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宁德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宁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驽(nú)马 寇雠(chóu) 经传(zhuàn) 正恁(rèn)凝愁 B. 缄(jiān)縢 樯(qiáng)橹 蛟(jiāo)龙 人烟阜(fù)盛 C. 锱(zī)铢 班行(xíng) 窥(kuī)伺 越陌度阡(qiǎn) D. 贻(yí)赠 骊(1ì)山 敕(chì)造 金块珠砾(1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本题: A项,“恁”应读“nèn”; B项,全对; C项,“行”应读“háng”; D项,“骊”应读“lí”; 故选B。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骐骥 擢用 锲而不舍 舸舰弥津 B. 谄媚 忤逆 俯仰默默 层峦耸翠 C. 修葺 跬步 趋之若骛 廊腰缦回 D. 懿范 靛青 鼎铛玉石 舞榭歌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本题: A项全对; B项全对; C项“趋之若骛”中“骛”应改为“鹜”; D项全对;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B. 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无可非议,这促使我们做好留住人才的体制改革,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 C. 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D. 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本题: A项,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此处语境,陈述对象是“大自然”,所以,此处成语使用不正确; B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语境是“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表明言行是合乎情理的,符合语境; C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语境是“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听不进去,所以导致“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的结果,符合语境; D项,一文不名:不占有一分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此处语境是“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该成语用来修饰马云,符合语境;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 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C. 日前,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 D. 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本题: A项,语序不当,“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语序不合理,“热情地”应移至“与他们”之前; B项,正确; C项,成分残缺,“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出”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去掉“在……的努力下”;另外“日前”表明“几天前的意思”,与“将”矛盾; D项,搭配不当,“扩大”前缺少主语,应在“消费品”后加“的市场份额”; 故选B。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而闻者彰 彰:表彰 彼与彼年相若也 若:如,似 B. 亦余心之所善兮 善:爱好,崇尚 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庶:希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主人 C. 乍暖还寒时候 乍:刚,初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旷:空缺 D. 君既若见录 录:收容,收留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比屋皆然 比:连,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本题: A项,“而闻者彰”译为“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彰:明显,显著。此处解释为“表彰”是错误的。 B项,“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译为“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宰:县令。此处解释为“主人”错误。 C项,没有错误。 D项,“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译为“愿你不要发脾气,就把秋天作为我们的婚期。”将:愿,请。此处解释为“将来”错误。 故选C。 6.下列各项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步余马于兰皋兮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雄州雾列 ⑧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A. ①④/③⑥/②⑤/⑦/⑧ B. ①⑥/②④/③/⑤⑧/⑦ C. ①⑥/②③/⑤/④⑧/⑦ D.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加点词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的类型。 本题: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观:动词活用作名词,景观。译文: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译文:对于他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经营:动词活用作名词,经营得来的珠宝玉石。译文:燕赵收藏的珍宝,韩魏经营的财富;⑤“步余马于兰皋兮步”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缓步、慢慢走。译文:使我的马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缓步慢行;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作动词,修筑屋舍。