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高三11月月考(2017-11)
高三11月份高三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 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 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D.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 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 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 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D. 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 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 (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善用环境描写来推动叙述,开头刻画苏村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下文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的过程作铺垫。 B. 西樵山静坐让迷途的康有为获得了内心直面现实的勇气,使他的视野开阔起来,为他日后的“百日维新”作了思想上的沉淀。 C. 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相对集中,作者的“寻找”康有为之旅,主要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 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近年来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不仅表达了康有为被人遗忘的遗憾,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 5.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不忍的句号”?(5分) 6.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作者却认为康有为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研制的“治霾”科技新成果——陶瓷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发动机医生”,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成为“治霾”利器。这个龙江人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已成功抢占润滑油产业技术制高点,并远销国外市场。 “发动机医生” 主攻方向是发动机节能减排。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存德介绍:“简单地说,汽车发动机缸体经过长时间活塞运动会出现磨损,导致出现发动机漏油、串气、冒黑烟、烧机油、燃料燃烧不完全等现象,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DFR材料就是加入汽车发动机内的‘工业味精’,它通过超精研磨,清理氧化物、油垢和积碳,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进而减少由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染。”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赋予了其实在的管理权力。针对雾霾污染,加州政府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州洁净空气法》。这些法案在美国后来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空气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空气质量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对此,美国环保署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多次修订《清洁空气法》,每次修订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各州实行要求更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条例。 美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RECLAIM),由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对纳入交易机制的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这一机制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选自《合作经济与科技》,有删改) 材料三: 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 雾霾净化塔似乎只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据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少,如2016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有人预测,随着“减霾在行动”越来越迫切,与雾霾净化塔类似的装置将会在一些地方大增。事实上,与其争相建设雾霾净化塔,不如在雾霾产生的源头上多下功夫治理,如下大力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工地扬沙和渣土车洒漏的整治。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发动机医生” 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润滑油产业技术的排头兵,是“治霾”的利器。 B.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法案,法律基本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 C. 美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进行有效监管。 D. 荷兰艺术家设计的空气净化塔为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可将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压缩为黑色宝石。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发动机医生”有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功效,加入DFR材料,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 B. 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对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质名单都有详细的说明,也规定了燃料的生产。 C. 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引入市场机制,对排污情况在线实时监测,强制排污企业减少空气与水的污染物排放。 D. 中国目前治理雾霾的方法更多为科技消霾,而美国政府更多从法律和市场等两个方面进行治理,为“治霾”提供根本保障。 E. 制造治理雾霾的科技产品不如从源头治理雾霾,可在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上多下功夫,抓好扬沙和洒漏的治理。 9.有人认为需要体制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也有人说运用高科技治理雾霾,切实有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进士甲科,调荣州推官。熊本经制梓夔,辟干当公事。凡攻讨招袭,建南平诸城砦,皆出其画。本归阙,言其功,擢提举秦凤路常平。 神宗患司农图籍不肃,选官厘整,昌龄以使夔路入辞,留为寺主簿,遂拜监察御史。鄜延帅奏所部刘绍能与西羌通,将为患。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昌龄因请深戒守臣,毋生事徼赏,以靖边人之心。使还,赐五品服。 尚书省建,以为比部员外郎。时官曹更新,统纪未立,昌龄悉力从事,虽抵暮亦程吏不止。