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厦门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伦理学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现代伦理学则开始比较系统地反省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伦理学应该还需要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 工业文明早期,机器还是人类制造并完全可控的产品,并不存在伦理问题,直到出现智能机器人,它们开始拥有了人的一部分理性,而未来它们还可能发展到拥有自我意识。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与它们的伦理关系。对这种伦理关系,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它们会不会在智能方面超越人乃至替代人。为此,目前对人机关系的伦理调节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规则设定;二是价值引导;三是能力限制。 规则设定是指规范、限制机器人的行为和手段。在这方面,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最早提出给机器人设定三个伦理规则:1.不得伤害人和见人受到伤害不作为;2.服从人的指令;3.自我保存。不过,实行这些规则会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人”是指发明制造它的人还是使用它的人,是指人类个体还是整体,还有判断哪些情况会伤害人,以及在无法避免伤害人的情况下选择伤害哪个或哪些人,等等。后来人们对这三条规则有不少补充,但这将继续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还可能因此打开误判或假托“人类利益”的缺口。电影《我,机器人》中,新版机器人就觉得自己能够比人类自身更好地判断人类的利益,于是杀死旧版机器人,并将人类禁锢起来。 价值引导是指设置机器人的动机和价值观。一些学者认为可以给机器人预先设置“对人类友好”的价值观,但这样做就必须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否则它们还是会存在判断的重负。比如怎样才是对人类友好,什么是人类的最大利益或整体利益,这些判断不仅要考虑人的物质利益,也要考虑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但它们既没有生物的肉体感受性,也没有领悟精神文化的能力——仅靠输入和记住人类的全部文献是不够的,那还需要历史的、无数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和灵感的个人体验的积淀。而且,如果它们真的发展起一种自我意识,那也一定不是建立在肉体感受性基础上的人的自我意识,我们与它们无法像人与人之间那样建立”感同身受”的关系。 - 26 - 因此,人所能做的甚至只能做的可能就是限制它们的能力,从而保持人类对机器人的独立性乃至支配性。我们不能什么都依赖智能机器,我们最好让它们始终保持“物”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给它们建立一套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它们如果真的掌握了价值判断和建构的能力,恐怕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那是人类不易知晓其内容的“价值体系”——就像现在,对战胜棋类大师的机器人的具体计算过程,即使是专家们也不太知晓,其间还是有不少“黑箱操作”。而如果机器人有了“心灵”, 那将是整体的“黑箱”。 总而言之,规则设定虽不可少,但必须简单明确,以减少甚至免除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也是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价值引导则不必要,也不太可能,甚至后面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在能够给智能机器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价值体系之前,我们还是要将智能机器的能力限制在单纯的算法和工具的领域。 (摘编自何怀宏《人物、人际与人机关系——从伦理角度看人工智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人的出现给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机关系开始被纳入伦理关系的范围。 B. 智能机器人在根据预设规则做出判断上有困难,规则越多它们判断时负担越重。 C. 为智能机器人设置价值观,就是要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减轻判断的重负。 D. 对于智能机器人,我们只需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不必去为其设定规则和价值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指出有必要从伦理角度审视人机关系,接着阐述了三种伦理调节的方式。 B. 文章例举《我,机器人》中的相关情节,以论证人类可能被机器人奴役的观点。 C. 文章站在以人为中心的立场,比较分析了人机关系伦理调节三个方向的合理性。 D. 文章反对机器人价值引导,其前提是机器人一旦形成自我意识或许就不可控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伦理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有助于应对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将推动伦理学发展。 B. 对机器人的规则设定最早由科幻作家提出,表明科学幻想对社会发展有前瞻性。 C. 即使人工智能能考虑人的精神需求,人对能否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仍缺乏信心。 D. 若要使智能机器价值体系安全可靠,便应确保此体系与人类价值体系相接近。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人机关系开始被纳入伦理关系的范围”说法有误,依据原文第一段的信息,“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伦理学应该还需要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可见智能机器人的出现给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人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应该”被纳入伦理学考虑范围,而不是“开始纳入”。 