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国内外经验可供参考。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也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管理方式必然要求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 22 -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只有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 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 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引出乡村振兴战略,论述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举措。 B. 文章从制度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两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需要的实质性创新内容。 C. 文章第五段论述了社会管理的格局、方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质性创新指明了方向。 D.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其中,后面三段层层推进,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 B. 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实现乡村宜居。 C. 如果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 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B项,“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表述错误,文中并未说农业产业不需要创新。 C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三段表述为,应该是龙头企业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项,“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A。 【2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项,“论述了实现乡村宜居的必要性”表述错误,应是论述了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C项,“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倒数第二段“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可知,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不仅仅是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民族手工艺传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制约了有组织的生产结构的形成和产业化发展;宣传展示力度不够、工序复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的潮流,使得传统民间工业的复兴看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使民间工艺真正地走出民间,进入大众的视线。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销售,利用当下自媒体最流行的直播APP展示传统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借助当前的MOOC平台,将传统的手工艺做成文化专题,录制成小的视频片段,供国人学习传承。 - 22 - (摘编自《科技信息·上旬刊》2017年第5期《互联网+传统手工艺》) 材料二: 传统工艺品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下必然会有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工艺品价格随着人们对新鲜手工制品的好奇心而不断升高;手工艺制品店主会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不再追求精益求精,造成工艺品质量下降;当完全纯正的传统手工艺融入了电子商务的元素以后,许多商家为了追逐利益而随意效仿,使最纯正的手工艺丧失了其原本的味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知识产权的法律机制不完善,加之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导致手工艺的“原真性”和从业人员的权益得不到相关的维护。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相结合会造成传统手工艺品知识产权问题的“升级”,造假产品与低质量产品层出不穷,造成知识产权更加难以得到保护。 我们当然应该清醒地审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制作面临的新问题,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找到应对之策,这需要有新的智慧和更加合理的运作机制。 (摘编自王智莹、沈冰轩等《传统手工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材料三: 互联网之风的吹来为传统工艺带来了不少新机遇、新发展,淘宝、京东等商家提供的平台和链接发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工艺品的营销模式,将传统工艺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让传统手工艺走出“隐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 手工艺者通过在线收集的准确消费数据,就能掌握市场动向和市场需求。根据阿里研究院对传统产业带上消费者群体的调查,目前线上传统手工艺品买家普遍以80后、90后为主,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传统手工业挖掘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与此同时,淘宝、京东等大平台也在积极地助力着传统工艺的发展。京东参与了“中国手工坊设计交换计划”,淘宝更是主动举办了首届“互联网+”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峰会。 (摘编自《东方新闻》2017年6月1日《匠心传承:互联网正在成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材料四: 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使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渗透到传统手工艺领域。例如福安老字号银楼“珍华堂”第七代传人林伟星称自己制作的手镯里面有一个二维码,顾客可以用手机扫描,听到一声“我爱你”的语音。 清华大学陈岸瑛教授认为,互联网时代民间工艺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只有活起来,艺术才有生命力。 - 22 - (摘编自柴逸扉等《当民间工艺遇上“互联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族手工艺当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有的宣传方式、营销手段都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寻求改变。 B. 年青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意识日趋淡薄是民族手工艺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开掘新的消费群极有必要。 