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揭穿美方18个谣言画皮 疫情肆虐,人命关天。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全世界都应该携手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把精力放在抗击疫情上面,却费劲心机“甩锅”中国,编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一时间,谎言、谣传和阴谋论甚嚣尘上。来看看新冠肺炎疫情中关于中国的18个最常见谣言和事实真相。 谣言1:“中国是病毒源头,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 真相:新冠病毒源头尚未确定,病毒命名不得与特定国家相联系 新冠病毒源自何处,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应由科学家而非政治家来解答。历史上最初病例的报告地往往不是病毒来源地。医学期刊《国际抗菌剂杂志》刊文称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底已在法国传播,且该病例与中国缺乏关联。世卫组织指出,“各国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冠病毒来源”,因此新冠病毒最先出现在哪里尚没有定论,有多种可能。 关于病毒命名,世卫组织早在2015年就出台人类传染病和病原体命名相关建议,指出应避免使用地名、国名和人物、动物名称及可能引发恐慌的概念。今年2月,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许多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由于将亚裔群体与新冠病毒不当关联,美国亚裔面临严重排外情绪,屡屡受到种族歧视的骚扰和攻击。英国《自然》期刊4月连发三次社论,对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道歉,呼吁立即停止新冠病毒污名化,避免将病毒与特定位置相关联的不负责任行为。 谣言5:“中国早期隐瞒疫情导致疫情在世界蔓延” 真相: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了信息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医生第一时间报告其接诊的3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情况。这是中国地方部门首次报告可疑病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三天后,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当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当天,中国向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通报了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信息。对中国医生和卫生部门在流感季节迅速发现新冠病毒,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桑在《柳叶刀》撰文表示高度赞赏。 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病毒是新发现的病毒,在疫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科学依据,证明这种新型病毒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大流行病。正如钟南山院士在1月20日接受采访时所说,“疾病有时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现在检测能够比较快地检出来;专家在研判的过程中,以前是国家部门严格地鉴定以后才可以,现在两次检测有阳性就可以定。新发疾病在早期是有一个过程的。” 2020年1月3日,中方开始定期向世卫组织、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中国自始至终公开、透明、及时、负责任地应对、通报疫情,世卫组织称赞“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谣言8:“中国在确诊和病亡等疫情数据上造假” 真相:中方数据完全公开透明,数据低是因为防控严 中国全国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为什么较低?这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感叹:“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4月17日,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美国一些政客借此指责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例的证据。孰不知,订正数据是国际通行做法。其他一些国家也在不断对疫情数据进行订正,美国自己也在不断订正。武汉市按照有关规定,经过仔细排查核对,主动订正有关数据,是中国秉持公开、透明、负责任原则的力证。 事实上,中国战疫过程全程公开,从1月起,中国每天公布确诊病例、病亡人数、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人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中国没有隐瞒数据,世卫组织赴华专家组展开的多项考察都可以证明。”耶鲁大学教授克里斯塔基斯也表示,自己的论文结果证实了中国病例数报告的准确性。 谣言12:“中国对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大流行负有责任” 真相:要求中国为疫情负责、赔偿,于法无据、于理不通 疫情是天灾,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受害者。突发大规模流行疾病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件,不存在所谓疫情首发国的“国家责任”问题。对于所谓“中国负责赔偿论”,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质问:“2009年H1N1流感首先在美国确诊并大面积暴发,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有谁让美国赔偿了吗?” 国际上没有哪条法律支持向首先报告疫情的国家追责,中国的防疫抗疫行为也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在这次疫情中,中方国际通报的渠道快速、及时、公开、透明,采取的诸多防控举措也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索赔说法令人“毛骨悚然”,不可接受。 谣言15:“中国对外抗疫援助只是为了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 真相: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是投桃报李,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了我们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既是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更是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方支持帮助,巴基斯坦总统、塞尔维亚总统、意大利总理、欧盟委员会主席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对中国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非洲联盟发表声明,南非和津巴布韦总统分别发表讲话,感谢中方对非洲国家抗疫的大力支持,称中方援助是真正的友谊之举,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了榜样。