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 试题Ⅰ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麓流出的涓涓细流,一路________百川,汇成了宛如一条巨龙的黄河,在中国大地上盘旋。它既有水清见底,温柔娴静的缓行,也有________,强悍激昂的闯荡。________的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勤劳的先民,促成了黄炎部族和其他部族文明的大融合。‎ A. 融合 泥沙俱下 川流不息 B. 融汇 泥牛入海 川流不息 C. 融汇 泥沙俱下 奔流不息 D. 融合 泥牛入海 奔流不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词义辨析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第一处,“融合”,融解、熔化,调和、和洽;“融汇”,融合、聚集在一起。根据前面的“涓涓细流”一路流向百川“汇成了宛如一条巨龙的黄河”的语境,应该选用“融汇”。‎ 第二处,“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再回来。根据前面的“它既有水清见底”,与前面是相对的,这里应该选用“泥沙俱下”。‎ - 30 -‎ 第三处,“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这个成语要修饰“黄河”这个对象,应该选用“奔流不息”。‎ 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向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________,可以为大家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也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健康地走向未来。‎ ‎①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的“正能量”,‎ ‎②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文化资源,‎ ‎③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 ‎④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 ‎⑤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 A. ②④①⑤③ B. ①④②⑤③ C. ②⑤③④① D. ④①⑤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通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主要内容是解读经典的文化的形式和意义。首先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谈到“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第②谈论的是故宫博物院,根据上下文衔接的紧密性,②不应该放在第一个,排除A项和C项;“解读经典的文化”后面应该是对解读的方式进行解说,①和④比较,①是具体到很多方面,而④是方式的总括,因此④应该在①的前面,排除B项;而①的这多方面恰是⑤的表现形式,接着故宫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因此②在③的前面,‎ 故选D。‎ 点睛】直接设置语境类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 30 -‎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3.下列描写劳动生活的诗句中,不能反映农人劳作繁忙的一句是( )‎ A.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B.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D.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诗句内容的能力。紧扣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注意揣摩句意,慢慢体会感悟,才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内涵。‎ A项,“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这句诗描写了农人劳作繁忙的景象。‎ B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这句诗描写了农人劳作繁忙的景象。‎ C项,“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不是写农人劳作繁忙的,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项,“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这句诗描写了农人劳作繁忙的景象。‎ 故选C。‎ ‎4.下列对统计表内容的理解和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8年幸福社区居民体育消费动机统计表 A. 居民愿意在体育上消费,多数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 有部分人在周围人的带动影响下,愿意在体育方面上花钱。‎ - 30 -‎ C. 通过体育锻炼来打发时间或进行社交的消费意愿成为主流。‎ D. 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投入的人,不一定都体育运动爱好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表的分析与信息推论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抓住表格的名称去分析其中的数据,接着对材料以及图表进行分析,再去推断能够得出哪些结论。本题的标题是“2018年幸福社区居民体育消费动机统计表”,表内有五种体育消费动机,强身健体的人数最多,说明多数是人体育消费动机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成为了体育消费动机人数最多的;受周围影响的人数排在第二,说明有一部分人在周围人的带动影响下,愿意进行体育消费;喜欢运动的人排在第四,可以看出人数最多的强身健体的人不一定是体育运动爱好者。‎ C项,“通过体育锻炼来打发时间或进行社交的消费意愿成为主流”错误,图表中强身健体的人数最多,说明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的消费意愿成为主流。‎ 故选C。‎ ‎【点睛】从图表中筛选信息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柯九思 徐显 柯九思,字敬仲,台州仙居人也。父谦,由文学掾为江浙提举。九思以父荫补华亭尉,不就。遇文宗皇帝于潜邸,及即位,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书法名画,咸命鉴定,赐牙章,得通籍禁署。念其父谦善教,锡碑名“训忠”,敕侍读学士虞集为文以旌之,宠顾日隆,由是言者见忌。‎ 公乘间跪白上曰:“臣以文艺末技遭逢圣明,而踪迹孤危,殒越无地,愿乞补外以自效,庶几仰报日月照临之万一。惟陛下哀怜幸甚!”上曰:“朕在,汝复何忧?”翌日,御史章入不报故事,谏臣言不行,则纳印请去。上重违谏臣意,而虑危公,召公谕之曰:“朕本意留卿,而欲伸言者路,敕中书除外,卿其少避,俟朕至上京宣汝矣 - 30 -‎ ‎。”公拜且泣,辞出,而中书竟格诏不行。‎ 未几,文宗崩殂,公因流寓中吴。予获从公游,语及先朝,则诵其所为诗,呜咽流涕。