C. 互联网+潮流,为传统民间工业的复兴创造了新的机遇,对提高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关注度有着积极意义。 D. 传统工艺品在互联网背景下还会面临新的问题,涉及手工艺产品价格、质量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直播平台和MOOC平台展示传统民间工艺,这表明新的科技平台在宣传民族工艺中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B. 电子商务元素的融入应当与传统手工艺的“原真性”相结合,依靠新的智慧和更加合理的运作机制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C. 手工艺者在线收集准确消费数据,掌握市场动向和市场需求;淘宝、京东等大平台也积极助力传统工艺的发展。 D. 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改变,带来传统手工艺领域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的产生,并引发互联网思维的兴起。 6. 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手工业发展?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1)社会影响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2)法律机制方面: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3)商业策略方面:与大平台合作改变营销手段;(4)自身建设方面:传统手工艺应借助互联网重视形式创新。 【解析】 【4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年青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意识日趋淡薄是民族手工艺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当前,民族手工艺传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青一代在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日趋淡薄”,并没有说其实根本原因。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改变,带来传统手工艺领域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的产生,并引发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主客颠倒,原文是“互联网思维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使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渗透到传统手工艺领域”。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手工业发展?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由“互联网+的潮流,使得传统民间工业的复兴看到了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使民间工艺真正地走出民间,进入大众的视线”可总结出:在社会影响方面,可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知识产权的法律机制不完善,加之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导致手工艺的‘原真性’和从业人员的权益得不到相关的维护”可看出:要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机制;由“淘宝、京东等商家提供的平台和链接发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可看出:在商业策略方面,传统手工业可与大平台合作改变营销手段;从原文“互联网时代民间工艺的发展,首先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只有活起来,艺术才有生命力”可总结出:在自身建设方面,传统手工艺应借助互联网重视形式创新。 【点睛】 - 22 -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图 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陶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陶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 没等陶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二人不再说话。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 22 - “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 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鼎力帮助。韩闻轩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的画。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陶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文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 22 -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 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8. 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9. 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7. B 8. )①荷花图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②荷花图映衬出韩闻轩高超的画技,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主人公韩闻轩虽深陷生活泥淖、却用生命追求艺术的个性与人生经历,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 22 - 9. ①陶章甫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同情韩闻轩的遭遇,看重其画艺为人,是真正懂得欣赏荷花品格的人;年启庚鄙夷苟且造假之徒,但仅凭韩闻轩过往经历武断地评价其画艺为人,并不懂得荷花品格真正的神韵;②启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宽容与理解。人应该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但不能以道德优越感夸示羞辱他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系列动作体现的是陶章甫对韩闻轩的同情与尊重。故答案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本题从情节结构上,“荷花图”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始终以荷花图为主要的内容进行写作。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塑造了小说中韩闻轩绘画技艺的高超。从主题上小说中以一副高仿画作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只要发挥自己的独特的创作天赋,不必模仿他人,也能成就自己的绘画事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的观点的评价的能力。评价文本内容的试题,首先要紧紧扣住文本内容进行理解,然后要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启示进行充分挖掘,总之要扣住文本结合现实进行作答。