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0届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市2020届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荆州市2020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查(Ⅰ)语文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学者认为,改苹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经历了从学徒心态到色我反省的转变过程,包括对“西马”的学习、对外国哲学的学习、对阐释学的学习等。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处在从“拿来主义”到“消化吸收”的转化过程之中,这也是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但随着“学徒补课”阶段不断深化推进,我们应逐步培养主体自觉的批判意识,适时提炼出其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中国学术话语的影响力。‎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了哲学关注现实的讨论热潮,比如关于东方社会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以一种迁回的形式回应、呼应、反映时代问题。最近这些年党中央已走在理论界前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九个方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这是高屋建瓴的,也是对理论界提出的“命題作文”。中国哲学既要深入阐释和论证这些“命题作文”,又要关注现实,主动契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题,不断拓展哲学研究视嫩域,瞄准社会发展涌现出的新课题展开前沿研究,努力贡献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髙品质的理论成果。‎ 哲学特別注重主体性的问题,但按照传统哲学范式,“照着讲”所能发挥的主体性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以哲学的方式介入其他学科,从其他学科中发掘新的哲学素材,吸取新的哲学智慧,进而拓展“接着讲”的理论空间。如果只会用哲学的话语,只喜欢以哲学的方式阐释哲学,我们的哲学话语必定是空洞无物的,不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和共鸣。如果只局限于哲学领域搞哲学,就很容易被其他学科边缘化,哲学精神也很难在其他学科领域得到彰显。我们应鼓励以哲学的方式介入文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介入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动物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促进这些学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处,进而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 - 28 -‎ 增强中国的哲学自觉,必须科学把握哲学的规律、本质和社会功能,不能仅停留在文本阐释层面的“照着讲”,还应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境遇“接着讲”,在“照着讲”与“接着讲”之间应该始终贯穿“中国逻辑”。这个“中国逻辑”既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也是指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品格。“中国逻辑”是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应坚持以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导向,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世界和平发展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载体。哲学界应在紧扣“中国逻辑”方面多下功夫,将自身的哲学旨趣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为増强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贡献更多力量,‎ ‎(摘自郝立新《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与哲学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学徒补课”阶段不断深化推进,中国哲学提炼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B. 20世纪80年代,我国哲学已经开始以一种迂回的形式回应、呼应、反映时代问题。‎ C. 如果只局限于哲学领域搞哲学,哲学精神就不能在其它学科领域得到彰显。‎ D. “中国逻辑”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从关注社会现实、介入其它学科的方式、把握“中国逻辑”等方面论证增强新时代中国哲学自觉的途径和方法。‎ B.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章运用层进式结构论证如何实现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 C. 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国哲学需要关注现实,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文章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论述在“照着讲”与“接着讲”之间应该始终贯穿“中国逻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研究实现了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 B. 哲学要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和共鸣,就不能只以哲学的话语和方式阐释哲学。‎ C. 新时代,应鼓励哲学介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 D. 新时代中国哲学应将自身的哲学旨趣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范围扩大,“中国哲学提炼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错误,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应逐步培养主体自觉的批判意识,适时提炼……”,“适时提炼”不等于“提炼”,该项错误。‎ B项, 正确。 ‎ C项,说法绝对,“哲学精神就不能在其它学科领域得到彰显”原文的表述是“也很难在其他学科领域得到彰显”,“很难彰显”不同于“不能彰显”,该项错误。‎ D项,以偏概全,“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错误,第四段的表述是“这个‘中国逻辑’既是指与中国实践,中国理论、中国价值直接统一的研究范式和立场观点,也是指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品格”“中国逻辑”含两个方面内容,而选项中只是一方面,该项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B项,文章第一段写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段写哲学关注现实的讨论热潮,第三段写哲学特別注重主体性的问题,第四段写增强中国哲学自觉的方法。