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不可无“我”‎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 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从表演艺术上来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的世界中找回了“我”。‎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B.创作者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 C.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才能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4分)‎ 白 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 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她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我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还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 ‎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 ‎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虽寥寥数语, 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情感。‎ B. 人生入秋,“我”也有白发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母亲的白发,感慨于妻子的白发,启发于老者的白发。‎ C. 作者起初将白发比作“落叶”、“枯草”, 文末却比作“芦花”,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D. 本文语言含蓄, 却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 文雅又不失诙谐幽默, 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文章以“白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 文章写到了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老者的白发,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给你怎样的生命感悟?请结合作品进行概括。(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要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腾讯公司认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E.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9.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5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太祖取婺州,召见濂。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左传》,濂进曰:“《左传》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帝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太祖悉称善。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顿首谢,并奉书太子,勉以孝友敬恭。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之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濂茂州。濂年七十二卒于夔。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书•宋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B.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C.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D.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顿首, "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内容甚为广泛,包括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在内的种种言行。‎ C.《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D.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源于汉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濂曾与叶仪同为郡学《五经》老师。后来担任过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去编写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左传》。‎ B.太祖看到宋濂写给太子的书信后非常开心,召见太子,让太子写回信给宋濂。‎ C.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惹怒太祖,有的大臣认为茹太素的上书是不敬。宋濂 却认为茹太素是尽忠职守的臣子,不该被定重罪。‎ D.洪武十三年, 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获罪,由于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 才免于一死,被安置到茂州。‎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6分)‎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4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踏莎行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①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①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E.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 ‎15.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称赞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3)吾所以为此者,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时讲话强调,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 ‎②现在医学进步了,生孩子仍然是每个家庭的重大事件,只是母子平安已是常态。孕产妇死亡率已从解放前的1500 /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3.2 /10万,让人额手称庆。‎ ‎③“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④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⑤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那些带着亲人上学的平凡人,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或许也很累,‎ 但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坚强和爱去支撑起生活。‎ B.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永远凝聚着前行的力量。砥砺强国之志、培养爱国之 情、实践报国之行,爱国主义精神在这样的动人歌声中,代代相传、发扬光 大。‎ C.