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5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已,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人,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通过躬耕手段来缓解饥寒之忧是曾经“阔绰”的苏轼被贬官黄州后的一个想法。‎ C.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洲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便把东坡之地赠予了苏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加以佐证。‎ B.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 C.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苏轼的归隐躬耕有着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 D.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但他随遇而安,田园耕读生活也让他获得了精神力量,变得积极乐观。‎ B.苏轼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对待,所以说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 C.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小鲜肉”,是指那些粉丝众多的年轻偶像,有人称之为“流量明星”,把他们的真实生态描述得更为通俗、贴切,有他们的地方,就有话题和流量。稍加打量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其实有着当下年轻人的诸多共性,或者说老艺人“数落”他们的那些“毛病”,恰恰是年轻群体表现出来的“通病”,懒散、投机、热衷于追逐一夜成名、迅速暴富等等,这或许也正是受到热捧的关键因素。‎ 毋庸置疑,“小鲜肉”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确实客观存在,我们也不能以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来替他们掩饰或开脱,但是,看待“小鲜肉现象”显然需要更多的理性,甚至于说要多些包容,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到底什么原因催生出这一现象?又从何着手让“小鲜肉”们成长、成熟乃至完美起来?正如演艺老前辈陈凯歌指出,作为老一代艺人是不是也该多给予关爱和引导?‎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称谓是一个社会中人际关系最表层的表征。从称谓入手,再层层深入去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和人际关系,是一条高效而准确的捷径。“小鲜肉”这个奇葩称谓,则产生于“男色当道”的语境之下。从字面给人的感觉,“小鲜肉”应该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 物。用这样一个词语来指代人,不言而喻包含着人的物化、商品化。这种称谓所折射出了一些不良价值观,恰恰也是许多社会问题深刻的思想根源。‎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古代社会,命名、正名都是礼制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称谓也不应该拱手让给网络和网民,而应该结合公序良俗和社情民意,形成明确规范的共识。这样才能避免没有称谓可用、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人的尴尬,也才能避免“屌丝”、“小鲜肉”、“娘炮”等粗鄙不堪的称谓泛滥成灾。‎ 摘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近些年来,“娘化”现象在社会上盛行,并且越来越严重,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发担忧。所谓的“娘化”,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他们大多为拥有标致五官的年轻男性,在穿上女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这一潮流的兴 起应该要追溯到韩流上来,前几年韩流差不多席卷了全球,让很多年轻的人都跟上韩国的练习生的潮流,形成一股“阴柔之风”。‎ ‎《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其实“娘化”现象并非是当今的产物,古已有之,如唐代唱戏的李伶,被称为“假面娘子”,年过五十依然打扮得跟少女一般在舞台上媚态百生。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多元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包容这种并不一定是主流的现象,以 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另一方面,《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指出,凡事应该有个度。文章表示,“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集体“娘化”,“娘炮”盛行那么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摘自《人民网》‎ 材料四:‎ 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了 反智主义的说法。反智主义这个词,可能有些敏感,那就换个词﹣﹣“低级流行主义”。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流行现象产生后,立即呈现出席卷态势。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加入行列,流行是唯一理由,根本不看是否适合。这在文化市场上有着充分反应。一个流行模式产生后,大家一拥而上,拿起剪刀糨糊,纷纷采取拿来主义。想想过去流行的“清宫热”、“戏说热”,现在流行的“IP 热”、“小鲜肉热”、“娘炮热”,都有着低幼的影子。‎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其产生都有原因。有原因,不代表有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分化的市场,大众消费多元多样。并不否认,可能有些人喜欢“小鲜肉”,但绝不是 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可在低级流行主义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娘炮”,根本没有其他内容,大众的多元需求无从实现。于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整个市场就应该属于“小鲜肉”。事实上,有多少需求被忽视和压抑。‎ 摘自《凤凰评论》‎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们拥有众多的粉丝,代表着当下的年轻群体。所以,我们应理性看待,多些包容。‎ B.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称谓都应该结合公序良俗和社情民意,明确规范,避免粗鄙。‎ C.“娘化”现象的兴起应追溯到韩流上,可以说没有韩流,就不会有“娘炮”的出现。‎ D.文化市场的盲目跟风、“拿来主义”是“小鲜肉”“娘炮”盛行的根本原因。‎ ‎5. 下列对材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不仅分析了“小鲜肉”现象,而且对其本质进行了挖掘,并明确指出了给予“小鲜肉”关爱、引导,让他们成长、成熟乃至完美之道。‎ B.材料二从称谓取名的角度,集中分析了“屌丝”“小鲜肉”“娘炮”等粗鄙不堪的称谓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以及折射出的价值观。‎ C.材料三既有现实层面,也有历史层面,同时又以中外对比、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了 ‎“娘炮”盛行的负面影响。‎ D.大众消费多元化的市场背景下,“戏说热”“小鲜肉热”“娘炮热”等流行模式产生,是新时代文化上的拿来主义,与当年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迥异。