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呼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 25 -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 (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 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C. 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D. 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 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 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 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 25 - B. 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 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 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病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江南认同是……”错误,混淆了江南认同和江南意象的关系,原文“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B项,“转化为”“被替换”错,原文“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可见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中原故土怀想是并行不悖的;D项,“顶峰”无中生有,“三国时代有了江南意识”也于文无据,原文“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错误,证明的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故选C。 【3题详解】 - 25 -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B项,“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错误,原文“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淝水之战带来的不是自信而是战略时间。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业内人士称,5G与以往无线通信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前服务的主要是人,而5G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说,5G所要承担的是改变整个社会、行业的使命。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4G领域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仍处于成本回收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酝酿建设5G的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我国正在迅速进入智能社会,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在迅速普及,它们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比如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就需要依托5G网络实现车辆、信号灯、道路感应线圈、智能总控平台间的无缝连接和互动,且时延需要在毫秒级别。 “物联网时代,一个家庭往往会有超过100样东西需要连接网络,所以需要新一代网络——它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不过,我预计未来4G和5G会并存,并不是5G来了4G就会全部被淘汰掉。”业内人士说。 (摘编自宋杰《5G将至,中国领跑》,《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12月19日) 材料二: 5G或许将成为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因为它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 目前中国在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上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导者之一,特别在5G标准上中国的提案数量比4G时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纳度也在逐渐提高。尽管如此,我国在标准的必要核心专利上还不是很多,与提案的数量不成比例。 - 25 - 谈及影响5G发展的致命性软肋,专家认为相时于技术标准而言,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差距还较大,特别是在射频芯片上差距更大。这方面不仅需要有相当强度的投入,还需要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才行,必须早下决心,下大决心。 在技术应用上,5G首先要面对覆盖难的挑战。由于频段高、覆盖差,必然需要有大量小基站,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有望明显改善;但能否根除覆盖盲点,仍是不确定事件。从市场开发层面看,究竟什么应用必须用5G?现在并不确定。业界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能否在近期担当业务收入的大任,也不乐观。 另外,我国2015年开建4G,现在网络负荷还很轻,2020年就开建5G,仅仅5年时间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资。究竟运营商能承担多高的投资增加,什么业务能补偿投资的增加?专家认为,这些目前还不清楚。 (摘编自《5G标准已出,软肋犹存》,《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8日) 材料三: 在这个机会重重、激流暗涌的时代,有两个城市有望成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位于芬兰的奥卢是一个多雪的城市,在无线通信方面耕耘50余年;而7600公里之外的中国深圳,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移动网络领域的后起之秀。 奥卢拥有两家顶级高校和无数高级研究中心,是芬兰最受学生欢迎的城市,也是芬兰创新教学理念的先行者。奥卢被认为是欧洲的“生活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同时,该市公共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合作文化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地技术研究与开发。 而从全中国范围来看,深圳的高校不仅数量较少,学术水平和顶级大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这一教育劣势并未让深圳失去人才支持,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在深圳落户难度不大,还能获得一次性住房补贴。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的首席执行官或知名学者甚至可以获得数百万元的安家费。 (摘编自《5G,谁主沉浮》,《人民周刊》2018年第6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 B. 