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5日社论“揭穿美方18个谣言画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美国制造的“中国是病毒源头,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的谣言,故意将亚裔群体与新冠病毒不当关联,所以美国亚裔面临严重排外情绪,屡屡受到种族歧视的骚扰和攻击。 B.张继先医生的第一时间报告、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以及中国向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的通报,无不证明了中国自始至终公开、透明、及时、负责任地应对、通报疫情。 C.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是中国全国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为较低的主要原因,而这却反而让美国一些政客借此指责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例的证据。 D.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既是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更是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并获得了许多国家普遍赞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于社评,新闻来源真实可信,批判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把精力放在抗击疫情上面、却费劲心机“甩锅”中国、编造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的可笑行为。 B.本文在质疑这些谣言时,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如世卫组织的中肯评价,为破除谣言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C.文章引用钟南山院士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国早期并没有隐瞒疫情导致疫情在世界蔓延,因为在疫情初期,是无法准确证明这种新型病毒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大流行病。 D.本文既表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克制和理性,又捍卫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神圣不容侵犯的名誉和尊严,更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定信念。 (3)下列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费劲心机“甩锅”中国,编造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谎言,不是站在科学理性客观的角度,而是站在主观臆断的政治立场借机攻击中国,抹黑中国。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B.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的做法,不是中国故意掩盖前期大量病例证据的行为,而是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更是中国秉持公开、透明、负责任原则的力证。 C.本文在回击这些谣言时,既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又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公正评价。 D.突发大规模流行疾病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件,应由疫情首发国承担“国家责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宅经济”就是“宅”在家里的经济。在日本,特定群体的消费内容和模式不仅定义了一种居家消费文化,也直接推动了动漫、电子游戏及衍生产业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人们希望借助远程办公摆脱通勤之苦。如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大众消费和工作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以往集中化的消费及工作被远程在线、分布式、个体化的模式所取代。至此,“宅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 居家消费中,网上购物火爆。据预测,2019﹣2023年全球在线餐饮外卖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远程办公市场同样可观。据调研,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有部分时间远程办公,对亚太地区的受访者而言,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7%。 技术是驱动“宅经济'持续増长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打破物理空间界限,使得距离不再是问题。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巨大的需求催生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技术优化和成熟。 “宅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企业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效率之间的矛盾,避免因协同不足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效率制约因素逐步消减,“宅经济”也将更受欢迎。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宅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 居家工作日趋流行》) 材料二: 买菜靠配送、看病靠在线问诊、上课靠网络直播、健身也远程……疫情影响下,大家自觉“宅在家”,带火了一批“宅经济”业态。 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快速増长,一类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比如生鲜电商、在线医疗。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脱颖而出,巨大的需求刺激销售暴涨;对疾病的担忧,去医院的风险,疫情带来的多重焦虑让很多人选择了新的途径﹣﹣网上问诊。还有一些属于相关行业的自救叠加需求,比如在线教育、直播健身等。疫情期间,线下培训班全部停摆,借由延迟开学,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以“停课不停学”的名义迅速推出了免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补救了学员流失等帯来的巨大损失。 疫情过后,这些行业的火爆还会持续吗?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活、工作逐步恢复调整,一些“宅经济”业态难免会有所降温。但此次疫情促使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也进一步培育了线上消费习惯,相关行业需要进一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将疫情期间的流量变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宅经济”是昙花一现还是有更大増长空间?》) 材料三: 面对这段“静默期”,实体门店纷纷开始在艰难中寻求“自救”,借助“宅经济”占位突围,并慢慢恢复元气。 疫情的冲击,让实体商家们开拓了线上渠道。