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阆中中学校高2018级2020年秋第三学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业界流行“睹 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 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 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品牌图书可谓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本、优社之本。一个 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品牌图书不是专家们投票评出来的,更不是出版社刻意贴标签自封的,而是在图书市 场中形成的,是通过时间隧道过滤、积淀的结果,是读者心中的口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 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的,都有品牌图书作支撑、作招牌、作标志。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工具书和学术名著在国内出版界独占鳌头,赢得“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 版重镇”的美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全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两本 品牌工具书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年推出的“万有文库”也是商务印 书馆的品牌图书。这些承载大国深厚文化和世界进步思想的招牌书、品牌书铸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历 史荣光。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策划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 的原创性著作。追求的境界是只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他们以推动学术进步为目的,严 格评选,鼓励创新,提倡开放。 “书比人长寿。”这是出版界的一句箴言。当代编辑理应有这种追求。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 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市场,有的甚至是垃圾书。何以出现这种让人汗颜、担忧的局面?原因虽多, 但编校人员缺乏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着力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将这种精 神融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始终坚守文化的价值,树立文 化自觉的意识;在把握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学术价值、语句规范、知识准确等方面,力求做到字 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推敲,精准定位。 古往今来,我们的先哲执着专一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撰 《吕氏春秋》,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 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这个经典故事,就是对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最 好诠释。 实践证明,精品力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成的,品牌图书的打磨更是如此。当今,在出版 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 神的楷模,值得敬仰和效仿。如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黄绍湘《美国 简明史》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那份手写的总计 78 页的审读意见中,邓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 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作为学者型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学习。 (摘编自乔还田《品牌图书是强社之本》)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口碑的图书,才能称得上品牌图书。 B.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 性著作。 C.许多人在购买字典时往往优先选购《新华字典》,这其实是一种“睹书思社”的行为。 D.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是学者型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我们 学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证了出版优秀图书才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被淘汰 的观点。 B.“书比人长寿”是说一本好书可以长久流传,意在阐明一个好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 的观点。 C.文章用“一字千金”的典故,论证了要打造精品图书就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 D.文章多次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 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务印书馆曾因出版“万有文库”而闻名,如今又被称作“工具书王国”,称得上 是强社和名社。 B.目前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图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 C.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 D.《吕氏春秋》因采用了“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的方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已经破弊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 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 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 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 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 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 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 所以在结构上,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 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 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 我所需极力避免的。但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钢梁、螺 丝销子、防腐剂、隔潮油毡、水泥钢筋等等,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但是我们非万万不得已, 绝不让这些东西改换了各殿宇原来的外形。 (摘编自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5年) 材料二: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许言是中国文化遗产 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希瓦古城遗迹修复项目负责人。他接受本版(以下称《世界遗产》)采访时,仍 远在尼泊尔参与九层神庙的文物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中,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带来了明显 效果吗? 许言:“四原”原则,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维修文物本体时,该原则 让文物建筑在“健康”的同时,历史信息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但是,公众对文物的认识、理解会有偏差。