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 C. 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 D. - 25 - 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且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它甚至承担着改变整个社会的使命。 B. 相较于4G时代,我国在5G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提案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和提案采纳度的逐渐提高上。 C. 深圳研发无线通信的历史并不悠久,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在移动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之中成长为5G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D. 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与此不同,材料二和材料三侧重强调我国在发展5G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6. 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①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文化,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②资金投入上,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③人才培养上,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④政策支持上,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进而参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且要注意选项要求选择“不正确的”这一要求。选项B,结合所给材料,并没有找到“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的内容,选项表述于文无据,且现在家庭智能依托4G网络在现实中的应用也不差。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筛选并整合信息,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经过逐一审读和比对分析,可知D项“材料一侧重介绍我国5G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表述不当,从原文看,材料一没有提到5G当前应用情况,只是提出了设想。故选D。 【6题详解】 - 25 -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把握答题方向,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确定答题思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本题题目给出的范围是“非技术因素支持”,要在原文中找出“非技术因素支持”的内容。材料一:物联网是5G网络的有效载体;材料二:需加大对高端芯片制造的投入,运营商的财政支持;材料三:深圳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创新理念值得效仿。据此理解,“非技术因素支持”需要行业合作、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材料分条作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的电波 行动开始了。 我父亲原定走北路,担任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要不是老李”,我父亲后来常说,“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老李,外号‘飞锤’,不仅收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自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之所以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皆传自李安本。 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复发送。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据事后得知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 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监听,并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打好的算盘完全落空。 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部队胜利会师。部队到达时,已是深夜。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夜晚”,我父亲清楚地记得,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就在江边一个渔棚边架起了电线。旅长和参谋长都站在我父亲边上,等候消息。我父亲连续呼叫,一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回音。大家浑身是汗,心都焦烂了。“他们也许在行动中,没有架设天线。”我父亲这样说,手里攥紧了老李临行前送给他的烟斗。这时渡船已经陆续到了。旅长指示我父亲继续不停地呼叫,一刻也不要停。“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吩咐完了,他便和参谋长一起到江边指挥部队渡江。 - 25 -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抹淡淡的晨光。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声音。我父亲兴奋地大叫:“来了!来了!” 有人立即前去报告旅长。不一会儿,旅长和参谋长都小跑着过来了。“怎么样,怎么样了?”旅长连声问道。 可耳机里忽然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我父亲一边调整波长,一边连续呼叫。“怎么回事?是他们吗?”旅长问道。我父亲说是的,肯定是的。“他们情况如何?”团长又问,我父亲摇头道,“不知怎么突然断了……” “呼叫,给我呼叫!” 我父亲连续不断地敲击着电键,时间漫长得令人窒息。终于,嘀嘀嗒嗒,嘀嘀嗒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电波声。“老李!是老李!”我父亲叫了起来。众人一片欢呼。“嘘一一”我父亲做了噤声的手势。大家随即安静下来。我父亲急忙开始抄报。抄一句,参谋长就迫不及待地拿过去照着密码本翻译,可一句也翻不出来。“这不对啊。”他对我父亲说。我父亲抄完报后,接过来一看,头脑顿时嗡了一下。 “这是脑记密码!” “什么意思?”参谋长问。 我父亲解释说,这说明他们已经销毁了密码,因为脑记密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看来他们已非常危险,否则不会销毁密码。”我父亲说。 好在李安本教过他脑记密码的方法,凭着这种方法,他把电文翻译了出来。大意是,他们已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密码已毁,电台也即将销毁。 旅长说:“告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回来,我们等着他们!”我父亲把电报发出后,对方一下子没了声音。按照李安本的操作惯例,他每收完电报,都要给收据。可这次却是例外。 “收到没有?”旅长问。 我父亲摇摇头。 “呼叫,给我呼叫!”旅长大声命令,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我父亲不停地呼叫,身上大汗淋漓。