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成都七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期高 2022 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 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必然要关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层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制度的创建和运行是 其中的关键,因而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②“制”和“度”两个字,虽然在上古文献及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里面就可以见到,但 将它们合在一起,形成“制度”这个概念则比较晚,可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当然,有的文 献认为黄帝创建制度,也有文献认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在制定制度。 ③制度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国家行政,小到民众日常,无不与制 度相关。我国古代有识之士对此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说,治国须有“絜 矩之道”。所谓 “絜矩”,就是规矩制度。宋代的思想家朱熹说:“如礼乐刑政,文为制度, 触处都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引当时人的说法认为:“天下之大,兆民之众,须有 规矩制度,使各守其分”。 ④制度的创建,往往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根据人民群众实践和社会发展实际反 复研判权衡的结果。例如,周代以礼乐文明著称,其礼乐制度主要保存于“三礼”之中。《周 礼》讲王朝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礼记》则阐释各种礼仪制度的精神和意义。 ⑤制度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有些制度可以运行数百年之久而无大的变动,主要 原因是其顶层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源起、发展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适应社 会选拔人才的需要,是古代中国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相比之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等,科举制度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而言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所以尽管其弊病不少,但运 行了上千年之久。 ⑥还有一些重要制度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所谓“世异事变,治 国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 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就是为适应社会发 展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变革。拿著名的商鞅变法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国家授田制代替传统 - 2 - 的井田制、以军功爵制代替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如果对于这些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制度变革没 有认识,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是不大可能的。 ⑦王国维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这是一个很精辟的观点。 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结晶,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 状况,了解其制度可以说是最佳门径。 (选自晁福林《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基础受到上层建筑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制度的创建和运行。 B. 从上古文献、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看到,战国秦汉时期终于形成“制度”这个概念。 C. 朱熹、王夫之等古代的有识之士对制度的普遍性、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D. 以礼乐文明著称的周代,其礼乐制度大多保存于《周礼》《仪礼》《礼记》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开篇谈及制度史的研究,接着介绍了制度的产生、概念及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B. 文章分别从制度的保持与改变两方面,论证了制度在运行中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 文章末段引用王国维的观点是为了证明了解社会制度是认识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 D. 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第 5 段,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证明,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反复研判、权衡人民群众实践和社会发展实际,才能创建出符合时代的制度。 B. 科举制度是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因此,它虽不完美却运行了很长时间。 C. 商鞅变法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可知当时诸侯国大都在进行“变法”, D. 如果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有了深刻认识,就能大致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战国秦汉时期终于形成‘制度’这个概念”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形成‘制度’这 个概念则比较晚,可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 故选 B。 【2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没有介绍制度的概念。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 项,“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可知当时诸侯国大都在进行‘变法’”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这一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而进行的制度变革。拿著名的商鞅变法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国家授田制代替传统的井田 制、以军功爵制代替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商鞅变法并不是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 时期,诸侯国的变法更无法从商鞅变法发生在社会形态产生根本变革时期推论得出。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底,全国教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 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致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其意义之大,不 同以往。 像这样的“大礼包”还有很多。