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 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 语文

·1· 儋州一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 语文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 后交回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3.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 答题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 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 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 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 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 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 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 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2·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 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 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 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 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 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 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 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 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 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 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 引用论证。 B.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 论证。 C. 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 论证。 D.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 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 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 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 4—6 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 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 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 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 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 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 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 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 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 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 “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 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 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 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 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 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4·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 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 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 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瞬 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 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 “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 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 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 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 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我们不要,让你老 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 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 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 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 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的声音吗?”母亲的声音打着颤。“不, 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 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 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B. 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 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 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 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5· D. 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 含义。 5.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小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 4 万多亿元,但是省 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 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 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 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 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 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 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 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 ·6· 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 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 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 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 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 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 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 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 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 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 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 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 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 2005 年至 2015 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 至 2050 年呈现 快速增长态势。 D.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 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 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 级医疗保健服务。 ·7· C. 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 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D. 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 华情感、完善道德。 9.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0—13 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 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 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 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 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 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 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 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 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 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 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 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 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 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 A. 至正,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 几个。 B. 知府,别称“太守”、“府尹”,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府一级最高长官,掌一府之政 令,总领各属县。 C. 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 的具体表现;二十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乞骸骨”等。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伪造钱币的人中的首领,狡诈、蛮横、 凶狠,前后杀人很多。 B. 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那人离去。 C. 林兴祖为百姓剪除祸害,声誉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任。至正 八年,升官为道州路总管。 D. 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后在林兴祖 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 归居吴兴卞山时。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 缈的情景。 ·9· B. 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 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C.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 浑。 D.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 “老去”相照应。