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东丰三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莫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俗”,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有了“俗”。“积习成俗”便是对“俗”之成因最原初的表述。‎ ‎“积习”而“成俗”,说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乡约”,于是“约定俗成”成为“俗”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民风世情”的俗,也往往成为“法”的适用基础。中国古人所说“王道无非人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约定俗成”之“俗”往往又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在我们这个格外看重“名正言顺”的国度尤其如此。《荀子·正名》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句话让我们联想到“命名”这个词。对一个事物的指称以及进而的评判“合适”与否,可以“约之以命”,也可以以“约”代“命”。这种以“乡约”替以“天命”的方式,体现出荀子“人定胜天”的理念。‎ 无论是“积习成俗”还是“约定俗成”,都说明“俗”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当外乡人试图与之交往或融入之时,“入乡随俗”就成为一个必要的沟通方式。“入乡随俗”是为着交往和融入的需要去附随某种文化养成;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变“附随”为“追随”,通过“文化认同”而实现“身份归属”。但是就一般情形而言,“入乡随俗”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文化身份,“随俗”作为“入乡”的权宜之举,是为着缩短距离感与释放亲和力.‎ 但是,“积习”也好,“约定”也好,“俗”的“群体性”呈现总有其“局限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空间局限,“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说的是时间局限。固然,局限性决定了“俗”的特殊性,众多的特殊性又构成了“俗”的多样性并呈现出文化的丰富性;但显而易见的是,适宜某一社会的“俗”,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不宜”;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俗”,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不宜”……“俗”的空间“界域”与时间“代沟”在交流之时,既可能交融也可能交锋。‎ 我国作为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其最重要的构成特征就是在发展中丰富,同时又在丰富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动因是每一个体的“自强不息”,丰富的成因则是个体之间的“厚德载物”,前者意味着“奋发”,而后者意味着“包容”。也因此,“和而不同”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公约”。“公约”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约定”,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俗”念、求取“公约”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俗”而被称为“雅”,如《荀子·荣辱》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1.下列关于“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所谈的“俗”并非“俗气”“庸俗”之意,而是指民风民俗;俗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更确切说应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 B. 俗,有着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不论是“积习成俗”的“俗”还是“约定俗成”的“俗”,都体现着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C. 积习成俗表明“俗”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集体无意识”,也是无需言明的默契和无需说理的律令,而这是日后施行法律的基础。‎ D. 俗,最初是因“积习”而成。后来随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和精密,一定的乡民社会需要规范、透明的公约,俗就依“约定”而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俗,在一定情况下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对一个人的言行进行评判,就可以用“乡约”的方式。‎ B. 俗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不同空间界域和不同时间代沟的俗相遇时,有可能相互交融,包容同化;也有可能互不相容,相互交锋。‎ C. 作为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习俗既要不断发展,又要不断丰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奋发,而丰富的形成则有赖于个体间的相互包容。‎ D. 入乡随俗是外乡人与某个乡民社会进行沟通、交往和融入的一种方式,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外乡人都会通过文化认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古人所讲的“王道无非人情”表明,国家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乡民社会的民风世俗,法律的制定也会照顾到百姓的风俗习惯。‎ B. 当今时代,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就应该彻底摒弃具有个体特质的“俗”文化,而追求全民族共同认可的“雅”文化。‎ C. 荀子讲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表明,约定俗成的“俗”往往具有道德“约法”的指向。‎ D. 荀子所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讲的就是真正的贤人君子会跳出带有局限性的一己之俗,而追求代表共同理想的“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藏青色西服 季明 工地离住处,有很长一段路程,老磨他们需要坐公交车回去。‎ 傍晚,收工之后,老磨他们满身都是泥灰和臭汗。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方面是喘息片刻,另一方面呢,老磨他们是在等大傻。‎ 大傻,真名叫于大厦,喊来喊去,老磨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于大傻。大傻跟老磨他们不一样,每次收了工,立即冲洗干净,然后从带来的包里,取出一套西服,换上,再把脏工作服,裹上塑料袋,塞进那个包里。‎ 那西服,是藏青色的,大傻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上街买了这套西服。等大傻换洗完毕,大家一块儿往回走。这景象有些独特:一群脏了吧唧的民工队伍里,走着一位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人,很是不协调,同时,也让大傻显得很另类,很不合群。‎ 回去的时候,正值晚高峰,公交车上异常拥挤,但只要老磨他们一上来,人群立马闪开条道,让他们过去。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衣服,与泥灰和汗水亲密接触。这个时候,车上绝对没有空座位,但老磨自有办法,他来到一个座位旁,站住,随着车的晃动,身体与坐着的乘客,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在泥灰和汗味的骚扰下,终于,那位皱着眉头、捂着鼻子的乘客,忍无可忍,狠狠瞪了老磨一眼,起身离开,老磨赶紧一屁股拍到座位上去。‎ 这时候,一身西服的大傻,则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用不屑的目光看着老磨,他最讨厌的,就是老磨这个拙劣的表演。‎ 节假日不干活时,老磨他们喜欢逛逛街,穿着也很随意,有的干脆就穿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大傻则不同,必须换上西服,才出门。这样一来,大傻就很醒目,在一行人中,很有些众星捧月的样子。这令老磨他们非常不舒服,就与大傻拉开了距离。‎ 一次,老磨斜着眼睛,说,大傻,穷烧个啥哩?