2012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 4 - 要求到 2020 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 伍;2015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 旨在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吹响了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集 结号;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 新型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系教师待遇、教师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面向现代化的中国, 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 (摘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日报》2019 年 9 月 10 日) 材料二: 2009--2018 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变化趋势 (摘编自《中小学教师数据画你》《光明日报》 2019 年 9 月 10 日) 材料三: 2009~2018 年间,“语数外”课程的小学专任教师占比下降较为明显,由 2009 年的 76.1% 降至 2018 年的 71.9%,下降 4.2 个百分点;“音体美”课程的小学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出现了 明显增长,由 2009 年的 9.3%提高到 2018 年的 14.0%,增加 4.7 个百分点。“语数外”课程 的初中专任教师占比略有降低,由 2009 年的 51.7%降至 2018 年的 50.4%,下降 1.3 个百分点; “音体美”课程的初中专任教师所占比例由 2009 年的 9.5%增至 2018 年的 11.0%,提高 1.5 个百分点。“语数外”课程的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所占比重由 2009 年的 47.1%降至 2018 年的 45.2%,下降 1.8 个百分点;“政史地、物化生、音体美”课程的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所占比重 合计提高 1.7 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小学教师数据画像》《光明日报》2019 年 9 月 10 日) - 5 - 材料四: 教师队伍活力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打破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教师和临聘教 师同工同酬;另一方面参照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尝试建立评聘分开制度,能上能下。同时, 可以尝试建立职级制,给教师职业成长创造更多机会。通过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教师基本功 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促进教师交流、竞争。试行新聘教师试用期考核制,激发新入职教 师工作热情与动力,新招聘教师必须有 1-2 年完整教学经历(待遇与正式教师相同),经试用 学校或第三方评价机构考核合格以上,才具备资格参加招聘考试和录用。 (摘自王标《改革开放 40 年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就、经验与发展建议》) 4. 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材料二可知,2009—2018 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呈现逐年增 长的趋势。 B. 由图表可知,2018 年,与初中和小学相比,我国普通高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 最大,人数最多。 C. 由材料三可知,2009—2018 年,“语数外”课程的专任教师所占比重在不同教育学段均呈 下降态势。 D. 2009—2018 年,“语数外”专任教师占比下降最多的、“音体美”专任教师占比增长最多 的,都是小学教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 层设计的文件。 B. 2015 年审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目标是要提高乡村教师队伍 的整体素质。 C. 只要打破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教师和临聘教师同工同酬,就能激发教师活力,造就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 D. 材料四建议,新聘教师若无教学经历,未通过试用学校或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考核,则不能 参加招考和录用。 6. 如何建设一支有活力的教师队伍?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C 6. ①政府出台政策,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待遇、教师发展等切身利益。②打破编制壁垒,实现 编制教师和临聘教师同工同酬。③参照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尝试建立评聘分开制度。④建立 - 6 - 职级制,给教师职业成长创造更多机会。⑤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促进教 师交流、竞争。⑥加强新聘教师试用期考核,激发新入职教师工作热情与动力。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 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 项,“人数最多”错误,该图表反应的是“2009--2018 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及 以上学历比例变化趋势”,仅反应占比,不反应具体人数。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 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 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 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C 项,“只要打破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教师和临聘教师同工同酬,就能激发教师活力……”过 于绝对。“打破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教师和临聘教师同工同酬”只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队伍的一个方法。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 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从材料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系教师待遇、教师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面向现代 化的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围已徐徐展开”可知,政府要出台政策,从制度上保障教 师待遇、教师发展等切身利益;从材料四的“教师队伍活力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 要打破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教师和临聘教师同工同酬”可知,要打破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教 师和临聘教师同工同酬;从材料四的“另一方面参照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尝试建立评聘分开 制度,能上能下”可知,要参照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尝试建立评聘分开制度;从“同时,可 - 7 - 以尝试建立职级制,给教师职业成长创造更多机会”可知,要建立职级制,给教师职业成长 创造更多机会;从“通过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促进教师 交流、竞争”可知,要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促进教师交流、竞争;从“试 行新聘教师试用期考核制,激发新入职教师工作热情与动力,新招聘教师必须有 1-2 年完整 教学经历(待遇与正式教师相同),经试用学校或第三方评价机构考核合格以上,才具备资格 参加招聘考试和录用”可知,要加强新聘教师试用期考核,激发新入职教师工作热情与动力。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 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亮的河 卢一萍 (1)这是我见到的第二条澄明之极的河流。第一条是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河。它是至 美的帕米尔高原的组成部分,它与那景象是协调的。