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 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舍不得动筷子。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司机是个很健谈的小伙子,踩上油门也打开了话匣子。小伙子说,这个养路站就像是他们跑长途车的司机的驿站,加油加水,填饱肚子。养路站就他一个人,他还学会了修车补胎。几千公里的路段,就他养护的这段路最好。在一个大拐弯处,司机停下车,提着一只袋子下了车。她伸头望去,路基的远处是一个低洼带,竟然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小菜地。菜地里的绿色格外养眼。怕菜苗被飞鸟或小动物侵害,菜地的四周插满了树干,树干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像是挂满了万国旗。司机把袋子里的土倒在菜地边,回到车上说,经常走这里的司机都知道给这块菜地带点土。这地方风沙大,就这一块是个避风的港湾。他每天都要骑车几十里来这里种菜浇水。我们司机每次经过这里都要鸣笛致意,我们把它称为大漠里的旗帜。那些布条上都写着一些字,有人说是诗,我也不懂。反正我记得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生如夏花。 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名字就叫夏花。 她回到家,眼前总是飘舞着大漠里那五颜六色的旗帜。 她又准备动身去看他,她带了一挎包土。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到“荒漠里的风狼一样嚎”,一方面表现出了小伙生活环境的艰苦,一方面也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B.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身处沙漠却积极乐观、爱岗敬业,又忠于爱情的青年形象。 C.“他居然端出一盘青菜”,说明青菜在戈壁上出现是一个奇迹,也为后文写菜地做了铺垫。 D.小说以“她要告诉他,大漠里的旗帜下不该少了家乡的泥土”结尾,显得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5.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孩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6.文中关于司机的几段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7.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5分)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一句,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________”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笔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饯行的欢乐场面相对。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一句:“ ,唯昭质其犹未亏。”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一些富于灵气的作家,笔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作家,为文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因此,阅读散文似乎 ,往往难以按图索骥。然而,虽说散文宽泛的无边无际,灵活的如 ,但写作和阅读并非完全没有规律。作为同一种文体的作品,散文也存在某些共性,如果掌握了这些共性,也能寻得阅读散文的 。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它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读者能够 。对于散文而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它选择内容。散文的“神”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它好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读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感受到。“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主题更为隐晦,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 B.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C.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D.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主题更为隐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B.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没有了它 C.它没有了,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D.一篇散文没有了它,就会散了架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章可循 天马行空 蛛丝马迹 一览无余 B.无章可循 羚羊挂角 蛛丝马迹 一目了然 C.杂乱无章 羚羊挂角 千丝万缕 一目了然 D.杂乱无章 天马行空 千丝万缕 一览无余 20.下面一则请假条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年级主任: 我是高三(1)班的学生,想报名参加民航飞行员考试,家父家母也十分支持。我现在要参加中国民航组织的“招飞”体检,由于路途较远,需请假五天(从11月18日~11月22日),请务必批准! 2018年11月16日 王兵强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 ;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 ②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 ,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生就要毕业了,教授在最后一节化学课做了水的三态这个实验。教授说: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最深奥的实验课,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当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零度到一百度,生活状态就处在常态,一掬常态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上;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月份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 答案: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不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B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是设立行会的原因之一,非统治者设立。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B宋代政府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错,把关的实施者应为行会。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14年全国新课标II卷) 4. B【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的内容及赏析手法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把握小说中的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斟酌选项内容。选项B,“心理描写”错误,没有心理描写。故答案选B。 5. ①她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向往又面临现实压力的女孩; ②她深爱小伙。她不怕艰辛来到大漠与小伙告别,她疼惜小伙的艰苦处境,她感动于小伙的真情,她又计划着下次的沙漠之行。 ③她又有对现实的妥协。在无尽的等待后,她选择了妥协,见了妈妈领导的儿子,决心和小伙断了情缘。因为有挣扎,所以她才活得真实,活得有血有肉,唯此,才更显可爱和可贵。 【5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文章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孩形象。答题时先概括形象类型,然后分析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其特征。此题先概括“她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向往又面临现实压力的女孩”,然后根据文中的“她不怕艰辛来到大漠与小伙告别,她疼惜小伙的艰苦处境,她感动于小伙的真情,她又计划着下次的沙漠之行”“在无尽的等待后,她选择了妥协,见了妈妈领导的儿子,决心和小伙断了情缘”等情节分析其“深爱小伙”“对现实的妥协”的形象特征。 6. 不能删去,因为司机的描写对全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 人物上,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通过司机的交代我们知道“他”的爱岗敬业,也更明白“他”对姑娘的深情; 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因为听了司机的话,姑娘才改变了主意,决定再回沙漠。同时菜地里的布条被称为大漠里的旗帜也照应了标题。 ③主旨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对“生如夏花”般绚烂的奉献精神的一种肯定与歌颂。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此题先明确观点,然后从丰富了主要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的角度作答。只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要紧紧围绕文章的内容进行说理。 5. (3分)D 6. (3分)A 7. (6分) (1)(3分) 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 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3分) 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 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10、 解析:选A 辨析断句的正误,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从专有名词“衍”“郭”和动词“疾”等分析,宾语应该是“郭之贪鄙”,“鄙”后要停顿,由此可排除B、C两项。再结合句意,“举阿堵物却”中“却”为撤离、拿开之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综上,选A。 11、解析:选C 长揖,是旧时的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三公: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①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②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③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解析:选D D项,王衍被杀是因为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并非因为远近闻名,身居重任,又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 13、参考答案:(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得分点:“俄而”“举”“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得分点:“曹”“祖尚”“戮力”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为之)感叹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妇人,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于谈玄理,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手持玉柄麈尾,与手同色。如果感到所谈的道理有不稳妥之处,立刻更改,世人送他名号“口中雌黄”。朝野上下意见一致,说他是“一世龙门”。(王衍)连续担任显要官职,后来做官的人,无不仰慕仿效他。选拔任用的贤能之士为官以后,都以王衍为首。骄傲清高、虚浮怪诞,于是成为风俗。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凭借中宫的权势,固执己见,贪婪暴虐,聚敛钱财不知满足。王衍憎恶郭氏的贪婪卑鄙,因此口中从不提钱。郭氏想试探他,让婢女用钱绕床,让王衍不能走动。王衍早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拿这些东西下去!”他的心意是这样的。 当时齐王司马冏有恢复皇室的功劳,因而专权自任,公卿都对他行拜礼,唯独王衍对他行拱手礼。王衍虽然身居宰辅要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而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因为盗匪四处兴起,害怕而不敢担当此任。推辞说:“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到了今天的官位。如今的事,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来充任呢。”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计谋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想求得自身免难,于是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四海,身居朝廷要职,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正是你的罪状。”叫左右的人扶他出去。石勒对他的同党孔苌说:“我走遍天下,从没见过这样的人,该不该留他一命呢?”孔苌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必定不会为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可用的呢?”石勒说:“但不能对他使用刀杀。”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14.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16.【答案】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 之二虫又何知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5). 金戈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 (7).芳与泽其杂糅兮 17.D(原句有主客体颠倒和搭配不当的语病,改为“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 18.C(叙述对象和前一句保持一致,前一句的主语是“神”,这一句用“它”。) 19.B(无章可循: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以遵循。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天马行空: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不着痕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3分)) 20.①缺标题,补上“请假条”三字;②“家父家母”改为“父母”③“从11月18日~11月22日”,删掉“从”或将连接号改为“到”;④“请务必”改为“请”或“恳请”⑤落款处的时间和署名,上下行颠倒,把署名改在上行,把时间改在下行。 21.①李白的清新俊逸(飘逸俊爽) ②东坡的旷达豪放 ③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答成一个季节也可以) 22.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60分)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C B B B D A A C D B D C 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