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木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I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经历过许多变迁、磨难和不幸之后,格调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学术界也卷入其中, 焦点在于:这是国人的真问题,还是伪问题?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获得确切答案。一方面,粗俗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蔓延,所有八十年代的社会等级符号在今天依然泛滥,爬到财富顶端的人正花样百出地炫富,而且形式更为 。另一方面,由于财富分配不公,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在向追求 转化。 中国的改变太快,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然而,不管生活正在变得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改善,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言行更得体,生活更有趣,精神更高贵。根深蒂固的这种倾向,哪管生活压力多么强大也无法销毁。所以道理并没有改变:一个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形象的人,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渴望自己 。 格调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正好对应中国社会隐秘多变的价值取向。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争论 极致 公平正直 与众不同 B. 辩论 极致 公平正直 和而不同 C. 争论 极端 公平正义 与众不同 D. 辩论 极端 公平正义 和而不同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倾向这般根深蒂固,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是无法摧毁。 B. 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无法摧毁。 - 25 - C. 倾向这般根深蒂固,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都无法拔除。 D. 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都无法拔除。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争论,指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辩,指争论辩驳。根据语境,是学术界激烈的讨论,与“焦点”搭配,宜用”争论”。极致,指最高程度的,最典型的;极端,指事物发展所达顶点。根据文意,与主语“形式”搭配,“极端”最为妥当,而“极致”一般在动词之后。公平正直,指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公平正义,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根据文意,前句“分配不公”,有“公平”之意;“正直”多描述人,“正义”有“利民”之意,故“公平正义”更合语境。与众不同,指跟大家不一样;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根据文意,语境含“因格调而非财富,与人不同”,宜用“与众不同”,“和而不同”在语境中无提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根据语境,人们在“生活、言行和精神”方面,都形成了较稳定的观念,用“这种”指代并衔接,语意更顺当。“任由”“无论”在句中可视作等值表述。“摧毁”指“用强大力量破坏”,与“根深蒂固的倾向”搭配更妥;而“拔出”指“拔掉、除去”,和“这种倾向”搭配不当。 故选B。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则是国别体史书。 B.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其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C.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自方面也有很多精辟的言论,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温故而知新”。 D.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 25 - 作者不仅关心底层民众,同时也关注弱小民族的命运,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项,“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是庄子的观点,不是孔子的言论。 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报告还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 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2011-2018.1-10月国内国产票房以及出品方 - 25 -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3月7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5 - 2011—2015年,票房五千万以上的国产电影数量在逐年上升,此后虽有所起伏但总体比较稳定。 B. 2011—2018年,五千万以上票房国产电影与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每年比例各有变化,其中2017年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的比率最大。 C. 2011—2017年(除2012、2016外),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平均每部电影出品方的变化态势与此大体同步。 D. 根据国产电影累计出品方数量历年来的变化趋势可以预估,2019年此数量或将回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专家对我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对当前科幻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B. 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幻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C. 由于中国电影界对科幻电影的表达方式不熟悉,加之科幻电影投资成本偏高等,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搬上影视屏幕。 D. 刘慈欣虽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觉得中国科幻产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不属于《流浪地球》在国内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 B. 周围世界与中国社会发生快速的变化,科幻活动发展态势良好,科幻电影备受欢迎。 C. 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逐渐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电影市场日趋成熟。 D. 《流浪地球》题材深沉、叙事宏大,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强;在影片中糅合了父辈牺牲与家园情愫、人类普遍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与软感动。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25 - B项,“其中2017年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的比率最大”错误,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2011—2018年中,国产电影出品方收获五千万以上票房比率最大的应当是2012年,为1/4。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D项,“但也对其发展充满担忧”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可知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根据题目的信息筛选点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最后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 A项,不属于《流浪地球》在国内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原文“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可知“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是“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的依据,并非《流浪地球》在国内取得高票房的原因。 