让当地民众理解这种坚持,就需要我们给他们讲清 楚。一方面是通过技术交流,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我们进行宣传。这在整个援外工 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也是站在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去做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化遗产没有国界,所以从保 护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交流,更容易让当地的公众接受我们的理念和做法。 《世界遗产》:采用“四原”原则,对修复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许言:文物好比老人,对文物进行修复,就好比让老人益寿延年。我们坚持使用“原材料”, 使文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保证文物的安全。我们还保持“原工艺”和“原做法”, 使维修和补配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物本身,保证文物载体的真实性。我们还保留文物“原形制”, 来体现文物载体的最大信息量。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的经验,对今后的文化遗产修复有何帮助? 许言: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是“一事一议”。每一个文物保护的案例,都有独特性。对我们来说, 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此次文物修复,对我们将来维修这类建筑有很多积极 作用。 (摘编自《中国“文物医生”谈修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材料三: 2015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筑,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 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 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 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 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焕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 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 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 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除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 技术手段也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 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一来,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 释和共享。 (摘编自《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 4. 下列的做法,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计划的一项是(3分) A.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 B.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 C.不用小方块水泥砖替代大方砖铺地。 D.在不露明之处用钢筋等加固建筑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外文物修复工程中,针对公众在文物保护认知上的偏差,文物工作者有必要从 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进行宣传。 B.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而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 是文物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C.古建筑修复案例既具独特性又有共性,孔庙和希瓦古城的成功案例可以给其他古 建筑修复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D.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能改进建筑材料和方法, 还可以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 6. 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 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爬 山 宗 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 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山脚才是看到 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 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我们开始爬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 展着的路,黃土白石,很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 不知通向哪里。 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不需 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能上去吗?”家人问。 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 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 上的三根电线杆,而无须仰首了。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一前一后。“那里就是了!”有 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人们加快了脚步。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 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 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堵墙。这倒有点像 黄山的景色。我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 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 的洞,大家都很兴奋。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 秘。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 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 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幔,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 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 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积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 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第六厅——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 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妤慨叹缘悭,不得 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 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识,是靠一 步步走,才得到的。 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批准 我上山,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已经累 了。上了庙后的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欢迎每一 个来客。