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泰州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 1925 年 8 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 的,1930 年,陈寅格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他 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 1981 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拟 成立相关研究机构。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 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煌 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了。20 世纪 80 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影响最 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 早在 1956 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 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是 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 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则敦煌一 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料。廓大到全河西,全西域,乃至中央 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姜亮夫先生所定 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新疆、中亚地区的 历史及出土的文物。在 1983 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了《敦煌学规 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 卷子算作‘学’。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 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 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 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 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国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 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这样也容易混淆敦煌学与西北史地学、吐 - 2 - 鲁番学、中西交通史、中亚史等学科的界限。 另一个有影响的观点是周一良先生提出的。1983 年 5 月,周一良在为《敦煌遗书论文集》 作序时说:“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 学科。如果概括地称为敦煌研究,恐怕比“敦煌学”的说法更为确切、更具有科学性吧。” 由于周先生是提出“敦煌学”一词的陈寅恪先生的学生,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所以 他的意见在学术界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当时,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也不称“敦煌学”,而称 “敦煌”研究。 1984 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他们 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 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 敦煌版本文献研究。针对林家平等学者的意见,我发表了《试论敦煌学及其研究对象——兼 与林家平等同志商榷》,对学界已有的敦煌学、敦煌研究、敦煌文献研究进行了考辨,提出“所 谓敦煌学,就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 的一门学科”。 2001 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 ‘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此外,郝春文最早将敦煌学定义为交叉学科。 敦煌文献发现已经 120 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 象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敦煌学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摘编自刘进宝《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材料二: 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 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 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 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当然,作为交叉学科的敦煌学,与我 们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在认识世界过程 中,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解决共同问题产生的学科交融,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产生的新的 学科领域,其核心和实质是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互相渗透,渗透的目的是为了解 决同一问题。而敦煌学的多学科交叉则只是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 因为诸多不同学科的资料都是在敦煌发现的。所以敦煌也就成了敦煌学的特定空间范围,这 是敦煌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标志。如历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整体上看,这门学 - 3 - 科不属于敦煌学,但如果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古代的历史问题,就属于敦煌学 的范围;当然,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的古代历史问题也还仍然属于历史学的范 围。这样,敦煌学就与历史学产生了交叉。其他如宗教、语言、文学等学料的情况可依此类 推。所以,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 (摘编自郝春文《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刘进 宝、荣新江等。 B. 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导致其对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没有得到学界 的广泛赞同。 C. 周一良提出“敦煌学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的意见影响广泛,仅仅是由于他是陈 寅恪的学生。 D. 以地名学的敦煌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目前仍有 一定的争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 了相当的成果。 B. 如果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文科,也有自然科学。因此学科交叉是敦煌 学的本质特征。 C. 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术、 医学等各类材料。 D. 敦煌学作为集合体与历史学、宗教学等单体学科面貌明显不同,不少学者认为敦煌学不是 一门学科。 3. 在刘进宝看来,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 宗教影响下的敦煌变文源头考释 B. 敦煌曲子词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探析 C. 敦煌景区情景剧《丝路花语》演出 D. 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研究 4. 