这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的哲学自觉与哲学自信进行阐述,属于并列式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张冠李戴、时态错误,“有学者认为”“我国哲学研究实现了……转变”说法错误,依据第一段“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处在……这也是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可知,“我国哲学研究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变的过程”应是作者的观点,而且是“我们现在依然处在……”,不是“实现了……的转变”。‎ 故选A。‎ - 28 -‎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是指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数据存储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信息透明,难以篡改。何为去中心化,这个跟比特币类似,意思就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而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是指一种可以在网络成员之间复制、同步和共享的数据库。‎ 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让食品链上的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能随时获取到食品来源与食品的状态信息,非常方便追踪到受污染的食品,有效阻止食品安全问题的蔓延。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便能很轻易的看到自己食用的食品产自哪里,生产多长时间,施过什么肥料等等。‎ - 28 -‎ 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生态逐渐得到改善与丰富。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国家政策扶持,得到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区块链技术能实现逐步稳定进步。就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来看,前景广阔,确实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但国内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一定要做到技术自主可控,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天然具备公开透明的属性,在虚拟机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输入前提下,很多的政府管理以及监管工作,变得异常高效,也显示出独特的制衡威力,如果将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用作治国利器,毫无疑问会极大地规避地方政府的数据造假形成的假政绩现象,也让暗箱操作带来的权利寻租腐败的机会大量减小。‎ 以我国政府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扶贫攻坚战为例。政府机构在扶贫攻坚上,如果依托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辅之以链下的问责机制,时机成熟,甚至可以编撰和设置监管职能合约来代替问责执行,将会迅速降低反复和多级考核频次,减少监管成本和人员成本,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率和真实性。‎ 区块链技术带给经济部门的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带给政府机构的是全新的治理模式,带给社会的是全新的治理架构,无论如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难以回避,无论我们身处哪种工作岗位,都必然会面临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浪财经网)‎ 材料三 ‎2017~202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中国报告网)‎ 材料四 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面对区块链这一新事物,需要观察跟踪其发展,建立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自律,依法治网、有序发展。确保区块链技术造福全社会,前提就是要管好用好区块链。‎ - 28 -‎ 区块链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尽管“自治”“自律”理念是区块链的显著特征,但其技术发展处于早期阶段,应用现状仍不成熟,安全性面临挑战。为了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实现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政府监管是必要的,否则就可能乱象丛生、走上歧路。‎ 加强对区块链的治理和规范,不仅有利于区块链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管好区块链是一个新课题,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要坚信区块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法理上都是能够监管的。区块链本质上是一套治理架构,其核心是基于多种技术组合而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实现监管的便利化和低成本。政府部门不仅要成为区块链政策的制定者,也要成为区块链的积极应用者、场景管理者。‎ 区块链发展目前还在初期阶段,政府监管需要包容、审慎,注重效果,措施得当,允许探索、允许试错,为新生事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明确底线思维,出台负面清单,稳步推动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在资本运作、投资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增加其风险承担、产业扶持、资源聚集能力,同时充分研究利用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市场、政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扶持优秀企业出海,引入海外优质项目,努力寻求合作共赢。‎ ‎(摘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区块链”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人们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购买商品的各个环节是否安全达标,从而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 B. 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可以改变未来很多应用场景的一个先进技术,前景广阔,能创造出极大的价值。‎ C.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具有公开透明的属性,很多政府管理以及监管工作,将变得异常高效,也显示出独特的制衡威力。‎ D. 