小路便沿着这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谁能在这里止步呢?而且那“从容” 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这两个字,却是我一直不忘的。 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猛抬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力气。 “上来吧!上来吧!”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走,终究 会到的。 我一步步走着。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里出 来了。我在平天峰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成的路。 徐霞客初到黄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一个坑,放上一只脚。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 愧。当然,若是无心山水,当作别论。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 深渊无底。远看石笋峰,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 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才 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掠影 中联想到去年今日。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 必说,那一步步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我喜欢爬山。 (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 年今日游历黄山,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炼。 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于一炉,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 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 再到平天、东海门,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 给读者以启迪,并与开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1)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3分) (2)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3分) 9. 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 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 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 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 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 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 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 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 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 “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 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 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献章仪干修伟, 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 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 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 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 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 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 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 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故 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 B.祭酒为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 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具有评价意义的 称号,始于西周,并非帝王独享。 D.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把箭向壶里投,投中 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献章才学出众,名震京师,以至于贺钦听了陈献章的言论后,向皇帝上奏章请求 辞职,以对待弟子的礼仪来对待陈献章。 B.陈献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张弼质疑陈献章沽名钓誉,陈献章后来屡次被推荐, 但他都未任职,很好的回答了张弼的质疑。 C.陈献章教学有方,注重个人领悟。他和门人李承箕游山玩水,纵论古今,却从 不直接讲“道”,学生渐有所悟,亦成名士。 D.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母亲年轻时就守寡,陈献章时时牵挂,每当母亲想念他, 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马上回家探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5分)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②,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 奉和。②周武王死,子成玉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 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事实证明,周公对成王一片忠心,说他要篡位的 流言是假的。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设置悬念,郑重其事地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 B.颔联以“试玉”“辨材”为例,委婉地介绍方法,即经过时间的考验,事物的真伪 终会呈现。 C.颈联反面举例,直接说明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D.尾联是全诗关键句,通过反问发人深思,如果不用时间来考验,如何能辨别真伪呢?15.这是 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一句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遭到嫉妒, “ ”一句则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两句描述自己长期贬谪在外的辛酸经历,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 (3)《赤壁赋》中“ , ”两句将苏轼等人 乘船时如脱离世俗,超然独立,飘飘欲仙的感受形象地表达出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与金庸本人的人生乃至性情,当然有联系,但不可 。简单梳理金 庸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他并没有武侠小说中那样 。金庸的第一本书不是《书剑恩仇录》, 而是《献给投考初中者》的试题精编,凭借这本全无飘逸空灵意境可言的工具书,金庸赚到了人生 的第一桶金;金庸读大学时念的是外交系,原本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最终因为性格问题未能如 愿;后来金庸涉足报界,虽然也做得 ,但终究不及他在武侠小说方面的巨大成就…… 看,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有多少人没有过对世俗名利的向往?又有多少人未曾遭 受过梦想无法照进现实的挫折?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怀揣《九阴真经》《葵花宝典》、骨骼清奇、 天生任督二脉早已打通的绝世高手和旷世奇才,更多的不过是在生存与命运、欲望与现实之间徘徊 和挣扎的凡夫俗子。金庸,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 )。