具所立纲要,请于朝而行之。三司故吏狃玩弛,多不便,思有以中之。擿逻卒纠其宿直遣小吏取衾服事,大臣欲论以私役,帝以职事修饬,释不问。改吏部员外郎,出京西转运副使,召为左司员外郎。 送辽使至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诮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使者阳若不服,而心悟其非,卒成礼去。 迁太常少卿,诏议郊祀合祭,论者不一。昌龄曰:“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后竟用其议。改直秘阁、知梓州,历寿州、河中府、邓、郓、青三州。 徽宗立,召为刑部侍郎,徙户部侍郎。陕西馈刍粮于边,旧制令内郡转给,为民病。昌龄建言止输其州,而令量取道里费助边籴,从之。岁省籴价五百万,公私便之。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复为户部侍郎,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诏为封傅护送归,官给其葬费。 (选自《宋史·宇文昌龄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B.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C.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D.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有品级的官员称为品官,品官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等也不同,以示尊卑。 B. 省,文中指官署名。“省”有“禁中”的意思,尚书等官署设于禁中,因而称为“省”。 C.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郊祀,文中指古代在郊外条杷天地。郊祀典礼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宇文昌龄善于谋划,获得赏识。字文昌龄在熊本手下做官,很多事务都是他为熊本出谋划策,熊本回京后,提起昌龄的功劳,昌龄得以升官。 B. 宇文昌龄积极进言,关心边地。有将帅上奏说郎下与外族人勾结,事情查明后,字文昌龄请求告诫守将不要无事生非,以保障边地安定, C. 宇文昌龄恪尽职守,遭到报复。他全力工作,勤于政事,请求建立纲纪,得罪一些官员,遭到报复,大臣们为他辩护,皇帝因此不追究。 D. 宇文昌龄不满弊政,体恤百姓。陕西向边地送粮草的旧规定,给百姓带来痛苦,他针对弊端建议进行改革,被朝廷采纳,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 (2)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4~15 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距明亡已二十年。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 “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 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 “冠盖雍容半旧卿”,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仍来参拜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D. 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抑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E. 《登雨花台》章法谨严,先写景,后抒情,先写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后抒情则是因为迫不及待,对仗工整。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在“一一六事件”发生后,不顾心劳日拙,立即赶赴现场,安抚民心,在大冷天里守了一夜,让人感动。 B. 要充分实现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价值,我们就应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永远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C. 老一辈革命家经历了战争的血火考验,仍然葆有倚马可待的战斗豪情,他们接到命令即可马上出发,即使晓行夜宿也毫不在意。 D. VR硬件已经可以具备头部、手部、眼睛的追踪能力,甚至可以追踪脚部运动,不过Veeso宣称它的VR头盔可以神气活现地捕捉面部表情。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日本单方面制造的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警惕。 B.“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说,“光盘”行动就是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讲究勤俭节约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就打包带走。 C.在尼克斯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超常发挥,表现出色,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头,还让科比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D.高三已进入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能否取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冷静沉稳的程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请您放心,我一定尽快玉成此事,确保贵校的教工食堂能够顺利开张。 B. 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C. 衷心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永结秦晋之好。 D. 家君七十寿辰恰逢重阳佳节,贤弟于菜根香酒店略备薄酒,恭请兄长驾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走进一座城市,经常发现一些仿古建筑。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① ,那么,我们该如何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其实,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 ② ;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 ③ ,其复兴才有意义。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 “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 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②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④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读了上面苏轼的六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2017.11.21 1.C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C 项,“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脉络结构的分析。D项,④段是从诗人和社会的横向联系来看,并无对比之意。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C项 ,“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D项,无中生有。 点睛: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4.C 5.