而叶尔羌河却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 品性。只有褐色的岩石和山顶的千年积雪与它相伴。深蓝的河流得不到大地的呼应,只有黄 羊偶尔去饮几口水,只有走单的狼不经意地到了河边,在水里映下自己孤独的面容;呼应它 的只有天空——白昼里湛蓝的天空和夜晚有月色星光的天空。 (2)在这无边的荒凉中,流动的河是唯一能使人感觉到生命存在的物象。它在鹰飞翔的高 度,以其蜿蜒的身姿、孤寂的流水以及没被玷污的、源自久远的深蓝,足以让人感动并得到 安慰。 (3)我特意到了河边,掬起一捧水来,饮下,然后把凉而湿的双手捂在脸上。水润着我的 - 8 - 肺腑,清醒着我的头脑,而我的口中留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 (4)这种忧郁的味道源自孤独吗? (5)不是的。因为它从一条溪流成长为一条大河,一直在孤独地战斗。 (6)我曾去过这条河的源头,除了零星的草甸,稀少的红柳,就只有亘古荒凉。 (7)孤独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它固有的品性。 (8)这忧郁来自它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9)在这土地与河流构成的大地上,土地一直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坚守着自身的原则,有什 么便向世界提供什么——食物和美,丑陋和贫穷;而河流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它以飘逸的流 动之姿,以不停的歌唱,毫不停止地奔波,直到自己应该到达的宽度和广度之中。 (10)而这条以不可想象的力量,劈开了喀喇昆仑山的河流,却在山下的大漠中消失了。 (11)沙漠不让河流本身死亡,而让它的理想泯灭。 (12)这种活着无疑是受刑、受辱。它是沙漠的囚徒,不能到达海,这条河流就只能说是 在苟且偷生。 (13)然而,它具有成为一条大河的条件,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是它的源头。假如没 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有一条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的大河。果真 如此,这片大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呀,它又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14)但具有劈山之力的它,却被尘沙囚禁了不知多少年。现在,它没有前进,反而不得 不退却。 (15)我终于明白,它的忧郁是一个理想破灭者的忧郁,它仅仅是一个遥望大海怅然哀叹 的囚徒。 (16)难怪它的流水声里夹杂着叹息。 (17)我以为我理解了这条河,至少看出了它明澈之中包含的忧伤。不想,当我因困顿而 入睡之际,却听到一个十分洪亮的、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说:“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结束的方式, 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你要认识它,只有成为这条河的养子,在它的岸 边垒一间石屋,住下来,听它的语言。” (18)“这么说,这条河流连忧郁都没有了?”我小心地问道。 (19)“这是一条明亮的河,像没有云彩遮蔽的太阳一样明亮。” (20)“哦,明亮的河……”我一遍遍喃喃自语。 (21)“它知道自己前景绝望,但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畦庄稼、一个 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 - 9 - 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 (22)当我醒来,我眼里噙着泪水。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布罗茨基《切尔西的泰晤 士河》中的诗句——空气有自己的生活,与我们不同,不易理解,那是蓝色的风的生活,起 源于上方的天空,腾飞而上,不知在什么地方告终…… 7.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写塔什库尔干河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叶尔羌河流域的荒凉形成对比,以此突出 了叶尔羌河的独特品性。 B. 作者认为叶尔羌河应该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这样才能体现它的 壮美与孕育文明的价值。 C. “河流才真正开始”指叶尔羌河的生命并未结束,它浇灌着大漠中每一个生命,河流的生 命价值因此得以体现。 D. 本文语言透着雄浑悲壮、原始淳朴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意蕴深刻,给人以思想启迪, 耐人寻味。 8. 文章第 17~22 段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指出,并任选一种进行赏析。 9. 通览全文,作者对叶尔羌河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比喻、拟人、想象、引用。任选一种分析,例:引用布罗茨基歌吟的《切 尔西的泰晤士河》,表达自己对叶尔羌河生命价值的理解,含蓄隽永,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9. ①叶尔羌河在大荒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其蜿蜒的身姿,孤寂的流水,纯洁久远的 蓝——感动安慰。②叶尔羌河为理想的破灭而感到忧郁——惋惜。③叶尔羌河有母亲那样明 亮的心,浇灌生命——感动赞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 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B 项,“作者认为叶尔羌河应该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这样才能体现 它的壮美与孕育文明的价值”错误,原文是说“它具有成为一条大河的条件,帕米尔高原和 喀喇昆仑山是它的源头。假如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有一条横穿新疆,经蒙古,奔东北 或华北而入太平洋的大河。果真如此,这片大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呀,它又会孕育出什 么样的文明呢?”。河的壮美与价值在于“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畦庄稼、 - 10 - 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 是一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在于她的奉献。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句子所用艺术手法、句式或用词特 点,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表达效果。 “我以为我理解了这条河,至少看出了它明澈之中包含的忧伤”运用了拟人;“当我因困顿 而入睡之际,却听到一个十分洪亮的、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说:‘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结束的方 式,在外力让它结束的地方,河流才真正开始。你要认识它,只有成为这条河的养子,在它 的岸边垒一间石屋,住下来,听它的语言。’”运用了想象;“这是一条明亮的河,像没有 云彩遮蔽的太阳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布罗茨基《切尔西的 泰晤士河》中的诗句——空气有自己的生活,与我们不同,不易理解,那是蓝色的风的生活, 起源于上方的天空,腾飞而上,不知在什么地方告终……”运用了引用。任选一种分析,比 如作者引用了布罗茨基歌吟的《切尔西的泰晤士河》,表达了自己对叶尔羌河生命价值的理解, 含蓄隽永,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结构思路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全文,分层概括内容要 点,梳理思路。 从第一段“它是至美的帕米尔高原的组成部分,它与那景象是协调的。而叶尔羌河却在大荒 凉中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只有褐色的岩石和山顶的千年积雪与它相伴。深蓝的河流得不到大 地的呼应,只有黄羊偶尔去饮几口水,只有走单的狼不经意地到了河边,在水里映下自己孤 独的面容;呼应它的只有天空——白昼里湛蓝的天空和夜晚有月色星光的天空”和第二段 “流动的河是唯一能使人感觉到生命存在的物象。它在鹰飞翔的高度,以其蜿蜒的身姿、孤 寂的流水以及没被玷污的、源自久远的深蓝,足以让人感动并得到安慰”可见,叶尔羌河保 持了自己的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品质,其固有的精神状态得到了一种精神的静谧,使人得到 的生命的享受。