一位服装业商家努力将线下实体由最大限度地“搬”到线上,通过“直播帯货”加“微信群秒杀”的销售模式,短短数天卖出去了1000多件衣服,并把店里的库存销售一空。餐饮业则在变换着经营模式,提供更优的服务,饭店由“聚餐”变“送餐”。某实体火锅店在疫情期间推出外卖订餐,为了方便食客过把“火锅瘾”,他们还提供电热火锅。市民一个电话,他们把饭菜送到家中。 同时,也出现了有社会担当的单位、企业打造网上平台助商家“过冬”。疫情爆发以后,某传媒集团很快便推出“蔬菜同城免费配送”活动,包含蔬菜、瓜果、肉类、调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以方便宅在家中的市民群众。该集团还依托自身的微信公众平台,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商家提供帮助,当日推出“饭店免费入驻平台,市民点餐免配送费”的两免活动,一时间商家纷纷入驻。 (摘编自《处在寒冬里的实体经济借助“宅经济”占位突围》) (1)下列不属于“宅经济”范畴的一项是( ) A.带货女王薇娅每周在网络直播间推荐新品,提供链接。 B.王老师加入学生QQ群,为当天过生日的学生庆祝生日。 C.李同学下载运动软件并充值VIP,跟着私教在家锻炼身体。 D.哈六中利用网络平台召开全体教职工视频大会,布置工作。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宅经济”在部分国家因严峻的现实需求而产生,其发展则跟大众消费和工作模式相关。 B.“宅经济”的市场规模较大,全球抽样中有超过1/4的人群每周至少有部分时间在远程办公。 C.一些有社会担当的单位和企业的慷慨帮助,直接使得部分实体门店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占位领先。 D.疫情倒逼了生鲜电商和在线医疗等行业发展,但疫情之后是否能保持业态恒温则还不能确定。 (3)线下实体店要凭借“宅经济”实现成功转型,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请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举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补偿款,毛猴妻子“嘴都笑裂了”,村人跟风插种树苗,毛猴却气恼不快,体现了他并不将树木视为谋利的工具,有着和他人不同的追求。 B.因妻子的爱财和不理解及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之下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C.全文两次写到了毛猴的高空远眺,第一次站在大树上他豪情冲天,第二次站在建筑工地上他看到的却是一片光秃秃的景象,这为他的结局做了舖垫。 D.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既有“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等文学化的表达,也有“撅着屁股”“亮亮腔”等口语化的表达。 (2)小说开篇说“岀事那天上午”,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开篇有何妙处。 (3)小说主要刻画了毛猴这一人物形象,却以“毛猴的大树”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爵。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荷重任,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 邳公苏威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曷若明告天下,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遂奏高祖,约遣归农,有愿依旧者,所在州县录附市籍,仍撤毁旧店,并令远道,限以时日。正值冬寒,莫敢陈诉。谔因别使,见其如此,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于理不可。且行旅之所依托,岂容一朝而废,徒为劳扰,于事非宜,遂专决之,并令依旧。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选自《隋书•李谔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B.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C.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D.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D.诸侯死称薨,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谔喜欢学习,善写文章。曾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经常接待和应对陈朝的使者。曾写作《重谷论》讽刺国家耗竭财用。 B.李谔重视礼教,讲究孝道。他反对公卿子孙嫁卖祖父、父亲死后留下的妓妾奴婢获取钱财的行为。 C.李谔注重文风,为官有功。针对当时轻薄之风,他先后上奏,建议革除文风之弊。四海之内,闻风仰慕。 D.李谔体察民情,造福百姓。苏威撤除毁掉路边的旅店,李谔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道理,只能徒然造成骚扰烦劳,让路边的旅店依然保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①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②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① 毛泽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②,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释】①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读到这则“棺材田”变丰产田、“寡妇村”变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②“人遗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人遗矢”用廉颇故事写出人体弱多病的状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首联写到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 B.第一首诗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在血吸虫病的肆虐下,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千家万户人丁稀少,人民群众体弱多病,死气沉沉的阴森惨状。 C.第二首诗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五岭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 D.第二首诗尾联点题,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敬畏之情,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有着各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传统,有着中华美学精神和美育传统,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传统……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 ),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 _______,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 _______,交流促进繁荣,_______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 中华文艺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时间上,我们要不忘本来,各美其美,坚守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美学风范,弘扬中华美育传统;从空间上,我们要吸收外来,美人之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我们的文艺才能既“立地”﹣﹣深深扎根于脚下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大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注入生气,又“顶天”﹣﹣_______地把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尽收眼底,学习借鉴,从而为不断实现“两创”奠定坚实基础,在世界文艺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还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B.