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教案1 人教版必修4
雷雨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1.简介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 6 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他们本有夫妻、父子、兄弟等亲眷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相遇时他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节选的这部分一共是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不期而遇,通过叙谈交代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后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 这篇课文,通过对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的分析,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和社会矛盾,理解作者对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见解和态度;通过对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分析,理解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3.《雷雨》的大致情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 ,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 鲁大海) 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 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二、速读 6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三、讨论 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1) 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对话由口音讲到无锡,讲到三十年以前,归结到在无锡发生的撘患艹雒 6 氖虑閿。这时,侍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侍萍。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撔〗銛,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撔〗銛。然而侍萍却说她平静地、原原本本地说出了事实。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丑恶行径,他,显出一副狼狈像。这时,周朴园想知道侍萍的究竟,便用 来遮掩,并说要给她修坟,以此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人面前表示自己的和乐于行善的。当他知道在自己的意念中已经死去的侍萍还活着,而且她的孩子也活着时,便神经质地惊愕起来,说忽然起立你是谁?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 虚伪、自私、冷酷、 残忍 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伪君子 。 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还揭露他血腥镇压煤矿工人罢工,他双手沾满了工人群众的血, 所以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2)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 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3)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 社会生活的领域 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 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 2、鲁侍萍:侍萍是一个 受侮辱,被损害 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1)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撐易约旱墓侨鈹的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但最后又发誓,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6 (2)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 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时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 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 觉醒了的工人J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 坚定、勇敢、无私、求实_ 。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四、归纳主题 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 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1、结构紧凑集中: 2、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 ( 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 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6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4、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 鲁侍萍上场,她的,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鲁侍萍),这是人物动作的说明.=暗示她曾在这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 (周朴园)显出一副狼狈相;( 周朴园)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 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上场,舞台说明是 五、课堂练习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教师可点拔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