区块链技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无论我们身处哪种工作岗位,都必然会面临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将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用作治国利器,就能极大地规避地方政府假政绩现象,也会大量减少暗箱操作带来的权利寻租腐败机会。‎ B. 依托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辅之以链下的问责机制,有望提高扶贫攻坚战的效率和真实性。‎ C. 从材料三可知,从统计和预测的情况看,从2019年开始,中国区块链市场将快速增长。‎ D. 区块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快区块链技术发展。但目前技术还处于初步阶段,安全性面临挑战,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 - 28 -‎ ‎6. 如何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 ‎6. ①加强监管.建立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自律,依法治网、有序发展。②包容审慎。注重效果,措施得当,允许探索、允许试错。③稳步试点。明确底线思维,出台负面清单,稳步推动试点项目。④正面引导。实现创新突破,增加其风险承担、产业扶持、资源聚集能力。⑤内扶外引。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扶持优秀企业出海,引入海外优质项目,寻求合作共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说法绝对,“很多政府管理以及监管工作,将变得异常高效,也显示出独特的制衡威力”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天然具备公开透明的属性,在虚拟机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输入前提下,很多的政府管理以及监管工作,变得异常高效,也显示出独特的制衡威力”,选项缺少“在虚拟机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输入”这一前提。‎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范围扩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快区块链技术发展”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二段“区块链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可知,积极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不是“世界各国”,而是“全球主要国家”。‎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 28 -‎ 材料四第一自然段写“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观察跟踪其发展,建立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自律,依法治网、有序发展”,由此可概括为:加强监管.建立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自律,依法治网、有序发展;材料四第四段写“政府监管需要包容、审慎,注重效果,措施得当,允许探索、允许试错,为新生事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由此可概括为:包容审慎。注重效果,措施得当,允许探索、允许试错;写“一方面,明确底线思维,出台负面清单,稳步推动试点项目”由此可概括为:稳步试点。明确底线思维,出台负面清单,稳步推动试点项目;写“另一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在资本运作、投资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增加其风险承担、产业扶持、资源聚集能力,同时充分研究利用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市场、政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扶持优秀企业出海,引入海外优质项目,努力寻求合作共赢”由此可概括为:内扶外引。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扶持优秀企业出海,引入海外优质项目,寻求合作共赢。‎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河谭 ‎“谢总,您喝多了。要不要先把事情解决了再开会?”‎ ‎“喝多了,”我打了一个酒嗝,“有些事你拼了老命也解决不了。招呼大伙儿,先开会。”‎ 会得继续开,项目也得继续做。他们不必知道《大河谭》遇到了多大的麻烦。我对着运河做了十几个扩胸运动,感觉喝酒前的那个自己又一寸寸地回来了。好,开会。‎ 我跟八个年轻人说,抱歉,中午喝了点酒,实在是因为有好消息,又来了个财神,一笔可观的新投资到了。‎ 只有我自己知道,财神没有来,已有的一笔投资却断掉了。就在上午。包视台的朋友在电话里知会我:“项目不做了,领导没信心。”‎ - 28 -‎ ‎《大河谭》是我跟台里合作的项目。那天我们又聚一块儿,扯到了叶落归根。我说我爸最近没事就想回老家上坟。问题是,老爷子跑不动了,要去就得我去。更要命的,他老人家年轻时离开故乡,很少回去,我祖父祖母过世时,碰巧都在北京,就近全葬了这里。父亲的祖父祖母和曾祖父曾祖母埋在故乡的哪一块坟地里,他完全记不清。他只模模糊糊记得,上坟,要坐摆渡船从河北岸到南岸。祖宗就埋在运河边上。运河流经我老家那一段,少说几十公里,我到哪里找。领导说:‎ ‎“你老家的运河?哪个运河?”‎ ‎“当然是京杭大运河。”‎ ‎“这事你得干,”领导一拍大腿,咣一声,我真听出了银钱落地的声音。“大运河正申遗,上头要求台里配套上档节目。你来做。”‎ ‎“怎么做?”‎ ‎“我要知道怎么做还用得着跟你说?”‎ 也是。领导的工作就是下命令,怎么干是下属的事。“这个,可观?”我把右手拇指和食指狠狠地捻了捻。‎ 不必遮遮掩掩,他们都知道,我缺钱。离了,为了每月高额的抚养费,我得赚钱。‎ 领导说:“上头的任务,还能亏待你?”‎ 我也把大腿拍出了金银落地的响动,“成交。”‎ 其实我对大运河没什么研究。现在不一样,折腾来折腾去,我差不多也成了半个运河专家。开始我只想从这个项目里套点钱。但行程过半时,我突然对这个项目有了感情,不由人。这当然跟父亲整天在我耳边唠叨有关,他整天说他那十九岁就离开的故乡,运河穿城而过。他老人家老是梦见小时候的运河:水是如何的清,两岸人家都在河水里洵米洗菜;撑竹排的人如何勇猛,大雨时涨水,他们舞动船篙跟漩涡搏斗;他还梦见上学路上,那个每天清早都在水门桥上练习周信芳唱腔的白衣女人,这些年她一点都没变老。据说,人对死亡有预感,临近生命尽头总会做童年的梦。母亲认为,这怨我,因为我整天把运河挂嘴上,老头子才动了凡心。‎ 如果有人成天在你耳边唠叨一件事,那事哪怕再乏味,长此以往你也会莫名其妙地生出感情。父亲张嘴闭嘴大运河,慢慢地还真就把我说成“大运河的孙子”了,他自认是“大运河的儿子”。反正大运河成了我们爷儿俩的祖宗。‎ 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确越来越了解大运河了。因为了解越来越多,开始有点理解了。我不从道理上去理解,而是从故事、细节,从血肉丰沛的运河边的日常生活去理解它。我们采访过一位运河专家,老先生不说大道理,就讲他七十九年来如何与运河纠缠在一起,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他自己的、朋友的,全媒体展示,那四十五分钟就像他与运河共同的自传。片尾是老先生缓慢独行在运河边的视频,拍摄时阴天,快收工时突然云开日出,西半天霞光万丈,他漫长的细瘦影子平地生长,瞬间就横贯了半个运河。‎ - 28 -‎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了敬业、忠贞和相依为命,让我想起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想起了命运、光芒和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样的故事我们搜集了很多。跑船的,打渔的,在运河边开了几十年店铺的,修了几十年船只的……‎ 慢慢,我开始上心了。