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C.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被坚持,我们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 D.我们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全面性息息相通互通高屋建瓴 B.多样性休戚相关互鉴高瞻远瞩 C.全面性休戚相关互鉴高屋建瓴 D.多样性息息相通互鉴高瞻远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 B.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C.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样。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一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读诗、讲诗有三个层次。①________。比如李商隐无题诗到底说些什么,你可能不懂,可是你一读,觉得它意象很美,声音也很美,这就是你对一首诗的直觉感受。第二个层次是知性的、理性的,即考察一首诗的历史、背景、思想。第三个层次则完全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读,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意思。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就曾经提出来一个术语“创造性背离”,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阐释有自己的创造,②________。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古人写爱情的小词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三种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探讨作者原意,③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字。 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作用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因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光活化农药是________。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作为《美好时代》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针对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文体委员“李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在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开幕式上,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为此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答案】 C B D 【考点】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 C.指代错误,原文第十五段中“美国一些政客借此指责中国掩盖了前期大量病例的证据”中“此”指代“4月17日,武汉市订正确诊和病亡人数”,选项中“这”指代“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是中国全国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为较低的主要原因”。 B.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另外这里掺杂了大量的引用论证。 D.与原文观点不符,原文倒数第六段为“突发大规模流行疾病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件,不存在所谓疫情首发国的‘国家责任’问题”。 2. 【答案】 B C ①技术方面,门店需要借助日趋成熟的技术,平衡好用户体验和效率之间关系;②服务方面,门店要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借助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③创新方面,门店可以在销售模式、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④机遇方面,门店要善于抓住机遇,借助有利的社会氛围和平台,实现自身的发展。 【考点】 社会科学类 科普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解答】 B.根据材料一对“宅经济”的定义,选项“王老师加入学生QQ群,为当天过生日的学生庆祝生日”不属于“宅经济”“‘宅’在家里的经济”的范畴。 C.“一些有社会担当的单位和企业的慷慨帮助直接使得部分实体门店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占位领先”错误,由原文中“……实体门店纷纷开始在艰难中寻求‘自救’,借助‘宅经济’占位突围”可知,单位和企业的帮助是有利于所有企业“过冬”的因素,实现占位领先更多地需要凭借实体门店自身。 据材料一“技术是驱动宅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巨大的需求催生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技术优化和成熟”分析,需要考虑加强技术方面改革,促进线下实体店凭借“宅经济”实现成功转型。据材料二“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类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比如生鲜电商、在线医疗。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脱颖而出,巨大的需求刺激销售暴涨;对疾病的担忧,去医泛的风险,疫情带来的多重焦虑让很多人选择了新的途径﹣﹣网上问诊。还有一些属于相关行业的自救叠加需求,比如在线教育、直播健身等。疫情期间,线下培训班全部停摆,由延迟开学,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以‘停课不停学’的名义迅速推出了免费课程”分析,相关行业需要进一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据材料三“面对这段‘静默期’……他们还提供电热火锅。市民一个电话,他们把饭菜送到家中”分析,销售模式、经营模式的改变。结合“居家消费中……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有部分时间远程办公,对亚太地区的受访者而言,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7%”分析,还需要抓住机遇促进线下实体店凭借“宅经济”实现成功转型。 3. 