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 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 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 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 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如本题“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B项,甲午海战是史实,而不是文艺作品中的事件。原文第三段所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甲午海战是具体事件,而本文论述的悲剧是“文学作品”。选项混淆范围。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错误,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分析,“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的原因是“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选项强拉因果。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错误,对“以悲为美”的解释错误。这是一道涉及文章中心的题目,结合文本内容“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分析可知,“以悲为美”应该是“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选项“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应该是“悲剧感”,在这种“悲剧感”的基础上“欣赏”才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玉镯子 天暗了下来,四周沸腾的声音渐渐归于安静。‎ 洪童童在镜子前。她慢条斯理地滴了一滴洗手液在左手腕上。拧开水龙头,不一会儿,左手上的玉镯子便沾满了白色的泡泡,洪童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绿色的镯子,旋转了两圈,玉镯子便从缩紧的左手上取了出来,洪童童把它仔细地冲洗,然后放在一块白色的纱布上擦干。水龙头的水兀自哗哗地流着,这个玉镯子陪伴自己十年了,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呀!‎ 悠扬的手机铃声把洪童童从遐思中拉回来,她小心翼翼地把玉镯子裹起来,去接电话。‎ 洪童童做梦也没有想到,玉镯子最后还是易了主。玉镯子被放在一个精致的首饰盒里,一沓人民币堆得像座小山一样高。洪童童把那座“山”装进书包里,头也没回,走出了咖啡厅。‎ 这个玉镯子,要说能卖这个价钱,洪童童应该高兴才对,30块钱的地摊货,只不过是在她手上戴了三千多个日子,价格就涨了几千倍。这种近乎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是谁都能遇上的。‎ 洪童童其实也不懂玉。几年前也曾经有人要出3万块钱买下她的玉镯子。那是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在一片树影斑驳的街角的拐弯处的“我家咖啡”,洪童童应肥硕的冰莉之约,在此相见。念书的时候冰莉和洪童童是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同学们都戏称冰莉就是洪童童肚子里的蛔虫。毕业后,冰莉去了羊城,嫁作他人妇。几年不见,洪童童觉得冰莉除了日渐臃肿的体态、珠光宝气的穿戴和浓妆艳抹的妆容以外,其它倒没什么变化——热脸、热语、热心肠。冰莉在电话里说,有很重要的事情必须当面谈。香气袅袅的蓝山咖啡端上来后,冰莉把三捆人民币放在桌子上,让洪童童把手上的镯子卖了。‎ 洪童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冰莉知道玉镯子对于洪童童的重要性。那是洪童童那段逝去的爱情留给她的惟一的念想。虽然洪童童知道这个玉镯子只是个地摊货,“黄金有价玉无价”,更何况这是十年前初恋情人翔送给洪童童的“定情信物”,不要说3万,5万都不会卖。‎ 因为忙碌,洪童童远离了那座城市,也模糊了那段记忆。‎ 洪童童在小村子里当孩子王,过着两袖清风的生活。小村庄依山傍水,远处的树林,如同爆炸的绿波,滚滚地覆盖着山群。洪童童每天上班、下班都要路过一座桥。翔的家在桥的那边,离洪童童任教学校不到50米。那年秋天,雨出奇的繁密,翔去了另外一座城市,洪童童箭一样地冲过那座桥,浑身开始筛糠般战栗。8年了,洪童童听说翔过着五彩斑斓的生活。翔衣锦还乡的日子,学校里要么放寒假要么放暑假,洪童童的心像老树皮一样充满皱褶。‎ 上天,把洪童童平静的生活搅动了一下。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村里的小桥被涨满的河水浸泡多日,像一摊软泥一样瘫了下去。雨还是没完没了地下,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山里的绿青碧透明,洪童童第一次觉得所有的绿色的植物,都绿出了她想象的边缘。‎ 雨停了,当务之急是筹集资金修一座新的坚固的桥,使小村子里几十个孩子上学不至于受到影响。好几个夜里,洪童童躺在床上,像煎带鱼一样翻来覆去,睡不着,洪童童干脆爬起来,夜露之下,清凉的空气清新,月光如纱,照在她白瓷一样的手臂上。一个灵感从脑子瞬间滑过。洪童童觉得无比兴奋,她拿起手机,拨通了冰莉的电话。‎ 她手上的这块玉是新疆的“和田玉”。冰莉那收藏家老爸在圈内可是小有名气的。洪童童念书的时候去过冰莉家,老人家一看见洪童童手腕上的玉镯子,就啧啧称赞,问洪童童,“玉镯子是祖上传下来的吗?”直把洪童童问得面红耳赤的。‎ 村里的桥很快修好了。剪彩那天,洪童童看见了翔。翔和他的太太是剪彩嘉宾。女嘉宾剪刀咔嚓下去的一瞬间,洪童童看见了那个熟悉的玉镯子,镯子上的那一点飘绿,是它身价百倍的原因。‎ 洪童童每每坐在窗前,听漫山虫鸣,泉水如音乐背景,感觉生活是一个梦,世俗的城市离自己相当遥远。‎ ‎(选自《当代小说》)‎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玉镯子”为线索,按照先后顺序,把每一个时间段与玉镯子有关的情节串联起来,尽管时间跨度很大,但仍让读者感到文脉清晰。‎ B. “上天,把洪童童平静的生活搅动了一下”,这句话承上启下,雨水冲垮了小桥,洪童童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引出了她卖掉玉镯子的故事。‎ C. 小桥是洪童童与翔多年后邂逅的连接点,玉镯是二人感情的纽带,“女嘉宾剪刀咔嚓下去的一瞬间”,主人公保持了十年的念想也被剪断。‎ D. 小说中多处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环境,烘托了洪童童复杂的心理,尤其是对“雨”的描写,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 小说主人公洪童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重感情。把玉镯子当作爱的纪念,即使有人出高价买也不出售;②热爱教育。钟情于乡村教育,淡泊名利,不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③有奉献精神。