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 总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 1~5 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 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 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 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 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 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 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 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 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 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 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 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 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 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 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 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 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 年 4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 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 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 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 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 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 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 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 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 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 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 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 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 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 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 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 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 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 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 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 年 4 月 2 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 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 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 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 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 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 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 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 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 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 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 年 3 月 12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 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 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 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 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 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 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 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 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 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 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 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 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6 分)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4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四合院秋冬 ①仲夏刚过,一阵好雨,一阵凉风,四合院的秋忽焉而至了。 ②到上海后,每爱七八月间回北京,常常住到旧历七月下旬再回江南,几乎像辛勤 的候鸟一样,年年可以迎接燕山的新秋。其时在宣南还有一间小房,可以容身。虽是宿 舍房子,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中间院子、四周房子,自然不是一家一 院,而是十七八家的大杂院。不过因为有院子,人们可以搬个小板凳在院乘凉,也可在 窗前听雨,或坐房中,隔着竹帘望院中雨景……这样还多少有一些古老的四合院的情调。 ③有一年近中元节时,好雨初晴,金风乍到,精神为之一爽,忽然诗兴大发,写下 了一首诗并寄给平伯师。他回信道:“奉手书并新著五言,得雨中幽趣,为欣。视我之 闷居洋楼,不知风雨者,远胜矣。”从平伯师的信中,可以看到,从四合院中感觉到的 季节情趣,在洋楼中是感觉不到的。他现在虽然住在南沙沟高级洋房中,却也免不了怀 念老君堂的古老四合院中的古槐书屋了。 ④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宫阙红墙,秋风黄叶,宫廷有宫廷的绚烂 秋色,百姓家也有百姓家的朴实淡雅的秋色。