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绝密★启用前 汽开区六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 语文学科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上交答题卡。‎ 第I卷(75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问题。‎ 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学有吟诵,其他国家没有。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组成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诗发展出七言诗。‎ 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 - 19 -‎ ‎”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是就作者还是就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调子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 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适得其反。‎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而默读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 B.中国古文明没有中断过,是因为文字不同。我们的象形文字是单音独体,表意较为稳定;当时代、语音等条件发生变化,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 C.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诗人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熟于吟诵后,诗人的诗会随着声音自己“跑”出来。‎ D.吟诵较为自由与灵活。比如吟诵《关雎》,读者可以因时间、心境的不同,自我调控吟诵的快慢,但是吟诵音调的高低要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吟诵”,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三、四两段分别阐述了中国诗歌便于吟诵与象形文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吟诵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 C.五、六两段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吟诵及其传承做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吟诵重在传达个体的感受,吟诵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 D.‎ - 19 -‎ 文章开头两段先阐述吟诵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接着对吟诵的概念、目的、基础做了具体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吟诵不是按照一个调子唱,它不死板。它可以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 B.吟诵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有利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读诵的节奏平仄。‎ C.中国象形文字的每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语言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停顿,中国吟诵也是如此。‎ D.中国诗歌的吟诵看似很简单,其实富有变化,很微妙,我们不能轻视它。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对于这一工作,我们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我国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资源占6%,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 ‎(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年1月)‎ 材料二:‎ - 19 -‎ ‎“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 材料三:‎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5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 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2014—2017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 ‎(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但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粮食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B.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国际贸易是调剂余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C.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 D.‎ - 19 -‎ 从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B.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耕地保护好。‎ C.“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D.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 ‎6.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保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热闹 李利君 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 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 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 - 19 -‎ 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 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 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 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 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 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 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只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 B.‎ - 19 -‎ 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 C.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了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6分)‎ ‎9.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9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5分)‎ ‎(2)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 19 -‎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写病中所见夏日景色。起句写气候变化,“冷欲秋”虽未入秋,已感秋意袭来。