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⑦“雄州雾列”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译文: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⑧“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匿。译文: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由以上判断:①⑥名词作动词/②④动词作名词/③意动用法/⑤⑧使动用法/⑦名词作状语。 故选B。 7.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①蒲苇纫如丝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B. ①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①契阔谈䜩 ②君子生非异也 D.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的意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因此解答时需要从音、形方面来辨别。 本题: A项,①“蒲苇纫如丝”译为“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纫”通“韧”柔软;②“伏清白以死直兮”译为“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伏”通“服”,引申为保持; B项,①“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译为“为何见你的庭院挂满猪獾? ”“县”通“悬”,悬挂;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为“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知”通“智”,智慧; C项,①“契阔谈䜩”译为“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䜩”通“宴”, 宴饮,宴会;②“君子生非异也”译为“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通“性”,本性; D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D。 【点睛】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故武王,圣人也 此余之所得也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多于南亩之农夫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拘于时 D. 都督阎公之雅望 长余佩之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特殊句式的特点,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式特点。 本题: A项“是故武王,圣人也”译为“因此武王是圣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此余之所得也”译为“这是我的收获”,“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B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译为“他知道的道理本来就比我多”,介宾短语“乎吾”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先”,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闻道也固乎吾先”;“多于南亩之农夫”译为“比田里的农夫多”,介宾短语“于南亩之农夫”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多”,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南亩之农夫多”; 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为“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句读”作动词“不知”的宾语前置,“惑”作动词“不解”的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不拘于时” 译为“不被时代拘束”,“于”表被动,是被动句; D项“都督阎公之雅望”译为“有着美好声望的都督阎公”,“雅望”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都督阎公”,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雅望之都督阎公”;“长余佩之陆离”译为“拉紧我耀眼的佩带”,“陆离”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佩”,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长陆离之余佩”; 故选C。 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等终军之弱冠”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C. “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C项,“但前者是升官”错误,“自翰林出滁上”译为“从翰林学士被贬滁州”。所以,“出”也是贬官的意思。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瑰,字光远,濮阳人也。曾祖延,以瑰贵,赠左监门上将军。祖华,赠左散骑常侍。父仲元,赠刑部尚书。瑰少倜傥,负雄勇之志,遇世乱入军,事郓州朱王宣为都指挥使。梁太祖攻朱瑾于兖州,宣遣瑰与何怀宝、柳存等以兵万人救兖州,瑰趋待宾馆,欲绝梁饷道。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以六壬占之,得“斩关”,以为吉,乃选精兵夜疾驰百里,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瑰窜于棘冢之上,大呼曰:“我是郓州都将贺瑰,愿就擒,幸勿伤也!”太祖闻之,驰骑至冢前,遂擒之。并获何怀宝及将吏数十人,徇于兖壁之下,悉命戮之,唯留瑰一人。瑰感太祖不杀,誓以身自效。天复中,预平青州王师范,以功授曹州刺史兼先锋都指挥使,加检校司空。天佑二年,与杨师厚从太祖平荆、襄,授荆南两使留后,未几,征还,为行营左厢步军都指挥使。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贞明二年,庆州叛,为李继陟所据,瑰以本官充西面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诸军都虞侯,与张筠破泾、风之众三万,下宁、衍二州。三年秋,庆州平。十二月,瑰以功授滑州宣义军节度使,依前检校太傅,加同平章事,寻授北面行营招讨使。四年春,晋人取杨刘城据之。八月,瑰与许州节度使谢彦章领大军营于濮州之行台村,对垒数月。一日,晋王以轻骑挑战,瑰与彦章发伏兵奋击,晋王仅以身免。先是,瑰与彦章不协,是岁冬十二月,复为诸军都虞侯未珪所构,瑰乃伏甲士,杀彦章及濮州刺史孟审澄、别将侯温裕等于军,以谋叛闻。是月,瑰与晋人大战子胡柳陂,晋人败绩,临阵斩晋将周阳五。 申时,瑰军亦败。五年春正月,晋人城德胜。