【答案】 B ①开篇点题:“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的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谁也没注意到毛猴”开篇点题,与结尾毛猴的结局呼应。 ②引起下文:“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以及毛猴的结局。 ③渲染了悲凉气氛,奠定伤感基调:毛猴守护大树,守护精神家园而未遂,然后去城里打工,最后死去的结局奠定悲伤基调。 突出人物形象,毛猴名字的来由,及与大树的渊源,使小说情节更加的合情合理。 情节上,是全文的线索。毛猴热爱大树到守护大树,到失去大树痛失精神家园后毅然决然离开家乡,最后从高空坠落的整个情节贯穿。 突出了我们应该重视对村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坏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主旨。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小说的标题。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解答】 B.“因妻子的爱财和不理解及村民们的短视”错误,毛猴一怒之下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是因为大树将要被开发商伐倒,自己内心痛苦,却无能为力。 故选B。 ①开篇点题:“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谁也没注意到毛猴”开篇点题,与结尾毛猴的结局“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呼应,统领全文; ②引起下文:“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引出下文“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③渲染了悲凉气氛,奠定伤感基调:“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谁也没注意到毛猴。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①从形象上看,标题“毛猴的大树”作用:就本文来看,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小时被恶狗撵的经历: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连小猫小狗都欺负他,这说明他“身形弱小,小时候经常受到欺负”;对待树木补偿款的态度:村里人”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老婆”嘴都笑裂了”,他“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这说明他”痛恨开发商破坏农村生态,不为金钱所动”。以前和现在的对比:以前经常爬大树,掏鸟蛋,体会登高眺远的冲天豪情;现在大树没了,人也变得“病泱泱”,发疯似的种树苗,恨不得一夜间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这说明他“深爱着大树,怀念村落原有的健康生态,并努力尝试恢复”。爬树挂红布:村人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毛猴会爬树,一年四季总有人请,这说明他“爬树本领高超,以前靠它挣饭吃”。 ②小说用“毛猴的大树”作为标题的用意,从情节上来看,标题的“毛猴的大树”和小说结尾部分“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形成对比,突出了毛猴失去了大树,失去了精神家园后的悲惨的结局。 ③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标题“毛猴的大树”的作用:繁茂的大树、温软的土窝窝等原生态的村落环境是毛猴精神家园的支柱,有了它们,毛猴才是鲜活的;而高耸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处处散发着冰凉生硬,它们不是毛猴能够生活的地方。毛猴的悲剧并非偶然,村落被破坏,使得他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失去了精神的归宿。即便毛猴没有摔死,他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坐在大树顶上远眺的毛猴了。我们应该重视对村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坏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答案:(1)B(2)①开篇点题:“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的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谁也没注意到毛猴”开篇点题,与结尾毛猴的结局呼应。 ②引起下文:“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以及毛猴的结局。 ③渲染了悲凉气氛,奠定伤感基调:毛猴守护大树,守护精神家园而未遂,然后去城里打工,最后死去的结局奠定悲伤基调。(3)突出人物形象,毛猴名字的来由,及与大树的渊源,使小说情节更加的合情合理。 情节上,是全文的线索。毛猴热爱大树到守护大树,到失去大树痛失精神家园后毅然决然离开家乡,最后从高空坠落的整个情节贯穿。 突出了我们应该重视对村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坏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答案】 D C A ①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 ②(他)出使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参考译文: 李谔字士恢,是赵郡人。他喜欢学习,会写文章。他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很有口才,常常接待和应对陈朝使者。周武帝平定北齐后,任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发现隋高祖有罕见的美好仪表,就与他结为深交。到高祖为北周丞相时,他很受亲近厚待,高祖经常向他询问政治上的得失利弊。当时经常发生战争,国家财用空虚耗竭,李谔就呈上《重谷论》一文进行委婉的劝谏。高祖完全接受了他的见解。到高祖受禅称帝以后,李谔先后担任比部、考功两个衙门的侍郎,被赐予爵。李谔生性公正正直,明晓精通世上事物,为当时舆论所推崇。高祖对众位臣子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担负重大责任,常常请求担任京外的职务。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赐他缣丝二千段。 李谔见当时儒家礼教凋零衰微,公卿一旦死去,他们生前所喜爱的小妾及贴身丫头,很快就被他们的子孙们嫁出和卖出,于是成了一种风气。李谔因此上书说:“我听说,对祖宗依礼追祭,对父母的丧事恭敬安排,人们的道德就会归于纯厚;父母死后,三年内不改变父母教诲的原则,才能叫做孝。我却听说朝廷大臣之中,有的祖父、父亲死去时间不久,子孙品德不佳,就分掉他们的妓妾,再嫁卖出去,以获取钱财。在朝廷之内有一个人这样做,就会有损于风俗教化。还有些朝廷重要的大臣,地位、声望都通达显贵,平时交往的朋友故旧,感情如同兄弟一般。但等到他们死后,就疏远得如同路人一样。早晨听说朋友死了,晚上就图谋朋友的妾,寻机乘便谋求娶她们,直到娶到为止。没有一点廉耻之心,丢掉朋友之间的义气。况且,在家处理事务的行为认识,可以移用于官场。既然不能正当处理私事,又怎么能辅佐朝廷事务?”皇上看后很赞赏。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妾不能改嫁,这一制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谔又因当时写文章的人,崇尚轻薄的文体,依次互相模仿效法,放任下去就会忘记纠正,于是上书。皇上把李谔先后所上的奏章颁布传示天下,四海之内,闻风仰慕,大大地革除了文风之弊。李谔在职多年,致力于保持原则,不崇尚严厉威猛,因此他没有刚强正直的声誉,却隐含有很多匡正之功。 邳公苏威以为路边经营旅店,是追求财利的小人,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污秽杂乱,不符合治国之本的大义。