作者为此感动安慰;从“水润着我的肺腑,清醒着我的头脑,而我的口中留 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孤独是它与生俱来的东西,是它固有的品性”“这忧郁来自它对自 己命运的无奈”可见,叶尔羌河是一种忧郁的精神,他个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一种虚幻的破 灭,为此作者感到忧郁、惋惜;从“这忧郁来自它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它知道自己前景绝 望,但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畦庄稼、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 - 11 - 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 样明亮的心”可见,叶尔羌河作为一条独立的河流,具有母亲般的胸怀,滋养着万物,作者 对此表示感激与赞美。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做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 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 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 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 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 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 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 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 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 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 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pèi):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 从者怛然失色/ - 12 - B.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 从者怛然失色/ C.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 从者怛然失色/ D.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 从者怛然失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B. 又数年,游.京师 游:游学 C. 建.大旆,从骑数百 建:建造 D. 说大人,则藐.之 藐:轻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作者回忆与石昌言之间的亲密交往与深厚情谊,感佩他为天子出使万里外的强 虏。 B. 文章第二段回顾历史情况,剖析强虏的本质,提醒石昌言不要被虏廷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 命。 C. 作者因自己学业“未成而废”受到石昌言劝勉而感悔勤学,终得石昌言赏识,充满感激之 情。 D. 作者在文中描写石昌言出使虏庭出京时“从骑数百,送车千乘”的隆重场面,流露赞叹之 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2)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①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很遗憾。 ②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 13 -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 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是说“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是后面句子“为我言 曰”的状语,可以排除 A 和 D 项; “闻介马数万骑驰过”是说“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数万骑”修饰“介马”, 是定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C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回来,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 宿在驿亭。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的使 臣惊慌失色。”。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 项,“建大旆,从骑数百”是说“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建:树立、竖 起。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 C 项,“自己学业‘未成而废’受到石昌言劝勉”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昌言闻吾废学,虽 不言,察其意甚恨”。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废学”应理解为“荒废了学业”;“察其意”应理解为“看他的意思”;“恨” 应理解为“遗憾”。 第二句中,“虏”应理解为“敌人”;“所以”应理解为“用来……”;“中国”应理解为 - 14 - “中原”;“测”应理解为“看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石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同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 戏玩耍,石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 所以彼此十分亲昵。石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 要读书,学习句读、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石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 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 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 前非而恢复学习。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石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 以来的欢乐。我拿出十多篇文章,石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我开始学习晚,又 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等听到石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到 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石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 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 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石昌言在先父身旁, 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石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 感触啊!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 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回来,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 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的使臣惊慌失色。等 到天亮了,见到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大凡契 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 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 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起来不让看见,因此才有平城的战役。现在的契丹,是 深知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与作为的。孟子说:“面对诸侯国君的谈话就得藐视他。”何况对待 外族呢?