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 题型二 考点四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www.ks5u.com 考点四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片语细推敲,尺水兴波澜 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其他方面偶有涉及。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基础先导】 1.贾宝玉与王熙凤同是贾府中的中心人物,作者描写他们的出场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必修三) 提示 王熙凤的出场作者运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及对比的手法,通过林黛玉的感觉,突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和泼辣的性格。而贾宝玉,则更多地采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和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通过众人之口,从反面入手,突出了这一人物的顽劣异常、不合常规,致黛玉心生“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印象。及至见到真人,却是一位清秀俊朗的年轻公子,欲扬先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偷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3.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4.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2)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我猜想一定是罪过,虽然我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我自己,也为了养活许多人。 《老人与海》(人教版·必修三) 提示 (1)心理描写。老人现在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所以努力告诫自己要撑下去,他和大马林鱼搏斗已经有好几天了,他渴望回家,宁愿这是“一场梦”,但又强迫自己去想平时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增长信心的事。 (2)心理描写。在老人的眼里,鱼也是一条生命,也有它的自由。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无论是那条搞得他疲惫不堪的大鱼还是凶残贪婪的鲨鱼,在他眼里都是美丽动人的。 突破一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一、什么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二、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6·山东卷)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琴声何来》) (2)(2014·江西卷)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抻面》) (3)(2013·重庆卷)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枪口下的人格》) 理解语句含意即理解语句的表层义、语境义和“言外之意”,题干中往往有“解释”“理解”等作答动词和“语句”“句子”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题“3步骤” 【典例示范】 典例1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 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解释画线①处句子的含意。(6分)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画线①处”“含意”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含意,这就预示答题要充分体会人物语言展现的人物个性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修辞手法和关键词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修辞手法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马骁驭“心里的那根栏杆”,比喻马骁驭对吴秋明的戒备,“抬起来”比喻放弃戒备。 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是“抬”“通过”。从后文的情节看,文章几次写到马骁驭有拥抱吴秋明的感动和冲动。以这句话为背景来理解“抬”和“通过”的意思,应该是暗示吴秋明已经走进了马骁驭的内心。 答案 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马骁驭已经放弃了对吴秋明的戒备,吴秋明已经走进了马骁驭的内心,马骁驭已经爱上了吴秋明。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欢乐颂 陈 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地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前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有删改) 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2)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答案 (1)这里用“春天”代指用春天的食材做的美食,是借代的手法,表达出了“大妈”对“我”很疼爱,也表达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很享受,很感激“大妈”。 (2)运用对比手法,还有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看似矛盾但并不矛盾。“过一生”,感觉幸福满满,享受一生;“打了个盹”,感觉幸福太短暂。整个句子写出“我”对安静、知足、快乐生活的喜欢和“我”从内心发出的幸福感。