给文物以“尊严”,这不仅是在创意与服务中让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物、感 受文化,而且是最大可能地修复文物、展示文物,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 物》讲述的一样。‎ D.月亮的柔美与纯情,月亮的半弯与圆满,给了古今人许多的情感慰藉。我们 为月亮备好了元宵、乞巧、中秋几个节日,为的就是借月抒怀,将欢喜与忧愁寄予在月里。‎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惠等哭,舆归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虽蒙虎钺汤镬,诚甘乐之 C.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尽归汉使路冲国等 D.其一人夜亡,告之 天雨雪,武卧啮雪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③ ‎ ‎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示例:① 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 ‎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 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车胤中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3分)B。(解析:B项“甚至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错误,而又不应该使自己变成龙,变成虎。)‎ ‎2.(3分)D。(解析:D项错误,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 ‎3.(3分)C“(解析:只要……就”改成“只有……才”,“一定”过于绝对。)‎ ‎4.(3分)D (“语言含蓄”不对,应为语言质朴。)‎ ‎5.(5分) ①主题上,突出主题。白发既指头上的白发,又指生命流逝,体现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态度。(2分) ‎ ‎②结构上,作为线索,使文章结构连贯,紧凑;(1分)‎ ‎③人物上,写出了妻子和老者对白发不同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老者对生命流逝的豁达。(2分)‎ ‎6.(6分) 心情:①看到母亲的白发,是一种惊恐、害怕的心情;(1分)‎ ‎②看到妻子的白发,是一种惊讶、愧疚的心情;(1分)‎ ‎③看到老者的白发,是一种羡慕、释然的心情;(1分)‎ 感悟:①对生命流逝的我们都会无奈、恐惧,甚至是抗拒。(1分)②但生命的每个阶段,各有其美,我们应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享受生命的各个季节。(1分)③对生命中陪伴我们老去的人,我们应给予她的生命更多的关心、感恩。(1分)‎ ‎7.(3分)C(解析:并非全是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 ‎8.(4分)C、D。(解析: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E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每答对一项得2分,共4分。)‎ ‎9.(5分)答案示例:‎ ‎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解析: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可从游戏平台、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10.(3分)D (D 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11.(3分)B (起居注:包括除了皇帝宫中私生活外的种种言行。)‎ ‎12.(3分)D (原文:“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濂茂州。”可知皇后太子救的是宋濂。‎ 附文言文译文 宋濂, 字景濂, 他的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到浦江。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乘机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左传》是孔子褒奖善行贬斥恶行的书, 如果能遵行, 那么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 ‎ 太祖曾经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待宋濂讲完, 太祖就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的学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已经疲惫, 这样以后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用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 三月, 宋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和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勉励他要孝友敬恭。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立即传召太子,亲自赐信褒奖, 答复宋濂, 并令太子写信回复。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 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即奉诏返京。‎ ‎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曾经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 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 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全部如实回答。太祖笑道:“ 的确是这样, 你没有欺骗我。”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人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重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在朝堂上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是君子。宋景濂侍奉我十九年, 不曾说过一句假话, 讥讽一个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哪里只是君子, 或者可以说是贤人了!”‎ 洪武十三年, 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 太祖要将宋濂处死, 由于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 才将他安置到茂州。‎ 宋濂逝于夔, 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 又追封谥号文宪。‎ ‎13.(1)(6分)宋濂全部如实回答。太祖笑道:“ 的确是这样, 你没有欺骗我。”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诚然、卿不朕欺、间、臧、否 各1分,句意1分。)‎ ‎(2)(4分)想(把璧)让给秦国吧,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来攻打。‎ ‎14.(5分) A B(C项,“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理解不正确。D项,应为“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E项,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应是“清丽秀润,亲切自然”。)(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15.(6分)特点:山居生活惬意自在、闲适清闲。一是以优美旷远,清幽自然的环境来映衬;二是写与山村田野老相伴对酒共话的日常生活来反映;三是写作者淡泊、怡然自得的心境来表现。