‎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转变当前“小鲜肉热”“娘炮热”等阴柔之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6分)‎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 25 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 ,并向每一个人示善。‎ 她随便地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待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 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 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 她乞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顺叙的叙述顺序,使得情节的展开紧凑而有条理,这也便于读者接受理解。‎ B.小说以“貂皮大衣”作为标题,点明了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文中所展现的“拜金主义”思想也在 其映衬下变得形象可感。‎ C.阿曼达由一个自食其力、生活俭朴的人变成一个贪图享乐、虚荣至极的人,都是由于那一笔意外的遗产所得,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 D.小说最后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阿曼达作茧自缚的处境,同时也一语双关,道出了人被物所奴役囚禁的社会现象。‎ ‎8. 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 ‎ ‎9. 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6分)‎ ‎ ‎ 二、古代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洋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文章。‎ D.阙是古代皇宫大门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5分)‎ ‎ ‎ (2) 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次韵江晦叔①‎ 苏轼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世事故,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②。‎ 二江③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注1】①苏轼屡遭贬谪,直至海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贛州),与江晦叔以诗唱答。江晦叔,苏轼旧友,时知虔州。②翻水成:典出韩愈“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③二江:长江支流章、贡二水汇合于虔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重返故土,友人钟鼓相庆;诗人重见旧时风物,宛如旧梦惊破,又恍惚梦境一般。‎ B.倾盆大雨衬托“翻水”诗情,著一“仍”字足见诗人未因悠悠尘世而改变的本性。‎ C.尾联以景结情,语意双关。前句写友人送别,后句寄托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 D.全诗所见所闻为情取景,重点在诗人情怀的寄托之处;诗风清俊浑厚,蕴含深厚。‎ ‎15.“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髙妙”,请加以赏析。(6分)‎ ‎ ‎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出身于钟鼎之家,________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________,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也让他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博雅能文,________,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________。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相如一赋值千金。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更不会损公肥私、巧取豪夺,死守俸禄,难得大富,这是给人“穷”印象的原因之一。谁都有不顺,人都有牢骚,但一般人诉苦哭穷往往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完烟消云散,不留把柄。文人能写,心情不佳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写下来;(    )。这样一来,白纸黑字,有了“穷”的铁证,于是再也摘不掉“文能穷人”这顶铁帽子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锦衣玉食  因陋就简  妙笔生花  终南捷径 B.锦衣玉食 马马虎虎 点睛之笔 必由之路 C.丰衣足食 因陋就简 点睛之笔 终南捷径 D.丰衣足食 马马虎虎 妙笔生花 必由之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和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 B.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和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成就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 C.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等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成就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 D.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等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不仅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B.不仅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C.不仅要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还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 D.不仅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还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节日意味着什么?有人回答,洋节是“买买买”,①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答案,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一部分人对节日的刻板印象:消费和“舌尖”的盛宴。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②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过节理解为买和吃,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暴解读。君不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节日,③ 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日薄西山的老教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能洗心革面,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说的是英雄的责任担当;“助人为乐,执着奉献”,赞的是英雄的善行义举。英雄是国家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礼赞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英雄,不礼赞英雄。有的 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不是英雄当以成败论。”