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2 文言文阅读 ★知识划重点★ 文言文阅读题型由以前的人物传记类向书信、赠序、游记类多样化的考查形式发展,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中信息的筛选,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实词一般以120个实词考核为主,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与练习中,不拘一格“选文章”,接触各类文种。对于实词、虚词等考点,识记词语含义,巩固好基础,是第一步。在阅读学习中“咬文嚼字”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于翻译和分析概括等考点,我们需要在平时阅读中培养语感,学思结合。 ★练习划重点★ 一、(2020·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河西尉,不拜 拜:跪拜,拜谢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属:写,创作 C.若令执先臣故事 故事:旧事,先例 D.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 会:恰逢,适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拜:跪拜,拜谢”理解错误,此处“拜”的意思应该是“接受任职”,全句翻译为“被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故选A。 2.下列句子和熟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文章显中宗时 以强凌弱 B.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上善若水 D.严挺之乃有此儿 胜败乃兵家常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 B项,第一个“所”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第二个“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至”是指所到的地方。C项, 第一个“若”是假设连词,如果;第二个“若”是动词,好像、如同。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竟然;第二个“乃”表判断,是,就是。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并因此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甫)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可见,严武曾对杜甫怀恨在心、准备杀死杜甫。故选D。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2)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答案】(1)时人谈论房琬(认为)才能能胜任公辅的职位,陛下果真委任他让他担任宰相。 (2)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切合实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时论,时人谈论;堪,胜任;相,意动用法,以…… 为宰相。(2)旷放,旷达放荡;自检,自我约束;切,切合实际。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这样皇帝从此很少和录用人才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 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二、(2020·宾县第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AD项,“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主语都是“白”,意思分别是“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李白)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两个句子之间要断开。或者说:“黄老”是指黄老思想学说,为名词,作“好”的宾语,主语为“白”,意思是“李白颇好黄老学说”,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应在“黄老”后停顿,排除AD两项;C项,“悦谢家青山”承前省略主语“李白”,“悦”意思是“喜欢”,“谢家青山”作其宾语,意思是“(李白)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葬在龙山东麓”,句子可以开为: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龙,周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B.金陵,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邺都”,史上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C.长庚星,也叫金星,黎明前叫“启明星”或“太白星”;黄昏出现,叫它“长庚星”, 故有“东太白,西长庚”之说。 D.左拾遗是一个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杜甫就当过左拾遗。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金陵,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邺都’”说法错误,“邺都”不是金陵的曾用名。故选B。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D.李白是个“骜放”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字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应该是李白认为郭子仪很奇特。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答案】(1)到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赎李白的罪(于是李白得以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2)(范传正/他)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中“是”,这,结合前文,代指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至是”,到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解官”,解除官职;“以”,目的连词,来;“流”,流放;“长流”,长期流放。(2)中“告二女”前省略主语“范传正”,翻译时补齐;“告”,告诉;“女”,指李白的孙女;“妻”,动词,嫁……为妻;“改妻”,改嫁……为妻子;“辞”,辞谢;“辞以孤穷失身”,状语后置,即“以孤穷失身辞”,用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来辞谢;“命也”,判断句,是命,是命该如此;“更”,改变;“更嫁”,改嫁。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他的祖先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在巴西(今四川江油)。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到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10岁时就通读诗书,长大成人以后,隐居在岷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廷页任益州长史,见到李白,感到惊讶,说:“这个青年是天生英才,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他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你,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李白仍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知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更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判斩。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到郭子仪,暗暗称奇。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到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赎李白的罪(于是李白得以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 等他死了,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拜祭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斯文世家的风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着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范传正将他改葬于青山,并立了两块石碑。