文章说敦煌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兴”的理解。 5. 文化研究者应怎样从事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 4 - 【答案】1. D 2. C 3. C 4. (1)时间短。从 1925 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 100 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 开放以后。(2)发展快。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3)研究对象和方式新。与一般的交叉学 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4)命名方式新,“以地名 学”。 5. (1)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 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2)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 (3)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如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 项,“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 刘进宝、荣新江等”说法错误。荣新江不是,原文的表述是:2001 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 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 学问。” B 项,“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说法错误。由原文“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 范国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 太宽了的原因”可知,原文的表述是“可能”,选项过于绝对。 C 项,“仅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说法错误。原文原因中还有“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 地位”,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 术、医学等各类材料”说法错误。“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讲的是一般学科,所 以错。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 项,敦煌景区情景剧是文创活动,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 - 5 -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结合“‘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 1925 年 8 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 的”“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 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分析可知,从 1925 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 100 年,国内大规模 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新兴”指研究的时间短。 结合“敦煌文献发现已经 120 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分析可知,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新兴”指发展快。 结合“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 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 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 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分析可知,与一般的交叉学科不同, 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新兴”指研究对象和方式新。 结合“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分析可知, 敦煌学“以地名学”。“新兴”指命名方式新。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的能力。 结合“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 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 要结合来研究才行’”分析可知,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 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 结合“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 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 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 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分析可知,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 的非凡价值。 结合“1984 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他 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 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 - 6 - 敦煌版本文献研究”分析可知,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故研究文化要有批判 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嘉峪关的味道 胡美英 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 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 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 便可摸到。 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 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 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 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 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老是嘴唇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 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 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 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就 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 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 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 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 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而我, 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 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 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 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 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 - 