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 B.“断云”句写水面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派开阔、苍茫的景象,引发了词人空虚、落寞和惆怅的情绪。‎ C.下阕开篇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表现诗人自适旷达的情绪。“一丘一壑也风流”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最后的“衰”“懒”二字写病后衰弱之感,流露出归隐的意愿。‎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寥寥数字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意味深长,不着痕迹。‎ ‎15.“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16.理解性默写(共11分,每空1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心情愉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 ‎(2)生活中,我们与亲友分别时常留恋不舍,此情此景总能让我们想起柳永《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4)《望海潮》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 19 -‎ 第II卷(75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词起源于隋。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势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词出现在此时,绝非偶然。它是南方和北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和文学____________的产物。和《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相似,它的诞生与音乐有着_____________。但它所配合的曲调,既不是上古时代的“雅乐”,也不是汉魏六朝的“清乐”,( )。词的全名是“曲子词”。“曲子”是它的燕乐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唐宋时,人们或简称其为“曲子”,或简称其为“词”,并无____________的称呼。‎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花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______________、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养分。直到今天,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浑然一体  此呼彼应  一成不变  百花齐放 B.浑然一体  不解之缘  千篇一律  百花齐放 C.水乳交融  此呼彼应  千篇一律  姹紫嫣红 D.水乳交融  不解之缘  一成不变  姹紫嫣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新声“燕乐"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 B.而是新声“燕乐”,它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了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 C.只是融合了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的,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的新声“燕乐”‎ D.而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 ‎19.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B.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 19 -‎ C.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具有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D.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20.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他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这届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 诚然,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改变自己以应对外面的世界,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社会或大自然的各种事件改变,而被改变不一定是坏事。‎ ‎ 班级召开班会课,围绕“被改变”话题展开讨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学科答案 ‎1.C A项,表述与第一段内容有关,“不出声音地读”是默读,结合文本中“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一句看,选项丢掉了“真正”一词,说“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表述绝对。B项,表述与第三段内容有关,原文是“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容易丢失”不是“就会丢失”,选项说“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是曲解原文,表意错误。‎ - 19 -‎ D项,表述与第五段内容有关,“吟诵音调的高低要一致”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 ‎2.A 选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A项,“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分析错误,从全文看是,大致讲的是吟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是逐层深入。‎ 3. B B项,结合文本内容“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分析可知,“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读诵的节奏平仄”分析不当,因为这是吟诵的基础而不是结果。‎ ‎4.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多年连续增产”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材料中并无涉及“多年连续增产”。‎ ‎5.C C项,“‘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错误。结合“‘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分析,“补足”指补充耕地,“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是保护耕地质量的措施。‎ ‎6.①严守耕地面积底线,保护耕地质量;②加强国际合作,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③发展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生产。‎ ‎【解析】 结合“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等分析,可知需要严守耕地面积底线,保护耕地质量;‎ 结合“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 19 -‎ 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等分析,可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 结合“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等分析,可知发展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生产。‎ ‎7.A A项,文中没有肖像描写。‎ ‎8.①优越与自得。张太只因为对门的房子面积比自家的小,就不把人家放在心上,当中秋时节自家的访客比对门家多而又感到自得。