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收报机又有了声音。我父亲扶了一下耳机,连忙抄收,没想到抄下来的却是一组明码: 再见,战友…… “坏了!”我父亲心里一沉,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没容他多想,耳机里又跳出一串明码: - 25 -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随后,耳机里的声音戛然而止。 旅长接过抄报,半天没有说话。他默默地摘下帽子。我父亲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在场的人也都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我父亲将烟斗放到胸口袋,默默将电报机重新背在肩上。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只有江风划过长空,发出尖厉的呼啸…… (摘编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7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防止日军围追堵截,大部队采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将我军兵分两路进行突围,但突围计划是以牺牲北线部队为代价的。 B. 小说中环境描写着重表现了江边的自然气候,如炎热夜晚、淡淡晨光、江风划过长空等,既渲染了气氛,又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 C. 小说刻画人物时,大量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了旅长、李安本、我父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D. 小说采用了顺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手法不仅使文章情节安排张弛有度、灵动摇曳,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叙述时空具有纵深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8. 小说结尾老李发送两组明码“再见,战友……”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军……”请简要分析这两组明码在全文中的作用。 9. “老李”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他的英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答案】7. D 8. (1)情节内容上,“再见,战友”预告着北路全军覆没的结局;“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是即将牺牲的革命志士对生者继续奋勇前行的激励。(2)人物塑造上:赞颂了李安本所代表的革命志士坚毅顽强,革命信仰坚定执着的形象。(3)表达效果上:北路“铁的新四军”的最后声音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4)主题思想上:悲壮而激越的结局表达了革命战斗之火永不熄灭的主题。 9. (1)侧面描写。小说开头和结尾分别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描摹了老李技艺高超的神秘形象和英勇赴死的胆识和气魄;(2)作为暗线。老李虽未见其人,但老李的命运作为北线情节发展的隐线展开,不仅激发了阅读者的兴趣,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3)深化主题。老李的幕后英雄形象深化了小说赞扬无数无名英烈不畏牺牲,革命精神永不止息的主题,对现实社会更有思想启示和引领作用。 【解析】 - 25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A,“调虎离山”之计不对,应该是声东击西;而且“牺牲北线部队”说法欠妥,小说一直强调“全速前进,争取时间”。选项B,“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错误,环境描写并没有反衬。选项C,“大量使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李安本……等鲜明的人物形象”错误,李安本未采用以上描写。故答案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某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从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某某情节(事物)等角度分析,一般的答题方式是: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本题从内容上的作用角度,结尾处两条明码电报说明北路军已经不幸遇难。从电报壮烈而简洁的语言上可以看出,李安本坚强不屈的革命者的形象。从语言“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可以看出,新四军的反侵略的热情的高涨,同时也是在讴歌革命者为国献身的革命壮举,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生命的主题就得以突出和彰显。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在文本中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本题要注意从侧面描写,通过我对老李的描述突出老李的革命意志和高超的发报技术,老李的高超技术影响着父亲,这本身也是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而服务,也塑造我的父亲的伟大的革命者的形象。老李这个人物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是小说的暗线,也为突出主题而服务,突出了革命者不畏惧死亡的大无畏的精神及主题。 - 25 -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在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践敛贲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B.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C.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 25 - D. 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尚书的副职。 B. 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 D. 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秦始皇首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珣瑜刚正不阿。他被授予河南尹尚未上任,适逢唐德宗生日,按照惯例应进献贺礼,属吏向他汇报此事,他认为不合礼法,没有听从。 B. 郑珣瑜关心民生。任河南尹期间,他清静无为施惠于民,平抑物价方便百姓;主管粮饷运输,他密储粮草供给官军,使百姓免除运输之苦。 C. 郑珣瑜洁身自好。王叔文结交宦官,干扰朝政,宰相韦执谊对其纵容迎合,郑珣瑜愤而回家,躺了七天不出门,最终含愤去世。 D. 郑珣瑜坚持原则。韩全义和监军发了几百封公文索取超额的财物,他置之不理;有人劝他予以答复,但他还是毅然拒绝这些非分的要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2)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郑珣瑜小时丧父,碰上天宝战乱,在陆浑山隐居耕种,用它来奉养母亲,不向州里求取什么。 (2)王叔文非常生气,呵叱属吏,属吏跑去报告,韦执谊起身,到朝堂上和王叔文交谈。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余者 “下务进奉”都是“剥”宾语,不要断开;“余者”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B。 - 25 -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为秦始皇首创”不正确,应为汉武帝首创。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最终含愤去世”不正确。原文“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1)句,状语后置句,孤:丧父;值:碰上;以:用;干:求取;(2)恚:生气;走:跑;白:报告;就阁:到朝堂上。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 25 - 郑珣瑜,字元伯,郑珣瑜小时丧父,碰上天宝战乱,在陆浑山隐居耕种,用它来奉养母亲,不向州里求取什么。转运使刘晏上奏补授他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上表举荐他为南郑丞,他都辞谢不应诏。大历年间,郑珣瑜考中讽谏主文科优等,授任大理评事,调任阳翟丞,因书判拔萃任万年尉。崔祐甫担任宰相,提升他为左补阙,出任泾原帅府判官。入朝拜授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因为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调任吏部。贞元间,担任河南尹。还未入境,适逢德宗生日,尹应进献马匹,属吏要前来取河南尹官印,告诉珣瑜就职治事,并且纳献礼物。郑珣瑜慢慢地说:“未到官任而急于进献,是否合乎礼法呢?”没有听从属吏的建议。郑珣瑜生性庄重寡言,未曾因私事请托别人,而别人也不敢以私事谒见他。到河南后,清静无为施惠于民,谷贱时买进,谷贵时平价售出,来方便百姓。正在这时,韩全义率兵讨伐蔡州,河南主管粮饷运输,郑珣瑜秘密在阳翟储蓄粮草,来保障官军的供给,百姓没有运输的劳苦。韩全义和监军另外发文索取财物,不是诏令中规定的,郑珣瑜便放在劳边不予答复,等到战事结束,共有数百封之多。有人规劝他说:“战事须以准时为急务,您怎能不答复呢?”郑珣瑜说:“武士统兵,多依仗势力来索取。如果因此被治罪,我河南尹宁愿获罪,最终也不能让百姓的财物受损。”朝廷再次以吏部恃郎召郑珣瑜,进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任京兆尹,剥削下面以求向上进奉,郑珣瑜当面诘问说:“留在府中的缗钱布帛收入有固定的数目,剩余的应上交给度支。你如今进奉是出自什么名目呢?”李实原原本本地回答。李实正受皇帝宠幸,凭此而得到宽免。顺宗即位,郑珣瑜升任吏部尚书。王叔文由州吏起用为翰学士、盐铁副使,在内结交宦官,干扰朝政。韦执谊为宰相,在外奉行他们的政策。王叔文一天到中书省见韦执谊,值班属吏说:“宰相正在聚餐,百官不能求见。”王叔文生气,呵叱属吏,属吏跑去报告,韦执谊起身,到朝堂上和王叔文交谈。郑珣瑜与杜佑、高郢停止吃饭来等。过了一会儿,属吏报告说:“他们二位在一起吃饭了。”郑珣瑜叹息说:“我还能再居此位吗!”命令身边的人将马拉来回家,在家里躺了七天不出门,被免去宰相任吏部尚书。又逢上有病,数月后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给郑珣瑜的谥号叫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说:“文是经纬天地的意思。用两个字作谥号,不符合《春秋》的本义,请重新商议。”徐复说:“两个字谥号,周、汉以来都有这种情况。况且郑珣瑜是名臣,用两个字谥号没有疑问。”皇帝下诏听从徐复的建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C. 诗中的雨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涨满,鸟儿飞缓。 D.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15. 诗中“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答案】14. B 15. (1)动静结合 - 25 - “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表现出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2)叠词 “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是感情更加缠绵浓重。(3)借景抒情 作者使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写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错误,尾联为“直抒胸臆”。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句意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这是写景句,“漠漠帆来”“冥冥鸟去”,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漠漠”“冥冥”运用叠词,渲染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绪。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借冥冥暮色,霏霏烟雨之景抒情,寓情于景,含蓄而深沉地抒发了离情别绪。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 25 - 16.(1)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中阐述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作者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3)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誉之、沮、猿啸哀、渚清、杂糅、唯、昭质。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 ,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 。这里面很有特色的是家具上的吉祥图案。 吉祥图棠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 。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很多。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属性,借物寓志,附会象征。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等。( )。例如金线、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装饰在家具上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像“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 ,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涵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 25 - 17. 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较强表现力的装饰在家具上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B. 将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C. 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时有较强的表现力,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D. 装饰在家具上的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书法形式或各种变体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 福印象 B. 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然后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C. 