这个行当需要上心,但这个行当又害怕上心。上心意味着可能做出好片子,更意味着必须加大投入,慢工出细活儿。我决定把《大河谭》弄成个精品。前期的投资早用光了,我把手头能挪用的钱全塞进去了。正满脑门激情,等着接下来的资金,电视台的哥儿们一瓢冷水浇下来:‎ ‎“兄弟,领导没信心。觉得大运河申遗成功可能性基本为零:一是大运河济宁以南还在运行,跟遗产扯不上关系;二是他们出差看了德州和沧州一线的运河,都成臭水沟了,有的地方连河床都找不到,消失的东西,‘遗’在哪里!所以,不成立。”‎ 中午,挂了电话,我抡起手机转了一个大回环,还是塞进裤兜里。真想把它摔到领导脸上。我进书房坐下来,把一张A4打印纸折成四半撕开。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上“继续”和“终止”,团成阄,放进毛竹做的空笔筒里。我又找来两张纸,又写了两个“继续”,窝成一团投进笔筒。我揺啊摇,晃啊晃,倒扣在桌面上,闭上眼在纸团中捏起一个,打开……‎ 然后从书橱里找出存了十年的那瓶茅台,拎到饭桌上。那顿饭吃完了也到了下午,我摇揺晃晃来到工作室。‎ 八个年轻人,八张蓬勃向上的年轻的脸。我说:“现在新的资金即将注入,对《大河谭》接下来的编辑策划,有没有信心?”‎ ‎“有——”‎ 他们把声音拉得跟一千七百九十七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一样长。他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人到四十,我经常觉得力量并非来自深思熟虑,而是源于激情。激情没了,想得再明白都白搭。手托腮帮一不小心就会耗掉一辈子。‎ ‎“你们有,《大河谭》就有。”‎ ‎(节选自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有删改)‎ 链接:徐则臣,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2019年8月,《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因为要写《北上》,这几年徐则臣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断断续续走了一遍。这一路旷日持久的田野调查改变了他对运河的很多想法。他认为,亲身经历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受,这对写作非常有用,或许最后不一定用在小说中,但去过现场后再写,会觉得内心特别笃定。‎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8 -‎ A. 电视台领导主动提出做大运河项目,后又反悔终止合作,说明台领导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人,做事随心、不专一。‎ B. 父亲晚年常常怀念家乡,经常梦到童年的情景,说明父亲对死亡已有预感,觉得自己临近生命尽头。‎ C. “我”把《大河谭》项目是否继续寄托在抓阄上,是因为“我”内心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继续。‎ D. “我”对工作室年轻人隐瞒项目资金链断裂的实情,是为了不要他们担心,能够专心工作。‎ ‎8. “我”对《大河谭》这个项目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有人说“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对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进行纯文学创作的青年作者更是如此”,徐则臣也曾谈到“写作就如长跑,别想着立竿见影,咬咬牙跺跺脚就功成名就”。请就此谈谈你对“文学写作”的看法。‎ ‎【答案】7. D 8. 变化:①刚开始不上心,单纯只是为了赚钱;②中途渐渐被吸引,开始上心,精心筹备;③遭遇资金断裂,仍下定决心坚持。原因:①父亲和"我"骨子里流淌着大运河血液,是大运河的"子孙"; ②"我"被大运河沿途的人物故事吸引,被他们的精神感动、震撼;③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连接南北商贸的交通要道,它还是一条连接血脉亲情,连接历史之根、文化之根的精神之河。 ‎ ‎9. ①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得耐得住寂寞,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②写作就像长跑,很苦很累,要坚持不放弃,别想着立竿见影;③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写作;④文学来源于生活,要在广阔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⑤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要学会处理生活和创作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台领导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人,做事随心、不专一”错,依据原文“兄弟,领导没信心。觉得大运河申遗成功可能性基本为零”可知,领导放弃的原因是出于大运河难以成功申遗,不能说明领导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人,做事随心、不专一的人。该项错误。‎ - 28 -‎ B项,“说明父亲对死亡已有预感,觉得自己临近生命尽头”错,依据原文“母亲认为,这怨我,因为我整天把运河挂嘴上,老头子才动了凡心”可知,父亲晚年常常怀念家乡,经常梦到童年的情景,主要是我在父亲身边常常唠叨大运河。该项错误。‎ C项,“因为作者内心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继续”错,“我的确越来越了解大运河了。因为了解越来越多,开始有点理解了”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了敬业、忠贞和相依为命,让我想起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想起了命运、光芒和不废江河万古流”等内容在极力写自己对大运河的感情,所以此时作者内心虽有犹疑,但其实是很想坚持做这个项目。该项错误。‎ ‎ D项,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小说内容情感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内容、筛选范围,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总结“我”对《大河谭》这个项目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还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而“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则确定了筛选的范围是全文。‎ 先分析变化:从“不必遮遮掩掩,他们都知道,我缺钱。离了,为了每月高额的抚养费,我得赚钱”“开始我只想从这个项目里套点钱”等内容中不难总结出:刚开始不上心,单纯只是为了赚钱;从“现在不一样,折腾来折腾去,我差不多也成了半个运河专家……我突然对这个项目有了感情”“我的确越来越了解大运河了。因为了解越来越多,开始有点理解了”“慢慢,我开始上心了……我决定把《大河谭》弄成个精品”等内容中可总结出:中途渐渐被吸引,开始上心,精心筹备;从“那顿饭吃完了也到了下午,我摇揺晃晃来到工作室”“他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等内容中可总结出:遭遇资金断裂,仍下定决心坚持。‎ 再分析变化的原因:依据“父亲张嘴闭嘴大运河,慢慢地还真就把我说成“大运河的孙子”了,他自认是“大运河的儿子”。反正大运河成了我们爷儿俩的祖宗”可总结出:父亲和“我”骨子里流淌着大运河的血液,是大运河的“子孙”;依据“我不从道理上去理解,而是从故事、细节,从血肉丰沛的运河边的日常生活去理解它”“这个镜头让我想起了敬业、忠贞和相依为命,让我想起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想起了命运、光芒和不废江河万古流”等内容可总结出:“我”被大运河沿途的人物故事吸引,被他们的精神感动、震撼;作者写父亲对运河、对故乡的种种温暖的回忆,写运河给“我”的关于“敬业、忠贞和相依为命”“命运、光芒和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启示,要表达的其实是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连接南北商贸的交通要道,它还是一条连接血脉亲情,连接历史之根、文化之根的精神之河。