夫人情群居相聚则欢,相离则思,况以布衣获人主之知,抱乌号而无可宣者乎?此亦人情之所至悲也。乙巳,公与临川饶旭及予出游于上方,移舟陆庵,暨临海陈基、吴人钱逵皆会丙午过灵岩,遂次天平,拜文正祠,宿留六日始归,盖欲厌其梦也。辛亥丙夜,暴得风疾,越六日丁巳卒,年五十四。‎ 公善写竹石,始得笔法于文同,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虽其妙至不言,然其生意飞动,有龙翔凤翥之状,故四方大夫士争宝爱之。又善鉴识金石、鼎彝之器。时吴人陆友号为博物,亦叹以为不及。有《任斋诗集》四卷,虞集、陈旅为之序。公没后,皆散失不传,独有诗二卷藏于家。‎ 论曰:唐郑虔以才艺遇玄宗,号称“三绝”,特置广文馆,命虔为博士。而晚节流落,君子惜之。公亦以布衣侍天子左右,特授鉴书博士,其荣宠视虔等矣,而竟流滞以死,才之不可恃也如此。‎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侍读学士虞集为文以旌之 旌:表彰 B. 而中书竟格诏不行 格:删除 C. 遂次天平 次:停留 D. 盖欲厌其梦也 厌:满足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宗把内府所藏书画全部交给柯九思鉴定,赐给他牙章,让他得以遍览宫内的书籍。‎ B. 柯九思因遭忌恨,就找机会向皇帝请求,愿意到京城之外继续为皇帝贡献自己的力量。‎ C. 文宗驾崩后,柯九思流落寄寓在中吴,与他夫人谈话时谈到文宗,就吟起诗痛哭起来。‎ D. 柯九思在文学方面也有所成就,著有《任斋诗集》四卷,虞集、陈旅为他作了序言。‎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本意留卿,而欲伸言者路,已敕中书除外,卿其少避,俟朕至上京宣汝矣。‎ ‎(2)公亦以布衣侍天子左右,特授鉴书博士,其荣宠视虔等矣,而竟流滞以死,才之不可恃也如此。‎ ‎8. 柯九思艺术成就有哪几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5. B 6. C ‎ - 30 -‎ ‎7. (1)我本意要留住你,但需要让谏官(进言的人)广开言路,我已经命令中书省授予你外官,你还是稍加回避,等我到了上京后再召回你。‎ ‎(2)柯九思凭借百姓的身份侍奉在天子的左右,被专门授予鉴书博士,他的荣耀宠爱比照郑虔是等同的,但最终流落滞留他乡死去,才能不可作为依靠就像这样。 ‎ ‎8. 书法、绘画、艺术品鉴定。‎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B项,“格”,解释成“删除”错误,应该解释成“阻止、阻碍”;‎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柯九思流落寄寓在中吴,与他夫人谈话时谈到文宗”错误,原文“未几,文宗崩殂,公因流寓中吴。予获从公游,语及先朝,则诵其所为诗,呜咽流涕”,意思是不久,文宗去世,九思就流落寓居在中吴,我能够跟随九思一起游玩,谈到先皇文宗,就吟诵他所写的诗,痛哭流涕,由此可知不是“他夫人”,应该是作者。‎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卿”,你;“言者”,进言的人;“敕”,敕令、命令;“除”,授予官职;“俟”,等、等待。‎ ‎②关键词:“以”,凭借;“侍天子左右”,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于)天子左右侍”,在天子的身边侍奉;“特授鉴书博士”,被动句,被专门授予鉴书博士;“视”,相比、比照;“竟”,最终;“恃”,依靠。‎ - 30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原文“特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书法名画,咸命鉴定,赐牙章,得通籍禁署”,意思是特授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是内府所藏书籍名画,都命令他鉴定,赐给他牙章,能够在宫中近侍官署做官,他能够鉴定名画,就说明他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公善写竹石,始得笔法于文同,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虽其妙至不言,然其生意飞动,有龙翔凤翥之状,故四方大夫士争宝爱之。又善鉴识金石、鼎彝之器。时吴人陆友号为博物,亦叹以为不及”,意思是九思擅长画竹石,开始从文同那里得到笔法,他曾经自己谈论画主体用篆法,枝末用草书,画叶用八分,或者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的意趣,虽然巧妙到不能用语言表达,然而生动活泼,有龙飞凤舞的情态,所以四方士大夫争着当宝贝爱惜,他又善于鉴别金石、鼎彝这些器具,当时吴郡人陆友号称见多识广、通晓各类事物的人,也感叹自己比不上他,主要谈他擅长画竹石、草书;还善于鉴别金石、鼎彝的器具;可知柯九思在书法、绘画、艺术品鉴定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 ‎【点睛】分析和概括文言文题设错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参考译文:‎ - 30 -‎ 柯九思,字敬仲,是台州仙居人。父亲柯谦,从文学掾担任江浙提举。柯九思因为父亲的荫功补任华亭县县尉,没有去就职。在潜邸遇到文宗皇帝,等到即位,特授予学士院鉴书博士,凡是内府所藏书法名画,都命令他鉴定,赐给他牙章,让他得以遍览宫内的书籍。想到他的父亲柯谦善长教育,赐予碑文取名“训忠”,敕令侍读学士虞集写文章来表彰他,帝王对他的的恩宠一天天深厚,因此,被谏官嫉妒。‎ 九思乘机跪在地上对皇上说:“我凭借文艺这种雕虫小技遇上圣明的君王,而处境孤立危急,我死无葬身之地,希望能够补任外官来效力,希望稍稍报答皇上对自己的恩宠。希望陛下哀悯怜惜我!”皇上说:“我在,你又忧虑什么呢?”第二天,章姓御史进宫不按照旧例上报,谏官说不行,就交纳官印请求离开。皇上又违背谏臣的意思,考虑到九思处境艰难,召来九思告诉他说:“我本意要留住你,但需要让进言的人广开言路,我已经命令中书省授予你外官,你还是稍加回避,等我到了上京后再召回你。” 九思边跪拜边流泪,告辞出来,而中书竟然阻止诏书下发。‎ 不久,文宗去世,九思就流落寓居在中吴。我能够跟随九思一起游玩,谈到先皇文宗,就吟诵他所写的诗,痛哭流涕。按照人之常情人们群居在一起,聚在一起就欢喜,分离就会想念,何况是凭借平民的身份获得君王的赏识,想哀悼文宗却没有宣泄的方式呢?这也是人们情感中最悲伤的事啊。乙巳日,九思与临川人饶旭和我在上方出游,移船到陆庵,在丙午日经过灵岩寺和临海陈基、吴人钱逵遇见,就停留在天平,拜祭了文正祠,停留六天才回来,大概是满足他的心愿。辛亥丙夜,九思突然中风,过了六天,丁巳日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九思擅长画竹石,开始从文同那里得到笔法,他曾经自己谈论画主体用篆法,枝末用草书,画叶用八分(汉字的一种字体,跟隶书相近,这种字体,一般认为左右分背,势有波磔,故称八分),或者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书法上对转折的笔划,要求笔毫平铺而笔锋圆劲,如钗股弯折仍体圆理顺,因以为喻)、屋漏痕(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的意趣。虽然巧妙到不能用语言表达,然而生动活泼,有龙飞凤舞的情态,所以四方士大夫争着当宝贝爱惜。他又善于鉴别金石、鼎彝这些器具。当时吴郡人陆友号称见多识广、通晓各类事物的人,也感叹自己比不上他。有《任斋诗集》四卷,虞集、陈旅为他作的序言。九思死后,都散失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两卷诗集藏在家里。‎ 评论说:唐郑虔凭借才能遇到玄宗,号称“三绝”,特别设置了广文馆,命令郑虔担任博士。而晚年在外漂泊,君子怜惜他。柯九思凭借百姓的身份侍奉在天子的左右,被专门授予鉴书博士,他的荣耀宠爱比照郑虔是等同的,但最终流落滞留他乡死去,才能不可作为依靠就像这样。‎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徐仲车(仲车耳聋)‎ - 30 -‎ 苏轼 恶衣恶食诗愈好,恰似霜松啭春鸟。