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5 Ⅱ 考点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5 Ⅱ 考点2

考点二 结构,思路,句段作用 高考真题寻踪 (2013 · 安徽卷 ) 第 ⑥ 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3 · 福建卷 ) “ 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2 · 广东卷 ) 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2011 · 大纲卷 ) “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 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句 段 作 用 (2013 · 四川卷 ) 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2 · 湖北卷 ) (1) 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 “ 姑嫂鸟 ” 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 杜鹃啼 ” 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 (2010 · 北京卷 ) 请简要分析 “ 海棠花 ” 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意 象 作 用 (2013 · 江苏卷 )“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013 · 安徽卷 ) 文章以 “ 樱桃 ” 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 “ 樱桃 ”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2012 · 大纲卷 ) 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2010 · 重庆卷 ) 文章是围绕 “ 我观察两只鸟 ” 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思 路 结 构 考点思维精髓 (2013 · 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 ~ 6 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 …… 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 “ 黑水城 ” ? 对点精练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 “ 地税 ” ,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 “ 藏 ” 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 “ 家里有人吗? ”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 “ 有吃的吗? ” 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 “ 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 “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 ” 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姑娘接过话题问道: “ 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 “ 有手抓羊肉不? ” “ 有! ” 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 “ 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 “ 可以啊,来吧。 ” 我又认真地 “ 调侃 ” 了一句: “ 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 “ 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室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 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 ,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 60 元。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 “ 大红袍 ” ,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 选文略有删改 ) 1 . “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解答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考虑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看段落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本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中间段多数应该属于过渡段。此外,还要考虑其在内容上的作用。 答案  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的风格;②分析词语的含义;③修辞手法的运用;④表达方式,尤其是描写手法的运用。赏析画线句子,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文章的中心内容联系起来作答。 答案  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3 .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 “ 扑哧 ” 收尾有何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第一问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第二问考查在文章结尾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生动幽默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情及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答案   《 再别康桥 》《 雨巷 》 。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4 .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本题考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老代的内容进行概括,要抓关键词语,如 “ 憨憨地 ”“ 豪情和大度 ” 等。文中作者初次见到老代时,对老代的外貌描写显出淳朴的特点;在作者与老代商量钱和包饺子时老代的语言都显出憨厚的特点; “ 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 ……” 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 ” 可看出老代的豪爽和大度。 答案   ( 要点 ) 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 5 .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回答删或不删都可以,要言之成理。从原文第一段来看,它介绍了胡杨人家的历史背景,为胡杨人家提供了一个大的历史舞台,使整篇文章显得厚重而有文学意蕴。 答案  不删:具有历史感,文化意蕴更浓。 应删:直接叙事,行文简省。 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 .标题 “ 胡杨人家 ” 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 .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 . “ 我 ” 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 “ 我 ” 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又印证了 “ 我 ” 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 .文末 “ 我 ”“ 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 …… 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 ,表现了 “ 我 ” 的豪爽与洒脱。 【 思路指津 】 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系人物形象、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说得太绝对的地方。 本题考查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 B 项中 “ 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 不对,本文语言幽默俏皮。 D 项考查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 文辞华丽 ” 不对。 答案   BD 开头句段的作用 1 .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2 .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 .奠定基调。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技巧强化 4 .正反铺垫。先去写别人、别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烘托、陪衬。 5 .突出主体。有的文章开头不作铺垫,而是直接用较多的笔墨抒写主要对象,以突出文章写作的主体内容。 中间句段的作用 ( 结构 ) 1 .过渡 ( 也叫承上启下 ) : 由 …… 过渡到 …… ( 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等 ) 。 2 .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与上文 …… 文字相照应,与下文 …… 文字相照应。 3 .转折 ( 换 ) :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 ( 换 ) 。 注意:不是所有放在中间部分的句 ( 段 ) 都起过渡作用,过渡句 ( 段 ) 带有明显的接续上文和引起下文的文字。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 ( 主旨 ) 、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结尾句段的作用 1 .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 .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 .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插入性内容的一般作用 (1) 对当前段落的作用。 (2) 对全文主旨、结构的作用,如拓展思路,使思路灵活多变,丰富了文章内容等; (3) 引述性、插入性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文学性、文化性等作用。 揣摩语段作用:三个 “ 想想 ” “ 想想结构作用 ” 要求考生考虑到引领下文、铺垫照应、行文线索、篇末点题等语段常见的作用; “ 想想表达技巧 ” 要求考生考虑到比喻、拟人、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以小见大、烘托、对比、反衬等语段常用的表达技巧; “ 想想表情达意 ” 要求考生考虑到语段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主旨情感等。 句段作用题答题模式 1 .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 ( 文章主旨 ) 。 2 .文章是 …… 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 …… ,第二层写了 …… 。 3 .文章以 …… 为线索。开头写 …… ,中间写 …… ,结尾写了 …… 。 4 .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结构、作用题目答题指南 1 .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2 .体味题目的含义,它或是涵盖全文的内容,或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的思路。 3 .善抓中心词和中心句,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4 .看清标志语,就是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和段落衔接的词句,就像道路口的“指示牌”,不断探究行文的思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5 .不要乱凑概念术语,而应真正地理解到位,并且能展开具体的表述。 材料安排及结构用意题思维角度 1 .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 2 .引出某一事物,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3 .和某一事物形成对照。 4 .映衬烘托某一事物。 5 .和文中某一部分内容形成照应关系等。 6 .答题规范:指出或概括题干中所提到的事或物,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一般的答题格式为:事物+作用+解析。 失分探源 易错点一 缺乏联系全文的意识 【 应对策略 】 分析句段作用题的命题特点是以此句段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全文结构思路的把握能力。因此,在把握住所给句段的要点后,就要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只有把这个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如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关系。 辨症施治 易错点二 把握不住答题角度 【 应对策略 】 一般要从以下角度来思考: (1) 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流露等作用。 (2) 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作好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 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 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点击此处进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