‎ - 28 -‎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观点的能力,实际侧重在小说启示下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抓住语句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 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是“孤独”“快节奏时代”“坚守”,强调在快节奏的时代北京下,作者要不受外界干扰,坚守本心,要能耐得住寂寞。这如小说中,“我”不会因申遗的希望渺茫,不会因为得不到领导的支持而放弃《大河谭》的创作,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会坚持把它做成精品。‎ 第二句话的关键词“长跑”“立竿见影”“咬咬牙跺跺脚”“功成名就”,其中把写作比喻成“长跑”不能“立竿见影”就说明写作是辛苦的,需要坚持的,不是短期内就能成功的。文中的“我”创作大河谭深入实地考察采访,和八个年轻人认真编辑策划,“慢工出细活”;“咬咬牙跺跺脚”在这里表示“轻而易举”,“功成名就”指作品得到认可,因写作而获名获利,由此说明写作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小说链接中写道徐则臣因为要写《北上》,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断断续续走了一遍,认为亲身经历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受,这对写作非常有用。说明文学来源于生活,写作要在广阔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此外,如果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合情合理也是可以的。‎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己亥,袁真以梁国内史沛郡朱宪及弟汝南内史斌阴通大司马桓温,杀之。‎ 前秦王猛遗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书曰:“国家今已塞成皋之险,杜盟津之路,大驾虎旅百万,自轵关取邺都,金墉穷戍,外无救援,城下之师,将军所监,岂三百弊卒所能支也!”筑惧,以洛阳降;猛陈师受之。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 王猛之发长安也,请慕容令参其军事,以为乡导。将行,造慕容垂饮酒,从容谓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垂脱佩刀赠之,猛至洛阳,赂垂所亲金熙,使诈为垂使者,谓令曰:“吾父子来此,以逃死也。今王猛疾人如雠,谗毁日深;秦王虽外相厚善,其心难知。丈夫逃死而卒不免,将为天下笑。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吾今还东,故遣告汝;吾已行矣,便可速发。”令疑之,踌躇终日,又不可审覆。乃将旧骑,诈为出猎,遂奔乐安王臧于石门。猛表令叛状,垂惧而出走,及蓝田,为追骑所获。秦王坚引见东堂,劳之曰:“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将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为过惧而狼狈如是乎!”待之如旧。燕人以令叛而复还,其父为秦所厚,疑令为反间,徙之沙城,在龙都东北六百里。‎ 臣光曰: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难信,独不念燕尚未灭,垂以材高功盛,无罪见疑,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猛何汲汲于杀垂,乃为市井鬻卖之行,有如嫉其宠而谗之者,岂雅徳君子所宜为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B. 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C. 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D. 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检核问事之意;“史”有“御史”之意。‎ B. 在文中,己亥是古代一种“干支”纪日的方法,“己”为地支,“亥”为天干。‎ C. 卿,古代君王对大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 28 -‎ D. “臣光曰”,即“臣司马光说”。“臣”是司马光的自称,“曰"同司马迁的“太史公曰"、蒲松龄的“异史氏曰”一样,有论、议论、评论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秦王猛给前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去信陈述利害,促使慕容筑献城投降。‎ B. 慕容垂与慕容令是父子关系,慕容令叛逃后,慕容垂因为害怕株连也出逃了。‎ C. 前秦王苻坚发现慕容垂出逃,派骑兵在蓝田将其擒获,但后来却能厚待慕容垂。‎ D. 司马光认为,能够把敌国投奔过来的贤能作为己用,这是进攻取胜的良好凭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 ‎⑵无罪见疑,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 ‎【答案】10. D 11. B 12. C ‎ ‎13. (1)(前)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驻守新乐城,他在石门攻破了前秦的军队,抓获了前秦将领杨猛。‎ ‎(2)无罪而被怀疑,这是帮助燕国施行无道而向投奔者关闭门户,这怎么能行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本题非常简单,依靠句式便可轻松断句,“礼之以……,亲之以……,宠之以……,信之以……”句式整齐,所以在“亲”前断句,在“宠”前断句,在“信”前断句,在“心”后断句。‎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B项,“‘已’为地支,‘亥’为天干”错误,正确解释为:“已”为天干,“亥”为地支。‎ 故选B。‎ - 28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前秦王苻坚发现慕容垂出逃,派骑兵在蓝田将其擒获”错误,依据原文“前秦王苻坚发现慕容垂出逃,派骑兵在蓝田将其擒获”可知慕容垂出逃是王猛上表陈述给前秦王苻坚的,并不是苻坚自己发现的;另外文中也没有明确说是苻坚派骑兵将其擒获。‎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城”:名词作动词, 驻守;“破”:使动用法,攻破;“执”:动词,拘捕、捉拿、抓获。 ‎ ‎(2)“见”,表被动;“是”:代词,这;“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判断句;“如何……哉”:怎么能……呢,表反问。‎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春季,正月,己亥(二十四日),袁真因为梁国内史沛郡人朱宪以及弟弟汝南内史朱斌暗通大司马桓温,把他们杀掉。‎ 前秦王猛给前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去信,说:“秦国如今已占据了成皋的险关,切断了盟津的通道,秦王劲旅百万,从轵关攻取邺都,金墉城困厄戍守,外无救援,城下的军队,将军您也看到了,岂是你三百疲惫兵卒所能应付的!”慕容筑十分害怕,将洛阳献出投降了前秦,王猛带领着部队列阵接受慕容筑投降。前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驻守新乐城,他在石门攻破了前秦的军队,抓获了前秦将领杨猛。