(意思对即可)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②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③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 ,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④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答出三点即可) 突破二 品味语言艺术 一、什么是品味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知识图解】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赏析语言风格型 (1)(2019·浙江卷)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呼兰河传》节选) (2)(2018·全国卷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有声电影》) (3)(2010·山东卷) 即赏析小说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等风格,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骆驼祥子》) 赏析描写技巧型 (1)(2017·山东卷)本文第~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七岔犄角的公鹿》) (2)(2016·山东卷)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琴声何来》) 即赏析语言的描写角度、遣词造句、修辞等技巧,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品味语言的“3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天天读语录”“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典例示范】 典例2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文本见“ 题型一【典例示范】”《有声电影》)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本题题干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从文中找句子,来论证语言幽默这一特色。这就需要了解一些使语言幽默的手法,如双关、反语、夸张、寓庄于谐、对比等。二是“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和“简要分析”。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定角度 找对应 化用经典语句 第①段“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借用古语,起到了讽刺二姐先入为主的效果,使读者读来饶有趣味。 同一行为多次重复 第④段“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排比 第⑧段“……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以打油诗般的语言描绘出众人找座位的乱象,令人啼笑皆非。 书面语与口语混搭 第⑧段“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夸张 第⑨段“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通过生动地描写不同人物的行为,展现其身上的可笑的特点,并运用夸张等手法,令人忍俊不禁。 反语 第⑨段“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其中的“感化”反话正说,实际上是说二姐的不文明,以及观众对众人喧闹的反感,起到反讽的效果,具有幽默性。 答案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 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咳,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答出三点即可)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蟹 篓 白 秋 清朝末年,宫廷式微,好多身怀绝技的人物流向民间,核雕艺人张大眼就是其中一位。偶然机会,山东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结识了张大眼,为他的手艺折服,全力接济,张大眼感激之余,就把祖传的核雕技艺传给渭南。由此,核雕这门手艺扎根潍县,流传了一百多年,也留下了获得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和数次作为国礼的美名。 然而,时过境迁,核雕也跟其他民间艺术一样,跌入了低谷,传人极少,鲜有问津者。直到十多年前,在那不起眼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那一天,老刘家的三小子逃学,跑到了邻居家的果园里偷东西。不大的果园,只有那么一棵桃树长得是格外茂盛,桃子也个大鲜艳,让人垂涎欲滴。他费事巴力刚爬上树,忽听见有人喊:臭小子,你又来了,给我下来。 就见都老爷子手持锄柄,急匆匆赶来,逮了个正着。那小子吓得够呛,越喊他越往上爬,看样子是想从树上跳过墙头跑的意思。 老都赶紧说:你下来,下来吧,我不打你,也不跟你家里人说。下来,我给你拿熟的吃,快点。 他半信半疑出溜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半生不熟的青桃。 老都一脸惋惜地夺过来。我说你个熊孩子,这桃子能吃吗?它的核有大用处,弄好了一个桃核能顶你爹种三亩地,抓一年蟹子的。你过来看看,拽着他耳朵到了里屋。那小子一看,桌上炕上全是桃核,分门别类雕了三国、水浒、西游记、马拉轿车、夜游赤壁等传说故事,佛像、山川、十二生肖等动物造型,或玲珑剔透,或稳妥大方,或滑稽可笑,一下子就把他迷住了。 从此,就让他——艺名“启今”的这个混小子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死皮赖脸要拜都老爷子为师,成了潍坊核雕的第六代传人。 启今生在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好在是兄弟几个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愁吃穿。就是他,自小调皮捣蛋,不正经学习,成了家里的老大难。假期里,父亲带他去田里抓螃蟹,他东跑西颠光琢磨着玩,气得父亲把蟹篓往地头一扔过来揍他。