‎ 苍蝇莫乱远鸡声,世上谁如公觉早。‎ 八年看我走三州注,月自当空水自流。‎ 人间扰扰真蝼蚁,应笑人呼作斗牛。‎ ‎[注]三州(原诗句中夹注):元丰八年予赴登州,元祐四年赴杭州,今赴扬州,皆见仲车。‎ ‎9. 请分析首联中写“霜松啭春鸟”的艺术效果。‎ ‎10.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自己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9. 用春鸟在霜松上啼啭的情形来类比(作喻),写出了条件越恶劣,诗写得越好的生活状态,表明诗人在艰难中依然奋发向上的心志,语言形象贴切。 ‎ ‎10. 看轻自己苦难遭遇的豁达;对人们放大生活痛苦的批评;对自己要像仲车那样乐观地生活的劝慰。‎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艺术效果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考生可从意象意境、描写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答题一般有三步:一是解释诗句,二是答表达技巧,三是答情感或者作用。首联“恶衣恶食诗愈好,恰似霜松啭春鸟”,意思是自己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尽管条件恶劣,但“我”的诗歌却越写越好,好像春鸟在霜松上婉转地啼啭,采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诗人在恶劣的环境当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写出来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尾联“人间扰扰真蝼蚁,应笑人呼作斗牛”,意思是人间纷纷扰扰,我们人是一只只小小的蝼蛄和蚂蚁,应该讥笑别人呼作斗牛,根据注解以及尾联前面的句子 “八年看我走三州”,诗人频繁被贬,但诗人把自己的苦难遭遇看得很渺小,表明他的豁达乐观的心态;有人把蝼蛄和蚂蚁呼作斗牛,说明有些人把自己的苦难挫折过分放大,而诗人用了一个“笑”,表明诗人对此是批评的态度;最后照应题目点题,结合注解“皆见仲车”和“世上谁如公觉早”,表明自己也要像仲车那样乐观地生活。‎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 30 -‎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天下之势不盛则衰,______________。(吕祖谦《东莱博议》)‎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飞漱其间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 拄杖无时夜叩门 (7). 发愤忘食 (8). 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解析】‎ - 30 -‎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拂、知、漱、潦、浊、拄、叩、愤。本题还要注意不要错写漏写虚词。‎ ‎【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这辆车 老舍 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租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 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地痛快,因为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等主顾时多留神,少争胜。在僻静的地点,可以从容的讲价。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象只好信任他。车拉到终点了,人们问道,“哟,这么偏的地,都认识呀?”他不说话,就憨厚地那么一笑。‎ - 30 -‎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他重租了新车。看着这辆车,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心想值一百出头。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 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的。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买上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 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面儿的。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道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 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 30 -‎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他坐在新脚垫儿上,细细端详自己的车,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 ‎(节选自《骆驼祥子》,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改)‎ ‎12.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用“两条瓠子”来比喻祥子脚脖子肿胀的情形,反映了拉车起始阶段的艰难,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文中“等主顾时多留神,少争胜”“在僻静的地点,可以从容的讲价”等细节,表明祥子已经初步摸索到了招揽生意的技巧。‎ C. 文中详细地列举新手、老者们、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人拉车的跑法,主要目的是展示了作者对拉车行当的熟悉程度。‎ D. 卖车的铺主在卖车时的动作、语言描写,非常精彩,既表现了他对自己货品的自信,也体现他察言观色,善于做买卖的特点。‎ ‎13. 请简要概括文中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14. 请探究“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的丰富意蕴。‎ ‎【答案】12. C 13. 出生贫苦,洁身自好、吃苦耐劳、善于思考(谨慎小心、遇事有心眼)、有上进心(有追求)的劳动者。 ‎ ‎14. 用车来作为对自己的礼物,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把当天当作车的生日,表明对新车的爱惜,对拉车行当的热爱;人车一起过生日,对自己城里生活的满意,也包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 30 -‎ 项,“作者对拉车行当的熟悉程度”错误,原文“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应该是通过对比,凸显了祥子对拉车方法用心程度之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先在文中找出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叙述、议论等,然后选择能概括人物形象的词汇组织答案,可先用一到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人物形象,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筛选出与祥子这一人物相关的描写、评价性的语句,提取相关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可以先给祥子的身份定位,下层劳动人民。