夹河为栅。四月,瑰率大军攻其南栅,以艨艟战舰其中流。晋人断我艨艟,济军以援南栅,瑰退,军于行台。寻以疾卒,时年六十二。诏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史》《旧五代史•梁史》,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雄勇之志 负:具有 B. 幸勿伤也 幸:幸亏 C. 徇于兖壁之下 徇:示众 D. 寻以疾卒 寻:不久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B. 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C. 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D. 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隋代始分六部尚书,唐代确定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 兖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之一,根据《尚书·禹贡》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C. 六壬,指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是古人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太乙、通甲合称为三式。 D. 天估,年号纪年法,多认为由汉武帝首创,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瑰气概雄勇,光耀门楣。先侍奉朱宜担任都指挥使,后侍奉梁私下发誓以身相报,多次参与战争并颇有建树,其曾祖父贺延因其而尊贵。 B. 贺瑰骁勇善战,深受器重。先后参与平定青州、荆州、庆州等战役,梁太祖授与他曹州刺史、行营左厢步军都指挥使、北面行营招讨使等职。 C. 贺瑰讨晋无果,功过参半。晋人攻占了杨刘城,贺瑰虽有败晋王轻骑、斩晋将周阳五之功,随即有败绩,未击退来犯之敌,被迫退守行台。 D. 贺瑰心胸狭隘,睚毗必报。其与谢彦章不和,受他人挑拨后就埋伏甲士,在军中杀害谢彦章以及孟审澄、侯温裕等人,诚报说他们谋反被诛。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 (2)申时,瑰军亦败。五年春正月,晋人城德胜,夹河为栅。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B 14. (1)梁太祖占领土地(或征战)到中都,获得(或俘获、捕获)投降的士兵,(降卒)说贺瑰等人的军队奔赴待宾馆了! (2)申时,贺瑰军队也败退。五年春天正月,晋军在德胜筑城,在黄河两岸建起营寨(或栅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了解实词所在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把选项中的词语代入句子,把该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 本题: B项,“幸勿伤也”译文:请不要伤害我。“幸”,希望、请;此处解释为“幸亏”是错误的;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标点或停顿)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本题: 画波浪线的句子“期先至待宾馆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译文:希望能先到宾馆来迎击贺瑰,但夜晚太黑,军队迷路,天亮时到达巨野的东边,与贺瑰等交战,贺瑰等大败。此句中,“以”是表修饰的连词,连接状语及中心词,故与前文不应断开,在“逆瑰”后断开,排除AB两项;“钜野东”作“至”的宾语,故在其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本题: D项,“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错误;根据文化常识“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来判断,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本题: B项,“梁太祖授与他北面行营招讨使等职”错误;结合原文“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贞明二年,庆州叛,为李继陟所据,瑰以本官充西面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诸军都虞侯……三年秋,庆州平。十二月,瑰以功授滑州宣义军节度使,依前检校太傅,加同平章事,寻授北面行营招讨使。”意思是“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贞明二年(916),庆州反叛,被李继陟占据,贺瑰以原官的身份兼任西面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各军都虞候……三年秋天,庆州平定十二月,贺瑰因功授与滑州宣义军节度使,封为检校太傅,加平章事,不久授任北面行营招讨使”可见,贞明三年,刘岩称帝,所以“北面行营招讨使”并非太祖所授;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来辅助推断。 本题: (1)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 翻译为:梁太祖占领土地(或征战)到中都,获得(或俘获、捕获)投降的士兵,(降卒)说贺瑰等人的军队奔赴待宾馆了!翻译时注意得分点:略,占领、攻略;至,到;得,捕获;卒,士兵;言,说;兵,军队;趋,奔赴;矣,了; (2)申时,瑰军亦败。五年春正月,晋人城德胜,夹河为栅。翻译为:申时,贺瑰军队也败退。五年春天正月,晋军在德胜筑城,在黄河两岸建起营寨(或栅栏)。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亦,也;败,败退;晋人城(于)德胜,省略句同时状语后置句,城,名词作动词,筑城;河,黄河;夹河,在河两岸;为,动词,建起。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贺瑰,字光远,濮阳人。曾祖贺延,因贺瑰而尊贵,追赠为左监门上将军。祖父贺华,追赠为左散骑常侍。父亲贺仲元,追赠为刑部尚书。贺瑰小时洒脱不羁,有英雄勇敢的气概,遇上乱世而从军。朱王宣任濮州刺史兼郓州马军步军都指挥使时侍奉他。太祖亲自征伐兖州、郓州。朱王宣派贺瑰与晋军将领何怀宝率领一万多士兵援助朱瑾,部队驻扎在待宾馆,切断了梁军的粮道。梁太祖征战到中都,遇到投降的士兵,说贺瓖等人的军队奔赴待宾馆了!用六壬占ト,得到“斩关”,认为吉祥,从中都领军连夜急驰一百多里,天亮时到达巨野的东边,与贺瑰等交战,贺瑰等人大败,贺瑰窜到长满荆棘的高坟上面,大叫道:“我是郓州都将贺瑰,愿降,请不要伤害我。”太祖听到后,奔马到高坟前,于是擒获了他。同时俘获了何怀宝以及将官几十人,在兖州城下示众,下令全部杀死,在究壁之下示众,只留贺瑰一人贺瑰感念太祖保全他性命的大恩,私下发誓以身相报。天复年间,贺瑰参与平定青州王师范的战役,因功授与他曹州刺史兼先锋都指挥使,加封检校司空。天佑二年,与杨师厚一起跟从太祖平定荆州、襄州,授与荆南两使留后,不久,召回,任行营左厢步军都指挥使。