他却看着满地爬的蟹子上了神,不顾父亲的巴掌把屁股打得山响,一根筋地问:爹呀,你说里面那个蟹子咋的啦,怎么越爬越往里呢? 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话太刺激人了,像针一样扎到了他心里。 学核雕可不容易,那些“刀枪剑戟”全是最小号的,刀子钩子铲子锉有十几种,最细的刀子跟缝衣针一般。所有工具没有一件是现成的,全部自己动手制作,光磨制刀具他就学了一年多。 艺成之后,启今第一个想法,要雕一个“蟹篓”,这一想就用了四年。等考虑成熟,从下手雕刻,到作品的完成,又耗去了八个多月。这期间,他就跟一个寄居蟹一样,整天在屋子里忙活着,没有一点效益。 那“蟹篓”用的是核雕当中最难技巧——镂空圆雕手法,表现了蟹篓歪倒后,螃蟹纷纷爬出,有一只螃蟹找不到出口,在蟹篓里奋力挣扎的那一个瞬间。 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根手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蟹篓篾条叠分,只有两层纸那么厚,像一小鸟蛋壳,中间全部镂空。一个蟹篓,八只螃蟹,外面七只,里面一只,每一只螃蟹都是须目俱张,惟妙惟肖,连每个蟹足也是镂空细作。仔细端详,蟹篓里面的那只螃蟹最为精致,它怒目圆睁,爪螯张扬,活力十足。 作品雕刻完成后,启今喝了整整一瓶白酒,病了十多天。那年,他刚满20岁。 那年,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评选中,“潍坊核雕”成功入围,一时名声大噪。今年六月,在权威部门举办的首届核雕大赛中,启今的作品《蟹篓》一举获得金奖第一名,他也因此被授予了“核雕技艺大师”称号。 隆重的颁奖仪式之后,启今没跟任何人说话,拿着奖杯证书急匆匆地走了。师傅老都一个劲地追,直跟到村后墓地上。 他看见启今扑倒在一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前,把获奖证书和金杯摆在一起,斟上了满满一大杯子酒。哭着说:“我爬出那个篓子,还被评为国家级的核雕大师。现在,订货的客户都排到年后了,您就放心吧。”启今他爹走的时候,念念不忘这没成人的孩子,担心他这行当挣不出饭来,迟迟不肯闭上眼睛。 1.[理解语句含意]如何理解“它笨呀,跟你一样,什么时候你才能爬出去,不用我操心了,你个没出息的东西”这句话? 解析 本题信息区间在原文第10段,这是在儿子问最里边的螃蟹为什么往里爬之后父亲的回答,通过回答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渴望儿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自谋生计。 答案 ①这句话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②表现出父亲渴望儿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自谋生计。 2.[赏析语言艺术]赏析画线语句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蟹篓”作品的。 解析 从题干中“赏析”“手法”字眼可知,本题属于赏析语言风格类。“整个作品长不足三根手指,宽一指,高二指有余”是面的介绍,后面写那只找不到出口的螃蟹是点的描摹;“它怒目圆睁,爪螯张扬,活力十足”运用拟人的修辞,描绘了螃蟹的神情与精神,暗示了启今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答案 (1)点面结合,既从整体上描摹了核雕的大小及构成,又通过工笔细描精心刻画了那只找不到出口的螃蟹的神情、动作,表现了启今核雕技艺的高超;(2)运用拟人手法(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螃蟹的神情与精神,暗示了启今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 (45分钟 46分) 题组一 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30分)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①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②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③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④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⑤“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⑥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⑦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⑧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⑨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⑩“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儿,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得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得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根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全文以第一人称行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 解析 通常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主要在便于描写与真实亲切上。这篇小说更主要的还在于便于“我”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转换。 答案 ①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便于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小说前半部分的梦境描写和后面的心理刻画,也便于“我”的行为、语言在异常情况下的快速转换。如妻子说“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于是“我”认为妻子说得对,并拨通了老板的电话。② 第一人称手法使小说显得真实生动,亲切自然。紧张的生活会导致人们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的情况,形象地揭示了城市人的生活压力之大,这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2.