(他)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她俩丈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三、(2020·河北石家庄·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杨涟去国,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①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十月谢病归。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C.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D.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近高牙大纛”,是说“声势显赫”;“富可敌国”是固定词语。可以排除AB和D项;“气凌巡抚”是对“御史巡方”气势的描绘。另外,“且”引出后文“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也可以排除B项。此句的完整翻译是“以前御史出巡四方,就像皇帝秘密在民间探访。声势显赫,气势胜过巡抚,而且在公署前后都通过各种渠道纳贿,每次奉命出使,富可敌国,应该加重惩处”。故选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可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可称为“改元”。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吏部尚书,是吏部的长官。 D.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错误,嗣的本义应该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故选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士龙敢做敢为,敢于弹劾为官不正的官员,他曾弹劾姚宗文、骆思恭、邵辅忠、李嗣京等多名官员。 B.毛士龙因得罪权贵,被魏进忠及其党羽诬陷削籍,差点被杀害。后来毛士龙被重新任用,担任过左佥都御史。 C.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广开告密,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后来,魏忠贤被判死罪。 D.毛士龙、杨涟都是有功之臣。毛士龙经历过几位皇帝的统治,被重用过,也被冷落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C项,魏忠贤“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错误,由原文“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可知,魏忠贤诬陷的是废将陈天爵,陈天爵不是朝廷重臣。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2)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答案】(1)(毛士龙)在夜晚翻墙逃跑,他的小妾也不知道,认为是官员杀害了他,披散着头发在路上哭泣。(2)毛士龙到朝廷感谢皇上的恩惠,并且陈述了自己被诬陷的缘故。皇上可怜他,命令恢复他的官职退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毛士龙)夜中逾墙遁”是省略句,“逾墙”应理解为“翻墙”,“有司”应理解为“官员”,“被”通“披”,“号泣于道”是状语后置句。第二句中,“诣阙”应理解为“到朝廷”;“被陷”应理解为“被诬陷”;“故”应理解为“缘故”;“致仕”应理解为“退休”。 【参考译文】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被授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以后,提升为刑科给事中,毛士龙第一个弹劾姚宗文处理事情偏执。杨涟离开朝廷,毛士龙向皇帝上书直言请求朝廷留下杨涟。天启年改元,正月毛士龙上疏论“三案”,极力陈述孙慎行、杨涟等有功于国家,揭露魏浚等人丑化谋害正直的大臣的罪名。皇帝肯定了他的意见。 这年五月,魏进忠掌权。魏进忠鼓励告密,诬陷天津废将陈天爵勾结李承芳,逮捕他们一家五十多人,投入诏狱。毛士龙立即弹劾锦衣骆思恭以及诬告的人的罪名,请求彻查妖言奸党和主使的逆徒,魏进忠更加震惊。 到了九月,毛士龙弹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邪贪婪,希孔、允成也劾他,邵辅忠非常害怕。刘朝等人趁机用破格提拔来引诱他,让他攻击毛士龙。邵辅忠于是攻击毛士龙在杭州做官时偷盗库银私纳娼妓,魏进忠从中下发了他的奏章。尚书周嘉谟等人议论两人所攻击的事情,都是传闻,请求宽恕他们。魏进忠不答应,削去了毛士龙的官籍,邵辅忠罢官闲居。魏进忠后来改名魏忠贤,掌握兵权,仍然痛恨毛士龙。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命令他的党羽张讷弹劾毛士龙,又一次命令削去了毛士龙的官籍。第二年三月又呈上了汪文言的供词,说毛士龙收取了李三才贿赂的三千两银子,图谋起用南京吏部,皇上下诏让抚按官员审讯追赃毛士龙,把他放逐到平阳。不久邵辅忠得到起用,突然升任兵部侍郎。天启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又提起邵辅忠以前攻击毛士龙的奏章,弹劾毛士龙收取密令侦查缉捕的罪犯很多钱财,让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毛士龙知道魏忠贤一定要杀自己,(毛士龙)在夜晚翻墙逃跑,他的小妾也不知道,认为是官员杀害了他,披散着头发在路上哭泣。毛士龙于是偷偷回家,带着妻子儿女在太湖一带乘船避难。 庄烈皇帝继位之后,魏忠贤被杀。朝廷的官员为毛士龙伸冤,皇帝下诏令赦免了他的全部罪名。毛士龙到朝廷感谢皇上的恩惠,并且陈述了自己被诬陷的缘故。皇上可怜他,命令恢复他的官职退休。最终没有被召用。到崇祯十四年,同乡周延儒再一次做首辅,才被起用为漕储副使,督办苏、松各郡的粮食。第二年冬天,入朝做太仆少卿。下一年的春天,提升为左佥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都没有到位,毛士龙一个人执掌院事。皇帝曾经对辅臣说:“以前御史出巡四方,就像皇帝秘密在民间探访。声势显赫,气势胜过巡抚,而且在公署前后都通过各种渠道纳贿,每次奉命出使,富可敌国,应该加重惩处。”毛士龙听说后,弹劾逮捕福建巡按李嗣京。这一年十月托病还乡。国家灭亡后去世。 四、(2020·南京外国语学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 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注]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同治十三年,薨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D.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见者竦然”中,“竦然”是“见者”的谓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所成就荐拔者”构成“所……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的及第者称为进士。 B.丁母忧:遭逢父母的丧事叫丁忧,其中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 C.同治:年号。年号是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延用到清朝。 D.薨: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的规定,如崩、薨、卒、不禄等。“薨”一般指诸侯或大官的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延用到清朝”错,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话是别人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B.曾国藩针砭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C.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 D.曾国藩思想先进。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C项,“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错,原文“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说的是曾国藩作为文臣被封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2)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答案】(1)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2)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 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岁,名词作状语,按照年份;诚,实在;术,手段。 (2)虚,没有实际意义;许,答应;夺,剥夺;计,资财。 5.曾国藩为什么建议裁减士兵?请简要说明。 【答案】乾隆中期以来,军费开支大,后裁兵效果不佳;曾国藩认为士兵越多,兵饷就越多,国家就越贫穷,国力也就越弱。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意思是“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的)十分之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兵少而国家强,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即乾隆中期以来,军费开支大,后裁兵效果不佳;曾国藩认为士兵越多,兵饷就越多,国家就越贫穷,国力也就越弱。 