请把上述的话权作临别赠言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1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②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通“浥”,沾湿。②泛:浮。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忘忧物”即酒,诗人将菊花泡在酒中制成菊花酒来品尝,想要借此忘却尘世的忧愁。 B.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写诗人有美酒却只能独饮,表达了浓烈且难以排遣的孤独。 C. “趋”“鸣”都是动态的,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使周围环境显得更加宁静清幽。 D. 这首五言诗的语言平淡质朴,融抒情、写景于一体,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15. 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色”写出了秋菊粲 然独放的傲霜之色,“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时,群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 象,融进了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②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 生活的向往。一二联中“掇其英”“泛此忘忧物”写作者采菊泡酒,借酒忘忧,“远我遗世 情”表明作者遗弃世俗的情怀更加深远,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错在“表达了浓烈且难以排遣的孤独”,独饮本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两句各 着一“虽”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显得那壶儿似也颇解人意,为诗 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 故选 B。 - 16 - 【15 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 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 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秋菊有佳色”写出了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 粲然独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是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环境的 宁静优美,又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裛露掇其英”“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抒写了作者面对 秋菊佳色,纵情饮酒,遗世独立的情怀更加坚定,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与对归隐 生活的向往。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化用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来表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辽阔的江面自由来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思 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周公吐哺 (2). 天下归心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 茫然 (5). 总角之宴 (6). 言笑晏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 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哺”“苇”“顷”“宴”“晏”。 - 17 -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 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 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 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疫情发生以来,四川成都________放开“地摊经济”, 复苏了城市烟火气,经济逐渐恢复景气。“地摊”以其独特的方式形成了特有的民间文化, 与百姓生活________,为群众带来方便,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城市是有多元价值的。地摊如果在一个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对于 服务的供给方来说,就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对于需求方来说,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便 利丰富的生活。 ( )。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的矛盾,关键还在于我们界定文明最重要。把城市 建成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城市,建成文明的城市,我们________。 疫情形势________,经济下滑严重,决策者创新管理,让地摊经济发挥积极作用,这就 是人间烟火,这就是中国生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马当先 息息相关 责无旁贷 严峻 B. 首当其冲 息息相关 义不容辞 严厉 C. 首当其冲 休戚相关 责无旁贷 严峻 D. 一马当先 休戚相关 义不容辞 严厉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人为本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的需要 B. 以人为本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供给和需求这两方面的需要 C. 供给和需求这两方面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考虑到的 D. 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考虑到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18 - A. 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是否矛盾,关键还在于我们界定文明最重要。 B. 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的矛盾,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界定文明最重要。 C. 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是否矛盾,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界定文明。 D. 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的矛盾,关键还在于我们如何界定文明。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最先受到 攻击或遭遇灾害,贬义词。结合上下文的“疫情发生以来,四川成都……”“放开“地摊经 济”,复苏了城市烟火气,经济逐渐恢复景气”,使用“一马当先”恰当。可以排除 B 和 C 项; 第二空,“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强调物与物间。“休戚相关”:同甘共苦、 利害一致,突出人与人间。根据语境“‘地摊’以其独特的方式形成了特有的民间文化,与 百姓生活……”“为群众带来方便,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强调“地摊”“与 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用“息息相关”更恰当。可以排除 D 项。 第三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 允许推托、拒绝。联系前文,这里强调“把城市建成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城市,建成 文明的城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使用“责无旁贷”更恰当。 第四空,“严峻”:形势严重。“严厉”:严肃而厉害。联系前文“疫情形势……”,使用 “严峻”更恰当。