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哈六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 26 -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l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 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 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 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 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 26 - D. 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 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 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夸大其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 “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林掌柜 贾大山 - 26 -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 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 “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 “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 “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 “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 “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 “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 26 - 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 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 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 “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 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 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 “没有。”父亲一愣。 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 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 “最近,谁来打过酒?” “昨天,前天……杨跛子!” “披一件破大袄?” “披一件破大袄!” “要赊账?” “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 “酒呢?” “我又倒回去了!” “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 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 “洒了!” “洒了?” “再卖倒字号。” “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 “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 “人也有字号!” - 26 - 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 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铡刀。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 B. “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 C. 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 D. 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5. “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 6. 同:都是次要人物,都推动了情节发展,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异:“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诚信经商的理念在“我”身上延续,拓展了小说主题。杨跛子是反面角色,其讹鞋和骗酒的行为有助于塑造林掌柜和父亲形象,从而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不正确。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小铡刀”在文中的作用,考查鉴赏作品形象和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文中关于“小铡刀”的描写,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小铡刀”分别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交代小铡刀的作用,中间杨跛子要用小铡刀铡鞋,林掌柜与父亲谈话揭示小铡刀的意义,结尾用酒敬小铡刀,从情节发展来看,小铡刀多次出现起到了使情节曲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林掌柜用小铡刀来证明鞋子的质量,表明自己坚守信誉和质量的态度,所以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小铡刀”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商的理念,因此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我’和杨跛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异同,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筛选出与“我”和杨跛子有关的情节,从主要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洒掉掺水的酒的行为,又表明“我”还是事件的参与者,而且继承了诚信经商的理念,所以“我”不仅起到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且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杨跛子在文中也是次要人物,他用耍无赖的手段从林掌柜那里讹走了鞋,又用欺骗的手段从父亲那里骗了酒,林掌柜不与他计较,让他把鞋拿走,表现出林掌柜的大度和宽容,父亲舍不得倒掉被掺了酒的水,反映出父亲的动摇,所以杨跛子这个形象除了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起到了突出主要人物和主题的作用。综合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3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2)同主要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4)引出主要人物。(5)对情节起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完成(7—12题)(共6小题,12分) 7.下列各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秦王还柱而走 ③项王、项伯东向坐 - 26 - ④悟言一室之内 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⑥其孰能讥之乎 ⑦履至尊而至六合 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⑨召有司案图 ⑩且单于信女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⑧⑨⑩ C. ①③⑥⑦⑨ D. ④⑤⑦⑧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各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①“厌”通“餍”,满足; ②“秦王还柱而走”中“还”同“环”,绕; ③没有通假; ④“悟”通“晤”,面对面的意思; ⑤“缪”通“缭”,缭绕,纠结; ⑥没有通假字; ⑦没有通假字; ⑧“受”通“授”,传授; ⑨“案”通“按”,指着; ⑩“女”通“汝”,你。 ①②④⑤⑧⑨⑩句有通假字,③⑥⑦句没有通假字。故选B。 8.下列选项中实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连辟公府不就 就:征召 ②审容膝之易安 审:审视 B. ①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引荐 C. ①穷兵黩武 兵:兵器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反而 D. ①不矜名节 矜:自夸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答案】D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选项中实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项,“连辟公府不就”的意思是“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所以“就”的意思是“就任”;“审容膝之易安”的意思是“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所以“审”的意思是“觉察”; B项,“左右欲引相如去”的意思是“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所以“引”的意思是“拉,拽”; C项,“穷兵黩武”的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所以“兵”的意思是“兵力”。