当乡村小桥被冲垮时,为了让孩子上学不受影响,把玉镯子卖掉重新修建小桥。‎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按照先后顺序”错误。从全文来看,小说中先写了玉镯子被卖掉了,然后转入回忆,属于倒叙的手法。另外,关于冰莉让洪童童卖玉镯的情节属于插叙。并非“按照先后顺序”,有倒叙,有插叙。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共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结合文本内容“冰莉把三捆人民币放在桌子上,让洪童童把手上的镯子卖了”“洪童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冰莉知道玉镯子对于洪童童的重要性。那是洪童童那段逝去的爱情留给她的惟一的念想。虽然洪童童知道这个玉镯子只是个地摊货,‘黄金有价玉无价’,更何况这是十年前初恋情人翔送给洪童童的‘定情信物’,不要说3万,5万都不会卖”等分析可知,从洪童童拒绝金钱诱惑,不舍得卖玉镯子,可见她对玉镯子所蕴含的情感意义的重视;从她在山村教书,“过着两袖清风的生活”及小说结尾写她感觉“世俗的城市离自己相当遥远”分析,可见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结合“当务之急是筹集资金修一座新的坚固的桥……洪童童觉得无比兴奋,她拿起手机,拨通了冰莉的电话”等分析可知,从她为了修桥而卖掉自己心爱的玉镯子可见其具有的奉献精神。‎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自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以“papi酱”为代表的自媒体人拿到高额的融资开始,自媒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但实际上,经过市场的不断筛选与淘汰,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规模增速并不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自媒体人在30岁以下,且接近五成的自媒体为兼职运营。然而,在自媒体新奇、酷炫的外表背后,自媒体人的营收其实普遍不高。数据显示,超过七成自媒体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仅一成自媒体人月营收超过1万元。‎ ‎(摘编自新华网《每个人的麦克风——数读自媒体发展特征与趋势》2017年4月12日)‎ 材料二:‎ 在“只认钱”的逻辑驱使下,有多少自媒体走上了玩火自焚的不归路?动起“打家劫舍”的念头,以发布负面信息为要挟,敲诈勒索收取企业“保护费”;把“拿钱办事”的恶习发挥到极致,什么样的软文都写,什么样的硬广都接,只问报酬不问是非;大搞“瞒天过海”,以院长、专家自居,虚设医学成果和养生误区借机卖假货;贪吃“人血馒头”,为扬名立万不惜“消费悲情”“消费逝者”;掘金“人性丑陋”,大肆渲染明星绯闻隐私……从“二更食堂”公众号永久关停,到“暴走漫画”被判道歉和赔偿,为了所谓“流量”“点击”“打赏”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 ‎ ‎(摘编自人民网《唯利是图的自媒体可以休矣》2018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互联网APP客户端自媒体平台作者对增值服务的接受度 ‎ ‎ ‎(摘编自《2016年自媒体平台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国家网信办先后约谈腾讯、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已经依法依规全网处置了“唐纳德说”、“傅首尔”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又对今日头条、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理解监管逻辑,坚守信仰和道德准则,坚持对某类资产说“不”,非常不易,但非常重要。大浪淘沙之下,“可能会错过一些暴富的机会,可能会错过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是这样能走得更长远。”‎ ‎(摘编自万珮《自媒体行业去泡沫》)‎ ‎6.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体来看,自媒体平台作者对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的热情不高,尤其是对于BSP广告联盟,只有极少数作者愿意参加。‎ B. 愿意尝试共享自己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购买博客空间的自媒体平台作者比例较高,在所有作者中占近一半的比例。‎ C. 在自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出版博文等一系列增值服务都有一些自媒体平台作者愿意尝试,但所占的比例较小。‎ D. 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若想取得较大的市场,应该挖掘自媒体平台作者的多层次需求,增加更加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逐渐减少,与市场自身的选择机制有关。‎ B. 自媒体行业收入普遍不高,所以近半数的自媒体人选择兼职运营,对平台相关的增值服务态度谨慎。‎ C. “流量”“点击”“打赏”等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正因对它们的追求,自媒体市场才会乱象频出。‎ D. 自媒体平台也是网络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面对投资,必须擦亮双眼,同时做好错过某些机会的准备。‎ ‎8. 根据上述材料,维护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涉及哪些相关方?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答案】6. B 7. D ‎ ‎8. 相关方:①自媒体作者 ②自媒体平台 ③监管部门 责任:自媒体作者应以合法的方式谋求收益,守住道德底线;自媒体平台应设法提高作者收入,正确处理获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监管部门应掌握监管力度,适时整顿清理违规行为。‎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在所有作者中占近一半的比例”错误。根据材料三里的图表,可以发现愿意尝试共享自己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购买博客空间的自媒体平台作者比例分别是12%和10%,相对于总的比例14%而言,已经是占到一半多多的程度了,近一半是还不到一半,所以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逐渐减少”错,原文是“经过市场的不断筛选与淘汰,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规模增速并不高”,“增速并不高”并不代表逐渐减少。B项“对平台相关的增值服务态度谨慎”错,材料三里的图表只是表示自媒体平台作者对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的热情不高,没有表明“态度谨慎”。