【参考译文】 曾国藩,最初名叫子城,字涤生,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曾玉屏,开始向往乡学。他的父亲曾麟书,是县学生,凭借孝顺闻名。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年,皇帝下诏让群臣上书谈论治国的得失利弊。(曾国藩)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是选用人才,人才选用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核视察的方法。(他)又上书说:“国家财政费用不足,军队士兵不精良,这两个是天下大患。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至于每年总支出的数额,士兵的粮饷是最大的,绿营官兵总额六十四万,却经常虚领六七万人的粮饷来供给军队费用。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的)十分之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兵少而国家强,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他)又深切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谄媚奉承欺骗掩饰,没有陈述好的意见、指摘过失的风气。于是(他)呈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这一奏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咸丰二年,(曾国藩) 在江西主持考试之事,中途因为母亲去世返回家乡。平定江宁后,天子论功行赏,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朝廷和民间都称颂祝贺,而曾国藩建立了大功却并不以功自居,敬慎谦恭得好像害怕一样。曾国藩处理政务把握大局,规划整体。同从西方人进入中国以来,外交事务日益繁重。等到朝廷商议购买机器,置办船舶枪械时,(曾国藩)就极力促成此事,还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每当朝廷与外国签订约定的章程时,皇上就下诏询问他是否可以答应,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有漂亮的胡须,眼睛呈三角形,锐利而有威势。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他见人一面就能品评此人的才能,而且都很恰如其分。(曾国藩)居住在江南的时间很久,在江南留下的功业和德行也最多。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百姓们在街巷哭,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曾国藩的死讯上报后,皇上震惊悲痛,停止上朝三天。赠官太傅,谥号文正,在京城的昭忠、贤良祠祭祀他,各省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 五、(2020·湖北省崇阳县第一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且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过”是探访的意思,宾语为“弃疾墓旁僧舍”,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秉烛”的目的是为了“作文”,表达一个完整的句意,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狄、戎。 B.长短句,和曲子词、诗余、琴趣等,都是词的别称。它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现的文学样式,到宋代进入词的全盛时期。 C.出,表官职调动,文中特指离开京城外调做官,在古代表达调动官职的还有“转”、“调”、“徙”、“改”等。 D.咸淳,文中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狄、戎”错误,“狄”和“戎” 位置颠倒。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辛弃疾有一定交往的和尚义端窃取了耿京的印级出逃,耿京因此迁怒于辛弃疾,后辛弃疾成功追杀义端,并得到耿京的肯定。 B.文末提及谢枋得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这样的笔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辛弃疾生前的激愤不平。 C.在修建飞虎营栅时,被谏官弹劾敛财,皇上让他立即停建,但辛弃疾选择加快进度,按时完工,后向朝廷陈述经过和上交绘图,皇上消除误会。 D.辛弃疾和孝宗一样,有收复中原的愿望,他在接受孝宗的问话时,议论坚强正直,毫不迎合,故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议论坚强正直,毫不迎合,故他的建议未被采纳”错误。原文是“讲和未定”,因和议刚定,他的建议未被采纳。故选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答案】(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辛弃疾,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认为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2)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做得更努力,(阻挠者)最终没能改变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雅”,平素、平时;“相”,做相、为相(名词作动词);“慷慨”,性格豪爽,胸怀大志;“略”,谋略。(2)“数”,多次、屡次;“沮”,阻止,“挠”,阻挠;“愈”,更加,越发;“夺”,改变。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聚兵于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任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归宋。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喜欢谈兵事,辛弃疾偶尔与他交往。在辛弃疾投奔耿京后,义端亦率千 余人反金,辛弃疾说服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一天傍晚义端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耿京大怒,要斩辛弃疾。辛弃疾说:“请容我三日期限,若不把他抓住,再杀我不迟。”辛弃疾揣测义端必把军中的虚实告诉金帅,就急忙追赶并捕获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的真相,是一青兕,力能杀人,希望你别杀我。”辛弃疾斩其首回营报告,耿京谅解了他更认为他是壮士。耿京命辛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辛弃疾,高兴地接受了耿京的奉表。 此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其论切中时弊,毫不迎合。因和议刚定,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城任滁州知州。被召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辛弃疾,叶衡入朝为相, 极力向朝廷推荐,认为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 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因为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接,獠人的骚扰偶有发生,不只因其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于是,辛弃疾上疏说:希望照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只隶属三牙、枢密院,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顺便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做得更努力,(阻挠者)最终没能改变他。谏官弹劾他是在聚敛财物,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建。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责成监办官,限期一月修成飞虎营栅,违者军法处治。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绘上砦栅图,皇上才解除了误解。飞虎军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 各军之冠。 辛弃疾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访辛弃疾墓旁的僧舍,有痛苦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像是替辛弃疾鸣不平,从黄昏到三更呼声不断。谢枋得连夜点蜡烛写祭文,准备清早去祭奠他,祭文成而呼声止。德祐谢枋得向朝廷 请求,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忠 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