7 - 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 味蕾里,只是我从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 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 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 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 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 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 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东西、想 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 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 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 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 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 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 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 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 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 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 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 嘉峪关这座域,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 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 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描写树上的鸟雀、椿树和各种果树,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旨在强调嘉峪关这座 城市环境的优美以及人们生活的安定。 B. 文章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的场景描写。富有极强的画面感,让人感受 到嘉峪关这座城市的沧桑和发展。 C. 文中写嘉峪关这座城市有作者常去的店、喜爱的服装城、专业的修鞋师傅和讲信誉的裁缝 - 8 - 铺,意在强调这座城市的独特性。 D. 文章结尾作者深情独白“我回家了”,凸显了作者对嘉峪关这座城市深深的依恋和喜爱, 以及对第二故乡的认同和礼赞。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写在深圳超市看见“嘉峪关酿皮”这件事,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发 展,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人们也能感受它的魅力。 B. 文中作者连用五个“想念”,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不同季节人们生活的乐 趣,情感抒发恣意而又浓烈。 C. 文章中多次写到作者家人相聚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从一个家庭来展现一座城 市,表达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角度独特。 D. 文章叙述从容淡定,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对嘉峪关味道的品味渐次深入,表达了作者对这 座城市变化的感受,从一座城市的变化来见证时代的发展。 8. 本文所写的嘉峪关的味道,有实有虚,请分别加以说明。 9. 本文写嘉峪关的味道,但花了不少笔墨写小树苗,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A 8. 峪关草木青翠、各种水果和羊肉串、花样面食等舌尖上的味道,是实味;家庭的温馨,城 市的发展,生活的安逸和社会的和谐等不同的滋味和气息,是虚味。 9. (1)突出星星点点的小树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对改变嘉峪关空气的味道以及城市发展 所起的巨大作用;(2)以物喻人,“我”作为外乡人,像小树一样移居、扎根、融入嘉峪关, 小树给了我精神的慰藉,彰显嘉峪关城市味道的包容性、多元性;(3)以小见大,表现主题, 告诉人们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无数像小树苗一样透着韧劲、执着气质的人们凝心聚力,共同 努力。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 项,“意在强调这座城市的独特性”理解错误。“独特性”没有根据,这是一般城市的共性。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 项,“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发展”理解错误。这是以小见大手法,不是象 - 9 - 征手法。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本文所写的嘉峪关的味道,有实有虚, 请分别加以说明”,作答本题,首先要辨明“虚实”的概念,通读全文可知,这里的“虚实”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虚和实,而是指嘉峪关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主观上的感受。然后从文中找出 佐证即可。 由“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 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 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 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 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 现在眼前”分析可知,峪关草木青翠、各种水果和羊肉串、花样面食等舌尖上的味道,是实 味; 由“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 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 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东 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分析可知,家庭的温馨,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安逸和社 会的和谐等不同的滋味和气息,是虚味。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本文写嘉峪关的味道,但花了不 少笔墨写小树苗的原因。 首先,结合“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 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 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 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 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 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 区别”分析可知,现在的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星星点点的小树 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对改变嘉峪关空气的味道以及城市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结合“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 10 - 分析可知,作者以物喻人,“我”作为外乡人,像小树一样移居、扎根、融入嘉峪关,小树 给了我精神的慰藉,彰显嘉峪关城市味道的包容性、多元性; 当年星星点点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 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当年“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 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的嘉峪关现在“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 别”,城市发生了巨变,故作者对小树苗的描写,旨在以小见大,表现主题,告诉人们一座 城市的发展需要无数像小树苗一样透着韧劲、执着气质的人们凝心聚力,共同努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征.