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 建立抗金复国功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 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 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 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 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 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 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_______,无所旁骛,能 够在简短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____的延展,更没有_______的枯燥和 _______的迂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10· B. 仗义执言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 仗义执言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 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 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 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 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 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 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20.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 材料: ·11· 先锋 向导 旗帜 保温饱强经济 御强寇平内乱 勇创新争一流 改革开放 夹缝求生 救亡图存 牢记使命 励精图治 不忘初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年 8 月 21 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孙姓男子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霸座”, 还各种耍无赖,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列车长和乘警都进行了劝说,却不管用。事后该 男子还得意地称自己把一车人耍得团团转。 此事引发网友骂声一片,纷纷“人肉”孙姓男子,曝出他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微信号等个 人信息;甚至深挖出他的在职博士生身份以及过去的种种劣行。目前该男子各类社交通讯软件处于 瘫痪状态,吓得连家门也不敢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2·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论述类文本答案】 1.B 2.B 3.A 【解析】 1. B 项,“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 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 故选 B。 2. B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引申论证”错。“引申论证”又叫“归谬论证”,是由反面论点引 出错误结论来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 对方的论断中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故选 B。 3. A 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 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分析可知,“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于文无据。 故选 A。 【文学类文本答案】 4.D 5.①命运悲苦。新婚 后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 ②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并没有责怪丈夫。 ③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的二胡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她思念丈夫,有看到丈夫的幻觉,她 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 ④愚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死去,她仍然如此。 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 6.含义:一是文中写到的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离开人世的秋季;一是祖母的一生。作 用:①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按照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的一生 遭遇是暗线。②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 生命枯萎。③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不是很好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对祖母的怀念。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选项中 A 项 错误,运用的是神态描写,除了表现出达观,还表现出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伤感; B 项错误,不 是紧张的心理,因为后文是母亲告诉父亲金锁不见了。C 项前部分正确,祖母珍视二胡,因为二胡是 祖父让老寿爷带回的,在她心中,二胡就意味着祖父。但后一部分错误,祖父并没有对祖母有忠贞, 他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表明他背叛了祖母。 ·13· 5.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本题考查考生鉴 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按“XXX 是一个 XXX 的人”的格式写。而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分析人物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侧面烘托分析人物性格。 6.试题分析:题干 “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答题关键 词“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 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实用类文本阅读】 7.B 8.A 9.(1)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 (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 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 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 动的基本领域) (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 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 【解析】 7.B 项,结合文本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 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分析可知,“……但并不适 合中国国情”曲解文意。故选 B。 8. B 项,“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错误,材料四说“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 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C 项,“大事也不出街道”扩大范围,材料三说“有些大事也不出 街道”;D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且“完善道德”之说于文无据。故选 A。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分析,由“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 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分析可知,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 险制度;由“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 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分析可知, 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由“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 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 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 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分析可知,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14· 【文言文答案】 10.A 11.D 12.D 13.(1) 第二天兴祖刚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 (2)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里非常太平。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 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乃”,连词,就,省略主语“兴 祖”,“之”代词,代指前面的两个人,排除 B 项。“友文”是“至官”的主语,排除 C 项。“兴 祖”作为“命”的主语,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D 项。句意: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伪造钱币的两个人 和赃物。(兴祖)就审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了。吴友文亲自到官府来,营教他们,兴祖命令逮捕 了他。故选 A。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 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乞骸骨”与 “致仕”不同。故选 D。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 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结合文本内容“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 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分析可知,“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最终答应不退兵”理解错 误。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喇铁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撒兵,兴祖 听说后,就在夜里到蓟(哈喇铁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故选 D。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 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 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 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 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 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明日”译为第二天(古今异义词)1 分; “视事”,旧时指官吏 ·15· 到职办公 1 分; “贷钞五千锭”(定语后置句)1 分;句意 2 分。(2)“罢”译为停止 1 分;“贫 乏”译为贫穷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 分;“轻徭薄敛”(互文)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于承事郎、同时主持黄岩州的事务,三 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 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的人中的首领, 远到江淮、燕蓟等地,(他们)都敢伪造钱币。吴友文狡诈、蛮横、凶狠,因为伪造假币而致富, 于是分别派遣四五十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到有关部门去做差役,窥探(如果)有人想要告他们的 状,就先役使人杀掉他,前后杀人很多,又抢夺别人的妻女十一人做妾。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 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兴祖到任,说:“这些祸害不铲除,何以治理百 姓!”立即 张榜告示禁 止伪造钱币,并且立即嘉赏征求出面告发的百姓。不久就有一个告发的人到(衙门),(兴祖)假 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他离去: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伪造钱币的两个人和赃物。