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贞明二年(916),庆州反叛,被李继陟占据,贺瑰以原官的身份兼任西面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各军都虞候,与张筠一起打败泾州、凤翔三万敌人,攻下宁、衍二州。三年秋天,庆州平定十二月,贺瑰因功授与滑州宣义军节度使,封为检校太傅,加平章事,不久授任北面行营招讨使。四年春天,晋人攻占了杨刘城。八月,贺瑰与许州节度使谢彦章率领大军在濮州的行台村扎营,与晋军对阵几个月。一天,晋王率轻骑挑战,贺瑰与谢彦章出动伏兵奋力攻击,晋王只身逃脱。此前,贺瑰与谢彦章不和,这年冬季十二月,又被诸军都虞候朱王圭挑拨,贺瑰于是埋伏甲士,在军中杀害谢彦章以及濮州刺史孟审澄、别将侯温裕等人,谎报说他们谋反被诛。同月,贺瑰与晋军在胡柳陂大战,晋军战败,临阵斩杀晋将周阳五。到傍晚,贺瑰军队又战败。五年春天正月,晋军在德胜筑城,在黄河两岸建起营寨。四月,贺瑰率领大军攻打晋军南岸营寨,用大船战舰阻扼中流,晋军切断连接的大船,增兵援救南岸营寨,贺瑰军队退到行台。接着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诏令追赠为侍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第一带透斜晖。游蛛酿蜜窃春归。 金屋①少无人风竹乱,衣篝②尽日水沉③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注释:①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这里指华丽的房屋。②衣篝:指蕉衣笼。③水沉: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第一句写暮春时节,春雨刚过,几点凋残的花朵沾湿在花枝上,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 B. 第二句写傍晚时分,夕阳透过一带疏篱把斜晖洒向大地,与第一句的图景结合,呈现出一幅凄美的画面。 C. 第三句写蜜蜂带着芳香与春天的气息归来,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愉悦之情。 D. 第四、五两句写华丽的屋宇,放眼望去空寂无人,微风起处,竹影摇曳,香气渐微,越发显现出了静悄与寂寞。 E. 末句以景语作结,包含无限深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女主人公寂寞困守、怀人相思的苦闷之情。 16. 这首词写景抒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E 16. ①动静结合。暮春、残红、黄昏、落照为静景,游蜂采蜜归为动景,动静结合使画面凄美生动。 ②渲染、烘托。春残日暮,斜晖静照空荡荡的华屋,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渲染出金屋的冷清与空寂,烘托出闺中女子独处其中的凄婉与寂寞。 ③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游蜂采花酿蜜充满生机活力的景象反衬出闺中女子的寂寞与惆怅。或以蜜蜂的满载而归反衬闺中女子空虚感。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春残、斜阳等衰残景象抒发了闺中女子的伤春怀人之情。 ⑤用典,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暗示出闺中女子在金屋里寂寞地困守、度日如年。 ⑥直抒胸臆,“一春须有忆人时”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春过花残蜂酿蜜,寂寞困守怀人时。(或闺中人自述整个春天只好在怀人的苦闷相思中度过) ⑦对写法(对面落笔主客移位),“一春须有忆人时”以闺中女子的口吻想象意中人一定也有想她的时候。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C项“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愉悦之情”错误;第三句“游蛛酿蜜窃春归”意思是:勤劳的蜜蜂在百花丛中穿来穿去,带着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满意地回到蜂窝。它有了收获,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这与少妇的正在期待构成心理上的对比,更增添了少妇春闺怀人的空虚感和寂寞感; E项“末句以景语作结”错误,此句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一春须有忆人时”。春天过去了,花也凋残了,游蜂也开始酿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也该是怀人的时候了。 故选CE。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本题: 诗中描写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静,如上阕的“残红”是未飞状态,“疏篱”“斜晖”都是静态;而“游蜂”“风竹”“水沉”等都是动态,以动衬静,动态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金屋无人”的静寂和少妇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同时,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暮春”、“残红”、“黄昏”、“落照”,对于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与闺房寂寞的少妇,是一种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内心难以言状的感触; “游蜂酿蜜窃春归”是一幅美好而充满丰收喜悦、甜蜜的诗句,然而少妇“忆人”却没有结果,内心却是苦涩而空虚的,两者形成对比,并以乐景衬哀情,以“游蜂酿蜜窃春归”的勤劳丰收衬托少妇思君而无着落的空虚寂寞之情;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中“金屋”,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的典故,这里借指华丽的房屋。“衣篝”,指薰衣的薰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黄昏时候,斜晖静静地照着这座华丽的房子,室内空荡荡地,除了这位少妇外,寂静无人,静得可怕。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乱,摇曳不定的样子。薰笼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残烟袅袅,缕缕余香。女主人公无精打采,懒得再去添香。竹影摇曳不定,也搅动着这位少妇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绪撩乱; 经过前面对室内室外环境的渲染、烘托,静态与动态的交互作用,这位终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由眼前的春暮花残、黄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怅空虚的情怀,已不难体会。结句“一春须有忆人时”是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这是一种“直抒胸臆”或是“对写法”,轻轻点明了“怀人”,如画龙点睛,使全篇皆活了,这是作者用笔妙处。 (三)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与“青梅竹马”意思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师说》中批评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对自身,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雁阵惊寒,______。(王勃《腾王阁序》) 【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择师而教之 (4). 则耻师焉 (5). 民生各有所乐兮 (6). 余独好修以为常 (7). 了却君王天下事 (8). 赢得生前身后名 (9). 响穷彭蠡之滨 (10). 声断衡阳之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宴”“晏”“焉”“赢”“蠡”“浦”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宇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骤雨中的阳光 莫树材 “大暑天,孩儿脸,说变就变。”这话一点不假,刚才还是万里晴空,骄阳似火,突然一片乌云飘过来,火辣辣的太阳往云里一躲,刹那间,“哗啦”一声,像烧红的铁锅被撤了盐,铜钱大的雨点密密实实,没头没脑地掷下来。街上先是飞起一片白茫茫的水粉,继而满街开满了杯口大的水花,最后变成了湍急的小溪,行人、车辆和楼房都给笼罩在雨幕中。 这就是我们南方夏天特有的“急风骤雨”——白撞雨。 我和几个学徒工下班途中,给白撞雨赶到骑楼底下来了,我们倚着栏杆,百无聊赖地望着雨幕中的街景出神。 突然,身旁的小张不住地用胳膊肘推我,我望了望他,他双眉一挑,下颌一扬,随后向脑后一甩。我回头一看,一个女兵站在我背后,她也给白撞雨赶到骑楼底下来了。她20岁上下,草绿色的无沿帽,草绿色的军上衣,黑色的短裙,雪白的袜子和半高跟鞋,肩上佩戴部队文工团的绶带。这时,她正扑闪着那双丹凤眼,用雪白的纸巾擦一本书上的水珠,然后甩了甩裙子,跺了跺脚,也站到栏杆边来了。刚站好位置,便打开刚擦干净封面的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我连忙回过头,趁势往同伴那边挪了挪。 “挤什么呀,机会难逢哩,往那边靠才对呀!”小张边说边把我往女兵那边挤,我连忙握紧栏杆,站稳马步。 “好在这场白撞雨,要不,师兄哪有这份艳福。”那边,小李边说边对我挤眉弄眼。 “人家可不比我们,连避雨的时间也在看书学习,惜时如金呢!”小陈说起风凉话来了。 “大概在看什么八卦杂志吧,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无聊!”小黄阴阳怪气地搭上腔。 这时,从街口那边走来一个打着黑伞的老人,雨点沿着伞沿成串成串地淌下来,把身后衣服打湿了,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依然高一脚低一脚地踏着水荡往前走。我和同伴的视线一下子都集中在他身上。老人60多岁了,穿着黑衣黑裤,肥大的裤脚给雨水打湿了,吧嗒吧嗒响。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把老人的雨伞吹得反转过去,成了一个大漏斗,老人忙去护伞,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淌水的大街上。我和同伴们大声哄笑,小黄大声说:“老家伙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么大年纪了还跟大雨斗,活该!” 旁边那个女兵被我们的哄笑声惊动了,她诧异地望了望我们,然后随着我们的视线向街中间望去。只见她“啊”了一声,把手上的书往我手里一塞,钻过栏杆冲进雨中,向老人跌倒的地方跑去。我看了看手上的书,原来是一本《电大语文》。只见女兵先把老人扶起来,然后回转身,拾起那把在水荡里打转的黑伞,接着扶着老人向我们走来。 我们连忙迎上去,帮着女兵把老人扶到骑楼底下。刚才还在笑话老人“活该”的小黄突然尖声叫起来:“爷爷,爷爷!怎么下雨天还跑出来追街!”小黄告诉我们,他爷爷老年痴呆,每天都要出来逛街,却经常迷路,他家人只好让他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家人的电话地址。我帮着小其把他爷爷的湿衣服脱下来,果然脖子上挂着一块铭牌。小黄把工作服脱下来,让爷爷穿上,然后对掘转身去的女兵说:“解放军同志,谢谢你教了我爷爷!” “不用谢,尊老敬老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白撞而来得急,去得也急,就像谁把空中的闸门一关,滴水不漏。太阳从云里跳跃而出,大街上又热闹起来,人们从店铺、商场、骑楼底走出来,一下于起大街塞得满满的。 我们正扶着老人向前走,小张拍拍我的肩,说:“师兄,还不快把书还给人家!”我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把《电大语文》还给女兵。女兵接过书,扯了扯绷紧的军装,迈开优美的长腿,矫健地走在大街上。 不久之后,我们几名学徒工先后考上电大,大家的专业虽然不同,却是用一个目标——追赶阳光!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6期,有删改) 18.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篇的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势之急、之迅猛,渲染了紧张压抑的氛围,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 B. 从小说中的“我”对女兵充满不善意的揣测以及对老人的无情哄笑,可以看出作者对“我”这个叙述者也是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的。 C. “太阳从云里跳跃而出”,既写出了白撞雨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此刻几个年轻人内心受女兵的温暖举动感染而充满阳光。 D. 小说运用了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塑造女兵的高大形象,写出以女兵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解放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E. “意外”出现的女兵,却意外地改变了“我们”几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她用自己的热情善良,燃起了“我们”积极进取的生命之火。 19. 请简要概括小黄在事件中的态度变化过程。 20. 以“骤雨中的阳光”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1. 女兵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文意对女兵的来历和去处都并无交代,这样处理有何艺术效果? 【答案】18. CE 19. ①对女兵态度,从一开始对在躲雨时仍不忘学习的女兵的揶揄(嘲讽)以及充满不善意的揣测,到对热心助人的女兵肃然起敬,充满敬佩和崇拜之情。②对“陌生人”的态度,从毫无同情心地讽刺调侃弱势的“陌生人”的幸灾乐祸,到发现“陌生人”是自己的爷爷后的紧张、担忧、关切。 20.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骤雨”作为小说的典型环境,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场景。