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1.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B.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先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妺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天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下列选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B.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饱含浓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5.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6.文中母亲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帝,于是秦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地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家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社稷幸得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把;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C.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10.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诗人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其诗作多有政治失意之感。本诗中“独鸟背人飞”也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情。 C.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D.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1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后,紧接着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7小题,24分) 14.下面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峥嵘(zhēng) 颓圮(pǐ) 阙秦(jué) B.荆棘(jí) 漫溯(sù) 瓦菲(fēi) C.佚之狐(yì) 戍守(shù) 方遒(qiǘ) D.樊於期(wū) 瞋目(chēn) 淬之(cuì) 15.下列句子中与“行李之往来”中“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一句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可以解燕国之患 C.以其无礼于晋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1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题目。 C.“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表示,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尽管燕太子丹一手策划了刺秦计划,但他的急功近利和生性多疑的性格,又间接地导致了荆轲刺秦的失败,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息。 18.下面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回望过去的岁月,无论是悲喜忧乐,还是得失成败,都串联起如星辉斑斓般美好的回忆,闪烁在我酒满阳光的花样年华 B.走进驴友俱乐部,听着众驴友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就连我这个最喜闭屋门、捧书卷、足不染尘的“老夫子”也动了出游之心。 C.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痛哭流涕,乐则得意而忘形。 D.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卡扎菲确实做过不少让步。但随着英、美等国图穷匕见,公开要求其下台,非盟、阿盟也不再支持,这位政治强人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用“大炮和刺刀”。 19.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1)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2)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20.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一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你或许遭遇过不开心事情,或许听见有人感叹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但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带来最单纯的爱和感动,让我们不经意间就泪流满面。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其实也没那么糟。 给你一双慧眼,你能从这个世界中看到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表达了民族存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B项,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没有“家国情怀”,所以是错误的。 C项,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D项,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B项,从第三段看出“人们的”应是“中国人的”,选项扩大范围;从三四五段看出“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选项曲解文意;C项,从第三段“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看出C选项因果倒置;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错误。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偷换概念,从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B项,表述范围不当,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D项,曲解文意,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错误,应是“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 点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原文,比对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4.【答案】A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情感理解、语言特色、内容分析、主题理解、人物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错误,于文无据,从文中来看,当“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主要是为儿子的胜利而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获得成就而感到满足。 故选A。 5.【答案】(1)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2)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果,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先分析开头段落的内容,再考虑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本题中,从内容上看,第①段“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引起下文第⑨段“我”接到通知后引起的母亲的笑和文本第⑫段“我”上学母亲的哭;从结构上看,下文就是围绕母亲的笑和哭来叙述,由此可以看出该段有统领全文的作用。其次,第①段的“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6.【答案】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本题中,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文中细节描写的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根据文中语句“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可以看出母亲不善言辞的性格特点;文本“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文本“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可以看出母亲忠厚老实的性格特点;文本“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可以看出母亲好强的性格特点;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7.【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举坐”是“客”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 “抗礼”是一个词,意思是“平等之礼”,排除C项。故选A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儿子才能被称为太子。故选C。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故选B。 10.【答案】(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3)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的呢?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领地)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使使,派使者;献之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2)所以,表……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3 )“何厌之有”,有什么满足的,宾语前置句;“东封郑”,向东把郑国作为其边界;“阙秦”,损害秦国;“焉”,哪里。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 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11.【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 项,“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分析错误。全诗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凄凉的感情也在逐渐递进,直到最后达到了高潮,将凄苦的心情写得痛彻心扉。 故选D。 12.【答案】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寒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浓浓地思乡之情。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先展开画面,再概括画面特点,最后分析通过画面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分析时要抓住诗歌意象。 