C项“正因对它们的追求,自媒体市场才会乱象频出”,说法绝地。原文是“为了所谓‘流量’‘ 点击’‘ 打赏’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分析维护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涉及哪些相关方?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可以先分析第二问,通过分析第二问,第一问的答案也就清楚了。可通过关键句“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可知相关方有自媒体作者、自媒体平台、监管部门。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有:“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可概括出;监管部门应掌握监管力度,适时整顿清理违规行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理解监管逻辑,坚守信仰和道德准则,坚持对某类资产说“不”,非常不易,但非常重要。”可概括为自媒体作者应以合法的方式谋求收益,守住道德底线。“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可概括出自媒体平台应设法提高作者收入,正确处理获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谨字思敬。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注]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 ‎(节选自《周书·于谨传》)‎ ‎[注]护:字文护。‎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B. 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C. 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D. 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于位/年七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子》,春秋时期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B. 阙,可指皇宫前面两侧除望的楼台,又可作朝廷的代称。“诣阙”文中指去朝廷。‎ C. 乞骸骨,原意是请求归葬故乡,是古代的臣子请求君王宽恕以保全性命的说法。‎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谨善于谋划。也列河率众一起归附,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拦击,于是提出计策,被广阳王采用,大败贼兵。‎ B. 于谨富有才华。他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兵书《孙子》,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太宰元穆赞叹他是个帝王般的人才。‎ C. 于谨勇猛刚毅。他一人深入贼营成功规劝也列河等归附;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诉说忠诚。‎ D.‎ ‎ 于谨知恩图报。中山公字文护向来特别关照于谨,在群臣聚集在一起议事之时,于谨帮助宇文护争得了掌理军国大事的大权。‎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 ‎【答案】9. A 10. C 11. B ‎ ‎12. 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及”是等到的意思,应该是等到“晋公护东伐”的时候,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薨”是“死”的委婉说法,“于位”修饰“薨”,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故选A。‎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是古代的臣子请求君王宽恕以保全性命的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谨以年老”分析,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太宰元穆赞叹他是个帝王般的人才”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分析可知,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不是“帝王般的人才”。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以”,介词,用;“饵”,诱惑;“之”,代词,他;“而”,连词,表修饰;“待”,等待;“必”,一定;“指掌”,比喻事情容易办;“之”,代词,他。‎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于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一起前来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召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的怒意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功名既已建立,希望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先前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 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 C.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D.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14. 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13. D 14. 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劝诫。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写景虚实结合”错误。写景两联的意思是“长流不断的水清清,洛阳城的雨已停,雨后初晴的洛阳城风景宜人。槿花刚开时很艳丽,秋蝉也发出了第一声鸣叫”,都是实景,无虚实结合。“写景虚实结合”这一分析与诗歌不符合。故选D。‎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老朋友马上要离去,白发不经意生成。这次分别无多话说,盼君转运天下闻”。