在那靠城根一带,或南城南下洼子一带偏 僻的小胡同中,多是低低的小四合院的房子。一进院门,种棵歪脖子枣树;北房山墙上, 种两棵老倭瓜;屋门前种点喇叭花、指甲草、野菊花、草茉莉……总之,秋风一起,那 可就热闹了,会把小院点缀得五光十色,那真是秋色可观。虽在帝京,也饶有田家风味。 至于那些盛开的花花草草,喇叭花的紫花白边,指甲草的娇红带粉,野菊花的黄如金盏, 草茉莉的白花红点,还有那“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淡紫色的星星点点……这都是开在夏 尾,盛在秋初,点缀得陋巷人家秋色如画了。 ⑤当然,还有精致一点的小院。这种院子不是北城的深宅大院,而大多在东、西城 及南城。“四破五”的南北屋,也就是四开间的宽度,盖成三正两耳的小五间,东西屋 非常入浅。但是整个小院格局完整,建筑精细,甚至都是磨砖对缝的呢。砖墁的院子, 很整洁,不能乱种花草,不能乱拉南瓜藤,青瓦屋顶,整整齐齐,这个小院的秋色何在 呢?北屋阶下左右花池子中,种了两株铁梗海棠,满树嘉果,粒粒都是半绿半红,喜笑颜 开。南屋屋檐下,几大盆玉簪,更显其亭亭出尘,边上可能还有一两盆秋葵,淡黄的蝉 翼般的花瓣,像是起舞的秋蝶。 ⑥小院秋色也在迅速地变化着,待到那方格窗棂上的绿色冷布,换成雪白的东昌纸 时,那已是秋尽冬初了。 ⑦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也许有人问,暖意还分式吗?的 确如此,同样暖意,情调不同,生活趣味也不同。据说欧洲有不少人家,在有水汀、空 调的房间里,还照样保存壁炉,生起炉火,望着熊熊的火焰,来思考人事、谈笑家常…… 更有超越于水汀、空调之外的特殊暖意。 ⑧古老的四合院,房后面老槐树的枝丫残叶狼藉之后,冬来临了。趁早把窗户重新 糊严实,把炉子装起来,把棉门帘子挂上,准备过冬了……天再一冷,炉子生起来,大 太阳照着窗户,炉子上的水壶扑扑地冒着热气,望着玻璃窗外舒敞的院子,那样明洁。 檐前麻雀叽叽地叫着,听着胡同中远远传来的叫卖声……这一小幅北京四合院的冬景, 它所给你的温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代替的。 ⑨四合院之冬围炉夜话,那情调足以令游子凝神,离人梦远,思妇欷歔,白头坠泪。 在狂风怒吼之夜,户外滴水成冰,四合院的小屋中,炉火正红,家人好友围炉而坐。这 时最好关了灯,打开炉口,让炉口的红光照在顶棚上成一个晕。边吃边谈,高谈阔论也 好;静听窗外呼呼风声,坐上两三个钟头也好。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梦:和一位好友, 对着炉子默默地坐到十一二点钟,直到她突然说道:“哎呀,该封火了!”这时我才如梦 方醒,向她说声对不起,告辞出来……如今这位好友远在海峡那边,可能已有了白发了 吧? ⑩儿时趴在椅子上,一早看玻璃窗上的冰棱,是四合院之冬的另一种趣事。一夜室 中热气,凝聚在窗上的图画,每天一个样,是山,是树,是云,是人,是奔跑的马,是 飞翔的鸽子……不知是什么,也不管它是什么,每天好奇地看着它,用手指画它,用舌 头舔它,凉凉的,是那么好玩。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⑪早上起床,撩起窗一看:啊,下雪了!对面房的瓦垄上,似乎盖了几层最好的棉 絮。满院子也是厚墩墩的雪,白白的一片。鹅毛大雪,继续纷纷扬扬地下着。四合院的 天空,一片铅灰色冻云压住四檐,闪耀着点点晶莹的雪花。在暖暖和和的房中,听着雪 花洒在纸窗上的声音,是特殊的乐章。如果晴了,红日照在窗上,照在雪上,闪得人睁 不开眼,那四合院是另一派风景。 ⑫白雪妆点了北京四合院,那风光、那情趣、那梦境……年年元旦前,收到一些祝 贺新年的画片,常见到大雪覆盖的圣诞小木屋图景,却没有见过一幅雪中四合院的图画, 常常为此而引起乡愁。 (取材于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 6.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 格局:人对事物认知的范围程度。 B. 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C. 思妇欷歔..,白头坠泪 欷歔: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D. 听着雪花洒在纸窗上的声音,是特殊的乐章.. 乐章:泛指音乐,此处为比喻义。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③段写作者和平伯师互通书信,使老北京四合院与洋楼中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 对比。 B.第⑤段写精致的小院不同于低矮的四合院,整洁到不能种花种草,所以没有秋天 色彩。 C.第⑧段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日常生活,抒发了对四合院温馨的感受和浓厚的 情感。 D.结尾写作者没有收到关于四合院的图画而引起乡愁,表达他对四合院风光逝去的 遗憾。 8.第⑦段中写道“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请结合文章 内容解释“京华式的暖意”的含义。(4分) 9.第⑩段作者回忆儿时在四合院的趣事,最后说“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先生①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 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 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之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 终久要憔悴。” 问:“读书所以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 何以免此?”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纵有累,亦易觉克之而 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 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 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 窃闻穷通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肖为声利牵缠,甘心为此,徒自苦耳。欲屏弃 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先生曰:“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 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因叹曰: “此学不明,不知此处担搁了几多英雄汉!”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 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 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 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 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 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 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顾田间禾曰:“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范兆期在旁曰:“此 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 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取材于《传习录·黄修易录》) 注释:①先生: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10.下列对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不为心累 累:牵累 ②亦易觉克之而已 克:克制 ③窃闻穷通有命 通:通达 ④徒自苦耳 徒:只是 ⑤今却不济 济:渡过 ⑥处处是进德之资 资:资助 ⑦顾田间禾曰 顾:照顾 ⑧把此根戕贼蔽塞 戕:残害 A.①⑥ B.②④ C.③⑧ D.