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试卷 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路炳荣 A卷 一、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煤屑(xiè) 譬(bì)如 嫩(nèng)叶 伶俜(píng)‎ B. 纨(zhí)素 公姥(lǎo) 三匝(zà) 锲(qiè)而不舍 C. 禊(xì)事 激湍(tuān) 拂(fú)去 旁稽(jī)博采 D. 癸(kuǐ)丑 兑(duì)现 芰(jì)荷 游目骋(pǐng)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譬如”的“譬”读音改为“pì”;“嫩叶”的“嫩”读音改为“nèn”;“伶俜”的“俜”读音改为“pīng”。‎ B项,“纨素”的“纨”读音改为“wán”;“公姥”的“姥”读音改为“mǔ”;“三匝”的“匝”读音改为“zā”。‎ D项,“癸丑”的“癸”读音改为“guǐ”;“游目骋怀”的“骋”读音改为“chěng”。‎ 故选C。‎ ‎【点睛】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啜泣 房檩 暧暧 载笑载言 B. 赡仰 瞻养 嗟悼 越陌度迁 C. 流觞 撕杀 肄业 鬼鬼崇崇 D. 模索 狙击 兰皋 终南截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B项,“赡仰”改为“瞻仰”;“瞻养”改为“赡养”;“越陌度迁”改为“越陌度阡”。‎ C项,“撕杀”改为“厮杀”;“鬼鬼崇崇”改为“鬼鬼祟祟”。 ‎ D项,“模索”改为“摸索”;“终南截径”改为“终南捷径”。‎ 故选A。‎ ‎【点睛】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合称“乐府三绝”。‎ B. “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是十二时辰之一,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C.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和“癸丑”都是古人纪年的方法,其中“永和”是干支纪年法,“癸丑”是年号纪年法。‎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总角”,古代少年男女往往把头发扎成丫髻,后来指少年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C项,“其中‘永和’是干支纪年法,‘癸丑’是年号纪年法”错误,“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天干地支纪年,“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用天干地支纪年。‎ 故选C。‎ ‎【点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4.下列各句中对所用修辞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对偶)‎ D. 何以解优?唯有杜康。(设问、对偶、拟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D项,“对偶、拟人”错误,“何以解优?唯有杜康”,设问,自问自答,“何以解忧”是问,“唯有杜康”是答。‎ 故选D ‎【点睛】《考试大纲》明确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二是“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将在实际运用中对修辞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不会直接考查修辞方法的。‎ ‎5.下列各句中文言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与士耽 耽,沉溺 B. 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 C. 始适还家门 适,刚才 D. 信可乐也 信,副词,实在,确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C项,句意为: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适:女子出嫁。‎ 故选C。‎ ‎【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杨柳依依 B. 怨灵修之浩荡兮 C.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 所以游目骋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A项,句意为:杨柳依依随风吹。依依:古今同义,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 B项,句意为: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浩荡:古义,指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壮阔。‎ C项,句意为:我有亲生的母亲。父母:偏义复词,古义为母亲;今义,父亲和母亲。‎ D项,句意为: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故选A。‎ ‎【点睛】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挂东南枝 A. 不吾知其亦已兮 B. 列坐其次 C. 为仲卿母所遣 D. 死生亦大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例句句意为:自己在东南边的树枝吊死。省略句。‎ A项,句意为: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宾语前置。‎ B项,句意为:排列坐在曲水旁边。省略句。 ‎ C项,句意为: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被动句。‎ D项,句意为: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判断句。‎ 故选B。‎ ‎【点睛】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二、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塘月色》)‎ ‎(2)《氓》中写女子没有等到男子而泪流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运用《史记》所载周公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使天下人心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从声音的角度描写,反衬田园恬静、祥和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或因寄所,___________。(《兰亭集序》)‎ ‎【答案】 (1). 有袅娜地开着的 (2).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3). 不见复关 (4). 泣涕涟涟 (5). 周公吐哺 (6). 天下归心 (7). 狗吠深巷中 (8). 鸡鸣桑树颠 (9). 悟言一室之内 (10). 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袅娜”“涩”“涟”“颠”“悟”“骸”的书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B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9. 下列各句中,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首句照应诗题。