C 项,“为智能机器人设置价值观,就是要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说法有误,依据原文第四段的信息,“一些学者认为可以给机器人预先设置‘对人类友好’的价值观,但这样做就必须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否则它们还是会存在判断的重负”,可见让机器人获得自我意识是为它们设置价值观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为它们设置价值观的目的。 D 项,“不必去为其设定规则和价值观”说法有误,由最后一段的信息“规则设定虽不可少”可知,文章认为规则设定是有必要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以论证人类可能被机器人奴役的观点”分析有误,《我,机器人》中的相关情节是为了论证规则设定有局限性和危险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应确保此体系与人类价值体系相接近”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意思,我们需要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机器人,而与人类价值体系越接近的机器人反而是越危险的机器人,因为它们会以它们自身的利益为中心。 - 26 -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它能够弘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精神。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宣传教育,激发人的爱心;同时,通过实施公益慈善项目或活动,为人们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将爱心转化为善行。实践证明,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是培育公民意识、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协同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 公益慈善可发挥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的功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公益慈善作为基本社会保障的补充。公益慈善组织具有贴近基层、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能够及时发现社会的新需求或未被满足的需求,并能够用创新的方式快速回应社会需求,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 (摘编自邓国胜《公益慈善概论》) 材料二: 互联网平台首先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公益市场中供应方与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连接平台,将政府、企业、NGO、公众之间的诉求资源与供给资源一一对接,降低了跨界合作成本。 - 26 - 材料三: 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是互联网公益的新兴力量,它把核心竞争力,包括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运用于推进社会改革、增进社会福祉的公益事业。它以弱势群体为目标对象,但不把弱势群体视作单纯的受助者、受捐赠者,而是将其作为潜在的创业伙伴。它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确定目标之后,不但投入资金,还投入时间、技术、人力、创造力等促进深入参与,同时主动向政府、公益慈善机构、媒体、科研机构、受助对象等寻求合作,形成一个广泛协同的网络。 (摘编自徐会坛、朱健刚《2018年中国慈善事业综述》) 材料四: H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贫困率78.14%。除收入性的贫困,H村还普遍存在健康贫困、教育贫困等多元贫困。村民受教育水平低,普遍无特殊劳动技能,贫困户的住房简陋,农业收入存量不足。以健康贫困为例,在随机调研走访的34户贫困家庭中,就有41人存在健康贫困。 H村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农业经济落后。恶劣的地理环境严重限制了区域交通的发展,非农经济陷入资金匮乏、技术落后,无法吸引外来经济力量的困境,非农收入低,且无法吸纳本村劳动力。通过政府扶贫的金融借贷,村民开展养殖脱贫实践,但普遍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等问题,销路不畅,收益受损,无法及时偿还第一批借贷资金,进而不能续借第二批资金,最终陷入资金链断裂的贫困境地。 (摘编自李卉、沈茜等人的文章) 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跨界合作,不但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了有效的募捐渠道,也提高了公众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度。 - 26 - B. 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由政府授权,平台根据救助需求制定公益项目并筹集资金,再交由具备资质的公益慈善机构运作。 C. 企业通过参与互联网平台公益跨界合作捐出资金,并借助这一有效的宣传渠道,更好地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D. 互联网跨界公益实践既有公众、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的互动,也有网络平台内部的分工、公益慈善组织间的合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益慈善组织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开展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汇聚社会力量,这正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B. 公益慈善可以通过具体项目弘扬仁爱精神,培育公民的社会协同意识,在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C. 