“顾计不知所出耳”的意思是“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所以“顾”的意思是“只是”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9.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②函封之 ③籍吏民,封府库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⑤顺流而东 ⑥火尚足以明也 ⑦谨庠序之教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 ⑨吾从而师之 ⑩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⑾惠等哭,舆归营 ⑿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⒀园日涉以成趣 ⒁屈贾谊于长沙⒂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 ①④⑨⑩/②⑾⒀/③⑤⒂/⑥⑦⑧/⑿⒁ B. ①④⑨⑿/②⑤⒂/③⑾⒀/⑥⑦⑩/⑧⒁ C. ①④⑨⑿/②⑾⒂/③⑤⒀/⑥⑦⑧/⑩⒁ D. ①④⑨⑿/②⒀⒂/③⑤⑾/⑥⑦⑩/⑧⒁ 【答案】D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各项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①鄙:名词作意动词,把……作为边境;②函:名词作状语,用盒子;③籍:名词作动词,登记;④一:数词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的;⑤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⑥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⑦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地从事(对待);⑧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来朝拜;⑨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老师;⑩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⑾舆:名词作动词,乘车;⑿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⒀日:名词作状语,每天;⒁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⒂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①④⑨⑿句加点字均作意动词用;②⒀⒂句加点字均作状语;③⑤⑾句加点字均名词作动词;⑥⑦⑩句加点字均形容词作动词;⑧⒁句加点字均动词使动用法。故选D。 10.下列各项中不全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公车特征拜郎中 C. 皆为陛下所成就; 相如引车避匿 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各项中不全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A项,第一句中: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第二句中:果然:古义:吃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者所料的相符; B项,第一句中:猖狂:古义:指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第二句中:公车:古义: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今义:属于公家的车(多指汽车)。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为事物的特点,标志等。郎中:古义:官名。今义:称中医医生为郎中; C项,第一句中: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第二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 - 26 - D项,第一句中: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第二句中: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故选C。 11.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此亡秦之续耳 ④悟言一室之内 ⑤凌万顷之茫然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陈利兵而谁何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求人可使报秦者 ⑾非汉所望也 ⑿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⒀既自以心为形役 ⒁翱翔蓬蒿之间 ⒂而刘夙婴疾病 A. ①⑧⑨/②⑤⑩/③⑾/④⒀⒁/⑥⑦/⑿⒂ B. ①⑧⑨/②⑤⑩/③⒂/④⒀⒁/⑥⑦/⑿⑾ C. ①⑧⑨/②⑤⑩/③⒂/④⒁/⑥⑦/⑿⒀⑾ D. ①⑧⑨/②⑤⑩/③⑾/④⒁/⑥⑦/⑿⒀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为判断句;④为省略句;⑤为定语后置句;⑥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⑦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⑧为宾语前置句;⑨为宾语前置句;⑩为定语后置句;⑾为判断句;⑿为被动句;⒀为被动句;⒁为省略句;⒂为被动句。 ①⑧⑨为宾语前置句;②⑤⑩为定语后置句;③⑾为判断句;④⒁为省略句;⑥⑦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⑿⒀⒂为被动句。 故选D。 12.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席位常以左为尊,职位常以右为尊,如“归国,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B. 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C. 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如“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D. 在古籍文献中,农历每月的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三十日叫“晦”。 【答案】D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三十日叫‘晦’”说法错误,在古籍文献中,“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而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一个月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故选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辽史·大公鼎传》) 13.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B.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 26 - C.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D.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 “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 “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D. “乞归”指请求辞职回乡,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致仕”等。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 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傜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 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D. 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答案】13. C 14. A 15. D 16. (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傜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 (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 【解析】 - 26 -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公鼎”“朝”“大臣”“上”“一郡”“幸(幸运的事)”“他郡”“此”“天下”,虚词“之”“为”“者”“其”“于”,标志性词“曰”, A、D项,“一郡”作“获安”的主语,“获”为谓语动词,“安”为宾语,意思是“一个郡得到安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AD两项; B项,“从之”的主语为“皇上”,承前省略,不是“天下”,意思是“(皇上)听从(采纳)了他的意见”,所以“从之”前必须断开,排除B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又被采纳。句子可以断开为: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故选C。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说法错误,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D - 26 - 项,“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说法错误,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揉在一起。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独”,只有;“边障”,边境要塞;“甫”,刚刚;“大兴”,大规模做(兴办);“大兴役事”,大规模征傜役;“利国便农”,造福国家便利农业;“道”,方法。