‎ - 28 -‎ 王猛发兵长安的时候,请慕容令参与军事行动,让他们作为向导。将要出发。时,慕容令到慕容垂那里喝酒,不慌不忙地对慕容垂说:“值此远别之时,赠送我点什么东西呢?以使我见物思人。”慕容垂解下佩刀赠送给了他。王猛抵达洛阳以后,贿赂慕容垂的亲信金熙,让他装作慕容垂的使者,对慕容令说:“我们父子来到这里,是因为要逃避一死。如今王猛憎恨我们如同仇敌,谗言诋毁日益深重,秦王虽然表面上对我们仁厚友善,但内心难知。大丈夫逃避死难而最 终却不能幸免,将被天下人耻笑。我听说燕朝近来开始翻然悔悟,国主、王后相互自责过错,我现在要返回燕国,所以派使者去告诉你。我已经上路了,你有机会也可以迅速出发。”慕容令对此十分怀疑,整整一天犹豫不决,但又无法去核实。于是就带领着他过去的随从,谎称外出打猎,逃到石门,投奔乐安王慕容臧。王猛上表陈述慕容令叛逃的罪行,慕容垂因为害怕也出逃了。逃至蓝田,被追赶的骑兵擒获。前秦王苻坚在东堂召见他,安慰他说:“你因为自家、朝廷争斗,委身投靠于朕。贤人心不忘本,仍然怀念故土,这也是人各有志,不值得深咎。然而燕国行将灭亡,不是慕容令所能拯救的,可惜的只是他白白地进了虎口而已。况且父子兄弟,罪不株连,你为什么过分惧怕而狼狈到如此地步呢 !”苻坚对待慕容垂同过去一样。前燕人因为慕容令是背叛后而又返回,他的父亲又被前秦所厚待,便怀疑他是派回来的奸细,把他迁徙到沙城,此地在龙都东北六百里处。‎ 臣司马光曰:那些敌国的贤能之臣,投奔过来后以为己用, 这是进攻取胜的良好凭借。王猛知道慕容垂的心时间一久就难以信任,偏偏不考虑燕国尚未消灭,慕容 垂因为才能杰出、功勋卓著,无罪而被怀疑,这是帮助燕国施行无道而向投奔者关闭门户,这怎么能行呢!所以秦王苻坚以礼对待慕容垂,用以招揽燕国人的期望,亲近慕容垂,用以断绝燕国对他的情义,宠爱慕容垂,用以吸引燕国的百姓,信任慕容垂,用以结交燕国人的心,这些都不过分。王猛为什么要一心想着杀慕容垂,竟然干出了市井叫卖者的欺骗勾当,就像嫉妒别人得宠进而就用谗言加以诋毁的人一样,这难道是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应该干的事情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儋耳①‎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②。‎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③万事灰。‎ - 28 -‎ 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65岁的苏轼得到朝廷诏书将从海南儋耳调任廉州(今广西合浦)时作。②崔嵬:山高大的样子。③一壑能专:《庄子·秋子》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讥井蛙之浅薄,后人却以“专 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如万物”的思想。‎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霹雳收威”一语双关,既是实指自然景象,也暗喻朝廷政局变化。‎ B. 虹霓垂天,海风快意,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儋耳夏天雨后特有的景象。‎ C. 诗人自称“野老”“逐臣”,表达在贬逐之地接到朝廷诏书后的复杂心情。‎ D. 诗的末句借用典故,虽然略嫌消沉,但不影响全诗清雄慷慨的感情基调。‎ ‎15. 清人汪师韩评此诗:“崷崪雄姿,经挫折而不稍损抑。浩然之气,于此见其心声。”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心声”。‎ ‎【答案】14. C 15. ①得到朝廷调离诏书喜悦之情。诗中以"霹雳收威"比喻朝廷对自己的责罚减轻,以"雄风"比喻朝廷的恩泽,诗人即将离开这偏僻荒凉的海岛,心中充满了喜悦。②为百姓丰收生活安定而欣喜。"野老已歌丰岁语",村野老人为庄稼丰收而歌,表达了诗人为自己治下百姓生活安定而感到欣慰。③年岁已老, 万念俱灰的伤感无奈。(如果回答"坦荡""豁达"之意,能自圆其说也可)诗人自叹"残年""东坡老",感慨年岁已高,再也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只要能吃饱饭,有栖身之地就行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诗人自称‘野老’”错误,“野老已歌丰岁语”的意思是: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所以“野老”指村野老人,而不是诗人自称。‎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鉴赏。‎ - 28 -‎ 诗歌前两联的意思是: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诗中以“霹雳收威”比喻朝廷对自己的责罚减轻,以“雄风”比喻朝廷的恩泽,诗人即将离开这偏僻荒凉的海岛,心中充满了喜悦;‎ 颈联的意思是: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因在自己治理下百姓生活安定而感到欣慰;‎ 尾联的意思是: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流露着诗人年岁已老, 万念俱灰的伤感无奈。‎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韩愈在《师说》中认为真正的老师应该是“______”,而童子之师只是“___________”,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⑵水与月的意象组合触发了古人无尽的幽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表现无风时水中明净的月影,显得澄澈幽静;而杜牧在《泊秦淮》中则用“____________”描绘秦淮河两岸朦胧幽静的淡雅意境。‎ ‎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感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实屈原早在千年前就已作出了回答,他在《离骚》中写自己“_____,_________”,以荷花为衣来表明白己要修养品行。‎ ‎【答案】 (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 静影沉璧 (4). 烟笼寒水月笼沙 (5). 制芰荷以为衣兮 (6). 集芙蓉以为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 28 -‎ ‎(1)“认为真正的老师”“童子之师”是提示,同时注意“受”的书写;(2)“无风时水中明净的月影”“秦淮河两岸朦胧幽静”是提示,同时注意“璧”“笼”的书写;(3)“以荷花为衣”是提示,同时注意“芰”“芙蓉”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 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这是 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就照”“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和光明相共”。一般而言,( ),孤立的、纯粹的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即被 积极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原因。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含恶的丑和善的丑。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发喜剧愉悦。喜剧的丑是笑的魔方,由对丑的漫画式勾勒,完成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使观众获得富有 的审美愉悦。‎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缺少 鉴于 给与 创造性 B. 不可分割 鉴于 给与 启示性 C. 不可分割 基于 赋予 创造性 D. 不可缺少 基于 赋予 启示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立存在的丑是无意义的,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 B. 