互联网新经济公益以平等的观念,综合利用多方资源,提升受助对象创业能力,其首要目的是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 D. 作为公益慈善的生力军,互联网新经济公益在网络使用和经济手段方面都有别于之前的互联网公益,作用也不尽相同。 6. 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开展H村的公益慈善扶贫项目提出建议,并谈谈项目开展的意义。 【答案】4. B 5. C 6. 建议: ①引入互联网公益模式,联合多家公益慈善组织就该村多元贫困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扶贫公益项目; ②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进行公开募捐,引起公众、企业等对该村贫困现状的关注; ③引入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模式,开展产业扶持,由具备相应能力的公益慈善机构投入人力、资金等,培训技术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④通过互联网新经济公益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开展持续而长效的扶贫。 意义: ①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参与该村扶贫,化爱心为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②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政府扶贫中的补充作用,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 【解析】 【4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由政府授权”说法有误,依据图示,应该是由政府为互联网平台制定政策法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其首要目的是保障双方的经济利益”说法有误,依据材料三的信息,“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是互联网公益的新兴力量,它把核心竞争力,包括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运用于推进社会改革、增进社会福祉的公益事业”,可见,互联网新经济公益不是以保障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它的首要目的是推进社会改革、增进社会福祉,它本质上是公益事业。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提出建议需要根据该村存在的问题和前面几则材料的信息来分析:H村普遍存在健康贫困、教育贫困等多元贫困,且交通落后,非农经济陷入资金匮乏、技术落后,无法吸引外来经济力量,针对这样的现状,根据材料二,可以利用互联网公益平台,寻求NGO的关注和资金支持,吸纳外来资金,制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扶贫公益项目;H村村民受教育水平低,普遍无特殊劳动技能,根据材料三,可以引入互联网新经济公益模式,开展产业扶持,培训技术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村民开展养殖脱贫实践,但普遍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等问题,销路不畅,收益受损,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互联网新经济公益平台打通销售渠道,开展持续而长效的扶贫。而项目开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材料一,“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它能够弘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精神。”“公益慈善可发挥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的功用”,这说明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参与该村扶贫,化爱心为行动,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而材料四中提到了“通过政府扶贫的金融借贷”该村依然存在多元贫困问题,而利用互联网公益平台则可以发挥公益慈善组织在政府扶贫中的补充作用。 - 26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于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民工 林和平 汽车将我们卸在吐牛河畔时,已近黄昏。两边群山如铁,连绵逶迤,当地人称这样的峡谷,叫沟。吐牛河就从沟里蜿蜒流出,极目纵深,缥缥缈缈。 民工的编制与军队相同。以公社为单位,称连。连长姓许,据说参加过抗美援朝。许连长在队伍前面讲话,很简练:“我今年五十二了。像你们这么大时,今儿活着,明儿就不知道脑袋还能不能长在脖子上!为了革命,我没眨过眼睛!领导派我领你们出民工,多余的话我就不哕嗦了,谁要是不好好干……王八犊子!”他双拳空握,肩微端,腿并拢,两脚呈八字形,威风凛凛。 劳动是极艰苦的,整个工地,难见机械的影子。几乎所有工程,均是民工用血肉之躯完成的。垒坝基的石头,低于五百公斤,不准上坝。我们抬石,六人一组,用铁丝箍紧石头,插入扁担,一起蹲下,一人吼:“起!”众遂吼:“起!”用力,挺身,不敢半点马虎。倘谁胆敢不拼尽力气奋而挣起,稍晚一点,五百公斤的重量将倾斜到他身上。在那一刻,容不得半点杂念,得使出全部力气,同集体保持一致。我们脖上青筋凸暴,鼓着带血丝的眼球,用喑哑的喉咙发疯地吼着“起”,一次次脚步踉跄地将巨石抬到坝上。在那以后许多年,抬石的情节所给予我的启示,常常令我激动不已。 于是我不由得不佩服铁盛子。在山腰向下推石,别人用撬棍,他用手掀。 - 26 - 蹲到巨石前,两手抠进底缝,胸与脸贴到石上,断喝一声,将巨石掀翻,一路尘烟,滚到谷底。他喜欢将许多石头,均“调教”到即将滚坡的程度,然后依次掀,巨石一块接一块蹦跳着向谷底滚去,轰隆隆碎石迸溅,场面令人惊叹。 铁盛子能干,亦能吃。民工粮食定量高,唯铁盛子拮据,倘他放开肚量,足可吃掉全部定量。可他舍不得。他家兄妹四人,父亲多病常年卧床,口粮自然不够。他勒紧肚皮,将省下的粮食捎回去,补贴家用。每逢开饭,老麻头把别人吃剩的饼子头,或是贴糊了的饼嘎,给他攒着,放在一个小盆里。他帮老麻头拎完水,劈完柴,才进食堂,端起盆,蹲到灶边。细细地嚼,慢慢地咽,神情肃穆,目光深沉。那副虔诚的样子,许多年后我回忆起来,仍然感动。 民工不仅编制与军队相同,其他活动相差无几。早晚两遍出操。连长声如宏钟:“一、二、三——四!”我们随吼:“一、二、三——四!”山谷回应,万峰齐鸣。