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想象之景。‎ B. 颔联写到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C. 颔联“野水无人渡”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点石成金,与下一句对仗工整。‎ D. 颈联写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10.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9. A 10. (1). 荒村和古寺/断霭和流莺 (2). 生和语 ‎ ‎11. 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次句至颈联写想像之景”错误,次句至颈联写望中之景。次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不是想像。‎ 故选A。‎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对仗的能力。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颈联“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中名词对名词,荒村和古寺/断霭和流莺;动词对动词“生和语”。‎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态度变化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无事登上高楼远望,茫茫一片平野无边无际。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小舟无依横在岸边。远处荒村古寺,一缕缕炊烟袅袅,三两声莺莺叫语。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春天是万物复兴勃苏的时节,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春天,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出思乡之感。寇准当时身在乡外,遇上春天,写下了这首怀归的诗篇。诗要表现的是思乡怀归,所以选取了最能表现这一情绪的“登楼”来写。首联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颔联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颈联写抬眼见闻。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叫着。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置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古代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2.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B.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C.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D.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尤善隶书 善,擅长 B. 遂以女妻之 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 C. 羲之书为世所重 重,看重 D. 而羲之甚轻之 轻,轻浮 ‎1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辄洒扫而待之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15.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答案】12. A 13. D 14. C ‎ ‎15. (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之处。‎ ‎(2)王羲之曾经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申明他的志向。‎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道士”“养群鹅”,句意联系紧密,之间不断开,“之往观焉”,“之”,王羲之,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C;‎ ‎“固求市之”,“市”,买,恳求买他的鹅,之间不断开,排除BD。‎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D项,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轻:轻视,看不起。‎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短语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 ‎①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⑤是王羲之善于辩论。‎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讷”,木讷;“人未之奇”,宾语前置句,应是“人未奇之”,“之”指代王羲之,“奇”,意动用法,认为……奇。(2)中“尝”,曾经;“宴集”,宴饮集会;“为”,写;“申”,申明、表明。‎ ‎【点睛】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最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遍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者来到,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 ‎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赣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来,王述深以为遗憾。”‎ 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①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②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③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水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④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⑤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⑥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齡,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甲)还有一条是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乙)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还。