原文“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可以看出他出生贫苦;“这使他非常地痛快,因为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等主顾时多留神,少争胜。在僻静的地点,可以从容的讲价。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象只好信任他。车拉到终点了,人们问道,‘哟,这么偏的地,都认识呀?’他不说话,就憨厚地那么一笑”,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劳;“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的”,可以看出他洁身自好、善于思考、有上进心。‎ ‎【14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探究句子的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包含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再看对人物、情节、主旨的作用。从文中的表述可知,“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而所谓的生日就是一个人获得生命的日子,祥子通过苦干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子,这也正是他新人生的开始,以“生日”表现他的新生,表现自己幸福生活的开始;可以把人与车的生日算在一块,表明了祥子把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表明他爱车的程度,他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摆脱贫困,过上像样的生活,表现了他对有车后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2.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 ‎3.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 ‎4.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独运 工匠精神是媒体的热门词,一些相关联的事物也被笼统称为工匠精神,他们把“匠心独运”之匠心视同工匠之初心,甚至造出“匠心精神”这样的词汇。执着、专注、忍耐、毅力、坚守、信仰、负责任、追求完美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却指文学、艺术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专指创造性活动。以手工艺术为例,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从心意识到眼睛,再到指挥双手进行有独创性劳动的过程,它的反义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不仅感情和一般思虑出自于心,思想也出自于心,当下的设计、创意、意匠、谋划、创造等,自然也都出自于心。陆九渊把“心”看成宇宙本体,他在《杂说》中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有手工艺品都是存在于现象界的事物,同一种功能的器物可以有无数的变化,说明现象界的确有变动不居的特征,但变来变去,却总还让人能识别是什么。变中有常、常中有变,操纵这种变化的便是心意识。所谓“匠心独运”正是强调巧思、设计、独创性在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上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匠心独运”的事例。如《南部烟花记》记述了张丽华所居“桂宫”的种种匠意:“于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屏风),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为营造月中蟾宫荒寒而清华的环境氛围,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技巧。有“匠心独运”在先,普通材料也可以被提升到至美境界。‎ - 30 -‎ 理论上,设计的重要性无须再讨论,但在手工艺行业里总有人错误地把“工巧”视为第一要务,因此虛耗人力物力,制造出许多构思平庸,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器物或环境。比如《拾遗记》记述了汉代工匠为赵飞燕所居昭阳殿做的室内装修,它匠意不明,一味地堆砌贵重财物,营造的环境气氛太过怪异,既没有考虑其适用功能,也谈不上美。‎ ‎《考工记》将制作精工产品规定为手工业生产的目标,将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以及四者的结合,看作必备的条件和重要的生产方法。工巧在其中仅仅是条件之一,显然不是孤立的。能称得上工巧的人,一定对天时、地气、材美有特别的“识见”能力。而不凡“识见”其实也被称之为“匠心独具”。‎ ‎《婺源县志》中有一个故事:一位名叫瓖的艺人,禀赋奇异,屡屡推出佳作。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有一双慧眼,能够从古残石堆中发现异材。宝玉、石雕类手工艺很讲究随形设计巧色利用。一般人面对一块璞玉或石料断然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那些既有眼力又懂剪裁设计的人,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色和自然质地的分布走向来塑造艺术形象。‎ 人的双手是靠心脑和眼睛控制的,心脑不开窍或者修养不够,双手只会循规蹈矩,做机械性的简单劳动。心眼活了,眼睛尖了,手才会思想。所以,技艺固然重要,“匠心独运”在手工艺中更为重要。‎ ‎(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匠心独运”指的是文学、艺术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专指创造性活动。‎ B. 所谓的“匠心独运”强调技艺、巧思、设计、独创性在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C. 手工艺品是存在于现象界的事物,具有有变动不居的特征,操纵这种变化的是心。‎ D. 拥有天时、地气、材美的“识见”能力,再与工巧相结合,可以制作出精工产品。‎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匠心独运”在手工艺术方面,表现为从手到眼,再到心有序进行独创性劳动的过程。‎ B. 设计者运用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技巧,营造月中蟾宫荒寒而清华的环境氛围。‎ C. “心眼活了,眼睛尖了,手才会思想”强调了“匠心独运”在手工艺中的重要地位。‎ D. 璞玉或石料可以被有眼力又懂剪裁设计的人按照色、质的分布走向来塑造艺术形象。‎ ‎17. “匠心独运”的缺失,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案】15. B 16. A ‎ ‎17. 把工匠精神当做“匠心独运”;把“工巧”放在第一位;双手只会循规蹈矩,做机械性的简单劳动。‎ ‎【解析】‎ ‎【15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强调技艺、巧思、设计、独创性在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所谓‘匠心独运’正是强调巧思、设计、独创性在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技艺不是“匠心独运”所强调的内容。