小说中的时空似乎被打乱了,但叙述方式上十分有条理。试简要分析。(6分) 解析 要针对小说的行文、内容,对“时空似乎被打乱”“叙述方式有条理”两点做合理的解释。 答案 ①小说中的时空似乎被打乱了,实际上一点儿不乱,主要原因是主人公的思维混乱。主人公在梦中的一些事情恰好又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相关联,如梦中的“香蕉、大象”虽然与妻子不相关,但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合,而“艾丝尔姨妈”与谁都不相关,主人公却误将这一事件突然问老板,当然导致老板不知对方在说什么。就是在这些主人公的“混乱”中,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②叙述方式上十分有条理,小说采用的是顺序,按时间发展、事件发展而叙,自然有序。开头①②③段叙述梦中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第④段文字上说醒了,实际还没有醒,在继续做梦;⑤⑥⑦⑧段是在梦境中让种种怪事找到了合理解释;⑨⑩段是“我”真正现实中的行为。 3.赏析文中第⑧段画线的句子。(6分) 解析 赏析画线句,包括词语、句子、修辞、风格等,还要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情节、主题和环境上的作用。 答案 ①善于使用形容词、动词,如“快”“慢”“奇怪”“发现”“想”“说明”等。②反复。词语、句子都存在反复,如“发现”“手表”“逆时针旋转”等。③运用梦境中怪诞离奇的“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想象手法,表达出梦中不愿迟到,影射出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压力大。④语言通俗,富有幽默感。(意思对即可) 4.小说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我”因为压力大而紧张、焦虑,以致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有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通过多次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揭示出以“我”为代表的城里人压力之大;“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等等。 答案 ①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 暗示小说主题。无论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20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这些内容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④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 5.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 题目是“城市人的压力”,为反映出城里人的压力之大,本小说的情节设置是由梦境到梦境再回到现实,最后现实又和梦境重合。这样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离奇怪诞。“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在梦中和现实中反复出现,线索作用很明显,贯穿全文,显得故事结构清晰紧凑。文章开头的情节“我”“步履匆匆”“手中拿着一只香蕉”,但连“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拿着”,这样有悬念作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①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怪诞离奇。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当作梦境,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并不荒诞的主题,凸显了“我”因压力过大而疏离亲情的无奈愧疚。③情节一波三折。我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梦;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醒来后得知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④线索明晰。小说以“我”的怪梦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铺设,显得清晰紧凑。⑤伏笔设置巧妙。如20多年未见的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并不惊奇、“我”看到城市出现大象也没有感到奇怪等都暗示了这一切不是真实的。⑥结尾出人意料,自己的梦境竟然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合,但“我”又将梦境与老板的创意混为一谈,揭示了生活压力导致城市人精神恍惚的主题。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会飞的福字 李 丰 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纸飞机正朝着墙头飞去。狗娃迅速跑到墙根伸手去拦,可还是晚了一步,他眼巴巴地看着纸飞机擦着他的指尖,飘过了半人高的墙头,巧妙地越过一垄柿子架,又快速躲过一只母鸡的飞扑,最终钻进牛棚。 当它抵达目的地的当儿,隔壁串秧子家的奶牛毫不客气地上去,用大牛蹄子踩了一脚,之后又转身在上面浇了一泡尿,还把屁股撅得老高,尾巴一甩一甩地向狗娃示威。 随着这泡尿,狗娃的脸色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鬓角渗出的豆大汗珠被正午的阳光晃得闪着金星星,旁边的狗娃媳妇也霎时间明白是咋回事了,她嗷唠一嗓子扑向七岁的儿子豌豆。 “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看我怎么打你!” 豌豆见娘疯了似的扑过来,忙躲到爹的后面:“爹……爹……咋了?咋了?是你让的啊!” 豌豆不知道自己咋把娘气成了这样,自己不就用一张福字叠了个小飞机吗?可这又咋了,年早都过完了,这福字留着还有啥用啊?再说,叠飞机是爹同意的,怎么飞机飞到隔壁,娘就疯成了这样了? 狗娃一把把媳妇推开,回头瞪了一眼豌豆,又转身抓住媳妇的胳膊把她拽进屋。豌豆被爹瞪得心里发毛,他想跟进去,可门被爹在里面插上了。 “你咋呼啥,怕隔壁不知道啊?”