瞧把你能的,穿上西服你还是农民工,变不成城里人!‎ 大傻不服气,说,穿干净点不好吗?农民工就应该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形象吗?那是犯贱!‎ 大傻又说,挤公交时,你看人家那厌烦的目光,我都替你脸红。‎ 这话,噎得老磨直翻白眼,一愣一愣的。于是,老磨他们就决定,必须收拾一下大傻。‎ 这天,收了工,冲洗完毕,大傻却发现那个装着西服的包不见了。大傻急了,遍地翻找,可横竖找不到。‎ 老磨他们坐在地上,喝水抽烟,冷眼看着大傻忙活,偷偷地笑。‎ 过了许久,满头大汗的大傻,仍然四处寻找那个包。‎ 老磨喊,大傻,别找了,再不回天就黑啦。‎ 又有人喊,大傻,你那西服,长翅膀飞啦。‎ 大傻不听,依然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执着地寻找。‎ 老磨他们说,真是个大傻熊!就撇下大傻,先走了。‎ 当老磨他们得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大傻已躺在了手术台上。在寻找西服时,楼顶一截钢筋倏地掉下来,从大傻的左肩膀插进去,从腰部穿透出来……‎ 老磨他们怔怔地守在手术室外,彻底傻了。‎ 过了很久,大傻才被推出来,仍处在昏迷之中。老磨哭了,冲上前去,喊,大傻,不穿那西服,你他娘的能死啊?!‎ 第二天,老磨他们来到工地,从一堆水泥里,挖出那个装着西服的包。它,已经变成了个水泥疙瘩,半晌,他们都没说话。‎ 许多天,老磨他们都像丢了魂儿,蔫着脸,闷头干活,那件藏青色的西服,总是在眼前晃动、晃动……‎ 一个月后,大傻出院了,但需要回家继续休养。那天,老磨他们专程上街,精心挑选,给大傻买了套藏青色的西服,送了过去。‎ 大傻走后,老磨他们每人也都买了套西服,藏青色的,像大傻一样,收工后,冲洗干净,换上西服,再去挤公交车。这时候,他们才发现,乘客们的目光,很平和,丝毫没有了厌恶、敌意和距离,能同这个城市的人们亲密地挤在一起,坐一程车,这感觉,真不赖!‎ 于是,老磨就给大傻打电话,他说,于大厦,现在咋样?养好了赶紧回来吧,我们等着你!‎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以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为题材,主题鲜明突出: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表达了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生活的渴望。‎ B. 小说写于大厦在工地上遍地翻找西服的情景以及后来因此受伤的遭遇,是呼应前文“必须收拾一下大傻”,说明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 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又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老磨和于大厦逛街的场景,突显他们形象的反差,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 D. 小说在情节叙述的详略上颇有讲究,比如,于大厦及工友挤公交回家的情景属于详写;于大厦在工地上受伤的情景只做了必要交待,属略写。‎ ‎5.在对比中写人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5分)‎ ‎6.小说为什么以“藏青色的西服”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6.11万。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归国率高达79.4%,共计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全面显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现象级的人才回流态势,对于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而且,随着人才国际化大势,不仅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很多“洋人才”‎ 也倾向于来华“淘金”。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已位列全球前茅。从业领域渐由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转变,这种全方位的“登陆”,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归潮涌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我们不仅要张开双臂欢迎八方人才,更要把那些“千里马”用好,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成为赢得未来最坚强的战略支点。‎ ‎(摘编自邱亭《“最大海归潮”会来得更猛烈》,‎201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海归创业早已有之,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新的态势。‎ 今年8月12日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创业的新生代海归中,半数左右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5座城市,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特点。在创业行业分布上,海归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最集中的是信息产业,占比近五分之一,其次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如今,‘发展’成为点燃当代年轻人内心激情的火种。”北大创业训练营首席执行官王健表示,“欧美国家给年轻人留下的机会太少,加上语言文化隔阂,他们的才能与价值体现大多呈现等量偏弱的关系。” 各国留学生都可能面临这一窘境,但中国留学生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一个蓬勃创新的环境能让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实现几何级的增值爆发。‎ 对当代归国学子而言,他们的激情还基于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他们在出国前就对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此,大量留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选择“暂时离开”的目的直指“凯旋”——在海外提升自我,有一定积累后果断回国,投身创业大军。这也是青年海归创业者群体的一个新特点,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相互成就。‎ 除了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海归们思想解放。王健分析说:“当留学生看到国内80后、90后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他们也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 对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热潮的未来,陈庚和王健所见略同:目前,归国学子创新创业正值爆发期,此后,热潮将逐步稳定下来,确立起更成熟的发展模式,前景会更好。 ‎ ‎(摘编自陈沫、王庆环《发展机遇点燃喷薄的创新力》,‎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许多海归博士共同感受到“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下滑而大量缩减科研经费,给项目制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但国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学科和人才,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叉研究,而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目项目当中。”‎ ‎(摘编自徐靖《科研报国,快马加鞭》,‎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三则材料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留学人员的海归热潮,吸引留学人员归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利好政策和社会大环境。‎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评论,该评论认为“海归热”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并提出将“海归”人才用好至关重要。‎ C. 第二则材料是一则通讯,介绍了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的新态势,阐述了新海归的新追求。‎ D. 