至。叔英固 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 迁汉阳知县,多惠政。岁旱,绝食以祷,立应。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 归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又曰: “太祖除奸剔秽,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 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 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元妙观银杏树下。 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 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 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 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贾 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载一时。但事有行 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 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 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 孺不能用其言也。 时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王叔英传》) - 11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 浴更衣冠/ B. 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 浴更衣冠/ C. 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 浴更衣冠/ D. 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 浴更衣冠/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 教授,学官名,宋代始设,主管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官阶为正七品。 C. 翰林修撰,官名,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 D. 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叔英任知县时,施行仁政,一心为民,曾给皇帝献策并得到赞许和采纳。 B. 京城失守,国事难为,王叔英以死尽忠,后来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也一同自尽。 C. 当时井田制虽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为依据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变。 D. 王叔英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彻,委婉中透出心迹,表露出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 (2)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14. 文中王叔英的信中给方孝孺提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治病太急有时(或“也许”)损伤身体,除草太猛有时(或“也许”)损害庄稼。 病治好应调养血气,草除完应培育庄稼的根苗。 (2)贾谊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却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周勃、灌婴 之类的人能够说他坏话。 14. 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要考虑国君对建议的态度;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变化;要 考虑民生问题。 - 12 -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叔英谓泰贰心”,“叔英”是本句的主语,应归为本句,排除 AD;“乃相持恸哭”, “相持”是“恸哭”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 C。 句子译为:恰逢齐泰奔逃而来,王叔英认为齐泰有反叛之心,想捉住他。齐泰告诉他原因, 于是相互抱持恸哭,共同谋划今后的举措。不久,王叔英知道国事不可有所作为,于是沐浴 更换衣帽。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理解错误。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 辟。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B 项,“京城失守,国事难为,王叔英以死尽忠,后来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也一同自尽”说法 错误。并非“一同自尽”,妻子金氏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被关进锦衣卫监狱,投井而死。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关键点: (1)“去病”,治病;“严”,严重、猛烈;“伤”,损伤;“调燮”,调养,调理。 (2)“易言”,轻易进言;“属”,类;“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的坏话。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 者也”分析可概括出: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由“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分析可概括出:要考虑国君对建议的 - 13 - 态度; 由“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 建之类是也”分析可概括出: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变化; 由“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分析 可概括出:要考虑民生问题。 参考译文: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年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一同被征召至 京城。王叔英坚决推辞,回到家中。洪武二十年,王叔英凭推荐担任了仙居训导,后改任德 安教授。 王叔英调任汉阳知县,多有仁政。年逢旱灾,王叔英绝食祷告,立刻得到了应验。建文 时期,王叔英被召回担任翰林修撰。向皇上进呈《资治八策》,说道:“(皇上)应致力于多 问多学,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好恶,明辨邪恶与正直,接纳规劝和直言,察清(官员)是否有 才,慎重地对待刑罚,明晓事情的利与害,裁定法律制度。”又说道:“太祖铲除奸邪,剔 除污秽,抑制豪强,消灭凶恶势力,如同医生治病,又如农民除去田中杂草。治病太急有时 损伤身体,除草太猛有时损害庄稼。病治好应调养血气,草除完应培育庄稼的根苗。”皇上 赞许并加以采纳。 燕兵到了淮水边,王叔英奉朝廷之命招募士兵。走到广德,京城失守。恰逢齐泰奔逃而 来,王叔英认为齐泰有反叛之心,想捉住他。齐泰告诉他原因,于是相互抱持恸哭,共同谋 划今后的举措。不久,王叔英知道国事不可有所作为,于是沐浴更换衣帽,写了绝命词,把 它藏在衣襟间,在元妙观银杏树下上吊自尽。天台道士盛希年在离城西面五里的地方安葬王 叔英。燕王做了皇帝,陈瑛查抄了王叔英的家产。妻子金氏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被关进锦衣 卫监狱,投井而死。 王叔英与方孝孺亲密友好,常用道德义理相切磋。建文初年,方孝孺想推行井田制。王 叔英写信给他说:“大凡人拥有某方面的才学固然难得,但是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尤其 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是能运用自己才学的人;贾谊对于汉文帝,是不能正确运用自己 才学的人。张良知晓汉高祖可以实行(他的建议)然后进言,所以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 到好处。