“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吼干了唾沫,吼咸了嗓子,吼得头涨如斗,眼眶便热热地潮了,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更壮丽的了。连长对大家说:“人活在世上,得要强!宁肯叫身子受苦,不能让脸上无光!” 劳动休息时,就举行赛诗会。将自己作的诗,朗诵出来,互相比赛。铁盛子来找我,很激动,说:“秀才,我想出诗了!”那时我们在山腰推石头,整个工地在我们脚下。铁盛子仰脸瞅天,面孔严肃,背道:“我们扛石头,我们修大坝,我们出大力,我们流大汗;我们弓着腰咬着牙,我们紧闭着嘴巴。等到大坝修成了,那就是我们要说的话!”我为他鼓掌,说:“精彩,精彩!”他说:“真的?”我说:“真的!”他使劲撞了撞我胳膊,转向走了,去推石,浑身肌肉一棱棱凸起,头红脸涨。 雨季即将远离,大坝基础工程已全部结束。就在这时,连里发生了一桩意料不到的事——食堂被盗。指挥部的人闯进来,伸手拽铁盛子的行李,滚出十几个大馒头。铁盛子的脸煞白煞白。念铁盛子一贯表现良好,又是初犯,指挥部只将他的照片从先进民兵表彰栏上摘除了,没给别的处分。铁盛子变成了哑人。一连几天,无论劳动、休息还是吃饭,总是远离大家,怔怔地发呆。 铁盛子出事那天,一切毫无预兆。太阳鲜红,库中水面波光粼粼,山峰岿然不动。他一个人,在我们右边山坡上干活,身上的肌肉块鼓鼓凸起,充满生机。巨石被他掀翻,一块,两块,三块……轰隆隆如万马奔腾,尘烟浩荡,铁盛子的身体在翻腾的尘烟雾浪之上,海豚般地跃了起来,划出极其优美的抛物线。我们目瞪口呆,半天缓不过神。连长一声咆哮:“铁盛子!”疯了般冲下山。我们这才如梦初醒,向谷底涌去。 铁盛子就这样默默离去了。 - 26 - 许多年后,一次朋友相聚,要我表演节目,我满怀激情地朗诵了铁盛子当年的诗:“我们扛石头,我们修大坝……”朋友们哄地笑了,以为我幽默。我伤心了好一阵。但我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不懂得铁盛子,也不懂得出民工的生活。 铁盛子出事后的十几分钟,老麻头跌跌撞撞跑来,一下扑到尸体上,号啕起来:“铁盛子,是我害了你呀!……我要不是给你那几个馒头,你哪能死得这样惨呀! ……”铁盛子父亲病重,来信叫他回去,老麻头把食堂的馒头偷偷送给了他,怕管理员追查,就做了食堂被窃的假现场。连长揪着老麻头的领子摇:“你怎么不早说啊!”老麻头说:“铁盛子不准我说呀,他说,就仅他一个人寒碜吧!” 那天,连长盘腿坐在自己的铺位上抽烟,一根接着一根。 县水利志记载:吐牛河水库坝高四十五点六米,长三百三十九米,宽十二米。蓄水量一点八六亿立方米。年发电量八百八十万度,灌溉良田五十一万亩。年产鱼八十万斤。关于我小说中写的那一切,均无记载。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描写群山如铁,沟深壑险,寥寥几笔,既营造了宏阔的意境,也暗示了民工们的劳动条件十分艰苦。 B. 小说描写劳动场景时多用短句,运用动词准确而富有力度,节奏铿锵,呈现出凝炼厚重、内蕴丰富的语言特色。 C. 铁盛子的诗也许难登大雅之堂,却真实质朴,贴近人物身份,抒发了民工们投身劳动的豪情,富有表现力。 D. 老麻头的馈赠体现了他的善良淳朴,但他胆小怕事,未敢挺身而出说明情况,这是导致铁盛子死亡的主要原因。 8. 小说为何在叙述往事时多处穿插“我”多年后的感受?请简析。 9.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析。 【答案】7. D 8. ①表达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对劳动者的讴歌与悲悯; ②勾连回忆与现实,体现劳动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承; ③作为亲历者,“我”的切身感受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④使叙事节奏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9. ①以准确数据表现工程的规模与价值,突显民工们劳动的意义; ②引人关注共和国建设背后众多湮没无闻的劳动者,丰富和深化了主题; ③引用文献资料,与故事互为印证,使艺术描写更为真实。 - 26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胆小怕事,未敢挺身而出说明情况”说法有误,事情发生后,连长问老麻头为何不早说,老麻头说出了原由,“铁盛子不准我说呀,他说,就仅他一个人寒碜吧!”这里可以看出老麻头是打算说出实情的,可是被铁盛子阻止了。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分析叙事中多处穿插“我”多年后的感受的原因,其实就是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回答情节的作用类试题,主要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去思考。 从叙事本身来看,穿插“我”多年后的感受,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叙事抒情,使小说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从情节结构来看,在对往事的叙述中穿插“我”的感受,使叙事节奏富有变化,如第三段末尾“在那以后许多年,抬石的情节所给予我的启示,常常令我激动不已”和第五段末尾“那副虔诚的样子,许多年后我回忆起来,仍然感动”的表述,使叙事节奏变缓,给予读者更多思考;从人物情感方面来看,“我”的情感的穿插,表现了“我” 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对劳动者的讴歌与悲悯;从小说主旨来看,“我”多年后感受的穿插,将现在和回忆勾连起来,说明劳动精神一直留存在“我”的心中,体现劳动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相关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改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如本题问的是“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首先定位到最后一段,然后品读该段,理解其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 26 - 小说最后一段引用了县水利志的记载,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说明工程的规模与价值,突显民工们劳动的意义,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讴歌和赞美,同时,通过引用水利志的记载,增强故事的可信度;最后一句话“关于我小说中写的那一切,均无记载”寓意丰富,说明了水利志中只记载了水库建成后的成果,而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付出了汗水甚至是生命代价的民工并无半点记载,让人不禁思考,在共和国建设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付出,丰富和深化了主题。 