题干问的是: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陶章甫的态度是站在绘画角度去评价韩闻轩,年启庚是站在为人的坦陈上去评价韩闻轩。考生在谈启示的时候要注意从创作的技艺和为人人品上结合自身进行深入的思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22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 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①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 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②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注】①衽:衣襟。②斫:砍,削。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B.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C.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D.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帝,中国上古传说中五位圣明君主,具体所指,说法不一。 B. 显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 22 - C. 北狄,古代中原地区汉民族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 D. 徭,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纮少年聪慧。王纮十五岁跟随父亲到北豫州时,听到侯景和别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王纮认为这并不值得探讨,侯景听后认为他很聪慧。 B. 王纮借机进谏。皇帝与人饮酒享乐,王纮借机劝谏,认为如果沉溺于饮酒,就会国破家亡,身死名灭。皇帝听后默然不语。 C. 王纮临危不乱。皇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让长广王抓住头,将要手刃王纮,情急之中王纮据理力争,皇帝听后幡然醒悟,放了王纮。 D. 王纮积极献言。陈人侵犯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商议防御之策,封辅相请求出击,但王纮认为时机不宜,不如先增强国力,他的提议遭到大家的反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 (2)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①王纮说:“长夜荒饮而不醒悟,国破家亡,身死名灭,就是所说的大苦。” ②武平五年,陈人入侵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共同商议防御的策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王纮上书说:‘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定相互呼应,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边境。应当选派九州的勇士和善射的人,多据守险要之地。’” “必当相与影响”指“必定相互呼应”,“相与”是修饰“影响”,中间不能断开,在“影响”后断开,排除A项和C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中,“宜选”的宾语是“九州劲勇强弩”,在其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错误,徭是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是指“赋税”。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D项,“他的提议遭到大家的反对”错误,原文“众皆同焉”,意思是众人都赞同他,可知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寤”,睡醒,醒悟;“亡”“破”,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灭;“身”,自己,自身;“所谓”,所说的。 ②关键词:“寇”,入侵,侵犯;“诏令群官共议御捍”,省略主语“皇帝”;“诏令”,下诏命令;“御捍”,防御。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 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 22 -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王纮,字师罗,是太安狄那人,是小部族的酋长。王纮年少时喜欢弓箭、马匹,善于骑马射箭,非常爱好文学。天性机智敏捷,应对灵活。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在北豫州,行台候景和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是应当向左还是应当向右。尚书敬显俊说:“孔子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将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了。’以此说来,衣襟向右掩是对的。”王纮进言说:“国家帝王即位于北方荒野之地,称雄中原,五帝三王的礼仪、制度各自不同,衣襟向左或向右掩,哪里值得谈论它的是与非呢。”侯景惊奇他年少聪明,赐给他名马。天保初年,加授宁远将军,很被显祖重视优待。皇帝曾与左右的人饮酒,说:“大乐痛快啊。”王纮说:“也有大乐,也有大苦。”皇帝说:“什么是大苦?”王纮说:“长夜荒饮而不醒悟,国破家亡,身死名灭,就是所说的大苦。”皇帝默然不语。后来责备王纮说:“你与纥奚舍乐共同侍奉我兄长,舍乐为我兄长死,你为何不死?” 王纮说:“君亡臣死,自然是正常的礼节,但贼人力气小,砍得轻,所以我没有死。”皇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长广王抓住头,皇帝手举刀将要砍下,王纮说:“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职位达到仆射、尚书,冒死效命的贤士,反而被杀戮,旷古未有这样的事。”皇帝将刀扔到地上说:“王师罗不能杀。”于是放了他。河清三年,和众将领征讨突厥,兼任骠骑大将军。武平初年,任开府仪同三司。王纮上书说:“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定相互呼应,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边境。应当选派九州的勇士和善射的人,据守险要之地。我希望陛下哀怜顾念忠诚的老臣,爱护抚恤孤寡之人,同情奖励忠实善良之士,忘记他们的过失,牢记他们的功劳,使骨肉之情更亲密和睦,使宽厚仁爱之路更广阔,追思尧、舜的风采,仰慕禹、汤的品德,克制自的欲望,恢复礼仪,以成大治,这是天下的幸事。”武平五年,陈人入侵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共同商议防御之策。封辅相请求出兵讨伐。王纮说:“官军多次失利,人心不安,如果又兴兵勤武,外出屯军江淮,担心北狄西寇,乘我不利之时,倾国而来,那么大事去矣。不如减轻赋税和徭役,让百姓士人休养生息,使朝廷和睦,远近归心,以仁义征伐他们,以道德鼓励他们,天下都应当安定,难道只是一个不合法的陈国吗?”高阿那肱对众人说:“同意王武卫的人在南边坐。”众人都赞同他。不久兼任侍中,出使周。出使回来即正式任侍中,没多久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 22 -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別,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颇、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瞿,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 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 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 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向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15. 