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就是用代表性事物寓意吉祥喜庆,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 D. 用寓有吉祥喜庆意思的代表性事物作为素材直接用于吉祥图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宛若天成 登堂入室 珠联璧合 相反相成 B. 蹙金结绣 登堂入室 并驾齐驱 相应相生 C. 宛若天成 登峰造极 珠联璧合 相应相生 D. 蹙金结绣 登峰造极 并驾齐驱 相反相成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装饰在家具上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句子主干为“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是表现手段”,主宾搭配不当,应该为:将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四个选项,只有B项主宾搭配恰当。故选B。 【18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这里是说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补写的语句意为“利用有代表性事物的象征寓意这一点为家具构图”。B项,“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和“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顺序颠倒,造成不连贯。C项,是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和上下文不衔接。D项,强调的是素材,未突出吉祥图案构成手法特征,和上下文不衔接。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宛若天成: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样,没有经过人工雕饰。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此处是说明清家具造型简洁,榫卯精密,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样,没有经过人工雕饰,选用“宛若天成”。第二处,登峰造极: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这里是说明清家具造型简洁,榫卯精密,宛若天成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地,选用成语“登峰造极”。第三处,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这里是说明清家具的图案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结合在一起,选用成语“珠联璧合”。第四处,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相应相生: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这里是说“福”“禄”“寿”“喜”四个字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选用成语“相应相生”。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25 - A.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壁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出表达语最得体的一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B项,“探望”一般指探望病人,并且是指远程的方式,这里应该为“看望”。 C项,“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壁”敬称对方的东西。 D项,“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 故选A。 21.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并与之构成排比句。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秀美神奇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答案】参考示例一:总想竹杖芒鞋,回望黄沙道中的夕阳;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 参考示例二: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总想驻足杨柳岸,仰望天穹中的残月。(每仿写一个小分句得两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 25 - 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此题注意运用“总想……,……”的句式,注意所选的后句的内容要符合前面所选诗句的内容。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 。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 乙 。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甲: 乙: 【答案】(1)④①③② (2)示例: 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实质是考查排序能力。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压缩语段要弄清题目要求,抓住中心句和信息量大的语句,从而概括出每段材料的主要意思;去伪存真,去次留主,筛选出材料的主要信息;根据字数要求,对保留的内容进行要素的提炼。根据前文的“精于烧炖,讲究火功。”后面四句中,应先说烧,后说炖。 “另一种”烧炖也表明④在③前;④是烧,③是炖,红烧要大火,清炖要慢火,①②说的是火功,所以①要跟在④后②要跟在③后。因此顺序为④①③②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5 - 【名师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如该题“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④是烧③是炖,①②是火功。①大火,②是慢火。因此顺序为④①③②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题中,甲处强调食材取材,乙处强调食补。依据内容概括,不超字数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四、作文(60分) 23.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盛典即将举行之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英雄的礼赞奋进的凯歌”,以此致敬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里,有英雄老兵张富清,有维和烈士申亮亮,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民教育家于漪,有一生守岛的模范民兵王继才…… ①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习近平) ②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③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 25 - 怎样的人才可称作真正的英雄?这个话题一定引起了你的思考和联想。如果班级现在准备举行主题为“我心中的英雄”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参赛。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敬重英雄,争做楷模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敬重英雄,争做楷模”。