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两者相比较而存在 C. 两者相比较而存在,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 D. 丑总是与美相伴和随,独立存在的丑是无意义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原因。‎ - 28 -‎ B. 这是因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艺术,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原因。‎ C. 这是因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艺术,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 D. 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和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 ‎“不可缺少”强调“缺少”二字;“不可分割”强调“分割”二字,是无法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二者分开之意。此空强调“丑”作为喜剧中一种不可缺少元素的重要意义,所以应选用“不可缺少”。‎ ‎“基于”是由于、根据之意;“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或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此句是强调这是根据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所以应选用“基于”。‎ ‎“给与”是使对方有所得之意;“赋予”是交给、寄托之意,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此空与“审美价值”搭配,所以应选用“赋予”。‎ ‎“创造性”一词强调创新;“启示性”强调通过某事物而有所领悟,有所启示。此句是强调喜剧由对丑的漫画式勾勒,完成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从而让人有所领悟,所以应选用“启示性”。‎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 28 -‎ 根据文意,此处上承“丑就在美的身边……”,同时连接下文“孤立的、纯粹的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积极的审美价值”,所以括号内句子应强调丑与美的共生性和相关性,所以排除A、D两项。在B、C两项中,“两者”应代指“丑”和“美”,应在前一句出现“丑”和“美”之后再使用“二者”一词来代指,所以排除C项。 ‎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D 原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为“这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第二处错误为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喜剧 应先“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然后才能“将那无价值 的撕破给人看”。 ‎ A项,没有消除“句式杂糅”的语病;‎ B项,既没有消除“句式杂糅”的语病,也没有消除“不合逻辑”的语病;‎ C项,没有消除“不合逻辑”的语病;‎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人群改变,不仅体现在性别比例上,①____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用手机下单、支付,②___________。中老年人容易受骗,是因为中老年更容易受优惠信息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同时,由于爱面子、怕子女指责,遭受网络欺诈往往不声张,③________使这一群体追回损失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 ‎【答案】 (1). ①也体现在年龄结构上 (2). ②但这却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 (3). ③不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 28 -‎ 第一空,依据前文“不仅体现在”可知,此空应以“也体现在”开头;依据后文“中老年人”的提示,可知此空应填:也体现在年龄结构上。‎ 第二空,依据后文“中老年人容易受骗”可知,此空所填内容要体现中老年人这样做存在风险,与前文形成转折。‎ 第三空,依据后文“追回损失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提示可知,此空是要表达这一群体追回损失低的原因,即不能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请为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20个字。‎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以网上问卷形式访问了317名过去五年从内地大学毕业的香港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港生对于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态度普遍积极,其中有近两成的受访者已经在大湾区发展,超过四成未来三年内考虑往大湾区发展。近半数受访港生表示,因大湾区的楼价和房租都低于香港,愿意在工资水平也调低的情况下考虑前往为大湾区发展。‎ ‎【答案】内地毕业港生对前往大湾区发展态度积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的能力,具体考查的是拟写新闻标题,此类问题一般包含两个要素,即“人物(事物)和事件”,答案一般是个主谓句,“谁干什么”或是“谁怎么样”,最后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本题陈述的“人物”为“内地毕业港生”,而主要事件就是“对前往大湾区发展态度积极”。所以标题可以是:内地毕业港生对前往大湾区发展态度积极。‎ ‎【点睛】拟写新闻标题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范围,一般主要看导语,兼及主体,寻找关键词语;表达形式一般为“谁干什么”或是“谁怎么样”,答案一般具有判断性;此外还要考虑标题的限制性,一般会在字数上有所限制,超过字数要求会扣分甚至不得分。‎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武汉一大学教授开“补习班”教小学生种地 - 28 -‎ 据《湖北日报》消息,不教奥数、不教英语,湖北大学资源环境系某副教授近半年来每周六在沙湖公园教小学生种地,不少10后学生第一次知道蔬菜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超市来的”。有人说,“补习”种地能让孩子变得更爱惜食物和环境;也有人说,学生不能只关注成绩,培养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还有人认为,“补习”种地,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意义不大;……‎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四季交替中孕育着万物生灵,它汇聚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真谛。‎ 武汉一大学教授深谙此理,所以他近半年来,每周六在沙湖公园教小学生种地,不少10后学生第一次知道蔬菜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超市来的”。