(答出特点得2分,具体分析4分)‎ 附【白话译文】‎ 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又逢天气爽朗,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上。我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 ‎【创作背景】‎ 该词是宋高宗淳熙五年(1178),词人独自登高秋游,赏万山秋景,有感而发,创作的词作。‎ ‎【赏析】‎ ‎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第一句先以“秋”字点出节令,然后以“入”字写出秋来的动态,再以“山”字指明秋入的处所。前方着一“云”字,点明山势高峻,耸立云端。通过此句四字,把该词描写秋山的意旨交代出来。接下去,用第二句写秋入云山所带来的变化。“物情”二字,指山中景物的情态。“潇洒”‎ ‎,乃清秀爽丽之貌。这两个字最宜于表现秋天风物秀逸的风韵。如杜甫《玉华宫词》:“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张抡说“物情潇洒”,不只是写到秋之于物的作用,而且写出景物之情。仿佛山中草木有知有情,秋来之际显出潇洒的姿容。而从“物情”的“潇洒”之中,又可见出词人潇洒的笔意,词家之清韵。景中有我,我在景中,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接着第三句紧续一笔,“百般景物堪图画”,“百般”极言景物之多,千姿百态,争艳斗奇,蕴含着无限的诗情画意,故而说“堪图画”。张抡这首词,可说是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山中秋景胜绝,无处不美,目不暇接,要有一番选择,用最典型的景物写出秋山之美,于是词人以生花妙笔写出丹枫、黄花两景。‎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这是两句精美绝伦的对偶句。第一句,“丹枫”,亦称霜叶、红叶。谓枫叶经霜而红,色艳如丹,故称为“丹枫”。“万叶”,极言枫叶之多。“丹枫万叶”四字点带出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之景。“碧云”,青白色的云气。句尾的“边”字,是个忽视不得的字眼。丹枫的位置、山势的高大均由此字点出。说明火红的枫叶层层叠叠,依山而上,一直铺展到碧云旁边,描绘出碧云与红叶相映,山色与青空交辉,丹枫似锦、万山如绣的秀丽景色。晚唐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山行》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后两句也是极写枫林霜叶之美和赏爱不尽的情趣,向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用比喻写霜叶之红,张抡则以碧云映衬丹枫之色。各有千秋,异曲而同工。为描述红叶之美,古代诗人竞驰才思,极尽形容之妙。杨万里曾赋一绝,题为《秋山》,诗云:“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以浪漫的笔调,拟人化的手法,十分风趣地写出了小枫醉容可掬的形象。再接着看张抡的词,“黄花”,即黄菊,以其色泽金黄,故称之为“黄花”。“千点”,是远而望之,言其小而多,也表现其点缀分布之广。“幽岩”,清幽寂静的山岩。有岩而幽,说明草木丰茂,一片青绿。“下”字,点出金菊的位置,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如散金碎黄,镶嵌在万绿丛中,显得分外明丽耀眼,描绘出岩壑含翠、金英秀发的清幽景色。‎ 古来写丹枫、黄花的诗词,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分而言之者多,兼而写之者少。即使兼写,也很难找到能与此媲美的妙句。朱庆余《观涛》写过“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可谓秀美而有意趣,但终究略逊一筹。张抡这两句词,就所构成的画面来说,突出的主体景物是丹枫、黄花而分别以碧云、幽岩作为陪衬。高远处,在淡采素墨的背景中,抹出浓烈之色;深幽处,在重笔濡染的衬底上,点出鲜明之色。淡中见浓,浓中有淡,明暗变化,对比强烈,构成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秋山画卷,充分显示了词人摹写景物的艺术才能。古人云:“江山明秀发诗情”。正是可爱的自然风光激发了词人的灵感,才写出了这两句情韵俱到的好词。另一方面,好诗好词又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仲秋,是一年一度的佳节,人人欢度,故而曰“已喜”。又逢天气爽朗,夜空碧清如洗,因而格外高兴,故曰“更怜”。下面由写意转而写景,点出“一轮明月”。月圆如轮,高挂林梢,银辉流洒,清光烛地,正是赏月的大好时刻。故而末结两句云:“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松醪”,用松膏酿制的酒。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云:“赊取松醪一斗酒,与若相伴酒烦襟。”“野人”,山野之人。“期”,约会之意。“忘形”,语出《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杜甫《醉时歌》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张抡这两句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酒,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淡泊的心境与清幽的月色交融在一起,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首词在语言上是很有特色的。音韵和谐,辞意兼美,清丽秀润,亲切自然。词人在语言艺术上,的确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6.(5分)(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3分) D (① 好高骛远:比喻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② 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十分庆幸。 ③ 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古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应为“闭门造车”。④ 见微知著: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应为“细致入微”。⑤ 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应为“不负众望”。⑥ 焚琴煮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 ‎18.(3分)D (A. 缺少宾语,“支撑起生活的重担”。 B、逻辑顺序错误,“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C “不仅•••而且”表递进,应为“这不仅是最大可能地修复文物、展示文物,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一样,而且是在创意与服务中让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文物、感受文化。” )‎ ‎19.(3分)D (A项,均为名词作动词,舆:抬、扛,杖:拄、持;B项,均为意动用法,壮:认为…壮烈,乐:认为…快乐;C项均为使动用法,斗:使…争斗,归:使…归;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雪。)‎ ‎20.(6分)①自己才能生存,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但底线不能缺失。(①横线处后面是分号,根据上文“只有让别人生存”和下文“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可知,①处应填入“自己才能生存”。从②处前后句子可以看出,三个句子之间有递进关系,中间句应该是“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处后面强调了底线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东西,再根据“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可推断出③句是对上一句的转折。)(每句2分。)‎ ‎21.(5分)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答出一句得2分,答出两句得5分。)‎ ‎22.(60分)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