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 16 )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⑦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現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⑧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 ‎⑨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1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 这篇文章能以小见大,从小处着眼,用含蓄深沉的语言,采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柔可亲的鲁迅。‎ C.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 D. 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原则主张宽容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 E. 文章第⑦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看待世界之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 ‎17. 认真阅读文章第⑥段,完成下面填空:‎ ‎(1)甲乙两处画线的标点中,__________处标点使用错误。‎ ‎(2)请根据上下文语境,在( )里填一个恰当的名词:__________。‎ ‎18. 文章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鉴赏分析。‎ ‎19. 请简要说说文中鲁迅先生的“温柔”表现在哪些方面。‎ ‎20. 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柔,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6. D 17. (1). 甲 (2). 座右铭 ‎ ‎18. (1)排比,三句“忘记了……”句式,以排山倒海之势写出先生的成就和功绩。(2)比喻,把先生的作品比作“匕首和投枪”,说明先生作品思想的深刻性和犀利。(3)拟人,风恣意,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自然界的风,玉兰,梅花,喜鹊赋予人的性格特征,突出春天景色的特征。 ‎ ‎19. ①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②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③孩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④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 ‎ ‎20. ①“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②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B项,“用含蓄深沉的语言”错误,这篇文章语言朴素平实。‎ D项,“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错误,从原文“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种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可知并非是为了表现他高超的智慧,而是表现他恩怨分明的性格。‎ 故选B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词语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选词填空要联系上下文。(1)甲处“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错误,间接引用,后引号内部的标号放在后引号外边,改为——“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2)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亦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是为了说明现代人没原则,先生有棱角。‎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本题“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是一组排比,排比句气势磅礴,先生呐喊、彷徨、满怀赤肝义胆,以笔为武器与当时社会黑暗作斗争,写出了先生的成就和功绩;“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是比喻,写出了先生文字之犀利,作品思想之深刻,对社会揭露之深;“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是拟人,拟人句写出此时风景之美,为怀念先生提供了背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第三段中,写了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爱情,亲昵爱意让人觉得温柔;第四段中,除了博学多才外的“时尚达人”让人感到鲁迅先生的温柔性情;第五段写鲁迅先生的“孩子气”,他对低素质人的顽皮,他抽烟时与众不同的姿态,都体现出一种与平日课本图画不同的温柔;第六段则写他遗嘱中对儿子的叮嘱,既表现对孩子的爱,也说明“他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刚柔并济,并非一味宽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落 作用、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应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主题、引人思考角度分析。本题,从前文看,第一段有“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第二段“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都与“春光正好”相呼应,“春光”在此不止指季节景物,更是鲁迅先生的“温柔”的象征;因而说“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其实是说“我”对鲁迅先生温柔的品读中醒来,表达鲁迅先生的温柔带给“我”的感悟触动,如同春风化人的主旨。‎ ‎【点睛】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6月9日晚,黄海之滨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外观景平台,“有朋自远方来”。以城市为背景,以天空为幕布,一场__________的灯光焰火艺术盛宴在浮山湾海面上演。‎ 水幕舞台半透明巨幅环幕上的投影与不远处的城市楼宇夜景秀__________,犹如梦幻仙境。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名字以中、俄、英三种语言一一展现,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依次呈现。《天涯明月》《齐风鲁韵》《国泰民安》《筑梦未来》《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一幅花开盛世的美丽图景。__________的焰火竟相绽放,照亮城市的夜空。‎ 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以四季为主题:翠绿的“春”描绘生机蓬勃的景象;火红的“夏”突出繁花绚烂的色彩;金黄的“秋”传达丰收的喜悦;雪白的“冬”给夏日海滨带来别样清凉。