‎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表现为从手到眼,再到心有序进行独创性劳动的过程”,从“从手到眼,再到心”顺序错,原文“以手工艺术为例,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从心意识到眼睛,再到指挥双手进行有独创性劳动的过程,它的反义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应该是“从心到眼,再到手”。‎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原文“工匠精神是媒体的热门词,一些相关联的事物也被笼统称为工匠精神,他们把‘匠心独运’之匠心视同工匠之初心,甚至造出‘匠心精神’这样的词汇。执着、专注、忍耐、毅力、坚守、信仰、负责任、追求完美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 ‘匠心独运’却指文学、艺术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专指创造性活动”,可以概括为把工匠精神当做“匠心独运”;“理论上,设计的重要性无须再讨论,但在手工艺行业里总有人错误地把‘工巧’视为第一要务,因此虛耗人力物力,制造出许多构思平庸,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器物或环境”,可以概括为把“工巧”放在第一位;“人的双手是靠心脑和眼睛控制的,心脑不开窍或者修养不够,双手只会循规蹈矩,做机械性的简单劳动。心眼活了,眼睛尖了,手才会思想”,可以概括为双手只会循规蹈矩,做机械性的简单劳动。‎ - 30 -‎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的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宋体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其中,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宋体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古籍印刷的需要。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版大多采用长方形的木板来完成。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木板上有天然的竖直方向的纹路,而制版一般都是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与木板纹路方向一致,不太容易刻出印槽来;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成直角方向,就容易将木材纤维刻出印槽来。因此字体的横向较细,竖向线条较粗。但由于横向线条比较细,横向线条的端点就容易磨损,因此匠人们将其端点进行加粗处理。雕刻制版的刀工刻制的字,整体面貌呈现横平竖直。‎ 为什么横平竖直是最好的选择?雕刻制版是一个耗时长、工序慢的工作,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本书就要雕刻大量的木板。如果要刻出毛笔手写体的变化多端,圆润细腻的特点,则刻字必然比横平竖直要大得多。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能太大,毛笔的手写体就不能作为雕版印刷的主要字体。‎ - 30 -‎ 古代所刻的宋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明朝时期,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于是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却依旧称之“宋体”。明代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粗壮、字形厚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其后,一些刻书匠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看上去清新悦目。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宋体的笔画变得横细竖粗、字形方正,这一类宋体字延续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刻本的特征,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如万历本《礼记集注》。当时也有一类字形较长,“横细竖粗”更明显,如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 到了清代,宋体字进一步发展,康熙中期以后逐渐形成清代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此时的宋体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于后来我们熟悉的印刷体。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竖画起笔、横画收笔开始出现了三角装饰,与现代宋体字基本相同,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字体,这就是仿宋体。“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其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8. 下列对文中“雕版印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印刷术对汉字形体直接产生影响,使字体呈现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特点。‎ B. 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版工匠大多采用长方形的木板来完成雕刻制版。‎ C. 匠人们刻制字横向线条、竖向线条时,竖向线条更容易在木材上刻制出来。‎ D. 毛笔手写体不能作为雕版印刷的主要字体,与它变化多端,圆润细腻有关。‎ ‎1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所刻的宋体有肥瘦两种,可无论肥瘦,都横细竖粗,方方正正,古朴端庄。‎ B. 洪武体主要特征是横划很细、竖划粗壮、字形厚扁,可用于职官的衔牌、告示。‎ C. 肤廓体是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的,横平竖直,易于雕刻,清新悦目。‎ D. 到康煕中期,宋体字已经大体定型,其竖画起笔、横画收笔都出现了三角装饰。‎ ‎20. “宋体字”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A 19. D ‎ ‎20. 制版上,笔划横细数粗,适合木板纹理;成本上,字体方正,雕版可少用木板;审美上,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 30 -‎ 项,“印刷术对汉字形体直接产生影响”错误,原文“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由此可知直接产生影响不是印刷术,而是刻字用的雕刻刀。‎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D项,“到康煕中期,宋体字已经大体定型,其竖画起笔、横画收笔都出现了三角装饰”中“康熙中期”错误,原文“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竖画起笔、横画收笔开始出现了三角装饰”,由此可知应是乾隆时期。