【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人也。王敦以为临湘令。敦卒,为温峤平南参军。苏峻作逆,峤将赴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从。峤屡说不能回,更遣使顺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遣信已二日,会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若不及前信,宜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信改书,侃果共征峻。宝领千人为峤前锋,俱次茄子浦。初,峤以南军习水,峻军便步,欲以所长制之,宜令三军,有上岸者死。时苏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宝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不上岸邪!”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杀万计,约用大饥。峤嘉其勋,上为庐江太守。峻既死,匡术以苑城降。侃使宝守南城,邓岳守西城。贼遣韩晃攻之,宝登城射杀数十人。晃问宝曰:“君是毛庐江邪?”宝曰:“是。”晃曰:“君名壮勇,何不出斗!”宝曰:“君若健将,何不入斗!”晃笑而退。贼平,封州陵县开国侯,千六百户。庾亮谋北伐,上疏解豫州,请以授宝。于是诏以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以万人守邾城。石季龙恶之,乃遣其子鉴与其将夔安、李菟等五万人来寇,张貉渡二万骑攻邾城。宝求救于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军,城遂陷。宝、峻等率左右突围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宝亦溺死。亮哭之恸,因发疾,遂薨。诏曰宝之倾败宜在贬裁然苏峻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贈祭之可也其后公卿言宝有重勋加死王事不宜夺爵。升平三年,乃下诏复本封。 (节选自《晋书•毛宝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曰/宝之倾败/宜在贬裁/然苏峻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 - 26 - B. 诏曰/宝之倾败/宜在贬裁/然苏峻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 C. 诏曰/宝之倾败/宜在贬裁/然苏峻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 D. 诏曰/宝之倾败/宜在贬裁/然苏峻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军,原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文中是指诸侯国及将帅军府中的一种官职名。 B. 斛,原为一种粮食量器名称,文中为容量单位,多用于计量粮食,一斛为十斗。 C. 户,原指门户,文中指侯爵封地内的成年男子,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和服劳役。 D. 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大官的死,也可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的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宝明辨利害,深切直谏。苏峻叛乱的时候,毛宝清楚认识到团结陶侃一同征讨苏峻的重要性,直言劝谏温峤,希望温峤继续努力争取联合陶侃。 B. 毛宝善于应变,处事果决。温峤严禁三军上岸,当苏峻送米给祖约时,毛宝相机行事,果断上岸截杀敌军,受到温峤嘉奖,被温峤任命为庐江太守。 C. 毛宝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叛军派遣韩晃来攻城,毛宝登城射杀叛军几十人,韩晃想激毛宝出城决斗,毛宝反激他入城决斗,韩晃只有无奈地退兵。 D. 毛宝孤军奋战,以身殉国。敌军重兵攻邾城,庾亮却没有及时派兵救援,毛宝、樊峻寡不敌众,被迫弃城突围,投江而死六千人,毛宝也溺水而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峤屡说不能回,更遣使顺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 (2)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若不及前信,宜更遣使。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温峤屡次劝说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就另派使者顺陶侃的心意说:“您暂且守住自己的城池,我要先北下去平叛。” (2)应该赶紧追回信使,修改原来的信,劝说他一定要一起征讨苏峻,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应当再派使者。 【解析】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朝廷下诏说:“毛宝的陷败,本应受到贬除。然而苏峻之难时,致力于王室。现在责罚他的过失,所以不加追赠,可以祭祀。”后来公卿们说毛宝有大功,再加上死于王事,不应当除去爵号。“致力王室”是省略句,应是“致力(于)王室”,语法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D;“祭之可也”是倒装句式,应是“可祭之也”,语法上完整独立,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文中指侯爵封地内的成年男子”说法有误,户,是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不是指“成年男子”。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B项,“被温峤任命为庐江太守”说法有误,“峤嘉其勋,上为庐江太守”,意思是温峤嘉奖他的功勋,上表任他为庐江太守,温峤上表,朝廷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 26 - (1)回,使动用法,应是使……回心转意;更,重新,再次;仁公,对对方的尊称,您;仆,谦称自己,我。 (2)便宜,应当;信,指信使;说,劝说;不及,追不上。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6 -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人。