⑤⑦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譬如无根之.树 即克去之. B. 读书所以.调摄此心 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 C. 不知何.以免此 何.累之有 D.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 人自累于.得失耳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虽然树暂时新鲜,但最终自然会精神不振 B. 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 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一种科举的思虑随之产生 C. 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做学问如果自己能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进步 D.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 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 13.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②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14.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请结合第二段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子规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此诗是永泰元年(765 年)诗人客居云安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 C.“眇眇”写春风吹动的样子,“萧萧"写夜色的凄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的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 ” 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概 括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 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 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 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 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 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 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 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 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 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 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 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 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 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修改。(4 分) ①山城重庆已经具有大约 2300 多年的文化积淀,②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使很多具有历史遗迹的地方被无情的铲出。目前,重庆还有少量的东西带着历史的 脉搏:然而它们在城市建设中苟延残喘,大有朝不保夕之势。③大渝网发出倡议, 督促重庆网友一起保护剩下来的“重庆记忆”。行动起来吧!④不要让我们的后代 身为重庆人却无法铭记和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2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5G”下定义(45 字以内)。(5 分) 5G 是继 4G(LTE-A、WiMax)、3G(UMTS、LTE)和 2G(GSM)系统之 后的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数据的需求爆炸式增长,现有移动通信系统 难以满足未来需求,急需研发新一代 5G 系统。5G 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 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 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 比先前的 4G LTE 蜂窝网络快 100 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 时间),低于 1 毫秒,而 4G 为 30-70 毫秒;并且 5G 有超大网络容量,具有连接 千亿设备的能力,能满足物联网通信。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 5G 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华为的注册商标名字很有特色,这些名字似乎要和古老的文化内涵产生一种联系。 例如,华为向欧洲申请注册“HUAWEI ARK OS”的商标。“ARK”在英文中是 “方舟”的意思。“方舟”则取自《希伯来圣经》,指上帝指导义士诺亚(Noah)建造用 来躲避洪水的大船,即人们常说的诺亚方舟,具有“开始新的纪元”的意思。 再如,华为的中文操作系统叫做“鸿蒙”,鸿蒙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在 昆仑山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片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鸿蒙有“新 纪元,开天辟地”的意思。“鸿蒙”的英文是 harmonyOS,意指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 和谐和方便。 另外,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华为手机 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 华为人工智能芯片,取名昇腾;华为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 不久前华为发布了世界首款 5G核心芯片取名叫“天罡”。 而在华为的“保密柜”里还有更多让大家热血沸腾的名字。其中包括昆仑、乾坤、 金刚、饕餮、灵犀、朱雀、白虎、火龙、青牛、青鸟、玄机、海蓝兽、紫薇星、獬豸等 一大批以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兽命名的商标名称,简直可以组成一个“神兽军团”。 处在前沿的科技商标,用的却是古籍中的名字。试结合 1-2个例子分析名字与典籍 给我们的感受或者启发,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答案 1.D 解析:A,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 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可知,仅仅是“开始”,还没有“蔚为大观”; B,表述绝 对。材料一有“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 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故,不是“关于人的文学”错。材料二也有 “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 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的表述。