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道:“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金庸 未必有大侠那样的快意人生,但他一定是一位 的武侠小说大家。 山东高密虽然说是莫言的精神原乡,但是金庸则用一支笔练就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那里山 川锦绣,沟壑万千,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响亮的名字,都有独特的语言和表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等量齐观 一波三折 风生水起 名不虚传 B.一视同仁 一波三折 如火如荼 当之无愧 C.等量齐观 跌宕起伏 风生水起 当之无愧 D.一视同仁 跌宕起伏 如火如荼 名不虚传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武侠幸运地找到了金庸,又或者,金庸幸运地遇到了武侠 B.金庸幸运地找到了武侠,又或者,武侠幸运地遇到了金庸 C.武侠幸运地找到了金庸,而且金庸幸运地遇到了武侠 D.金庸幸运地遇到了武侠,并且武侠幸运地找到了金庸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东高密如果说是莫言的精神原乡,那么金庸则用一支笔开辟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B.虽然说山东高密是莫言的精神原乡,但是金庸则用一支笔构筑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C.山东高密虽然说是莫言的精神原乡,但是金庸则用一支笔开辟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D.如果说山东高密是莫言的精神原乡,那么金庸则用一支笔构筑了一个瑰丽的武侠王国。 20.南方中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分析报告。下图是文佳同学语文分析报告的部分 内容,请据此补出对话空缺处的文字。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每处不超过20字。(6分) 文佳:老师好,从学习分析报告看,我三次的阶段学习评价都没有达到目标,我是否要在作文 上花更多的时间,您能给我提些建议吗? 刘老师:从图上看,你努力的主要方向并不在作文。你看看真正的短板在哪里呢? 文佳:哦, ① ,需要加倍努力。 刘老师:对的,“语基不牢,地动山摇”。你再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文佳:让我仔细看看, ② ,还要加强。 刘老师:成绩时高时低,你要在这个板块多下点功夫。 文佳: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原来学习不能只盯着分数,关键是 ③ 。 刘老师:没错,学习要有的放矢,科学分析。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个字。(5分) 日前公布的成都新基建规划透露,要在既有成渝客专基础上,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强 化双城之间双通道高速铁路联结。成渝中线高铁是按照 400 公里/小时的速度来建设的。当然,这 也意味着建成后,成渝中线高铁不仅将成为连接成渝之间的最快高铁,也将成为目前全国设计速度 最快的高铁。 据资料显示,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80公里,设计时速400公里/小时,总投资估算约610亿元。经 重庆的璧山区、大足区、铜梁区,进入四川的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再连接成都。而且成渝中 线高铁建成后将承担成渝地区间的贯通性的大通道客流,置换出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速铁路承担的 部分大通道客流。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运用 写作 语文总分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冠状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广大听众朋友,宣讲对“众志成城”的 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立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阆中中学校2020年秋高2018级第三学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说法错误,原文的意思是《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 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 2.D(“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牌’”说法错误,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 是为了论证重视“塑造品牌”才能成为优秀的出版社) 3.A(B 项“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于文无据,属于过度分析。C 项“编辑的工匠精神就 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以偏概全。D 项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 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无法推断出“达到了尽善尽美的 程度”这一结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 分)B(根据“徒然将前人的错误,如太肥太扁的额枋,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所不做 的”据此可以推出,这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A 项,根据原文“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 该项理解正确;C 项,根据 “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我所需要 极力避免的”,原文的主张是“极力避免”,仍属于计划中的做法,该项理解正确;D 项,根据“在 不露明的地方……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水泥钢筋等等”,该项理解正确) 5.(3 分)B(“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它与“文物保护工作 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不构成因果关系) 6.(6 分) ①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 筑的底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 ②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 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每点 3 分。其中,梁思成的主张 1 分,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的做法 2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7.(3 分) D (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没有融入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 8.(6 分) (1)①山是客观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山不容易亲近,登山并不容易;②只有实实在在努力攀 登的人,才能登上山的顶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3 分。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现成的路”是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②我们现在更要向前人学 习,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3 分。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6 分) ①内容更丰富。先写上方山再写黄山,作者所见更丰,文章更充实。 ②结构更灵动。两次登山经历彼此穿插,行文富有变化,增添了回环曲折之美。 ③主旨更深刻。黄山的“从容”题字是文眼,与作者心灵契合,统摄全篇;两次登山既有相似 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登上方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作者的感受和体悟。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 11.A(乡试是由各省组织,不是由礼部主持,礼部主持会试。) 12.A(“执弟子礼事献章”是贺钦指辞掉自己的官职,行弟子礼来侍奉陈献章。) 