于是,他上奏高祖,强制遣返他们归农,如果有人愿意依旧开店,所在州县就要把他录入商人户籍,仍然要拆除路边旅店,并让他们远离大道去设置新旅店,以一定的时间为限。当时,正值寒冷的冬天,没有人敢陈书上诉。李谔因为另外的任务差遣在外,看到情况这样,认为士、农、工、商各有自己的职业,各有所附,各有所安。旅店与酒楼,自古以来就不是一样管理,就是把他们归入集贸商人户籍,从道理上说也是说不通的。况且,来往旅客所依托的旅店,怎么能一下子就废弃呢?那只是徒然造成骚扰烦劳,对事来说却不适当。于是,李谔就自主决定,让他们照旧开店。他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因为年龄已大,出任通州刺史,很有仁爱之政,汉族百姓和少数民族的人都心悦诚服。三年后,死在任上。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根据句意断句。“且居家”句意不完整,况且在家?没有完整,不能断句,应是“且居家理治”,排除AC;“览而嘉之”的主语是“上”,“上”前要断句,排除B.故选D.译文:没有一点廉耻之心,丢掉朋友之间的义气。况且,在家处理事务的行为认识,可以移用于官场。既然不能正当处理私事,又怎么能辅佐朝廷事务?”皇上看后很赞赏。 C.朕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不能用于诸侯王。 A.“曾写作《重谷论》讽刺国家耗竭财用”中“讽刺”错,原文“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中“讽”应为“劝谏”,他曾呈上《重谷论》一文进行委婉的劝谏。 ①陈:陈述,列出;庶:希望;济:帮助。译文: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 ②朝阙:朝廷;闻:使(皇帝)知道;善:意动,认为……是好的;体:治理,体念。译文:(他)出使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答案:(1)D(2)C(3)A(4)①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 ②(他)出使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参考译文: 李谔字士恢,是赵郡人。他喜欢学习,会写文章。他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很有口才,常常接待和应对陈朝使者。周武帝平定北齐后,任他为天官都上士。李谔发现隋高祖有罕见的美好仪表,就与他结为深交。到高祖为北周丞相时,他很受亲近厚待,高祖经常向他询问政治上的得失利弊。当时经常发生战争,国家财用空虚耗竭,李谔就呈上《重谷论》一文进行委婉的劝谏。高祖完全接受了他的见解。到高祖受禅称帝以后,李谔先后担任比部、考功两个衙门的侍郎,被赐予爵。李谔生性公正正直,明晓精通世上事物,为当时舆论所推崇。高祖对众位臣子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担负重大责任,常常请求担任京外的职务。李谔列出十二条意见,苦苦的劝我,不让我担任京外职务,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我今天成就这样的事业,是李谔的功劳啊。”赐他缣丝二千段。 李谔见当时儒家礼教凋零衰微,公卿一旦死去,他们生前所喜爱的小妾及贴身丫头,很快就被他们的子孙们嫁出和卖出,于是成了一种风气。李谔因此上书说:“我听说,对祖宗依礼追祭,对父母的丧事恭敬安排,人们的道德就会归于纯厚;父母死后,三年内不改变父母教诲的原则,才能叫做孝。我却听说朝廷大臣之中,有的祖父、父亲死去时间不久,子孙品德不佳,就分掉他们的妓妾,再嫁卖出去,以获取钱财。在朝廷之内有一个人这样做,就会有损于风俗教化。还有些朝廷重要的大臣,地位、声望都通达显贵,平时交往的朋友故旧,感情如同兄弟一般。但等到他们死后,就疏远得如同路人一样。早晨听说朋友死了,晚上就图谋朋友的妾,寻机乘便谋求娶她们,直到娶到为止。没有一点廉耻之心,丢掉朋友之间的义气。况且,在家处理事务的行为认识,可以移用于官场。既然不能正当处理私事,又怎么能辅佐朝廷事务?”皇上看后很赞赏。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妾不能改嫁,这一制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谔又因当时写文章的人,崇尚轻薄的文体,依次互相模仿效法,放任下去就会忘记纠正,于是上书。皇上把李谔先后所上的奏章颁布传示天下,四海之内,闻风仰慕,大大地革除了文风之弊。李谔在职多年,致力于保持原则,不崇尚严厉威猛,因此他没有刚强正直的声誉,却隐含有很多匡正之功。 邳公苏威以为路边经营旅店,是追求财利的小人,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污秽杂乱,不符合治国之本的大义。于是,他上奏高祖,强制遣返他们归农,如果有人愿意依旧开店,所在州县就要把他录入商人户籍,仍然要拆除路边旅店,并让他们远离大道去设置新旅店,以一定的时间为限。当时,正值寒冷的冬天,没有人敢陈书上诉。李谔因为另外的任务差遣在外,看到情况这样,认为士、农、工、商各有自己的职业,各有所附,各有所安。旅店与酒楼,自古以来就不是一样管理,就是把他们归入集贸商人户籍,从道理上说也是说不通的。况且,来往旅客所依托的旅店,怎么能一下子就废弃呢?那只是徒然造成骚扰烦劳,对事来说却不适当。于是,李谔就自主决定,让他们照旧开店。他回到朝廷复命,然后将这事奏闻皇帝,高祖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说:“治理国家的人,应当这样啊。” 因为年龄已大,出任通州刺史,很有仁爱之政,汉族百姓和少数民族的人都心悦诚服。三年后,死在任上。 【答案】 D 相同点:内容上都以血吸虫病为写作题材,情感上都体现了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不同点:第一首,内容上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情感上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感情抑郁、语气哽咽; 第二首,内容上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情感上情绪热烈、语调高亢。 其一译文: 南方一直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就连华佗也奈之不得。 成千成万户人家变得萧条冷落,大片田地荒芜,许多村庄已被完全毁灭。 人们住在地球上,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巡视了宇宙中万千星河。 牛郎要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其二译文: 如今的南方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中国的六亿人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情翻波逐浪,青山也有意地化崎岖险要为康庄大道,为人民作桥梁。 五岭山脉高峻与天接,劳动人民却在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摇动铁臂来搞水利建设,使大地震动。 请问瘟君你想要去往哪里呢?我们用烧纸船和蜡烛把它送走。 其一赏析: 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唯一专门以民生问题、医疗事业为主题写的作品。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送瘟神》的第一首,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堪称是中国古代名医的典型代表。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 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人遗矢”用廉颇故事写出人体弱多病的状态。“矢”同“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万户萧疏鬼唱歌”,千家万户人丁稀少,死气沉沉,只有鬼在唱歌。 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对人民的关切之情随着想象飞到天外,遨游广阔宇宙长河之中。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 尾联:“牛郎欲问瘟神事”,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众多神里,只有牛郎织女是劳动者。