C 表述绝对。材料二第三段“区 别”与“质地的不同”,并不是不关联。根据材料三第一段、第二段,生态文学可以“承 担起社会责任”,其“中国主题”“中国表达”自然有中国的历史政治影响。 2.D 解析: 材料三第二段“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 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没有与传统文学对比。 3.C 解析:生态文学关注生态内容,其它三项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 4.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 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 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5.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 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 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6.(3 分)A(格局:结构和格式) 7.(3 分)B(作者认为精致的小院也有秋色) 8.(4 分)答案要点: ①物质条件产生的暖意:生炉子、糊窗户、挂棉门帘子等;②地方特色带来的暖意:胡 同中的叫卖声;③亲友相聚生发的暖意:围炉夜话。 (评分标准:一点 2 分,两点 4 分,答对两点即可) 9.(6 分)答案要点: ①解释:以前的很多生活印记都不存在了,甚至都不能给人留下一些记忆。 ②联系:丢沙包、滚铁环、跳皮筋等孩童游戏,做树叶书签、炉灶里烤土豆等日常生活。 ③理解: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古老的建筑被推倒,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被 抛弃。但这些并非糟粕,而是过去某一阶段的呈现。我们不妨保留一些过往的印记,让 它们给生活带来更多乐趣。(评分标准: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0.(3 分)D(济:帮助;顾:看) 11.(3 分)C(疑问代词,什么 ) 12.(3 分)A (虽然短时间内树生机勃勃,但最终时间一久自然会枯萎而死) 13.(6 分)参考译文: ①例如读书时,良知感觉勉强死记的想法不对,就克服它。(3 分) ②想摒除这个念头,又被父母双亲管制,不能抛弃,到底怎么办?(3 分) 14.(5 分)答案要点: 为人处事是“致良知”,(1 分)学习是“致良知”,(1 分)科举应试时是“致良知”,(1 分)事务虽有万千之繁复,“致良知”却只有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一个。(1 分)所以良 知是人们活动的主宰,而不是负担。(1 分) 15. (3 分)C “眇眇”是“孤单无依的样子”,诗中没有鲜明的对比。 16.(6 分)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①山树相合,天色晦暗,风声萧萧,夜色凄 凉,以此衬托诗人客居在外之愁;②诗人客居在外,羁旅含愁,子规偏偏傍人低飞且悲 鸣不已,使诗人愁上加愁。(手法 2 分,分析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8. (3 分)D。破折号可以表示解释说明的部分、表示意思的递进、表示意思的转折、表示 语音的延长、表示总结上文、表示分项列举等。 19. (4 分)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 口语色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 轻快流利。(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两点给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20. (4 分)①原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②原文句子文学色彩更鲜明,更符合 整个文段语境;③原文从多个角度铺排,气势更盛;④原文句意更清晰。(答出任意一点 给 2 分,答出任意两点给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①删去“大约”或“多”;②删去“使”;③将“督促”改为“号召”;④“铭记和了 解”改为“了解和铭记”。 22【答案】5G 是数据传输速率更快,网络延迟较低,具有连接千亿设备能力的最新一代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23 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 先生说:“我教导人获得良知需要在‘格物’上用功,它还是有根基的学问。一天比一天 有所进步,时间越长就会越觉得精通和明白。后世儒生们教别人在万事万物上去寻求探 讨,那还是没有根基的学问。当人壮年的时候,虽然暂时还能修饰表面,不让过失显现, 到老年时就精力衰竭,最终应该支撑不住。例如没有根的大树,把它移栽到水边,虽然 短时间内树生机勃勃,但最终时间一久自然会枯萎而死。” 有人问:“读书就是为了调理修养我的心,它是必不可缺的。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一种科 举的思虑随之产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呢?”先生说:“只要良知真实恳切, 即便是为了科举考试,也不会被心牵累。就是有了牵累,也容易发觉并克制它罢了。例 如读书时,良知感觉勉强死记的想法不对,就克服它;良知感觉有求速的想法不对,就 克服它;良知感觉有自夸好胜的想法不对,就克服它。像这样一来,也只是成天把自己 的所学所得与圣贤的心彼此印证,就是一个纯然合乎天理的心。无论如何读书,也只是 修养此心罢了,有什么牵累呢?”有人问:“先生虽然承蒙您启发,无奈我资质低下,的 确很难除去科举功名的牵累。我听说人的穷困和通达都是由命运安排,天资聪颖的人, 恐怕对科举等事情会不屑一顾。不屑被声名利禄缠绕,心甘情愿为科举而读书,我只能 独自苦恼罢了。想摒除科举这个念头,又被父母双亲管制,不能抛弃,到底怎么办?” 先生说:“把这类事情归罪于父母的人真是太多了。这实际上只是没有志向。志向确立的 时候,千事万事只是良知一件事。读书作文,怎么能够牵累人呢?人还是被自己的那个 计较得失的心给牵累了啊!”先生因而感叹地说:“这是良知的学问不清楚,不知道在这 里耽搁了多少英雄好汉!” 先生又说:“各位做功夫时,千万不要拔苗助长。上等智慧的人很少,一般学者没有直接 进入圣人境界的道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这自然是做功夫的秩序。不可因为我从前 用了功夫,而到现在这功夫却不能帮助了,我还勉强装出一个没有破绽的样子。这就是 助长,这种做法连从前的那点功夫也给损坏了。这可不是小的错误。这就好比一个人走 路遭遇跌了一跤的状况,站起来就走,不要假装一副没有跌倒的模样来欺骗人。各位只 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忍耐地做下去,不在乎 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凭别人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把良知做我心的主宰, 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先生又说:“人如果踏 实用功,不论别人如何诽谤,如何侮辱,依然会处处受益,处处是推进品德修养的资助。 如果不用功,别人的诽谤和侮辱只会有如魔鬼,最终会被它累垮。” 有一天先生去大禹墓游览观光,他看着田间的禾苗说:“仅几天工夫,禾苗又长高了!” 范兆期在旁边说:“这只是因为禾苗有根。做学问如果自己能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进步。” 先生说:“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自然会生生不息。只是因为被私欲牵 累,把这灵根残害蒙蔽了,使它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罢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