13.(1)(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 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终)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 (关键词:“召”,征召;“上疏乞”,上奏章请求;“终养”,终其天年;大意 2 分) (2)他教育学生(的方法), 只是让他们端正坐好以使内心清静, 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 绪来。 (关键词:“但”,只是;“澄”,使……内心清净;“端倪”,头绪; 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人。(陈献章)参加正统十二年的乡试,考中举人,两次参加 礼部会试,但没考上。就跟着吴与弼学习,过了半年回家,读书日夜不停。他盖了一座阳春 台,(在)阳春台中静静(心)地坐着,几年(专心读书),足不出户。过了很久,又到太学游学。 (国子监)祭酒邢让试着(叫他)写了一首应和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的诗,(邢让看了和诗后) 惊 叹说:“龟山先生(杨时)也不如你啊。”(然后就)在朝廷中大力宣扬,认为(陈献章是)真儒 复出,因为这件事陈献章名震京城。给事中贺钦听了他的谈吐议论后,当天就向皇帝上奏章 直言请求解除官职,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陈献章回乡后,四面八方来向他求学的人日益增 多。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共同(向朝廷)举荐他。(陈献章)被征召到京城,(朝廷)让(他) 到吏部试任官职,但是他多次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上书乞求回家奉养母亲,终其天年,(最 终 )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回去了。到了南安的时候,知府张弼质疑他被授予官职,和(他 老师)吴与弼不一样。(陈献章)就对他说:“吴与弼先生以布衣百姓的身份被石亨举荐,之所 以不接受官职而只求能看一看那些珍稀的藏书,是希望使皇上明白事理。当时的宰相却不明 白,先命令他接受官职然后才能看书,大大的违背了先生的本意,于是决然离开了。我凭借 国子生的身份等候选用,怎么敢用虚假的言辞来沽名钓誉呢?”从此他又屡次被举荐,但是最 终没去。陈献章的教学方法,以静修为主。他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是叫(他们)端正坐好使 内心清静,从静中涵养出(道的)头绪来。有人劝他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他)不予答复。曾 自言 自语:“我二十七岁才拜吴聘君为师,对于古代圣贤的书没有不讲解分析的,也不知 道从哪里入门,等到回到家乡新会白沙里,专心致力于学习用功的方法,也最终一无所得。 于是舍去繁琐的,寻求简约的,长时间静坐,这之后才看见我的本性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 日常应用交际往来随心所欲,就好像上了勒的马(在道上奔跑一样不逾矩)。”他的学问洒脱 有独到之处,评论者认为有鸢飞鱼跃(万物各得其所)之乐,而兰奚姜麟至称献章为“活孟子”。 陈献章仪表堂堂,身材修长伟岸,右脸颊有七颗黑痣。母亲二十四岁就守节,陈献章侍奉母 亲特别孝顺。每当母亲挂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于是立刻回家。弘治十三年(1500) 去 世,享年七十三岁。万历初,配享于孔庙,被追加谥号“文恭”。门人中有一个叫李承箕的, 字世卿,是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通过乡试考中举人。他前去拜陈献章为师。献章每天与李 承箕游山玩水,玩投壶赋诗的游戏,广泛地谈论古今事件, 只是没有一个字涉及“道”。时 间长了,李承箕有所领悟,便告辞回去,隐居在黄公山,不再出来做官,与兄长进士承芳都 喜欢做学问,被称作“嘉鱼二李”,去世时五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3分)C(“直接说明”错,应该是“委婉表达”) 15.(6分) ①对朋友的劝慰之情,借“试玉”“辨材”来劝说朋友人才是要经受时间考验的; ②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借“周公流言”“王莽谦恭”的典故表达对当局朝政的不满和对自 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③对真理的坚定信念,诗人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澄清事实、辨明真伪的一天,自己 与友人的被贬之冤也会昭明。(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6分)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3分)C ( 解析: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一视同仁:表示对人同 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语境中“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与金庸本人的人生乃至性情”不指人, 应用“等量齐观”,排除BD两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 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一波三折: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 多。语境中指“金庸的人生轨迹”,应用“跌宕起伏”,排除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 生气,蓬勃兴旺。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语境“金庸涉足报界”,形容做事 情应用“风生水起”。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名不虚传:名称或 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根据语境“金庸未必有大侠那样的快意人生”,可以理解为虽然金庸未必 有大侠的真实经历,但从其成就看无愧于“武侠小说大家”的称号,应用“当之无愧”。故选C) 18.(3分)B ( 解析:本题需要注意前后衔接自然,前文的主语为“金庸”,此处的主 语也应是“金庸”,排除A、C两项;“找到”是人的行为,应为“金庸幸运地找到了武侠”, 所以排除D项。故选B) 19.(3分)D (解析:画线句中“虽然……但是……”表转折,在这里使用错误,应用表 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前后分句出现两个主语“山东高密”和“金庸”,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 “练就……王国”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构筑……王国”。故选D) 20.(6 分) ①我的语言运用成绩离达标还差很多 ②我的现代文阅读成绩不稳定 ③找准提升的主要方向 (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21.(5 分)成渝中线高铁总投资约 610 亿元, 全长 280 公里, 设计时速 400 公里, 全国 最快,将承担成渝地区贯通性的大通道客流。(一个要点 1 分) 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本题属于情境化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形式与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2019年高考全国 Ⅱ卷作文题目类同,所选出的材料都是按编年体形式列举历史上或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事 件。同时,本次作文题目所提出情境化任务要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类 总决赛形式非常相似,形式新颖,对考生具有挑战性;所给出的话题“众志成城”切合时代脉 搏,贴近学生核心素养,有现实考察意义。写作时要 注意以下四点: 1.审清题目内容和形式。题目由三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情境化写作要求”,这从题目 的三段可以看出。材料:以编年体形式排列发生在我国的“抗洪、非典、地震和肺炎”这四次 重大灾难,展现的共同话题是“众志成城”,具有的的共性是“齐 ”“同”“并”“共”,也就是 团结一致。提示语:对众志成城,解读为“包含丰富的内涵,蕴藏磅礴的力量”,提示我们写作 时要紧扣“众志成城”中心话题,写出其内涵,突出其力量。情境化要求:以电视节目主持人 身份来写,面对听众,讲“众志成城”,这一语境要求写作时要有演讲稿一样的格式,如开头要 有对观众的问候,结尾礼貌致谢等。 2.分析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对“众志成城”的内涵理解:①“志”是什么?国难当头,团 结一致,爱国之心,家国情怀,也就是从这抗洪、非典、地震、肺炎这些事件中看出中国人的 一种精神。②“众”是什么?就是全国上下同心同圆,团结一致;③“城”是什么?就是团结 的力量“筑成新的长城”,人心齐,泰山移。