王敦任他为临湘令。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去世,任温峤的平南参军。苏峻作乱,温峤将要赴国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肯同行。温峤屡次劝说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就另派使者顺陶侃的心意说:“仁公暂且守住,仆应当先下。”信已送出去两天,正好毛宝到别的地方出使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对温峤说:“凡是举大事,应当与天下一起行动,众人一起行动在于团结,没听说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有疑虑,也应当表面上装作不知道,怎么能自己制造疑虑呢!应该赶紧追回信使,修改原来的信,劝说他一定要一起征讨。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应当再派使者。”温峤醒悟,就追回使者改写书信,陶侃果然一同征讨苏峻。毛宝率领一千人作温峤的前锋,都驻扎在茄子浦。当初,温峤认为南军习水,苏峻军队善于步战,想用己之长制彼之短,就宣令三军,有上岸者处死。这时苏峻送一万斛米给祖约,祖约派司马桓抚等迎接。毛宝对部下说:“兵法上说,军令有所不从,哪能不上岸呢!”就采用变通之计力战,全部缴获了他们的粮米,俘虏斩杀万余贼军,祖约军队因此大饥。温峤嘉奖他的功勋,上表任他为庐江太守。苏峻去世,匡术在苑城投降。陶侃派毛宝守南城,邓岳守西城。贼军派韩晃来进攻,毛宝登上城墙射死几十人。韩晃问毛宝说:“您是毛庐江吗?”毛宝说:“是。”韩晃说:“您以壮勇出名,何不出城决斗!”毛宝说:“您如果是健将,何不入城决斗?”韩晃笑着退走了。贼寇平定后,封毛宝为州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庾亮筹谋北伐,上疏解除自己豫州刺史之职,请求委任毛宝。于是下诏任毛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旧,与西阳太守樊峻率一万人守卫邾城。后赵皇帝石虎很恼怒,就派其子石鉴和他的部将夔安、李菟等率五万人来进犯,张貉渡率两万骑兵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于是城池被攻陷。毛宝、樊峻等率左右突围出城,投江而死者六千人,毛宝溺水而死。庾亮哭得很悲恸,因此疾病发作,于是去世。毛宝死后,朝廷下诏说:“毛宝的陷败,本应受到贬除。然而苏峻之难时,致力于王室。现在责罚他的过失,所以不加追赠,可以祭祀。”后来公卿们说毛宝有大功,再加上死于王事,不应当除去爵号。升平三年(359年),才下诏恢复原来的封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诗人,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偃松势轧枝偏处境危困,裴度尽心扶持,诗人对他的高尚情怀十分钦佩。 B. 诗人乍见偃松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之余流露出对偃松无媚俗姿态的喜爱。 C. “入”“含”两字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偃松,意趣天成,意蕴幽远。 D. “偃松”与“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 15. 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偃松“枝偏根危”,与诗人仕途不顺的遭际相似,寄寓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慨; ②偃松受“扶持”,与诗人受提携相似,借以表达对裴度的感戴; ③偃松重焕生机,正可象征诗人不为逆境所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6 - D项,“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说法有误,“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 寄寓了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可是本诗中的“偃松”不是“老”了,而是“枝偏根危”,其实是诗人自况,表明自己仕途不顺,而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忽“有生意”,表达的是诗人对裴公的感激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本题要求分析“偃松”如何体现诗人自况。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找到二者间的联系。 首联说偃松“势轧枝偏根已危”,表明偃松处境危险,寓意着诗人自身仕途不顺,“高情一见与扶持”是指裴公“命畚土以壮其趾”,为偃松增添土壤,改善它的处境,联系注释内容,可知此处其实是指自己曾受到裴公的提携;颔联中“忽从憔悴有生意”是说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又露出了生机,就好比自己在受到裴公提携,既表达了对裴公的感激之情,也表明自己即使处境不顺,但是依旧乐观向上,并且相信自己和裴公都能够“有生意”;而“却为离披无俗姿”表面是说偃松无媚俗姿态,其实这里是对裴公欲归隐避祸,不与世俗同流的赞美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信息,答题语言要规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宁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壮美的自然景象,又蕴含新事物不可阻挡的哲理。 (3)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答案】 (1). (1)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2)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 而不知其所止 【解析】 - 26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溘、冯、御。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建筑群、院藏文物及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特色的资源。怎样让这些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给出的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要素是“公众”。