①“不忍”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句号”是指康有为的墓地形状;②“不忍”借杂志名代指康有为一生,“句号”是康有为生命的终结,“不忍的句号”寓指康有为一生的终结;③“不忍”是不能忍受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结局,“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不能忍受这样冷清的结局;④“不忍”是不忍心、不甘心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生命结束,“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功业未成,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 6.(1)我赞同。①因为四十一岁前,康有为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②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站在了历史倒退的洪流中。(2)我不赞同。①虽然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②但是四十一岁前,他“公车上出”促成的 “百日维新”经验仍然指引着后继者继续探索前进;他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题干是“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文章并没有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故A错;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的不是西樵山静坐,而是西学和中国的儒学,故B错;作者写近年来兴起的海景住宅,主要是写康有为被人们遗忘的遗憾,D项说“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错。故选C。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题目是《不忍的句号》,“不忍”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句号”是指康有为的墓地形状。通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又可知“不忍”借杂志名代指康有为一生,“句号”是康有为生命的终结,“不忍的句号”寓指康有为一生的终结; “不忍”意思是不能忍受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结局,“不忍的句号”还指康有为不能忍受这样冷清的结局; “不忍”还有不忍心、不甘心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生命结束,“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功业未成,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个性化阅读或者创意解读的部分,结合文本内容,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抒情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本题题目是“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作者却认为康有为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关于文中作者观点的探究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条陈述理由。本题可以从文章有关康有为四十一岁前和四十一岁后的所作所为和精神品质的不同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从近几年命题的情况看,试题一般是半开放的,可以多角度思考回答,但不是漫无边际。“ 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包括:①该文本与同类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中需要探究的问题;②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③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④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⑤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作出评价。具体答题技巧为:(1)选定目标,确定特色,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评价的对象,被选定对象包括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2)分析提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一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的看法。(3)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7.B 8.BC 9.观点一:需要体制保障。①可以出台有关治霾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有效制管,引起全民的重视。②引入市场机制,实时有效地监管排污企业的污染排放,对其排放额度进行明确规定。观点二:用高科技治霾。①利用“发动机医生”和雾霾净化塔等高科技产品,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大力净化空气。②推广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有效监管机动车尾气排放,将高科技产品进行全民推广。(综合观点一、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7.试题分析:根据原文“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B.“法律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错误,差异的不仅是标准还有法律的实行。 8.试题分析:B项的内容应为《清洁空气法》;并且《污染防治法》是加州政府制定的。C.“强制排污企业减少空气与水污染排放”错误,污染排放更多的指空气。 9.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10.B 11.C 12.C 13.(1)皇帝觉察到情况不是这样,命令宇文昌龄到鄜州审问这件事,果然是假的。 (2)我们两国相互访同友好已经一百年了,入境安排宴席,不仅仅是在今天,作揖而后入座,这个礼节怎么能缺少呢? 【解析】 10.试题分析:原文标点: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点睛: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11.试题分析:C武官任免一般由兵部掌管。 12.试题分析:C“大臣们为他辩护”错,应是大臣想按用私役的罪名处理宇文昌龄,“皇帝因此不追究“也不当,皇帝是因为宇文昌龄对本职工作严肃认真,而不予追究。 13.试题分析:得分点:(1)然、即、妄,(2):置、揖、阙。 参考译文: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考中进士甲科,调任荣州推官。熊本经营管辖梓夔时,征召宇文昌龄为干当公事。所有的讨伐招抚,以及修建南平各城堡垒,都是出自宇文昌龄的谋划。熊本回到京城,讲述宇文昌龄的功劳,提升为提举秦凤路常平。 神宗担忧司农管理图书不严,选拔官吏进行整顿,宇文昌龄因出使夔路入朝辞行,留下担任寺主簿。于是授任监察御史。鄜延的将帅上奏部下刘绍能和西羌人勾结,将成为祸患。皇帝觉察到情况不是这样,命令宇文昌龄到鄜州审问这件事,果然是假的。宇文昌龄于是请求严肃告诫守将,不要挑起事端求取奖赏,这样来安定边境民众的心。出使归朝,赏赐五品服。 建置尚书省,任命宇文昌龄为比部员外郎。当时官员更替,制度不全,宇文昌龄全力工作,虽然到了天黑,考核官员也不停止。呈上撰写的制度纲要,请示朝延而实行。三司的旧官吏习慣于玩忽职守,感到很不方便,想找事陷害宇文昌龄。指使巡夜的士兵检举宇文昌龄在值夜班时派遣小吏去取衣被的事,大臣要按用私役的罪名论处,皇帝因他本职工作严肃认真,就免不予追究。改任吏部员外郎,出任京西转运副使,召入担任左司员外郎。 送辽因使者到雄州,在宴席上,使者的随从不作揖就坐下,宇文昌龄指责辽国使者说:“我们两国相互访问友好已经一百年了,入境安排宴席,不仅仅是在今天,作揖而后入座,这个礼节怎么能缺少呢?”使者表面上流露出不服气,而内心知道这样做不对,最终按照礼节辞行离去。 升任太常少卿,诏令商议是否在一起祭祀天和地,争论不一。宇文昌龄说:“祭祀天地是有规律的,从礼仪制度来说则应有不同的安排,有区别而不能混淆。祭祀的人一定按自然性质来匹配,匹配之后可以得到它亲近它。现在在祭天的圜丘祭祀地,按自然性质来说是不匹配的,这样来求取高天厚土来享用祭祀不是很难吗?”后来最终采用了他的建议。改任直秘阁、梓州知州,先后连续担任寿州知州、河中府知府,邓、郓、青三州知州。 徽宗继位,征召担任刑部侍郎,调任户部侍郎。陕西供给边地粮草,旧的规定是命令内地的郡县转运过去,成为百姓的苦事。宇文昌龄建议只在边地州县收取粮草,而下令公平地收取道路里程费来资助边地买入粮食,被采纳。每年节省五百万买粮的钱,公私都受益。