即使像樊哙、郦食其那样受亲近的人,陈平和周勃那样受信任的人,萧何和曹参那 样受重用的人,也没有人能离间他们。贾谊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却轻易进言,并 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周勃、灌婴之类的人能够说他坏话。现在明君良臣相逢,这是千年难 逢的好时机。只是天下的事本来有既能通行于古代,也能通行于现在的,如夏代的历法、周 - 14 - 代的冠服就是这一类。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不能通行于现在的,如井田制、分封制就是这 一类。可通行的就施行,人们遵从它就容易,百姓就以获得它的好处为乐。难通行的却施行, 那么人们遵从它也就困难,百姓就遭受祸患。”当时虽然井田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 为依据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变,但对现实状况没有帮助,成了燕王(后来罪责他)的借口。 谈论这件事的人佩服王叔英的见识,为方孝孺没有采纳王叔英的话感到可惜。 当时御史古田人林英也在广德招募士兵,知道国事无法拯救,拜了两拜就上吊自尽了。 妻子宋氏被关进了监狱,也上吊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归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注〕 刘长卿 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 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 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 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 [注]①本诗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者从贬地南巴(今广东电白)北归时。至德,唐县名,故 址在今安徽池州东至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扣题目中的“北归”,交代了归途所走的路线,并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B. 颔联“始知”与“空见”相对,“空”指天空,引发作者对南巴生活的回忆。 C. 由南到北,景象在变,气候特点在变,诗人内心的感触也在发生着变化。 D. 全诗即事感慨,因景抒情,语言直白浅近,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风。 16. 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5. B 16. (1)首联讲旧路重过,心事蹉跎,寓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2)中间 两联借南北景象差异与感受的不同,表达被贬南方的失意;(3)尾联写与邻居华发俱生,相 逢于他乡,抒发了年华易逝的喟叹与对家乡的挂念。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B 项,“‘空’指‘天空’”理解错误。“空”不是指天空,而是只是、徒然之意。 - 15 -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意思是我的人生已经蹉跎,心事重重,依然走着 曾经走过的旧路。“蹉跎”“重过”,寓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颔联、颈联“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意思 是说靠近北地才知道黄叶一落,望向南方只看到漫天的白云。在南方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人已将老,寒天的水依然泛起波澜。中间两联写南北景色的差异与感受都是不同的,北方“黄 叶落”“人将老”,南方“白云多”“水自波”,既表达了年华已逝的感慨,也表达了被贬 南方的失意; 尾联“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意思是我们相逢的时候若都是满头华发,会问一 句:故园的秋草长的怎么样了?尾联写“华发”,感慨年华易逝;“故园秋草复如何”,借 问“秋草”表达对故乡的牵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抒发了备尝艰难之苦和家愁国恨难以排遣的情愫。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 即使有“___”之志,也难免会“__”。 (3)《《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 【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封狼居胥 (4). 赢得仓 皇北顾 (5). 君子喻于义 (6). 小人喻于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1)“备尝艰难之苦和家愁国恨难以排遣的情愫”是提示,注意“潦”的书写; (2)“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是提示,注意“胥”“仓皇”的书写; (3)“‘君子’和‘小人’不同价值追求”是提示,注意“喻”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 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 - 16 - 婉转,灵动,鲜活,有趣。 我从儿时起就开始琢磨鸟语,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是鸟语盲。但有一点我是明白了:鸟 无论说了什么,无论怎么说,鸟的语汇里,都没有仇根、势利、贪婪、互相伤害等等恶劣阴 暗的语词,也没有谄媚讨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等等丑恶奴性的语词,相反, 鸟总是充满善意地对待每一棵草木,充满爱意地对待每一片山水,充满敬意地对待每一缕阳 光,充满诗意地对待每一天的日子,充满正义地对待每一个遭逢际遇。我们人类词典里常用 的那些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自己的词,在鸟的词典里是绝对找不 到的,鸟的语言单纯透明,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树是树见花是花的。 鸟比人类保持了更多诗意灵魂和纯真品质。你看,山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绿了,水被 它们轻轻一__就更清了,天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蓝了,云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白了, 树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葱了茏,草被它们轻轻一__就更鲜活了。有鸟说唱的地方,就是 宝地、福地,甚至是圣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字,恰当的一项是( ) A. 唱 说 劝 点 逗 摇 B. 唱 说 劝 点 摇 逗 C. 说 点 唱 劝 摇 逗 D. 说 点 唱 劝 逗 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修饰成份复杂的长句,作者有意不在中间加顿号断开,为什么?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听鸟们那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的多语 种的话语”,表达效果为什么比不上原句? 【答案】18. C 19. 不加顿号断开,是为了以一种追加列举的口吻,表达对人类内在的虚伪 丑陋的坚决否定;加顿号断开,就造成了阅读中的停顿,会削减一气呵成的气势,弱化感情 表达的力度。 20. 原句更有强调效果,六个形容词单列后置,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喜爱之情;原句 更契合语境,六个形容词,独词成句,读来语气舒缓,与作者逃离城市的安逸恬静的心理状 态相适。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含义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本题所要填写的词语都是动词,动作的发出者是“鸟”,重点考虑动作与受动的搭配,作答 - 17 -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关键是“鸟”作用于“水”与“树”,对应用“点”与“摇”比较恰当。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具体指向长句。题干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人类词典里常 用的那些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自己的词”是一个修饰成份复杂的 长句,故作答本题要从长句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入手:长句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 逻辑严密,能细致地表达思想,多用于论说,书面语中出现频率高。