(兴祖)就审 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了。吴友文亲 自到官府来,营教他们,兴祖命令逮捕了他。不一会儿,来控 诉吴友文的有一百多人,(兴祖)选择了其中罪行重的一两件事审问,案卷立刻写出。逮捕了他的 同党二百 多人,全部给予法办。百姓的祸害剪除之后,(兴祖的)政治声誉借此大振。升任南阳知 府,改任建德路知府, 都没有到任。至正八年,特别降旨升官为道州路总管,(他)走到城外,碰 见敌人已逼近他的后面,相距仅二十里。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喇铁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 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撒兵,兴祖听说后,就在夜里到蓟(哈喇铁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哈喇 帖木儿说:“第二天能得到五千锭钱钞、五百副桐木盾牌,才可以打败敌人。”兴祖答应了他。第 二天兴祖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从他们那里)借到五千锭钱钞。并且拿来城楼 上的旧桐木板做盾牌,中午的时候全齐备了。哈喇铁木儿得到钱钞盾牌后非常高兴,就留了下来, 筹划抵御敌人。敌人听说新总管到了,一天置备五百副盾牌,以为大军就要到来,半夜逃走了。永 明县的洞瑶人多次出来危害百姓,兴祖亲自写榜文劝说他们。(洞瑶人)都说:“林总管廉洁而爱 民,不可以侵犯。”三年没有入境。春天发生旱灾,虫子吃麦苗,兴祖写文章祈祷上苍,大雨下了 三天,虫子死了麦子成熟了。不久又停止兴建土木工程,賑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都里非 常太平。宪司考核,认为道州最好。因为年纪大辞去官职,终老在家。 【诗歌阅读】 14.D 15.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收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天 涯”一词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 收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③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 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 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莫学衰翁样”。 ·16·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把握。D 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 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 诗歌的情感。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天涯” “空惆怅” “独” “与谁同赏” “莫学衰翁样”分析作答。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 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 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 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 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 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 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 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 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 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名句默写】 16(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语言表达】 17.B 18.C 19.B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 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根据语境,文 中的“它”指“微批评”,再根据后文的“直抵根本”,可知选“仗义执言”符合语境。排除 AD。 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 ·17· 位置。长篇累牍:指著作篇幅很长,内容很多。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根据 语境“没有……”,应该选“长篇累牍”。排除 C。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 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食言不肥:指为了自己占便宜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所以本 题选 B。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 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A“存在”缺少宾语;B“存在”与“专业批评”搭配不当;D 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故选 C。 19.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 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联系上下文,根据所给的几个句子,可判断该句主语应是“其学理性”,排 除 A、C。D 不合逻辑。故选 B。 【点睛】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 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 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 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 切、严密。 20.【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 APP 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 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 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 本题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 以通过点击手机 APP 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 任务完成。 21.【答案】 ①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先锋。 ·18· ②改革开放、励精图治、保温饱强经济,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人民奔小康的向导。 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创新争一流,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谋复兴的旗帜。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 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 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 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 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 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例如本题例句: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 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前面两个分句是四字词语,要和后面的语义逻辑相符。所给 的词语中可以有如下的组句示例:夹缝求生、救亡图存、御强寇平内乱,中国共产党是解救人民于 水火的先锋。 22【作文】 【解析】 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 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实事新闻,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 孙姓男子高铁霸座的事,第二部分讲的是孙姓男子霸座行为引发社会反响及对他个人生活的影响。 题干要求考生谈出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以针对第一部分谈对孙姓男子霸座行为的看法,如分析其霸 座行为产生的心理,批评其霸座行为的错误,指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倡导公共场所遵守公共道 德、加强个人修养等;也可以针对第二部分,谈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如分析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和 负面影响,提醒公众冷静对待高铁霸座事件等;还可以针对整则材料,谈对事件的整体看法,如分 析霸座行为产生的个人原因、社会原因,这一事件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等。总之,考生只 要围绕高铁霸座事件及其影响来谈自己的感想,都是符合要求的。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 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一些热点材料,如女教师拦高铁事件,公交车上老人逼 小学生让座事件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霸座暴露个人修养的缺失;霸座是道德问题,也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冷静对待高铁霸座事件;健 全法律,杜绝霸座之类现象,等等。 【例文】 网络舆论冷思考 网络舆论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也促进了我国社会民主制度、宣传制度的发展,更对人们的 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来了影响,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我们更要清楚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19· 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受信息 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本身不够确切,有些甚至 是谣言,而网络就成了这些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误导舆论走向。大多数网民面对此类消 息,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大部分网民也很容易将个人情绪和倾向带 入言论。此外,还产生了网络黑社会等利益群体利用网络操控舆论。网络暴力就是就是这样产生的。 网络暴力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固有的社会根源要想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必须找准其社会根源, 才能对症下药个,人素养偏低以及权利义务意识不强是网络暴力频出的原因未查实真像就把别人的 个人信息曝光是一种义务缺失的表现,应当谴责;只根据网络信息就乱加评论更是义务缺失和素养 偏低的表现人云亦云,不分清是非,不加思考就评论他人,给人们造成心理负担,致使人们感到社 会黑暗无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更正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一份权利与义务的相统 一的认识,互相猜疑的阴影将离我们远去倘若我们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多提升一点素质修养,对事 物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我们的网络将更加安全和谐,岂容网络暴力这一说 网络暴力的危害猛于虎也,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被网络暴力逼害的人还不少,斯诺登介入了美 国政府监听民众的丑脸,民众的一举一动都被政府监听着,这是多么可怕呀,也就是说你的生活全 部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你还有什么自由可言,个人隐私完全没有,这不是一种网络暴力吗?网络暴 力使我们失去了隐私,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民主试想,但网络暴力泛滥时,或许社会秩序也会颠 倒,人们将在各种舆论压力下生活得万分恐惧,人们将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中苟且偷生,毫无尊严自 信可言,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这还叫什么和谐社会?为此,我们不能让网络暴力这场洪流摧倒我 们的心墙,而应谨慎对待它我们不求高谈阔论,只求我们用心体会,用心交流,文明上网,友善上 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让网络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生活压力,那么,网络将没有暴力 这一说,有的也只是文明这一说。 网络暴力危害你我他,也产生于你我他,要想根除网络暴力这一社会现象,不仅需要政府的监 督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更重要的是你我他的自觉遵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