我不禁为这位教授点赞,在如今“周末补习”盛行的时代,他的这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让孩子受益匪浅。‎ 林肯给孩子老师的信中说:“教给他读书的奥妙,但也要给他时间安静思考,去思索天上飞鸟的永恒神秘,还有阳光下的蜜蜂,绿山上的花朵……要给孩子时间思索大自然。”‎ 孩子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大自然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儿童观察力、动手能力、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的天然课堂,因此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让孩子爱上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当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孩子的优秀成长成了几乎所有父母的期望,而很多时候,“分数”往往是“优秀”的依托,所以哪怕是在周末,很多孩子依然不得清闲,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可是灌输的知识哪有大自然雨露的甜美;课堂的问题不如大自然的奥秘引人入胜;这棵树的特性及其适合的生长地,谁又能比它自身更明白;院子的花木较之莽莽森林,高下易见,强弱分明。‎ 我从不否认孩子要刻苦学习课本知识,只是希望教育除了让孩子静坐在屋内外,也能将孩子推出门去,让孩子走向广阔的天地,在社会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校,自主的学习,思考,认识,定位,奋斗,创造。‎ - 28 -‎ 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于丹麦。到20世纪90年代,森林幼儿园开始在德国得到快速发展,后被陆续推广到北美和日韩。研究人员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相比没有受过森林教育的儿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学习积极性、语言能力、交流能力、行为习惯、主动思考及身体素质方面更为突出。而这些难道不能成为孩子“优秀”的依托吗?‎ 壮美的河山让人心旷神怡,无穷的奥秘引人驰骋像想,变化的万物启发人创造更新。取法自然,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开阔心胸,陶冶心灵,是为人之道,也是教育之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适时地回归“自然”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事件发表看法。首先分析事件:可以抓住关键词,“资源环境系某副教授”“每周六”“教小学生种地”“知道蔬菜是从地里长出来”透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事件的发起者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和知识水平;第二,活动的时间是“每周六”,并不是上学期间;第三,活动的参与者是10后,也就是中学甚至是小学生;第四,活动是有效果的,即孩子从活动中,从自然中得到了知识。综上所述,这种亲近自然,在自然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活动。‎ 材料中还有不同的评价,这部分内容其实可以给考生以立意上的提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显然“‘补习’种地,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意义不大”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前两个观点都可作为立意的参考。‎ 此外,材料中还提及了“补奥数”“补英语”词语,所以作文中最好涉及你对周末补习“奥数”“英语”的看法,在二者的比较论述中强调学生“亲近自然”的重要性会更加切题。‎ 立意:‎ ‎(1)这是城市生态教育的一种尝试。春天担肥,夏拾麦穗,秋掰玉米,孩子在参与春种秋收的全过程体验中,在对生命的慢慢注视、倾听、感悟中成长。 ‎ ‎(2)没有自然的童年,不值得称赞。发展再现代化,与大自然的接触不能丢。‎ ‎(3)关注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通过劳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教育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让他们知道吃苦耐劳,懂得呵护生命。‎ 素材:‎ ‎(1)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2)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3)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 28 -‎ ‎(4)英国户外学习专家Bicknell认为:“大多数教育的目标都是让学生进入大学。我想培养孩子们欣赏自然的能力。与其他生物一样,我们出生、成长、死去都在大自然中。”Green Light基金会的森林教育培训员Rich Sylvester持类似观点,认为自然教育给越来越功利、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系统一个改变的机会。‎ ‎(5)在美国,每逢周末和假期,跟着家长游历自然保护区的孩子们随处可见。喜欢在营地里度假的家庭,更是把孩子从小就和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而现实也表明,每天跋山涉水、在森林里进入梦乡的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和那些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6)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于丹麦。到20世纪90年代,森林幼儿园开始在德国得到快速发展,后被陆续推广到北美和日韩。目前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共有1500多家。研究人员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相比没有受过森林教育的儿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学习积极性、语言能力、交流能力、行为习惯、主动思考及身体素质方面更为突出。‎ ‎(7)久居在四面封闭的“水泥箱子”里,能有多大格局,自然界里处处可以发现孕育千年的东西,那种气场对人类的影响是无价的。走出“水泥箱”,进入“大自然”,去感受孕育千年的“气场”吧。人生当如是,教育当如是。‎ ‎(8)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亮明观点,揭示主题;开篇引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引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开篇点题;接着分析材料,明确立场:他的做法让孩子受益匪浅;之后又引用林肯给孩子老师的信中的内容,强调: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便是让孩子爱上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接着将“补习”和“亲近自然”进行比较,指出“亲近自然”的优越性;之后列举“森林幼儿园”的事例对“亲近自然”的优越性进一步进行论证;最后呼吁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适时地回归“自然”。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 - 28 -‎ - 28 -‎ ‎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