句子中,“我们人类”“词 典里常用的”“那些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仇恨他人”“奖自己”“侮辱他人”“颂扬 自己”这些定语都是用来修饰“词”。这些定语一气呵成,以一种追加列举的口吻,表达对 人类内在的虚伪丑陋的坚决否定,如果加顿号断开,就造成了阅读中的停顿,就会削语势, 弱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具体指向断句。题干中画线的句子“听鸟们那多语种的 话语,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是一个修饰成份简单的短句,故作答本题要 从短句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入手:结构简单,句义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多用于叙事、 描写与抒情,口语中尤为常见。原句把“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这六个表 示鸟语特性的单词单列并且后置,鸟语的特性更加醒目突出,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 喜爱之情;原句“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这六个形容词,读来语气舒缓, 与文中“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 斜坡、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描绘的安闲、幽静、舒畅的意境 更加契合。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人能使用エ具,人能思考。②人类近两千年的文明,仅仅解 决了使用工具;③20 世纪 40 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④从而使人区别动物的第二个特征产生 了;⑤70 年代人类开始研究互联网。⑥互联网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变化,⑦正在促进人类 文明迈上新的台阶。⑧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互联网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⑨到 1996 年, 在大学工作的教授大约有 20%以上用上互联网;⑩广大老百姓用上互联网,是 2000 年的事情。 【答案】②改成“仅仅解决了使用工具的问题”;④改成“区别于”;⑤改成“研发”;⑨ 改成“大约有 20%”或“有 20%以上”。 【解析】 - 18 -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工具”的后面加上“的问题”; 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区别”的后面加上“于”; ⑤搭配不当,“研究互联网”改为“研发互联网”; ⑨语意矛盾,“大约”与“以上”重复,改成“大约有 20%”或“有 20%以上”。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国际货币金组织(IMF)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尽管全 球经济正在恢复,但“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坎坷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报告预测,无 论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 年的 GDP 几乎都 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唯一的例外来自中国——INF 预测,2020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1.9%, 经济复苏快于预期,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答案】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 IMF)今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②全球经济 恢复过程充满不确定性,③除中国外其他各经济体都将萎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国际货币金组织(IMF)2020 年 10 月 13 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认为”可概括 出主要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 IMF)今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 由“尽管全球经济正在恢复,但‘很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坎坷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可 概括出:全球经济恢复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由“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0 年的 GDP 几乎都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唯一的例外来自中国”可概括出:除中国外其他各经济体都 将萎缩。注意字数的限制。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 年 11 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20 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敢 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其中之一。 2020 年 10 月,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总结了经济特区 40 年改革开放、 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 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其中之一。 - 19 - 如果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面对全校师生,以“改革发展中 的敢”为主题,你将讲述怎样生动的故事,或阐述何种独到的观点,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也谈“敢”于正视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今天我们谈话的主题是“改 革发展中的敢”,我发言的题目是“也谈敢于正视”。 首先我说说什么叫正视,所谓“正视”,就是正面直视,不逃避回避,敢说,敢做,敢 当。”寥寥两个字可谓要言不烦,意旨深远。当今改革时代,尤其需要鲁迅样猛醒的灵魂, 尤其需要敢于“正视”的精神!才能面向未来,赢得美好明天。 何为“正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语, 可与“正视”互解。其一,“正视”即是正面直视,丝毫不避讳;其二,“正视”蕴含勇猛 精进的用世精神,不畏葸卑怯;其三,“正视”体现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不怠惰消沉。在 鲁迅的笔下,那些敢于“正视”的人是“真的猛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幸福者”。可见, “正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在鲁迅看来,为打破旧社会的牢笼,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猛士”,以“我以我血荐轩 辕”之决心奋斗和抗争。他们必须敢想,才有机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他们必须敢说,即 使会遭围追堵截以至“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必须敢做,即使他们知道未必会有鲜花奉献 至他们死后的坟前;他们必须敢当,大丈夫生于天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拒绝“正视”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堕落的 时代!改革潮头,我勇敢站立。 这个时代,鲁迅似乎被渐渐遗忘了,遗忘了鲁迅的时代似乎真的洒满阳光。