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 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 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文段以“城市”为陈述对象,以“城市”做主语更恰当,排除 C、D; - 19 - 前文是说“地摊如果在一个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对于服务的供给方来说,就是就业机会和收 入机会;对于需求方来说,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便利丰富的生活”,是先从“供给”,再 从“需求”来叙述的,排除 A。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关键在于……”和“……最重要”,句式杂糅,排除 A、B; “如何界定文明”与“文明城市和地摊经济之间的矛盾”,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 D。 故选 C。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 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说起博物馆的文创产品,①________________。故宫淘宝推出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凭借精良的设计、大开的“脑洞”,成为文创界的“网红”。以往的故宫文化产品注重历史 性、知识性、艺术性,但是由于缺乏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而缺乏吸引力,与大量社会民 众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购买诉求存在较大距离。而如今故宫变了,②________________, 故宫仿佛正在“逆生长”,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③________________,逐渐以时尚的 面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答案】 (1). 就不能不提故宫文创 (2). 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时尚 (3). 曾 经传统保守的故宫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 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 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 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第一空,结合语境“说起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故宫淘宝推出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 20 - 凭借精良的设计、大开的‘脑洞’,成为文创界的‘网红’”,推断①处可以填入“就不能 不提故宫文创”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语境 “而如今故宫变了”“故宫仿佛正在‘逆生长’,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 迎”,推断②处应该填入“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时尚”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主要结合下文“逐渐以时尚的面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推断③处应该填入“曾经 传统保守的故宫”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 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 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下图是成都市第七中学的校徽,请写出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答案】①徽标外形为银杏叶,代表成都;②飞翔的鸟,寓意成都七中的学子不断腾飞;③ 上升的阶梯组成“7”字形,代表着成都七中不断发展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 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解析徽标。解答此类题目,1.要认真审题,整体看 图。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 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 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答题时首先立足于徽标的内容,注意按一定 的顺序描述、概括,分析徽标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 21 - 该徽标外形的整体轮廓是银杏叶,代表的是成都;成都七中的上方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寓 意成都七中的学子不断腾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徽标的背景图案是上升的阶梯,阶梯组成 “7”字形,代表着成都七中不断发展进步;徽标整体视觉冲击力强,文化性与艺术性并存, 简洁大方、新颖独特、寓意深远。 【点睛】图标(徽标)类方法指导: (一)介绍、描述图标(徽标)内容。 描述、介绍图标(徽标)内容,要对其进行客观的介绍说明,不添加枝叶,不带任何个人感 情,不议论,不抒情。在此,注意“说明性” 语言,其实就是用说明性语言按照说明顺序将 图案内容表述清楚。说明的顺序可采用先中间再两边,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的顺 序。如果图案有标题,则一定要先写出标题(如“这是一幅题为‘……’的图标(徽标)”), 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 (二)欣赏图标(徽标)。 欣赏图标(徽标)类题,一般从客观方面(即画面的描述)和主观方面(即图标、徽标的设 计背景、意图、寓意)两方面进行。具体答题步骤如下: 1、通读题干,明确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看该图标、徽标是围绕什么活动设计 的,由什么机构设计的。 2、 仔细观察图标的个组成部分,分析图标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 3、结合图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要联系具体对象作 出合理推断,切忌答非所问。 4、描述之前,需先明确题干要求,看对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没有特殊要求。 五、作文(60 分) 22.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个古镇情怀,或青石铺路,或烟笼江南,或瓦房斜影,或土墙故事……行 走在古镇,我们往往眼有所见心有所得。请结合生活实际,记一次游古镇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1)题目自拟,且以“记游_______古镇”为副标题,并将副标题补充完整;(2)记叙、 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3)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字 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示例: 寻梦江南——记游朱家角古镇 三月,江南已是春日融融,柳丝轻扬,小桥流水间点缀淡雅花香。我随老友一起,踏着 - 22 - 匆忙的脚步,去揭开江南三月古镇那层薄薄的面纱,一睹芳容。寻梦从小桥流水的朱家角开 始…… 眼前这个古朴小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走近朱家角, 一派“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那种在古诗词中久违的景象仿佛展露在眼前, 锦绣江南,水乡格局,浅弯的小河流淌在街坊之间;小巧古朴的石桥跨越在流波之上;淳朴 安闲的民众行走在老街古巷…… 我漫步于古镇朱家角,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水乡风情,是温馨、沁人心脾的明清气息; 她宁静而不消沉、厚重而不张扬的文化遗风让我肃然起敬。古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 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又如 何体现古镇水乡精神家园的感觉。古镇朱家角迷人之处还有那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 人多,小小的朱家角镇,明清两代就出了进士 16 人、举人 40 多人;明清建筑多,河埠、茶 馆多。 古镇内河港纵横,我在站在高处仰望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 座 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走进古镇朱家角深处,小街幽巷,石桥楼阁,尽收眼底。 