凭着宝文阁待制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又担任户部待郎,担任青州、杭州、越州三州知州。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诏命通知沿途各关护送归乡,官府供给理葬的费用。 14.C E 15.①诗歌首联不仅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颔联、颈联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并由愤怒转为了憎恶怨恨;③尾联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万物,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 【解析】 14.试题分析:C.应是他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卑躬屈膝,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毫无民族气节。E.应是“先抒情,后写景,先抒情是因为迫不及待,后写景则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仗工整。” 15.试题分析:开头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着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着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 16. (1)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涛、拍、卷、知、孰、惑。 17.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能力。A项,心劳日拙:指费尽心机却越来越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此处是褒贬误用。B项,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此处符合语境。C项,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此处对象误用。D项,神气活现:形容非常得意或傲慢的神态。不符合语境。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比如关联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成语,A项是褒贬误用,C项为对象误用。 18.D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发生”句式杂糅,去掉“发生”;选项B,“在饭店就餐时倡导人们”语序不当,“倡导人们”和“在饭店就餐时”调换位置;选项C表意不明,“自己”指代不明,是指林书豪还是科比。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B 【解析】试题分析:A项,“玉成”,是别人成全自己;C项,“秦晋之好”是结成婚姻,此句夫妻已结成婚姻;D项,“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称呼。 20.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在拉大②盖几座仿古建筑就能解决问题③传统文化只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要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注意从文段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本题中,①处,跟下文“我们该如保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在拉大”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前文“进一座城市,经常以现一些仿古建筑”“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建造一些仿古建筑就能解决复习传统文化”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该如保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和横线后“其复兴才有意义”,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传统文化只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意思的句子。 点睛:补写句子,是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回答这类题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空格前后的语句的意思。先找语段的中心句,再联系前后文的意思,注意主语的一致性。 21.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文段中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22.【解析】试题分析:试题给出苏轼的六句诗词,要求以其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来立意,考生构思立意时,应抓住各句诗句的内涵,并建构所选的诗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之为纽带,阐发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如选②与⑤,谈阅读“有字之书(书籍)”与“无字之书(社会)”的体悟,经典著作值得反复读,需熟读深思,方能得真知,得深知;而阅历社会,常须跳出自我经验之局限,才能体察真相。如选①与⑥,谈人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适,涵养浩然正气。再如选③与④,谈人生处处有风景,要珍惜拥有,热爱生活。又如选①④⑥。谈人生要达观、自信,坦然面对得失,坚守初心,善养浩然正气。等等。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例文】 坚守初心,醉心过程 “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人生之路注定坎坷不平,一旦选定属于自己的方向,便要勇往直前。也许结局没有想象中美好,醉心于过程也会让自己收获几多美好,正如小男孩也许无法挖出穿越地球的洞,也可收获五彩石子。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商界大亨马云即是这样做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老师可以说是铁饭碗,然而马云却发现了下海经商这一良机。与家人商讨过后,毅然前行的他也并非一帆风顺,最穷困时他靠摆地摊生活,但他依然醉心其中。他的坚守没有白费,如今的他已是身价过亿,就连其职员年薪百万的也比比皆是。坚守初心使马云赢得商业帝国,赢得亿万财富。 名牌大学、优势专业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本应是如获至宝,可周浩却不然。他的学业本应由自己主宰,在父母的干涉下改变心志的他毅然退学,进入技工学院。他宁愿没有学位,只求自己精神的满足,他在技工学院中找到了自己所爱,并陶醉于其中。尽管在很多人眼中,他很傻,很天真,他对这些并不在意。尽管前路漫漫,他依然不放弃,回报尽管可能不能在现时,但醉心过程使周浩觅得了精神所依,觅得了良师益友。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中医道路上默默坚守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为中国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奠定了方向。建国后改革开放,中医药学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而醉心于其中的屠呦呦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三年间上千次的实验,设备的简陋让她多次出现肝中毒症状,但她仍坚定地翻阅古籍,改进方案。最终青蒿素给众多病人带去福音,曾经的“三无”科学家也为世人所知。倘若屠教授在最初遇到挫折便放手转业,倘若她不知全身心投入醉心研究,她又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就呢? “我来自地狱,去往天堂,正路过人间”,纵然通往天堂的路上荆棘丛生,纵然最终可能到不了天堂,但识自己所行之路,坚守目标,并享受过程中的分分秒秒,才可让人生无憾。 我们也是如此,身在高考临门球之前,此时更应坚守自我,在高考之路上拼一把无悔,醉心于学习的分分秒秒,为自己赢得光明灿烂的未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