然而,我们 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光鲜华丽的背后看到了隐忧:人们正肆无忌惮地攫取着有限的资源, 更有着对绿色环境巧取豪夺地占有,腐败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高铁上或是什么 娱乐场所、休闲广场之中,人们正为新生活、新资源而廉价地售卖着道德……鲁迅是不该被 遗忘的!人们应该重拾“正视”,正视传统、正视道德、正视文化、正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 的基础教育!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被无视的“问题”可能深埋“地下”,在数年之后成为新时代 - 20 - 文明的“地雷”。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天翻地覆,但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难道仅仅 是要关注孩子积极的情绪?近乎完全功利的教育理念正在使教育走向远离生命尊严的“迷 途”!著名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所反映的仅仅是伦理与法律的纠缠?人们关注的也许不应 仅仅是于欢的改判,而是事件背后可怕的道德与人性!近日发生的“刘国梁被退休”事件难 道仅仅是一次教练员与队员的“意气用事”?面对血性的拼搏男儿,制度与权力是否应具有 人性的温度……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正视问题勇敢担当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态度。 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吞吐天地的强大自信来自一个政治家的智 慧与胆魄,而这智慧与胆魄也正是源自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正视”态度。与天奋斗,与地奋 斗,与人奋斗!从不躲避,从不妥协,从不胆怯! 那么,为了更加璀璨的未来,我们该树立大时代的自信,国家发展进步,请从改革开始! 个人与时俱进,请从“敢”于正视开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这类作文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为材料信息,其 二为任务指令。首先解读所给材料,共有两段,逐一加以分析理解确定立意方向,然后根据 求同存异法确定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第一则材料为“2000 年 11 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20 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 其中之一”,关键词为“改革精神”,具体表现为“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第 二则材料为“2020 年 10 月,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总结了经济特区 40 年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 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其中之一”。关键词依然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两则材料取交集即可确定最佳立意角度。最后看任务驱动部分:如果让你担任学校“‘我’ 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面对全校师生,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你将讲述怎 样生动的故事,或阐述何种独到的观点,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可见作文指向:未来、改革为 大背景,话题为“敢”,意即围绕改革谈“敢”,敢之一字可以具体为“勇敢”“魄力”“胆 识”等近义词。 参考立意: (1)敢为天下先。 (2)让“敢”助力改革发展。 (3)我心有“敢”我怕谁。 - 21 - (4)无“敢”,何谈改革? (5)“敢”字当头,初生牛犊不怕虎。 可用素材: (1)不要嘲笑乌鸦模仿老鹰,即使它最终失败,即使这次失败让它投入死神的怀抱.乌鸦羡 慕老鹰,不仅羡慕其俯冲之姿,更羡慕其俯冲之气,羡慕其勤练以追求,为乌鸦崛起于勤练 之林,不在老鹰之下而练习、而探索而尝试。谁能嘲笑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佛说,众生 平等。实则此类现之于中华英雄儿女、探索先驱,并不罕见。谁敢嘲笑之,谁能嘲笑之?古 今中外从来不缺具有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先秦时期,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无过于 商鞅。著名的商鞅变法,直面血淋淋的奴隶贵族制度,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 虽然无数的腥风血雨,虽然无数的阻挡挫折,甚至于最后商鞅失去了自己的身魄。但敢为天 下先让他的灵魂永存于世,他的所有智慧、努力也得到传承。古老的中国记忆着无畏的传说: 是陈涉,有了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始皇,有了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中国;是汉武帝,第一 次使北中国无忧……太多太多,新时代中国的崛起,多少人,多少敢为天下先的人,也不能 忘却。国父孙中山,举起了反封建君主专制的大旗,当时多少嘲笑,多少白眼!但历史的趋 势毕竟是无法阻挡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在中国的大地上强烈(发展)起来了,点燃 这火的就是这种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难道这时,你还敢嘲笑商鞅!难道这时,你还 敢嘲笑陈涉!难道这时,你还敢嘲笑秦皇汉武!是的,乌鸦的探索与尝试,不应该让我们嘲 笑。赞美尝试吧!赞美探索吧!这些都是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啊! (2)什么是勇敢?勇敢并不是好斗拼狠, 正好相反……勇敢是坚强 勇敢是忍耐。什么是勇 敢,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勇敢,一类是内在的勇敢。内在的勇敢又分,理智性勇敢和 信念性勇敢。外在的勇敢是表面的勇敢,是假勇敢。内在的勇敢是内心的勇敢。内在的勇敢 才是真正的勇敢。理智性勇敢是,在内心理智的控制制约下表现的勇敢,这种勇敢一方面可 以有害怕,一方面用理智去克服驾御恐惧,就是说心里有害怕,但是还要勇敢去做。信念的 勇敢是,在某种强大的信念支撑下,表现出自信的勇敢。 (3)勇敢,是一种精神:不惧困难,不怕强敌,一往无前地去夺取胜利;勇敢,是一种品质: 不怕天不畏地,不怕权不惧势,坚定不移地捍卫真理。,胜利永远属于勇者,失败等待着弱者。 (3)樊哙勇闯皇宫见刘邦。刘邦做了皇帝以后,摆起圣上的威风。有一次身不适,就传旨谁 也不许去见他。一连好些日子,身居深宫不见大臣。文武百官为朝中大事焦急,但谁也不敢 进宫见驾。随刘邦打江山的樊哙,见刘邦闭宫不出,甚是恼火,就一头闯进宫中,一直闯到 皇帝床前。高声批评刘邦:夺天下时何等英雄气概,如今天下到手反而精神不振,有病不见 - 22 - 大臣,置国事不顾,整日和太监待在深宫。可不要忘记当年秦始皇病死时,宦官赵高矫诏杀 害公子与文武大臣,祸乱天下的历史教训。刘邦听完樊哙的数落,立即翻身起床,召见群臣, 商议国事。 (4)少年罗炳辉胆识过人。曾任我军高级将领,不幸英年早逝的罗炳辉,在少年时代就胆识 过人。在他 12 岁时,当地有一个有势力的恶霸敲诈罗家。罗炳辉与恶霸评理。恶霸小看眼前 这个毛孩子,极为蛮横地说:“老子在这片地方,比谁都要高跳三尺!”罗炳辉针锋相对: “三尺算什么!老子长大要飞起来,把你这样坏蛋杀个精光!”父亲慌忙要出借钱消灾。罗 炳辉阻拦说:“拿钱塞狗洞,还不如跟他打官司。”恶霸令打手行凶,罗炳辉在乡邻保护下, 逃出山庄,请亲戚写状纸,历数恶霸罪行,到衙门击鼓鸣冤。升堂时,官吏惊愕:“十二岁 的娃娃好大胆!”经过恶霸花钱贿赂,官司打了个平手。罗炳辉成了轰动一时的人数。人们 都说:“这穷娃子吃了雷公胆!” (5)富兰克林勇捉雷电。谁都知道雷电会打死人。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非但不避雷电, 而且要把雷电抓住。1752 年,在美国波士顿,富兰克林选择在一个雷雨季节放风筝,他制作 风筝也与众不同,在风筝的顶端安装一根尖尖的铁针,在放风筝绳子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 风筝上天后,雷鸣闪电,风雨大作。他紧紧握着风筝绳子末端的铁钥匙,全然不顾被雷电击 中的危险。当头顶上有闪电的时候,他感到手发麻。他高兴极了,他意识到这是闪电的电流 通过湿绳和铁钥匙传到手上,他兴奋地高喊:“我抓住了天电!”他立即把铁钥匙和莱顿瓶 连接起来,结果莱顿瓶蓄了大量的电。这种电同样可以点燃酒精,可以做“摩擦起电”的电 所做的一切实验。 富兰克林勇敢的实验,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行文结构: 这篇议论文开篇引用鲁迅的名言,自然引出下文。论述部分注重道理论证,善用比喻说理, 也通过对比论证将“正视”论述得非常清楚。作者结合伟人的经历论述,有说服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