故选A。 【点睛】 - 25 -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篇或文本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个段落,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就是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策天下士于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春,除监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南,乞早正天讨。”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又言:“中书宰执,日趋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诣所署治事。”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冬,移兵部员外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聚经史穷日夜读之 穷:尽 B. 策天下士于廷 策:计策 C. 必诣所署治事 诣:到 D 居官清慎自持,鱣粥至不给 给:供应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25 - B. 善为古文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 策天下士于廷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B.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C.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D.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10. 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主人公正直品性的一组是( ) ①善为古文,辞必己出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⑥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本很聪颖,幼时就超出常人。他还主动向他人求教,其造诣不断加深。 B. 宋本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忠于职守,主张讨伐曾参与叛乱而未被处死的枢密副使阿散,结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 C. 因为铁失余党未除、仁宗神主被偷、桓州盗匪、朱甲冤案等事件都未得到彻底正确的处理,宋本有所进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D. 宋本很小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奉养父母;后来虽然历任要职,生活条件也不优越,甚至有时连铜粥都吃不上。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 (2)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13. 宋本成童后的治学方法值得今人学习,请分条概括。 【答案】7. B 8. D 9. C 10. C 11. B 12. - 25 - (1)当时从北方来的宿卫武士,又被遣返回去,他们就百十人聚为一群,在桓州道中抢劫杀人。 (2)宋本尚未成年时,就招收学生来奉养双亲,时间近二十年。 13. ①他自己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②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③向当时名师王奎文求教,造诣越来越深。④宋本写文章,文辞不蹈袭前人,多有深意。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辨析能力。 B项,句意为“皇帝在朝堂之上策问天下士子”,可见“策”,策问。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 B项,为:动词,写/介词,替、给。 C项,于:介词,在/介词,被。 D项,之:皆代词,这。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越来越深”。 “尝从父祯官江陵”,省略“于”,即“官(于)江陵”,状语后置句,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B。 “本往质所得”中,“本”为主语“宋本”;“往质”,前往问询,作谓语;所得”名词短语作宾语,学习的内容,这是成分完整的单句,之间不断开。“造诣日深”,主谓结构完整,是独立的分句。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C。 - 25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把握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①“善为古文,辞必己出”,表现主人公有文学才能;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表现主人公正直;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表现主人公正直;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表现主人公正直;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表现主人公和善、担当; ⑥“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表现主人公重情重义、忠诚坚贞。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结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错误,原文第二段“皆不报”,意思是没有得到皇帝的答复,可见选项曲解“报”的意思。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时,当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定语后置句;复遣归,又被遣返回去;剽劫杀人桓州道中,“人”后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剽劫,抢劫杀人。 (2)弱冠,成年;亲,父母双亲;殆,大概、接近。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意思是到了童年,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可见学习做到了自主性,勤奋钻研持之以恒; “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意思是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可见学习上做到了探究思考深入透彻,不浅尝辄止; - 25 -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意思是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越来越深,可见学习上善于向人学习,谦虚好学,不自满; “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意思是宋本擅长写古文,文辞不蹈袭前人,文义峻洁深刻,多有委婉而隐含讽谕的深意,可见不迷信权威,有创新意识,坚守自我,不因循守旧。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到了童年,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越来越深。宋本擅长写古文,文辞不蹈袭前人,文义峻洁深刻,多有委婉而隐含讽谕的深意。 - 25 - 至治元年,皇帝在朝堂之上策问天下士子,宋本取得第一名,被赐进士及第,授予翰林修撰一职。泰定元年春,被授予监察御史,他首先进言说:“逆贼铁失等人虽已被诛杀,但是其党羽枢密副使阿散,亲自参与叛逆,因告发事变而未被处死,被发配到岭南,请求及早处死他以正天罚。”按国家制度规定,太庙里的神主用黄金制作。仁宗龛室里的神主竟然被盗走,宋本说:“依据法律,民间被盗案件,超过期限没有抓获罪犯尚且治罪。现在太常失职,连带京城的捕官都应被罢免。”又说:“中书宰执重臣,每日到宫禁中,务求保其宠信,苟且偷生,却二十天不至中堂,积压耽误了机务,希望皇帝训诫臣下,凡不是入宫宿卫的日子,必须到所属官署去办理公务。”这些意见都未得到皇帝的答复。 一个月后,宋本调任国子监丞。这年夏季,发生狂风和地震灾异天气,皇帝降旨召集百官共同商议救灾的办法。当时有从北方调来的卫士,又被遣返回去,他们就百十人聚为一群,在桓州途中抢掠杀人。他们被捕后,旭灭杰向皇上奏请释放了他们。蒙古千户在赴京途中,夜宿旅舍,正巧百姓朱甲的妻女的车子经过旅舍门前,千户看重朱甲妻女的容貌,就与随从一起把朱甲的妻女抢入住处。