②引发读者阅读兴趣。“骤雨中的阳光”,违反常理,引人好奇,构成悬念。③“阳光”象征女兵的善良品格。女兵不顾滂沱急雨,不在乎“我们”的嘲笑与挖苦,扶起了素不相识的、跌坐在雨中的老人,她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恰如骤雨中的一抹绚丽明媚、温暖和煦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内心。④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女兵的行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小说借此揭示了人性美;而几位年轻人“追赶阳光”,正是因为女兵的行为美激发了几位年轻人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生命追求,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21. ①从情节设置看,这是对素材的艺术剪裁,不盲目追求故事和过程的完整性,使内容更精粹、情节更紧凑。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看,这样更有利于集中笔墨塑造女兵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③从叙事角度看,这样符合第一人称叙事角度特点(或限知视角的特点)。“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角色之一,参与了事件过程,但对女兵的来历和去处都无从得知,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④从读者角度看,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增强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A项“渲染了紧张压抑的氛围”不恰当。结合文本“我们倚着栏杆,百无聊赖地望着雨幕中的街景出神。”从“倚着”“百无聊赖”可以看出此处并不是紧张压抑的氛围; B项“小说中的‘我’对女兵充满不善意的揣测以及对老人的无情哄笑”错误,结合文本“大概在看什么八卦杂志吧,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无聊”可以看出,对女兵充满不善意揣测的是小黄,而小说中的“我”对女兵并无不善意的揣测,只是充满好奇; D项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CE。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内容主旨、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心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小说中对事件及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 本题: 小黄对女兵的态度,结合文本语言描写“‘大概在看什么八卦杂志吧,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无聊!’小黄阴阳怪气地搭上腔”,表明了小黄先是嘲笑;而女兵却把书塞进“我”手里后,冲入了雨中救护老人。当女兵把老人扶入骑楼时,小黄却惊奇地发现,这个被女兵救来的老人竟是自己的已患老人痴呆的爷爷。这一刻,小黄心理有了变化,结合文本语言描写“他对掘转身去的女兵说:‘解放军同志,谢谢你教了我爷爷!’”这一态度表明了小黄从嘲笑女兵反转为致谢女兵和敬佩女兵。 小黄对老人的态度,结合文本“小黄大声说:‘老家伙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么大年纪了还跟大雨斗,活该!’”,表明小黄先是讽刺,再结合文本“突然尖声叫起来:‘爷爷,爷爷!怎么下雨天还跑出来逛街!’”,表明小黄由讽刺变成了担心、关切。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 本题: 标题“骤雨中的阳光”中,“阳光”是比喻那位助人为乐,积极上进的女兵;“阳光”让我们人生目标与追求也有所提升,也比喻能带给人光明指引的事物,而“骤雨”是故事的背景和环境;因“骤雨”中本没有“阳光”,可这篇小说却以此为题,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事主人公“我”和学徒工友小张、小李、小黄为躲一场南方夏天的“白撞雨”,挤进了一个骑楼,与一个拿着《电大语文》的“女兵”相遇。4个小青年对这个20岁左右的女兵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猜想和推测,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与情感活动。故事的高潮结局——“我”和另3位青年工友,不仅在这一刻对女兵的态度发生了突变和反转,而且还在这一生被女兵正能量的青春形象和善良美德的影响下,改变了各自的人生道路。这里的“阳光”就是女兵的精神,这种品格就像“阳光”,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 本题: 从文章情节结构来看,这篇微型小说只写了一个场面的故事,所有的事件发展、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都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骑楼空间里完成。女兵的来历和去处对文章的主题来说,属于细枝末节,不交代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反而让情节更加集中; 从人物形象和艺术效果来看,女兵作为“阳光”的象征,是本文塑造的重点,女兵的来历和去处,对于主题来说无足轻重,不交代可以增大了作品的审美信息和励志力量,同时这种留白也给小说营造了想象空间,有效地浓缩了小说的艺术篇幅,形成和显示了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此外,“我”是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和参与者,文章先是“急风骤雨”,然后又是“天晴后的阳光灿烂”,最后一句又是“追赶阳光”。“阳光”让我们人生目标与追求也有所提升,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但并没有讲女兵的来历和去处,这样符合小说的真实性。 四、语言文字运用(8分) 22.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②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③无论《论语》、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④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A. ⑤③④①②⑥ B. ③②①④⑤⑥ C. ③①②⑤④⑥ D. ⑤⑥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此题是排列句子顺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目,排列句子顺序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本题: 该段文字阐述作者对“阅读的心态和方式”的看法。