从“故人易去,白发闲生”可知表达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从“期君晦盛名”,再结合诗歌注释“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分析可知,诗人说这次分别我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要讲,只期望你能隐藏盛名以避灾祸。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______,_______”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表现蜀道山高路险。‎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__ 。”‎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的怅惘之情。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忽而当心收拨,于是屏息凝声,四下皆静。此处以静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 。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这两句诗上。‎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琵琶行》中的“____”一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7). 艰难苦恨繁霜鬓 (8). 潦倒新停浊酒杯 (9). 沧海月明珠有泪 (10). 蓝田日暖玉生烟 (11). 此情可待成追忆 (12). 只是当时已惘然 (13). 别有幽愁暗恨生 (14). 此时无声胜有声 (15). 东船西舫悄无言 (16). 唯见江心秋月白 (17). 同是天涯沦落人 (18). 相逢何必曾相识 (19).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钩”“砯”“壑”“霜”“沧”“惘”“幽”“悄”“唯”“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 。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 ,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 。‎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 风生水起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 B. 络绎不绝 声名鹊起 无可非议 义不容辞 C. 纷至沓来 声名鹊起 无可厚非 义不容辞 D. 络绎不绝 风生水起 无可非议 责无旁贷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B. 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C. 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D. 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 B. 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 C. 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D. 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答案】16. A 17. D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可用于人和事物,使用正确。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此语境没有行人车马船等,排除“络绎不绝”。第二处,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此处是说互联网新业态知名度迅速提高,选用成语“声名鹊起”。第三处,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不合语境。此处是说互联网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的。选用成语“无可厚非”。第四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不是讲道义的时候,使用错误。此处是说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是其职责所在。选用成语“责无旁贷”。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可发现划线句子存在两种语病: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和语序不当。首先,根据前后文,此句条件关系不成立,应该为假设关系,关联词“只要……就”改为“如果……就”,排除AB两项。其次,语序上,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思想上“甘于”,经“走向”,最后“沦为”,排除C项;且“挑战法律底线”程度更重,应放在“违背公序良俗”之后。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通读语段,这段文字谈短视频对青年人的影响。根据括号钱“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所填写的内容是“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对短视频行业和年轻人价值观产生的影响,A 项没有涉及短视频行业影响,对年轻人影戏没有扣住“价值观”,B项,对年轻人影戏没有扣住“价值观”,排AB两项。D项,语序不当,“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与“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应调换位置。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四、课内知识考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D.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空”,意为白白地。句意: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B项,“徒”,白白地。句意: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C项,“坐”,因为。句意:只因为观看罗敷。D项,“坐”,白白地。句意: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0.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不可等闲视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与例句一样,都为“随随便便、轻易”,其它几项都都为“平常”。‎ ‎21.