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课时优案6赤壁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时优案6 赤壁赋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起,兴起)。举酒属③(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⑧(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万顷茫茫的江面)。浩浩乎如冯虚⑨(píng冯:同“凭”,乘;虚:太空。冯虚,凭空,凌空。)御⑩(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⑪(连词,表修饰)歌之。歌曰:“桂棹⑫(划船的工具,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⑬(sù,逆水而上)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⑭(循,依)歌而和⑮(hè,唱和,即伴奏)之,其声呜呜然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⑰(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⑱(细线)。(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即“为何”,为什么)其然(代词,这样)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也,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即“在安”,在哪里)哉?( 7 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以相属(劝酒)。寄(寄身)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米粒,谷子)。哀(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吾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相当于连词“而”)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即经常有这样的事。骤,屡次),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在)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指示代词,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满,指圆月)虚(缺)者如彼(那,指月亮),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盖(句首副词,表推测)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同“已”,停止)一瞬(一眨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即“羡何”,宾语“何”前置)乎!且夫(句首发语词,表示另提一事)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是景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就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再次饮酒)。肴核(菜肴与果品)既(已经)尽,杯盘狼籍(即“狼藉”,凌乱)。相与枕藉(枕着垫着。藉,jiè,用草编的垫,这里引申为动词,“垫着”)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形容词作动词,发白,发亮)。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7 (1)歌 (2)望 (3)如 (4)属 (5)于 (6)然 (7)乎 答案 (1)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曲的韵律 名词,能唱的诗 (2)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向远处看 动词,盼望 名词,名望,声望 (3)动词,往,到 动词,如同,好像 (4)动词,指劝请 名词,类 通“嘱”,嘱托 名词,亲属 (5)介词,从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比 介词,向 (6)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代词,这样 (7)介词,相当于“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语气词,表疑问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答案 叹吾生须臾之悲情 喜 悟变与不变之妙理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写的是作者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文章既有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B.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吹奏的极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D.《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 答案 D 解析 “写景与抒情”不正确,应是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 一、基础巩固 7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围绕 B.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咐,托付 C.知不可乎骤得 骤:一下子,轻易地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答案 B 解析 属:劝人饮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正襟危坐而问客 C.倚歌而和之 D.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 C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承接。D项,连词,表并列。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答案 C 解析 ①②都是名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不拘于时 答案 C 解析 例句与C项都是状语后置。A项,定语后置,为了强调定语“千里”而将它后置。B项,宾语前置,“安在”即“在安”,宾语“安”前置。D项,被动句,“于”为被动标志。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7 C.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D.“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为年号纪年。古代有不同的纪年法,如年号纪年、帝王纪年、干支纪年等。 答案 D 解析 “壬戌”为干支纪年法。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师笔下,描摹乐声的感染力与众不同,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以非凡的笔力描绘了洞箫与琵琶曲声超强的魅力和感染力。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曹操则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阐明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认识。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 答案 (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5)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二、课内精段阅读 阅读课文三、四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至“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文字,完成7~11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去) 寄蜉蝣于天地(寄身,置身)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眨眼) 渔樵于江渚之上(柴薪)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7 物各有主(主持) 答案 A 解析 B项,下,攻占。C项,樵,砍柴。D项,主,主人。 8.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但是) B.托余响于悲风(在) C.而卒莫消长也(完毕,结束) D.虽一毫而莫取(虽然) 答案 B 解析 A.代词,这样。C.副词,最终,到底。D.连词,即使。 9.下列对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舳舻:舳,指船尾;舻,指船头。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 B.须臾:是衡量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类似的词还有“有顷”“俄而”“一瞬”等。 C.无尽藏:佛家语,即“无尽藏海”,意谓像海之能包罗万物。藏,音zàng。 D.古代日出时叫旦,日入时叫夕,太阳正中叫中日,将近中日时叫隅日,太阳西斜叫做昃。“旦日”即第二天,“翌日”即这一天,即当天。 答案 D 解析 “翌日”为明日,次日。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借客人的话引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认识,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选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苦闷心绪的流露,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一种虚无主义思想。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答案 D 解析 情感有误,抒发的应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 7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 答案 (1)面对长江斟酒畅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他)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2)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为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而哀叹,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解析 (1)关键词:酾酒,斟酒;临,面对;固,本来;“而今安在哉”应为“而今在安哉”,是宾语前置。(2)关键词:寄,置身,寄身;于,在;一粟,一粒米;哀,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