②羡慕与孤寂。来访者的势利和虚情假意让张太厌倦,而对门的欢笑和快乐让张太心生羡慕,从而感到孤寂失落。③怀想与失落。张太怀想起年轻时快乐的奋斗时光,发现已经失去当初的理想壮志,反观当下的“成功”生活,由之前的自得转为失落。‎ ‎【解析】此题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注意结合“张太只因为对门的房子面积比自家的小,就不把人家放在心上,当中秋时节自家的访客比对门家多而又感到自得”“来访者的势利和虚情假意让张太厌倦,而对门的欢笑和快乐让张太心生羡慕”“张太怀想起年轻时快乐的奋斗时光,发现已经失去当初的理想壮志,反观当下的‘成功’生活,由之前的自得转为失落”等情节和文中的关键词“自得”“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概括“优越与自得”“羡慕与孤寂”“怀想与失落”的心理变化过程。‎ ‎9.①结构上,“热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先写张太家和对门家经常有来访者的热闹,再写中秋期间两家宾客如云的热闹,最后以对门家访者离去的热闹结尾,“热闹”贯穿全文。②内容上,“热闹”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点明了张太家来访者络绎不绝的热闹,也写出了张太家对门欢声笑语的热闹。③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先写了张太的庸俗自得,再写了她热闹背后的孤寂落寞,让张太的形象更加丰满。④主题上,通过张太家和对门家热闹的对比,张太表面风光热闹和内心孤寂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抑物质追求扬精神追求的主题。‎ ‎【解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从结构上看,小说先写张太家和对门家经常有来访者的热闹,再写中秋期间两家宾客如云的热闹,最后以对门家访者离去的热闹结尾,“热闹”‎ - 19 -‎ 贯穿全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小说先写了张太的庸俗自得,再写了她热闹背后的孤寂落寞,让张太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题上看,通过张太家和对门家热闹的对比,张太表面风光热闹和内心孤寂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抑物质追求扬精神追求的主题。‎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或物象)的命运或性格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10.D “汉王”是人称代词,在句中做主语,“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是谓语,此句的意思是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而去”是指项羽离开,与前文连在一起,意思是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故排除AC;“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是四个并列的部分,做“知”的宾语,排除B。‎ ‎11.A A项,亭长在秦汉是负责治安警卫的,兼管停留旅客和民事,所以亭长是地方行政管理者;亭不单单指驿亭,也指地方行政单位。‎ ‎12.C C项,并不是“心悦诚服”,原文说“群臣皆莫敢言”。‎ ‎13.(1)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 得分点——徒,只,只不过;持,把持,管理;顾,表转折,却。 ‎ (2) 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 得分点——愿,希望;让,辞让,推辞;说,同悦,高兴。‎ 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 19 -‎ 沛公被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前202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前196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补充: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起了疑心。设置卫队来保护您,这不是宠信您的表示。)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14.C. C项,“表现诗人自适旷达的情绪”“流露出归隐的意愿”两处分析不准确。词的下阕头三句词人是悲愤和自适的两种情绪在其中激荡。末二句“不知”一转,“衰”、“懒”二字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的悲愤之情。辛弃疾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弃却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叹衰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因此这里并没有想要归隐的意愿。‎ ‎15.①运用拟人手法,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②‎ - 19 -‎ 色彩对比鲜明,水中的红莲,堤上的白鹭,简笔勾画出一派夏日美景。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虽然景色美丽,但心绪不佳,红莲“浑如醉”,白鸟“定自愁”,暗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内心的迷茫与愁绪。‎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题要求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属于赏析诗句妙处的炼句题。这类题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写景的角度、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入手。本题中,“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大意是:红莲互相依偎着像是全都醉了;白鹭在水边静静伫立似乎在暗自发愁。“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运用了拟人手法。红莲白鸟色彩对比鲜明,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本题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醉”“愁”的妙处,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乐景写哀愁”,“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的手法的妙处。‎ ‎【点睛】赏析切入角度及答题模式:‎ ‎(1)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解说+诗人的情感 ‎(2)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描写手法作用+诗句解说+诗人的感情 ‎(3)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等。)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内容+诗人的感情+抒情方式作用 ‎(4)内容赏析:写景:描写对象+画面特征+诗人思想感情 叙事:什么事+融情于叙或以叙带情+作用 哲理:手法+手法作用+道理 抒情:手法+手法作用+情感 (5) 意境品味:解说相关诗句+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意境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6)字词推敲和诗眼赏析:字词 (或句子) 在诗句中的意思+修辞手法及作用术语+景象特征+诗人的思想 感情。‎ ‎16.(1)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2)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4)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5)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 ‎17.D ‎ - 19 -‎ 浑然一体:融和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根据语境“南方和北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和文学”,此处选“水乳交融”合适。 