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民族,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代代不已。 所谓英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保障人民利益的仁人志士。比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于谦、“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 放在当今来讲,只要是为我们的国家、民族或他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路遇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他的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中国民航机长刘传健,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发紧急状况。生死关头,他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英雄的传奇背后,是一种永不放弃的坚守和对生命的珍爱和执着。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邮件的保护神”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行驶于雪线邮路,危险和孤独是常态,但他从来没有畏惧过,更没后悔过。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坚强的多吉,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他是“雪山上的雄鹰”,无愧于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 我们除了对这些英雄心存敬重,更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对青年人讲的话。 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是时代所需,国家所要。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尽心尽责,就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之中,何愁“中国梦”没有康庄大道? - 25 - 大国工匠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恪尽职守,他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所以成就了他们的英雄业绩。我们相信,即使我们是一根蜡烛,也要“蜡炬成灰”;即使我们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所以相信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榜样,争做时代楷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次作文是多则材料的作文题型,其中有叙述性材料一则,名人名言三则,四则材料都对“英雄”一词的内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但所有材料彼此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语意大方向是一致的,都赋予了“英雄”正面、积极的内涵,所以,考生围绕“英雄”一词的立论应为健康向上、正能量的表达。其中叙述性材料是总领性的材料,应把它视为立意导向的重点,其中列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不同领域、职业的杰出模范人物,立意时可以选取一位或几位,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英雄”来建立观点,表达态度和情感。习近平的名言,突出了“英雄”应“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奉献和牺牲”,可看作是对总叙述性材料的小结和升华,所以也可取其语意直接立意。文天祥的名言,强调“以身殉道(道:道义、真理、高尚的情怀等)”的意义和价值,可据此立意,诠释“英雄”的追求。贝多芬的名言,直接用关键词语“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界定“英雄”特质,立意时可直接选取相关词语来表达。总之,考生立意可综合考量所有材料的倾向来立意,也可自由选取一则或几则材料的内涵作为立意中心,但不可脱离材料的指向,另外给“英雄”贴上其他标签。立意的难度不太大。重在行文要表达出真挚的感受、深刻的见解,表现出宏观的观照角度,以及大气的视野和格局。 参考立意: 1、文明社会最需要平民英雄 2、英雄的赞歌 3、英雄不会过时 4、世界需要英雄 5、敬重英雄,争做楷模 参考素材: 1 - 25 - 、英雄情怀之所以成为情怀,正在于有千千万万中国人认同它,追随它。英雄情怀本质是源于爱国主义,其体现的是中国人共同所秉承的一种“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的理想信念。回望历史长河,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国家,古有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近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为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英雄就是中国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对于英雄的认可和追随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追随。 2、英雄情怀是个体奋斗的助推力和指明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对于青少年而言,英雄情怀、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已意识到了大国与小我的关系。周恩来总理的一生都是“以天下为己任”,英雄情怀在其少年时代成为他前进的助推力与指明灯,从而成就了他具有英雄色彩的一生,更可见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扣好其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的重要性。 3、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他们以他们独特的的方式书写下最动人的青春故事。中山大学博士生韦慧晓投身军旅,成为我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在万里海疆书写无悔青春。其实不管是参军的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他们都是英雄。英雄来源于生活,不同时代有其不同英雄情怀。但其核心爱国主义却是不变与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4、于青少年自身而言,我们不仅要主动培养英雄情怀,更要心中有国家、脚下有远方,向英雄学习。时势造就英雄,但同处于时势之下,为何只有少数人成了英雄?与其说是时代选择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让时代认同了他们。倘若你胸无大志,时代怎能认出你?若你的意志不堪一击,时代又怎敢将命运交托给你?卡斯特罗为了心中的正义,敢于反对一切势力,包括他的父母。他有英雄的觉悟和自律,所以最终成为时代传奇。 结构示例:“敬重英雄,争做楷模”,议论文文体。开篇以郁达夫的话引入,并表明观点。正文部分首先阐释“英雄”的内涵;然后列举从古至今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表达对他们懂得敬意;再论述以英雄为榜样,争当新时期的英雄、模范,做好新世纪的接力者、传承人。结尾发出呼吁:让我们敬重英雄,以他们为榜样,争做时代楷模。 【点睛】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