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当然关心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发问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其二赏析: 《送瘟神》的第二首,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气哽咽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春风荡漾,杨柳轻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之后,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个个像古代圣贤尧舜一样奋发有为,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接,就像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山水焕发青春,大地日新月异。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五岭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 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 【考点】 送别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在准确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内容与情感的不同。 【解答】 D.“敬畏之情”错,表达的是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 结合注解①可知,两首诗写作背景一致,都是以血吸虫病为写作题材,情感的方面有相似点,都有传达出领导人毛泽东对百姓的关怀,展现了人民领袖一心为民的情怀。不同点在于,第一首“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主要展现的是血吸虫肆虐猖狂,百姓遭殃的悲惨景象,说即便华佗都无可奈何。字里行间中表达的是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华佗是古代名医的代表,但是因为旧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所以即便是神医也拿此病没有办法,因为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死活,这里也有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之情,语气强烈,感情低沉。第二首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诗句展现的是新中国的面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精神振奋,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到处都有新气象。最后“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是对瘟神的蔑视与嘲笑,表现了战胜瘟神、征服自然的豪情,情绪饱满,语调高亢。 【答案】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重点字:庾、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重点字:腊、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B D A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解答】 根据“我们理应……”,可知括号中的主语应为“我们”,A.主语残缺,C.主语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排除AC.“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应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状语,所以D不正确。B项正确。 故选:B。 空一说的是“人类文艺的”的特点,结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可知“人类文艺的”特点是“多样性”。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息息相通: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和“各国人民”关系密切,但没有利害关系,所有空二应选择“息息相通”。互鉴:两个或以上的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互通:互相沟通、交流。因为前面已有“交流促进繁荣”,如果空三用“互通”,那就和“交流促进繁荣”有重复的内容了,所以空三应选择“互鉴”。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有利形势。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结合“把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尽收眼底”可知空四应选择“高瞻远瞩”。所以答案是D。 故选:D。 “如同”的主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排除BC.再结合后面“交流促进繁荣”“共存才百花齐放”,就可排除D.所以答案是A。 故选:A。 答案:(1)B。(2)D。(3)A。 【答案】 第一个层次是直觉的、感性的,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更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东西 【考点】 表达得体 语境填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 语段阐述了读诗、讲诗的三个层次。第一空结合上文“读诗、讲诗有三个层次”,再参考后面“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的内容,判断应该有“第一个层次”这五个字。再结合“第二个层次是知性的、理性的”表达模式,以及“比如李商隐无题诗到底说些什么,你可能不懂,可是你一读,觉得它意象很美,声音也很美,这就是你对一首诗的直觉感受”确定答案为“第一个层次是直觉的、感性的”。 第二空参考“第三个层次则完全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读,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意思。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就曾经提出来一个术语‘创造性背离’,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阐释有自己的创造”确定答案。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第三空参考“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古人写爱情的小词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三种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探讨作者原意”确定答案。 【答案】 光活化农药是用某些平时无毒,但进人生物体后在光照下产生毒性,又可以迅速自然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物质制成的一种杀虫药。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解析语段,弄清语段结构,理清语段层次,提取语段的中心。 【解答】 首先确定种概念为“光活化农药”,即被定义的概念,然后确定属概念为“杀虫药(农药)”,其次根据所给信息找出特征词语“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作用下,会变得有毒”“这些物质还具有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最后按照下定义的公式分别代入,用单句的形式组织成句即可。 