(2)中的“时”,当时;“反侧”,指不安;“虑”,忧虑;“生变”,发生变乱;“布”,布施;“以”,目的连词,来;“安”,安定;“为之肆赦”省略主语“皇上”,翻译时补齐;“为”。因为;“肆赦”,指大赦天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大公鼎为渤海族人,祖先世居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有志,长大后好学。辽道宗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量过大,庄稼深受其害,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辽河两岸壮丁维护堤防,官府依照命令催促得很紧迫,只有大公鼎说:“边境地区刚刚安宁,又大规模征摇役,不利于国家安定、发展农耕。”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奏报朝廷,停止了这项工程,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两岸千里之内的人无不喜悦。改任为良乡县令,减省摇役,重视农桑,兴办孔子庙学,县民悦服并得到教化。经多次迁升至兴国节度副使。 - 26 - 当时隶属于鹰坊的人,以捉鸟为名,扰害乡间田里,时间长了,百姓都不堪忍受。大公鼎向皇帝报告了这种情况,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又被采纳。调任为长春州钱帛都提点,当他到达春水,贵族、公主照例向钱帛司借贷,大公鼎说:“岂可停止官家用度,他舞弊徇私拉人情?”予以拒绝。因此多听到怨恨垢骂之语,他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渎职。”不久拜为大理卿,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 天祥皇帝即位之后,他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为东京户部使,当时贼盗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开始是图谋他的财产,进而发动暴乱,百姓之间也互相猜忌,各家互相争斗。大公鼎一个人单骑到郡中,向百姓晓以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只要不欺压我们,我们怎敢不听你的命令。”从此安居如故。被拜为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充斥,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都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盗贼听说后,接踵而来,要求改过。不到十天,境内的贼盗便被肃清了。天祥皇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 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归家,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平乱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职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俗之念所牵思,才不幸到这一步,难道不是天命吗!”从此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三)古代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 [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野人饷菊有感 [明] 张煌言②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③带雨斜。 【注】①瓦松:寄生在高屋瓦檐上的植物,“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②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③金心:菊的花朵。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谷诗题为“菊”,虽通篇不着一个“菊”字,却每一句均不离菊花。 B. 郑诗第三句的“满”字,形象表现出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绵绵不绝。 C. 张诗第二句写居于乡野的百姓出于对诗人品格的敬佩,而赠予他菊花。 D. 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托物言志,全诗既是写菊,又是写人。 - 26 - 18. 同样是写菊,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 D 18. ①郑诗把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写川菊花的高洁、清幽,表现了自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②张诗写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像铁骨那样坚硬,支撑花朵不受风雨侵袭而偏斜,表达了自己抗清爱国的坚贞志气。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解读有误,结合诗歌“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张诗的前两句是叙事,不是直抒胸臆。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同样是写菊,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是一道典型的比较鉴赏题,认真阅读诗歌,仔细把握分条陈述即可。两首诗歌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郑谷的诗歌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张煌言的诗歌前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后两句则以怜惜的笔调写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表现的是自己的抗清志向。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 - 26 - 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题1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渲染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以花喻人,表现无私奉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衡阳雁去无留意 (5). 会挽雕弓如满月 (6). 西北望 (7). 射天狼 (8). 箫鼓追随春社近 (9). 衣冠简朴古风存。 (10). 山河破碎风飘絮 (11). 身世浮沉雨打萍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 (13).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曾、瞬、衡阳、雁、雕、箫、简朴、絮、萍、化作。 - 26 -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子好寓言,好大言,而他的朋友惠子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对庄子的荒诞不经很厌烦。他正告庄子:子言无用。他是一个老实人,他很实际地通过经验作为参照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 惠子说:有棵大树,树干疙里疙瘩,树枝弯弯扭扭,长在道路旁,木匠也不看。你 ,大而无用,也没有人看你一眼吧。 庄子说:这么大一棵树,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乌有之乡,荒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谁规定了那在荒茫之野上摇曳生姿的树,其生命的意义,就是作栋作梁,作门作框?即便是为人所用,又何必一定是作栋作梁这般“实用”?庄子言: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岂不也是为人所用?只是此等用途,何等“ ”!人生若只是一味填踏为实,不懂得腾空成虚,不仅自暴自弃,也往往 ,荼毒生灵。 庄子不仅懂得“有”之用,还能懂得“无”之用,这样才能全面理解“用”,否则即便是大智慧者恐怕也会如 。天地广大,人行走之时,所用的只是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 罢了。( ) 脚踩着的地方是“实用”,脚没踩到的地方为“虚用”。只知实用,不知虚用,不仅让自己寸步难行,还让天地之大,变为管窥锥指,人之蒙昧,莫过于此。 (节选自鲍鹏山《实用与虚用》,有删改)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很实在地通过经验作为依据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 B. 他很实际地通过经验作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C. 他很实际地用经验作为依据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 D. 他很实在地用经验作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言炎炎 凌空蹈虚 暴殄天物 犀牛望月 B. 大言不惭 凌波微步 暴殄天物 吴牛喘月 C. 大言不惭 凌空蹈虚 煮鹤焚琴 吴牛喘月 D. 大言炎炎 凌波微步 煮鹤焚琴 犀牛望月 - 26 -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而,倘若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你还能款款而行、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 B. 然而,即使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还有承载之用、你还能款款而行吗? C. 而且,如果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你还能款款而行、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 D. 但是,如果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还有承载之用、你还能款款而行吗? 