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但旭灭杰包庇千户而不过问。宋本正参与这次议事,直言说:“铁失余党还未除尽,偷仁宗神主的盗贼还未抓获,桓州的盗匪尚未得到惩治,朱甲的冤屈尚未申明,刑法政事混乱,百姓义愤上天怨怒,灾害异象的发生,都由此而来。”辞语气愤激昂,使众人听着都感到惊恐。这年冬,官任兵部员外郎。 宋本性格刚直不屈,言语正直,行为纯洁,不掺杂私心,而且对朋友情义笃厚,像金石一样坚硬。人们如有一点点善良的表现,他就大加称善,尤其以树立古代礼乐风习为己任。他做官以清廉谨慎自持,甚至连稠粥都吃不上。宋本尚未成年时,就招收学生来奉养双亲,时间近二十年。宋本历任显要的官职,但仍租房来居住。宋本历任显要的官职,但仍租房居住。在他逝世时,靠官府赠送钱物才能入敛,送葬的人有近二千人,都是缙绅大夫、门生、过去的下属和国子监学生,没有一个其他宾客,当时人们都认为很荣耀。宋本著述的文集有《至治集》四十卷,在世上流行,谥号为正献。 第Ⅱ卷 本卷共13小题,共117分。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四、(2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卖花声·题岳阳楼[注]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颇。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 [注](1)张舜民,北宋人,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2)长安:此指汴京,为北宋都城。 14. 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怀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 B.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因为词人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用,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之意。 C. “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既写出悠然的景色,又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D. 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作者借此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蕴深厚。 15. 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16. 费衮评价“此词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后人评价“全词跌宕起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请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①开篇两句用“木叶”“漫漫空水”等意象(或翻译诗句: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描绘了一幅萧瑟迷蒙的洞庭秋景图。②作用: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悲凉的情感作铺垫或奠定了全词悲伤的感情基调。 16. 羁旅的愁思,遭受贬谪的失意、怨愤,对故乡的眷恋或者对君王的期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天淡云闲’四字……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错误,“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虽然写出悠然的景色,但并未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诗歌语句的理解和鉴赏,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在诗中起到的作用。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及作用。 - 25 - 题目要求分析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的画面以及起到的作用。本词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的意思是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这两句词描写洞庭湖的景象: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一般来说,分析诗词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以及诗歌的篇章结构角度分析,如渲染氛围、奠定基调、为后文做铺垫等。这两句词位于整首词开篇前两句,对洞庭湖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萧疏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奠定了全词悲痛的感情基调。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 25 - 题目要求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纵观全词,这首词写出了诗人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融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分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的生命在天地间极为短暂、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 (3)羁鸟恋旧林 (4)齐彭殇为妄作 (5)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默写时的关键词有:峥嵘、稠、萧萧、羁、彭殇、妄、蜉蝣、沧海。 五、(22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顷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 - 25 - 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芭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 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她” 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 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 ⑤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⑧"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着生命的真谛。 - 25 - ⑨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辫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⑩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第②段连用“忽然”“钻出来”“闪入”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突然看到昙花花苞时的惊喜。 B. 文中多次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来称呼昙花,把昙花拟人化,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喜爱、赞美。 C. 作者描述昙花的生命历程,解读其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昙花一现"这个古老词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D. 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昙花绽放的过程进行了精细描摹和热情礼赞,也阐发了对生命价值的哲理思考。 E. 文章多次写到昙花对“我”一次次的神秘呼唤,在强化主观色彩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比较浓重的宿命论思想。 19. 从全文看,文中第①段的叙述有何作用? 20. 昙花的开放“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从文中看,作者“触目惊心”和“怅然若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1. 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极富表现力,请进行赏析。 22. 本文的题目是“瞬息与永恒的舞蹈”,请联系文本,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瞬息与永恒”的理解。 