四、作文 【答案】 “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编辑: 你好!今天我想和您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地追求“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头粉面A4腰”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伊人”“未央”“芳华”等古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比“爛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美取向的崇洋媚外,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风骚: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或空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为此,贵刊特开辟专栏,就“低美感”现象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展示睿智,发表高见。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为博眼球不惜挑戰公序良俗。传播媒介应该是审美的风向标,但当今社会,媒介似乎被“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所“接管”,猎奇、低俗、审丑成了常态。这样的审美病征,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格调,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广大“吃瓜群众”虽然只是在看热闹,却也在无形之中推波助澜。这种大的审美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要彻底消除“低美感”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导积极向上的审美风气,杜绝庸俗、低俗、艳俗之风。为此,相关部门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这世界从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年青一代的生力军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遮不住真正热爱美、追求美的眼光!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读者 ×年×月×日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这道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与思考。作文材料借现实生活中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题目的写作任务指令有三项,任选其一。写作者需要对三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仔细考量。选择写作任务,文体方面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关键在于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写作时要体现出三大目的:一是代表杂志社对“低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通过倡议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讨论,三是作为学生代表写成一篇发言稿件。写作重心不仅是深入的议论与思考,更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价值。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有准确的身份定位,有明确的角色意识。选择写作任务,内容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写作目的主要在于“传达中学生的心声”,有严格的文体限定(书信体、倡议书、发言稿)、明确的身份限定和对象限定(栏目编辑,潜在对象是杂志的所有读者或者中学生代表等等)。这些限定性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选择,特别要注意贴合“高中生读者”的实际。审题时对上述任务指令必须有明晰而充分的认识,但无论选择哪一项任务,文章的主体部分仍然属于议论性写作,对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么(现象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的考量。就“是什么(现象与表征)”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而增强论述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媚外、盲目从众以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参考立意: 1.消除“低美感”,迈向新境界 2.俯瞰的美感 3.低美感现象 4.低美感社会 5.“低美感社会”的锅,到底该谁背? 【解答】 “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编辑: 你好!今天我想和您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地追求“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头粉面A4腰”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伊人”“未央”“芳华”等古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比“爛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美取向的崇洋媚外,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风骚: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或空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为此,贵刊特开辟专栏,就“低美感”现象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展示睿智,发表高见。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为博眼球不惜挑戰公序良俗。传播媒介应该是审美的风向标,但当今社会,媒介似乎被“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所“接管”,猎奇、低俗、审丑成了常态。这样的审美病征,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格调,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广大“吃瓜群众”虽然只是在看热闹,却也在无形之中推波助澜。这种大的审美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要彻底消除“低美感”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导积极向上的审美风气,杜绝庸俗、低俗、艳俗之风。为此,相关部门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这世界从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年青一代的生力军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遮不住真正热爱美、追求美的眼光!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读者 ×年×月×日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