对《琵琶行》中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参观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材料2: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材料3:记者采访《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对于年轻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她回答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 ‎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致正值青春的我们”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致正值青春的我们 梁任公先生在那篇振聋发聩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青年人若乳虎雏鹰,既要有搏击四海的斗志,也要有不畏风雨的勇气,纵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要逆流而上,博一个岁月无憾,青春无悔。‎ 今天的老者是多年前的青年人,而今天正值青春的我们也会垂垂老去。我们何其幸运,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和平年代,物质的极大富足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今天繁荣的中国,沉淀着无数前辈们鲜活的青春,而祖国更加昌盛的未来,正等着我们用青春去铸就。‎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唯有锦绣之思想,方能成锦绣之人生,乃至锦绣之江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为思想插上正义的翅膀,才能鹏程万里,不畏迷途。传说岳母曾在岳鹏举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正值青春的岳鹏举从此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抗金救国。而奸臣秦桧只为苟且偷安,虽有才华,却最终成为人人唾弃的“缪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与结局,何尝不是青年时代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之使然?‎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激流勇进,用果敢与毅力去践行先哲传下的真理,既要承往圣之绝学,也要对讹误勇敢质疑,唯有躬行,方能开万世之太平。‎ 梦想不是乌托邦的太阳,没有人可以终生活在象牙塔里。徐霞客少年时便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光。他用双脚丈量大地,亲眼见证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景,也用事实证明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确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之说。实践出真知,当青春走出书本,才跨进真正的人生。‎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不畏风雨、愈挫愈勇,在一颗种子里看到蓊郁丛林,在一滴水看到江河湖海。‎ 生命的罅隙,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若不曾历经黑暗,如何知黎明曙光的温暖。著名作家莫言不仅历经童年的苦难,那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丰乳肥臀》也一度遭到种种诋毁,但这并不影响他在逐梦路上继续前行,终于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有不曾打倒我们的磨难,都将让我们更加强大,只要心向远方,惊涛骇浪又有何惧。‎ 青春是一座永不荒芜的城,这里铭刻着我们的命运与希望。我们在这里铸就此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带着最初的梦想勇敢出发,用一生的时光去走一走在万卷书上读过的万里路,不畏艰险,风雨兼程。当须发皆白时忆起这座城,我们还可以说一句:青春无悔。‎ ‎“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明代思想家洪应明如是说。人生苦短,韶光易逝,愿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勇敢前行,以虔诚之纸笔,书写自己最浓墨重彩的青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多则材料的命题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主要强调了青年的价值取向的重要作用,以及要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养成。围绕这则材料的内容,可从青年如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角度写作,如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还可从青年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国家的作用角度立意,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材料二是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大闹一场”指人在活的时候要活的轰轰烈烈,有所作为。别等你的大好青春流逝,才去感叹少壮不努力。所以,还是趁着年轻,多折腾,给自己多些选择,等到老了,回顾一生,也不会后悔。人生短短数十年,不折腾你怎么心甘?“悄然离去”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抱怨、不后悔,只会感谢自己的曾经努力和付出。可从要活得有价值,活得轰轰烈烈,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要勇于拼搏,勇于创造等角度写作。‎ 材料三是著名演员树木希林的一句话,“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是不会听的”,这句话突出了青年人的特点,任性、狂放、大胆;太过于有自己的主见,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自尊心很强,说不得,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可是,事实上自己的思想有很多欠缺。可从如何塑造青年的正确价值观角度写作,如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结构示例:‎ ‎1、珍惜韶光:联系个人的成长,用议论说理的方式,谈论青春的宝贵和重要。