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虚写)的手法。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依据第三四句“积年仍远別,多难不安居”可知,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多年漂泊的感慨”。故选C。 15题详解】 - 22 - 本题是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主旨赏析的一道综合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理解题干中指出的诗句,然后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主旨。“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意思是说以前元日庙会会,乡人都羡慕我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联系注解和自己而今的远别,可知“旧日”对比而今,旧日的兄弟团聚对比而今的兄弟分散,虚实结合地写出而今自己“积年仍远別”的漂泊流落之悲;就是兄弟团圆快乐,过安定生活,而今时局动乱,家国多难,自己“不安居”,流落在外,以乐衬哀,反衬而今之悲,又抒发了对曾经之乐的追忆。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对诗句的理解,然后概括情感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如仙鹤、喜鹊。而杜鹃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感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感。 【答案】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2). 只是当时已惘然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其间旦暮闻何物 (6).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惘、旦、猿、哀。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 22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________,三年一届的全国青年美展并不是世界流行的当代艺术三年展,其学术定位是坚守造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唱衰架上艺术,谋求装置、影像、行为等观念艺术的________。这种学术定位本身,首先是立足于中国美术的当代性探索,因为独特的表现方式与创作规律,使中国书画一直远离机械图像的再现性特征,而促使当代中国美术家在造型艺术发展中在图像时代不断探究心手相应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这意味着中国美术家对于造型艺术在图像时代的重识与实践,必须穿越西方以新媒体为表征的用当代艺术取代造型艺术的理论模式,从而将中外造型艺术传统进行当代创新性转换。应当说,本届青年美展上以极度写实吸引观众目光的那些画作,既在工笔、水彩与漆画等领域达到________的写实深度,也在以具象绘画的方式进行时空穿越,以象征与隐喻来容纳更多的思想内涵。全国青年美展这种看似________的探索,真正将造型艺术的传统与现代铆焊在一起;( ),又勇敢面对造型艺术的创新性挑战,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坚定与自信。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刻揭示了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既适度接受世界画坛现当代艺术养分的是艺术深耕 B. 而这种艺术深耕,也深刻揭示了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既适度接受世界画坛现当代艺术养分 C. 深刻揭示了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既适度接受世界画坛现当代艺术养分,而这种艺术深耕 D. 既适度接受世界画坛现当代艺术养分,也深刻揭示了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这种艺术深耕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毋庸讳言 抱残守缺 不相上下 波澜不惊 B. 直截了当 推陈出新 不相上下 平安无事 C. 毋庸讳言 推陈出新 前所未有 波澜不惊 D. 直截了当 抱残守缺 前所未有 平安无事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促使当代中国美术家不断探究心手相应在造型艺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在图像时代独特性。 B. 而探究当代中国美术家在图像时代不断促使心手相应在造型艺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C. 而促使当代中国美术家在图像时代的心手相应在造型艺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D. 而促使当代中国美术家在图像时代不断探究心手相应在造型艺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 22 -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A项,后文是“又勇敢面对造型艺术的创新性挑战”,主语应是“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而此项说的是“深耕艺术”,与后文无法衔接。 C项,内部逻辑不当,前句“深刻揭示了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既适度接受世界画坛现当代艺术养分”缺少主语;后句“而这种艺术深耕”与后文“又勇敢面对造型艺术的创新性挑战”也无法衔接。 D项,“适度接受世界画坛现当代艺术养分”缺少主语;“也深刻揭示了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这种艺术深耕”表意未完,无法与后文衔接。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中,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内容。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此处是指简单明了地说,故第一空应用“直截了当”;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抱残守缺: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形容保守,不知改进。该空由前文“造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可知,此处应该用“推陈出新”;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此处没有进行比较,故应用“前所未有”合适;波澜不惊: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有什么事故。此处依据使用对象应该用“波澜不惊”。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在图像时代”应在“中国美术家”后面。 B项,搭配不当,应是“促使……中国美术家……探究”。 C项,成分残缺,“中国美术家”后面缺少谓语。 - 22 - 故选D。 20.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其曲中规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①②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做动词;④数词用作形容词;⑥形容词做名词。 故选A。