精美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令现场外国友人__________,连声叫好。‎ 演出总导演张艺谋介绍说,演出突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这个大主题。‎ 这是一场科技和艺术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展现出中国气派、呈现出世界水准、展示出相关国家对上合组织未来的自信,更表达了人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望。‎ 伴随着《国泰民安》的优美旋律,( )。在“上海精神”照耀下,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新航程愈加光明。‎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不胜收 融为一体 五光十色 叹为观止 B. 美轮美奂 融为一体 五彩缤纷 大跌眼镜 C. 美不胜收 水乳交融 五彩缤纷 叹为观止 D. 美轮美奂 水乳交融 五光十色 大跌眼镜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夜空中定格璀璨的焰火,环幕上的和平鸽展翅飞翔 B. 璀璨的焰火在夜空中定格,和平鸽展翅飞翔在环幕上 C. 璀璨的焰火在夜空中定格,环幕上的和平鸽展翅飞翔 D. 在夜空中定格璀璨的焰火,和平鸽展翅飞翔在环幕上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突出演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这个大主题。‎ B. 突出演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个大主题。‎ C. 演出突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主题,将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D. 演出突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 ‎【答案】21. A 22. C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组,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是“灯光焰火艺术”,应用“美不胜收”。‎ 第二组,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此处是“投影与不远处的城市楼宇夜景秀”的融合,应用“融为一体”。‎ 第三组,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根据语境“焰火”,填入“五彩缤纷”。‎ 第四组,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赞叹不已:指赞叹不止,不间断的赞叹。文中说的是精美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让人震撼,用“叹为观止”恰当。‎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根据上文“伴随着《国泰民安》的优美旋律”可知,句子主语应该是“璀璨的焰火”,排除AD;“璀璨的焰火在夜空中定格”与“环幕上的和平鸽展翅飞翔”句式一致,搭配更合理,表达更顺畅,排除B。‎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原句“演出突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这个大主题”中,“突出”缺少宾语,应添上“这个大主题”作为宾语,“融入其中这个大主题”成分赘余,排除AB; C项语序不当,应为“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排除C。‎ 故选D。‎ ‎【点睛】解答病句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24.以必修一课本为范围,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补写两组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 豪迈; , ; , 。‎ ‎【答案】示例:柳宗元需要一座西山,让他追求“不与培塿为类”的独特;苏轼需要一座赤壁,让他感悟“寄蜉蝣于天地”的哲理;毛泽东需要一座橘子洲,让他抒发“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本题要求较高,一定注意审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语句连贯和仿写的结合。首先我们在答题时要考虑内容的连贯性,这就要看看给出的事例写了什么内容。题干中给了一个文化名人,杜甫是诗人,我们在选人物的时候也要选身份相似的人物。而后面句子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同时与他的作品相合。这一点也要提起注意。另外,题干要求句式一致,不是相似,就要仿照文中的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来。我们可以选取必修一中的人物,如柳宗元的西山、苏轼的赤壁、毛泽东的橘子洲。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话题是否一致,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还要注意句式上的一致性。‎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从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有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每小时出租费1元,一种是每小时0.5元。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很多用户反映,从家到单位开车太近,走路又比较远,骑共享单车则时间正好。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共享单车在急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如果任其无序发展,则免不了会有昙花一现的结局。‎ 概括共享单车火爆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 ‎【答案】收费低廉、使用方便和政策支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注重分析语段的主要内容,找出关键性词语,然后组成衔接连贯、简明得体的语句。本题根据“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可知收费低廉;“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可知使用方便;“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十”‎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可知政策支持。‎ ‎【点睛】压缩语段,指的是在一定的字数限制内将一段或一个较长的句子进行筛选、提炼、压缩、概括。这类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表达等项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如概括材料主要信息或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为材料续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结合材料给概念下定义等,稳中求变的多彩题型既增强了考查的知识性趣味性。在备考阶段,对这些题型要高度重视,不断摸索规律,寻求最佳解题思路。