此呼彼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根据横线前的动词“有着”可知,此处应选“不解之缘”。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根据语境,此处强调对“词”称呼的不断变化,选“一成不变”合适。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强调色彩多而艳丽;百花齐放:各种鲜花一齐开放,形容繁荣的景象,强调种类多。横线前的“它”指词这一文学样式,所以不能选“百花齐放”,而应选“姹紫嫣红”。‎ ‎18.D 上文关联词“既不是”“也不是”,与之衔接的关联词用“而是”最恰当,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既不是”“也不是”之后的宾语皆为偏正短语,排除B项。‎ ‎19.A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陶醉”与“情操”不搭配,第二“又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残缺谓语。根据第一处错误排除B、C两项,可将“陶醉”改成“陶冶”;根据第二处错误排除D项,可在“又”后面添加“具有”或“达到”。‎ ‎20.【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2分),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 APP 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3分),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 ‎【点睛】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 :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21. ‎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 ‎ “被改变”,是在生活形势发生变化时,我们被环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或者顺应环境调整了我们的人生方向。正如材料所说,“被改变”不一定是坏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青年们适时调整了自己的目标,积极投身抗疫大军,经历了考验,收获了成长。‎ 顺势而为,迎接“被改变”‎ - 19 -‎ ‎,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如果不改变,常常会受制于人,可能是灾难。中兴作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但它不求改变,安于现状的中兴公司低估了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当美国提出不与其合作后,中兴的命运基本被断送。‎ 既然有时“被改变”其实是一场灾难,不如主动改变,根据形势,早做改变的打算,以适应这个世界。华为公司就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适应形势需求,主动开发出多项核心技术。在科技形势不断挑战时,它能顺势而为,适应“被改变”,寻求创新,也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外部形势的转变,是我们改变的动力。谁主动改变自己,谁就改变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以色列和芬兰这两个独特的国家,面积小、人口少、资源极度匮乏,但其创业数量和创新能力却极其强大,丝毫不逊于其他世界大国。由于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处于敌对关系,以色列的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参军服兵役。在部队里,许多年轻人会被安排进行多学科的专业学习,他们会迅速掌握军事领域的尖端科技。更可贵的是,国家鼓励退伍军人将这些技术用于创业,因此该国科技创新人才辈出,甚至出现一个寝室中十个战友均创业成功的奇迹。‎ ‎“被改变”获得新生,主动地适时调整常常令人绝地重生。‎ 诺基亚一度是芬兰的骄傲,但它却陶醉于已有的成绩不求改变,最终只能落个倒下的结局,同时使芬兰经济陷入困境。后来芬兰政府审时度势,开始寻求主动改变,启动了“桥梁”孵化计划,鼓励诺基亚员工将内部技术用于创业,并给予创业者资金上的支持,于是许多高技术人员流入创业市场,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诺基亚不改变,诺基亚倒下了;柯达不改变,柯达胶卷消失了;而腾讯、阿里、脸书则应变而生,创建了一个个商业帝国。‎ 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与其“被改变”时手足无措,而陷入困境,不如主动改变,向死而生。‎ ‎【解析】审题: 第一段,引用习近平给大学毕业生的回信内容,指出这次新冠疫情给大学毕业生以磨练和成长机遇,使他们从中能体会到立志不贪图容易者更能收获成功,做事不回避困难者更能取得进步的道理。第二段,指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改变自己,包括主动改变和被动改变两种情况,并通过“但很多时候”句的说明,强调人“被改变”是句意重点。同时要注意到两个信息,一是改变的外部力量有来自社会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有来自大自然的灾变等;二是这种被改变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所谓被改变,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超越人的设想的外力的变化倒逼人的改变,这种改变源自外界的改变,对人而言,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不一样的态度和思想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 19 -‎ 任务要求 :由本则材料的核心内容“疫情下青年人的改变和成长”入手,生发出了核心任务“被改变”,背景是新冠疫情。材料导语部分同时规定了情境:班会课,班会课的情境自然也规定了写作身份和听众对象:以学生身份写作、以学生作为听众对象。文体是发言稿,语体应该偏重于口语,表达要有感染力。导语突出强调“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作时要有个体意识,要有现实感。‎ 立意:(1)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2)“被改变”有时是毁灭。(3)顺势而为,迎接“被改变”。‎ 素材:(1)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作出的反应。——鲍勃·康克林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在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都能够主动寻找他们要的时势,若找不到,他们就自己创造出来. ——萧伯纳 要想取得成功,就得顺应潮流,切不可不知变通地逆流而动。——斯长里 去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陈鹏 ‎(2)中兴作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其电信设备、手机中有大量元器件和软件需要长期从美国公司进口。但不求改变,安于现状的中兴公司低估了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期限为七年,软件、技术、芯片等零部件销售均在限制范围之内。这一纸禁令,基本断送了中兴的未来。‎ ‎(3)人活着,为了弄明白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追求、目标、欲望以及价值。有时活得很累,很辛苦。因为世事变幻莫测,有时活着很无奈,很被动,可找到事做,就不无聊,适时调整自己,就不会迷茫。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只要努力就精彩!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势而为,才能活得如鱼得水。‎ 结构层次:文章先明确自己的班会发言主题,紧接着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这几个分论点分别是:顺势而为,迎接“被改变”,是我们的正确选择;既然有时“被改变”其实是一场灾难,不如主动改变,根据形势,早做改变的打算,以适应这个世界;外部形势的转变,是我们改变的动力。谁主动改变自己,谁就改变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 “被改变”获得新生,主动地适时调整常常令人绝地重生。最后点题,结尾简短有力。‎ - 1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