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21.下列句子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我也,岁也 B.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需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种类及其标志,其次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判断。 - 22 - 例句“树之以桑”为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以桑树之”; A.项,“非我也,岁也”为判断句; B项,.“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为判断句; C项,“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为固定句式,“或……,或……”翻译为“有的人……,有的人……”。 D项,“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中“战于长勺”为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于长勺战”。 故选D。 22.下面是某校广播站主持人小明同学在节目中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述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大家好!伴随着这熟悉的旋律,久违的《心灵驿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大家喜欢的主持人小明。真心希望能用我鼎力采编的文字给您带来快乐,能用我的高屋建瓴打开您的心结……废话不多说啦,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暖的“心灵驿站”吧! 【答案】①“久违”改为"久别”;②“大家喜欢的”应删掉;③“鼎力”改为“精心”;④“高屋建瓴”改为“个人感悟”;⑤“废话不多说啦”应删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此题中①“久违”是客套话,好久没见,用于形容自己广播节目,不得体。应改为“久别”。②一般来说,只能是听众评价主持人是否受欢迎,称自己是“大家喜欢的主持人”不合适;删掉“大家喜欢的”。③“鼎力”,表示请托或表示感谢时用的敬辞,用于自己不合适。应改为“精心”。④“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一般用于称赞掌握大局的人,用于自己不合适。应改为“个人感悟”。⑤校园广播的开场白用语可以轻松、活泼,但不能太过随意,而“废话不多说啦”过于口语化,应删掉。 【点睛】 - 22 -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青年,第一次跟着长辈去街头献爱心,他带去很多美味的面包分给街头流浪汉,有的人感激地收下了,有的人犹豫地接受了,也有一些人直接拒绝了……第二次去时,该青年装扮成魔术师,请流浪汉帮自己完成一个魔术。只见他举着一个托盘,让流浪汉点燃托盘中的火焰,再轻轻一吹,扣上盖子,再打开时,一个美味的面包就出现了。把这些在流浪汉帮助下“变出”的面包再赠给他们,所有人都欣然收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爱心与尊严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严的,这也是一种美。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然捐助,捐助者应该有博大的胸怀,相信能够理解受捐者的心态,领者欣然,拒者敬然。爱心不仅仅是财与物的施舍求助,也应该包括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关怀。 曾几何时,慈善家陈光标高调捐款,抛洒钱财,可谓爱心无限,然而这种无视受捐者尊严的行为也令许多人唏嘘;还有我们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高调公开贫困户的名单和展现他们受捐的场面,真实令人呼吸困难。有谁考虑过这些受捐者他们的感受呢?且不说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美誉,至少拒绝了受捐的一家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这背后当然他认为是尊严的丧失。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如今假日“扎堆”献爱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记得五一节,某福利院老人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拨志愿者,据说光洗脚一天就5、6次,反反复复聊天,反反复复被推出去晒太阳,令老人们不堪其扰。这样的爱心成了一种幸福的负担,老人们俨然成了丧失尊严的道具。 - 22 - 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捐赠对象的想法和需求,把并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对方,以致造成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爱心捐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或是为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其结果会使得受赠人丝毫感受不到真挚的关心,而更像是一种道具任人摆布。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无论是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其地位都应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就理所当然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从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苛求对方全盘接受,俯首帖耳。别忘了,受捐者亦有自己的尊严,对于自己不需要和造成困扰的献爱心活动,也有说不的权利。须知,献爱心是要真切让人感到“被爱”,而不是“被迫接受爱”。 在北京四惠地铁,许多路人都会把自己看过的报纸送给收报纸的70多岁李大爷,而李大爷给每位过往的路人发这张感激卡片,上面还写着“再怎么急,也别忘了吃早饭。”表示在收报纸期间受到大家不少的帮助,一个老人质朴的感恩心情跃然纸上。这是一个爱与尊严交织的温馨的画面。很多时候人在接受别人帮助后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尊严,无论是断然拒绝还是过后的偿还,正如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其中的“志”就包含了人的尊严。于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唐山救援队的身影,在雅安地震中我们也看到了汶川救援队的存在。 社会需要爱心,就像天边的白云之于大地;人需要尊严,如同水之于生命。虽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无论怎样的姿态,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关注材料中人物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这个材料作文要注意前后两个做法的比较。第一次献爱心“有的人犹豫地接受了,也有一些人直接拒绝了……”;第二次“所有人都欣然收下”。问题就在于献爱心的方式问题。第一次是施舍,第二次是流浪汉直接参与得到的。比较说明,献爱心要考虑“接受爱心”的尊严问题。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要分析两种做法产生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发面包的行为折射的是人的爱心,而后者的行为在表现爱心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立意,重点在后者,即尊重。也可以从献爱心也要考虑形式方面立意。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