第三则材料以描写式的导语开篇,勾勒一幅画面,从一小视角,真实地写出张欣归国后的工作状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B. 2016年海外人才回国人数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这股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进而逐步稳定。‎ C.“海归”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中国大型科研项目的开展。‎ D. 对于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新海归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有着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 E.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自主创新创业是最有前景的一条道路。‎ ‎9.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注:闇:音àn昏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B.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 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 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D. 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候者。‎ ‎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受伤被俘,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通“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4.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下阕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 B. 下阕一、二句与全词其他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C. “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D. “笕竹添新瓦”写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词人将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E. “朝家”指朝廷,结尾两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自己莫属!‎ ‎15.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这首词的上阕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说明生无所息,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寄寓哲理,表现出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微小的植物动物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话是:“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对联合乎格律规范,那是习作阶段的要求。进入创作阶段,从立意到语言,都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陈陈相因。‎ ‎②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世界杯预赛欧洲赛区第六轮瑞典队对战法国队,在关键时刻瑞典队反戈一击,最终以2比1的比分反败为胜。‎ ‎③班长让李明在元旦晚会上准备一个独唱节目,李明说:“班长,你这是赶鸭子上架 ‎,大家都知道我五音不全,你还让我去出丑?” ‎ ‎④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5G时代,几大运营商为抢占市场,争相推出各种优恵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⑤对很多南港人来说,随着缴纳的地价税、房屋税逐年增值,那块曾经逢水必淹、毫无价值的土地,竟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宝地。‎ ‎⑥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常常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退出控制全球碳排放的《巴黎协议》,惹来国内外抨击,美国部分州政府更无视特朗普的决定,自组联盟履行协议内容。‎ B. 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C. 通过赏析经典剧目,学唱经典唱段,了解戏曲常识,使孩子们对戏曲欣赏有了兴趣,戏曲艺术也就有了希望。‎ D. 在很多人的心中,传统菜市场之所以让人留恋,不仅是因为这里能够感受市井民情和生活百态,更主要的是因其能带来生活上的便利。‎ ‎19.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 A. 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 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C.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愿因是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如果我们能使用其他能源,就必然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到那时,全球气温可能不会持续上升,全球也不会再出现灾害性天气。‎ ‎①用其他能源不一定就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② ‎ ‎③ ‎ ‎21.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5分)‎ 答: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母亲节这一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 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 “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期中答案 ‎1.C (C项,原文第二自然段中“成为‘法’的适用基础”的是“约定俗成”的“俗”。)‎ ‎2.D (D项,错在“外乡人都会通过文化认同完全融入当地社会”,原文第四自然段中是“也有可能”。)‎ ‎3.B (B项,错在“应该摒弃具有个体特质的‘俗’文化”,原文第六自然段中是“和而不同”。‎ ‎4.D(A项,小说表现的主题与“歌颂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默默奉献”关联不大,要从追求文明生活的角度把握主题,文中穿西服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B项,“老磨他们的计划得逞”错,他们只是 想捉弄大厦,“受伤”不是本意;C项,“为老磨及工友穿藏青色西服埋下了伏笔”错,因为这一场景对他们穿藏青色西服没有预示作用,下文也没有他们都穿西服逛街的场景照应;)‎ ‎5.(1)脏了吧唧的老磨和工友与身穿干净而笔挺西服的于大厦形成对比,凸显了于大厦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个性。(2)坐公交车时,老磨用泥灰和汗味抢占座位,而于大厦静静地融合在人群中,从这一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两者截然不同的素养和精神风貌。(3)于大厦受伤前后老磨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对比。于大厦受伤前,老磨斥责于大厦穷烧;于大厦受伤后,老磨被深深触动,真正理解了大厦的行为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6.(1)藏青色西服是行文的线索,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2)藏青色西服是人物精神的外在体现。于大厦穿藏青色西服体现的是自尊和尊重他人,老磨和工友从不理解到认可再到自己穿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提升。(3)藏青色西服是文明素养的象征,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老磨和工友的转变换来乘客平和的目光,意味着人们的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深化了小说主题。