‎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原文“其中,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宋体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古籍印刷的需要。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版大多采用长方形的木板来完成”,可以概括为制版上,笔划横细竖粗,适合木板纹理;“为什么横平竖直是最好的选择?雕刻制版是一个耗时长、工序慢的工作,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本书就要雕刻大量的木板。如果要刻出毛笔手写体的变化多端,圆润细腻的特点,则刻字必然比横平竖直要大得多。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能太大,毛笔的手写体就不能作为雕版印刷的主要字体”,可以概括为成本上,字体方正,雕版可少用木板;“明朝时期,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于是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却依旧称之‘宋体’”,可以概括为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使命,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保家卫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为民众谋幸福,也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的为世界谋大同……人因寻求使命而无比坚定,因肩负使命而愈显尊严,因履行使命而更加崇高。‎ - 30 -‎ ‎【答案】【例文】‎ 担负使命 有人说;“背上使命是辛苦疲惫的,但人因使命而成为强者。放弃使命是轻松却又无知的,如果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就不复有生命存在。”因为有了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因此军人就必须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老师的使命是教育下一代,因此他就必须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因此他就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必须担负起自己的使命。‎ ‎“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成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份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正是有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感,杨业功始终从临战的状态、实战的标准和“倒计时”的紧迫感,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打不赢未来战争,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聚精会神谋打赢,义无反顾、不知疲倦地为打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名唤昭君的绝代女子,放弃了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放弃了歌舞升平的华丽后宫,担负起维系和平安定的重任,用一生的流年换取大汉百姓的安定,撑起大汉王朝的半边天。同样是女子,担当民族使命的女子会迸发出无比顽强的精魂。‎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朔北的环境严酷,大漠的狂风凛冽,血色残阳勾勒出一个伟岸的剪影——苏武,那个用忠贞大义担当起国家使命的英臣,在富华豪奢与民族大义之间选择担当起国家的使命重任。即使历经千磨百炼,担着使命的他,步履却越发坚实沉稳,在驼铃凄怆的歌声中,呼啸——“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担当着国家使命,人的精神会变得无比坚韧强大。担起国家使命,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起民族使命,岳武穆沉吟“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那些为民族为国家担当起使命的人们,让我们仰止。‎ 我们生逢斯世,也要勇于担当,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勇敢地担负起自己使命,创造人生的精彩,书写生命的辉煌。‎ ‎【解析】‎ - 30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立意,并围绕立意选材创作的能力。写作时要抓住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原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写的文体即可。材料可以分成两部分理解:第一部分先揭示了使命的内涵,可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保家卫国,可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为民众谋幸福,也可以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的为世界谋大同……从这里我们可以写各式各样的使命;第二部分阐明了使命的意义,我们因寻求使命而无比坚定,因肩负使命而愈显尊严,因履行使命而更加崇高。所以作文的立意可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使命感,青年的使命,教师的使命,医生的使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命,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我们要肩负自己的使命,我们要履行自己的使命,使命的意义等等。‎ 参考立意:‎ ‎1.青年的使命;‎ ‎2.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使命感;‎ ‎3.我们要履行自己的使命;‎ ‎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命。‎ 行文结构:开篇写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命,我们每个人应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接着举了杨业功担负了自己军人的使命,打赢很多的“战役”;接着举了王昭君、苏武担负起了国家民族的使命而名垂青史;最后总结我们仰视担当着国家使命的人,因而我们也要担负起自己的使命。‎ 素材:‎ ‎1.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狮。他用尺寸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 ‎2.青春确实美好,每个人都意识得到这一点,但我们不要身在这美好年华中只看到了它闪耀而忽略了使命的重要。现在,我们是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确实是生气蓬勃的朝阳;但别忘了我们也肩负着使命,我们还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请放下所谓的“让别人说去吧”,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对于青春使命,我们的青春更需要这样的警醒:“把自己该走的路走漂亮了,才可以去走自己想走的路。”