朱家角的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间老屋都充满了一种神秘,每一只乌蓬都 保存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走下放生桥右侧便是“明清一条街”,至今依然演绎着古时“长街 三里,店铺千家”的繁华。这条老街,宽仅三四米,最窄处仅两米,两边砖木结构的小楼与 滴水檐几乎相接,构成“一线街”奇特景观。街北测的商铺,前临街,后靠河,街东起“放 生桥”,西至美周弄,三百多米的距离中,明清建筑精华云集一处,令我人叹为观止。 周庄有如此一说:“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角一只角”。虽说此乃自谦之辞,不无 夸张之处,但是相对于小家碧玉般的周庄,朱家角确是无愧于“大家闺秀”之誉的。听导游 说,这是因为朱家角比有 900 年历史的周庄早了 700 多年,面积和居民人口分别约为周庄的 六倍,是上海地区惟一完整保存的典型的水乡古镇。 到古镇去,吃也是一大享受。这里的小吃品种繁多,一起去的朋友吃得津津有味,满嘴 流油。这朱家角古镇让我流连往返,那漕河泛舟的摇橹声,那石街行走的脚步声,那青石白 墙的古老建筑,还有那小店吆喝声,又实在是让我回味无穷……的确,来到朱家角游的是古 迹,体验的是古镇风情,品味的是精神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所谓半命题,意即一半既定,一半自选。 本次作文“既定”内容为以“记游_______古镇”为副标题,“自选”信息是题目自拟。考生 - 23 - 可以结合提示语“行走在古镇,我们往往眼有所见心有所得。请结合生活实际,记一次游古 镇的经历和感受”分析,这是一则思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题目。考生要抓住材料 的中心话题“古镇”,理解“古镇”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对于我们的生活、事业等的影响进行 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古镇”文化的具体理解谈对其的继承和弘扬,避免抽象 的描写和空泛议论。还要注意要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抒发真情 实感。 参考立意: 1.感知古镇文化 2.传承传统文化 3.诗意生活 4.淡泊宁静 可用素材: 1.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是国家首批 5A 级景区。周庄始建于 1086 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 名为贞丰里。周庄位于苏州昆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于 2003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周庄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方文化 的瑰宝。周庄镇 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 0.47 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 60 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还保存了 14 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景点有:沈万三故居、 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 2.芙蓉古镇是湖南省湘西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王村,原来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 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位于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通川黔、达鄂泸,舟楫 之便,得天独厚。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因电影《芙蓉镇》走红,旅游人与日俱增,如今干脆 更名为“芙蓉镇”。芙蓉古镇经过河堤整治、屋面造型、城墙围砌等共 3 期的主体工程实施, 一条宽 12 米、长 1200 米的仿古一条街终于横空出世,一个崭新的川西“芙蓉古镇”崛起在 蓉城近郊,成为成都市民闲暇时近郊游玩的好去处。 3.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紧靠市府所在地,自宋代建镇距今已 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 字形的 15 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 49 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 著称。 4.乌镇是江南四大古镇之一,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是 5A - 24 - 级景区,从 2014 年 11 月 19 日开始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老宅整齐错落排布, 黑瓦黄砖全都流露着古朴的气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携带着中国墨画气息扑面而来, 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沧桑历史与斑驳光影。 5.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理位置优越。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 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西塘被国家文物局列 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亦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6.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 40 公里,距桂林 200 公里。黄姚古 镇方圆 3.6 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 1000 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 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 20 多座,亭台楼阁 10 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 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黄姚古镇 2007 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 化名镇” 7.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 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 明灯”繁盛一时。磁器口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 十二景”之一,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 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被赞誉为“小重庆”。 8.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 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较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 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 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 2005 年入选 CCTV“中国魅力名镇”。 行文思路: 本文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作者游览江南 古镇“朱家角”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朱家角”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情怀,让人回 味无穷。 【点睛】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 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写半命题作文,要巧抓题眼,破题为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 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 - 25 - 并茂的考场作文。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