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4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学案 题型突破(二) 诗歌形象题的 4大题型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4大角度命题: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意境赏析(含画面描述)、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鉴赏。 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解读诗歌。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 1.分析意象含义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如2013年江西卷)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备考方略]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2步骤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如下: 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 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 2.分析意象作用的2步骤和 5角度 步骤一: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点。 步骤二:分析作用,点出效果。分析时主要从以下5个角度: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应用体验] 1. [分析意象含义](2013·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 2. [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 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写镜子一样平静清澈的沧江水面,天空成双飞翔的雪花一样洁白、飘逸、轻巧的鸥鸟。 (描述意象,拟出意象特点) 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分析作用,点出效果) 意境赏析(含画面描述)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可以构成独具特点的画面,营造出某种特定的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1.(2016·全国乙卷)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2015·天津高考)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3.(2015·安徽高考)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2012·湖南高考)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5.(2012·山东高考)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备考方略] 1.意境赏析“3步骤” 2.记牢景物特点(意境)常用术语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应用体验] 3.(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整体描述画面)②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分析氛围特点)③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分析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鉴赏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两个关键要素。 1.(2013·山东高考)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2012·天津高考)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3.(2011·山东高考)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备考方略] 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 [应用体验] 4.(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点出物象意义) 人物形象鉴赏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1.(2014·山东高考)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2.(2014·江苏高考)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2013·重庆高考)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2012·江苏高考)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备考方略]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2015年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特别提示:要适当地想象补充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二)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 [应用体验] 5.(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概括形象特点)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具体分析形象) ——“古代诗歌形象题”验收达标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普天乐 秋怀 [元]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1)该曲选取的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该曲选取的意象有西风、驿马、落月、书灯、红叶等,这些意象色调幽冷,惨淡孤寂,呈现出凄清苍凉的特点,从而凸显出作者的伤心之绪。 (2)此曲的突出手法是什么?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突出手法是情景交融和用典。前六句在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表现作者的失意,最后三句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鲈鱼脍两个典故来表现作者对自己曾经苦苦追求功名的否定和嘲笑,表达了作者因失意而产生的愤愤之情和孤苦无奈。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贺 新 郎 [宋]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①。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 、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花寄与。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②。 [注] ①乘鸾女:据说唐明皇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②金缕:杜秋娘所唱《金缕衣》。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从上片的写景来看,诗中的时令为何时?所营造的意境有何特点? 答: 参考答案:暮春(或初夏) 幽静寂寥 (2)“但怅望、兰舟容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想象(虚写)。我只能怅然想着她泛兰舟在江上闲暇自得的样子。此句抒发了词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 踏 枝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②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 ①钿筝: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②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 (1)上片中“六曲阑干偎碧树”的“偎”字富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 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绿树与栏杆彼此交映的景象,“偎”字又有亲昵的神态,反映出观景人缺少慰藉、寂寞孤单的心理。 ★(2)结合“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两句,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位独守空闺、孤独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女主人公整日孤单,好不容易睡浓梦好,偏是莺语惊醒,美好的梦境消失无踪;“乱”字暗示心情烦乱,“无寻处”写出了伤感与惆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旅舍书事 [明]瞿佑 过却春光独掩门,浇愁谩有酒盈樽。 孤灯听雨心多感,一剑横空气尚存。 射虎何年随李广,闻鸡中夜舞刘琨。 平生家国萦怀抱,湿尽青山总泪痕。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但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痛的诗人形象。 (2)试分析本诗虚实手法的运用。 答: 参考答案:全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前两联为实写,首联写诗人夜宿旅舍,只能借酒浇愁,颔联“孤灯”“一剑”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颈联为虚写,以李广、刘琨自励,尾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深悲痛。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冻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