对“众志成城”的外延理解:要跳出事件本身,以 “众志成城”为话题,用世界视野讲中国故事,以深沉、雄壮和豪迈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中国信心和中国精神。 3.构思文章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老话题,也是老问题,文章好写,但要写好、写出彩,有 一定困难。这就要求考生在讲“众志成城”这个话题时,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论述面有广度, 同时论证内容要有深度和力度。基本构思:① 由材料引出众志成城这一话题 ;②具体列举不 同事件中,国人是怎样众志成城的,可从不同层面的人物来讲;③重点:众志成城的内涵解读。 紧扣三个字——“志”、“众”、“城”;④难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要有高度,站位要高。要讲出 众志成城的重要时代意义。多难兴邦,我们为什么要众志成城?她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当代中 国精神?对中国现在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推进作用?对中国的世界形象会产生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 4.题目材料的整合与偏重。题目要求部分当头一句明确指出:“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 “根据材料”,这是总体要求,材料在习作中要有体现。“众志成城”话题是从四则材料中提练 的,注意材料不仅仅指当下的新冠肺炎,抗洪、非典、地震、肺炎要综合一起来谈,不能因为 当下正式处于全民阻击新冠肺炎战“疫”,就只谈肺炎,但对肺炎可有偏重。 民族凝聚 同心同圆 湖北省武汉市第23中学高三(8)班 谭今傲 得分58分 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开篇问候,写作身份意识强,符合本次习作情境要求) 此时此刻,全国上下,抗“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让我想起了1998年抗洪的 齐退浩洋,2003年非典的同抗疫潮,2008年地震的并赴国难,还有2020年今天我们战“疫”的 共克时艰。(引用材料语句,开篇提出话题)每当国难来临,我们中华儿女便会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用火一样的赤子之心去战斗,用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去奉献,用山一样的坚实力量去抗击。 (排比句增添文采和气势) 众志成城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词汇,但在我眼里她却具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具体说来, 众志成城就是“众”的人和优势力量+“志”的精神凝聚力量+“城”的抗击防御力量这三位一 体。(“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扣住了题目的提示语,“众”“志”“城”三位一本总领全文, 提示下文) 人道亲亲,同舟共济,这是“众”的人和优势。(段首主旨句一)集体主义属于我国的人文 传统,在此基础上不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还创造了坚固凝实的 家国体系,更缔造了打不倒、摧不垮、磨不灭的中华文明。泱泱大中华,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 史教会了炎黄子孙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视野开阔,从中华文明传统中的团结精神这一高度认 识“众”的内涵)古代,有了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了赵国的乱世之稳;有了杨家将 的满门英烈,才有了一致抗金的慷慨壮歌;近代,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有了国共合 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我 们抗洪水、战非典、抗地震、抗肺炎,举国上下,社会各界,戮力同心,通力协作。(举例典型, 按古代、近代、现代时间顺序呈现,很有层次感)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社会优势得到彰显。正是这万众一心的人和优势,才使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劫难, 获得重生。(论述“众”的人和优势) 人定胜天,有志竟成,这是“志”的精神力量。(段首主旨句二)当难以抵挡的大灾难袭来, 意志力便是最后的防御,在危急存亡之时,钢铁般的意志无坚不摧,是奇迹背后的力量源泉。 无论是抵御外敌时的那一场场硬仗,还是面对天灾时那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身影,都令人心神往 之,都叫人可歌可泣。这次疫情,武汉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封城,国家以壮士断腕的意志抗击 疫情妖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共有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护人员冲上湖北一线, 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意志让人泪目;“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若有战,召 必回,战必胜!”医疗队队员们的铮铮誓言,令人钦敬!(加入了这次疫情的相关写作素材,文 章内容充实得多,说理更形象直观)与国外的疫情阻击战相比, 我们没有恐慌,没有畏惧,有 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毅然决然,有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坚定豪迈。这种精神与意志得以代代传承,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国战“疫”经验,外 国可以模仿,但永远无法超越。这份中国意志,也是中国精神,更是中国信念和中国力量!(对 “志”的内涵和力量作升华论述) 民族凝聚,同心同圆,这是“城”的防御力量。(段首主旨句三)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 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壁炼成钢,又将铸钢为城墙。(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了“城”的 力量)以“众”为人和基础,以“志”为精神内驱,构建出众志成城的“城”,同心同圆的“城”。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各民族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同心,个个戮力,尽志尽力, 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2020年初,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武汉各大医院全力 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 长城堡垒。就像钟南山院士含泪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加入鲜活的素材,形象化 解读了“城”的防御力量)而我们全国人民心中更有一座精神之城,钢铁之城。这座城,挺过 无数战火的洗礼而屹立不倒,经过无数次天灾的袭击而重获新生,在一次次炼狱式磨难中变得 更加紧密,更为坚实;这座城,高扬着五星红旗,高悬着家国情怀,并向全世界高调展示了中 国无比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里对“城”的精神内涵解读非常精彩,是亮点) 正所谓多难兴邦。众志成城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凝聚力的象征性语言口号和统一精神。 众志成城,包含着伟大的集体主义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正是这股磅礴伟力支撑着中国披荆斩棘, 绵延不绝,走向复兴。(总结论述,对“众志成城”的内涵和力量作升华论述)有了这种精神, 我们不但不会被困难击垮,相反会在磨难中升华,这便是众志成城的力量,她是中国的长城, 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灯塔。(延伸拓展,由中国到世界,立意更高远) 谢谢大家!(结尾与开头对应,礼貌致谢,体现应景,完美收场) 【点评】 1.有高度。习作紧扣题目要求,在讲述“众志成城”这一话题时,能追溯到五千年中华文 明史,能全局性综合分析材料内容,能拔高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谓贯古今,串未来,视 野高人一等。 2.有广度。正文三个段落,从“众”“志”“城”三个方面对众志成城的内涵和力量进行论 述,三者相互关联,互为补充,论述三点一线。从不同层面来把一个话题讲清楚,这就是论述 有广度。 3.有深度。议论文要写得深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篇习作,对“众志成城”的内涵论 述十分深刻,向我们深度解读了“众志成城”的历史传承、时代发展和精神内涵,事例众多, 论述深入,读后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