而我们所肩负使命则更应铭记这一句提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 - 30 -‎ ‎.培根说过:“青春是易逝的,你挥霍它,时间也会抛弃你。”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是我们最先触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然而,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呢?x有人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说:“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 ‎4.应该说您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权力,更不怎么富有,但您的使命是高尚的,您的心血洒在未来的祖国的后起之秀上,不吝惜每一滴汗水,把每一份力量都给了您这群可爱的学生们。我敬佩您、我羡慕您,我敬佩您有渊搏的知识,可以在讲桌上海阔天空地谈论,我羡慕您有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孩子,他们是这样依恋您,爱戴您,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会继续您的使命。‎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试题Ⅱ(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固谓苏明允之文,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虽《春秋》立言,亦不过如是。概而论之,惟明允可以当此,非子固亦不能形容至此也。鲁直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乃真知摩诘者惟其能知之然后能发明其秘要须咀嚼久始信其难。然则何独诗邪?凡落笔皆能如明允,斯可与论文矣。‎ 节选自李之仪《姑溪集》)‎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 明允、鲁直、摩诘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4. 请解释“虽《春秋》立言,亦不过如是”中“是”的含义。‎ ‎【答案】22. 鲁直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乃真知摩诘者/惟其能知之/然后能发明其秘要/须咀嚼久/始信其难 ‎ - 30 -‎ ‎23. (1). 苏洵 (2). 黄庭坚 (3). 王维 ‎ ‎24. 苏明允的文章语言简约,含意丰富。‎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鲁直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意思是黄鲁直因为摩诘的六言诗才得到这种方法,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乃真知摩诘者”,意思是才真正了解摩诘,在其后断开;“惟其能知之然后能发明其秘要”,“之”是“能知”的宾语,“然后”之前后有承接关系的,在“然后能发明其秘要”前面断开;“然后能发明其秘要”,意思是然后才能明白他的奥旨精义,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须咀嚼久”,意思是必须反复体会很久,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本题主要考的是古代作家的名字跟字的关联,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对作家的注释的相关内容。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是”在文中是代词,根据上文的内容和语境,代的内容是“曾子固谓苏明允之文,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意思是曾巩说苏洵的文章,内容丰富而不多说一句,语言简约而不少一词。‎ - 30 -‎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曾巩认为苏洵的文章,内容丰富而不多说一句,语言简约而不少一词,即使《春秋》立论,也不过如此。总括地评论,只有苏洵可以这样评论,我自己也达不到这个程度的。黄庭坚因为王维的六言诗才得到这种方法,才真正地了解王维,只有能了解了王维,然后才能明白他的奥旨精义,必须反复体会很久,开始确实很难。那么为什么只有诗歌呢?凡是落笔写文章都能做到像苏洵那样,这就可以与他的文章相提并论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特意挂印封金,然后才从曹操处离开,这体现出关羽看重名节,光明磊落的精神。‎ B.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前,疑心重的曹操因为中了庞统的反间计,误杀了蔡瑁、张允二人,后发现上当,但已来不及了。‎ C. 《社戏》中,作者通过描写“平桥村”景美、人美、情美,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并在其中寄托自己美好的理想。‎ D. 《茶馆》中,秦仲义说“我老觉乎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这表明他有爱国心、有民族自尊心。‎ E. 《哈姆莱特》中,王后乔特鲁德具有双重性格: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他弟弟,表明其薄情寡义;对于哈姆雷特表现出关切,表明其母性未泯。‎ ‎【答案】B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做这类题目,不仅要对名著的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所了解,还要对与主要情节、重要人物有关的细节内容保持必要的关注。中外名著是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 B - 30 -‎ 项,“疑心重的曹操因为中了庞统的反间计”错误,《三国演义》中相关的内容: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酣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急于立功的蒋干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蔡瑁和张允被杀,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由此可知应该是在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 E项,“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他弟弟,表明其薄情寡义”错误,《哈姆莱特》中中相关的内容:面对老国王的突然死亡,她和哈姆莱特一样,伤心不已,但是考虑到以后无所适从的处境,她有且只有选择答应新国王的求爱,做他的新娘,才能避免被遗弃的下场,依旧享受一国之后的荣华富贵,延续人生的幸福。同时,这桩新婚事也获得了大臣们的诚意赞同。由于没有社会舆论的纷扰,乔特鲁德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由此可知,对于乔特鲁德来说,与新国王结合是自己的最佳选择,既能确保王后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受动摇,又能满足人性深处压抑的性欲和情欲。‎ 故选BE。‎ ‎26.