(4)以“藏青色西服”为题,显得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A(A项,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内利好政策。)‎ ‎8.BC(A项,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D项,“不看重物质条件”曲解文意,原文是“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E项,“最有前景”曲解文意,原文是“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 ‎9.①从国际形势来看,人才流动趋向国际化。②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机会多。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当中。③从人才自身来看,回国发展机遇多而广,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可以自主创新创业。‎ ‎10.A ‎11.B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12.C (C项,结合文本内容“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分析可知,“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13.(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面见周文育,子高返回后,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14.AC(A项,感情有误。词人过上农家生活,实属无奈之举,“热爱”言过其实;结尾两句浸透着宦海浮沉的辛酸苦,实为含泪微笑自嘲之态,并非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C项,故意拔高,“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赋闲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之意。)‎ ‎15.①运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并将骁勇善战然而未被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被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朝廷的不公。‎ ‎②词人其实是用“李广难封”自况,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6. ⑴学不可以已 ‎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⑶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17.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学生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陈陈相因: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符合语境。②反戈一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用于此句属于望文生义;③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符合语境;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不包括“抢占市场”等行为。不符合语境;⑤炙手可热:炙,烤,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不符合语境;⑥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问题。符合语境。故选C。‎ ‎18.A(B项,搭配不当,“增强”与“责任”不搭配。可删去“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C项,缺主语,“孩子们”前多了一个“使”,删去; D项,语序不当,“不仅……更……”前后内容轻重颠倒,互换位置。) ‎ ‎19.B(B项,“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从“祖宗恩可报可酬”来看,这副对联适用于祠堂,表示对祖宗恩德的回报。A项,“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东林”指“东林书院”,“南方豪杰之士”指求学之人,与“书院”有关;D项,“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要关天下事”,这是读书人的目的,“秀才”是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这些内容都与“书院”有关;C项,“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楹联,“楚材”,亦作“楚才”,楚地的人才,亦泛指南方的人才,“湘”指湖南,“湘学”指湖南地区学术传承的学术思想,这些内容与“书院”相关。)‎ ‎20.②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③到那时,全球依然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如果我们能使用其他能源,就必然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推断不合理外,“如果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到那时,全球气温可能不会持续上升,全球也不会再出现灾害性天气”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不一定……”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21.构图:标识以中国书法中行书字“冬”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 “BEIJING‎2022”‎标明了地点和时间。(2分)寓意: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激情与活力,更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风采神韵。(3分)‎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北京冬奥申办标识以汉字“冬”为主题,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冬奥申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22【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说母亲节这一天,各种祝福母亲的方式,还有网友的各种评论。作文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写作指导:作文涉及到网络与情感、虚拟与真实、道德绑架与情感绑架等多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对道德品质的呼唤,是当今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材料中所反映的一些人在母亲节刷屏来晒孝顺的现象,确实值得反思。孝,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也是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正面立意:感恩母亲,让爱刷屏又何妨。 母爱虽然是私事, 却并非不能公开表达。固然有作秀成分,但不能否认真诚。甚至往大了说,这还可以逐渐改变国民性格,打开人们 的心扉,让人变得更加直率乐观,而不总是那么含蓄阴柔。只要自己开心,让母亲高兴,刷刷屏又何妨?对许多网友来说,更实际的问题是:与父母身处两地,并不能岁时陪伴在父母 身边,在母亲节这天发一条朋友圈祝福母亲,更多是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无奈。而朋友圈祝福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节日,引起重视。从反面立意:比起隔空祝福,付诸陪伴的行动才更实在。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 聊聊天,才是她最想要的节日祝福。对于一些年纪稍长、并不使用的父母来说,发在朋友圈 的祝福和感激等于不存在。朋友圈、微信、QQ空间晒妈引起不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年不变的情感绑架:发各种段子、文章包含的情感绑架色彩,好像不不晒就是不对。感恩不止母亲节老龄化社会亟需加强亲情教育。在庆祝母亲节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 也有很多人出疑问:尽孝,不应该只有母亲节才热闹。‎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