要自乱国本。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既写出了自己痛苦人神共知,又表明自己的对皇上的忠心神明知晓。 D.“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本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的奏章。 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了修辞手法,请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5.根据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陈情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1.C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D 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 “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 令人动容泣下。 5.请求皇上准许自己暂不做官,先在家中为祖母养老送终,然后再效忠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一题主要是辨析“为”的用法,A 项“特为尤甚”,“为” 意为“是”,表示判断的意思。B 项“独其为文犹可识”,“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刻”。C 项“为君 翻作《琵琶行》”,“为”,意为“替”。D 项“冰,水为之”,“为”,意为“做”。ABD 项中“为” 为动词,C 项中“为”为介词,所以选 C 项。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听臣微志”意思是“准许臣下完成(这)小小的心愿”,那么这个小 小的心愿即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A 项,“照应选文第一段的‘过蒙拔擢’”说法错误,照应前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 项“并提醒晋武帝不要自乱国本”,原文没有体现这个意思。C 项“又表明自己的对皇上的忠心神明知 晓”文中没有体现。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能 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比喻与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情 感表达比较强烈。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最后一段主要述说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 短”,请求皇上准许自己暂不做官,先在家中为祖母养老送终,然后再效忠国家。 【参考译文】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 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 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 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 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 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 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 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 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 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 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 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 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凃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乙)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 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 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 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 青衫湿。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凶,收成不好,荒年) B.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C.去来.江口守空船(来,语气助词,无义) D.却.坐促弦弦转急(却,但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为.君翻作《琵琶行》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请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文言文断句。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 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说苑》) 【答案】1.D 2.B 3.( 1)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 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2)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 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4.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解析】1.D 项,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意思是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本题考查课内实词 的掌握情况,提醒考生注意课内积累,注意将学到的实词归类整理,考试中注意知识迁移。 2.B 项,而: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 项,以:前一个“以”,介词,用;后一个“以”介词,按照。C 项,为: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作为。D 项,则:前一个“则”,连词,表顺承, 那么;后一个“则”,连词,表转折,却。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 式的翻译。(1)“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 理教导老百姓;“颁”,通“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 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2)“是”,这;“何异于”有什么不同;“兵”,兵器。 4.本题可通过找虚词、相同句式来断句。所给画线句子中,“也”一般做句末语气词,其后当断句;“入 于耳”“藏于心”句式相同,当分别断开;“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句式相同,意思相对,当分别 断开。依据这些信息本题就可以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甲】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 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 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 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 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 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 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 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 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 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 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 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 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五、阅读《陈情表》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 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 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 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与“听臣微志”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二段的“生当陨首”,就是牺牲生命感恩之意,其实是照应选文第一段的“过蒙拔擢”。 B.李密以治国纲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提醒晋武帝不要自乱国本。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既写出了自己痛苦人神共知,又表明自己的对皇上的忠心神明知晓。 D.“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本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的奏章。 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了修辞手法,请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5.根据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陈情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C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D 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 “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 令人动容泣下 5.请求皇上准许自己暂不做官,先在家中为祖母养老送终,然后再效忠国家。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 多义现象。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可以从词性上分析,可以从词义上分析。C 项,“为君翻作《琵琶 行》”,从语法上来看,“为”应为介词,解释为“替”;ABD 三项中的“为”从语法上来看,应是动词,“况 臣孤苦,特为尤甚”,“为”意思是“是”;“独其为文犹可识”,“为”意思是“刻”;“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为”意思是“凝结”。 2.题干问的是“与‘听臣微志‘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什么,考生应先理解“听臣微志”的意思,这句话 的意思是“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然后到文中找到作者的“微志”,从文中来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是作者的心愿,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3.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A 项,“生当陨首……”, 意思是“活着不惜人头落地,死了也要结草衔环”,尽管实质是为了作者对祖母的高谊隆情,但作者对武帝 的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使武帝越发深信作者陈情的诚挚和急切。B 项,提出晋 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 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是热切称颂朝廷 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措置得当,却更是为“愿乞终养”设置根据。C 项,“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印证的作 用远不在于使武帝深信其事,更可以使武帝感到,即使不从作者的处境考虑,而从“以孝治天下”这个手 段出发,成全了作者为时短暂的请求,可以收民心,可以服官吏,又可以动神灵,更可以慰作者,一举四 得,何乐而不为。 4.题干问的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了修辞手法,请赏析它的表达效果”, 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首先明确这句话所用的修辞,然后分析效果。”“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以 “落日”喻祖母之性命,形象地表白了祖母大限临头,而且是很快地临头,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更说明祖母苍老多病、时日无多。 5.题干问的是“根据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陈情的目的是”什么,同时要求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考生应先 分析最后一段的内容,理解其意思,最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从“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和“愿陛下矜悯 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这些句子可以知道,李密的意思是“先尽孝后尽忠”,希望晋武帝 能够准许自己的心愿。 【参考译文】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 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 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 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 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 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 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 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 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 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 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 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 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 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 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 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 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 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 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 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 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 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 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固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旗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中四年”是我国古代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刘彻,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 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等。 B.县令,官名。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陶渊明义熙元年(405 年)秋就出任彭泽县令,后辞官 归隐田园。如今,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 C.“迁”指移动,搬换,转变的意思。在古代有流放的意思,例如迁谪、迁客;也可指调动官职,一般指 升职,如《后汉书·张衡传》“迁为太史令”,《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古代称夫之父母为“舅姑”,文中“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中“洞房昨 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皆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临危不惧,仁勇双全。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 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杨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 激励他立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责了李侃等深受国 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无愧,从而抒发了 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2)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答案】1.D 2.C 3.C 4.(1)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2)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 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 【解析】1.旌:表彰。 2.“左迁“指降职。 3.不是李侃和杨氏对比,是其余逃跑的官吏和杨氏对比。 4.注意重点词语“存焉”“相与”“以”“爨”“食”“无”的翻译。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将掠取这里的财 物,俘获拘系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 县令李侃不知所措。他的妻子杨氏说:“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 是你的职责。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该怎么办?”杨氏说:“如 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 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把落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 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于是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 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差吏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死力来 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号令说:“凡 是用砖瓦石块击中叛贼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叛贼的,奖赏他万钱。”征募到了数百人,李侃带 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杨氏让李侃对城 下的敌人喊话说:“我们项城的父老,坚守道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 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 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还会固守阵地呢!你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是胜过死在家里 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武器,也没有险固的高城深沟。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 将要越过城墙而攻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正好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 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上奏李侃的功劳, 朝廷下令升任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今还健在。 作为妇人女子,奉养父母公婆能做到竭尽恭敬孝顺,对奴婢下人和幼辈能做到体恤慈爱的,那就是品 德贤良了。至于明辨战阵部署、进攻防守之道,勇猛刚毅,这即使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自从战争爆 发以来,朝廷施恩表彰的那些承担防守、抵抗叛贼使命的大臣不知有多少人,论其勇气,他们不能进攻; 论其才智,他们不能坚守;论其忠诚,他们不能效死;弃城逃跑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什么人呢?像杨 氏,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一定是有勇气的”,杨氏当之无愧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