【答案】20. D 21. A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原句,“通过经验”和“作为参照”搭配不当;“得出”和“庄子的大而无用”不搭配。“参照”是参考仿照的意思,联系前文看,惠子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对庄子的荒诞不经很厌烦。他正告庄子“子言无用”,说庄子的“大而无用”,依据的是经验,即用经验作为依据证明了的。此外“实际”的意思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实有的,具体的;合乎事实的”不能作状语。结合选项看,讲“实际”改为“实在”是可以的。“实在”,指诚实,不虚假;的确;扎实,地道,不马虎。A项“通过经验作为依据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搭配不当;B项“很实际地通过经验作为依据”搭配不当;C项“很实际地用经验作为依据”,“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均存在搭配不当情况。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 【2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大言炎炎:比喻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人。大言不惭: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原文和“大而无用”连用,是讲那棵树的无用,有意强调不要高估自己,用“大言炎炎”更恰当。凌空蹈虚:谓无史实根据的虚构。凌波微步:原意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根据语境,这里的语意重在"空"和"虚"上,强调注重虚用。选用“凌空蹈虚”加双引号,取的它的本意,贴合语境。暴殄天物:原意是灭绝、残害天生之物,今指任意糟蹋东西。煮鹤焚琴:把鹤煮了吃,把琴当柴烧。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干大杀风景的事。同样是糟蹋东西,前者侧重任意性,后者强调的单是美好的东西被毁坏。横线词语与“荼毒生灵”搭配,用“暴殄天物”对应更准确,用“煮鹤焚琴”语意范围过窄。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吴牛喘月: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也借指天气酷热。二者语意完全不同,根据前文对庄子的评价看,是强调要全面理解“用”的,用“犀牛望月”正合适。综合看,选项A提供的词语全都恰当。故选A。 【22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先从选项所给的开头词来看,“因而”,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然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而且”,表递进关系的连词;“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承接的语句是“天地广大,人行走之时,所用的只是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罢了”,这是一个结论,说的是双足踩踏的有限,这是一种事实。从选项后面的语意看,讲的是只留下那一小块会有什么结果。结果涉及“你还能款款而行”吗和“大地还有承载之用” 吗的语序问题。从情理上讲,先有承载人的大地,再有人在其上款款而行。排除A和C项。梳理B和D项语意,B项“即使”是表让步的假设,往往和“也”呼应,表达肯定的语意。选项后面语句是疑问语气,用“即使”,前后不搭配。排除B。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3.下列各句中,引号里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故宫博物院文物失窃案被警方侦破后,故宫方面向北京警方赠送了一面锦旗,内容为“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 26 - ②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③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④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⑤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答案】①将“撼”改为“捍”;②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嫒”;④将“杏林”改为“杏坛”;⑤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做本题时首先要审明要求,确定分析方向。其次,通读材料,大致了解各个文段的意思,对语句的语体风格进行辨识,这是修改的基础。再次,对应要求,先找后改,对应作答。重点看内容是否表达准确,是否符合文体格式和语言要求,用词是否符合褒贬和谦敬特征等。①中“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中将“撼”改为“捍”。“撼”,摇动,“捍”,保卫,抵御。用“捍”合乎语境;②“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存在语意重复现象,应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客人恭喜盛纮嫁女时称:“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合适!”句中“小女”的说法不当,“小女”是用于称自己的女儿的,用“小女”称呼对方女儿,用词错误,应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嫒”,“令”,美好,可做礼貌性敬辞;④用“艺苑杏林艳羡”赞颂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用词不当,“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应将“杏林”改为“杏坛”。“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在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或用来比喻教育界。⑤“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用“三长两短”不合语境,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常见于邻里间的交谈。 24. 仔细品读下图,结合其含意,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写几句祝福的话,要求语言准确、得体、鲜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5个字。 - 26 - 【答案】(4分)秋风徐徐,重阳九九,送来粟糕,献上菊酒,祝您快乐、健康、长寿!或九九秋风替我捎去菊酒和祝福,祝您节日快乐,永远健康长寿!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综合运用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漫画内容的构成要素,联系其含义,从祝福对象的身份及祝福语的内容和意义等角度构思。由图可知,正值九九重阳节,重阳节正是喝菊花酒,吃粟糕的日子,故可从祝福健康长寿,节日快乐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事不避难者进!干事创业就要"朝最厚的地方钻孔" 据说,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但有位大科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我尊敬这种人,但我却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许多孔。这种评价,其实强调了在困难面前再坚持一下的理念,非常值得深思。 - 26 - 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的确,就拿字典编纂来说,陆谷孙教授为完成一部《英汉大词典》,花费了近20年工夫,等到下卷出版时已是年过半百;世界享有盛名的《牛津英语词典》定期更新,有编辑甚至用了一年时间来修订“go”这一常用单词的含义。“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拈轻怕重,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自怨自艾的陷阱。 王安石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 换言之,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譬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因“没有后方”而困难重重。邓小平却说,“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在最困难的地方站住脚、生下根的那股劲。面向未来,铭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我们拥有的将是无穷的力量。 【解析】 - 26 -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内容,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就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进行选择,立意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重点注意材料后面“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的要求,要从“个人”上升到“国家、民族”。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于个人而言, “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怕 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 进。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 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 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与其跨界发展, 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