简答题 ‎(1)《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湘云抽到的是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请简述黛玉改字的依据。‎ ‎(2)《边城》具有遗憾之美,种种遗憾与人心的隔膜是分不开的,而这种隔膜又常常发生在亲人和爱人之间。请从翠翠的角度,请加以说明。‎ ‎【答案】(1)在宝玉等人过生日当天,湘云喝醉了酒,图凉快,在小山后芍药丛中,选了一块背板石凳,用鲛帕包了一包花瓣枕着,酣然入睡。‎ ‎(2)老船夫不知道翠翠心仪的是傩送,一心想促成她与天保大老的婚姻;翠翠知道傩送爱的是自己,却一直没有给予明确的回应。‎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题干后面的原文是“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在原的表述是“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花落了一身,蜂围蝶绕。众人扶唤起探春,探春口中犹做酒令”,因为湘云喝醉了酒,图凉快,在小山后一块背板石凳酣然入睡,所以黛玉把“夜深”改为了“石凉”。‎ ‎(2‎ - 30 -‎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已经告知《边城》具有遗憾之美,种种遗憾与人心的隔膜是分不开的,并且明确从翠翠的角度,谈论她与亲人和爱人之间隔膜。原文老船夫是她的外祖父,原文相应的主要内容:翠翠年方十五,情窦初开。虽然从第一个端午节夜晚偶然邂逅二老,心中产生异样情感,但在二老面前却总是躲躲闪闪。这可难为了老船夫,当天保大老派人来提亲时,老船夫因不明翠翠心思,说话吞吞吐吐,引起了大老的不满。一天,兄弟俩终于在一个平静的溪边,不动声色地把话挑明了。他们商定,同时到翠翠家对岸小溪的高崖上唱情歌,由苍天选择。老船夫听到情歌,迫不及待地往城里向大老报信,说事情有望。不料,这歌却是二老唱的。由此可知老船夫与翠翠是有隔阂的,他不知道翠翠的心事,一心撮合翠翠和天保的婚事;翠翠和傩送是有隔阂的,翠翠知道傩送爱的是自己,却没有给予明确的回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姿。”这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的一段著名书论。“唐代尚法”,即说重视法度是唐代书法的主流。唐代书家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总结,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因此,唐人的楷书表现用笔应规入矩,即使是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逐渐改晋人兼用侧锋的笔法,而追求纯中锋的用笔。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与端正劲健的“唐楷”,这其中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典范之一。‎ ‎《玄秘塔碑》极重法度,为唐尚法的典范。从笔法上看,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横细竖粗,字中如有两个竖画,则左细右粗,成为一种范式。当然整齐中也不乏变化,如“点”就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从结字上看,中宫紧凑,字画向外辐射。撇捺舒展,刚劲挺拔,疏朗萧散,收到寓动于静的艺术效果。从审美上看,《玄秘塔碑》体势秀劲,神气清健。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杜甫也说:“书贵瘦硬方通神”。《玄秘塔碑》是“形质”“神采”兼有之。正如苏轼所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正是因为《玄秘塔碑》艺术造诣如此之高,对后世学书者,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同时“欧虞颜柳”作为唐楷四家,在书史上是有特殊意义的,也几乎成了入书的唯一门径。他们展示给社会的不仅有严整的法度、鲜明的个性,更多的则是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严肃、执着。在他们的作品中“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处处显示着“心正笔正”的人格魅力。‎ ‎27. 第一段中“唐代尚法”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28. 概括材料中《玄秘塔碑》的艺术特色。‎ - 30 -‎ ‎29. 从文中看,“唐代尚法”有什么意义?‎ ‎【答案】27. 首先是总结前人书法,做到规范化、精微化;然后用笔上,应规入矩,追求纯中锋;最后在风格上,形成森严雄厚、端正劲健的特点。 ‎ ‎28. 从笔法上看,齐中有变;从结字上看,寓动于静;从审美上看,形神兼备。 ‎ ‎29. 提供了后人学书的范本;展示了对文化艺术严肃、执着的精神;显示了“心正笔正”的人格魅力。‎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概括。原文“唐代书家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总结,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实行了规范化和精微化”,概括为总结前人书法,做到规范化、精微化;“因此,唐人的楷书表现用笔应规入矩,即使是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逐渐改晋人兼用侧锋的笔法,而追求纯中锋的用笔”,概括为用笔应规入矩,追求纯中锋;“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与端正劲健的‘唐楷’,这其中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典范之一”,概括为形成森严雄厚、端正劲健的风气。‎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依据选定区域的“关键词”加以分析和概括。本题概括《玄秘塔碑》的艺术特色,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加以概括就可以了。原文“从笔法上看,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横细竖粗,字中如有两个竖画,则左细右粗,成为一种范式。当然整齐中也不乏变化,如‘点’就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概括为从笔法上看,整齐中也不乏变化;“从结字上看,中宫紧凑,字画向外辐射。撇捺舒展,刚劲挺拔,疏朗萧散,收到寓动于静的艺术效果”,概括为从结字上看,寓动于静;“从审美上看,《玄秘塔碑》体势秀劲,神气清健。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杜甫也说:‘书贵瘦硬方通神’。《玄秘塔碑》是‘形质’‘神采’兼有之”,概括为从审美上看,形神兼备。‎ ‎【29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原文“正是因为《玄秘塔碑》艺术造诣如此之高,对后世学书者,起到了典范的作用”,概括为给后人学书提供了的范本;“他们展示给社会的不仅有严整的法度、鲜明的个性,更多的则是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严肃、执着”,概括为展示了对文化艺术严肃、执着的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处处显示着‘心正笔正’的人格魅力”,概括为显示了“心正笔正”的人格魅力。‎ ‎ ‎ - 30 -‎ ‎ ‎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