①是对③的解释,说的是阅读心态,②⑤讲的是阅读方法,④讲读书对人的影响方式,⑥是阅读的结果,同时,“熏染”紧承④中的“浸染和熏陶”。 故选C。 23.下列句子中的面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得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水折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A. 五千里长江斩断,无数峰三峡锁住 B.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蜂 C. 斩断长江五千里,锁住三峡无数峰 D. 长江千里水斩断,三峡无数峰锁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本题: A项中“住”是仄声,不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 B项中“斩断”对“锁住”,“长江”对“三峡”,“千里水”对“无数峰”,最恰当; C项中“斩断”对“锁住”,“长江”对“三峡”,“五千里”和“无数峰”无法相对; D项中“住”是仄声,不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 故选B。 【点睛】对联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两句相对偶,对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特点。二是句式相同。它首先要同类相当。上下联对应的词,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其次,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应,要做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做到了句式上的相同,对联形式上就有一种匀称和整齐的美。三是平仄和谐。对联讲究声律节奏,具有音乐美。平仄和谐要求上下联相应处的词平仄相对。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除平仄要求外,每句最末一个字即句脚的平仄也要协调,通常采用“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乎仄仄平平……”这种方式反复进行。四是语意相关。要求上下联在内容上密切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种对偶形式的对联,意脉少须是相通的,这样的两句才不是生拉硬扯杂凑在一起的,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24.下面是一封信的正文部分,请找出四处不得体的地方加以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的活动,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望先生先睹为快。 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 【答案】 (1). ①“教书”改为“从教”; (2). 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3).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 (4). 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此类题目,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此题要熟记谦敬辞,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本题: ①“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 ②“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③“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奉送”或“奉上”; ④“先睹为快”意思是以能先看到为快乐,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会选择融入大海,永不干涸。”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宁愿成为绿叶上一颗晶莹的露珠,在太阳光中闪亮地升腾。”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明确;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范文: 方圆之间,取舍有道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亦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方,性刚,坚贞;圆,性柔,圆滑。一味方则失其权,一味圆则失其经。然则方圆之间怎样取舍呢?曰:内方而外圆,内刚而外柔。内方才能坚守大义不失其经,外圆才能不拘小节不失其权。 武王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这两兄弟的气节,连孔圣人都赞赏有加,而我却以为这两位老祖宗死得糊涂。当此之时,纣王无道,天下民不聊生。武王亲率虎贲三千,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有识之士当极力辅佐周室以成就大业。然而这两位老祖宗却为了一己之清名、一家之私利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饿死在首阳山,岂不是因小而失大,真真是内无方来外无圆啊。如果他们能明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结局大概另有一番说道吧。由此看来,我更取箕子之明智了。 司马迁身受宫刑,忍受被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巨大羞辱,拖着刑余之残躯,混迹于阉人之流。难道是他贪生畏死而苟且偷生吗?不,是他知道: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他以为:为了一己清名而死,与蝼蚁无异。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为之呕心沥血的《史记》还未完成,他一定要忍辱负重而完成这一光照千秋的宏伟事业,以为后世治国理政者鉴。方圆之间怎样取舍?这应该算是最经典的答案了吧。内方而外圆,内有方然后才可以做到外能圆。 内方而外圆,就是要知道取大义而舍小节,说到底就是要有权衡大小轻重的人生智慧,更要有明辨大小轻重的人生智慧。 有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创业之初,两人兢兢业业于业务发展,公司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眼看公司发展前景有望,两人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从而互相猜疑,相互掣肘。公司的未来只能是不了了之了。如果两人能从公司发展的大算盘着想,放弃一己的小算盘,大概结果应该是皆大欢喜了吧。 至于那些为了贪图自己一毛的私利而置国家九牛的大利于不顾,最终走向不归路者,他们的方圆、取舍、大小、轻重,不都是南辕北辙吗? 