‎ 七、作文(50分)‎ ‎26.根据要求作文。‎ ‎“读”是一种投入的状态,是心与心坦诚的面对,是发自肺腑的交流,是一种智慧式的领悟。文字可“读”,自然可“读”,人物可“读”;庄子读“大鹏”,陶渊明“读”园田,霍金“读”宇宙,鲁迅“读”人性……“读”使心灵饱满充盈,使思想提升飞跃,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读自然 我们是自然的孩子。丰富多情的大自然,洗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见到生命的真实与绮丽,质朴和永恒。‎ 蒙蒙水汽,四野穹庐,那人荡着轻舟,起伏在灵动的清水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用缠绵的音色呼唤着伊人,心似风铃,此起彼落,叩敲着,微震着。他与自然贴得最近,他熟悉那寥寥的绿原, 展翅的苍鹰,正是这自然的一切 赋予他诚挚的心灵,智慧的歌声。《诗经》这动人的智慧在自然中酿成,它的轻灵在自然的指纹中流动, 也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让我们成为大地的儿女。自然,告诉我智慧和圣洁之所在。‎ 在一片被黄昏涂抹的山坳里,云倏忽往来。 庄子立在屋檐下,看涛生云灭。飘飞的雨,只一线,划过庄子的眼睛,便染绿了南国的千山万壑。在自然的怀抱中生长,庄子有超脱的浩然之气。他对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抱有慈悲之心。他从不以人的标准来要求万物具备应有的用途。他尊重自然,也逍遥于自然。他是个老顽童,从一个村庄抵达另一个村庄,如同一条溪流碰碰另一条溪流的脸和鼻孔。他化为鲲遨游于云海之间。他化为鹏,展翅于苍穹之上。 他逍遥而自由地活着, 而这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的。自然,告诉我浩然和辽阔之所在。‎ 他也曾经拥有“大济苍生”之志,但是现实的苦闷让他远走高飞,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他快乐于园田,纵使耕植很劳累,但他总与满足和自在相伴。自然教会他高洁, 在自然中,他看到了自己本真的影子,他在自然中也显出真实。他在自然中感受着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 体会着人生最本真的意义。 他就是陶渊明, 隐逸的大诗人。 也许他无法释怀官场的黑暗,于是,他“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但是自然给他希望。 他也感受到“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的乐趣。 他在自然中陶冶情操,让身心放松,感受着园田农夫的潇洒自在。自然,告诉我高洁和博大之所在。‎ 读自然,我们的思绪变得缤纷而绚丽。我们畅想纯洁、逍遥、广博、浩然,这些在自然中应有尽有。我们要获得心灵的明净,便要回归自然。我们欣赏花开,听飞鸟掠过天空的声音。听懂水流,观赏春花秋月。在这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有时候我们需要静静伫立在池边,只是听听那池音,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的心是纯洁的,透明的。我们能以一种善良提炼出世界的光芒,提炼出折射在一花一叶上给我们的启迪,在自然的原始意味中,蕴含的是一种逍遥的境界。‎ 自然是生命的本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等的技巧至关重要。1、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2、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3、拟题要匠心独运;4、作文时要能大胆想象,要具有创造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审题】题干三个主句,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读’”“什么可‘读’”以及“‘读’的意义”。由此可以分析,“读”可以是客观性的动作,可以是精神层面的感悟、交流,更可以是人生活的一种境界。既然“读”的定义如此广泛,那么,世间万物皆可以为我所“读”。而“读”也成为了生活、生命中的一个固有的部分。作文时,首先需要对“读”有个人独到的认识,有了这个根基,一切熟悉的生活都可以“读”,只要能够在“读”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搭建合理、稳固的桥梁,那么,文章的写作就“只有好不好,没有行不行”。‎ 参考立意:读书能提升自己;品读人生,找到方向;品读自然,找到生命本源;品读社会,让人睿智;品读他人,学习榜样。‎ 例文分析:文章文字清新淡雅,细腻超然。将对自然的感触融进了对《诗经》、庄子、陶潜的解读中。深刻领悟到“在自然的原始意味中,蕴含的是一种逍遥的境界”。属上品文,有“真意趣”。‎ 可用素材:‎ ‎1、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兴趣的阅读,才可以生活丰富多彩。‎ ‎2、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小学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种各样的“闲书”,从爸爸妈妈给订阅的儿童杂志,到一些文学名著,我都照单全收.即使是上中学以后,也是依然爱读书,也要在繁忙间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憩。拿起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好像随手推开一扇窗户,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这风景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委婉,或雄伟磅礴,‎ 或感人肺腑,令我浑然忘却了学习中的烦恼与不快,仿佛排徊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 3、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书,等待着人们亲手去书写,也等待着人们细细去阅读、去品味。人生这本书可能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不像散文那样优美深刻,也不像诗歌那样抽象晦涩,它的内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开水。但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于是,孔子从师于不同的学者,如郯子,苌弘等,甚至从两小儿辩日小事中了解到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的道理。曹怀东、朱熹平两位教授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启发,最终证明了“世界七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只要善于品读,每个人都能给人启迪,哪怕是广场上卖唱的乞丐,也能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品读他人,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学习。‎ ‎5、爱迪生品读那一千多次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一举灭吴,一雪前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却变得更加坚强,不仅战胜了病魔,更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编织自己的人生.。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