本诗中运用的意象有“暮天”“青枫”“霜叶”等,进而把握意境,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图,由此诗人的心境也就基本把握了。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诗歌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与《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意境相似,描绘出一幅西风落叶图。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 颔联写暮色渐深,这冷落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萧瑟,白水呜咽。诗人独立旅社中远望冥思,希望能有所慰藉,可是,“闭”字冷酷地将诗人的希望浇灭。余干城门也关闭起来了,连城也显得孤孤单单的。而一只鸟儿飞翔,也给空寂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机,但是,独鸟也不愿久留,背人远去,那况味是难堪的。“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寂和萧条。“独鸟背人飞”,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此联句头为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这么晚了,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没有归来。诗人心思细腻,不禁对邻家渔夫担忧起来。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在外漂泊的酸楚。诗人又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家人肯定也是盼着自己回去。家人此刻或许也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凭眺已久,此时此刻,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悲从中来。就在诗人“乡心欲绝’’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不断的砧声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家中亲人不知此时又在做什么,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诗虽然结束了,但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不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全诗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凄凉的感情也在逐渐递进,直到最后达到了高潮,将凄苦的心情写得痛彻心扉。这体现了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情融合到环境中,自然也变得奇美无比,意蕴深厚,感情绵长。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十分难得。 13.【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那河畔的金柳 (4)是夕阳中的新娘 (5)如今人方为刀俎 (6)我为鱼肉 (7)风萧萧兮易水寒 (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峥、嵘、稠、俎。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A项,“阙”读quē。BCD三项读音都正确。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时,要确定古文中双音节词语的每个语素的意思,然后根据句意语境进行筛选。也可用代入法排除。例句中“行李”的古义是“使者”;A中“夫人”的古义是“那个人”;B中“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D中“偏袒”古义为“解衣袒露一臂”;C中“无礼”和现代汉语意思一样。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B项,解说错误,“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故选B。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语序不当,“不仅”和“该诗”调换位置;B项,“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删去“围绕”,或删去“以”和“为中心”;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违法”后加“的行为”。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星辉斑斓”形容星光灿烂的样子。句中用来形容美好的回忆,是恰当的。B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并非实指具体景观。句中使用不当。C项,“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句中用来形容这个人愤怒的样子,是恰当的。D项,“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句中用来形容英美等国在卡扎菲问题上的立场,是恰当的。故选B。 19.【答案】 (1)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2)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 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句式是“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还要注意句意的前后关联。 20.【答案】①“莅临”改为“参加”; ②“同仁”改为“同学”; ③“忝列”改为“荣列”; ④“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 ⑤“惠赠”改为“敬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这一题中主要要考虑谦辞和敬辞。①“莅临”意思是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这里要改为“参加”; ②“同仁”意思是指同事或同行还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这里要改为“同学”;③“忝列”是谦词,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这里要改为“荣列”;④“不吝赐教”意思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要改为“竭诚服务”;⑤“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要改为“敬赠”。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这一题中主要要考虑谦辞和敬辞。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还要正确使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型题考查一定要注意用词得体,分寸恰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语体转换自然等。 21.【答案】正视社会阴暗面 这两年微博的环境变的不一样了。前两三年微博上各种的公知大V,针砭时弊,高谈阔论,但仅仅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就变成了网红娱乐圈的阵地,当然不变的是依然很热闹。各种的撕逼互杀依然在上演。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投机取巧的选手,后来就出现这样的新闻,某造谣团伙被抓,很多知名大V开始浮出水面,但是还没等到这些知名的大V们坚持到不自由毋宁死,就先把自己的微博清空了。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所以你看别人依靠造谣或者炒作火了,你自己也去做的时候,到了今天也会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因此严格按照我们的行为习惯去做事情,不要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而去走偏门。因为你总能看到别人的辉煌而看不到他们倒霉的那一天。对于我们来说,辉煌是可选项,但是不犯事儿则是必选项。 我相信很多的年轻人都对社会很绝望,有的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感受。甚至我遇到一些比我年纪更大的,更绝望。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突然有一天总会发现,这个心其实真的白操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担心房价过高、经济危机。每每总担心这个那个会崩盘。结果到了最后,突然一下就想明白了,管我屁事啊,先赚点钱,把自己的生活先变的好一点。所以有的时候不管你怎么去保管怎么去挣扎,一点意义都没有。对绝大多数没能力改变世界的人来说,财富还是衡量其社会价值的最好的一个标准。大部分人的心态一般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取向平和。所以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很焦虑很暴躁,大概都是钱包不满的问题。 很多人会觉得社会不公,尤其是社会制度什么的,觉得有很大的问题,很不公平。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只是自己没有占到便宜罢了。其实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有人抱怨扩招、有人抱怨下岗、有人抱怨垄断、有人抱怨改制、有人抱怨下乡、有人抱怨文革、有人抱怨打仗……但是到最后你都会发现,这些抱怨基本都没有什么用。不公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操心不操心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剩下的事情就是考虑自己怎么做才能拿的更多。即使觉得社会黑暗,我一直在想,难道之前或者国外就不黑暗吗?查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人才发现,也许文化什么的不一样,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到处都很黑暗,为什么之前没觉得,现在却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原因就在于,之前不上网,得到的信息很有限,现在互联网已经足够发达,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和主流的世界产生联系,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然后你就知道了这些黑暗,就这么简单。 很多人喜欢讨论体制的问题,这其实是两个宏大的叙事逻辑。第一个是,社会的发展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之前我们要不懈的和前一个落后的社会作斗争。另一个逻辑则是,人类社会注定朝着民主社会的方向演变,最终都会演变成民主的社会。在实现之前我们都必须不懈的和专制作斗争。其实这两个都只是故事而已。以前人们相信第一个,现在人们相信第二个。信第一个的时候信的死心塌地,相信第二个的时候也是死去活来。我称这种人为磁带人,只有两面,洗完一面,又会变成第二面。自己可能意识不到,其实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只要仔细研究那些激进人士就会发现,这些人最高的诉求其实还是房子、女人、社会地位。最低的诉求也是我什么也不用干,也有钱花,或者说干了一些坏事,法律也要保护我。这样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信念可言。用钱就可以瓦解。这些人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战斗力,所以社会也不会因为他们而瓦解。一旦你跟着他们混,很可能荒废一生。高福利国家确实好,其中的原因大部分是历史造成的,不是制度造成,制度只是一种分配手段,作为底层,怎么分都不会占到便宜。在任何一个体制,你需要的都是爬向顶层。人都是一样的贪婪,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可以坚信某一个主义可以做什么事情,中国人没有什么畏惧可言,黑暗的存在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如何看待黑暗、会拉开你和别人的差距。所以当你认识到了这种黑暗之后,保持一颗积极的心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去适应和改变,你才有希望。查看更多