【答案】18. CE 19. (1)文中第①段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先前昙花无声无息的六年蛰伏与后文的华丽盛开形成了对比,文脉有了起伏变化; (2)同时也引出下文作者对昙花的描绘和礼赞,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20. - 25 - 昙花的开放是一种辉煌与死亡几乎同时到达的壮烈和凄婉之美,所以让读者触目惊心;昙花的怒放转瞬即逝,作者只能无奈的面对昙花的凋谢,感受着辉煌消失后的孤寂,所以怅然若失。 21. 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县花比喻为“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和“开始舞蹈”,将昙花盛开的过程和美丽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热情赞美。 22. 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瞬息即逝,但是如果让生命活出质量、活出意义,有限的生命便获得了永恒。正如文中的昙花,虽然它绽放的过程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随即便凋谢闭合,身后是长久的孤独与寂寞,但是当其怒放时,却倾其所有,让生命焕发出炫目的光彩,定格为永恒的美丽。人也这样,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生命的价值便会获得永恒。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活了短短二十三年。但他却用短暂生命阐释了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质量。让生命活出质量,瞬息即永恒。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C项,“改变了人们对‘昙花一现’这个古老词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解”错误,这一说法不符合文意,过于绝对,结合文本最后两节内容分析可知,作者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是有关瞬间和永恒的话题,即“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这也是自古以来达成共识的观点态度。 E项,“流露出作者的宿命论思想”错误,“宿命论”即中国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消极悲观说法。选项分析不符合原文,从文中来看,应该是领略“昙花一现”的过程中不同心理的变化,阐发了对生命价值的富有正能量启迪的思考,珍爱生命,让瞬间成为永恒。 故选CE两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开头段作用的能力。 - 25 - 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分析,从内容上说,第①段先写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一点动静也没有,表现的是昙花蛰伏的情况,昙花无声无息的六年蛰伏;从结构而言,先写了自己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任其自生自灭的做法,表达出对昙花的轻视,昙花的蛰伏与下文昙花的盛开成了对比,“我”对昙花的轻视与下文对它的赞美形成情感的转折,从而突出了昙花盛开的情景和对昙花的赞美之情。这从写法上来看,是欲扬先抑,其作用是使行文富有变化,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 相关信息在第⑤段“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触目惊心”的意思是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这里让作者感到震惊的是昙花开放的辉煌状态,“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怅然若失”的意思是,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让作者感觉不快的是“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她’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这是对“盛开的昙花”的描写,“像”把“盛开的昙花”比作“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把昙花的花瓣比作“素洁的衣裙”,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昙花盛开的外观,表达了作者对昙花无比喜爱之情。“赤着脚”“翩然而至”“欣喜”等又赋予昙花以人的特点,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给人亲切可爱感。作者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把昙花的盛开过程以及美丽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昙花的赞美,以及看到昙花盛开的欣喜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标题的含义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 25 - 本文的标题是“瞬息与永恒的舞蹈”,结合文本内容,从表层的角度考虑,应该指的是文中的昙花,“瞬息”指虽然它绽放的过程和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三个多小时,随即便凋谢闭合。而“永恒”指它在怒放时,却付出生命的全部,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精彩,将生命定格在了永恒。如它对生命的坚守,昙花开花过程中对生命的认真的态度,它给人们留下的美的享受等,这些都是永恒的。从深层角度考虑,答题时要分析二者的比喻象征意义,“瞬息”象征着物质方面的内容,“永恒”象征着精神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生命,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宽度。生命虽然是有限的、短暂的,瞬息即逝,但是如果让生命活出质量、活出意义,有限的生命便获得了永恒。最后要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列举生活中那些虽然生命短暂,但给人类留下无数精神财富的伟人、名人,比如雷锋、感动中国人物等,然后再联系个人的经历来阐述对这一观点的思考与看法即可。 【点睛】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这类题目答题时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等。 六、(10 分) 23.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就像盖房子打基础一样,如果基础没有夯实打牢,上面的房子都会不稳固;事业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要扎牢打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仿写同时还要紧扣主题,还要注意选择的中心词与后面的表述的一致性。本题可根据例句的句式特征,选取描述对象,例如,盖房子、唱歌等,然后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对象描述出来,要注意描述的内容与描述对象相吻合;再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就像……一样,如果……,……;结论。”组织答案即可。 - 25 - 24.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庐岳”指的是“庐山”,“多真隐”说的是隐士很多,这与杜甫的形象不合。“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狂”“醉”说的是李白的特点,“天子不能呼”可以联系写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故这两句应是说“李白”。“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 25.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20岁时行冠礼,表示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20岁。②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亦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冠”,男子二十岁。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知天命”是古人形容人到了五十岁的一种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人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在追求结果。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不惑”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遂以“不惑”作为40岁的代称。 - 25 -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中寿八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七、(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竹子的成长历程: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于是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生长太慢,却忽视它在这四年中,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的事实。而一旦爆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却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 从毛竹的生长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以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泰山不让,河海不择 高耸云霄的竹海,吸引人的目光。毛竹的生长被大多数人关注的不是前四年在地下的盘根错节几十平方米,而是在四年后两个月内疯涨二十米的爆发。如果没有四年的积累酝酿,怎有两个月的疯狂成长?因此,李斯在《谏逐客书》说得恰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它们今天这样是多年积累的结果。现在,人们看到的只是高耸巍峨的泰山,没人在意它漫长的积累;人们见到的只是汪洋大海的壮阔,没有人想到它曾经经历多少岁月的累积。因此,我要说,打基础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三年,最后在考场取得辉煌的成绩。 - 25 - 当然,在你取得骄人的成绩后,没有太多的人会在意你在三年中如何隐忍不拔,他们只看得到你骄人闪光的成绩。但是,没有三年挥洒汗水,没有三年努力拼搏,何来骄人成绩?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必须要做到:坚持,坚持,再坚持。古今中外成功的范例,概莫能外。总结起来便是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大家还记得越王勾践的故事吧?被吴王使尽手段,无论是折磨还是羞辱,勾践都要忍辱负重,他在等待时机;他在积蓄力量,为了越国的荣耀。这个等待不是被动的,而是暗中积极筹措,布局谋划,凝聚人心,等到吴王自高自大的时候,勾践一举完成“越王勾践破吴归”的壮举。恢复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善待百姓,凝聚意志,终于赢得了成功。 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当理想和事业在召唤时,我们需要勇往直前。 网红主播李佳琪,放弃原有的事业,带着自己的团队努力打拼,隐忍了许多年,终于遇到了淘宝,遇到了信息大时代,遇到了网络直播,从此她的推销事业开始发展,货卖得越来越多,从而走向成功。 苏联红色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用心血与生命铸就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在写作中,遇到无数坎坷。心血铸就的书稿丢失了,双目失明的他,凭借记忆从头再来,终于盼来“此书大获好评,即将出版”的好消息,获得成功从而永垂不朽。 领袖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沉下身姿,甚至匍匐前行,为的就是创造有朝一日的辉煌。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奔向诗和远方,才能拥有未来。 新竹恨不高千尺,雏凤清于老凤声。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 25 -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题目提供给我们一则材料,这则材料讲述了毛竹的成长历程。毛竹在生长的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却在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一旦爆发,在短短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题目问我们从毛竹的生长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毛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要经历前四年的刻苦隐忍。同时,分析这则材料,要重点把握材料最后一句话: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像毛竹一样,经历之前隐忍的四年,即使别人不理解,也要坚持下去,很多人正是因为熬不过前几年的困难,所以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正是毛竹的生长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也是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立意作文时,一定要把握这个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可以进行适量的深度阐发,但不能脱离材料中心点,以防作文跑题。 参考立意: 1、茁壮成长必须夯实基础; 2、积蓄力量是成功的前提; 3、扎实积累,打好基础,厚积才能薄发; 4、成长需要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成长。 结构层次:文章标题“泰山不让,河海不择”紧扣材料,精准立意。文章开篇首先由材料导入论点“打基础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然后分两个层次“作为高中生的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三年,最后在考场取得辉煌的成绩”“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当理想和事业在召唤时,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写“新竹恨不高千尺,雏凤清于老凤声。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素材: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正处于人生转折18岁成年的我们,满怀热血,多么渴望奋斗后的功成名就!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的决绝;有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般的自信;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然而,有谁知道,这时的我们仍需渐渐成长,漫长等待,积蓄力量,破竹穿空般,仍走在前行的路上。 - 25 - 3、漫长等待,在感悟生活的美好,或许无法忍受寂寞枯燥;殊不知,生活本身便是乐趣,感悟生活,从点滴开始,生活的美妙与哲理蕴含其中,追求过程本身就是在历练。当具备条件时,正如毛竹历经四年艰苦的积累,充足的酝酿,只用两月时间,奋起20米,破势穿空凌绝顶,打通阳光白云道,逆天而上;可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发奋图强。愿每位有志之人,都能像毛竹生长那样笃志砥砺,不忘初心。 4、刘邦积蓄力量终得天下,秦统一六国乃几世之功;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复仇;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等等。 5、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寻的,总结起来就是厚积薄发。职业女性董卿一直都是我最渴望,最想要成为的一种人。在《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爆红之前,主持人董卿通过了所谓的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在盲目和痛苦中,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勇敢地按下了暂停键,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暂别了安身立命十六年的老东家去南加州大学深造,在遥远的国度沉淀和历练自己,最后她以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荧幕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6、漂亮的花,人们都只是惊叹、羡慕她开花时的美丽,并没有意识到它还在芽儿的时候,经历了多少艰苦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辉煌的结果,而忽视了辉煌结果后面所隐含的艰辛过程;好多人也只想得到辉煌的结果而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点睛】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去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建议在文章关键处,或一针见血地抵达材料内核,或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