狗娃连忙捂住媳妇的嘴巴。 “你个葫芦脑袋,你脑子咋不拿事呢?那不是串秧子家给咱打的欠条吗?五千块呀,都让牛尿泡花了,串秧子还能认账吗?”狗娃媳妇急得眼里汪起两团蒙蒙的雾。 “我哪儿知道是那张福字啊,咋这么巧呢?”狗娃背着手在屋里踅着弯弯,他来回走得急,碰倒了椅子,碰翻了米篓,踅了不知多少圈也没能想出个好招儿来。 最后他一跺脚:“唉!该着,没就没了吧,串秧子家也不容易,他得了重病下不了炕,媳妇又是个哑巴。这两年要不是他媳妇脑筋活,四处借钱买了这奶牛,卖牛奶给串秧子买药维持着,串秧子早就没了,咱就当作善事扶贫了吧!” “放屁!”狗娃媳妇上去给了男人一杵子。狗娃没提防,一下子闹个仰八叉。“那可是五千块呀!是我一分一分攒的呀!”狗娃媳妇恨不得用眼里的雾水把狗娃淹了。 狗娃看媳妇急成这样,忙从地上爬起来,换一种语气:“你急啥,依我看啊,串秧子媳妇还真不一定丧良心。” “欠条都没了还认啥账啊?这一年,咱这汗珠子算白摔了。” 两口子在这儿闷着不言语,冷不丁屋外的豌豆打破了沉默:“爹……爹……快开门,飞机又飞回来了!” 狗娃两口子一听赶忙打开门。豌豆手里拿着个纸飞机高兴地蹦到屋里:“噢,又飞回来喽!”欢快得像林间的小鹿。 狗娃觉得很奇怪,他赶紧抢过纸飞机,发现那也是用一张红红的福字叠的,却不是让奶牛踏了的那张。狗娃忙展开,只见福字背面写着字,是一张欠条。确切地说,是一张和飞到串秧子家那张内容一模一样的欠条。只是欠条下面多了几行字: 狗娃哥,我在牛棚里发现欠条弄花了,就又写了一张,再次谢谢你们能借钱给我。还有那些好心人,我都一一记着呢。东头柱子哥扛来过两袋米,我给他钱他没要;西头宝根叔去年开春时,用四轮子帮我们犁地,也不收钱;还有月桂嫂偷偷放在我家院子里的一筐鸡蛋,我都忘不了。这些债我都是要还的…… 他们看时,豌豆也在看,他见爹娘不再像刚才那么焦急发怒了,就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试探着问:“爹,这飞机我还能玩吗?” 狗娃看看媳妇,又看看豌豆稚气的小脸,想都没想:“能,能,拿去玩吧!” 他转向媳妇:“家里还有钱吗?”狗娃媳妇啥也没说,默默地点了点头。 豌豆得到了允许,接过纸飞机,高兴得满院子蹦着、跑着、喊着,他跳上了墙头,将军一样小手用力一挥,福字飞机立即迎着微风,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豌豆玩纸飞机后,详细描写了狗娃的脸色变化,并通过语言描写豌豆娘的发火,暗示纸飞机的重要性。 B.通过豌豆的心理描写,说明孩子不明纸飞机承载的事理,所以对娘的发疯不理解,只是表现出来一种害怕。 C.为了面子狗娃拽媳妇进屋,其实豌豆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经过也说明了狗娃媳妇把带福字的纸飞机看得很重。 D. 狗娃能够从串秧子家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到家庭的不容易,跟媳妇的形象形成对比,也衬托出媳妇的自私和冷漠。 解析 D项,“也衬托出媳妇的自私和冷漠”错,属于概括失当,狗娃媳妇有情绪很正常,这一情节安排主要是为后文突出邻里关爱、感恩这一主题作铺垫。 答案 D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运用倒叙手法,通过狗娃拦纸飞机这一情节,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并巧妙地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高兴地蹦到屋里”“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等细节刻画出豌豆的贪玩和天真。 C.小说明写狗娃夫妇因欠条引发的冲突,暗写串秧子媳妇重写欠条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主题更为丰富。 D.狗娃媳妇在欠条被弄花后抱怨忧虑,欠条复得后通情达理,小说通过这一变化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 解析 A项,“小说开篇运用倒叙手法”不正确。小说开篇没有运用倒叙手法,而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属于顺叙的手法。 答案 A 8.小说以福字飞机“在阳光下自由飞翔”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解答时可从情节结构、主题表达、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从情节结构上来看,小说标题是“会飞的福字”,开篇就写“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结尾再写儿子玩纸飞机,就照应了开头和标题,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飞机是用欠条折成的,狗娃却允许儿子拿着当玩具,可见狗娃不再把串秧子家的欠账放在心上,表明串秧子媳妇的做法感动了狗娃,也表明狗娃真心实意想帮助串秧子家,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感恩,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从读者感受来看,小说结尾描写了一个小孩子玩纸飞机的场面,具有画面感,也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引人回味。 答案 ①结构方面,照应标题,与开头儿子玩纸飞机相呼应;②读者方面,增添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③主旨方面,升华主旨,象征关爱、感恩之情在邻里间相互传递。 ★9.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请作简要赏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从使用词语的特点、修辞的特点、人物对话的特点、整体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从使用的词语来看,“狗娃”“眼巴巴”“一垄柿子架”“串秧子”都具有典型的乡土气息,充满生活情趣;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作者写狗娃脸色的变化“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用乡村常见的事物打比方,新颖别致;从人物语言来看,如狗娃媳妇骂儿子“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骂狗娃“你个葫芦脑袋”,都具有乡土色彩;小说整体上多用口语,自然质朴。 答案 ①大量使用极富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鲜活真实;②修辞的运用极具乡土气息,新颖别致;③人物对话具有浓厚的乡土味;④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