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必修5:(5滕王阁序)
1 5 滕王阁序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掌握“故”“尽”“俨”“数”“机”“穷”“属”“即”“且”“矣”的用法。 3.归纳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 4.背诵课文 2—5 段,理解文中的典故。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 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 六岁能文。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 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 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 文绘章●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 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二、写作背景 滕王阁,唐永徽四年(公元 653 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修建。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在历史上曾迭废迭兴达 28 次之多。现在重建 的滕王阁主阁系 1989 年 10 月 8 日竣工落成。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 远胜于历代之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唐 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交趾县县令,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当时正 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 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 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 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一再报,语益奇,乃矍 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 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 300 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 28 次,最后在 1926 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从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 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翼轸.(zhěn) 棨.戟(qǐ) 襜.帷(chān) 潦.水(lǎo) 崇阿.(ē) 雕甍.(ménɡ) 帝阍.(hūn) 宗悫.(què) 叨.陪鲤对(tāo) 虢.州(ɡuó) 衣袂.(mèi) 梓.泽(zǐ) 2.词义 故 属 即 且 3.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高朋满座 命途多舛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4.名句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二、课文详解 3 4 5 6 7 8 9 10 整合感悟 这篇著名的骈体文,记叙了阎都督为饯别宇文刺史而举行的盛大宴会,抒发了作者远大 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文 章内容充实,文辞华美,气势奔放,具有雍容华贵的特征。 评点赏析 第一部分(第 1 段): 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第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 美”过渡)。七—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第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小结: 本部分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 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作好了铺 垫。 第二部分(第 2、3 段): 第 2 段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宾客驾 驭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气势。 第五句则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第 3 段第一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 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第二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的景象。 11 第三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第四句用两个七字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 写推向高潮。此两句也成为千古名句。第五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歌,将各具情趣的社会 与自然融为一体。 小结: 本部分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 心悦目。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 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第三部分(第 4、5 段): 第 4 段第一句是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第三句 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接着两个三 字句,变换节奏,心绪也为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第五句又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 下面抒情张本。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宇宙无穷;二是感叹人生无常,盛衰 有时。第七句是虚写,言“望”“看”,实际是想。语义双关,“日下”既实指太阳下山,又 指长安;“云间”既指天上之云,又指吴会。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 发感慨。然后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最后两句直抒胸 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第 5 段转入更强烈的抒情:开头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时运不齐,命途多 舛”,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冯唐、李广”句从历史中选取两个事例,安慰失意之人,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见机”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 志节。 第四句用两个六四句加以拓展,申述以上观点。前两句言之凿凿,后两句反问有力。一个“非 无”,一个“岂乏”,摇曳有姿。第五句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结上文,开 启下文。下面三句,描绘了理想的人格境界。再用四字短句,写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最后以两个四六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反衬自己的坚定意志。 小结: 本部分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然后笔锋陡转, 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 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第四部分(第 6、7 段): 第 6 段:“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自谦一句,郑重言事,如此简单地给自己定位, 复杂心情可见一斑。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舍簪笏” 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感叹怀才难 用和知己难逢。 第 7 段:“呜呼”开头,更显感伤。“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写 尽古今盛筵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小结: 前半部分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 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从“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除继续抒发自 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总结: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 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12 三、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俨.骖 于上路(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俊采.奔驰(通“寀”,官吏。) 2.多义词 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5)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4)属余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5)举酒属客(劝酒。)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顺着。) (2)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3)且壮士不死即矣(则。) (4)来即我谋(靠近。) (5)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如果,假如。) 且:(1)穷且益坚(而,表转折。)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 (4)臣死且不避(尚且。) (5)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将要。) 3.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以为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以为带(同上。) (2)使动用法 下: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使腾空(腾蛟起凤。) 起:使起舞(腾蛟起凤。) 屈:使受委屈(屈贾谊于长沙。) 窜:使出走(窜梁鸿于海曲。) (3)名词用作状语 星:像流星一样(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动词 目:看望(目吴会于云间。) (5)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3 美:俊才(宾主尽东南之美。) 4.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句:童子何知(知何。) 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被歌声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不被召见。) 介词结构后置: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省略句:物华(化为)天宝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四、技巧鉴赏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有诗意之美 它继承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 风格。王勃用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滕王阁有关的事物,用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抒发真实感受。 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并把它贯穿于全文,整体上把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用典完美结合,颇具诗意之美。 2.长于用典,简练含蓄 本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有的是明用,如“冯 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 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不仅加 强了论证作用,还使得文章内容充实,语言简练,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 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五、合作探究 从《滕王阁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勃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文章本来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王勃要对滕王阁进行一番描写,是因为具体环境的 要求,文章的原题就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所以,王勃在自己的文章的关键之 处马上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那么王勃的内心世 界是怎样的呢? 1.感叹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 悲凉的根本。 2.叹人生难免失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 两天? 3.抒发壮志难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所以,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 人的不得志而叹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 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的强颜 欢笑啊! 14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 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 曲尽衷肠,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读出他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悲叹、无奈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