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2Word版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 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 分 (1)颛臾..( ) (2)虎兕.( ) (3)柙.( ) (4)椟.( ) (5)邦域.( )(6)焉用彼相.矣( )(7)社稷.( ) 2.与“相.夫子,远人不服”中的“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将焉用彼相.矣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相.见时难别亦难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有疾在腠理 B.疾恶如仇 C.痛心疾首 D.疾风知劲草 4.对下列各句中 “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 ③龟玉毁于.椟中 ④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5.翻译下列句子。 15 分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 ②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文: 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 6~10 题。30 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 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 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 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危而不持. (3)且.尔言过.矣 (4)龟玉毁于椟.中 (5)是.谁之过.与 7.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8.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冉有和季路向孔子报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后,孔子的反应比较激烈, 兜头一句就是毫不客气的批评“无乃尔是过与”。 B.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 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C.冉有认为讨伐颛臾的行为是“夫子欲之”自己客观上无力作为,孔子则 用引用和比喻等方法反复而有力地证明无力作为也是不可宽恕的。 D.孔子在文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冉有口是心非的政治品质的厌恶,接着 他阐述了自己以 “礼”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以“仁”为手段的治国主张。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孔子认为“季氏之忧”是什么?(用现代汉语表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 11~17 题。35 分 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 曰:“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②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 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曰:③“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 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④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11.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见夫子乎 见其二子.焉 B.止.子路宿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行.以告。 D.不仕.无义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3.“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里的“道”指的是( ) A.长幼之节 B.君臣之义 C.道家的无为之道 D.儒家的政 治主张 14.对“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之何”是一个固定结构,是“怎么可以”的意思。 B.这句话中有三个“之”字,前两个是助词,后一个是代词。 C.这句话中的“其”是代词,指代“君臣之义”。 D.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 15.对文中四个画线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子路跟随孔子却落在后面,遇见(一位)老人,用杖头挑着一个竹器。 B.②拿着他的杖去耕耘。 C.③不出来做事,是不适宜的。 D.④政治主张不被当政者采用(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 16.子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用一个字 概括这一段话中孔子的主张,这个字是 ( ) A.仕 B.义 C.伦 D.道 17.与“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一句的含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 18.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 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 曰:“夫 越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塞 今 日 亡 越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教 越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参考答案 1.(1)zhuān yú (2)sì (3)xiá (4)dú (5)yù (6)xiàng (7) jì 2.D(帮助。A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B 宰相 C 互相) 3.B(痛恨。A 病, C 痛苦,D 急速、猛烈) 4.C(①对;②从;③在;④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5.①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②若是财富平均, 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③(如果)远方的人 还不归服,便要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或:吸引他们)。 6.(1)军事行动(2) 搀扶(3)况且 错(4)木匣(5)这 错误 7.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或:祸起萧墙) 8.D(孔子阐述的是以“仁”为核心的 政治理想和以“礼”为手段的治国主张)9.(1)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2)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3)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10.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 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 11.反一返 12.D 13.D 14.C 15.B(应译 为:把他的杖插在地上就去除草) 16.A 17.D 18.答案: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 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