( )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到人见人爱的“故宫猫保安”,再到各种令人 的《上新了·故宫》,紧扣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在 时代心弦的过程中一点点走近年轻人,血脉筋骨也为之舒活。今年,故宫迎来了自己的600岁生日。“把一个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故宫 的目标。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 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 B. 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 C. 正是因为故宫抱持着这样的想法,年轻一代被投注了更多的目光。 D. 故宫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正是这样的想法所决定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忍俊不禁 拨动 孜孜不倦 涌动 B. 啼笑皆非 撩拨 孜孜以求 涌现 C. 忍俊不禁 撩拨 孜孜以求 涌动 D. 啼笑皆非 拨动 孜孜不倦 涌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6 - A. 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注人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B. 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赋予了活力,能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 C. 故宫通过创新表达给沉睡的文物带来了活力,“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能真正践行。 D. 故宫通过创新表达赋予沉睡的文物以活力,能真正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 【答案】17. A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这样的想法”应紧承括号前文内容,可先排除 B、D;括号下文的主语是故宫,而 C 项的主语是“年轻一代”,与下文衔接不紧密,可排除 C。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第一组词语,“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啼笑皆非”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啼笑皆非”带贬义,语境中用来形容《上新了•故宫》,应选“忍俊不禁”。 第二组词语,“拨动”意思翻动或者移动某物的部分或者整体,“撩拨”意思是惹逗,挑逗;二者都可与“心弦”搭配,但是根据语境,前面说“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其具有魅力,选“撩拨”更合适。 第三组词语,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是指人学习的态度认真,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与“目标”不能搭配,应选“孜孜以求”。 第四组词语,“涌现”侧重“出现”,“涌动”侧重“流动”,根据语境,和“鲜活生命力”搭配,应选“涌动”。 故选C。 【19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画线句主要语病是成分残缺,“践行”后面缺宾语“理念”。 B项,“做到”和“理念”搭配不当; C项,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故宫”,中途易为“目标”,且“践行”和“目标”搭配不当; D项,“践行”和“目标”搭配不当。 故选A。 【点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下面是某小区物业服务中心一则通知的主要内容,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维护小区公共环境卫生,本中心将于4月26日(即本周日)14:00-17:00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杀。为确保安全,请各位群众在消杀前关好门窗,消杀时段和消杀后48小时内不要在有些区域逗留。如发现死鼠,请及时向本中心汇报。多有叨扰,敬请谅解。 【答案】①“即本周日”改为“本周日”; ②“群众”改为“住户”; ③“有些区域”改为“消杀区域”; ④“向本中心汇报”改为“告知本中心”; ⑤“多有叨扰”改为“不便之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 括号本身表示解释说明作用,用括号解释说明不需要再加一个“即”;这是一则小区物业发的通知,通知的对象应该是小区的住户,故“群众”应该改为“住户(业主)”;“有些区域”指代不明,应具体一些,指明是“消杀区域”;“ - 26 - 汇报”一般是指下级对上级的报告,用在此处不符合身份,“向本中心汇报”应该改为“告知本中心”;“ 叨扰”是受到款待后对麻烦、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和谢意时用的客套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多有叨扰”改为“不便之处”。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武汉协和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是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患的医疗机构,承担着抗疫重任。近日,这两家医院各迎来两台5G智能医护机器人,有服务机器人和消毒清洁机器人两类。上岗后,服务机器人可在医院大厅导诊,宣传防疫知识;消毒机器人可在病区内配送药品,也可清洁、消毒地面。5G智能医护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员长时间在病区工作而面临的交叉感染风险。 【答案】关键信息:① 5G 智能医护机器人在武汉应用; ②可承担导诊、宣传或配送、消毒、清洁等工作; ③节约人力成本,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材料首先介绍了两类机器人在武汉两所医院被应用的事实,然后介绍了这两类机器人分别有何功能,最后分析了医护机器人应用的意义,压缩语段需要从这三点入手,用精炼的语言对这三方面的信息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 26 -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材料二: 藏族学生斯朗巴珍家住偏远的村庄,四周雪山环绕。