有的说:“想当英雄的就是好出风头,想自我表现。”也有的说 “当英雄吃苦受累,说不定还会吃亏。”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亵渎英雄的现象。 ‎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礼赞英雄,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 B     A项,“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人,历来众说纷纭”,也就是说本文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且团练副使并非加官,原文说的是“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C项,“最主要原因”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提到了苏轼诗歌中化用孟子的“五亩之宅”,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马梦得为苏轼谋得“东坡”之地的原因并不是“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而是如原文中说的“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二是“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 ‎2. A “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的说法错误,作者引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为了证明苏轼收入的微薄以及处境的艰难。‎ ‎3. B “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的说法无中生有。‎ ‎4. B A.原文说“有着当下年轻人的诸多共性”。C.原文“古已有之”。D.说法绝对 ‎ ‎5. D A.原文没有指出“关爱、引导之道”。B.原文没有集中分析“屌丝”“娘炮”。C.文中没有以中外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娘炮”盛行的负面影响。 ‎ ‎6. ①老一辈艺人增强责任担当,多给予“小鲜肉”们关爱和引导;‎ ‎②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③文化部门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避免低级流行主义的盛行;‎ ‎④国家需要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出多元化的市场。‎ ‎7. C 本题C项,“金钱是万恶之源”并非是本文的主题,本文所表现的是对于人性虚荣和贪婪的批判。故选C。 ‎ ‎8. (1)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被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 ‎(2)阿曼达虚伪贪婪,她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全额赔偿,最后千方百计最终无法实现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还是落了一个无法摆脱的下场。 ‎ ‎9.(1)在情节上,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暗合了上文“貂皮降价”的伏笔,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在人物形象上,阿曼达最后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她为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3)在主题上,阿曼达最终无法实现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并且以近乎荒诞的结局收尾,深刻地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批判了当时社会 “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 ‎10.B 句中“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C 项和D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 ‎11.D 阙不能指首都。‎ ‎12.C 应为出任“磁州”知州期间。‎ ‎13.(1)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 ‎“官田数百顷”定语后置、输、率、横取;句意1分。‎ ‎(2)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 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状语后置、涕泗交颐、兴复大计、句意1分。‎ ‎14. C 题中C项,“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错误,从本联来看,以“二江争送客”之动,衬托“木杪”“桥横”之静,当为淡定不惊的胸襟;从全诗思想脉络看,“悲凉感喟”也不合逻辑。故选C。 ‎ ‎15. 世间事像浮云一般变幻不定,我这颗心却像孤月高悬般洁净明亮。(2分)①把变幻莫测的世事比作漂浮不定之云,把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比作明朗孤独之月,生动贴切,意蕴丰厚。(2分)②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越发表现作者品格之可贵。(2分)(手法要点是“比喻”或者“象征”、“衬托”。思想情感的理解言之有理也可,如孤傲高洁、宠辱不惊等。)‎ ‎16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A [锦衣玉食: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根据语境,应选“锦衣玉食”。因陋就简: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勉强,凑合。根据语境,应选“因陋就简”。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点睛之笔:文章传神之处。根据语境,应选“妙笔生花”。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必由之路:前往某处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多用于比喻。根据语境,应选“终南捷径”。]‎ ‎18.D [注意“典籍”和“史书、方志、笔记”是包容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另外,“成就”与“转折”搭配不当,应用“实现”。]‎ ‎19.B [因为前一分句强调的是“写下来”,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承接这一语意,符合要求的只有B项。]‎ ‎20.(示例)①传统节日是“吃吃吃” ②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③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解析 第①处结合前文“洋节是‘买买买’”来填,应该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比较的,可填“传统节日是……”。再结合后文主要是围绕着“吃”展开的,所以第①处可填“传统节日是‘吃吃吃’”。第②处结合后文的“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暴解读”可知,前文是对节日内涵的理解,可填“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第③处应该填入一个总结句,总结节日的实质或本质,可填“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21.(示例)①“抛砖引玉”改为“金玉良言”。②“日薄西山”改为“德高望重”。③“略尽绵薄”改为“不遗余力”或“竭尽全力”。④“殷切期望”改为“衷心希望”。⑤“洗心革面”改为“改正错误”。‎ ‎22.略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 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 ”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 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