这正是:方圆之间,取舍有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 审题: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多样的,其中有这样一种材料,其显著特点就是比喻性和象征性。这样的作文材料,如何审题与立意呢?一是对所给的材料求同比异。二是抓住材料的比喻与象征,提炼材料主旨。由喻体探究出本体来,一般就是话题、中心。 作文时,要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一滴水,我会选择融入大海,最终结果是“水不干涸”,它的选择取得了团体的胜利,这是合作共生的结果;而另一滴水,选择成为绿叶上一颗露珠,最终在太阳光中升腾,这是放飞自我的选择,是奉献,也是活出自我的体现。作文时,可以结合这两人的观点并展开联想进行作文。 参考立意: 1.活出自我; 2.学会选择; 3.合作才能共赢; 4.理性认识自己; 素材: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融进集体才最有力量。宇宙万物生灵,都离不开自己的集体:绿树的集体是森林,水滴的集体是大海,那么我们学生的集体是什么呢?是班级,是学校,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集体就如一个大火炉,如果要想它经久不熄,熊熊燃烧,每个人都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以班级的光荣为光荣,以班级的耻辱为耻辱,时时处处为班级利益着想,积极为班级争得荣誉。 2.一个人就是一根火柴,只有燃烧在篝火中,才能照亮整个旷野,一个人是一滴水,只有融入到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砌在坚硬的城墙上,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3.俗话说:“遗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竞争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没有竞争的社会缺少前进力量。但,为了竞争,我们就是否可以玩尽手段,尔虞我诈呢?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达到游戏成功的顶点,就要学会“取长补短”,合作==双赢,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4.一位勤劳的老果农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果树新品种,终获得了成功。令人不解的是,他不是把种子收得严严实实,而是把自己的成果挨家挨户地送给邻居。在他的引导下,全村的果园里种的都是他的优良品种。有人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保留自己的竞争力,他回答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果树。你想,如果邻居用的仍然是旧品种,那我的果树也会被传播的花粉污染。”他的话让人恍然大悟,这种做法既保存了老农自己的果树品质的纯洁,又使邻居获得新的品种,与他人合作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双赢智慧吗? 5.或许你不能拥有大海的壮阔,但你可以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或许你不能发出太阳般耀眼的光辉,但你可以是一弯皎洁的明月;或许你没有大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是一棵坚强的莠草。不必去羡慕别人,你亦可以像莠草一样努力去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当威廉斯勒通过踏踏实实的奋斗,最后创建了全英国乃至世界着名的医学院时,你是否为他的伟大成就拍手叫好?当许家印靠着一床满是补丁的被子和一筐发霉长毛的地瓜饼,在寒冬苦读五个月终于考入理想的大学时,你是否被他的毅力所折服?当主播刘墉毅然放弃在台湾的盛誉,选择留美深造最终成为当代着名作家时,你是否为他的果敢所折服?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歌,那么他们是真正的歌者。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领域活得风生水起,他们活出了自我,拥有了一个精彩人生! 6.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就要坚定信念,即使生而卑微,也不听从命运的安排。从一个“阿甘”般的义气少年,到一个“铁嘴”的英语老师;从大洋彼岸意外“触网”,到创办阿里巴巴;从50元艰难起步,到打造一个震撼世界的互联网王国,马云曾和我们一样,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大帅气的外形,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聪慧睿智的头脑,紧靠着“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靠着胸中的一腔热血,演绎了一段犹如好莱坞大片般荡气回肠的传奇人生! 一泓清泉,也可以让大海翻滚;一轮明月,也可以让夜色清凉;一颗莠草,足以让春意盎然。纵使你有美丽的过往,繁华的人生经历,终究敌不过岁月,挽不住那刹那芳华。所以,莫贪恋尘世繁华,走过人间四月天,去奔赴一场美丽的韶华春光,努力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吧! 7.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做雨后空中凝结成的一颗小水滴,和我的伙伴们聚集在一起,反射出太阳的光芒,映射出如万花灿烂般绚丽的七色彩虹。当一个 孩子兴高采烈的说:“彩虹多美丽时,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彩虹是我们的杰作。虽然我们也明白孩子并不知道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但我们这一个个小水 滴却造出了彩虹婀娜的身影。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成为那美丽缤纷的云彩里的一颗小水珠,降落在干旱的土地上,滋润一下土地的皮肤,使他孕育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而农民们红润的脸庞上那朴实的笑容,则是我们最好的酬劳。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做大江大河中的沧海一粟,美丽壮观的壶口瀑布,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那都是我们用身躯筑成的,用生命建造出的。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运用“牛奶”“矿泉水”“酒瓶”等例子引出观点: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 第二部分:引申到“人生亦如此”,并举人物事例如“伯夷、叔齐”“司马迁”“两个朋友”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扣题“方圆之间,取舍有道”。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