疫情期间,她每天都要花半小时爬上附近的山顶,因为在那里上网课会流畅些。在寒冷的山顶,她一坐就是4个小时。得知消息后,中国移动公司组织人员和物资,在斯朗巴珍家对面的山上,单独建了一个4G基站,虽然通信收入或许连基站的电费都不够,却能满足斯朗巴珍在家上网课的愿望。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斯朗巴珍或中国移动公司负责人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给中国移动公司负责人的一封信 尊敬的中国移动公司负责人: 您好!冒昧给您写信,是因为看了贵公司此前为藏族学生斯朗巴珍建设基站的报道,心生感慨与崇敬,我想谈谈我对此事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也许在你们看来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正因为如此,它才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以前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 26 -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礼貌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期望自我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我看到了,有职责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那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能够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能够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我,帮忙别人也就是完美自我,升华自我,幸福自我。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让我们一齐传递正能量。 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 2020年X月X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 26 - 本题一共有两则材料,材料一介绍了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而今年要实现的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材料二则介绍了藏族学生斯朗巴珍艰难的网课之路和中国移动为她单独建基站,满足她在家上网课愿望的事件。这两则材料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是有关联的,材料一所说的“两不愁三保障”只是脱贫目标,而材料二说明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仅仅脱贫是不够的,网络的保障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影响很大,必须在脱贫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的目标。但这不是此题的重心所在,根据题目的要求,“给斯朗巴珍或中国移动公司负责人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题目这样出,反倒是给试题降低了难度。从斯朗巴珍的角度来说,她克服不利条件,艰苦求学的精神值得所有人为她点赞,向她学习,若选择给她写信,可以从赞美她的这种精神,表达对她的这种行为的认可方面来写,也可以提醒她要有感恩之心,将来学成回报社会。从移动公司角度来说,单独为斯朗巴珍建设一座基站,不仅没有利润,还耗费人力物力,是不理智的,可是他们却选择了这样不理智的行为,只是为了保护一个孩子求学的梦,若选择给移动公司负责人写信,可以肯定这种做法,不仅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也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再联系材料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这种做法的意义,有担当的企业,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通信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立意: 1.给斯朗巴珍的信:肯定、赞扬其求学精神,告诫其要感恩之心,将来学成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 2.给移动公司负责人的信:为其不顾利益建基站的行为点赞,肯定其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希望像移动公司一类的企业,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脱贫攻坚,为通信事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素材: 1. 道路不通,车辆上不去,工人们徒手将一百多公斤的设备,人挑肩扛,搬运到山上,2月27日,波格村第一台,中国移动4G基站正式开通,斯朗巴珍在家上网课的愿望实现了。感谢每一个为梦想保驾护航的人。 2. 人有了信念和追求就能忍受一切艰苦,适应一切环境。 3.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4.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宽。 5. 社会需要正能量!点滴而博为大海。以正能量为社会主导,现其本义,弘扬其威武之魂,使之圆满与此社会。若此,此社会得无美好、和谐?我中华得无伟大复兴?每个人生命得无熠熠生辉?得无之尤效乎!尔起与星汉灿烂之长河挥出重重一笔。 - 26 - 行文结构: 首先说明自己写信的原因,然后就事论事,提出自己对这件事的认可态度,说明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然后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和反面素材说明冷漠的社会危害,进而说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意义,最后呼吁大家一起传递正能量。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权衡后的选择。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