‎ 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拥有花一样的年华,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青春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从少年时代走来,经过青春期的过渡即将走向成熟。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古训督促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青春是如此的宝贵和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青春,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 ‎2、青春随想曲:用抒情散文的方式,讲述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青春,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活力;青春,你是老人在公园健身时所练的太极拳,所跳的迪斯科,“人老心不老”的信念使每个人对你都不陌生;青春,你是祖国经济腾飞的坚定步伐,是听到北京申奥成功后人民的欢呼,积极向上、永不停步是对你最好的解释。‎ ‎3、灰色青春: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自己在青春期的某些经历和感受。‎ 四月二十一日星期天雨 天又下雨了,我站在窗口凝视着窗外在雨中穿行的人们,脑子里回想着爸妈昨晚争吵的情景。记忆中,爸妈的不和似乎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吵架已司空见惯,更别说平时的冷嘲热讽,其实他们争吵的原因不外乎那样几个:我、亲戚、工作……,真搞不懂爸妈当初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每次在他们争吵过后,我就成为他们争取的目标,他们分别向我倾诉着自己的烦恼和苦衷,我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变得日益的冷漠和无动于衷。‎ 天下雨了可以打伞,那么,心里下雨了,该怎么办呢?‎ ‎4、不同的青春:采用童话、寓言的方式讲述人们对待青春的不同态度。‎ 每个人出生时时间老人都会送给他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越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六十岁的老人笑口常开、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他好奇地先打开了六十岁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理解、爱心、自信、乐观……,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里面装的却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素材积累:‎ ‎1、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2、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 ‎4、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5、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 ‎6、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7、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8、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9、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斯大林 ‎10、时间在流去,我们在长大。有时青春很迷茫,有时青春也会堕落,我们要明白:青春不是风花雪月,青春也不是红杏绿柳,青春更不是富丽的象牙塔,它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是人生成熟的渐近过程,也是我们奉献的开端,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同时珍惜这唯一的青春,力争实现它的应有价值,虽然它是千金难买,但我们可以无限奉送给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事业。‎ ‎【点睛】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视材料,明确方向 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往往只注重题目而忽视材料,因为题目比材料更直观。这样忽视材料的存在,往往是造成审题立意偏颇的主要原因。这里的材料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材料往往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 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这一命题,但从给出的题目来看,“忧”与“爱”两者是单纯的并列关系,但我们结合一下材料,不难发现重点应该在“忧”字上,“忧”中见“爱”。因为“忧”与“爱”并非对立关系,相反,“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这样,审视好材料,也就更加明确了作文题目的写作方向。‎ ‎(2)、把握命题,准确界定 把握命题,就是要对命题中所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我们既要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性,也要特别注意区别“邻近概念”和“近义概念”。一旦混淆了题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如,“忧与爱”这到命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必须对“忧”和“乐”这两个概念有明确的界定。这里的“忧”是一种“担忧”,是一种因爱而产生的“忧心”,万万不能和“愁苦”混淆在一起。‎ ‎(3)、两者兼顾,梳理关系 在材料类命题作文写作中,要把“材料”与“命题”两者兼顾,明确两者间的关系,不可偏颇。一般来说,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1、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2、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3、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或者对写作侧重点予以暗示,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梳理好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审题立意的第一步。‎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